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 《宽容》序言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让学生理解《宽容》序言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b.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要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a.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核心问题。

b.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观念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b. 引导学生树立宽容待人的价值观,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宽容》序言的基本内容。

b. 文章主要观点的概括。

2. 教学难点:a. 作者观点的深层含义。

b.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宽容的态度分析、评价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宽容》序言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宽容》序言,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标记关键词和句子。

3. 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深入分析:分析作者观点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宽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宽容待人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2.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宽容》序言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表现出的宽容态度和价值观。

七、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宽容》序言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意义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宽容》序言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并讨论序言的开头部分,引导学生关注宽容的定义和内涵。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意义。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宽容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宽容的内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内涵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宽容与原谅、包容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分析《宽容》序言中关于宽容内涵的描述。

探讨宽容与原谅、包容的区别和联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宽容的内涵。

使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宽容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宽容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宽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分析《宽容》序言中关于宽容重要性的论述。

探讨宽容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宽容的重要性。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例子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宽容的价值。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宽容的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宽容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4.2 教学内容分析《宽容》序言中关于宽容实践的建议。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宽容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宽容的实践方法。

使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宽容他人。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宽容对自己和周围人的意义。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概念,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品质,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二、教学内容:1. 宽容的定义与内涵2. 宽容的重要性3. 宽容他人的方法与技巧4. 宽容自己的意义与方法5. 宽容与法律、道德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宽容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宽容他人的方法。

2. 难点:宽容自己的意义与方法,以及宽容与法律、道德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宽容的定义、重要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宽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宽容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促进学生互动。

4.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宽容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名人事迹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宽容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宽容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宽容他人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宽容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5. 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宽容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6. 总结与拓展:总结宽容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宽容自己。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宽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检查他们对宽容知识点的掌握。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提问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宽容教学的接受程度和需求。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宽容》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宽容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PPT。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章节计划2课时完成。

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讲解宽容的定义与内涵,案例分析;第二课时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反思和总结。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序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分析《宽容》序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序言的结构和特点。

2. 理解《宽容》序言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教学难点:1. 分析序言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 教材或阅读材料《宽容》序言。

2. 参考资料或课外阅读相关文章。

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序言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序言样本,总结序言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配《宽容》序言的阅读任务。

2.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序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内容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序言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序言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序言中的观点是否合理。

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和反驳。

3. 教师引导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求。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宽容》序言的读后感,包括对序言观点的评价和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宽容》序言,让学生理解序言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序言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内容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序言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深入探讨宽容的意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本质和内涵。

2. 学生分享对宽容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引导讨论,探讨宽容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教学重点:1. 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深层含义。

2.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宽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宽容的理解和经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理解宽容的深层含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宽容他人。

2.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小组活动(2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编写一段关于宽容的小故事或短剧。

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和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提出建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计划,如何更好地宽容他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创作内容。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感悟,以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六、课堂讨论与思考(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宽容的讨论话题,如:“宽容是否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原则?”“在哪些情况下宽容变得困难?”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七、角色扮演(2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宽容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积极参与,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表演展示宽容的精神。

3. 表演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宽容。

八、宽容行动计划(15分钟)2. 学生将自己的行动计划写在纸上,贴在教室的宽容墙上。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践行宽容行动计划,并定期进行反馈和交流。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一、《宽容》序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1. 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差异。

2. 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相关故事或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南。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例如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被嘲笑,但他选择了宽容对方。

2. 讲解:解释宽容的含义,强调宽容他人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的定义和观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宽容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中的宽容行为,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宽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他们发放小组讨论指南,让他们讨论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学生们的讨论和观点,强调宽容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宽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宽容的重要性,以及是否能够将宽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作业: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宽容的短文,或者找一个关于宽容的案例,分析其中的宽容行为,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宽容。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宽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教学延伸:在后续的课程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宽容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如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差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展现宽容等。

六、《宽容》第一章:宽容的定义与价值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定义与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宽容的认同和重视。

3. 引导学生认识宽容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论点、论据,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宽容待人的观念,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论点、论据,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领会宽容的意义,树立宽容待人的观念。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宽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宽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有哪些?4. 分析与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

(2)教师讲解宽容的意义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宽容。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宽容的作文。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宽容待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宽容的意义。

2.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宽容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教育: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树立宽容待人的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宽容》序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2、掌握寓言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从而体会本文主题。

3、掌握一般序言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想象与联想,从中选取并归纳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灵性,善于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和联想。

3、开展读书活动,围绕《宽容》一书召开读书讨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同时围绕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宽容的真正含义,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报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诗句),问学生这首诗写的含义可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申]在人类的历史上,好与环、恩与怨总是同时存在,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阶级的矛盾等都会带来种种不理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林则徐的诗句告诉我们,只有宽容才会摆脱隔阂的阴影,真正走向相融一体。

