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学没有诞生在中国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未来发展】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教育学仍然存在学科基础不牢固、学科特色不明显、学科专业化不充分、学科应用方向不明确、学科实用价值不高等问题。
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的教育学总体上仍然没有突破那种追求“艺术”和“适应”的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对象,仍然把“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研究置于学科的中心地位,仍然面临着在其主题与目标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创新难题。
尽管如此,我国的教育学研究依旧呈现出令人喜悦的发展态势,那就是教育学的科研选题越来越多地转向教育发展问题和教育管理问题,教育学开始逐步从“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主题向“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主题转变;从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的目标向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的目标转变,从而预示着教育学在中国有可能实现其主题和目标的重大突破。
二、教育学概念1.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这是从比较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学科起就在制度上被实践的观点。
从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来说,其研究范围在学制方面涵盖了幼稚园、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个阶段,在教育问题方面几乎覆盖了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
比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在研究领域上存在大量的交叉甚至重合。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范围不仅能够涵盖教育学的所有领域,而且包括其他所有分支学科所无法涉及全球性的国际教育问题。
从研究方法来看,社会科学中和其他教育学科中广泛使用的思辨法、实验法和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不仅能被比较教育学采用,时代的特点更赋予比较教育学以比较的视野用这些方法,比较被视为贯彻比较教育学科本末始终的第一范畴。
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示,比较方法在社会科学中取代了试验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而成为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社会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概念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任务教育规律(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内部),教育与社会(外部))发展概述萌芽时期(只是思想,不是学科),创立时期,发展时期萌芽时期:中国儒家孔子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人性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中人,三等困而不学者:下愚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未体现绝对的教育平等教育功能国家发展的三个条件:庶(劳动力),富(生产力),教(政治伦理教育)孔子的治国大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子的三方面培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启发性教学: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道德教育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孟子人性论“性善论”: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内发论)教育的作用“明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德内化)内心修养方式: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内发)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专心致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荀子人性论“性恶论”:教育“化性起伪”(外铄)培养目标培养大儒: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只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教师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最早把道德连在一起)《大学》《中庸》大学,中庸,学记出自《礼记》墨家人性论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环境,外铄论)思想基础兼爱非攻教育目的培养兼士或者贤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教育内容1、政治道德教育2、科学数学:圆的定义(一中同长)技术教力学:力的定义(刑之所以奋也)育光学:光的直线行进,“小孔成像”墨家科学教育最出色的部分机械制造3、文史教育4、逻辑思维、实践能力获得知识途径:亲知,闻知,说知:依靠推理方法追求理性知识教育方法1、主动:不扣必鸣2、创造:述而有作3、实践: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听其言而观其行4、量力: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阶段的特点萌芽阶段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只表现为零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 )人们对教育的认知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
(2)教育学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3)教育学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以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为主。
2.中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儒墨教育思想(2)《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见下表。
3.外国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 )古希腊教育思想(2)古罗马教育思想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一理论一练习“三阶段。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创立阶段的特点(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
(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 )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其观点(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 .现代教育学流派3.当代教育发展。
二章、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我 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 规模私学 。 整理、编订了《诗》《书》 《礼》《易》《春秋》等文 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 弟子
06祭孔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孔子教育思想举要:
语则举不 述不一愤 而复隅不 》也不启 。以, (三不 《隅俳 论反不 ,发 。 ·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 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 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 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 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 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 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 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
10864
18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2、18世纪法国浪漫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爱弥尔》。
3、19世纪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4、20世纪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博文大理
厚德笃行
5、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一些重要著作
“ 谓九年乐一 之年视群年 大知论,视 成类学五离 。通取年经 达友视辨 ,,博志 强谓习, 立之亲三 而小师年 不成,敬 反。七业
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1623年, “教育学”术语。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创立标志: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Comenius,1592-1670,捷克人, 基督教兄弟会成员
(1)“泛智教育” (2)提出普及教育思想 (3)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把自然发 展的秩序推及到人; (4) 班级授课制; (5) 4个受教育阶段: <6,6-12,12-18,18-24 (6)学期,学年和假期制, (7)确定只在秋季招生一次。 (8)强调教师的作用。
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1958年。 基本观点: 第一,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第二,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第三,采用精神或文化科学方法(理解与解释); 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其途径是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经验与教育》(1938)、《设计教学法》。
“杜威如此忠实于自己的哲学信念,因而他成为了 美国人民的领路人、导师和良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整整一代人都是因杜威而得以启蒙.”
