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进展
于 多 个 部 位 和 靶 点 , 然 单 个 成 分 或 药 物 的 作 用 并 不 是 很 虽
论 1 中药 复 方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思 路 与 假 说
梁 逸 曾 等 认 为 中药 复 方 及 其 制 剂 中 化 学 成 分 非 常 复 杂 , 于 多 组 分 分 析 体 系 。 } 了 采 用 化 学 计 量 学 的 方 法 研 属 提 } ;
产 生 新 生 理 活 性 物 质 ;( ) 被 机 体 独 特 地 处 置 。其 中 前 三 6能 个 要 素 是 探 明 方 剂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和 研 究 方 剂 P 的先 决 条 K 件 。黄 熙 等 在 “ 治 P 假 说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 剂 血 证 K” 提 方


取 得 很 大 的进 展 。 现 就 中 药 复 方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现 状 进
行综述 , 以供 参 考 。 薛 燕 等 … 提 出 了 中 药 复 方 多 成 分 经 多 途 径 协 同作 用 的 “ 弹理 论 ” 霰 。该 理 论 认 为 方 剂 中 多 种 成 分 在 体 内 同 时 作 用
类 似 的 方 法 如 复 合 多 变 量 质 量 控 制 ( MQ 、 质 计 量 学 c c) 品 ( u l e ie) 聚 类 分 析 等 方 法 研 究 复 方 化 学 成 分 。 针 对 Q a m tcs 、 i r
即复 方 进 入 体 内 成 分 : 1 可 定 性 定 最 ; 2 与 母 方 效 应 相 () ()
效上基本说 明复方的物质 基础 ; 两个基本 讲清是 指通过化 学
成 分 研 究 结 合 药 理 研 究 , 清 复 方 中有 效 的 化 学 成 分 , 清 讲 讲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其中复杂的成分间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中药复方的成分和药效不是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的现代化十分重要。

本文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着手,结合现阶段研究的假说及最新的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综述从本质上讲,中药复方起效的物质基础是方剂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1]。

对于该问题当今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从药效成分的数量上来看,有认为中药材中所有的化学成分都是有效成分,简称全成分论[2],也有观点认为中药复方的疗效为其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的综合效应,即有限成分论[3]。

另外,还有认为复方物质基础是复方中的少数几个成分,可以分为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复方效应是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的综合作用,即所谓的“少数成分论”[4]。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是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及君臣佐使的配合,讲究各味中药间量比关系,最终达到组合效应。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分析,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实际上即指药物化学成分之间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的总和。

前者指电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分子的极性、磁性发生变化,甚至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各种化学反应产生诱导。

此外,还有能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降低产生沉淀;吸附作用使颜色发生改变;小分子渗入大分子或排挤大分子与其他分子的作用等等。

化学效应则主要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正是这种新成分在药效中承担主要角色,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所以一个有效的复方,必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药物的七情、升降浮沉、归经、君臣佐使的配伍,才会达到组合效应,那种将同类药物简单堆砌是不会达到最佳组合效应的[5]。

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假说1.1多成分系统论研究罗国安等[6]认为中药复方是一复杂体系,起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应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广义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及生物大分子三大类),中药复方依赖这些化学成分,产生协同疗效;并提出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应采用“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即构成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药理作用的相互结合;讲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和作用机理;从君臣佐使药味、君臣佐使有效部分、君臣佐使有效成分3个层次进行研究。

药理学论文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药理学论文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药复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摘要: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是由两味及两味以上中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配伍理论而组成的方剂,即中药复方。

较之单味药,复方具有疗强、毒性低等优点。

因此,复方的物质基础与药理研究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也倍受重视,发展很快。

大多数也是从药理方面阐明复方的作用,本文就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展开一些讨论。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一、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意义我国中药复方的研究主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这是与国外对天然药物研究的不同之处,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近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在方法学上也有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仍以印证一些药效指标为主,低水平的重复较多,相关科学的配合不够密切,使得现有的中药复方制剂成分还太复杂、药效不稳定、重现性较差,物质基础不清楚。

中成药质量控制大多还是用指标成分,而不是有效成分,缺乏被国际所认可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发展前景。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简单地采用从单个中药中分离有效单体的方法去研究复方,中药复方的作用大多是多组分、多靶点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如何识别、提取复方中的效应物质及阐明其作用机理成为中药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开展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药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一可以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理论特别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

二可以在弄清复方作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中药复方制剂活性成分的可测性,内在质量的可控性,作用的可靠性、稳定性,改变外观粗糙、使用不便等缺点。

