第1讲社义经济概论

合集下载

第八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案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画龙 点睛之笔
▪ 镜头一:凤凰涅槃
▪ 回眸“煤都”抚顺,作为闻名全国的老重工业城市,国有企业何其辉煌,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荟萃于此,阵容强大,堪称浩浩荡荡, 八面威风。曾几何时,这座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百分 之90以上。可是,曾经那么辉煌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袭来时, 仿佛突然失去了“武功”,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 约有百分之70亏损,许多国有企业濒于破产倒闭的边缘。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中国 美国
钢铁产量 煤炭产量 发电量 15.8万吨 3200万吨 43亿度
工农业总产值 100亿美元
8772万吨 2.2亿吨 2800亿度 2800亿美元
一、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二是从主观认识来看, 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 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 征,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体 制也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 必然产物,在理论上不会去 探索实行其他的经济体制。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案例1 话说计划经济
▪ 镜头一:红铜大旅行 ▪ 在沈阳市区的一条普通马路上,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
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由 于隶属关系不同,这两家企业竟被一条紧紧30多米 宽的马路割断了近40年。时任沈阳冶炼厂厂长的王 宝安说:“马路对面就是沈阳电缆厂,它是用铜的大 户,我们是产铜的大户,但是当时来看,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不能直接上我这儿买,我也 不能直接卖给他,他买电解铜需要到南方去,到几千 里以外。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造成一 个红铜大旅行。”时任沈阳电缆厂副厂长的刁成山说: “不是我们不去他们那儿买,也不是他们不卖给我们。 一个是。我们归机械部管;他们归冶金部管。我们用 的原材料呢,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的。当时是计划经 济,因为计划呢,任务国家给下,原材料国家给调拨, 所以说,企业和企业直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概论
1、1865 年法国小资产阶级激进派蒲鲁东 (Proudhon),在他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
一书中说:“经济法是政治法和民法补充和必 然产物”。
2、1916年的德国法学家海德曼(Hdeman ) 在《经济学字典》中使用过经济法概念,它认为
经济法是经济规律在法律上的反映。这就从深 层次上揭示了经济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 2、外部负效应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走向了垄断和社会化发展阶段,私有 制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引起的社会矛盾日 益激化,单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 手”的力量在这些困境面前显得一筹莫 展,束手无策。
制定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力图诱导和制约私 人的经济决策。
在国际上,通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 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实行联合干预。
国家通过其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依法行使, 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有效协调,以维护 竞争秩序,克服经济个体的逐利行为可能给社 会公共利益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社会公共利 益。
定义: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的过于垄断和 价格变化的扭曲,或者是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 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因素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 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 配置方式。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1、公共物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 人物品,一类是公共物品。简单地讲,私人物品是 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等。 而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 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 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 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 费。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 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问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By ******一、问题提出有人说资本主义才有垄断,社会主义没有垄断,真的这样?有人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没有垄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垄断,真的这样?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有垄断。

至于第二个问题则不需要回答,因为任何经济里都有计划,所以不能说计划经济就是不垄断的经济。

而且计划经济是以国家为主,国家调配社会生产资料,“这一体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垄断”。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道路在中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我们有极大的理由为我们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诸多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垄断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由来已久,见怪不怪;我们国家的经济垄断问题却被一些人忽略。

下面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说明。

1、你用什么及时通讯工具。

2、你用什么搜索引擎。

3、你宽带的服务商是谁。

4、你手机的服务商是谁?5、你用的哪个公司提供的电力。

6、你宽带费用讲过价吗,能讲价吗?7、你觉得电话费高吗?能讲价吗?8、你抽烟吗?抽哪个公司的烟?回答大多是单一的。

这说明中国经济存在着垄断。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垄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内:1: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烟草、石油2:非自然垄断行业,集中在IT行业。

