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

合集下载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把水烧开沸腾C.铁锅生锈D.蔬菜腐烂【答案】B【解析】【详解】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把水烧开沸腾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物质本身没变,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点睛】一般情况下燃烧指的是化学变化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

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玉石雕刻C.黄酒酿造 D.火药爆破【答案】B【解析】A、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黄酒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B、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

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

D、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选A4.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解析】: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故选B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上下震荡洗涤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C.塞进橡胶塞 D.过滤【答案】B【解析】A、洗涤试管的正确方法是: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B. 读取液体体积,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 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塞进橡胶塞,易将试管压坏;应拿起试管将塞子旋进试管; D. 过滤时应将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避免因滤纸破损导致过滤失败;选B6.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走进化学世界》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详解(黑龙江专用)(附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详解(黑龙江专用)(附答案)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1.(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制作叶脉书签B.钻木取火C.比较硬度D.酸雨的腐蚀【答案】C【解析】A、用NaOH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比较硬度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酸雨腐蚀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酸雨中的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C。

2.(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答案】A【解析】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B.取少量液体应用滴管取用,另外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所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滴管取液体B.熄灭酒精灯C.蒸发食盐水D.稀释浓硫酸【答案】A【解析】A、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被吸入,图示操作错误;B、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让空气进入,免得冷却后盖内造成负压使盖打不开,决不允许用嘴吹灭,图示操作正确;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示操作正确。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例题讲解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例题讲解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例题精讲】【例题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答案】A【例题2】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呼出气体),振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其原因是()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高B、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里水蒸气含量高C、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里氧气含量高D、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比空气里氮气含量高【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结合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得知二氧化碳越多,石灰水越浑浊。

抓住题义,得出本题A符合。

【答案】A【例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下列气体的四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是()A、空气B、呼出气体C、二氧化碳气体D、氧气【答案】D【例题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A、均匀地被烧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答案】B【例题5】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右图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问:(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

(2)48 h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解析】运用对比可知,未用高温处理过的泥土和处理过的泥土之间的差别是有无微生物,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常识告诉我们高温处理过的泥土无微生物,不会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答案】(1)泥土是否受到强热的处理;(2)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例题6】现有一集气瓶,想要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最简便的测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解析(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解析(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解析(1)一、选择题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2.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DA.干燥氨气B.测定某溶液的pH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类别用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化学性质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汽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作保护气C生石灰遇水放热物理性质用作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用于制糖工业脱色A.A B.B C.C D.D4.学习化学过程中需要经常做实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味B.倾倒液体C.取粉末D.过滤5.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增加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6.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食盐水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8.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10.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检查装置气密性11.下列我国古老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酒的酿造 B.石膏的雕刻 C.陶瓷的烧制 D.钢铁的冶炼12.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13.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以防止残留在瓶塞上的污物污染原瓶里的药液;14.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1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铜丝折弯C.瓷碗破碎D.纸张燃烧1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净水C.煤制煤气D.干冰降雨17.量取液体时,某学生俯视读数为5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平视读数为3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确定18.托盘天平静止时,指针偏向右边,若不再调平,就称药品,则读数为5时,药品实际质量()A.等于5克B.小于5克C.大于5克D.无法确定19.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20.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21.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积土成山C.木已成舟D.死灰复燃22.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2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24.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A.B.C.D.25.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B.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C.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D.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就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颗粒,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 的说法不正确;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因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答案】B【解析】A.碳铵加热可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氨气,当碳铵完全反应时试管中固体的质量会为零。

此项正确。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镁的活动性强,所以镁的反应速度更快,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以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知由镁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更大。

图像与实际不相符,此项不正确。

C.二氧化锰固体是反应的催化剂,且不溶于水,所以其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此项正确。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此项正确。

所以应选B项。

【考点】图像题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作为燃料B.金属铁制铁锅C.生产自来水时向水中通入氯气D.氧气供给呼吸【答案】B【解析】A、酒精作为燃料是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属铁制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生产自来水时向水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供给呼吸,呼吸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不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酒精、铁、氧气、氯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汽油用于衣物除油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丝用作导线D.盐酸用于除铁锈【答案】D【解析】A、汽油用于衣物除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它们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盐酸除铁锈,铁锈(三氧化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达到除锈的目的,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4.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答案】C【解析】A、烟花爆竹爆炸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钢水浇铸成钢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能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和典型习题附答案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和典型习题附答案

