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四川省高二下学期验收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6高二下·通榆期中) 下列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 . 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B . 改革者壮大了本国的实力C . 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 . 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2. (2分) (2017高二下·会宁期中) 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 . ①④B . ②④C . ②③D . ①③3. (2分) (2017高一下·宾阳月考) 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A . 晋国的税制改革B . 齐国“相地而衰征”C . 鲁国的“初税亩”D . 商鞅变法4. (2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 北魏实行的均田制的性质是()A . 封建土地国家制度B . 地主土地私有制C .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D . 农民土地私有制5. (2分)(2020·杨浦模拟)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引文评价的是()A . 周文王B . 秦始皇C . 唐太宗D . 魏孝文帝6. (2分)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 . 汉武帝改革B . 北魏孝文帝改革C . 宋代王安石变法D . 明代张居正改革7. (2分) (2019高二下·仙桃期中) 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无答案)
高2014级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4.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自耕农衰退D.土地兼并缓和6.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以法治国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7.“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8.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9.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四川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四川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一上·通许期中)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2. (2分)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 . 必然性B . 偶然性C . 可能性D . 必要性3. (2分)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有内在一致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④强调国与国的关系应建立在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4. (2分)(2019·唐山模拟) 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
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
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 . 思想活跃局面再现C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 . 市镇经济空前繁荣5. (2分) (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所有通商五口,每口内准英国官船停泊一只,俾管事官及属员严行约束水手人等,免致兹事。
惟官船非货船可比,即不载货又非为贸易而来,其钞税年费均应豁免,该条文实质上()A . 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B . 维护了中英友好关系C . 反映清政府违背民意D . 抵制了列强侵略话动6. (2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④D . ②③7. (2分)(2019·甘肃模拟) “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
20152016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
以下重要制)A •按嫡庶身份分配政治权力 I B|.按道德声望推举官|员-D .胺考试成绩选拔人才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 治 中 这 一现象的是(I ) A |•秦朝郡县制 B •西汉郡专制B 〔加强思想控制丨C 「防止诸侯割据刁、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 官职一(或官员丨)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度能较好体现以上理念的是C | •按门第出身决定官位高低5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 匚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 (诸候国丨)〔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I •强化君主)A L御史大夫 B •刺史(勺:万竞万的现象。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学识水平C •南北朝时期重视公务员的门第皇、汉武、宋祖均被认为是比较善于治理国家相 地位B •重视儒家思想 C •强化中央集权尸、、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悦:“ 20年来床解抉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会议D •发动三公务员产生的悦法不正确的是)A •汉代重视公务员的道德修养 B •唐代重视公务员 出身D •明代重视公务员的门第血统8 •秦11 .有誓词称:二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导的红色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邮政系统,历史上称之为“红色邮政”1基本上与国民党政府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 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些持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 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A •金田起义B •定都天京C •天京京变乱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 太平天国尤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丨)A |・|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 “所有婿娶弥月喜事,D | •“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发 但 的; 魂 不 性主 因资 本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够充分 B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中玉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 '生、私有性正是这D •提出《资政新篇》15•趋势的是丨(男妇” B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通过一系列会议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在此过程中,美国获益最大。
下列表述,与“美国获益最大”这一说法不符的是A.操纵国际联盟,严厉制裁德国B.通过《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C.签署《五国条约》,获取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D.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门户开放”3.右图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结合当时形势,你认为对该漫画的解析中,不正确的是A.怪兽的五只头寓意英、法、美、意、日五个国家B.被怪兽踩在脚下其内脏被吞食殆尽的人寓意德国被苛刻处置C.此图反映了德国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D.反映了战胜的协约国在处置战败国时团结一致4.中国共产党把变革土地制度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是为了①实现土地国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②满足农民土地需求,调动其革命积极性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④为革命战争提供经济保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项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0题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王权逐渐走向集中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开始实行分封制是在西周时代,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鉴于以上教训,秦朝实行了A.朝议制度B.焚书坑儒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上述材料中李斯的话揭示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危害,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分封制,他主张实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D项正确;朝议制度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A 项错误;焚书坑儒属于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目的是加强皇权,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3.西汉丞相公孙弘曾在相府建造“客馆”,开东阁门延接贤士,咨以时务。
公孙弘去世后,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六人先后为相。
期间,商讨国家大计的相府客馆,逐渐化为丘墟,变成了马厩、车库,和奴婢的住室。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建造客馆,开东阁门延接贤士”“相府客馆,逐渐化为丘墟,变成了马厩、车库,和奴婢的住室”体现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丞相有任免官员的权力,任免官员的权力由皇帝掌握,故C项错误;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属于表象,没有反映实质问题,故D项错误。
新课标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2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1至2页,第II卷3至3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Ⅰ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B.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2.钱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钱币,能反映从分裂到统一的时代变迁特征的是()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 选官须注重才学C.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 选官应注重品行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6.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