前不久,中国电信与联通的垄断案被报道出来,号称央企反垄断第一案,说明中国的垄断经济已经存在,并且被引为重视。

近期,国有垄断企业占据中国500强企业榜单前10名,引发了人们对国有垄断行业的再次关注。

二、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首先,中国垄断行业的形成,是由国家所有制、政府某一部门单独经营而形成的。

中国大多数关系社会经济命脉和民生大局的企业、行业大都是由国家掌握。

工业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比重(%)198419921999*20052007200933.329.826.7国有69.151.528.2(49.0)集体29.735.135.43.4 2.5 1.8(17.1)其他 1.213.4 (7.8)私营17.719.023.429.631.731.827.8三资15.9(26.1)通过观察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即大型国有企业占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1/3,这是一个极高的比重。

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教案
经济调整和恢复时期: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美国霸权面临挑战和两极抗衡形成、工业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经济“滞胀”及调整时期:从三足鼎立到四极抗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新发展时期:三足鼎立格局、美国的“新经济”及其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形势、处于转型期的日本经济。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全面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政治体制的变革。
要求学生:
1、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2、理解:理解我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重点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解“新经济”的特征、成因和实质;理解20世纪中叶,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发展以及经济“滞胀”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掌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与以前相比的变化;掌握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大萧条的特征和原因;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
编号:
课时安排:学时36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板块工业革命与国际分工的形成于发展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萌芽的准备阶段
(1)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2.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1)科技革命的含义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讲授法为主,配合条理清晰的板书,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金本位体制的特点;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知识。

经济法基础讲义

经济法基础讲义

经济法讲义及基本要求考试内容第一章经济法概论「基本要求」(一)掌握法、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二)掌握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三)掌握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四)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五)了解法的本质、特征、形式和分类、法律体系与经济法律关系「考试内容」第一节法和经济法一、法和法律(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二)法的形式和分类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

二、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一)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它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某种法律权利,并规定一定的法律义务。

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

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按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法律规范可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按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二)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法律部门:1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如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精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大全(按章节排序)完全免费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文化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

“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第一讲 社会组织概述ppt课件

第一讲 社会组织概述ppt课件
在里基层行政甲建制的过程中,全国除了少数边远地区外, 基本上建立了里甲组织,边境地区则实行保甲制 。里设老人, 选年高为众所服者,道民善,平乡里争讼”以“老人、里长、 甲首”组成了法律裁定团。除了一些刑事案件(如杀人等) 外,这一团体负责着里甲日常的民事裁定。一般来说,“诉 不出里”,“凡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 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先将告 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理断” 。因此,里甲负有较全 面的法律裁定权利 。
(2)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 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 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 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 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 权利和利益。
与社会组织相关概念 1、非政府组织(NGO) 2、非营利性组织(NPO) 3、公民社会组织(CSO) 4、志愿者组织(VO) 5、第三部门(TTS) 6、慈善组织(CO) 7、公益组织(PO)
(二)社会组织特导向性。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 的,它的行为有很强的目标导向。
(一)1949年解放之前中国的城乡社会组织
1、中国农村社会组织
(1)里甲、保甲的行政组织 ——家族与宗族的社会组织
里甲:明代社会基层组织。城市中的里又称坊,近城者则称 厢。每里人户为一百一十户。洪武三年(1370)始在江南个别 地区实行。十四年,经户部尚书范敏倡议,推行于全国城乡。 洪武时期的级别大体上是:“县—里—甲”的形式。
参考书目:
刘志欣等编著:非政府组织管理、结构、功能与制 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一、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一)理论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第一讲 社会组织概述

第一讲 社会组织概述



明初里甲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教化和管理职能。《教民榜 文》对此有详细记录:“民间子弟七八岁或十二三岁者,此 时欲心未动,良心未丧,早令讲读三编《大诰》,城先入之 言为主,使知避凶区吉,日后皆成贤人君子,为良善之民”。 “河南、山东农民中有等懒惰……以致衣食不给,朝廷已尝 差人督并耕种。今出号令,此后止是各该里分老人劝督…… 若有懒惰不下田者,许老人责决”。 这些是里甲维护礼俗秩序、注重教化的表现。此外里甲还具 有维护公共设施和财产,负责基层社会的救济、服务的功能。 (2)慈善组织 善会、善堂 (3)宗教组织