——历史学家亨利· 科马格《美国精神》
胡克在回忆杜威时说:
“因为他的存在,数百万美国儿童的生活才更加丰 富、更加幸福。而对每一个成年人来说,他则提供 了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合理的生活信仰。”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学校即社会; 第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
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约翰·杜 威 (1859-1952)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绪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这些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群体的教育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视之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诞生)。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是科学教育学的开端。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前学科时期,前科学时期和科学化时期三个阶段。
在“前学科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著述之中,专门论述教育理论的知识体系尚未单独建立起来。
在“前科学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产生,但理性思辨和逻辑演绎仍然是其阐述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未能在教育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科学化时期”主要指的是从科学的教育学产生至今,教育学从理论、方法到研究活动都不断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科学性。
追求概念的严谨性、方法论的清晰性和结论的可验证性成为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萌芽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学记》(是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片专门论述教育的书)、《论语》、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柏拉图《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理论》成形期: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德国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1901年,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刊登了大量西方教育学译著。
1930年,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在上海出版,这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
1949年11月人民日报连载介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文化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叶澜教授专访
问:近代 以 来 中 国 教 育 学 科 的 建 立 从 一 开 始 就采用了 与 “传 统 中 断”和 “全 盘 引 进”的 方 式。 然而,对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这两大关系的 争论与处理,萦绕了一整个世纪,至今仍然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 现 实 问 题。您 多 次 说 过 教 育 学 有 着 “引进情结”,现 在 如 何 来 看 待 早 期 中 国 教 育 学 的 发展?
我在 2001年发表的《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 展的断想》[1]中 提 出,要 建 立 中 国 自 己 的 教 育 学, 正是因为深感我们太长的时间受国外教育理论左 右,连话语 系 统 和 思 维 方 式 也 受 到 控 制。 我 们 相 信存在着不论时空变化与否都具有普遍规律价值 的教育理论,因而在看到国外教育的新理论时,就 把它作为普 遍 真 理,作 为 可 很 快 移 植 的 东 西 搬 过 来套用。尽管 有 时 也 会 感 到 有 一 些 不 适 切,但 往 往把这类不适切归咎于本土“落后”。我们在经济 上追赶发达国家,文化上“移植、复制”西方。这种 “复制、移 植 ”似 乎 成 为 某 种 习 惯———用 中 文 沿 着 他人提出的问题与思路,转述别人的思想与结论, 却忘掉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中国人的身份作
●学术访谈
编者按:叶澜,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
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副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首任所长等职。兼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 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 等多项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有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等。首创并主持“新 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 30余年。出版了《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 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等专著,主编“教育学科元研 究”丛书、“新基础教育”研究系列丛书、“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丛书、《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丛书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学术 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多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叶澜教授长期致力 于将教育理论研究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土壤中,扎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实践中,构建新时代教育学的中国话语体 系,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作出卓越贡献。本次访谈即围绕“中国文化 传统与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相关问题展开。
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特拉普于1780年出版《教育学研究》, 试图建立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 学体系,对后来教育学向经验教育科 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赫尔巴特(公元1776--1841年) 德国教育 家。他是第一个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研究和 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 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的新体系。他提 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 人,即现存社会秩序——普鲁士君主制度 的拥护者。他把教育分成管理、教学、训 练(德育)三部分,强调严峻的纪律和教 师的绝对权威。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 规律。还将教学过程分成“明了”、“联 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1806年,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 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 的语录体著作。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 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 难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记载孔子 思想的著作。 孔子注重学、思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 题。并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 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等教学思想。还倡导教师要有 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的精神。这些思想都散见于《论语》 一书中。
(二)转向学习欧美(1919-1949) 这一阶段转向向欧美学习,也是中国教育 学界开始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和代表人 物,同时出现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问题开展独 立研究的阶段。
1919年,以杜威应北京大学等学校邀请来 中国讲学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学开始全面转向, 丢掉日本,转向主要学习美国,同时也学习和介 绍西方其他国家的教育理论。这一时期的教育 学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教育学中国化也得到了充 分的探索。 杜威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 即社会”、“从做中学”,也成了一个时代的标 志。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3.洛克的教育思想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即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张 白纸,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代表作:《教育漫话》
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培养身体健康、 具有良好德行、拥有广博实用知识和技能、精明 能干的资产阶级事业家;(2)教育内容:第一 次对德育、智育和体育做了明确区分并论述了三 者之间的关系;(3)教育教学方法:强调教育 应该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游戏中 进行教育和教学。
2.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1)实科学校的发展对新的教师和新的教学方法 的要求。
(2)普及教育的需求为教育学的创立提供了机遇 (3)哲学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教
育学的诞生创造了学术条件。 (4)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努力使“教育术”上升为“教
育学”。
3.教育学创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1.培根 1623年《论学术的进展》。“教育学”有了一席之地
三是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如现代教育主张 教育机会均等,主张教育民主决策与管理。
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和教育方法等方面。
五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现代教育主张教育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服务,为学生 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和生活服务。
六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的融合,为培养完整的人和和谐的社会奠定 了基础。