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魄力、博大的胸怀,今天让我们倾听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体验宽容。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并进而体会本文主题。

三、整体感知请学生自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对作家和作品有个整体的了解。

[掌握]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1月1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

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

《《宽容》序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

2、培养对新思想、新事物宽容的精神。

二、学具:多媒体三、学习时数:1课时四、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这段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呢?(宽容)荷裔美国学者房龙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宽容》,《宽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大家看课文注释①(课件: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房龙为这本书所写的序言。

(二)介绍序言及其形式1、请同学说说什么是序言?序言是向读者介绍书的内容、作者的情况以及写作、出版背景的文字。

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并推荐某一著作。

2、序言的两种形式。

一种是为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一种是为自己写的,也称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本文是自序)3、这篇序言与我们平时看的序言有什么不同?(从形式上看,是散文诗;从内容上看,是寓言故事。

)(三)复述故事,讨论漫游者形象过渡:讲一个故事能不能就起到介绍并推荐一本书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作者在序言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

复述要求:①声音响亮,口齿清楚;②条理清晰;③表达生动2、请一个同学复述故事。

强调:山崖下的累累白骨。

3、故事主要写了两种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是哪两种力量?谁代表了真理?(漫游者:代表了先进的、进步的力量,是先进思想的代表)4、文中漫游者是一个什么形象?(请在文中找出依据)学生发言追求真理--不畏艰辛教师总结漫游者传播真理--不畏强权(伟大的先驱者) 捍卫真理--不畏牺牲(四)讨论以下问题1、漫游者不畏艰辛地追求真理,热忱地传播真理,却被残忍地处死了,是谁杀死了他?(观点、书上依据、理由)①律法--千年前的老规矩,限制人身自由的枷锁,谁都不能违背的天条②守旧老人(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保守势力的代表(顽固、落后)强调:守旧老人并不是年龄意义上的老人,而是指思想上保守、落后的人③村民(举起沉重的石块,杀死了漫游者)--愚昧、盲从的多数民众④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新旧矛盾无法调和的地方(正是顽固、落后的守旧老人和愚昧、盲从的村民构成了无知山谷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一个在漫游者找到美好家园后,回来却被处死的环境。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宽容》序言的内容。

(2)掌握序言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序言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宽容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宽容》序言的基本内容,理解序言的主题和内涵。

2. 教学难点:(1)序言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深入理解宽容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宽容》序言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序言的,激发学生对宽容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序言,注意生僻词语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序言中的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序言中的主要论点和支持论据。

(2)各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序言进行深入解读,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教师讲解与引导:(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2)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宽容的内涵和意义。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宽容》序言,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对宽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感悟文章,评价学生对宽容内涵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宽容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举例一些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宽容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高一语文上册《宽容序言》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一语文上册《宽容序言》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宽容》序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本文反传统变革思想。

2.分析评价本文独特的写作方法。

3.借鉴本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分析评价本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评价本文寓言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法。

一.解题:序言,说明书籍或著作的创作、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序”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后面的称为“跋”。

二.作家作品介绍: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美国著名学者。

他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从10岁起潜心“逃避在过去的生活中”,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一贯反对愚昧与偏执。

1903年在美国、德国求学,获得博士学位,但这没有使他飞黄腾达。

他于是躲进书舍于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1946年去世。

房龙多才多艺,能说会写10种文字,擅长于拉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插图全部出于自己之手。

三.解释词语,为加点字注音。

蜿蜒绵亘绰绰有余绰有余裕天伦之乐苦思冥想弥天大罪鸦雀无声死有余辜杀一儆百逆来顺受嶙嶙深邃亵渎荡然无存雕琢朝礼诅咒眸子毕恭毕敬志同道合刨根问底一无所知能工巧匠光彩夺目潺潺饿殍遍野转危为安饥寒交迫忘恩负义不济归根到底内疚荒无人烟神秘莫测四.读书思考问题:1.从整体看,无知山谷的故事反映了哪些历史规律?2.先驱者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无知山谷中的律法是怎样的律法?3.先驱者明知自己为律法所不容,为什么偏要离开山谷去寻找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又偏要回到无知山谷?4.守旧老人所代表的反动保守势力有哪些特点?5.无知山谷的群众前后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内疚之余,应该吸取什么教训?6.这篇序言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7.“宽容”与“律法”的关系如何?文中的律法为何该取缔?五.分析内容。

(一)分析第一部分。

1.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里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答:是这样的生活:知识的小溪水浅流短;生活方式原始野蛮;重复着千年前的字眼;古老的习俗一层不变。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理解宽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宽容的概念和含义。

1.2 教学内容:解释宽容的定义,探讨宽容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1.4 教学活动:1.4.1 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含义,让学生分享对宽容的理解和观点。

