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自理能力是指幼儿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例如穿脱衣服、洗手、上厕所、饮食等。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

下面是几种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1.制定规章制度和日常时间表:为幼儿制定清晰的规章制度和日常时间表,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自理活动。

制度和时间表应该依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简单明了,并逐步增加难度。

3.给幼儿提供示范和指导:幼儿需要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学习自理技能。

老师可以模仿幼儿的动作,然后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活动,例如穿脱衣服、洗手等。

在过程中,老师需要耐心地给予幼儿关注和肯定,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

4.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基础。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起一系列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例如定时洗手、整理房间、整齐摆放玩具等。

这些习惯需要逐渐养成,并且老师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肯定,以增强幼儿的动力。

5.提供激励和挑战: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需要适度的激励和挑战。

老师可以为幼儿制定一些小目标,例如自己穿脱衣服、梳理头发等,然后在幼儿达到目标时给予赞扬和奖励。

同时,老师也要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中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6.创建适宜的环境:创建适宜的环境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室中应该设立适合幼儿高度的洗手台、衣柜等,让他们能够自主使用。

此外,还要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培养整理和清洁的习惯。

7.鼓励家长的参与:家长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参与者。

老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自理情况,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理机会。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日常生活习惯,共同监督和鼓励孩子的进步。

总之,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通过提供适宜的环境、示范和指导、激励和挑战等方法来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技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解决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解决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解决策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责任感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解决策略。

1.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环境对于幼儿学习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确保物品放置有序,容易拿取。

将物品放置在幼儿可以接触到的合适高度,让他们可以自己取用。

同时,确保幼儿的衣物方便穿戴,包括易于解开的扣子、鞋带或拉链。

2.设置明确的期望和规则:与幼儿沟通并确立清晰的期望和规则。

告诉他们他们需要自己做哪些事情,鼓励他们逐步学会自理,并提醒他们在特定的时间点完成相关任务。

3.提供示范和指导:幼儿需要经过示范和指导才能学会自理。

在进行各项任务之前,给幼儿演示和解释如何完成任务,并逐渐放手让他们尝试自己做。

例如,向幼儿展示如何穿衣、挂衣服、洗手等。

4.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步骤:教给幼儿正确的步骤和习惯,例如自己整理书包、收拾玩具、洗手、刷牙等。

帮助幼儿建立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习惯和步骤,让他们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5.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在幼儿独立完成生活任务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比如赞美、点头、表扬,并给予小奖励,如贴纸、小礼物等。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6.培养责任感和分享精神:通过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责任和承担义务,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分享精神。

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一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社交能力。

7.培养问题解决技巧: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鼓励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但不要代替他们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性。

8.增加家长教育的参与:家长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

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幼儿一起制定计划和目标,教育家长如何引导和支持幼儿学习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策略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策略一、培养日常生活习惯1. 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为幼儿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洗漱、午休、玩耍、睡觉等。

通过坚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时间观念。

2. 培养个人卫生习惯:教导幼儿养成勤洗手、刷牙、洗脸、梳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对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3. 教授衣着整理技巧:教导幼儿如何折叠衣物、整理衣柜,并鼓励他们自己穿脱衣物。

通过自主整理衣物,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1. 设置易于操作的家具和工具: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身高的家具,如低桌、矮凳和短柄的工具,方便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操作,如擦桌子、擦地板等。

2. 提供个人专属的物品: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套专属的个人洗漱用具、毛巾、浴巾等,培养幼儿对个人物品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三、注重教育与引导1.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制定明确的生活规则,如不乱扔垃圾、不乱涂鸦等,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比如让他们自己选择衣服、盛饭菜等。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3. 温馨互助的生活氛围: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分享和合作。

通过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四、开展相关活动和游戏1. 生活技能培训课程:组织生活技能培训课程,包括烹饪、清洁、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各种生活技能相关的游戏,如模拟商店、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乐趣。

总结起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注重教育与引导以及开展相关活动和游戏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幼儿在小班的学习中逐渐成为自立自理的孩子。

然而,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1. 逐步引导幼儿独立自理家长和老师需要逐步引导幼儿自己做事。

