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称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千克和克_苏教版秋

三年级上数学课件-千克和克_苏教版秋
你见过这些秤吗?
天平
砝码
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你能
在书包里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约重2千克。
看图填一填。 ( 8)千克 ( 7)千克 大约( 4 )千克
这袋食品重不 足1千克。
先称一称, 再看一看, 你有什么发
现?
这袋食品的净 含量是135克。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8 月2021 /8/1202 1/8/120 21/8/18 /1/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8/1 2021/8/1Augu st 1,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8/120 21/8/12 021/8/1 2021/8/1
1千克=1000克
在( )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50(克) 4(千克)450(克) 250(克)
它们的重量用什么来做单位,最合 适?
动脑筋!
想一想, 和 哪一个比较重?
1千克的棉花 1千克的铁
想一想,
动脑筋!
和 哪一个比较重?
1千克的棉花 1千克的铁
一样重!
总结: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 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了解千克 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 算。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 以用字母“g”表示。
先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 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
大约重1克
大约重3克
大约重6克
小组合作,称出10克黄豆,数数有多少 粒。
1克黄豆大约有 几粒?掂一掂。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知识梳理一、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还可以看包装上的标注等二、千克的认识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右叫作公斤.如果所用的称是以千克作单位,那么称重时指针指着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是几千克.生活中人们习惯把质量称为重量.三、克的认识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g”表示.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四、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模块一认识千克例1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例2 下图的物品一共重多少千克?例3 商店一共要运9袋大米,每袋重55千克,用下面这辆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例4 “>”“<”或“=”变式1 估一估,连一连变式2 (1)4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2)如果每千克大米5元,买一袋大米要花多少钱? 变式3 看图填空变式4 在括号里填上“克”或“千克”模块二认识克例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例6 选一选(1)一瓶酱油的净含量为2千克,如果把这瓶酱油放在盘秤上称一称,盘秤上会显示()A、2千克B、比2千克大C、比2千克小(2)一个的质量约为()克A、20B、200C、200(3)下列选项中()的质量以“g”作单位比较合适A、一个鸡蛋B、一辆汽车C、无法比较(4)(易错题)3999克与4千克相比,()A、4千克大B、3999克大C、无法比较例7大瓶装牛奶的净含量是多少克?两瓶牛奶的净含量一共是多少克?例8 一满杯牛奶,连杯放在电子秤上是325克,明明喝了正好一半后,放在电子秤上显示175克,那空杯子有多重?变式5 说一说下面的水果各是多少克变式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头奶牛重400();一块橡皮重10();一个橙子重300()(2)小洁的身高是120(),体重36()变式7 一盒饼干连盒共重680克,请你算一算,盒子重多少克?变式8 如图,有一架天平和4个砝码,砝码只允许放在天平的一侧.(1)每次托盘里放1个砝码,可以称出质量为()克、()克和()克的物品(2)每次托盘里放2个砝码,可以称出质量为()克、()克、()克和()克(3)每次托盘里放3个砝码,可以称出质量为()克、()克和()克的物品(4)如果托盘里放4个砝码,那么可以称出质量为()克的物品(5)一共可以称出()种不同质量的物品变式5写出质量各是多少变式8 计算下列各题4千克+500克=()克500克+7500克=()千克3千克-600克=()克8千克-3000克=()千克课后训练1、填一填(1)一块重6(),一桶重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认识克、千克与克的换算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认识克、千克与克的换算课件

比1克轻
比1克重
比1克轻
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答:空杯重200克,而空杯和水一共重350克,所 以水的重量为350-200=150(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 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在电子秤上称出5克盐, 看看有多少。
1袋面粉重25_千__克__
1个鸭蛋约60__克___ 爸爸体重约70_千__克___
想一想
一袋盐重500克, 2袋盐重多少克? 一袋盐重500克, 2袋盐就是2个500克, 也就是1000克,即2×500=1000(克)。
看一看 照样子称一称,你能发现什么?
2袋盐是1000 克,也是1千 克。
1千克=1000克
课堂练习 下面的物体各有多重?
重70克
重90克
“g”表示“克”
下面的水果各重多少克?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2 千克和克
认识克、千克与克的换算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袋食品重不足1千克。 净含量是135克。
探究新知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 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小型电子秤称量。
称2分硬币时显示1.1g,我们可以说这枚硬币大约重 1克。
1个冬瓜约重10_千__克__
1个皮球约重50__克___ 1块巧克力约重10__克___
面粉、冬瓜、爸爸都是比较重的,应该填千克, 鸭蛋、皮球、巧克力都是比较轻的,应该填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是 比较轻的质量单位; 2.1千克=1000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教案-教育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教案-教育文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一、调查汇报最近我们认识了新的计量单位千克和克。