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作用涉及的环节非常广泛,使研究工作显得困难重重,但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析技术、生物效应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采用与中医药理论相适应的药理模型,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将会被逐步阐明,使中医药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二、研究选方标准要做研究,首先要选择好研究目标,我们应该选择临床常用、组成简单的复方,也可从基本方着手。

中药化学-第13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学时--中资

中药化学-第13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1学时--中资
如:茵陈蒿汤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把茵陈、栀子、大黄三药分开,单独给药都没有明 显的利胆作用,只有把三药合起来煎煮后使用时,才见到胆汁排泄大量增加。 又如:正柴胡饮以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为指标,全方有效,单味药仅芍药有作用。又于 全方中轮流减去一味药,即使这一味药单独并无作用,却能明显削弱全方的效应 由这些 结果推测复方中化学成分不等于单昧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可能有新成分的产生或可 能发生其他动态变化。
中药复方按中医药理论以中药配伍而成---包含中医学 独特的医理和思辨,其药物选择蕴涵着配伍规律。
中药复方能体现这些医理、规律的内涵是物质基础, 因此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成为关键问题。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利于阐释中医药理论 大量复方的药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这证 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现代实验研究结果,也对中医药 理论的科学性给予了证明。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西医用西药治疗疾病,对药物的成分组成、性质、体内过程、不良反 应等都比较清楚。临床充分权衡利弊,针对用药,必然取效。
中医用中药通过审证求因,辨证立法,依法组方,施予病家亦可每获佳 效。 根本区别:中药复方多药味、成百上千的复杂成分,以模糊的面目出现。
第二节 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进展
第一节 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的意义及必要性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关键问题
数千年来,中药防治疾病主要采用复方的形式。在漫 长的医疗实践中,前人总结出了大量的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药材组成的药方。

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是通过分析中药复方中药材的成分和作用机制,探究其药效物质的起效机理和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基础,并为中药复方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分析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药药材组成,不同药材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因此分析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是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的基础。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鉴定和分析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2.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是指中药复方通过调节患者的生物体内环境和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现代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探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例如,可以通过检测中药复方对细胞的影响,研究其对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炎症等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

3.中药复方的相互作用研究中药复方中的各种中药药材通过相互配伍使用,产生协同作用或相互促进作用。

因此,研究中药复方中不同中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中药复方中各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动物实验等,通过测定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观察中药复方中不同中药材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还可以包括对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和药效评价等。

