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词手法:26种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抒情手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情感,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描写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来表现意象,如衬托、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等。

修辞手法:利用语言的技巧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如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设问、反复、借代、双关、叠字等。

结构技巧:通过安排文辞的结构来表现特定的效果,如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照应、伏笔等。

以上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总结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其创作和鉴赏都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

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

下面将对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首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

韵律是指诗歌中音节、音调、停顿等元素的有机组合,而节奏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和词语的重音和轻音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和节奏,诗人可以使诗歌在朗诵时更具有韵律美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次,诗歌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多种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通过比喻和拟人,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象化,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营造出的一种情感氛围和思想境界,而意象则是指诗歌中所运用的具体形象和符号。

通过意境和意象的营造,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内在的艺术美感和思想深度,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诗歌的结构和布局也是诗歌艺术的重要方面。

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格律等方面,而布局则是指诗歌中各个部分的排列和组合。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韵律和节奏、修辞手法、意境和意象、结构和布局等多个方面。

这些艺术手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在美感和艺术魅力。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对诗歌鉴赏有所帮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艺术之美。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ppt课件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 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精选课件
42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精选课件
43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精选课件
34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精选课件
35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艺术手法的分类概括及几种易混淆的手法辨析》

《艺术手法的分类概括及几种易混淆的手法辨析》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 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
设问与反问
设问
▪ 有问有答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种易混淆的手法辨析
虚实结合
现实为实,联想想象为虚; 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联想和想象
▪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另一事物。
▪ 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叠词
▪ 词和词连起来用。形象,朗朗上口,富于感染力。
▪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 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之十》)
▪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 寻花七绝句》)
▪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对偶和对比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 金圣叹)
互文
▪ 相邻句子、词语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 “主人下马客在船。”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比喻和比拟
比喻
比喻的特点:两种不同的事物(本体与喻体); 有相似点;
▪ 烘托:不说本体,只从侧面描写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 以突出本体。

古诗词鉴赏命题的五种常考题型---表现手法新浪

古诗词鉴赏命题的五种常考题型---表现手法新浪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常考题型及相应的表现手法包括:
1.形象类: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对诗歌中塑造的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要分析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语言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
要分析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炼字、炼句等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表达技巧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要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对比、拟人、夸张、借景抒情等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情感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欣赏。

考生需
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表现出来的。

5.评价类: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评价和分析。

考生需要分
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来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对整首诗进行评价。

以上五种题型是古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的,而每种题型又都有其相应的表现手法。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这些表现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板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板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鉴赏六法

古代诗词鉴赏六法

古代诗词鉴赏六法我国诗词源远流长,意境优美,诗意含蓄,语言凝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每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或者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或者考查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文着重阐述古代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词的表达技巧通常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

鉴赏诗词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对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的确认和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这些表达技巧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这些都在鉴赏的范围,也是我们学习和复习的重点。

诗歌总要表达诗人的情感,但情感的抒发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的,诗中叙事、描写以及议论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

具体的方法有如下6种:1.直抒胸臆。

即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郁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绝句》“江碧鸟俞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又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而深远。

3.情景交融。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长歌行运用的表现手法

长歌行运用的表现手法

《长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多种技巧,具体包括:
1. 赋、比、兴: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

在《长歌行》中,李白通过赋(直接陈述)来描绘自然景象,如“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通过比(比喻)来表达人生哲理,如“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通过兴(起兴)来引发情感和思考,如“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2. 反复歌咏:诗中通过反复的吟唱来强化主题,如“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这样的反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加深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3. 铺陈与对比:诗中运用铺陈手法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如“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并通过对比手法,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人生的无常进行对比,如“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从而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4.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李白在诗中不仅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如“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同时也抒发了对功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慨,如“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5. 意象与象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桃李”、“东风”、“秋霜”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情感状态。

例如,“桃李”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秋霜”则象征着衰老和无情。

6. 情感的跳跃与变化:诗情在诗中跳跃变化,从对春天的赞美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再到对功名的渴望和失望,最后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些艺术手法,李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激情、才华横溢但又命运多舛的诗人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诗歌鉴赏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首联写诗人夜宿牛渚,目
秋江空寂,便很自然地想到谢尚对 袁宏的提携;次联正面写怀古,一 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 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 一起。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 难酬的孤独和寂寞。
三、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 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富的表现手法。
记叙即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 描写即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 情态;抒情即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议论即对景 物、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鉴赏诗词的表达方式要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分析其在诗词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技法解密:
1、区别表达方式
要正确判别四种表达方式,应特别注意区分 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和白描; 抒情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还应注意同一首 诗中,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情景分写: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 怅地遥望乡关所见之景;三、四两句由外界景物的描绘 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直抒思乡之情;五六 句又变换笔墨写景,用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加重了 诗人的乡愁;最后两句又是直抒胸臆,极写自己的惆怅 之情,这样全诗层层递进,内涵丰富,主旨深刻。
[例2]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 题。
[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 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表现手法 1