第1讲走进化学世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例如:物体的位置变化、形状变化、物态变化等.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燃烧、腐蚀、腐烂、降解、生锈等.习题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水沸腾生成水蒸气(2)块状的胆矾被研成粉末(3)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生成蓝色沉淀(4)颗粒状的石灰石滴加盐酸后冒气泡(5)汽油挥发(6)铁水铸成铁锅(7)蜡受热熔化(8)木柴燃烧(9)铁生锈(10)铁矿石炼成钢铁(11)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12)植物的光合作用(13)海水晒盐(14)食物腐烂(15)干冰升华(16)平远脐橙榨汁(17)梅县金柚酿酒(18)爆炸(19)蒸馏(20)美酒开,满屋飘香2.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B.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C.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参考答案1、(1)物(2)物(3)化(4)化(5)物(6)物(7)物(8)化(9)化(10)化(11)化(12)化(13)物(14)化(15)物(16)物(17)化(18)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19)物(20)物2、A❖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习题1、下列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1)氧气不易溶于水(2)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3)纸张能在空气中燃烧(4)酒精易挥发(5)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6)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7)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用炊具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酒精做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3、下列描述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是物理性质的是_____,是化学性质的是_____.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产生氧气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E.木棒受力折断F.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参考答案1、(1)物(2)物(3)化(4)物(5)物(6)物(7)物2、C3、EF,CG,BD,A4、❖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1、将玻璃管插入金属钠块中,拔出玻璃管,玻璃管内留有一小截金属钠(见图1);把带有橡皮塞的玻璃管插入盛有浅绿色氯气的烧瓶中(见图2,烧瓶底部铺有少量的细沙);向玻璃管中滴入几滴水,堵塞玻璃管的钠块成滴落下(见图3);烧瓶内产生少量白烟,继而燃烧,浅绿色逐渐消失(见图4);最终,白色的烟雾充满烧瓶(见图5).从以上实验推断:金属钠的______、熔点______.水可以与金属钠反应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烧瓶中充满的白色烟雾可能是______.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溶液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了一会,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根据所给材料归纳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硬度小,低,放出,氯化钠2、呈银白色;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能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入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现象结论和解释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并嗅气味乳白色(或者红色)、圆柱状、固态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很容易切开,投入水中后浮在水面上较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蜡烛燃烧时火焰从外到内分三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明亮将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在火焰上,约1秒后取出与外焰接触的地方最后炭化,与焰心接触的地方基本没有变化外焰温度最后,焰心温度最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熄灭蜡烛,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燃烧,蜡烛复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习题1、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的,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以观察到很多现象,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项目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并填空.(1)点燃蜡烛时,可以看到蜡烛先______,后______,前者是______变化,后者是______变化.(2)蜡烛燃烧时,若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会观察到白瓷板上有______色的物质;若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烧杯壁上有______________;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杯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一根玻璃管插到焰心,则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会看到__________.(3)熄灭蜡烛时,立即在离灯芯约0.5cm处点火,蜡烛又会燃烧,则说明蜡烛燃烧时是__________在燃烧.(4)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馅心、内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1~2秒钟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______(最先、最后)碳化,说明外焰温度______.2、让我们和小林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来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些成份不同,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设计方案](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不同.(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说明氧气的含量不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说明水蒸气的含量不同.[进行实验]小林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属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白烟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__于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_____.5、如图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汽和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哪种情况A.A处下降、B处上升B.A、B两处都下降C.A处上升、B处下降D.A、B两处都不变6、探究课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 (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熔化;燃烧;物理;化学;(2)黑;细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冒白烟;(3)石蜡蒸汽;(4)最先;高2、(1)吸入的空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2)吸入的空气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3)吸入的空气不能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的气体能使干燥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4)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氧气多;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二氧化碳多,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所含水蒸气多.3、A4、(1)较小;小;难溶;(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3)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5、C6、(1)A;空气中有二氧化碳;(2)水蒸气;(3)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可燃❖化学实验操作规范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①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①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①“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①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①液体试剂的滴加法: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二)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三)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①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①滤纸破损(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六)仪器的洗涤:(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三、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中考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2.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3.当加热至较多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5.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氢气用作填充气球C.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煤油燃烧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6.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C.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药品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液体药品D.液体的取用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10.手拿容器的中上部,并使其稍微倾斜;1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量筒中倾倒溶液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粉末状药品12.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13.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14.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枝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15.用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16.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例题讲解+练习+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例题讲解+练习+答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知识要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32(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5、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6、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7、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8、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9、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①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②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③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④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⑤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仪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选择题1.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杵磨针B.胆矾研碎C.死灰复燃D.木已成舟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6.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酒精燃烧起来,灭火措施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B.用水冲灭C.不管它,让它自然熄灭D.用湿抹布盖灭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食盐水B.称量固体C.滴加液体D.过滤8.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草霉榨汁C.钢铁熔化D.食物腐烂9.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10.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C.点燃酒精灯D.检查装置气密性1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13.化学实验后我们要有清洗仪器的好习惯,以下清洗方法中,原理与另三种不同的是A.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1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5.实验室里将白磷放在水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如下推测,不准确的是A.它易与氧气反应B.它遇水不反应C.它难溶于水D.它比水重1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17.下表列举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解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 中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解答A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B 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高低?将火柴梗横插入火焰中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变色情况C 火焰上方的黑烟是怎么产生的?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D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石蜡蒸气遇冷形成石蜡固体A.A B.B C.C D.D18.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D.液体的取用19.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20.“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金属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称量10.05g固体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2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上下震荡洗涤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C.塞进橡胶塞 D.过滤2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2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A解析:A解:A、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是白色的,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隔绝铁质管道和水接触,因此能防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液氮冷藏血液C.铜用作制导线D.黄金用作制首饰A解析:AA、氧气用于急救,是氧气能够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所以是化学性质。