昨天大家到超市调查,哪些商品用千克做单位,哪些商品用克做单位,各是多少?谁来说一说?生1:一袋大米20千克。

生2:一袋盐500克。

生3:一包饼干100克。

生4: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总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实践操作(一)导入1、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水果和蔬菜,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黄瓜。

生:西红柿。

生:苹果。

生:橘子。

师:1千克的水果和蔬菜各有多少个呢?师:让我们来称一称。

板书课题:称一称课件:称一称(二)称水果蔬菜课件:称一称1、分组活动师:请先看活动要求。

师:谁来读一读。

(1)称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2)数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3)记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

2、哪两人称?哪两人数?哪个人记,请组长在小组里,先带领组员进行分工。

3、下面请各小组分组活动。

4、请小组长来上黑板填一下,称的结果。

5、师:观察每个组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师:对了,同样是1千克的苹果有的个数多,为什么有的个数多,有的个数少?我们来看一看,验证一下。

6、讲述:都是1千克的苹果,苹果大,个数就少,苹果小,个数就多。

(三)估一估师:刚才我们称了1千克的水果和蔬菜,请大家再拎一拎,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下面我们做一个估一估的小游戏。

活动二:估一估1、我这有一个袋子,待会儿会从前往后从每个人的手中传过,请你掂一掂,估一估袋子有多重,请第一组起立,开始传。

2、请你估一估有多重?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3、出示答案一袋重5千克的大米。

苏教版三年级上新课预习衔接之千克和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新课预习衔接之千克和克

苏教版三年级上新课预习衔接之千克和克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千克”和“克”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预习一下这两个有趣的重量单位吧!我们先来说说“千克”。

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

当我们要衡量像一袋大米、一个人的体重或者一箱水果这样比较重的东西时,就会用到千克。

比如说,超市里卖的大米,通常一袋就是 5 千克或者 10千克。

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 50 千克,那说明这个人不算特别胖也不算特别瘦,是比较正常的体重。

那“克”又是什么呢?克是一个比较小的重量单位。

当我们要衡量像一颗糖果、一片药片或者一枚硬币这样比较轻的东西时,就会用到克。

比如一颗巧克力豆可能只有几克重,一片小小的感冒药片可能也就 05 克。

为了能更直观地感受千克和克的区别,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一个电子秤,先称一称一本数学书的重量,可能会发现它大约有 200 克。

再称一称一个书包的重量,说不定就有 2 千克左右。

通过这样的比较,是不是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克和千克的不同啦?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商品的包装上标有重量。

比如一包薯片,上面可能会写着“50 克”,这就表示这包薯片的重量是 50 克。

而如果是一桶食用油,上面可能会写着“5 千克”,这就意味着这桶油的重量是 5 千克。

那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东西大概有多重呢?这就需要我们多观察、多比较。

比如,一个鸡蛋大约重 50 克,一瓶矿泉水大约重 500 克。

当我们对这些常见物品的重量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去估计其他东西的重量就会容易很多。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怎么用千克和克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如果有一个苹果重 200 克,一个橙子重 300 克,那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总重量就是 200 + 300 = 500 克。

如果有两袋大米,一袋重 5 千克,另一袋重 3 千克,那么它们加起来的重量就是 5 + 3 = 8 千克。

小朋友们,当你们在预习千克和克的时候,可以多找一些身边的东西来称一称、量一量,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重量单位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三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千克和克本课初备课时共4课时,本课第1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的盐、2分钱的硬币、羽毛、尺子、桔子一个、天平。

学生:硬币(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树叶、水果等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物品的质量单位千克,称出了1克到底有多重?指导看图(书中33页图)和物(天平)。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来确定物品重多少,砝码相当于台秤中的秤砣。

你能说说图中的砝码各重多少克吗?(2)用天平秤称黄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②称一称10克的黄豆③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④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 (二)体验克 1、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明白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预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有什么感受?小结并提问:同学们经常逛超市,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物品的重量除了用千克来表示,还能够用什么单位?(板书:克)你了解到哪些商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这些商品什么缘故不用千克为单位呢?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能够用符号g 来表示。

(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专门轻的。

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确实是1克的重量。

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预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确实是1克,拿在手上感受专门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称一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38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布置你们课余时间到商店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各是多重?谁来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用什么办法知道苹果的重量?
出示课题:称一称。