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是指通过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的分析和测定,评价其质量的优劣,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则是通过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等方法,评价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工作,可以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中药复方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
1 复 方物质 基础 的认 识 问题
复方与人体作用后的产物 , 非复方真正的物质基础 。
2 以 中医药理 论为 指导 问题 中药复 方组 成是 在 中医药 理论 指导 下经 长期 临 床 实践 而总 结 出来 的 , 中药复 方进 行研 究 , 先必 对 首
须了解中医药理论 , 并依此指导研究工作[J ¨ 。物质 基础研究也不能例外 , 但如何实现是一大难题 , 有学 者认 为在复 方研 究 中 , 是取 方 证 相 对模 式 还 是 取 方
本说清 中药复方 的化学成 分。而结合化 学成分研
究 , 药效 和作 用 机 理方 面就 可 说 明 各有 效 化 学 部 从 分和有 效化 学成 分 所 起 的有 主次 的 多靶 点 、 机 整 有
标活性筛选 以综合地反映复方 的药效[ 程永现等 1; 4 认为活的整体动物模型用于复方这个特殊对象的研 究可能更为合适 马春涛等认为复方的效应物质 5; 基础可以病证结合模型为依托 , 用多个指标 , 借助计
无可能, 而且无此必要。结合药理研究 , 找出其起药
效 作用 的那 些有效 化 学部分 、 效化 学成 分 , 有 即可基
在 目前“ 模型还难 以建立 ,证” 证” “ 本质还未能 阐明 3的情况下如何尽量体现中医药理论 的指导 , J
以下 观点可 能值 得 参 考 : 新 生 等 认 为应 进 行 多 指 姚
中医 强调辨 证施 治 , 脏 腑 的联 系 、 从 人和 自然 关 系等方 面 , 采用 复方 中 的多 种 化 学 成分 , 多靶 点 、 多 环节 ( 途径) 调节整个机体 的动态平衡 , 中药复方具
整体取效 的特征 8。刘建勋 等认 为对 中药 复方 作 用物质 基础 的认 识 必 须 与 中 医药 理 论 紧 密结 合 , 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药复方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是 固定 的 、 对 的 , 绝 但其 药效 成分 是变化 的 、 相对 的 , 要 以动态的观点结合 中药复方具体 的应 用环境来认 识 。凡 是能 治疗 中医证 与病 ( 中医 的病 或西 医 的病 ) 的化 学成 分就 是 中药复方 作 用 的物质基 础 J 。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研 究理 论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 的深入, 断有 学者提 出新 的理论 和 不 方法研 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 如药物 能量理论 、疾病缩 减效应假说 、霰弹理论 、证治药动学假说 、“ 一个结合、 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 学层次 、四个药理水平 ”的理论研 究体 系 、中药体 内直接物质基础研 究思路 等 。王氏等 认为, 中 药( 复方) 的药效 为其主要有效成 分和次要有效 成分的综合 效 应 。有 学者 基 于整 体综 合调 节 的方剂 配伍 理 论提 出研 究 思 路 。姜 氏 提 出研究 中药 ( 复方) 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从两方 面入手 :一方面, 所选 择研 究的中药 ( 复方) 能体现 中药的基 应 本作用 ;另一方面, 要创建和完善适宜于中医药研 究的方法 与
21 年 5 02 月第 1 卷第 5 9 期
・综 述 ・
中国中医药信 息杂志
・ 9・ 9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 究进展
王元清 。 , 严建业 师白梅 李顺祥 王璐 汪兰 , , , ,
1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药 学 院, . 中药 现 代 化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重 点 实验 室 , 南 长 沙 4 0 0 ; 湖 12 8
同用 , 加 了大 黄 和 黄 芩 的 用 量 , 不 合 理 处 方 。 增 为 4 结 语
切 实做 到 在 中 医理 论 指 导 下 使 用 本 药 , 处 方 用 药 时 , 证 准 在 辨
确, 药证相符 。其 次, 加强对药学人员 的教育和管理, 高药师 提 的业务水平, 在审方和 发药环节, 若发现不合理处方, 应及 时与 医师进行沟通。 第三, 医院应加 强处 方管理, 定期进行 处方点评 把不合理处方及 时反馈给 临床医师, 发布 药讯 , 普及药物知识, 并且按照 《 处方管理办法 》加强对超常处方 的管理力度 。 参考文献: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引言中药复方制剂是利用多种中药药材组合而成的药物形式,常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治疗。

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特点是多种中药的组合使用,其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中药药材和中药组方理论。

中药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复方制剂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原材料。

中药药材的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中药药材的有效成分质量和含量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组方理论是指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对复方制剂组方的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中药组方理论主要包括韦达理论、四气调理学说、八纲辨证等。

这些理论在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配伍原则和剂量比例。

二、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多组分协同作用、多靶点联合作用、多通道作用等。

1. 多组分协同作用中药复方制剂的药效往往由多个药材的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所产生。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相互作用,发挥协同增效、相辅相成的作用。

例如,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其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药效。

2. 多靶点联合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种成分可以通过对多个靶点的作用,实现多种作用机制的综合效应。

例如,多种中药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3. 多通道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多组分药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达到治疗作用。

不同药材的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作用,相互促进或相互补充,提高整个复方制剂的吸收和利用率。

三、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中药复方制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_刘良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_刘良

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探讨_刘良一、思路中药复方的基础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中药复方的组成分析:通过对中药复方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工作,获取各种化合物,并借助现代仪器设备进行物质结构鉴定,从而揭示中药复方组成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通过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设计和方法,探索中药复方的药效,包括其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外和体内活性等。

3.中药复方的毒副作用评价:通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动物的毒副作用,评估其毒理学安全性。

4.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评价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二、方法1.药物提取和分离:采用适当的溶剂,通过浸提、煎煮等方法将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通过分离技术如溶剂萃取、柱层析等进行活性成分的分离。

2.化合物结构分析:采用现代仪器设备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对提取物、分离物进行分析,揭示其分子结构信息。

3. 细胞实验:通过细胞培养体系和相关技术如MTT法、Westernblot法等对中药复方的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活性评价,研究其对细胞的作用机制。

4.动物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对动物的生物学效应,评价其药效和毒副作用。

5.临床试验: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等设计方案,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6.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中药复方的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基础研究的思路是从组成分析、药效评价、毒副作用评价和临床应用研究四个方面展开。

而方法包括药物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结构分析、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等。