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
”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③尊重喇嘛教④多伦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479 年鲁哀公追封孔子为“尼父”,公元 492 年北魏孝文帝遵奉孔子为“文圣尼父”,贞观二年唐太宗遵奉孔子为“先圣”,1307 年元成宗封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以上史实不能说明()A.历代君主都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8.面对乱世,孔子忧心忡忡,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
四川省2015-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四川省2015-16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 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 .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 .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C .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3.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查阅到一部文献名为《钦定台规》,其部分目录见右图。
该学者研究倾向最可能是A .分封制度 B .郡县制度C .监察制度D .宗法制度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5.“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 .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 .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6.中国古代政府历来对商业发展严格控制,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商业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A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 .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7.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A .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B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C .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D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8.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宜宾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历史试卷及答案及答案
2015 年秋期普通高中 2015 级期末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1.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第Ⅰ卷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据此,表 1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写表 1A.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1935 年B.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1937 年C.义和团运动国民大革命1936 年D.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1937 年2.2015 年 12 月 11 日,美国归还了中国 20 余件走私文物,但 100 多年前列强曾大肆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下列事件最为典型的是A.英军侵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C.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占胶州湾3.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缓和中英间的紧张关系C.帮助中国走向世界D.维护英国在华的特殊地位4.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杀戮。
2014 年 2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每年 12 月 13 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该决议旨在A.牢记日本侵略者造成的伤害B.向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C.警示世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D.激励子子孙孙自愿为国牺牲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6.1912 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四川省某重点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定期期末考前测试试卷(四)历史 含答案
四川某重点高中高二测试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52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机读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89年,粱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
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4.“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5.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B.宣传“因信称义"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D.宣扬“先定论" 6.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
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
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4.中共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发展民生的幸福画卷,其中指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这一论述与下列哪一思想相符()A.“礼之用,和为贵”B.“仁者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7.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规定天子都城边长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七里,子男五里。
这一内容体现了A.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B.维护政治秩序的目的C.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D.西周发达的建筑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通过材料中天子都城、公国都城、候伯国都城、子男都城的不同建制,可知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的等级不可越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都城建制,故B项正确;各国的都城与各国的经济实力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体系的建立是在秦朝,故C项错误;西周的建筑水平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2.《国语·周语上》记载:西周后期,因连续对外用兵,周王室财政已濒于破产,周宣王乃“料民(调查核实户口)于太原”。
周宣王的料民A.推动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B.说明井田制已经名存实亡C.消解了分封制下的等级关系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
周厉王时期,人们为了躲避税收的剥削,渐渐地开辟私田,于是周厉王首开废井田、履亩而税的先例,其子周宣王是在小农遍布的封建社会状况下逐渐实行革新的,而经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户籍登记造册是征收赋税和派发徭役的基础条件,有利于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故A项正确;鲁国的初税亩规定按亩纳税,承认了私田的存在,井田制才名存实亡,故B项错误;调查核实户口,以便征收军赋、田赋和兵役,以扩充兵员和充实财力,分封制的等级关系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西周后期,诸侯隐瞒人口导致周王室财政困难,分封制瓦解,中央无法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故D 项错误。
3.许倬云说:战国的社会结构与春秋不同,已经逐渐抽去了氏族贵族的一层,剩下的只是君主和被统治者,没有中间许多阶层的逐渐分权。
材料意在说明A.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D.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四川省宜宾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权力渐渐转移给了“君”,“君有合族之道”的观念也渐渐为世人所接受。
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B.分封制随着君权加强而瓦解C.天子权威强化使宗法制消亡D.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制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提及西周时期,“君有合族之道”,D项表述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宗”转移给“君”,而不是被君权合并为一体,但西周时期未出现中央集权制度,A项表述有误。
分封制在西周未瓦解,B项不符合史实。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B.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C.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井田制发展到小农经济的变化,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B项符合材料主旨。
A、C、D三项都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3.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吸收成为发展趋势,B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权力渐渐转移给了“君”,“君有合族之道”的观念也渐渐为世人所接受。