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教他们使用餐具、擦嘴巾等。

同时,在晨间起床、洗脸刷牙、更衣等方面也要引导幼儿自己完成这些动作。

不断地培养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立自慰的目的。

2. 制定规范和奖惩制度制定规范和奖惩制度也非常重要。

例如,每天睡觉时间、起床时间和玩耍时间,都要进行规范。

同时,在幼儿违反规范时也要有奖惩制度,让他们知道做正确的事情可以得到肯定,而做错误的事情则会受到惩罚。

因此,规范与奖惩制度可以引导幼儿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行为。

3. 建立互动沟通的机制建立互动沟通的机制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活自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通过成语故事、编故事等方式,告诉幼儿生活自理的正确方法、好处和重要性。

同时,在沟通中要注意半开放的方式,让幼儿更愿意和家长老师互动,学会认真倾听和尊重每一个人。

这也可以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纪律意识。

4. 提高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小班幼儿的身体机能和认识能力都还没有成比例的同步发展,因此需要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幼儿发生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简要的教育和引导,让幼儿逐步感受体验,并经过多次的训练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5. 打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环境也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

温馨和舒适的环境可以降低幼儿的抵触和排斥心理,让幼儿更愿意和身边的人沟通和相处,以此实现自我感知的提升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失控。

以上是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家长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孩子逐渐成为自立自理的机会,并按照上述方法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成为有独立能力的孩子。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们开始学习自理能力的地方。

在小班幼儿
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自己动手做事,孩子们可以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幼儿园老师们要给孩子们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的自理任务,比如整理书包、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手等。

这些任务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逐渐学会独立完成这些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家长也要在家里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理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们自己收拾
玩具、自己洗脸刷牙等。

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地独立完成这些任务。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可以让孩子们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最后,幼儿园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老师和家长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困难,共同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

这样,孩子们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正
确的引导和培养,孩子们才能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努力,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快乐。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对于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家长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一套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提供适当的环境为了让幼儿能够独立地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动,家长应该在家中提供适当的环境。

这包括将不同种类的物品放置在幼儿可以轻松接触到的位置,让他们能够自己拿取和放置物品。

例如,将幼儿自己的餐具摆放在低的柜子上,如此一来,幼儿就可以自己拿取餐具,在饭桌上设置一个可以容纳各类食物和饮料的盘子和杯子,让幼儿自己选择和取用食物。

2.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家长可以逐渐给予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出选择,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责任。

这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配饰,给幼儿一些合适的选项,并尊重他们的选择。

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梳理头发,穿鞋子等。

通过这样的做法,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决策力和独立性。

3.为孩子制定明确的任务和责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家长可以为他们制定明确的任务和责任。

这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盖床,折叠衣物等。

通过这样的任务,幼儿可以逐渐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事物,并建立起自己的午睡和阅读时间表。

此外,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完成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自理动力。

4.打造稳定的日常作息时间表稳定的日常作息时间表对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制定一套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吃饭、洗漱、睡觉时间。

通过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幼儿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5.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能够保护幼儿的健康,还能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教导幼儿如何正确地洗手,刷牙,洗脸等。

此外,还应鼓励幼儿养成定期洗澡,换洗衣物的习惯。

通过持续的引导和激励,幼儿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需要家庭、学校、老师等多方面的引导和培养的。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1. 着装:教授幼儿穿鞋系鞋带、穿衣钮扣、裤子拉链等基本技能,通过日常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加深印象。

2. 饮食:教授幼儿使用各种餐具的技能,如喝水杯子慢慢倾斜、使用勺子用力挖等,并侧重知识的普及,如膳食平衡、饮食文化等。

3. 卫生:教授幼儿他们需要日常注意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如洗手、刷牙、洗脸、体检等,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4. 收拾:教授幼儿自己的玩具或用具的收拾整理,养成整洁习惯。

5. 清洁:教授幼儿简单的室内清洁、清点杂物排序等,让幼儿养成自已的清洁卫生习惯。

6. 独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等。

在实施中,要注意幼儿的兴趣和心理程度,采取适当方法和引导。

这样,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将逐渐得到提高和发展,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建议