故A 正确;B、液氮冷藏血液,是利用液氮变为氮气时,会吸收热量。

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

是物理性质。

故B错误;C、铜用作导线,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故C错误;D、黄金制作首饰,只是改变了黄金的形态,是物理性质。

故D错误。

故先A3.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B解析:BA、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左物右码,图示物码放反,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B正确,C、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防止液体飞溅,C错误。

D、胶头滴管使用,垂直悬空滴加,防止药品污染,D错误。

故选:B。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解析:CA、石蜡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只是将其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燃放烟花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走进化学世界(附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走进化学世界(附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 )A.量筒B.试管C.集气瓶D.锥形瓶3.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4.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5.下图是几项基本实验操作的示意图:(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

(2)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搅拌,当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3)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读出pH。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2.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难溶于水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C.浓氨水易挥发D.钨丝难熔化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5.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极难溶于水B.具有可燃性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作燃料B.铁锅作炊具C.二氧化碳灭火D.氮气作保护气7.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稀硫酸④碳酸钙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3)可作补钙剂的是____;(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硫燃烧、电解水B解析:BA、酒精酸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称量食盐固体质量D解析:DA、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另外的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

故A错误;B、闻药品的时候要用手要轻轻的在瓶口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故B错误;C、用试管加热液体的时候,液体的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故C错误;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时候要“左物右码”,并且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的时候要在两个托盘天平上各放一个相同质量的滤纸。

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铁钉B.称量固体C.振荡试管D.点燃酒精灯 B解析:BA、向试管中加入铁钉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铁钉放到试管口,将试管缓缓竖起,不能直接从试管口丢入,容易砸破试管,故A错误;B、称量药品时应该左物右码,而且要在托盘上垫称量纸,故B正确;C、振荡试管不能上下振荡,应该左右甩动,故C错误;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外的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 B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D解析:D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牛奶变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化学】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2.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体积分数为0.03%),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错误;C、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空气不能在干燥的玻璃片上形成水雾,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错误;D、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多,正确。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药品 B.检查装置气密性C.取用液体药品 D.稀释浓硫酸【答案】B【解析】A、用天平称量质量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B、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正确。

C、液体药品应该装在细口瓶中,错误;D、稀释浓硫酸应酸入水,错误。

故选B。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B.小苏打焙制糕点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答案】D【解析】【详解】A. 石油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是利用几种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A选项错误;B、小苏打焙制糕点的过程中,由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正确;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D、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

【化学】 中考化学走进化学世界20篇(附带答案解析)

【化学】 中考化学走进化学世界20篇(附带答案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走进化学世界20篇(附带答案解析)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C.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利用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石油分馏出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有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C.量取水D.蒸发滤液【答案】C【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B、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图中实验操作错误;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以免高温的蒸发皿烫到手,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点睛:蒸发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3.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DA.干燥氨气B.测定某溶液的pH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答案】C【解析】A.氨气显碱性,能溶于浓硫酸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错误;C.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正对掌心,故C正确;D.NaOH易潮解有强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故D错误;答案为C。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世界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酒精作为燃料B.金属铁制铁锅C.生产自来水时向水中通入氯气D.氧气供给呼吸【答案】B【解析】A、酒精作为燃料是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属铁制铁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生产自来水时向水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供给呼吸,呼吸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不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酒精、铁、氧气、氯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白磷自燃C.冰雪融化D.食物腐烂【答案】C【解析】A、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白磷自燃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食物腐烂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汽油用于衣物除油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丝用作导线D.盐酸用于除铁锈【答案】D【解析】A、汽油用于衣物除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它们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盐酸除铁锈,铁锈(三氧化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达到除锈的目的,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4.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答案】C【解析】A、烟花爆竹爆炸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钢水浇铸成钢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能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A.用稀硫酸除去铁锈B.用氢气作燃料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干冰人工降雨【答案】D【解析】:A、用稀硫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硫酸与铁锈反应,将其除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B、用氢气作燃料是利用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D、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D.【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6.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中考化学走进化学世界20篇(附带答案解析)1

