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
201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
暑假作业2——2011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
这一现象出现的制度因素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郡县制2.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
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
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
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A. 书同文B. 度同制C.车同轨 D. 行同伦3.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却作宣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土地私有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B. 秦朝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C. 秦朝土地私有制,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D. 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4.宋代文学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不包括A. 商业的繁荣B. 市民阶层的扩大C. 城市布局的转变D. 文学自身的没落5.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
这说明黄宗羲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C. 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D. 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6.中国近代史上,某条约的英文名称是“Austria-Hungary, Belgium, France, Germany, Great Britain, Italy, Japan, Netherland, Russia, Spai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
连线201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型试题
责 编 邵 新 平/ z z 2 O g s y 0 3@ 1 6 o 2 . m c
连线2 1年 0 1
高考历史非选择型 试题
。 杨 芳
【 1字 料 非 择 皇 文 材 型 选 题
文 字 材 料 型 试 题 是 高 考 历 史 试 题 中 主要 的 题 型 之 一 .
这 类 题 目非 常符 合 高 考 中“ 材 料 、 情 景 、 问 题 ” 新 新 新 的考 查 理 念 。它 主 要 是 从历 史 典 籍 碑 刻 类 ( 史 文 献 、 方 史 志 、 历 地 名
接 教 材 相 关 知 识 点 . 观 把握 材料 宏
第二步 : 据设 问, 依 细读 材 料 , 大 限度 获 取 有 效 信 息 。 最
矛 盾 的 基 础 之 上 发 生和 发 展 起 来 的 ( 重 号 为 本 试 卷 所 着
加 、
— —
毛 泽 东《 中国 革命 与 中 国共 产 党 》 1 3 ) ( 9 9
答 案 除要 求 科 学 规 范 外 . 又有 一 定 的变 通 性
() 1 根据 材料 一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出西 周 和 秦 朝 的主 指 要 政 治制 度 。分 析 说 明 周 秦政 治 制 度 的主 要 差 别 。( 分 ) 8 ( ) 合 所 学 知识 , 明 材 料 二 中“ 专 在 下 ” “ 专 在 2结 说 其 、其
o解 题技法
第一步 : 速浏览材 料 , 解材料 的考查大体方 向 , 快 了 链
8 0高中生之友・ 上半月刊 1 221 —/0 2
文理综台
责 编 邵 新 平/ z z 2 O 1 6c m g s y O 3@ 2 . o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综合检测卷(必修一)(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解析:材料中“宗”字共出现4次,由此很容易判断是宗法制。
故答案是B。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时间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根据课本知识可知,这是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时间。
故答案是A。
3.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
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愿宰相跟自己平起平坐 B.宰相大臣地位历来低下C.宋太祖担心宰相大臣的事务繁多 D.北宋时期君主专制加强解析:从材料的意思看,是皇帝要突出自己地位的与众不同,要加强君主权力。
而其他的几个选项都没有说道“本质”。
故答案是D。
4.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解析:本题从“请皇旨”、“下发”等字眼看,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军机处就是负责对各种奏折“上传下达”。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选修4中外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0题)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
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
这种现象反映了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二、非选择题3.(2011年江苏高考24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011年—2013年江苏历史小高考非选择题汇编
2011年—2013年江苏历史小高考非选择题汇编政治史:(2011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38.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之后的五四风雷,更是将中国历史带入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1)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准备,分别指出孙中山成立的革命团体和政党。
(2分)(2)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关系到民生大计。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为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什么方案?(1分)(3)为实现民主政治,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什么宪法文件?这一宪法文件在国民权利方面是如何规定的?(4分)(4)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在革命性质和意义上都更进一层,请简要说明之。
(2分)(5)孙中山选择定都南京,从经济因素考虑,您认为当时江苏地区具备了什么优势?(1分)答案:(1)兴中会(1分)、同盟会(1分)(2)“平均地权”(1分)(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或责任制内阁(3分)。
(4)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分)(5)江苏地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达,是南方经济的重心地所在。
(1分)(2012年)欧洲联合38.经历二战战火洗礼的欧洲,面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世界风云际会,“振兴欧洲,重建欧洲”成为一个时代的愿景。
欧洲人迈向联合的艰辛历程,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促使西欧国家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2)20世纪70年代,欧洲政治上加强合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分)(3)20世纪90年代,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欧溯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国际影响?(3分)(4)综合上述所答,纵观半个多世纪来的欧洲一体化,归纳出欧洲联合呈现的趋势特点。
探讨影响世界区域政治合作的主要因素。
2011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专题及答案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题组一一、选择题(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
回答1―3题。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 A 2.右图为秦代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 C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答案 B 4、(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行政建制――“省”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 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答案 C 5.(河北省黄骅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军机大臣由亲王、重臣组成 C.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命令 D.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答案 A 6.(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广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一专题1》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3题)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2.(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2题)《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这则材料不能反映()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3.(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2题)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7题)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5.(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6.(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7.(2011年4月深圳调研12题)《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2011年高考备考历史练习题(3)
请回答:
(1) 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5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环境的不利因素。(2分)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苑书义《李鸿章传》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清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思想发展的特征(6分),它们在思想发展上面临的共同阻力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2分)简述其背景。(6分)
(3)梁启超曾总结清朝中期的学术发展,誉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据材料二、四和所学知识,对梁的观点进行评述。(6分)
--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
--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广东省2011届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历史部分)1
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历史部分)第Ⅰ部分(选择题,共48分)1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立政事堂 B.元朝设立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 D.清朝裁撤军机处13.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14.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⑦④15-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的《常识》中有一句话:“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分手”的呐喊直接推动了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16.《“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人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
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A.宋瓷改变了当地的生活习俗 B.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C.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D.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17.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
2011届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专项练习3
无锡开源高复学校2011年度历史非选择题专项练习31.(13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 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
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 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请回答:(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分)(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分)(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分)2.(9分)黄宗羲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入注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 一一谭嗣同《仁学》“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指《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高中历史非选择题专题训练
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40题)(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
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
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
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必修1)
必修一专题一: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4题)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一)27题)封建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下列史实与封建专制紧密相关的是①长城②大运河图6 ③票号④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5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4.(2011年4月安徽江南十校12题)右图是歙县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许国八角牌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牌坊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可谓古牌坊中的瑰宝B.该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祖之意C.许国以大学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D.牌坊上“先学后臣”,用意在于鼓励家乡人读书5.(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1题)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6.(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2题)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 经部B. 史部C. 子部D. 集部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 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14.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 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 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潇潇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林丛林。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试题及答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6页。
全卷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练习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这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整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已知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开源高复学校2011年度历史非选择题专项练习1
1、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出哪些民主运作方式?(3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1分) 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分)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结果如何?(2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
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
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
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
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
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结果有何不同?(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
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
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今人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3分)
1题答案
(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
(1分)
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2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分)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1分)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1分)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1分)
(4)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等;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2分,任答两点即可)
2题答案:
(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共3分)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1分)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分)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1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1分)
(4)中国工业化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4分)
3题答案:
(1)融合: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佛教与儒家融合。
(2分)结果: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佛教与儒家的融合形成了理学。
(2分)
(2)原因:世界大战的打击;经济危机的冲击。
(2分)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和生活方式的需要。
(2分)
(3)对待:批判继承。
(1分)处理:相互学习借鉴,平等对待,共同发展。
(2分,答到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