中班和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趋势和特点。
参考内容二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生活自理能力是 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己处理基本的生活事务,如穿衣、吃饭、如厕等。这 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性,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的发展。
二、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 状的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不足。一些家长可能过于溺爱孩子,或者由于时间紧张,没 有充分引导孩子学习和实践生活自理技能。
2、幼儿园教育的不够全面。有些幼儿园可能没有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纳 入教育的重要内容,或者没有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3、幼儿自身的发展阶段。由于年龄较小,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认知能力 等还不够完善,这也限制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对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 力的建议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教育是关键。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日 常生活中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例如,家长可以在早晨起床后让孩子自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 析及建议
目录
01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 理能力的现状
03 三、对提高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的建议
02 二、对小班幼儿生活 自理能力现状的分析
04 参考内容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 状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管理自己、独立思考和完 成日常任务的能力。在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 例如自己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整理个人物品等。然而,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 发现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穿脱衣服、洗手、吃饭等。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穿脱衣服1. 提供适宜的衣物: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穿脱衣物,教师可以选择易于操作的衣物,如拉链代替纽扣,弹性材质代替系带。

同时,确保衣物尺寸合适,不过大或过小。

2. 示范和引导:教师可以向幼儿示范正确的穿脱方法,并通过语言引导他们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先把手伸进袖子里”,“然后拉上拉链”。

3. 练习机会: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让幼儿反复尝试穿脱衣物。

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幼儿模仿成人的动作,增加兴趣和参与度。

4. 激励和表扬:当幼儿成功穿脱衣物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洗手1. 提供洗手设施:在幼儿园里设置适合幼儿使用的洗手池,并配备肥皂、毛巾等洗手用品。

确保洗手池高度适宜,让幼儿能够轻松接触到水龙头。

2. 示范正确洗手方法:教师可以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通过语言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先打湿双手”,“然后涂抹肥皂”,“搓揉双手至少20秒”,“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 引导和监督:在幼儿初学洗手时,教师可以提供引导和监督,确保他们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

逐渐减少教师的介入,让幼儿逐步独立完成洗手过程。

4. 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向幼儿灌输洗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洗手习惯。

三、吃饭1. 提供适宜的餐具:选择适合幼儿使用的餐具,如小碗、小勺等。

确保餐具易于握持,符合幼儿的手部发育特点。

2. 示范正确用餐姿势和动作:教师可以向幼儿示范正确的用餐姿势和动作,如坐直、拿勺子等。

同时,通过语言引导他们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3. 饮食安排:提供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避免给幼儿过硬或过大的食物。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是孩子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信心,为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提供适当的环境、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引导积极参与家务活动等方面。

一、提供适当的环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从环境的创设开始。

为了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家长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环境。

首先,创设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卫生习惯,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提供必要的生活工具和材料,如餐具、水杯、手巾等,让幼儿有机会亲手体验相关的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主选择、自己决策,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

首先,制定规则和规范,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其次,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鼓励幼儿按时完成自己的生活事务,如整理玩具、洗手、刷牙等,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同时,及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引导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家务活动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家务活动,幼儿能够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生活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从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家务活动开始,如整理玩具、摆放物品、洗碗等,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家务活动,给予幼儿典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总之,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日常安排: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日常安排,例如每日的起床、洗脸、刷牙、更衣等。

这些规则和安排可以通过图片、卡片等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幼儿,让他们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和遵守。

2.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为了让幼儿能够逐步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练习机会。

例如,可以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自己穿脱衣物、洗手、擦身等。

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减对他们的干预,让他们能够逐步独立完成这些任务。

3.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一些活动中,例如整理玩具、摆放书籍、分发餐具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自己整理和打理自己的物品,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4.提供榜样和模仿机会:幼儿往往通过模仿来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同时,还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例如爸爸妈妈、老师等,通过模仿这些角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如何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的生活任务。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面对这些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导。

例如,当幼儿不知道如何穿脱衣物时,教师可以示范一遍,然后鼓励他们尝试自己解决。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工具寻求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6.打造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师需要打造一个积极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三篇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三篇

【导语】在⽇常⽣活中,⼩班幼⼉⽣活⾃理能⼒差,常常要依赖家长、⽼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活动⽬标 1.引导幼⼉掌握正确的穿鞋⽅法。

