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14•【字号】成办发[2007]102号•【施行日期】2007.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07〕102号)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变了中心城区“城中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发展。
据初步统计,目前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以下统称五城区)内还有待改造的“城中村”12个,待改造范围12.95平方公里,待改造建筑面积约546万平方米,需拆迁居民11290余户。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城中村”改造步伐,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现就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及实施主体和实施步骤(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中村”区域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推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
(二)基本原则。
1.切实保护“城中村”居民合法权益。
通过“城中村”改造,切实改善“城中村”居住生活环境,促进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提升“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
2.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城中村”改造,走以市场化为主的道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改造。
3.结合实际,“一村一策”。
“城中村”改造难度高,各“城中村”情况差别大,在土地、规划、报建、拆迁管理等方面除予以统一的政策支持措施外,还需要结合各“城中村”具体情况,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分别确定改造方式和政策支持措施,确保全市各“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本文从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成都CBD建设的概况,并提出了对成都建设CBD的几点建议, 以期成都的中央商务区能建设得更好,同时为国内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CBD的建设提供指导。
标签中央商务区;区域性CBD;成都1 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E.w.伯吉斯著名的城市同心圆理论模式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5个圈层,最内的中心圈层是商业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称为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这个时期的CBD功能以零售业、娱乐业等商业活动为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CBD的功能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功能转变为以高效的、集约的商务职能为主,辅以部分商业活动。
现代CBD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一个现代都市内集中有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楼、酒店、公寓、会展中心、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市场机会最多、运作成本最低,最便于开展现代商务活动的中心区域,其拥有最集中的人流、最便捷的交通、密度最高的建筑、最高的地价、最大的吸引力和服务范围。
根据城市经济实力的差异和影响力范围的大小以及商务机构的层次,可将CBD可分为全球性CBD,如曼哈顿、东京等国际经济的管理、控制中心;国际性CBD,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影响力跨越国界,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区域性CBD,如大连等经济影响力超越城市本身,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决定影响力。
2 成都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概况2.1 建设背景成都是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西部落后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交流的桥梁,立体的水、陆、空交通系统将成都与各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内外经济往来,信息流通。
成都的经济实力位居西部地区第一位,其经济外向度在西部城市中最高,聚集度最大,目前,落户成都市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89家,其中境外企业149家,居中西部首位。
成都市城市设计导则
控制要点
设计导则
主要滨河地区
建筑多样性 空间亲水性 绿化渗透性 交通可达性
整体空间形态 建筑退距 建筑布局 公共通道
建筑高度 建筑连续面宽 商业设置
建筑绿化 围墙 视线通廊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
建筑协调性 景观均好性 交通可达性
建筑风貌 步行联系 静态交通 地标景物
建筑高度 视线形体 建筑连续面宽
主要临引导
式
专项通则引导
总体目标 控制原则 重点地区
控制要求
设计导则
城市景观照明、建筑色彩、 城市风貌、建筑外立面等
3.3 本次导则框架
以“城市设计编制 的层次和城市重点地区 控制”相结合的思路和 构架简单清晰。
基于“重点受控, 局部放任”的城市设计 思想,能够突出重点, 也赋予城市生长的弹性 空间;既满足城市设计 编制的要求,亦能满足 具体管理的需要。
2.4.1 城市景观照明 2.4.2 建筑色彩 2.4.3 城市风貌总体控制 2.4.4 建筑外立面控制
4 附则
3.4 城市重点地区控制
重点控制和引导区域:
主要滨河地区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 主要临路地区 城市核心区 历史文化地区 “198”地区
中心城重点控制地区控制要点一览表
重点控制地区
控制原则
控制要求
建筑风貌 视线通廊
历史文化风景区
建筑风貌 视线通廊 绿化及水体
优秀近现代建筑
建筑风貌 建筑退距
“198”地区
建筑协调性 空间开放性 环境生态性
建筑布局和形体 建筑界面 生态绿地 交通联系
建筑高度 建筑连续面宽 视线通廊
3.5 导则条文
第一章 总 则 1.1 目的 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彰显城市魅力,实现现代城 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1.2 作用 在满足《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导则对成都市(以 下简称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形态进行引导。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相关规划管理 工作。 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沿线、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点地区,宜结合本导则编制单独的修建性详 细规划或城市设计进行引导和管理。 1.4 制定修改 本导则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现有法定规划的前 提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完善。