(三)1980以来的社会组织 1、农村村民委员会 改革开放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 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 工作职能: (1)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 和提出建议。 (2)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 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 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





(一)社会团体 1、概念 根据《社团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是指中国 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 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 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2、特征 (1)由中国公民组成 (2)实现会员共同意愿为目的 (3)按照章程开展活动 (4)具有非营利性 (5)具备法人条件

(二)1949-1978年的社会组织 1、“人民公社”组织 从土改——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 人民 公社 适应城乡分割体系而产生。国家以此将分散农 民高度组织,以服务于工业化目标。严格控制 农民,并为农民提供保障。 形式: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分公社、 生产大队、生产小队。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

第一讲社会思潮概论一、社会思潮的含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曾出现过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并在思想文化史上留下轨迹,对不同时期的人们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此,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我国清代学者梁启超,曾对社会思潮作过专门论述,他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

此其语最妙于形容。

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①他还将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演变过程分为“启蒙”、“全盛”、“蜕分”、“衰落”四个阶段。

梁启超对社会思潮的认识虽非完善,但他所强调的社会思潮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思想与社会心理的共鸣,其发生、发展、消亡,总是循着一定规律等认识,对我们考察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中的社会思潮这一特定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并由此作出了各种阐释。

根据人们对社会思潮的已有解释,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方面的基本思想,从本质意义上来看,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并在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心理要上升为社会理论的展现形态,其实质是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懵懂萌动和蓬勃而起。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诉求(寓于社会潜意识中)向意识形态转化和意识形态沉淀为社会心理的双向流动的中介环节。

既区别于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高于形式隐逸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最活跃的成分。

具体地考察起来,社会思潮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含义:首先,社会思潮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就是以群体为意识主体的社会意识,是一定的人群集合体本身的构成、活动及其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的反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例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例题

1、证券市场按交易内容划分,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交易市场(二级市场)。

错误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

错误2、如果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小于产量增长的幅度,即规模经济。

错误3、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经济利润为零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没有得到回报正确4、产权流动是指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收益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换,是一种权利的变更。

正确5、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绝大多数是完全产权。

错误6、健全的市场体系就是指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

错误7、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是指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正确。

8、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市场进行中各要素间内在的、普遍的联系,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正确9、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应该由政府来生产和提供。

错误10、所谓市场,就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有形场所。

错误11、资源指的就是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产品的物品。

错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那些方面?答:对。

“一个基础,五跟支柱”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2分)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调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支撑这个“大厦”的五根支柱。

(3分)2、计划经济的实践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弊端,所以计划经济理论也是不科学的。

答:错。

计划经济理论是科学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理想的合理而有效配臵资源的方式,决不能因为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实践中由于条件不具备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而否定计划经济。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必须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

答:对。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是指按各种生产要素在参与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分配。

从其本质上讲,就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另一种概括或表述。

(因为上述多种分配方式除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外,都可以归结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调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于各项事业,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臵;(3)有利于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有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育和成长,促进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业广西大学院系:姓名:学号:导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完全形成?答:市场经济,是指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并依靠市场力量形成均衡价格;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

商品经济按发展程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什么社会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它又有哪些缺陷?答: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平衡,从而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利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所以,只要是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概论”课各章必讲知识点梳理

“概论”课各章必讲知识点梳理

“概论”课各章必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如何形成的?2、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的关系?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是独创性的革命理论?(独创性体现在哪里?)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即毛泽东是如何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即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是什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形成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我们还说自己仍然是发展中国家?)2、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反复强调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也没有变,如何理解这两个“没有变”?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的重大战略决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如何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配方式应如何调整才能更多地体现公平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4、全面深化依法治国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实践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事如何实施的?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有哪些?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面对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更加科学的推进执政党的建设?。