2.提⾼⾃我服务能⼒。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的⼼得。

4.培养幼⼉的观察⼒和动⼿操作能⼒。

5.探索、发现⽣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个圆圈,圆圈⾥粘有即时贴⼩星星、⼩脚印。

2.物质准备:幼⼉鞋架三个,拖鞋若⼲双,哭、笑⼩鞋脸各⼀个,家长的⼤鞋若⼲双。

活动过程 师⽣互动过程实录 1.⼊场:在欢快⾳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说⼉歌⾛圈。

(⼉歌:⾛⾛⾛,⾛⾛⾛,围着圆圈⾛⾛⾛,⾛⾛⾛,⾛⾛⾛,围着圆圈⾛、⾛、⾛。

) 师:宝宝们看看圆圈⾥有什么? 幼:⼩脚印、⼩星星 2.和⼩脚印、⼩星星玩游戏。

教师和幼⼉边说⼉歌边做游戏:123、321,我和⼩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脚印快蹲下。

123、321,我和⼩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星星快站好。

3.玩⼩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脚印。

师:请宝宝看⼀看⼩脚印有什么不⼀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模仿⼀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脚印变成正的⼩脚印。

(幼⼉将⼩脚印换位置) 4.玩⼩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星星上休息。

(出⽰⼀双幼⼉的鞋⼦)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是反的)请幼⼉将⼩鞋⼦摆好。

(2)学习⼉歌《⼩鞋⼦》:两只⼩鞋头碰头,好像⼀对好朋友,⼩鞋帕向外扣,穿好⼩鞋到处⾛。

(3)师:把⾃⼰的⼩鞋⼦在⼩脚印上摆⼀摆,让⼩鞋⼦变成好朋友。

5.送鞋宝宝回家。

(出⽰哭了的⼩鞋脸)师:⼩鞋怎么了?咱们⼀起送鞋宝宝回家。

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鞋游戏。

(1)鞋⼦配对,请幼⼉将爸爸妈妈的鞋⼦变成好朋友。

(2)穿上⼤鞋⼦,拿着⾃⼰的⼩鞋⼦,在⾳乐的伴奏下⾛起来,⽼师说⼉歌:⼤⼤的鞋⼦,⾛⾛⾛,⼩⼩的鞋⼦,拍拍拍。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家长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环境。

家居环境应该简洁整洁,让幼儿知道物品的归位,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习惯。

同时,家长要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活动空间,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并学会自己收拾活动的材料。

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自主权。

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决策,例如选择自己的衣服,搭配餐点等。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决策能力,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家长应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引导幼儿。

家长可以以身作则,让幼儿看到自己愿意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幼儿完成一项任务后给予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自律能力。

第四,家长要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和生活规律。

规定固定的时间用来完成吃饭、洗澡、睡觉等生活习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规律。

家长还要教育幼儿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例如电灯用完就关掉,水龙头不可以随意开着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最后,家长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责任与独立性。

家务分工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例如让幼儿负责自己的床铺整理、餐桌摆放等。

家长要表扬幼儿的努力和成果,并适时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提高自理能力。

总之,家长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自主权、示范和激励、建立生活规律以及给予适当的责任和独立性,家长可以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这样的自理能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益,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感和自信心。

培养幼儿园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方法 幼儿园保育

培养幼儿园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方法 幼儿园保育

培养幼儿园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特别是在幼儿园小班阶段,许多孩子还不够独立,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园小班儿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和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展示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自理技能,比如穿衣、洗脸、刷牙等。

父母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小事情,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和玩具等,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

二、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老师的引导和辅助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自己洗手、整理书包、清理玩具等,培养孩子们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愿意自觉地去做一些小事情。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置教室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孩子自己可以操作的物品,方便孩子们自己取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和游戏来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事情,激发他们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在培养幼儿园小班的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园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问题,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家长参与的活动,向家长们传授一些有效的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理机会。

五、评价和激励在培养幼儿园小班的自理能力过程中,及时的评价和激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000字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

小班幼儿正处于三到四岁的成长阶段,正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以下是几种方法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饮食习惯的养成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而饮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

饮食习惯的养成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 逐渐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开始尝试各种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