中西部区域城市(成都、西安、重庆、武汉、贵阳、昆明、郑州)住宅底商及配套商业设计地方标准集锦
街区式商业商业退距标准建筑退距:《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1.5.1、表3.1.5.2、表3.1.5.3控制,第3.1.6条: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照非住宅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间距规定执行。
建筑间距:后退用地红线,根据《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2.3控制;后退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按照表3.2.6控制;后退规划绿地,广场不小于5米,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0米。
消防间距:防火间距需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5.2.2条中表格以及相关说明、《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中3.3.1条相关要求。
建(构)筑物退让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高度 100 米以下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的规定;(二)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需经城市设计论证,但最小不得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中高度60~100米建筑物的后退距离;(三)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25米,并应当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五)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退让距离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要求。
新建建筑物退让高架桥和匝道结构外边缘的距离应在《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规定的基础上加大5米退让。
除满足前款规定外,建筑物退让公共通道距离不少于2米。
无单独要求1、退距按现行《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退用地界线详第十二条,退市政道路详第十三条、十六条,退河道详第十五条,退铁路详第十四条,退地铁等其他特殊情况详相关单位或部门规定。
2、与住宅间的建筑间距按《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表3-2执行;与公建的建筑间距按现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相关规定执行。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用地和建筑分册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目录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2.2 建筑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4)第三章一般地区建筑规划管理 (18)3.1 建筑间距 (18)3.2 建筑退界 (22)第四章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6)第五章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9)第六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4)第七章附则 (37)附录一名词解释 (38)附录二计算规则 (43)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7)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48)附录五成都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52)附录六成都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试行) (55)附录七规划城市用地分类 (58)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区图 (62)附图二成都市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片区范围示意图 (63)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推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应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区图》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打造城市特色公共社区生活空间——以成都兴城人居集团R29社区生活空间策划设计为例
打造城市特色公共社区生活空间——以成都兴城人居集团R29社区生活空间策划设计为例打造城市特色公共社区生活空间——以成都兴城人居集团R29社区生活空间策划设计为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共社区生活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成都兴城人居集团R29社区生活空间策划设计的成功实践对于打造城市特色公共社区生活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成都兴城人居集团R29社区生活空间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
在设计之初,该社区就以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活空间为目标,通过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符合人文环境的建筑设计,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利、以及有意义的社区生活环境。
首先,在R29社区生活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注重创造公共空间的多样性。
社区内设有休闲公园、儿童游乐区、篮球场等各类公共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提供了居民的日常娱乐休闲场所,也为居民之间的社交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R29社区生活空间还注重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不仅有读书会、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还有艺术展览、手工制作等让居民了解并参与的项目。
这样的设计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多个文化选择的机会,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另外,R29社区生活空间还非常重视绿化环境的打造。
社区内有大量的庭院绿地和植物景观,为居民创造了宜人的生活环境。
绿化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舒适的感受,还提供了更好的空气质量,增加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社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措施,打造绿色低碳的社区环境。