《社会学概论》笔记一

《社会学概论》笔记一

第一章:社会学导言本章指导一、学习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社会学这门学科以及学习它的意义,了解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它的主要理论,把握社会学这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它对社会的贡献。

二、课前准备1、阅读参考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的第一章,对社会学有个粗略的了解;2、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3、能够说出你所知道的一些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

三、学习建议1、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和掌握本章所社会学的三个主要理论;2、本章所开列的书目大部分为社会学经典著作,并与本章所讲内容相关,尽量阅读其中的书目,不仅开卷有益,丰富知识,而且帮助大家加深对社会学的理解;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学②揭穿真相③诊所社会学④社会学的想象力四、学习重点第三节社会学理论重要概念:1、社会人受到了周围人的期望的影响和社会地位的制约,社会现实环境不仅影响着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且最终影响着我们走向这个目标。

总结一下,无论是我们关于未来前程的决定,还是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恋爱结婚,都将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家指出:我们面临着一大堆压力(来自社会的),或多或少地,推着我们走向我们的决定。

以上的这些分析来自社会学。

社会学可以向我们提供塑造我们生活的那些社会力量的信息。

为我们观察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世界提供一种客观的和不偏不倚的方法,这是社会学的主要目标,也是社会学值得学习的一个原因。

2、什么事社会学?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的、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在理解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时,社会学家有两种视角:宏观视角:研究社会组织、社区、阶层、社会制度以及民族文化等对个体行为方式和处世的态度的影响,也就是理解社会的构成、状态、本质及其对个人的影响。

围观视角:关注社会互动过程本身,个体间如何通过互动而构成社会,并使社会生活具有意义的。

从实质上说,社会学探讨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学

第四,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国家 西方的发展应该区别不同阶段。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 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以马克思本人的观点和结 论为主,可称为“传统(古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而后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其理论内容和体系 已经研究方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并和西方经济学有 许多领域的交叉和融合,此外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家的研究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但这些长期以来重视不够,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彼 ‘马’非‘马’”的看法,应该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家的新成果归入“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两派的主要区别:奥派反对政府干预,剑派主张 政府干预,由此发展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 主义。
31 31
主要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同样把自由放任作为最高准则, 但已不象古典学派那样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 而是转向了消费和需求。他们明确地把资源 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述价格如何 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从而就从理论 上证明了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他们把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结 合在一起,建立了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及其 基本内容。
7
(二)历史定位
前古典经济学阶段 古典经济学阶段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现代经济学阶段
8
(二)历史定位
9
(二)历史定位
10
(二)历史定位
11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是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 阿吉尔贝尔。 配第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 些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工资、 地租、利息等范畴。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 过程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和畜牧业才是财 富的源泉。
3

社会学概论第1章

社会学概论第1章

表2:章/节本章序号及名称第一章导言本章学习目标本章是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学,对其学科属性、学科特点、研究范围和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进行初步而系统的认识和接触,从而进入专业学习的开始,因此本章将通过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以及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的讲解,使学员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概要的了解,认识社会学的应用价值,此外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在了解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1、社会学的学科体系2、社会学概论的基本框架3、社会学和研究对象难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不了解这种历史,就无法了解这门学科的性质。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多数学者认为它的创始人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6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最早提出并使用了“社会学”这个概念。

社会学出现于19世纪中叶并不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是日趋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具体反映。

18世纪下半叶到期19世纪上半叶是近代欧洲社会经过以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思想领域的变革、以英国产业革命为代表的经济领域的变革和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领域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得以确立,欧洲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正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经历的被称之为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

