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学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讲解.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素,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素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摩擦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二)教学难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点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长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视频:花样滑冰大家在视频中看到了美丽的花样滑冰,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也飞翔起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飞不起来?学生:因为地面太粗糙,摩擦力太大。
接下来顺势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二)实验探究1.用弹簧测力计勾着木块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读数和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直到木块开始进行匀速运动为止。
观测摩擦力大小实验时,可以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他们亲自动手来参与体会。
初中物理教案:《摩擦力》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时可以找三组同学上来进行做对照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②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③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放在木板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教案:《摩擦力》经过这个实验可以很明了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大小及物体重量有关。
接着引出摩擦力公式就十分便于理解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探究来体会摩擦力的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探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应用摩擦力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示范实验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书本、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思考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是如何产生的。
二、理论讲解
1. 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 = μ × N,其中F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
3. 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会使物体在运动中减速、改变方向等。
三、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摩擦系数和受力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讨论与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总结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_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一、教学内容分析1. 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擦力。
通过实验,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摩擦力作为力学中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和学习运动定律的基础,与弹力地位等同。
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内容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的。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摩擦,对于摩擦力有简单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法,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知识,但是总结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有关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但是有些与物理学的概念不一致,这些错误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形成不正确的认识。
例如,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总是有害的”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转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并感悟摩擦力的形成过程2、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3、在自己设计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实验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实验探究成功带来的喜悦《摩擦力》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3.2、认识摩擦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情景教学、实验演示为主,注重设置一系列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逐一分析判断,层层推进,达到较好的效果。
高中物理摩檫力教案
高中物理摩檫力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3. 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包括木块、平滑表面、粗糙表面等。
3. PPT课件或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实验现象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实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概念
1. 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入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摩擦力的计算
1. 讲解计算摩擦力的公式和方法。
2. 示范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总结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物体间接触面积等关系。
五、应用摩擦力解决问题
1. 给出摩擦力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合作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
1. 布置摩擦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摩擦力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物理中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设计。
摩擦力作为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既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本质,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牛顿三定律、重力、弹力等,为本节课摩擦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2)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正压力等;(3)掌握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摩擦力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摩擦力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挑战的精神;(2)通过摩擦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在科学研究中,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重要性;(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节能、减排的观念;(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物理_第三章第二节 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本节课设计的中心思想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认识,明确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规律,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得出结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定量得出摩擦力的规律。
2、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教师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生疑,主动质疑,主动思疑,主动解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相互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合作中获得共同进步;抓住一个或某几个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研究,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教师由引导者变为参与者,以科学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充分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论教育本节教学,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一步一步展开探究,明确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以及产生条件,根据学生提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猜想,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出相关因素验证实验,这种提出猜想、探究规律的科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使整个课堂的衔接更自然更顺畅。
二、教材分析:《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的相互作用一章重力和弹力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后面学习受力分析、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以及与接触面材料和压力的定性关系,加之对弹力的学习,已经能够突破“正压力”这一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三、学情分析1、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2、学生已经学过弹力,知道压力的性质是弹力,促进理解“正压力”这一概念。
3、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学科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规律等,可以实现教材渗透的方法教育意图。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3. 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课件;
2. 实验器材:桌面、木块、力计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摩擦力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种类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木块,用力计测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然后用力计来测量木块受到的动摩擦力。
4. 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强调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 完成摩擦力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摩擦力
- 静摩擦力
- 动摩擦力
-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教
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高中摩擦力物理教案
高中摩擦力物理教案
课题:摩擦力
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问题:你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讲解概念:摩擦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接触力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实验演示(15分钟)
1. 实验一:利用倾斜面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角度下物体的滑动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存在。
2. 实验二: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三、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乘以物体的接触力。
2. 讲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设计几道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观察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六、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摩擦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1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课标要求1、通过事例或者实验来了解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想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通过改变摩擦力的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和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通过手在桌子上的三个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归纳摩擦力的概念。
3、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变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会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能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把课本和互动逐页相互交叉,只提起课本的边缘,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学生动手做实验,发现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随之被提起。
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引出摩擦现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体验摩擦力的存在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运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指导学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个实验体验摩擦力,学生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碍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
)任务二:归纳摩擦力的定义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你的感觉,试着表述这个阻碍作用,试着给摩擦力下定义。
省优秀课例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省优秀课例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教材中力学依然排版在运动学之后,摩擦力为第三种性质的力,排在第三章第二节,本章将重力和弹力合并为第一节,删除了原第一节内容中的相互作用,列举了三种性质的力之后,将牛顿第三定律提到第三节,符合从分类剖析到总结的理性认知特点,合成与分解合并为第四节,把原教材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二)中的内容共点力的平衡独立出现在本章第五节,知识模块整合性更强。
新教材中本节内容删除了初中摩擦力的定义,直接问题引出滑动摩擦力,再讲解静摩擦力,从容易观察计算的滑动摩擦力入手,更好的递进到静摩擦力的分析,由易入难的设计更利于学生从表象到实质的知识掌握。