2. 适度控制孩子的饮食,让孩子知道餐桌上的饮食有节制,家长可以逐渐把孩子对油腻的零食食品适当减少。

3. 教育孩子在餐桌上的礼仪,让孩子学会如何使用餐具,注意卫生以及与人交际的方式等。

二、睡眠习惯的养成小班幼儿时期正是培养优良睡眠习惯的关键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应该给孩子确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晚都在相同的时间睡觉,以此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另外,也需要注意孩子的睡眠环境,让孩子睡在整洁、安静、通风的房间里,保证睡眠质量。

三、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是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

在小班幼儿园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手卫生、口腔卫生、身体卫生、环境卫生等。

1.孩子需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用肥皂洗手,洗手的时间和方法都要注意。

2.口腔卫生也十分重要,了解怎么刷牙以及做好口腔卫生才能保证孩子的口腔健康。

3.让孩子养成每天洗澡的好习惯以保证身体卫生,切勿过度依赖香皂等化学药品。

4.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养成擦鞋、整理书包等好习惯,保持环境的整洁美观。

四、练习生活技能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练习生活技能,例如穿衣、系鞋带、洗脸、梳头、穿袜子等等,让孩子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小班幼儿培养健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和老师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孩子学习。

通过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更能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独立和自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一、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二、为什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3.1 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3.2 给予示范和引导3.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3.4 创造乐趣和动力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4.1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4.1.1 穿脱衣服4.1.2 吃饭4.1.3 洗手4.1.4 上厕所4.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4.2.1 自己整理玩具和书籍4.2.2 运用生活用品4.2.3 打理个人卫生4.2.4 保持自己的环境整洁4.3 社交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4.3.1 学会尊重他人4.3.2 学会分享和合作4.3.3 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4.3.4 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五、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中的注意事项5.1 不要急于求成5.2 给予鼓励和奖励5.3 给予适当的帮助5.4 建立良好的习惯六、结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基本活动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为什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给予示范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创造乐趣和动力。

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穿脱衣服、吃饭、洗手和上厕所等。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自己整理玩具和书籍、运用生活用品、打理个人卫生和保持自己的环境整洁等。

社交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和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以及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等。

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时需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给予鼓励和奖励,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及建立良好的习惯。

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都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5篇)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5篇)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计划(5篇)幼儿自理力量的培育打算〔精选5篇〕幼儿自理力量的培育打算篇1幼儿生活自理力量是幼儿独立性进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幼儿全面进展的基础素养之一,因此,培育幼儿的生活自理力量对于幼儿一生的进展是特别重要的。

我国有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

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

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平安的生活,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平安感和归属感。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幼儿就可以很好的打算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情感和独特心理品质。

假如常常压制幼儿独立做事的愿望,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没有主见、依靠性强、无所作为的人;或是使幼儿心情压抑,信念丢失,对四周的生活失去爱好。

在幼儿园里,小伴侣往往会学的很多东西,从而会养成各种习惯。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提高幼儿的自理力量,是我们不行避开的责任。

我们了解,如今的子女大多都是独身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幼儿大事小事都要依靠别人的关心,生活上严峻缺乏独立性,而且自理力量差,这将会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所以,针对孩子的种种缺点,我分了一下几点来提高孩子的自理力量。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爱自己找事情做,作为大人,我们应当鼓舞孩子自己动手去干,培育孩子的独立力量,让他们自己想方法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

每个幼儿在家中,都是父母眼中的宝,刚来到幼儿园,都会想到表现自己,以此来引起老师的留意。

所以,往往会表现的非常勤快,清扫时会抢着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

这个时候,老师应当抓住这种心理,循序渐进,只有孩子有爱好做,就该让他们独立完成。

尽管有的时候桌子会擦的不是很洁净,地也有可能越扫越脏,玩具可能不是很整齐,但遇到这种状况时,我们应当给与鼓舞,渐渐的加以订正,使孩子们从当心理就会养成独立意识的好习惯。

这样以后才会养成更好的习惯。

父母在家中也不该太宠爱孩子,当孩子主动提出要自己穿衣服,吃饭时,父母应当赐予鼓舞,夸他们做的很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