这些思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推动中药复方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入、全面的方向发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了可靠的体外模型。 1.4 指纹图谱技术 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 , 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 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 像、 图形、 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11]。对于中 药的多成分和整体作用 , 应该用指纹图谱的方法来控制中药 直接提取物中的尽量多的成分。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 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 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 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 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性 和合理性 。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 , 中药指纹 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整体性的要求 , 较 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 目前, 指纹图谱的测定多采用 HPLC 法。梁生旺等[12]采用 HPLC 法分析 , 获得金银花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 , 同时选 择小鼠耳肿胀抗炎实验测定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 , 以线 性回归解释化学信息和药理活性的相关关系 。 结果 , 以甲醇 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最强, 故以此部位的 HPLC 图谱来制定金 [13] 银花的 “药谱” 。李康等 在减味藿香正气水药效物质基础的 研究中得出色谱峰 X3 和 X25 所代表的化学成分量的增加能增 强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家兔离体兔肠的抑制作用强度 , 确定 X3 和 X25 代表的化学成分为该药对家兔离体兔肠抑制的药效物质 基础。但是在中药指纹图谱中, 可能还含有很多未知化合物, 该对它们如何处理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1.5 高通量筛选技术 高通量筛选应用多种药物作用靶点对大量化合物进行高 速、 高效、 低成本、 微量化的筛选, 最大限度地发现药物。它将 化学、 基因组研究、 分子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 机 组合成一个高程序、 高自动化的新模式, 从而创造了发现新 药的新程序。 药物必须通过多种生物膜才能到达靶区 , 药物的细胞内 活性要求其必须通透目标细胞的生物膜才能起作用 。 当前 , 从考察药物膜通透性来进行活性分析 , 是筛选组合化学库和 中药天然成分库的一个新亮点。朱深银等[14]建立了黄嘌呤氧 化酶活性的紫外检测法及其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 , 通 过对筛选条件优化, 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模型, 并对 71 760 种样 品进行了初筛, 发现 27 个活性化合物, 命中率为 0.038%, 其中 有 17 个有较好量 - 效关系 。 张丹参等 [15] 通过对建立的谷胱甘 肽转移酶 (GST) 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 对不同来源的 31 098 个化合物样品进行高通量筛选。通过初筛和复筛, 从中发 现了 4 个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样品。该模型适合于大规模的高 通量筛选 , 平均日筛选量可达 15 000 样次以上 , 为寻找新的 GST 抑制剂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一、本文概述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核心在于揭示复方中有效成分的组成、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包括中药学、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

因此,本文将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其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梳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复方的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如高通量筛选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网络药理学等。

本文将总结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全面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我们应以系统生物学、药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为指导,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我们需要对中药复方进行系统的药效学评价,明确其整体药效和主要药效成分。

这包括对中药复方进行药理学实验,观察其对疾病模型的作用效果,以及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对中药复方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主要药效成分。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状况分析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状况分析
满足先煎要 求, 目前大多机构 已采用 一次性无纺布袋包裹 药材后煎煮
[ 4 】 阎雪梅. 煎煮时间对当归中阿魏酸稳定性的影响[ J ] 天津药学, 2 0 0 5 ,
1 7 ( 3 ) : 2 1 - 2 2 .
【 5 ] 顾根 网 . 浅 谈 中药 煎 煮方 法 对 汤 剂疗 效 的 影 响【 J 】 . 西部 中医药 ,
2 7 4 ・中医中药 ・
( 如蒲 黄、海金沙 、灶 心土、滑石等 ),含 有绒毛的药物 ( 如 辛夷、
J u l y 2 01 4 , V o 1 . 1 2 , N o . 2 1
的方 式 ,解决了部分特殊 煎煮问题。 同时,建 立内部质量控 制制度 , 对煎煮质量定期分析评估 ,不断改进煎 煮方 法。机械生产部 门应投入 科研 力量研制 出具备传统 煎煮特点功能 的煎 药设 备 ,改 良设备 结构 , 保证最大限度煎 出有效 成分而又可个体化煎 煮 ,逐步提高设备 的 自动
色泽、悬浮物 、装量等 方面建立可执行 的汤剂 质量 标准 ,以便 代煎机 构对 照提高煎药质量 , 对 汤剂质量的管理提升 到药品水平。 总之 ,只有多部门共 同协作 , 规 范煎药机煎 煮行为 ,才能提 高煎
煮药物的质量 , 保证 中药的临床疗效。
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可使药物的表面湿润、变软、植物细胞膨胀 ,同
质基 础的研 究工作 。 为此 , 本文主要 介绍 了研 究 中药 复方 药效 基础 的现状 、 目的以及 方法 、 思路 , 然后 分析 了中药血 清 药化 的相 关理论知 识 。
【 关键 词】 中药复方 ;药 效物质 基础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R 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 1 - 0 2 7 4 - 0 2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专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周 斌1,张铁军2*,高文远1,陈海霞1,张家欣3(1.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 2.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现代研究部,天津 300193;3.淮安信息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1)摘 要: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