[英]沛西·能(T.P.Nunn)《人的教育》: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天生的,……它是扎 根于本能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第一节、教育学的历史●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演化●萌芽●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1.从起源上看,西方语言“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 pedagogue " (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十九世纪后 "education"●3.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初。
●二、教育学独立的条件、标志、著作●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包括:知识积淀、客观需要、学科趋势、学者努力●(1)历史上前教育学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2)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3)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定科学方法论的奠定;●(4)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
●2.教育学独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
逐渐从经验总结过渡到理论的说明。
●(1)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使用的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3)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研究结果: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研究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 9 世纪初赫尔巴特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创办了教育研究所)。
●3.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标志教育学独立的开端】“泛智论” 的基本精神就是,所有人都应当通过教育获得广泛的知识,发展智慧。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白板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课程介绍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计划中的专业必修、必考课,也是基础理论课。
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实现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提升。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两大教育基本矛盾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有关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等一系列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内容与构成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目的、课程、方法、途径等内容。
课程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教育是什么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五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六章学校及其制度第七章教育目的第八章课程第九章教育方法第十章教育途径第十一章教师与学生考试介绍1.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考察分数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2.试题的难易度:包括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所占比例一般为2:3 : 3 : 2。
3.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4.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150分钟)。
学习方法1.系统学习与深入重点相结合。
2.科学学习,明确相关概念、理论之间的关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学概述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与方法第一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一)教育学的定义1.含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换言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教育现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存在于教育现象中的教育规律。
2.教育现象的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教育学概述
中公资料库: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积累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学就是要研究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并探索其内在的规律。
/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教育现象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任务。
研究教育现象并不是教育学的目的,通过教育现象和问题来研究和认识教育活动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才是教育学的根本目的。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本质联系,包括教育与社会、个体发展的规律、道德教育规律、教学规律、班级管理规律等等。
教育学离不开教育经验的归纳、总结,但绝不仅是教育经验的简单累加,而是要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建构成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的,从教育对象来分,教育学包括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等。
从社会横向面上分,教育学可分为家庭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
随着学科分工的细化,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以及各种学科教育学等等。
二、教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教育学是人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扩大,教育活动也变得日益复杂,人们开始把世代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教育学在此基础上便产生了。
教育学的产生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教育实践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教育经验,于是便开始对这些经验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总结,从此教育学开始萌芽。
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哲人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中。
中国古代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孟子的《孟子》以及老子的《老子》等等,西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等的著作中都有大量教育思想的论述。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
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
(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产业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ppt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课件
典型案例: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 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 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 对话: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 答:非正义类。 •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 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 吗? • 答:不能。 •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 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课件指的是欺骗朋友。
(公元前55l年~前479年)
《易》《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在中国教 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课件
返回
孔子创办私学图
课件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语记录《论语》 里。A.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 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教育内容上主张“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D.强 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强调进行因材施教。 F.倡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课件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1693 年出版的《教育漫话》。 (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 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绅士教育是 最重要的,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 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
第一章_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朱 熹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者,也是中国封建 社会教育思想的集 大成者。
«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 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型”。它是先秦时 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 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全文不过1200字,但内容却颇为丰富,主要包括关于教 育作用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 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 观点二: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 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 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观点三:广义的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 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 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由专 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 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 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的形态