1.4.2 分析案例,让学生讨论宽容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意义。

1.4.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宽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宽容他人的差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差异,并学会尊重和接纳。

2.2 教学内容:探讨个体差异,强调尊重和接纳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故事分享,反思写作。

2.4 教学活动:2.4.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分享自己的故事。

2.4.2 分享关于接纳和尊重差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

2.4.3 让学生进行反思写作,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差异的宽容态度。

第三章:宽容错误和失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宽容他人的错误和失败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探讨宽容错误和失败的意义,学习从错误中成长。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3.4 教学活动:3.4.1 引导学生讨论宽容他人错误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4.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宽容他人错误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宽容的力量。

3.4.3 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鼓励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展现出宽容的态度。

第四章:宽容自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宽容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

4.2 教学内容:探讨宽容自己的意义,学习自我接纳和自我宽容。

4.3 教学方法:个人反思,小组分享,心理咨询。

4.4 教学活动:4.4.1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对自己的宽容程度。

4.4.2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互相学习和鼓励。

4.4.3 邀请心理咨询师进行讲座或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

《宽容》序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宽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宽容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宽容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宽容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结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考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宽容》序言网友来稿。

2. 案例材料: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宽容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宽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宽容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宽容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宽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宽容。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宽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宽容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宽容》序言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本序言的独特写法。

2、理解文中“守旧老人”、“村民们”与“先驱者”这三类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德育目标学习文中对“宽容”的理解;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思路,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要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三类形象,把握文章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甚至被人们认为是成熟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雨果人们的胸怀确实可以是最宽阔的,但纵观人类历史,人们在更多的时候却是不宽容的。

就拿中国来说春秋战国——商鞅宋朝——王安石50、60年代——彭德怀房龙正是看到了人类思想史上诸多的“不宽容”,所以写下了《宽容》一书。

☆《宽容》初版于1925年。

在此书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二、作者、作品简介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语言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

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

著名作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

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就是他为《宽容》一书所写的序言。

(板书课题)三、自读文章、理清结构1、与其它序言的不同之处:提问:课前,已经布置大家认真地预习课文。

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同学们是否发现本篇序言与其他序言有什么不同?明确:寓言! 这是一篇自序,自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

还记得这本书的宗旨吗? 但作者却写了一个寓言故事,作者离题了吗?(这个问题我们先放着)2、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各部分之间都用“*”号隔开,布置预习时我们已经要求大家思考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并为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引导学生运用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冲突和困难。

二、教学重点:1. 宽容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宽容。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宽容与纵容的区别。

2. 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宽容。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宽容的看法和经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宽容的意义。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宽容的场景,培养宽容他人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题目。

2. 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宽容?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宽容的含义。

Step 2: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表现出宽容?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3.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4:角色扮演(10分钟)1. 教师布置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模拟宽容的场景。

2. 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他人。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宽容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要实践宽容的决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宽容的理解和认识。

2. 关注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宽容能力的提升。

3. 搜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宽容的看法及在生活中实践的情况。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宽容序言》教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宽容序言》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掌握宽容、无知、专制与自由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分析社会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宽容、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与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宽容序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掌握宽容、无知、专制与自由等概念。

•难点:运用文本中的概念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故事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宽容与狭隘的小故事,如“井底之蛙”或“盲人摸象”,引发学生对宽容话题的兴趣和思考。

随后,教师引出《宽容序言》的主题,并简要介绍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及其创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约15分钟)1.自由朗读:学生自行朗读《宽容序言》,注意文章的节奏和语调,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

2.字词讲解:教师选取文中几个关键词语进行讲解,如“宽容”、“无知者”、“漫游者”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初步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三、深入解读(约30分钟)1.故事情节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包括漫游者的出现、无知者的反应、漫游者的遭遇、先驱者的牺牲以及新世界的诞生等。

o探讨故事情节中的转折点和高潮,理解这些情节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背后的寓意。

2.寓意解读:o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寓意,包括宽容与狭隘、无知与智慧、专制与自由等主题。

o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现实社会中的体现和影响,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多元文化的共存等。

3.角色分析: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角色,包括漫游者、无知者、先驱者等,探讨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宽容》序言(教案系列及其它文字材料)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宽容,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宽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宽容与原则的关系。

2. 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宽容》。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宽容是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含义。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宽容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教材《宽容》的内容和目的。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序言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关于宽容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案例中宽容行为的理解和看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

2. 每组制定一个实践宽容的计划,包括具体的行为和目标。

3.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宽容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阅读、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对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宽容,促进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宽容与原则的关系,避免误解宽容为妥协。

六、理论深度:宽容的心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宽容的心理学基础。

2. 培养学生理解宽容他人的心理动机。

教学重点:1. 宽容的心理学理论。

2. 宽容他人的心理动机。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宽容的心理学理论。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