转型时期新旧社会秩序同时并存,新旧制度、新旧观念相互冲撞,社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集中,各种社会势力的冲突比任何时期都激烈,这一切促使社会思想家和哲学家进行思考,同时也表明用传统的方法和在原有的科学体系内已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

因此不同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社会学,作为从整体上和从发展机制上对社会,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综合具体考察的学科,就应社会的这种需要而出现了。

第1讲_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1讲_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 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 圈地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贵族用暴力、欺诈、 不平等协议、个人购买等方式将原来在公地制度下 属于集体耕种、集体放牧的叫做“敞地”的土地变 成自己的私有土地。在上面兴办起私人牧场,饲养 成群的绵羊。而农民则被赶出家园,则成为一无所 有的流浪者、乞讨者、雇佣工人 。
3
主要原理及选用案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及其途径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途径及其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政治条件和物质技 术基础 案例:手工工场、圈地运动、西方殖民者的 海外掠夺、奴隶贸易
4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标志——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手工工场的出现 手工工场手: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 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 阶段。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作坊 主与帮工、学徒之间存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 关系,这是与手工作坊(封建等级和人身依附关 系)的本质区别。
19
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时间里,仅从中南美洲就 抢走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1783年 到1793年的十年间,英国仅利物浦一地就贩运 了33万多黑人,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达1 亿多。 与欧洲人的扩张相伴随的,却是美洲两大文明 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战争屠杀和欧洲传来 的流行病,使墨西哥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 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了130万。美洲大陆 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从那以后急剧减少了90%。
5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个主要途径
途径一:小商品经济的两级分化 途径二:商人和高利贷资本转化而成 (视频)分散和集中的手工工场01:50—06: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有那些?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大体归纳如下:第一,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质上就是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可以还原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第二,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在这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失去了作用,即进入产品经济时代,这时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由计划进行调节。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列宁在对商品经济命运的认识上,赞同马恩的观点。

但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在实践中行不通,不得不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

但他是把市场的经济形式看做是利用资本主义。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论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

他指出,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

斯大林在实践中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任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的一定调节作用。

但他有否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面所有制内部个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认为消费资料只是存在着商品的“外壳”。

斯大林在其著作中进一步使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观点理论化。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一)ppt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一)ppt
-
一、 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
(四)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第三,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越共主张实行多种经 济所有制并存,但不以私有制为主导。同时认为私 人资本主义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组成的一个部分,允 许它在法律不予禁止的部门和领域不受限制地加以 发展,并像其他经济成分一样受到投资的鼓励。
-
一、 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
(三)越南革新开放的实践透视
1、革新开放的政策 经济上:农业革新、工业革新、金融革新 政治上:人事、选举、法律、思想认识的革新 外交上:独立自主、多样化、多边化的外交政策
-
一、 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
(三)越南革新开放的实践透视
2、革新开放的成就 199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是东南亚 国家中GDP增长第二快的经济体,仅次于中国 。
-
一、 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
(四)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第一,在越南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问题上,越共认 为越南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初级阶 段是整个过渡时期的小过渡,其间会使用资本主义的形 式和方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使用资本主义经 济,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这是走向社 会主义过程中适合我国条件的过渡形式。
-
二、 朝鲜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朝鲜概况
1. 【地理位置】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 北半部。朝鲜半岛三面环海, 东为日本海,西南为黄海。 面积约为122,762平方公里
-
二、 朝鲜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朝鲜概况
2. 【国名】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政党】 朝鲜劳动党
-
二、 朝鲜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一、 越南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1978 年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 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 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 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
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 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 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 过去,只讲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 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 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代工业 、现代国防 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
会主义强国。
“ 把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我 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起来,走自己的道 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 ——邓小平
(三)从中国的实际出 发,走自己的路
第一,从实际出发选 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 须充分认识自己的国情和 时代变化,用发展的观点 对待马克思主义
外 部 条 件 论
政 治 保 证 论
战 略 步 骤 论
领 导 依 靠 论