阅读P38你知道吗?
各人比较自己的称得的体重与算出的体重有无差别,相差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5、小结: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人相差较大,如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重很多,那就说明你太胖了,要注意多吃蔬菜,多运动。

如果你的体重比算出的体重轻很多,那就说明太瘦了,要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加了称一称的活动,知道了不同的水果、蔬菜1千克大约各有多少个,还学会了称自己的体重和利用公式计算体重。

课后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你的邻居和其他小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千克和克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千克和克  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千克和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物体的质量表示。

2. 培养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克和克的概念2. 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 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物体的质量表示4. 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物体的质量表示2. 教学难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运用千克和克进行简单计算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直观认识。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千克和克的应用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

2. 讲解新课: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运用实物、图片、教具等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称量物品、换算质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千克和克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换算关系和运用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如练习题的正确率、解题思路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千克和克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实际的计量和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单位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和换算。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克和克的模型、实物、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物品进行称重和换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称一称一颗苹果的重量,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单位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和模型等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称重和换算练习。

每组可以选择一个物品,用千克和克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换算练习,比如将一个组的千克换算成克,另一个组的克换算成千克。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题目。

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千克和克进行计量和换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与千克 重点知识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与千克 重点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克与千克重点知识1、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2、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考察学生的生活的感知.如果学生能力薄弱;要喝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去感知生活.但是要学生记住几个常见题型.鸡蛋50g 鸭蛋60g 学生体重25到45kg之间一分钱硬币1g左右】3、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4、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5、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6、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二;经典例题: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小华体重35().一个苹果约重300().一袋大米重约50(). 一个乒乓球重3()1千克60克=()克 200克+800克=()克=()27千克=()克 368克+632克=()克()千克=6000克 5000克=()千克()千克=16000克一箱西红柿重15千克;5个人合买一箱后平均分;每人分到多少千克?一箱苹果重18千克;一箱梨重16千克;两箱水果一共重多少千克?讲解课本例题三;随堂练习: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2、在○里填上>、<或=.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3、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4、 1个2分钱币大约重();1000个2分钱币约重( ).5、将下列重量按从大到小排列.600克、1千克、400克、3千克( )>( )>( )>( )6、选择.(1)、18个鸡蛋大约重1().A、克B、米C、千克(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B、<C、=(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B、2400C、24(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A、5000B、5C、50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1千克铁比1000克棉花重. ()2、1根跳绳长5千克.()3、一棵大树高17米. ()4、一个排球重400千克.()5、妈妈体重53克. () 6.一个西瓜重1千克. ( )7.5个桃子重1千克. ( ) 8小刚一顿饭吃50千克馒头. ( )9一只小兔重100千克. ( ) 10.8袋精盐重4千克. ( )11.一条路长80千克. ( ) 12.小华体重100千克. ( ) 13.一块蛋糕重1千克. ( ) 14、一座楼高100千克. ( )7;完成课本的习题.四;课堂小结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就是说;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否则便是过犹不及;弄巧成拙.心灵松绑了;活着才自由.半生已过;走走停停;看透了生活;选择了顺流的方式;行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感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每一个阳光的日子;于时光的碎屑中;静品一盏流年的香茗.撕开浮云的遮掩;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山水;都有一段难捱的时光;好在;总有一天;你的淡然低调;你的暗自努力;你的理性豁达;终将点燃你的整个世界;让故事的结局;美好而温柔.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的;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人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也正因为有了缺憾;才显得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心情平和;与是非渐行渐远;再多的兵荒马乱;也抵不过时光的洪流;唯有日常才惊天动地.夫切菜;妻拌菜;菜菜交缠;洒在热腾腾的面条上;剥头蒜就着;哧啦哧啦的;心里爽透了.这世间最美的;不就是这样的烟火么.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一首经典;低徊吟唱;年少不知歌者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第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第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第
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第三单元)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1.称一个物体有多重,一般用千克为单位。

2.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

4.从秤上读出物品的重量。

5.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为单位。

6.认识天平。

7.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1千克=1000克。

练习
(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
(2)2千克=()克
(3)9000克=()千克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千克、克的认识(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口算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二、导入: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1、猜一猜;2、掂一掂再猜。

(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三、介绍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先让学生说,再投影。