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B.分封制随着君权加强而瓦解C.天子权威强化使宗法制消亡D.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制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提及西周时期,“君有合族之道”,D项表述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宗”转移给“君”,而不是被君权合并为一体,但西周时期未出现中央集权制度,A项表述有误。
分封制在西周未瓦解,B项不符合史实。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发生深刻变化B.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效率提高C.生产关系发生本质性变化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井田制发展到小农经济的变化,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B项符合材料主旨。
A、C、D三项都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3.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战国前期各思想学派兴起,战国后期出现总结性的人物和专著,由此可知此时各学派思想的综合和吸收成为发展趋势,B项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A.郡县制利于国家巩固发展B.郡县制起源于秦汉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地方政治调整缓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提及郡县制的实施,根据“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知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C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地方政治调整变化中郡县制未变,地方政治调整缓慢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
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了董仲舒将儒学A.神学化 B.世俗化 C.政治化 D.思辨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儒学注重“仁”,根据材料“天,仁也”“察于天之意”可知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A项正确。
B、C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D项是宋明理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6.汉代察举制注重德行和才能选纳贤才;魏晋九品中正制靠德才与门第“计资定品”,隋唐科举制按年开科,不受私家经济限制,全国统一公开竞选。
这一变化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B.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D.有利于消融社会阶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举制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无关,A项排除。
纵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尤其是科举制的出现,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不是道德水平,B项排除。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科举制的推行,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使庶族地主成为统治阶层,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
7.儒家学者李翱“援佛入儒”,通过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和对韩愈“性三品”说的突破,建立起“性情”的人性观,完善了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
这反映出唐代A.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B.“三教合一”趋势加强C.儒学有所继承和创新D.儒学复古性色彩浓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提及李对孟子思想的发展和对韩愈思想的突破,并建立起“性情”的人生观,可见这时期的儒学是对之前儒学的继承和创新,C项正确。
A和B 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不是复古,D项排除。
8.据记载,唐代除对传统的盐、铁等大宗商品进行国家专营专卖外,中期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对茶、丝等多种商品的专营专卖。
这说明A.工商业经济有所发展B.政府的财政困难加剧C.国家抑商政策的松弛D.官营手工业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意中强调政府专营的领域从盐、铁扩展到丝、茶等商品,从侧面反映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
B项是专营的目的,与题意无关。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项不符合史实。
材料反映的是商业,与手工业无关,D项排除。
9.唐代一位书法家的作品简直就是舞蹈、音乐、激情,“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
据此可知,这位书法家作品中的字体是A.隶书B.行书C.草书D.真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书法作品的特点是灵动、肆意,注重意向的抒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草书”,C项正确。
A、B、D三项都与材料特点不符,均排除。
10.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
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未提及文化昌盛时代与开明政治之间存在联系,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路、转运使、通判的设置,保障了宋代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都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可见此时中央严格控制着地方,B项正确。
特务政治只是宋代政治中的一部分,不是其显著特征,C项排除。
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1.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
材料信息“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反映出蚕桑业的收益高于粮食生产,所以农民重视蚕桑生产的程度远远超过粮食生产。
而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说明杭州地区蚕桑业生产已成为当地第一产业,为衣食来源的主要经济支柱,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不适于农业生产”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在材料上体现不出来,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均排除。
12.下图是“江浙地区工商业市镇变化图”,据此可知A.宋代到明清经济重心南移加快B.江浙地区城镇发展不断加快C.江浙地区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松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从图表可以看出,宋代到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激增,可见江浙地区城镇发展快,B项正确。
市镇的增加,不能体现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长途贩运贸易的状况,A和C两项无法体现,均排除。
古代中国各封建一直秉持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3.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
”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
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D.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许衡心中认为有梨主人的存在,不经主人同意不吃梨,体现了其道德信念的坚持,D项正确。
A和B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材料体现的不是心学,而是一种道德信仰,C项排除。
14.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A.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B.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C.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D.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图表中可以发现,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内阁大学士人数较多,可见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了文化,C项正确。
南方的地区出现的内阁大学士人数增加,北方地区不如南方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多,A项表述有误,排除。
明代政治中心北移,B项不符合史实。
北京、江西等地区人数也不少,D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
15.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
这一举措目的是A.扶植盐商发展B.活跃商品流通C.发展区域贸易D.加强商业管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提及政府严格控制着盐业的流通过程,可见政府对商业的管控较严,D项正确。
材料强调盐业专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不是扶植盐商发展,A项排除。
盐业流通受政府监管,严格把控,与活跃商品流通不符。
C项是此举的影响,但不是目的,排除。
16.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土地押租制度指经营权的转佃和出典,B项符合题意。
A项与此无关,排除。
租佃制度出现在宋代,C项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7.明代短篇小说将商人、小贩、作坊主、工匠等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角,有的还以正面主人公的身份登场亮相。
这反映了A.现实的社会生活B.虚构的社会生活C.破产的抑商政策D.商人的地位崇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作为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A项符合题意,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18.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天工开物》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把它束之高阁。
这反映了A.传统科技轻视科技理论探讨B.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C.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传播D.科技传播没有形成市场机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