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表演一》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队列表演一》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队列表演一》北师大版
2.教学难点
-区分平移与旋转:学生容易混淆平移与旋转,难以区分两种运动方式的本质差异,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理解旋转的中心与方向:学生在理解旋转时,对旋转中心及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容易产生困惑,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巩固。
-创造性地应用图形运动:学生在应用图形运动设计队形变化时,可能缺乏创意和灵活性,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旋转:让学生通过观察队列表演中的旋转现象,认识旋转不改变物体形状与大小,只改变物体方向。
3.判断与描述:学会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二、核心素养目标
《队列表演一》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与旋转的内涵,提高对空间物体运动的认识。
3.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提高他们对图形运动的敏感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概念。平移是物体在空间中沿直线移动,而旋转是物体围绕某个点或轴进行转动。它们是图形运动的基本形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观看队列表演的视频,分析其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与旋转的区别和如何描述它们。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队列表演一》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队列表演一》(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1节):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的运动”展开,通过对队列表演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内容包括: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课后
反思
×
10
5
10
100
50
1
10
5
100+50+10+5=165
师:你们可以利用自己觉得简便的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4题。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5题。
板书
设计
队列表演(一)
14×12=168(人)
14×10=140
14×2=28
140+28=168
答:有168人参加队列表演。
14×12=或12×14=
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借助点子图探讨直观运算方法。
怎样计算14×12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算出14×12的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然后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二次修改
教学
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
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二次修改
一、复习准备
1.说说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口算下列乘法:
24×20=11×60=30×23=
13×30=20×40= 300×30=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学校准备秋季运动会,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14人的队列表演,应该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你能列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2)借助列表计算。
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观察点子图、算式和表格,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docx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docx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算理及书写格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影响、是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习方法、充分感受教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的计算理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学校准备秋季运动会,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 14人的队列表演,应该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板书问题并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14× 12=或 12× 14=﹙教师板书)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算式中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你的记忆力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师:怎样计算 14× 12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方法一:师:出示点子格,让学生列算式:﹙﹚×﹙﹚=﹙﹚﹙﹚+﹙﹚=﹙﹚算式 14× 6= 84、 14× 6= 84、 84+ 84= 168方法二:师在出示另外一种算法:生:列算式 14×6× 2,并计算。

方法三:师:大家再看下面的算法,还能列出算式吗生列算式 14× 10= 140、14× 2= 28、 140+28= 168方法四: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大家再想一想!﹙﹚×﹙﹚=﹙﹚﹙﹚×﹙﹚=﹙﹚生:列算式 10× 10= 100 10× 4=40 10× 2 = 20 2×4= 8 100+ 40+ 20+ 8= 168师:最后一种算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计算。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 (一) 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队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团队协作和纪律性的培养。

而队列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演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的概念,并让他们参与到队列表演中,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理解队列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队列表演,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队列表演理解纪律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为了引入队列表演,可以选择播放一个与队列有关的视频或者歌曲。

让学生观看或者听一遍,然后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队列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概念解释 (10分钟)解释队列的概念,告诉学生队列是指以一定顺序排列的人或物的集合。

举例子来说明队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排队买票、上学时排队等等。

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际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 (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约有5-6人。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分组。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位负责指导和组织的学生。

4. 练习队列 (10分钟)让每个小组按照老师给出的指令进行队列练习。

例如,先让大家按照身高从矮到高排队,然后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队。

教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和提供指导。

5. 队列表演 (15分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队列表演。

演员可以按照老师给出的主题,如校园生活、运动比赛等等进行表演。

演员需要按照剧本进行练习,确保队列的整齐和流畅。

6. 表演展示 (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队列表演。

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观看并评价表演。

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7. 总结 (5分钟)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思考队列对于团队合作和纪律性的重要性,并讨论他们在队列表演中的体验和收获。

三、教学评估在队列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的表现。

《队列表演(一)》(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队列表演(一)》(说课稿)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队列表演一》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2页《列队表演一》。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堂调控、说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列队表演一》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时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与整十整百数相乘的口算乘法之后的后续课程。