中考化学走进化学世界20篇(附带答案解析)1

中考化学走进化学世界20篇(附带答案解析)1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C.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利用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 错;B、石油分馏出汽油、煤油、柴油等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煤焦化产生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有新物质焦炭、煤焦油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氮气,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倾倒液体 C.点燃酒精灯D.移走蒸发皿【答案】B【解析】A.过滤操作中注意事项较多,可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面低于滤纸边远、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榜上、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中间、漏斗下端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无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液体药品的取用时,瓶口紧挨、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故B正确;C.酒精灯使用中经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灯芯是否齐整、酒精是否适量、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灭等,故C错误;D.移走加热的蒸发皿需要用坩埚钳完成,以防烫伤,故D错误;故选B。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B.食物腐烂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答案】B【解析】A. 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 C. 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 用汽油清洗油污,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4.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5.“三不”原则,即“不闻、不摸、不尝”;具体说就是:不要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用手触摸药品,不能尝试药品的味道;6.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答案】B【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中考化学题分类汇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

中考化学题分类汇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分类汇编1.(xx 连云港)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D )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干冰升华D.金属氧化【解析】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金属氧化是指金属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2.(xx 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B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解析】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xx 巴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解析】湿衣服晾干、酒精挥发及石蜡熔化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xx成都)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A. 粮食酿酒B.冶炼生铁C.烧制陶瓷D.棉纱织布【解析】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xx 达州)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C )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矿石粉碎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施用【解析】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B.食物腐烂C.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用汽油清洗油污【答案】B【解析】A. 用氢氧化钠干燥气体, C. 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 用汽油清洗油污,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夜幕降临,城市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霓虹灯发光的原理是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高压加到霓虹灯管两端电极上时,使气体的电离.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霓虹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只是物质的形状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由空气、水、食盐到纯碱和化肥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是将自来水中的杂质与水分离属于除杂类,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3.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A.取用氯化钠固体B.称量氯化钠固体C.量取水的体积D.溶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D、溶解时,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三化学专题汇编《走进化学世界》(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本诗句中的烽火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诗句说的是一夜下了很多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本诗句写的是狂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本诗句主要是写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A【解析】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明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题关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

4.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积土成山C.木已成舟D.死灰复燃【答案】D【解析】【详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称量10.05g固体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酒精灯着火爆炸,故A错误;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称量10.05g,故B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D、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而不能选用100mL的,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有的药品有腐蚀性,用手直接抓取可能腐蚀皮肤,故是从安全因素考虑,错误;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酒精逸出导致失火,故是从安全因素考虑,错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是从安全因素考虑,错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防止读数出现误差,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正确;故选D。

7.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______)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C.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答案】D【解析】A、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0.1g,不能称得12.62g食盐,故错误;B、普通温度计上读数不可能精确到0.01,所以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数据不合理,故错误;C、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只能量出8.7mL的蒸馏水,不能量取8.76mL蒸馏水,故错误;D、10ml量筒实际精确到0.1mL,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是正确的;故选D。

8.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答案】B【解析】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盐酸除铁锈【答案】A【解析】A、石油用于炼制汽油、煤油等燃料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将各成分分离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利用其物理性质,正确;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利用了化学性质,错误;C、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错误;D、盐酸除铁锈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利用了化学性质,错误。

故选A。

10.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枝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杯子内的气压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故选:D。

11.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答案】D【解析】A、曲线①气压增大加快,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快,表示的是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错误;B、b点时气压还在上升,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还在进行,错误;C、等质量碳酸钙无论是粉末状还是块状,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只是反应速率不同而已,错误;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正确。

故选D。

12.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1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B.取用氯化钠C.量取水D.蒸发滤液【答案】C【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B、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图中实验操作错误;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夹持蒸发皿要用坩埚钳,以免高温的蒸发皿烫到手,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点睛:蒸发所需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石棉网等.蒸发的操作注意事项有以下五条:14.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B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C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D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主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属于解释与结论;B、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属于解释与结论;C、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D、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的分析;故选C.1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答案】B【解析】A、牛奶变酸有新物质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通过水的流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1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的是()A.给液体加热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C.闻药品气味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答案】A【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错误,符合题意。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