祖 国 统 一 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 “用在高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 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 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 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

• •
• • • •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什么,由生产资料所有 制决定的。 如何理解最大限度:几个扣除:扩大再生产资 金、公共资金、后备资金 用在高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 不断完善的办法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 本手段 其他社会的根本手段 增加劳动量和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第二,从实际出发选 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 须大胆借鉴外国经验,但 不能照抄照搬外国模式
第三,从实际出发选 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 必须勇于探索和开拓
“ 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 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 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 可靠的保证。” 江泽民
第二,在实践上,为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探索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原则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
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 的。” “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 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 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 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 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 明确社会主义必须要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 ” ,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 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荣毅仁等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申新纺织公司欢迎公方代表
上海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
“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 算失败了。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 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 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强调“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 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 趋势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 涵
(六)社会主义本质与
特征之间的关系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特 征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 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 一切民族都 将走向社会主义,这 是不可避免的,但是 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 会完全一样 ”。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




1957年2月毛泽 东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第一次明确地提 出: “ 中国工
业化的道路 ” 。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
个具有现代农业、现
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 清楚或不完全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搞清楚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我们党忽略了社会主 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四)社会主义本质的
汉向阳乡,时间:1980.6.18
签约户主
1978.12,小岗村18户农民的生死契约
带头人严宏昌,20年后,当选村主 任
承包后第二年,严宏昌家收获1.75万公斤粮食, 全家人用拖拉机运粮
3、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




对于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原理的实 际运用, “ 随时 随地都要以当时的 历史条件为转 移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内 涵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核心 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在初级 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集中体 现在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为 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上。它统一于实 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指明了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 .任务: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三、学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基本理论学习与现实热点问题研究相结合 3.学习理论与学习党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相结合 4.堂上学习与堂下撰写专题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致富。……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 二是共同富裕。”
1992年初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文化
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政治经济学
发 展 道 路 论
发 展 阶 段 论
根 本 任 务 论
发 展 动 力 论
科学内涵
超英赶美
(五)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的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突出强调 “ 解放生产力 ”和 “ 发展生产力 ”,揭示 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 在联系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
第四,实行计划经济; 第五,没有商品和货币交换; 第六,阶级消亡和国家消亡; 第七,人将获得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主义
“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 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 备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个 什么样子——这我们不 知道,也无法说。” (全集34,6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搞清楚 “ 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 教训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世外桃源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试验 1823提出共产主义新村计划
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地1214公顷 建新和谐公社,在公社里,按照不同的年龄 做不同的安排。 5~7:入学 8~10:读书+必要劳动,如做家务 12~20学习:在工厂学技能 20~25公社劳动的主力 25~30:每天生产劳动2小时+其他 30~40:管理工作 40~60主持对外交往 60以上捍卫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3、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在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度未 资 ”来 本 《 。“ 主 乌 义托 最 邦 完的》 罪 美 恶 15 的 , 16 国描年 家述抨 制了击 ,
托马斯.莫尔

空想社会主义:脱离生产力发展、 脱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主张抽象的“公平”、“合理”。
毛泽东 1956年
“ 对 于 社 会 主 义 , 我 们 现 在 有 些 了 解 , 但 有 些 不 甚 了
了。”“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人民公社的变迁
第一个人民公社:1958.7河南信阳查岈山人民公社成立。将27个社。 9360户并入1个公社
大食堂
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是四川广
罗伯特.欧文1771 -1858,英国人
1828年公社破产
人理 能人想 力有: 计劳实 酬动业 ,权制 按,度 功没 效有 定失人 能业人 力,要 ““劳 按动 ,
仆家现 人庭实 去破: 世产受 ,,人 穷靠奚 困原落 潦来, 倒的四 ,仆处 于人碰 是收壁 留, 。
1823.3.9痛苦的圣西门举枪自杀(被救)
1980年4月12日他说:“不解放思想不行,
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 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