在这一课之后将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

所以这一课的知识就像一座桥,一条纽带,连接着两边的知识。

学生对于这一课的领悟程度与掌握的深度,将直接影响接下节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学习与掌握。

二、说学情对于这些学生,之前学过一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的口算、列竖式计算以及前一节课刚学的整十数相乘都掌得不错。

能很好地找到与之对应的生活原型。

对于算理也能说得很清楚,因此,这一节课的学习有比较好的基础,我可以尽量放手让孩子们去交流与讨论。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队列表演(一)”的问题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理解算理。

情感目标:经历算法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能选择合理简洁运算途径进行计算,并主动积极地在组内进行表述、交流。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学过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教师主要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法和教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思想。

五、说教学过程课一开始,我先复习,然后出示情境视频:红星小学举行列队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可能会解决哪些问题。

等学生说完以后,再引导学生一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

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

习惯养成训练点:养成积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直尺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教学过程: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50 × 4 = 40 × 8 = 32 × 4 = 15 × 6 × 220 × 20 = 40 × 50 = 38 × 20 =二、情景引入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14×12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队形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让学生体验到队形表演的乐趣和挑战3.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合作性和集体意识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调整队形的基本步骤和要点2.基本队形的练习和调整3.简单的队列动作演示4.小组协作演练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本节课的热身活动是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热身运动,为后续的队形练习和调整打下基础。

2. 讲解队形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某支队伍优美的队形和动作,介绍队形调整的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练习和调整做好铺垫。

3. 基本队形练习和调整(2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基本队形的练习和调整,学生可以根据基本队形图示进行练习和调整,也可以自行设计变化后的队形。

4. 队列动作演示(15分钟)指定的某个小组在组合好队形后,进行简单的队列动作演示,动作可以简单,但要协调一致,体现集体精神。

5. 团队协作演练(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队形和动作,进行演示和调整,以及小组之间的对抗,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和交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和点评(10分钟)教师利用此环节归纳总结并点评学生们的表现、技巧、细节和感受,给出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调整过程、队列动作演示、团队协作演练等,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队形表演知识和技能。

2.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协作程度等,以及从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思考1.队形表演可以促进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此类活动需要全面的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将队形制作好,为孩子们展现基本的参考。

3.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练习过程中的细节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点评。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队列表演教案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队列表演教案

《队列表演(一)》教案一、教学目的学问目的:结合“队列表演”的详细情境,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实力目的:正确进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洁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情感目的:经验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三、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讲解、同桌沟通、板演评价等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得学问,培育实力,让学生实在的体会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力求让学生应用已有的学问和已有的方法,探究新的学问,从而轻松学到新学问。

四、教具打算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学校实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有多少人参与队列表演呢?(课件展示情境图)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二)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2、探究计算方法:方法一:把12行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10行,一局部是2行,分别乘14以后,再把积相加就是所求结果。

14×10=14014×2=28140+28=168方法二:14×12=14×6×2=84×2=168方法三:10×10=10010×2=204×10=404×2=8100+20+40+8=1683、将算式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方法一:×10 214 140 28方法三:×10 410 100 402 20 84、正确解答:14×12=168(人)答:共有168人参与队列表演。

5、总结:(1)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加:将其中一个乘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用第二乘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乘得的两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2)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乘:将一个乘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然后依据递等式的算法进展计算(3)拆两乘数分别成两数相加:将两个乘数分别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将这四个数分别相乘,最终乘得的四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2016-2017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优秀教案(精品资料)

2016-2017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优秀教案(精品资料)

2016-2017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优秀教案(精品资料) 教学步骤:1、口算练:通过口算练,回顾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为本课研究打好基础。

2、创设情境:学校举行队列表演,各年组大显风采,我们一起去观赏。

合作探究活动一:想一想,说一说3、建立模型:出示信息: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三年级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4、活动二:圈一圈,算一算。

估算参加队列表演的人数,列出算式,计算并写下思考过程。

5、活动三:看一看,说一说。

结合点子图,交流算法思考,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启发学生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1、口算练:通过口算练,回顾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为本课研究打好基础。