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

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

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拆方;药效物质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11160106Advances in studies on compatibility regulation and effective substance basisof Chinese compound formulaZHOU B in1,ZHANG Tie-jun2,GAO Wen-y uan1,CHEN Hai-xia1,ZHANG Jia-xin3(1.Schoo l o f Phar maceutical Science and T ech no lo gy,Tianjin U niv er sity,Tia nj in300072,China; 2.Depa rtmento f M oder niza tio n o f Chinese M a teria M edica,Tianjin Institute of Pha rmaceutical Research,Tianjin300193, China; 3.Huai′an Co lleg e of Info rma tio n T echnolog y,Huai′an223001,China) Key words:Chinese co mpo und fo rmula;com patibility;fo rmula dismantlem ent;effectiv e substance 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强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一、引言中药复方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草药组成的组方,其疗效往往优于单味中草药。

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复方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其在机体内发挥着治疗作用。

因此,探究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对于揭示其治疗机制、优化配伍关系以及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文献综述1. 中医经典文献分析通过对古代医书和经典文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家对于中药复方所含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

例如,《伤寒杂病论》提到了桂枝和黄连组成的桂枝黄连合剂具有清里解表、泄火解毒之功效;《本经逢原》记载了人参和麻黄配伍能够发挥补气固表、解表发汗的作用。

通过分析这些古代文献,可以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指导。

2.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分析方法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含量复杂,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核磁共振技术(NMR)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其物质基础。

三、实验设计1. 中药复方提取物制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对中草药进行提取。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醚类等。

然后,通过适当调整提取条件(如温度、时间等),制备出中草药的提取物。

2. 中草药活性成分筛选通过对中草药提取物进行筛选,可以初步确定其活性成分。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评价和化学评价两种途径。

生物学活性评价主要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评估中药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例如,可以通过细胞实验或动物模型评估中药提取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

化学评价主要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活性成分,可以揭示中药复方的疗效物质基础。

3. 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研究中草药复方中的各种活性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复方的整体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中药制剂。

中药复方具有多种药效,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物配伍规律。

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许多研究人员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第一部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1.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这些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发挥多种药效。

通常情况下,单一中药只能解决一个病症,而中药复方可以同时治疗多种病症。

2.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组合效应。

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黄酮苷类、萜类、酚酸类、皂苷类等。

3.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抗氧化、抗癌、抗炎、免疫调节等。

4.同时,中药复方中的中药又可以透过互补、搭配、协同等作用,来增强每种中药的药效。

互补作用可以指让每个成分的药效相互补充,搭配作用可以指每种成分的药效加强,协同作用则是每种成分的药效相互合作。

第二部分: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1.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学家们在数百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些规律包括药性相合、药性相反、首尾相顺、同类相济等。

2.药性相合指的是将两种药性相似的中药进行组合,通常情况下,它们的药效相互增强,有利于治疗疾病。

3.药性相反指的是将两种药性相反的中药进行组合,就像针灸中的“扶正祛邪”一样,起到了互相制约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首尾相顺指的是将治疗疾病的中药放在冠以治疗的中药之首,将适当的调节症状的中药放在它们后面,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5.同类相济是指在复方中添加同类的药物,从而增强整体效果。

比如,一些与中药相似的天然植物药物。

第三部分: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1.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通常分为现代研究和传统研究两种。

2.现代研究方法包括基于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药效的研究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等。

3.传统研究方法包括药性归经、药理毒性等。

4.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中药复方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代谢通路的影响。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K鲥学撒
2(Ⅺ9个瓤37卷帮6川’1()8’^tItl(=|1il…MPrmPt川lI’|1‘lmltl“'If心Vfl37、o62(xW51刘Kl秀乍棚】林锋{,曲埘栅墉{JJ人鼠什慢赝蚯‘l赝¨胁5l张#粜,£+}野蚯毕脯儿时栅球7~人鼠7f叭们保护仆川【l{,栅化的扣m0阼川【JJ四川柑球4¨杂&ⅫN~m。

3R一39】习柑球4¨杂&州nl(5J。

3M一326
!(x)97l讹37卷瓤6川|rJ’、鲥}十i
hI】37、¨62(X19、cltl(㈨1…、1rfm¨1PⅢ¨mtln1t1_、lh蚰・|【)q・
贞J】:们效的成分。