表现手法 1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考题设计 考题设计] 考题设计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 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 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 什么内容情感。
考点阐释
赏析表达技巧
1 2 3 4 5 6 修辞技巧: 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叙述 描述 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等 结构技巧: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铺垫等 其它写作技巧: 其它写作技巧:衬托 对比 渲染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 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 曲调啊! 四句以实写虚, 梅花落”拆用, 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 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 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 ),写出了他 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 浓浓的思乡情。 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常见修辞格及其效果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

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四大
类。
精品课件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给定一个名目)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说明具体内容)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指出表达效果)
精品课件
古典诗词
特点 白描
例句 《天净沙·秋思》
简析
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 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
夜雪 白居易
多觉结合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视角变化
迟日
点面结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 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 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 情。。
首尾照应 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 伏笔铺垫 线索层递 抑扬手法 承上启下
概念地图
叙述
修 答题模式

描写


手 法
方 式
议论 直接
抒情 间接
鉴赏 手法
赋比兴 衬托渲染


以小见大




借古讽今

概念辨析

想象联想
象征手法
对方着笔
叙述
正面侧面 白描工笔 动态静态
描写

虚写实写 点面结合
达 方
多觉结合

议论
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
富了画面的内涵。
精品课件
虚与实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词表现手法及意义

诗词表现手法及意义

1.白描。

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写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都采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

2.渲染。

指从正面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的行为、心理的着重描写与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与静,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焦急心情。

3.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借“行者”和“少年”的反应来突出罗敷的美丽。

4.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抽象概念、思想或情感。

如陆游的《咏梅》词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里梅花的品质正是陆游自己不谄媚、不畏馋毁、坚贞自荣精神的象征与写照。

5.虚实相生。

诗词中的“虚”,指看不见,摸不清,但又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的虚像和空灵境界。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三句实写,后一句虚写,虚实相映,给人以雄伟瑰丽之感。

6.动静相衬。

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互相映衬,相辅相成。

如《红楼梦》中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

“寒塘”“冷月”是静景,飞渡的“鹤”是动景,动静相映,把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凄凉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二、鉴赏诗词语言,要做到五个关注1.关注重点动词。

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中一“去”一“望”,把诗人无辜受害而被流放的愤懑以及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的复杂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一“吹”一“落”把苍凉的景色和自己冷落的心境吻合了起来,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古诗鉴赏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古诗鉴赏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 8.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 画眉鸟 欧阳修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问题:简析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 本诗托物言志, /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 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林中画眉鸟自由自在, 任意翔鸣与后两句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 构成对比, / • 表达了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 (2)王维《田园乐(其六)》 的“花落家童未 扫,莺啼山客犹眠”, •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3)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 燕双栖玳瑁梁”, • 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以动衬静
• 4.反衬 • 反衬手法分很多种情况:乐景衬哀情 ,以动衬 静、以声衬静,以双衬单等 • (1) 绝句 杜甫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归年。 • 注:此诗是诗人漂泊到蜀地后所作。 • 问:简析全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 反衬手法,乐景写哀情。 /令人赏心悦目的碧江、 青山、红花、白鸟四景, /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更突出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暮春,落花自
在飘飞,梦一样轻柔;无边春雨绵绵,如丝如缕,愁一样 细长/词中主人,心事重重,梦似飞花轻,很容易惊醒; 淡淡愁苦丝雨般细,抽扯不尽,无休无止。
• (2) 拟人 : •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妆”, • 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红妆的睡 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海 棠的喜爱之情。 •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模板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模板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 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
7
芭蕉
凄凉之音 孤独忧愁 离情别绪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 县斋 愁坐作》 )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吴文英《唐多令》)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舍情。(李清照)
鉴赏之一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 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 篇对应。
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 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 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 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课堂练习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13
鹧鸪
“行不得也,哥哥 ” 旅途艰险 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 蛮》)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 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
歌者》)
14 游子羁旅思乡 恋人孤独怀人
鸿雁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 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 秋望》)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 情难寄。(晏殊《清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词手法:26种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点化(化用)、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1总论情与景关系①“情”、“志”的区别: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

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②“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2.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①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②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③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④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1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3)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3、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4、渲染: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5、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6、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7、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8、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9、抑扬,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如元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

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

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

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0、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11、意象组合: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2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

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2、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

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3、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4、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

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15、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

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