2、创设情境:学校举行队列表演,各年组大显风采,我们一起去观赏。

3、合作探究活动一: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信息: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三年级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4、活动二:圈一圈,算一算。

估算参加队列表演的人数,列出算式,计算并写下思考过程。

5、活动三:看一看,说一说。

结合点子图,交流算法思考,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启发学生多角度探索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说说两种直观模型的含义和列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

通过交流和讨论,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能力目标: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情感目标:敢于猜想,学会类比,养成细心计算的好惯。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

教学难点:借助直观模型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的算理,培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168个点子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类比法、讨论法。

活动四:想一想,算一算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尝试应用,达到知识同化的效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课的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本课程旨在通过音乐队列表演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本课程适合三年级的学生,课程时长为4课时(约160分钟)。

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和要素,理解合唱、伴舞等表演形式的含义;2.学生通过学习排练,提高音乐演唱和表演的素养和能力;3.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彼此信任、支持和互相协作,体验团队协作乐趣;4.学生能够在表演中展示自我,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介绍队列表演的历史和现状,并向学生阐明队列表演的基本要素和表演形式,例如:合唱、伴舞等。

2. 音乐演唱和表演的技能训练1)音乐演唱技能训练:学生分组,每组5-6人,组成小合唱团,并分别分配唱部; 2)合唱练习:学生对指定歌曲进行合唱排练; 3)舞蹈表演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节拍训练; 4)合唱和舞蹈的整合排练:通过合唱、舞蹈和台词等综合排练,完成队列表演的最终呈现。

3. 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增强信任和支持。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法通过演示、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和要素,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音乐演唱和表演技能训练。

2. 讨论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就音乐剧排练和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完成集体创作。

3.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参与体验音乐剧排练和表演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对音乐剧排练和表演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自我感觉和他人评价,以及针对表演作品的评价和讨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进行评估,以及对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六、参考文献1.《音乐教学大纲》;2.朵丽桥艺术教育网。

《队列表演》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队列表演》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前练算】
1.计算出结果:(课件出示)
6×3= 15×4= 18×2=
16×30= 170×40= 180×20=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探究新知】
任务一:学校准备队列步伐表演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14人,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怎样列式?
1.生独立列式。

2.同伴说说你会怎么计算?
任务二:试着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根据(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
1.小组探讨交流算法。

2.下面的方法你能看懂吗?说说你的理解。

方法一:把12拆成6×2的形式进行口算,如下
图:
方法二:把12拆成10+2的形式进行口算,如下图:
方法三:把14和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加的形式,再进行口算,如下图:
3.小组讨论:比较几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哪种更简便?
课堂小练
算一算并说说计算过程。

15×11= 23×12=
课堂小练
课本33页第4题解决问题。

【当堂检测】
1.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2.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第5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乘法速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3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3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队列表演(一)》教案讲授新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师:大家都知道了什么?师:为了让大家好观察,淘气用下面的点子图表示队列。

课件出示:学生题意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后回答: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学生:本题实际是求12个14是多少,算式是12×14。

学生茫然。

通过说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题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入点子图,为后面的计算做准备。

学生分组尝试,并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自由说说。

在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的时候,老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通过相互交流、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于发展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根老师一同完善算式,并写出答语。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表格方法计算,让学生自由说说,有机的将知识串联起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算一算,强化学生对表格方法的训练。

师: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师:应该怎么列式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说得真好!12×14等于多少呢?怎么计算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师:咦,刚才淘气不是制作了一份点子图吗?我们尝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看看能不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找到方法了,谁愿意分享一下呢?反馈:方法一:我是每6行圈在一起。

14×12=14×6×2=84×2=168方法二:我把10行圈一起,把剩余的2行圈14×10=140 14×2=28 140+28=168方法三:我是这样圈的。

10×10=100 10×4=40 10×2=204×2=8 100+40+20+8=168……师: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计算的方法,我们一起自豪的写出答案好吗?师:看到大家的积极思考,老师倍感欣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老师也找了一种与你们不同的方法,你们看。

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2019年春季晋江市潘径实验小学肖清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32-33。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上册时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及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而在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是利用点子图、表格法探索算法和算理。