川能代表JC]力能的l_|【』,£…表达的影…术隆秆,将一I一2一l一曲复力物质J.蛳㈣"t.凸路鲥作川佝物质』Ⅻ】;』|J能代挺j0功能的!_|【化’产成分水
-,《鲥≯_¨点!(㈣7l第37卷撕61lJ】・11(1・、lltI(|1j1P^rMPIll【mPt洲lI’|1flmlt…)I¨¨hll37\¨62(X”
l肛膜"…』也晰1J般乍物也卅小川止c神:』:将圳胞1J…难呕呕.化多学科的忆动卧作交m.新技术、新力划、-Ic鲥抛取物刈计过|I【f1I包l爵分析过槲分外.分刖满足佝…现也为复山7向例究发腱一带米J’新的.出路;f【|发腱.。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展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综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本文将综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包括中药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以及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同时,本文将重点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如高通量筛选技术、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

本文还将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经验积累转向科学实证。

历史方面,早期对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多基于临床经验与本草记载,缺乏深入的科学探究。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中药药效物质的研究开始进入新阶段。

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析,初步揭示了中药药效物质的复杂性。

进入21世纪,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例如,基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于 一 、 代制 剂水平 , 二 高科 技 含量 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较 少 , 效 功
1 中药复方研究 状态
我 国应 用 中 药 复 方 制 剂 已有 二 千 多 年 的 历 史, 至今 方 剂 约一 万 首 , 多 方剂 疗效 好 , 许 有几千 年的 临床基 础 , 开 发 中药新药 的重 要 宝库 , 掌 是 但 握这 一 宝库 的 我 国 , 没 能充 分 利用 这 一 宝贵 资 却 源 。长期 以来 , 国 中药复方大 多处 于 中医开 方 、 我 药房抓 药 、 患者 自行 煎 煮的落 后局面 。 中药复方 的 生产 工艺 极其落 后 , 品质量 难 以保证 。 产 中药 复方 制 剂 品种相 对单 一 , 多 为丸 、 、 、 , 大 散 膏 丹 无法 和 现 代化 的制剂 品种 相适 应 。 且 . 而 中医独特的 哲学 思 想和理 论体 系 为西 方现 代医学 和药 学理论 无法
维普资讯

2 2 2 02 0
年 篓月 5
Jrl Y师 态rI血 ono 南 aNm uafu 范 a nn0 U 云 n 中 药 复 方 的 研 究 进 展
陈业高 海丽娜 张 曦 , 胡 军。 , ,
V.22 M20 oy 0 J2o aN3 .
中图分类 号 : R2 9 8
中药 复方 ( 或称 中药方剂 ) 中药用 药的 主要 是 形式 , 方 中的 活 性 成分 是 中药 发挥 药效 的物 质 复 基础 。 进行 复方 化学成 分 的研 究 , 阐 明 中医的方 对 药理 论 , 示 中药的 配伍 规律 和作用 机 制 , 化制 揭 优 剂 工艺 , 定 质控标 准 , 制 实现 中药现 代化 并走 向 国 际市场具有 重 要意 义 。 可 能是结 合 国情 , 也 发挥 传 统 医药优 势 , 行创 制新 药 的一条 有效 途径 。 进 国情 和现 实说 明 中国不 可能 走西 方发达 国家 创新 药物 的道 路 , 上数 亿 美元 对 数 以万 计 的天 然 产物 和 花 合 成化 合物 进 行 大 规模 的 筛选 , 能走 适 合于 自 只 己国情的 创新 道路 。因此近 年对 中药 复方 的研究 备 受重视 。本 文对 中药复方 的研 究状态 及研 究方 法 作一 总 结 , 为从 复方 中开 发有 中国特 色 的 新型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通过对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分析,以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化学成分及复方药动学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整体性原则,寻找或建立科学、快速、准确的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方法在目前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关键词】中药;方剂;配伍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通过配伍组成的复方与单味药相比,有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以主证为主,兼顾兼证的整体作用等优越性[1]。

1 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中医药的研究方兴未艾,但西方社会多把它列入保健品出售,而不是作为药品上市[2],但在日本和韩国,由于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研制出高效、标准制剂推向国际市场,如日本的救心丹,为日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4]。

中医药在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不仅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而且传承下来丰富的治疗经验,是祖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宝贵财富。

方剂是中药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方剂作用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配伍理论则是中药研究的最核心科学问题,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已经发现许多有生理活性的有效成分。

但是中药方剂基础研究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在研究有效化学成分时,过分强调单一化学成分的作用是不恰当的,这种研究思路基本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也没有保持和突出中医药特色,更不符合科学的系统理论。

现在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方式是多靶点、多层次的整体调节方式,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复方中药中众多的有效分子组合对机体生物分子网络进行调节的结果[5]。