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水平低,而且教 育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 中进行的。 2、没有专职教师和专门 的教育机构。 3、教育具有全民性。
奴隶社会的教育
•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 展。 •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 强化。 •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脱离。
学校教育的出现
•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 发现,最早的学校教育应 该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 国家亚述和巴比伦以及古 代埃及。在中国,根据文 献记载,夏朝便有了学校, 那时的学校叫“庠序”。 但根据对甲骨文的考证, 商朝才有学校。
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介日本教育学阶段
• 1920~1949年是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
泛传播的阶段
• 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 习全面转向苏联的阶段 • 从1977年至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 力阶段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谢谢观赏
二、起步(1978-1984)
(四)在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
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专门研究领域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起步 “普通教育学科范式” 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
三、拓展(1985-1998)
(一)“高等教育研究大国”的形成
遍布全国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日益壮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 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研究刊物 层出不穷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
三、拓展(1985-1998)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形成
1、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分支学科、交叉学科、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科
2、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教学工作、德育工作、
管理工作
三、拓展(1985-1998)
(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充 研究重点转向分支学科建设 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若干理论问题研究受到重视
同年,一批高校建立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1979年,八单位发起建立高等教育研究会 1983年5月2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
二、起步(1978-1984)
(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生
1984年,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标准中国高 等教育学学科正式建立
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 学科形成
(三)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初步开展
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
(一)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巩固和发展
1、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整和充实 2、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进展
四、新进展(1999年以来)
(三)今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学科建设进一步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更加密切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高等教育学发展历程
第三节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陶行知先生学习杜威教育思想,但进行了彻 底的改造,立足中国社会和教育实际,进行 了创新,探索出“生活(shēnghuó)教育”理论。 给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留下十分丰富 的思想财富和理论财富。
共二十一页
(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
1949到1965年,是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 革的时期,也是对教育学全面“苏化”并进而改造的时 期。
哲学性——探讨价值问题,表达一定的教育观 和教育方法论,以教育原理、教育原则等理论形式 表现。
经验性——教育理论中有经验成分。教育经验是教育 理论的重要来源。
科学性——教育学理论是被实验和实践证明了的,对 教育行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共二十一页
(3)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基础(jīchǔ)课程 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
共二十一页
2.教育学学科性质(xìngzhì)的再认识
(1)教育学是具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既研究教育的实然状态,也研究教育的应
然问题;既研究教育理论,关注教育实践。 教育学研究既采用科学的方法,也运用(yùnyòng)人
文的方法。
共二十一页
(2)教育学是哲学性、经验性和科学性的统一(tǒngyī)
黄济和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1996年)
共二十一页
中国教育学发展(fāzhǎn)的三大世纪问题
• 1.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 2.教育学发展中的“中外”关系问题
• 3.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共二十一页
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 1.强国的政治需要与教育学的引进 • 2.教育学“引进”的中国范式
萌生 • 3.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对教育学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是西学东渐的结果,教育学在中国一开始就被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这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时代背景、文化发展有关。
<1>就封建社会时期,对与中国,欧洲的封建主义与中国的封建主义是根本不同的。
欧洲的封建主义是贵族式的封建主义:农民受骑士主人统治,骑士又隶属于贵族,国王则统治一切。
中国的封建主义与此大不相同,人民称其为官僚封建主义,早期促进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早后期严重妨碍科学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妨碍出现欧洲那样的重大突破。
封建主义社会的特点:
(1)帝国主义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
经济上,帝国主义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
(3)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4)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5)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
(6)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反对封建主义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7)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综上所述,就是因为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的封建主义社会体制的限制使得胸有大志、一心救国的人才报国无门,也使得教育学没有发展起来。
<2>就社会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②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中国近代化的领导权;
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协调。
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
因此,教育学的诞生及发展所需的人才、经验并没有积累,此时的思想仍被牵制着。
<3>一门科学的诞生需要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
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4>其他方面
(1)从逻辑和时间上看,西方的教育学是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在前,教育学理论形成在后。
而中国早期的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之前的,是先引进,再运用,也是应师范教育开课之急需,起初教育学并不是研究教育,指导教育实践、服务教育实际的,而是以传授国外教育学知识为主。
(2)从教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西方的教育学从产生到发展,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比较小,这与西方的学术自由是一致的。
而中国教育学的“进口”,是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起初是应师范教育开设课程之需,随后,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1949年后的政治运动使教育学的研究大起大落可见一斑。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不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如果教育学研究完全变成意识形态的附庸,它的发展也就被窒息了。
(3)从学术流派和学术团体来看,西方有多种学术流派和学术团体,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学术团体,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树,有核心的教育领袖和教育代表作。
1949年之前中国的学术流派和学术团体不如西方集中和强大,因为我们的研究落后于西方。
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规模,从业人员之多,研究机构数量和研究人员队伍之庞大,都堪称世界一绝,时至今日,中国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仍然屈指可数,具有全球影响的教育代表作仍未出现,这就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了。
(4)从师范教育的发展史来看,西方比中国要早 200多年,早在1684年法国就创立了教师讲习所, 1794年欧洲第一所师范学校诞生。
师范教育的诞生,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国师
范教育最早是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师范学堂,比西方晚了一个世纪。
教育实践不够丰富,教育学中国化的基础不牢固,也是教育学发展的一大障碍。
综上所述,从不同角度有不同方面、不同因素限制了中国教育学的诞生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