本节课也是借用点子图进行直观运算的基础上,再用橫式记录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并引导学生体会列表计算是用点子图计算的抽象形式。

为接下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做好铺垫。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自主学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会比较困难一点,特别是在平常上课比较少用这种模式上课,因此在课堂上利用半辅导半自主学习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橫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难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考考你们前面的知识掌握了没有,课件出示14×2= 140×2= 14×20= 140×20=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是根据哪个算式算出来的?(14×2),这个算式我们早就会算了,看来我们的新知和旧知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还记得我们刚学习计算14×2时用了哪些方法吗?(口算法、表格法、还利用了点子图)那这些方法和旧知对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会有帮助吗?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以位数(整十数)及之前学习乘法时的计算方法,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做铺垫】二、探索新知(一)出示情境: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列出算式吗?12×14或14×12,师:你为什么用乘法?(出示点子图)师:观察这算式,我们学过吗?你会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板书)(二)自主探索活动一:自主探索算法,理解算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新知识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探索14×12可以怎么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队列表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队列表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3.3队列表演(一)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经历估算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的过程。
2、把握用竖式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
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表格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运算下列各题: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巩固练习:
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运算,但鼓舞学生用竖式进行运算,最后强调运算的格式。
课堂小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 )运算,也可用( )运算,它们差不多上分三步运算,只只是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教学难点:
表格运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快乐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运算格式,并再次强调明白得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数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队列表演一》教材32—33页。

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感受古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计算方法,灵活思考,多种方法解题。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这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了铺垫。

三年级学生年龄还小,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采取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引导学生从名言入手,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

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学生参与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结合实际,灵活思考,多种方法解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猜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字游戏,好吗?生:好。

师:板书“米”,停一秒,接着完成,写成“娄”。

猜一下老师要写什么字?生:数。

师:你们真聪明,快给自己鼓鼓掌吧。

怎么读?2.考生:数,数学的数,数数的数。

师:数数、数数,数之后才有了数。

有了1.2.3……正如老子所说的(课件出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思是有了数的需要才产生数,产生了世间万物。

那么,老师准备一些点子想请同学们数一数(课件)。

3.数生:开始数。

师:真数呀?能数得清吗? 生:不好数。

师:那怎么办呢?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课件出示老舍的这句话)。

老师把他们排一排就容易了(课件出示整齐的点子图)。

现在数一数吧。

生:再次开始数。

师:看不太清,老师帮帮你们,在边上写上数字,这就好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列表演一》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算理及书写格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影响、是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习方法、充分感受教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的计算理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学校准备秋季运动会,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14人的队列表演,应该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
板书问题并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14×12=或12×14=﹙教师板书)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算式中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师:怎样计算14×12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方法一:
师:出示点子格,让学生列算式:
﹙﹚×﹙﹚=﹙﹚
﹙﹚+﹙﹚=﹙﹚
算式14×6=84、14×6=84、84+84=168
方法二:
师在出示另外一种算法:
生:列算式14×6×2,并计算。

方法三:
师:大家再看下面的算法,还能列出算式吗
生列算式14×10=140、14×2=28、140+28=168
方法四: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大家再想一想!
﹙﹚×﹙﹚=﹙﹚﹙﹚×﹙﹚=﹙﹚
生:列算式10×10=100 10×4=40 10×2 =20 2×4=8
100+40+20+8=168
师:最后一种算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看一看,想一想是怎样算的,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集体交流: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2×14等于28=
再算10×14等于140。

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

只是一个写了0,—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2:第一步还是先算2×14 =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1个十,相当于10×14 =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上140。

再用28+140 =168。

第二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140,对最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3:2×14算的是12行中两行的人数。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习。

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4: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所以我们今天S点研究两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虽然把末尾的0省略了,但它不是14。

师: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计算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其他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

这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强化理解。

师:还有疑惑吗?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

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十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最后一步呢?()+﹙﹚
生1: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生2: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现在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的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

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也有,最后28+140=168。

口算中还有。

小结: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大家都听明白了吗?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结果,请你完成教材34页的“算一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