日本学者木村正康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中药复方机制和组方原则的阐释研究[6]。

2 研究思路与方法2.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强调“人”的整体观,发挥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并用辨证施治的思维方法来处方用药。

中药化学第十三章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化学第十三章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中药化学第十三章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合剂,具有多方面的药效。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对中药复方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药理机制,为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首先需要对中药复方进行化学分析。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可以对中药复方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这些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甾体类化合物等。

通过化学分析可以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还需要对各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评价。

通过体内和体外的实验,可以评估中药复方对细胞和动物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细胞实验评价中药复方对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中药复方对炎症、免疫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评价有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可以用来研究中药复方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和蛋白质的功能。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揭示中药复方对细胞信号途径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对中药复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化学分析、药理评价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复方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这种研究对于发现和开发中药复方的新药物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5月
103
讨阴冲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1):68—71.
【15】鄣苏芝,余之意.现代人心身疾患与仿古疗法叨.南昌大学 学报(人社版),2003。34(4):36.41. 【16】张额,张干,张力.传统中医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与应用叨.现 代中医药,2003(1):5—7. 【17】吴恺.中医心理疗法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叨.中国医学杂 志,2007,5(8):19—21. 【18】施贝德.心身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L刀.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4):59—60.
【2】陆再英.内科学瞰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王增珍.噪声致病研究呷】.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讨论 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从事化工生产 职业的职工患高血压病的比率较大,但是,经过有害物质对高 血压影响因素logis啦回归分析以及OR值的确定,得出的结 【4】Hu
表2有害物鲼对高血压影响因素logiBtic回归分析
论是,接触噪声才是患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田目前,我们 还不能确定与其他化工有害因素有关。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 报道,接触噪声的人群,即噪声超过85者,其患高血压的危险 .是正常者的3—4倍,问与本次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有害物质是否与高血压疾病具有直接关系尚有争议,有 观点认为接触有害物质与血压水平呈线性相关。有报道显示 农村人口高血压患病率降低,而城市工业区人口高血压患病 率高,且随人口密度的的增加而增加,叫旦是在临床角度上讲 指标不够敏感,且不能区分0R值的95%CI,故没进人多因素 回归模型,而且,城市工业区和闹市区的噪声一般都超标,生 活水平的优越,使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亦十分明显。所以, 不能确定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射线、氨、粉尘等化工有害物 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可以确定的是,噪声才是患高血压 病的主要因素,因为化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使噪声影响较 大,一般都会超标。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应指导各类人群采 取综合措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控制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在此 基础上进行药物降压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进而全面 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对于化工职业入群还应采 取有效防护措施减轻噪声的损害,提高健康水平。化工职业人 群中的高血压患者不必对化工有害物质产生过大的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粢性痰病预防医擘诊疗规范 (试行)【s】.2002.
phytopl哪ceutical:C锄8ccept
of
able dnJg 8taflda耐s be∞hjeved?田.Dmg Ir而rJ,1998'32:101—1l o. 【l 2】hzamwych N.U∞0f fmgerpriL.mg蛐d marker c叫p0岫d8
fbr
【4】裴利霞.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集粹田.中医药学刊,2005,23(1):
评价也在提倡指纹图曾“一。目前关于中药复方制剂指纹图谱
谱效相关性的研究尚不多见。究其原因是中药复方物质基础 及其体内过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l】赵芳,徐立,许立.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r7,27(1):80-82. 【2】吴革林,李全.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及展望们.中医 荮信息,2007,24(2):27—29. 【3】刘建勋,任钧国.中药复方作用物质基础研究探讨叨.中药研 究与信息,2004,6(12):8—11.
G,Ballerlg
Nc,Tllom如hto J,et
a1.Relation8hip of tlIe risk cIf
phy8ical
扯嘶t),趴d
body
m嘲illd既to
hyp嘲叭siom
pr嘴pecdve 8tudy in 6Ill肌d叨.HypenemioIl2006.
[5】王涵.城市人口的患病调查【M】-中国临床保健,20ar7.
万方数据
2009年5月
53
2.2有害物质对高血压影响因素logisdc回归分析:在不考虑 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受噪音影响的职工的腰围、BMI、腰臀比、 脂肪肝、Tc、TG、LDL_C等7个因素(二分类变量指“是”,连续 或分级变量指“增加或升高”。)的P值均<O.01,OR值依次为 2.039、2.15l、1.791、2.654、1.368、1.972及2.100,且OR值的 95%cI均大于1,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这2个 因素的P值均<0.01,OR值分别为O.702、0.264,且0R值的 95%Cl均小于l,是高血压发病的保护因素。受氨、粉尘、氮氧 化合物、苯、硫化氢、甲醇、二氧化硫、射线影响的职工的腰围、 BMI、腰臀比、脂肪肝、TC、TG.、LDL-C等7个因素(二分类变量 指“是”,连续或分级变量指“增加或升高”。)的P值均>O.01, 0R值见表2。且0R值的95%CI均小于1,不是高血压发病的 危险因素。