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

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

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

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

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

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

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爱哭鼻子的小男孩”仰仰是个内向偏于孤僻的孩子,是哭得较“韧”的孩子,开学直到10月底才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

可是已经是快接近学期尾声了,依旧每天来园时要哭,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我曾经分析过仰仰的个性,他的先天气质偏于抑郁质,心理表现为敏感,畏缩,孤僻。

但从他的行为,语言,思维各方面分折,却有其特殊性:仰仰的自理能力较弱,比如中午吃饭,饭菜都放在桌上了,他却用手支着头,一脸不高兴地看着饭碗,要是我们要求他:“仰仰要自己吃饭了”他就别过脸,一滴一滴开始掉眼泪了。

问他怎么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师提出:“仰仰,老师来喂你。

”他就张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饭菜都吃光了,在家里就更不用说了。

我认为造成仰仰种种行为性格问题的,是后天教育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

仔细分析仰仰的家庭情况:他自幼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最亲最依赖是爷爷奶奶,吃、穿、睡都是奶奶照料的,连假期也跟着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只是一味依着他,任何事一手包办,所以造成大脑思维发达,动作行为缓慢,性格自尊又相对孤僻的现状。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首先确定采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励为主,但不能纵容,要求他做的,必须去做,至于做的结果,不管如何都应得到老师的表扬,以滋长他的自信,教师的态度也会影响别的孩子愿意主动找他玩。

对于孩子的家长,多与他们交流,解释如何对孩子适度的放手,给其适当的锻炼机会,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等等,以便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

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

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坚持保教结合,循序渐进,并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注重实效、扎扎实实地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一)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

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孩子:“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

”“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

”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

我们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

”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

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老师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可见,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孩子在说说学学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二)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随机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孩子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如:在午睡前,我告诉孩子们说:“鞋子宝宝也要睡觉了,它就在自己的小椅子下”。

在孩子们将鞋子放进去的时候,我还提醒说:“别让鞋宝宝露出脑袋啊,要不下雨了会淋湿的。

”孩子们都会把鞋子都放置在小床下面,这样,睡后找不到到鞋子的现象不再出现了。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

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

如我们利用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组织了“认识鞋子正反”这一活动,特别是午睡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前几天午睡活动中穿脱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

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

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幼儿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

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三)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孩子主动的学。

培养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我们就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相信每个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午睡前后给孩子穿脱衣服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我们老师总是在几张床铺间走动,不时提醒,小朋友分清衣服的前后,提拉里面的衣袖等,注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的边帮边教,对个别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在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根据目标设置了一个学折衣服活动。

虽然这只是一个生活活动,可孩子怎样的学折衣服才更有价值孩子怎样学才能更主动教师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架才能促使孩子生活能力发展通过学折衣服这个案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第一步: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线套衫。

目的是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学以哪儿为起点,即通过观察每个孩子折衣的不同表现,了解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及需要的何种不同帮助。

用毛衣折,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因为从上次活动中发现毛衣套衫孩子最容易折叠,这样可使孩子不至于因难度大而失去探索的积极性,这也是教师用适宜材料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的有效支架。

第二步:演示观察,交流讨论。

也就是在孩子几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师通过观察孩子折衣细节,让不同折衣方法的几名孩子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最不会松开,哪种最不费力这是让孩子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或接纳外界信息的过程。

同时这里也采用的自然后果法(用团或卷的方法折衣服马上就会散开),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知道哪种折法好,而且也体验为什么这种折法好。

因为新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知其然”,其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追究“其所以然”。

而且这一过程中也是孩子以个人体验的形式学习初步的比较事物的方法,这也是默会性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经历。

第三步:梳理。

总结,图文展示。

这是帮助孩子整理及提升经验的过程,也是促使孩子的无意行为转为有意行为的过程。

然后用图文的形式把折法步骤展示在墙上,是想发挥环境的提示和暗示作用,这样做不仅解放老师,同时也诱发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因为折叠衣服对孩子来说是天天重复的劳动,养成习惯需要孩子的一贯坚持。

当然图画上可配上有趣的儿歌。

第四步:再次探索。

在积累折叠毛衣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让孩子探索折开衫、折带有帽兜的衣服、折厚外衣、折背带裤方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