教学准备:1. 教材《宽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宽容〉序言》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宽容》序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评价文章的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解读文学作品。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宽容待人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教材分析:《宽容》序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宽容的本质和意义。

1.2.2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针对这篇课文,部分学生可能对宽容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宽容》序言的基本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2 教学难点:(1)对宽容的本质和意义的深刻理解。

(2)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要观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新课导入:(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3 合作探讨:(15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4 启发引导:(10分钟)4.5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和看法。

2. 请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宽容待人的原则。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宽容他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宽容的定义和意义2. 宽容他人的重要性3. 宽容与尊重、理解的关系4. 宽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宽容的含义、宽容他人的意义。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宽容的品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宽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宽容的含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宽容的力量,以及宽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宽容品质,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宽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宽容的含义、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深刻理解宽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宽容的力量,以及宽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培养宽容品质,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宽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宽容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宽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宽容的感悟文章,或者举一个宽容的实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宽容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认识到宽容他人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在生活中实践。

3.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看到宽容在解决冲突和增进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培养宽容品质。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宽容的定义和理论资料。

2. 收集一些关于宽容的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例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4. 准备作业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资源1. 宽容主题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2. 有关宽容的阅读材料或文章。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引导讨论。

4.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书写关于宽容的文章。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宽容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具有宽容的品质和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内容:1. 宽容的定义和重要性2. 宽容与道德、法律的关系3. 宽容的实践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宽容的概念、意义和实践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具备宽容的品质和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宽容的概念、意义和实践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宽容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宽容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宽容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宽容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宽容与道德、法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宽容的边界。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宽容的问题。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6.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宽容的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7. 总结提升:总结宽容的品质和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他人,和谐相处。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宽容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宽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宽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以及合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理解剧本、扮演角色以及展现出宽容行为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于宽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宽容。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宽容概念、案例分析、讨论问题等内容的PPT,以便于讲解和引导学生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

“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

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

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

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

“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参考答案见《教学用书》)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

“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

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

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

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

“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参考答案见《教学用书》)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示例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2.掌握寓言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从而体会本文主题。

3.掌握一般序言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想象与联想,从中选取并归纳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灵性,善于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和联想。

3.开展读书,围绕《宽容》一书召开读书讨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情感目标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同时围绕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文化及人际关系。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会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

难点:体会宽容的真正含义,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文化及人际关系。

解决办法:(1)介绍《宽容》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宽容有初步的了解。

(2)采用针对性的,,分析具体语句,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的真正含义。

(3)通过课堂讨论,更加深入地对宽容予以阐释,加深理解。

(4)通过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设计(1)课前安排学生《宽容》一书,安排读书讨论会,让学生自我介绍《宽容》一书的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的。

(3)写作训练:运用想象与联想,表现一定的主题。

五、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在黑板上板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诗句),问学生这首诗写的含义可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回答)[归纳引申]在人类的上,好与坏、恩与怨总是同时存在,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阶级的矛盾等都会带来种种不理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林则徐的诗句告诉我们,只有宽容才能摆脱隔阂的阴影,真正走向相融一体。

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魄力、博大的胸怀,今天让我们倾听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体验宽容。

(板书课题)(一)明确目标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并进而体会本文主题。

(二)整体感知请学生自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对作家和作品有个整体的了解。

[掌握]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学家,1882年1月1 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

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

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

1921年,《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其著作主要是和传记,包括《人的解放》(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了当时整整一代年轻人。

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在久违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又被国人重新发现,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宽容》初版于1925年。

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一读: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像是诗,又像是寓言,初读一遍,你能否说出这个寓言大致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小组讨论,经老师点拨后明确: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地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

作者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二读:细致朗读,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你能否说出这篇文章中一些具体事物代表什么?有什么含义?学生小组讨论,经老师点拨后明确:山谷:无知的领域,“宁静”见其愚昧,平静得可怕。

小溪:知识的源泉,在此文中“发源于昔日的荒山”指源于落后,消失在未来的沼泽”指必须更新,打破旧势力,争取解放。

守旧的老人:反动守旧的势力,他们对新生事物极力排斥,甚至予以打击、疯狂的镇压。

山的那一边:指新的世界,具有新生力量的美好生活。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男男女女有同样的血肉,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上巧匠细心雕琢的,光彩夺目。

”青年:追求新生力量的勇敢的探险者,他不愿只停留在过去的生活中,渴望新生事物,但毕竟力量有限,最终被强大的邪恶的反动的保守势力残忍地杀害。

最终特大干旱时山谷里的景象:无知的人们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应。

三读:作者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提出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作者的联想与想象极为丰富,体验一下如果不用联想与想象,直接来表述作者的意图,效果会是怎样的?学生小组讨论,经老师点拨后明确:联想与想象的运用,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单化,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