(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

(板书课题:千克和克)四、掂一掂,认识千克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

(放在台秤上)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先猜再称。

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_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克和克_苏教版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
3、通过算一算、称一称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体会1克的轻重,建立1克的概念,估量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难点
建立1克有多重的表象。
教学预备
独立摸索,列式解答
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发觉。
追问:你有什么方法?
追问:什么缘故要用克呢,不用千克,我们在什么情形下要用克做单位?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板书:认识克)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
追问:你对克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追问:对1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合作,称红枣的重量,
(1)称一称1千克枣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1)装好1千克大米、收集1千克数学书,称一称、掂一掂。
(2)按试一试的要求称一称书包。
观看图,说出物品各有多重
口答
独立完成
自由称一称
回忆全课,谈收成
交流方法:
①用手掂一掂(凭感受)
②用秤称一称
依照回答板书方法。
指名说说认识的秤,教师要紧介绍盘秤。
问题3:称一称数学书和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用手掂一掂。
问题4: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出示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呢?
1、想想做做第2题
2、想想做做第3题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
5、想想做做第6题
回忆、交流
看秤:食品不足1千克。
再看放大镜读出135克。
自由读一读
同桌讨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有多重》——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2.学生能够运用千克和克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千克和克,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千克和克的物品,如:1kg的大米、500g的巧克力等。

2.教师准备好千克和克的图片或图表等辅助教学工具。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入本节内容。

2.讲解千克和克(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比如:1个苹果大约300克,1个西瓜大约10千克等。

3.感性认识千克和克(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差别,并告诉学生,千克和克是用来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

4.练习(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比如:1 kg的大米、 500 g的巧克力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评估它们的重量。

2.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如:“一块糖重10克,你有3块糖,问它们的总重量是多少克?”等,让学生自己推算并回答。

5.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千克和克的概念与运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身边的物品重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和计算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与区别,同时让学生感性认识和体验重量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的意义与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称-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称-word文档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称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对策:对实践活动前,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在活动,适当进行帮助,让学生有序地进行。

教学准备: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教学过程设计:一、经验汇报: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

根据你的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二、实践操作:1、猜一猜。

问:今天大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

(苹果)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问: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首先称的是什么?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谈话: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2)认识称面。

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组长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重点:积极主动进行测量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测量活动,在活动中要耐心、细致。

对策:对实践活动前,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在活动,适当进行帮助,让学生有序地进行。

教学准备:挂图、台秤和健康秤数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样两个质量单位。

根据你的观察和自己经验的积累,你知道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你能和大家说说吗?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问:今天大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

(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板书课题。

2、动手实践。

(1)问:我们来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首先称的是什么?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水果和蔬菜。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并且填写表格。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集体交流。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估一估。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的大一些,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
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验证并说说规律。

4、称体重。

谈话:小朋友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1)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2)认识称面。

根据例图,学习怎样读数。

(3)分小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将自己的重量汇报给小组长,组长记录在表格里,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

(4)班内交流。

讲述:如果你告诉我你的年龄,老师就会知道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以一学生为例)
你想知道这个方法吗?打开书,读一读你知道吗,书上告诉我们怎样的计算方法?(师板书)
这种方法究竟准不准,我们先一起来运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以刚才学生的体重为例,告诉大家今年几岁了?看看老师刚才的体重是不是就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体重。

每人运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然后与称出的体重对比,看有无差别。

在小组内交流。

讲述:一般情况下算出来的体重与称的体重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同学可能差距很大。

这是因为你太胖或太瘦了。

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三、全课总结。

我们一起又学了很多有关与重量的知识。

还学会了称体重和用公式计算体重的方法,课后把这个方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算体重。

板书设计:
称一称
实足年龄2+7(或8)
课前思考: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备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紧接着千克和克的实践活动。

在认识了千克和克以后,让学生在一系列测量和交流的活动中,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1千克物品的数量,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在交流时,有意识的渗透了物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很好地进行判断。

学生估计物品重量的能力随着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后,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比较适当地进
行估计重量。

对自己的体重也有很清楚的认识,通过自己称体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读出自己的体重数,学生能自觉地使用大约重多少千克来表达称的结果。

当然像这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关键要能自如地进行调控,因为这种类型的课,学生因为学习内容的变化,会出现失控现象。

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

所以,能有效地组织正样的教学是当务之急。

课后反思:
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由于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所以学生有为感兴趣,学生比较主动,同时也以活动的形式代替了老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自己摸索的成分渐渐高于了老师的知识传授。

课后反思:
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秤来称一些常见的物品以及自己的体重。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常见物品轻重的经验,从而逐步形成较为准确的质量观念;也有主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通过实际称一称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重量,加深了学生对千克和克之间的认识。

学生不但兴致很高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操作,只能师生一起称一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