【23】徐斌,王效道。刘士林.心身医学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3.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陆瑶‘通讯作者:尚靖’
摘要:本文通过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谱效关系相关性研究三个方面阐明:中药复
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流思路是通过化学结合药理学等其他方法来阐明复方中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 药物问复杂的配伍过程包含了质的变化,从而阐明配伍的实质。 关键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5 1中药复方研究概况 中药复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它是根 据中医理论,按君、臣、佐、使的严密组方原则组成的方药.是 中医疗效的主要物质手段fll。目前,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主 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分离、追踪有效单体;二是对方剂配 伍规律与化学物质群的关系研究12I。尽管在中药作用方式的认 识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但中药复方药效作用是其多个成分共 同作用结果,这一点得到了普遍认同。 2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作用就是由这个特定的组合体作用于机体所 产生的,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而中药药效成分 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复方成分,即药效物 质基础的深人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朋。近年来,中 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流思路是通过化学结合药理学等其 他方法来阐明复方中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 加,而是药物问复杂的配伍过程包含了质的变化,从而阐明配 伍的实质。 2.1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药药物动力学借助动力学原理,研 究中药活性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 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与时效关系、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 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嗍。中药口服经消化吸收 后,多数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进人血液。由于有些药物的 血药浓度低,检测比较困难,而尿中有效成分相对较高,可以 通过尿液中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体内代谢产物。 沈燕围对参附汤体内代谢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大鼠口服 参附汤后。应用EsI—Ms从大鼠尿液中检测到三个乌头是生物 碱和一个人参皂苷的代谢产物。并认为乌头类生物产物形式 吸收进入体内,且均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另外,对复方中生物 活性物质的药动学(PK)药效学(PI)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借 相于指纹图谱.建立明确的谱效关系,这对复方筛选、剂型优 化等工作极为重要,是今后药动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现代新技 术在中药药代研究中的应用,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体微透 析、核磁共振、生物电阻抗等,在化合物的检测和标记方面各 具优势,将为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平台。而这一 切对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 ・江苏省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2l∞09)
2009年3月21日收稿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_09r79(2009)05_o103-02 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中药血清药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血清药化学和血 清药理学方法,即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 化学和药理学研究fq。该方法主要是发现并观测血清中外源性 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作用和代谢规律,通过对血清 复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把得到的化学成分与复方全方 再次进行药效学比较,就有可能揭示直接产生复方药效的化 学成分,从而可以推断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通常的研究方 法多采用动物给药后,应用HPIC、HPLc—MS等仪器,确定含 药血清中的成分,以母方的某一效应为指标,研究单体与母方 效应的关系,最终确定与母方效应相关的成分。中药血清药物 化学和血清药理学方法是多种现代技术综合应用,直接从中 药口服后血中移行成分人手,通过药效相关性研究,确定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克服了直接用中药粗制剂加人反应体系中进 行药理学观察的一些弊端,排除了复方中杂质和无效成分的 干扰,它不仅具有体外实验的优点明;揭示药物作用机理较为 深入,重复性好,使用材料少等.而且更适合中药及其复方制 剂研究的独特之处。 2.3中药谱效关系相关性研究:“谱效关系”建立在中药指纹 图谱研究基础上,应用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 用的化学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数据解析 和特征信息的提取,合理优化、量化指纹图谱,建立多模式多 柱色谱、多元检测、多水平评价的系统方法;同时,把能够反映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特点的“识别指纹 图谱”的表现形式用来控制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更具有实际 应用价值。中药复方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系指将标示中药指 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与中药药效结果联系起来,建立中 药谱效关系,反映复方内在质量。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具有整体、 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阿,方法首推色谱和液相联用技术。薄 层色谱(’nC)法简便易行,但所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很难反映 中药复方中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化学成分;气相色谱(GC)适 合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适用于非挥发性组分。 复方中大部分化学成分可用HPLC法得到良好的指纹图谱。 HPLc是指纹图谱研究的主流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重 要地位。柱色谱给出的是高分辨率的轮廓图谱,操作相对容 易,由于是封闭系统,外界影响因素少.稳定性好,很适合作指 (下转5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