此外,R29社区生活空间还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提供智慧化的居住体验。
社区内设有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垃圾回收系统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此外,社区还提供高速上网、智能家居等先进科技设施,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总之,成都兴城人居集团R29社区生活空间策划设计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展示了打造城市特色公共社区生活空间的潜力和可能。
社区综合体建设技术导则(2020)
目次1 总则‥‥‥‥‥‥‥‥‥‥‥‥‥‥‥‥‥‥‥‥‥42 术语‥‥‥‥‥‥‥‥‥‥‥‥‥‥‥‥‥‥‥‥‥53 基本规定‥‥‥‥‥‥‥‥‥‥‥‥‥‥‥‥‥‥‥‥‥54 建设技术导则‥‥‥‥‥‥‥‥‥‥‥‥‥‥‥‥‥‥‥‥ 7 4.1 总体要求‥‥‥‥‥‥‥‥‥‥‥‥‥‥‥‥‥‥‥‥‥7 4.2 建设模式‥‥‥‥‥‥‥‥‥‥‥‥‥‥‥‥‥‥‥‥‥64.3 建设要求‥‥‥‥‥‥‥‥‥‥‥‥‥‥‥‥‥‥‥‥‥85 景观、环境与安全‥‥‥‥‥‥‥‥‥‥‥‥‥‥‥‥‥‥‥91 总则1.0.1 为规范成都市居住区社区综合体的建设及交付,促进公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发展,鼓励以社区综合体建筑形式集中集约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特制定本建设技术导则。
1.0.2 社区综合体的建设应遵循规模适宜、功能适用、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装备适度、安全卫生、运行经济、节能环保的原则。
1.0.3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区域内社区综合体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其它区、(市)县可参照执行。
1.0.4 成都市居住区综合体的建设及交付,除执行本技术导则外,还应遵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1.0.5 社区综合体的建设应整合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增长空间,破解有限空间资源与不断增长发展的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通过综合体的建设形式,利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用地管控和建设实施,提供公服建设效率,加快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1.0.6 应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置方式和建设标准,改变原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小、标准低、布局零散问题,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风貌、标准的整体设计控制,推动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建筑形态的相互融合。
1.0.7 应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统筹布局,就近、集中、全面的提供“一站式”综合公共服务,整合公共服务功能,丰富服务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率,打造基本公共服务圈,推进社区生活服务便利化、品质化。
成规管142号附加文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附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0编制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建]城规编第(081126)院长:胡滨(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潘振(高级工程师)项目名称: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项目编号:2010AQTCDXXXX308项目主管: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何旻(注册规划师)编制人员:唐鹏(规划师)杨萧(规划师)王勇(高级工程师)薛爽(规划师)陈茜(规划师)王天佑(助理规划师)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依据 (2)1.4研究对象 (2)1.5适用范围 (2)1.6应用原则 (2)2.分级分类 (3)2.1公建配套设施分级 (3)2.2公建配套设施分类 (4)3.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4)3.1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5)3.2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11)3.3商业街 (16)3.4项目配建 (17)4.附则 (18)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塑造成都市宜居、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划导则,以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公建配套设施体系。
1.2编制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要求提升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公建配套设施实现“五个优化”。
1.2.1 优化功能根据新的形势以及居民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公建配套设施功能,如提升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强化社区服务职能等等。
1.2.2 优化标准整合提升各类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形成统一的公建配套设施标准体系和统筹的配置方式。
1.2.3 优化布局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
从成都市武侯区九康六路社区综合体等项目——探究一站式新型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内部功能流线设计
从成都市武侯区九康六路社区综合体等项目——探究一站式新型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内部功能流线设计[摘要]:为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便捷共享的公园社区生活服务圈,全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全国各地都在践行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以成都为例:2021 年全市建成 279 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成并投用8 个老幼复合型综合体。
2022 年,成都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35 个。
到2025年,成都市将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成都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