本节将从实验入手,直观的定量剖析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概念性的知道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存在,并且能简单的区分开,但是还没有定量的计算和应用,尤其是对概念中“相对”的理解不够透彻,本节主要从里的三要素出发剖析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目标设计】物理知识与观念:1. 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
2.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科学探究与思维: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公式;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STSE的培养,爱生活,爱物理,爱科技。
【重点难点】重点:1. 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
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公式;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列表法、诱思法、合作探究法、总结与建模。
学法:观察法、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描点作图法、总结法。
【教学过程与学案设计】一、问题引入难分难舍的物理课本,即把书页交替叠放后,拉开的力很大,较困难。
学生全员参与互动。
引入问题:什么样的力能达到这么大的作用效果呢?(2分钟)二、复习回顾:(3分钟)1.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分类和性质;
难点: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定义及作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间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改变物体表面状况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2. 实验二:改变接触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
3. 实验三:改变压力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最新4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最新4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间的区别。
2. 如何有效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1. 教科书《高中物理》第六章相关内容。
2. 实验仪器:斜面、物体、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在斜面上放置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斜面上的物体为什么会滑动或停止滑动。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分别介绍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定义和区别。
Step 3:实验演示(15分钟)利用实验仪器展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测量。
Step 4:计算练习(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并进行相关练习。
Step 5: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Step 6: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摩擦力的认识和应用,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Step 7:小结(5分钟)总结摩擦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及时总结和评价,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实验结果以及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的作用?为什么?2)一块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水平面与物体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4,求物体最大能受到的水平拉力。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练问题。
点评:通过练巩固静摩擦力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对“滑动摩擦力”的研究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使木块缓慢移动,并读数。
反复实验,观察弹簧秤读数与木块运动方向的关系。
点评: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规律。
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总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规律。
学生活动:记录笔记并提问。
点评: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为下一步拓展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规律。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教学效果。
如图2所示,学生进行了一个推木箱的实验,但是木箱没有被推动。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假设法和二力平衡法来分析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并教授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学生可以将毛刷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向前推,观察毛的变化,回答老师问题,即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通过重复实验,让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师还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公式,并让学生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在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还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例题,让学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在身边哪些地方增加了摩擦力,哪些地方减小了摩擦力,并引导学生使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摩擦力教案高中物理
摩擦力教案高中物理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摩擦力,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一、导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个书,用力推动书看书是如何移动的。
为什么书不会一直移动下去呢?二、概念讲解1.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 如何计算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摩擦力F = μ × 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4. 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并使物体停止或减速。
三、实验操作进行一个实验: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物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施加水平拉力,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然后逐渐增大拉力,直到物体开始运动为止,记录此时的拉力。
四、讨论与总结1. 讨论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并探讨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总结摩擦力的性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不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也不同,摩擦力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
五、拓展练习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实验,计算其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2. 让学生思考摩擦力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如何减少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并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检查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测,讨论,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价和交流。
整个过程交给学生,由他们来完成,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
将辩论引入课堂。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
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还提炼出研究物理问题所用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教师演示:汽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物理中的摩擦力为主题,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摩擦力作为力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摩擦力的作用效果,解释摩擦力产生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学基础知识和简单的运动学原理,具有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
此外,学生已经熟悉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这为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够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学会运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掌握摩擦力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中的应用。
(4)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摩擦力的直观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4)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学习摩擦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4)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5.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3.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4、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自主学习】
一、摩擦力初步认识
1、没有推动物体和推动物体后感觉有点费劲是什么原因?
2、摩擦力:
3、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二、静摩擦力(看教材57页第二、三段)
1、说一说:静摩擦力的定义:
2、总结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小组可以讨论完成)举例说明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3、静摩擦力大小、方向是怎样确定的呢?(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三、最大静摩擦力
1、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静摩擦力的范围是什么?
3、静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请举几个例子。
四、滑动摩擦力
(看教材57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2、总结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3、如何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小组可以讨论完成)
4、(小组可以讨论完成)滑动摩擦力大小于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计算公式?(要能说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用了5N的力拉地面上物体,但没有推动,试分析物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块处于静止状态,请判断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3、静摩擦力能不能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请根据生活实例去分析.如走路时脚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骑自行车时前后轮和地面间的摩擦力。
4、如图所示,用力F 把铁块压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 增大时,关于铁块对墙的压力N ,
铁块受墙的摩擦力F f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 增大,F f 不变B.N 增大,F f 增大
C.N 变小,F f 不变
D.N 不变,F f 不变
5、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立方体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今以水平力F 拉B ,而两立方体
均保持静止,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 和B 之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B.A 和B 之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C.B 与桌面间存在静摩擦力作用
D..若撤去外力F ,则A 和B 之间,B 与水平面之间都不存在摩擦力
6、把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物体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为12N,在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那种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1)用6N 的水平力向左推物体.(2)用10N 的水平力向右推物体.
二、滑动摩擦力
1、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题图
5题图
2、滑动摩擦力可以提供动力吗?(小组可以讨论完成,可举例说明)
3、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请分别画出各物体所受的重
力和支持力,进行分析。
4、已知一木箱重为49000N,一个人在大小为490N的水平力的作用下推着它沿水平方向匀速
滑行。
则此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5、质量为5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00N的水平推力刚能使物体匀速前进,那么,用200N 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多少?
6、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
(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当堂检测】
1、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A.与压力成正比B.等于水平拉力
C.小于滑动摩擦力D.在物体上叠放另一物体,该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2、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D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的重力
3、关于静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4.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B.只与物体之间压力大小有关
C.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D.与接触面面积及运动速度有关
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质量为20kg,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受到一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 的力的作用。
已知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则此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10N,方向向右B.1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D.20N,方向向左
6.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7.下列关于摩擦力和动摩擦因数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
8、关于摩擦力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F
N
C、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该物体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