本文以成都市武侯区九康六路社区综合体为实践基础,来积极探索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的总体布局及内部功能布局的设计策略,可以为类似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区服务综合体、一站式、总体设计、内部功能布局设计(一)整体式的总体布局模式整体式总体布局将社区中心庞杂的功能,集中布置于一栋建筑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种布局形式适用于建设用地有限(特别是城市高密度地区)且平坦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减少了建筑的占地面积,提高场地利用率;另一方面,更容易创造出丰富精彩的室内空间和富有设计感的建筑外形。
整体式是一站式社区综合体最常采用的建筑总体布局模式。
(二)复合化的功能布局策略目前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主要包括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生活性商业金融设施这五类功能。
由此可见,其内部功能种类较多,较为复杂。
现在各地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用地内组织安排好这些内部功能就是一大难点。
复合化是一站式新型社区服务综合体内部功能布局的突出特点。
社区综合体复合化的功能配置一般包括必要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二大类,在复合化设计中要将必要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进行结合,根据调研,我们总结出社区综合体可置入的必要性功能有便民商业服务、教育幼托、共享办公三类。
必要性的功能对于社区综合体的交往场景打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规管142号附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附件: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0编制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质等级:规划甲级[建]城规编第(081126)院长:胡滨(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潘振(高级工程师)项目名称: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项目编号:2010AQTCDXXXX308项目主管:曾九利(注册规划师、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何旻(注册规划师)编制人员:唐鹏(规划师)杨萧(规划师)王勇(高级工程师)薛爽(规划师)陈茜(规划师)王天佑(助理规划师)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依据 (2)1.4研究对象 (2)1.5适用范围 (2)1.6应用原则 (2)2.分级分类 (3)2.1公建配套设施分级 (3)2.2公建配套设施分类 (4)3.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 (4)3.1居住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5)3.2基层社区级公建配套设施 (11)3.3商业街 (16)3.4项目配建 (17)4.附则 (18)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塑造成都市宜居、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划导则,以建立完备、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公建配套设施体系。
1.2编制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九化”要求提升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公建配套设施实现“五个优化”。
1.2.1 优化功能根据新的形势以及居民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公建配套设施功能,如提升文化、体育、休闲功能,强化社区服务职能等等。
1.2.2 优化标准整合提升各类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形成统一的公建配套设施标准体系和统筹的配置方式。
1.2.3 优化布局引导公建配套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集成,形成有特色、有活力、易识别的中心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规划控制、实施和管理。
成都市和谐社区建设评价基本指标体系
成都市和谐社区建设评价基本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基本要求
单
位
达标
值
1 自治有方
1.1
民主选
举
城市社区居民参选率% >50
农村社区居民参选率% ≥90
1.2
民主决
策
居民代表大会年≥2
居民代表出席率% >85
社区听证会、协调会次≥4
居民建议和意见落实率%
10
1.3
民主管
理
《社区自治章程》、《居民
公约》居民知晓率
% >85 社区居民自治参与率% >85
居委会年度工作完成率% 100
居民对居委会工作满意率% >80 1.4
居委会每年定期向居民代表
大会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
议和监督
次≥2
效益明显。
政府扶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
% 100 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民营经
济不断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服务成效明
显,农民幸福指数提升,充
% ≥80 分认可,对村庄建设,生活
改善满意率。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体建设标准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一、区域规划1. 符合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合理布局各项功能分区,确保各区域间的协调性和连续性。
2. 注重城市形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3. 优化交通路网结构,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和便捷性。
4. 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完善。
二、建筑设计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和标准,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要求。
2. 注重建筑立面设计和建筑色彩搭配,突出建筑美学和艺术性。
3. 合理设计建筑内部空间布局,提高建筑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4. 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建筑的影响,采用适宜的节能措施和绿色建筑材料。
三、结构设计1. 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安全、耐久性和抗震要求,合理选用结构形式和材料。
2. 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考虑施工工艺和可维护性,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施工难度和维护成本。
4. 对结构进行充分分析和计算,确保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四、给排水设计1. 给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供水、排水和循环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合理设计给排水管道系统,确保供水水质、水量和水压满足要求,排水顺畅且无污染。
3. 采用高效、节能的给排水设备和器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考虑给排水系统的环保性和节能性,采用低噪音、低能耗的设备及材料。
五、电气设计1. 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电力供应、分配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根据负荷性质和容量要求,合理设计供电方案和配电系统,确保电力质量和用电安全。
3. 采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 考虑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暖通设计1. 暖通设计应满足建筑室内环境要求,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使用功能,合理选择暖通设备及系统形式。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③ 加强对建筑形体的控制
30亩以上建设用地内的建设项目,高层建筑之 间的高差比不宜小于25%,面向城市开敞空间和主 要道路应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商业办公建筑不宜出现3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住宅建筑不宜出现6栋及以上简单重复。 高层住宅宜采用点式设计。
建筑形体控制示意
•8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三
③降低商业用地开发强度 实行平均容积率和最高容积率双向控制。平均容积率根据城市设计,在同一片区同 期建设的项目中总体平衡。
商业容积率 4.0 3.0 2.0 分区 核心区 一般地区 特别地区 平均容积率 最高容积率 8.0 4.5 2.5
l 单个地块具体容积率根据城市设计确定。 l 平均容积率在同一片区同期建设区域内平衡。
九兴片区工业厂房
九眼桥辉煌灯饰城
成都体育学院
华西医院住院大楼
•12
2.提高产业层次
(3)优化产业业态
①工业 优化现有工业业态,工业用地主要用作工业研发、工业总部、工业营销功能使用。 ②商办 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含商兼住、住兼商项目中的商业、办公部分)应当严格按 照规划用地性质及规划许可开发、建设、销售、使用,严禁擅自改变为居住用途。 ③底商 l 加强新建社区住宅建筑底商控制,商业应独立设置。 l 逐步转变现状住宅底商低端业态,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l 严厉查处“破墙开店”及违法建设。 ④特色街区 加强特色街区的打造,注重产业特色、人文环境和街区实物,细分消费人群,营造 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特色街区。
l 对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进行实施评估,制订行 动计划,全面加快实施建设。 p p p 城市级:合理引导高端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大剧院
提升城市高品质服务功能。 社区级:以“宜居生活圈”为基本单元,完善社
成都北改规划
比例
37.62% 6.39% 12.39% 3.58% 0.01% 16.63% 0.79% 22.59% 100%
人均用地 (m 2/人
) 25.8 4.4 8.5 2.5 0.0 11.4 0.5 15.5 68.6
三、规划特色
一、以“四态合一”理念打造宜人城北、畅通城北、安居城北
调整产业业态,将低 端的批发市场、仓储物流 向商业商务、文化创意、 旅游休闲、总部经济等现 代服务业发展。
国际现代商贸中心 科技研发商务高地 多元文化创意高地
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提档升级,拓展贸易总部、 商务会展、电子商务、财经资讯等功能;并逐步引入 国际商贸功能。完善区域商业中心和商圈配套,打造 “国际现代商贸强区”。
依托西南交大等大学,铁二院、铁路局等“铁”字号 企业、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 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
依托生态绿楔(熊猫基地、银杏园、安靖湖)以及昭 觉寺、华侨城等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依托东区音乐公园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总体结构
形成“四轴九片、一核八心”的 “北改”片区总体结构
? 四轴九片
? 四轴
? 人民北路城市中轴线 ? 川陕路文化经济轴 ? 成华大道商业商务轴 ? 沙西线娱乐商务轴 ? 九片 ? 形成功能复合、配套完善
西至成灌路及北部商贸城西侧边界; 东至成华大道; 南至府河; 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用地范围。
? 面积
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金牛区84平方公里, 成华区55平方公里,新都区73平方公里。
2、现状人口
现状人口约150万人。
“北改”片区范围图
二、概况
3、用地现状
“北改”片区现状城市建成区 85.1平方公里,其中仓储、工业和市场 用地比重较大,占34.4%。
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方案
西部金 融中心
2.提高产业层次
(1)强化“中优”区域“五中心一枢纽”的核心功能,打造现代 服务业增长极核
东郊记忆 天府绿道示意图
成都中心示意图
东大街金融总部
•14
3.提升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品质主要从塑造特色、完善配 套、改善交通、提升环境、彰显文化等方 面进行。
(1)塑造特色
①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 的城市特色。分片区确定风貌特色。 ②保护特色风貌片区及特色风貌街道
特色风貌片区 保护典型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特色风貌 片区,保护片区整体风貌,改造建筑 “修旧如 旧”,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建筑尺度、建筑 肌理协调,原则上不应新增高层建筑。 p 特色风貌街道 保护“中优”区域内特色风貌街道,以保存特 色风貌街道的空间尺度、优化景观品质、强化风貌 特征、延续传统文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引导。
九兴片区工业厂房
九眼桥辉煌灯饰城
成都体育学院
华西医院住院大楼
•12
2.提高产业层次
(3)优化产业业态
①工业 优化现有工业业态,工业用地主要用作工业研发、工业总部、工业营销功能使用。 ②商办 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含商兼住、住兼商项目中的商业、办公部分)应当严格按 照规划用地性质及规划许可开发、建设、销售、使用,严禁擅自改变为居住用途。 ③底商 l 加强新建社区住宅建筑底商控制,商业应独立设置。 l 逐步转变现状住宅底商低端业态,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l 严厉查处“破墙开店”及违法建设。 ④特色街区 加强特色街区的打造,注重产业特色、人文环境和街区实物,细分消费人群,营造 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特色街区。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0•【字号】成办函[2014]73号•【施行日期】2014.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成办函〔2014〕73号)有关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新农村综合体是以一定的聚合空间为基础,将村落民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生产生活要素集约配置在一起,形成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是新村建设的高级形态。
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川委办〔2013〕16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委发〔2013〕3号)、《关于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成委发〔2014〕12号)的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在城镇规划区外,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要求,成片成带地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规范和指导,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深入实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把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以下简称“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作为当前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按照体现田园风貌、体现新村风格、体现现代生活和方便农民生产的“三体现一方便”要求,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为重点,以川西民居特色风貌塑造为特色,以农民群众自主参与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成片成带地推进“小组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做到“八个展现”和“七个避免”,即:展现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规划理念,展现产业发展的同步推进,展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标准化建设的成效,展现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展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运用,展现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成果,展现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成果,展现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制机制;避免农民被上楼、避免外墙贴瓷砖、避免采用卷帘门、避免乱建防雨棚、避免滥建防盗栏、避免破坏林盘风貌、避免耕作半径过大。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摘要: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心城区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就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规划的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计划等,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和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中心城区的规划对于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功能的扩展,成都中心城区的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打造成都新的城市地标,塑造现代化、绿色、宜居的城市形象。
2. 优化空间布局: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
3. 发展经济增长极:规划中心城区作为成都市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
4.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中心城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三、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 交通规划:完善中心城区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等。
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道路运输效率,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2. 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活便利性和社会保障水平。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友好的城市。
加大绿化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建筑风貌规划:制定建筑风貌规划,保护和发展中心城区的建筑风格。
通过规划设计,保留历史文化建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5. 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土地的综合管控,合理调整土地用途,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配置。
四、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实施计划1. 制定规划方案: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和设计师制定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明确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中心城社区综合体布局及建设标准探索
作者:王佳佳
来源:《中华建设科技》2016年第11期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趋势,介绍了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建设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的基础上,建设社区综合体,优化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制定成都市社区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配置标准,以及社区综合体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经验,希望能为其它城市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综合体;布局原则;建设模式;配置标准
1. 背景
2013年,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对成都市提出“五个转型升级”和“立城优城”的战略,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服务,引导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上学、养老条件,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这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完善原有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打造社区综合体,引导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势在必行。
2. 社区综合体定义及功能研究
成都市中心城区公服圈分类布局图图3公交导向社区综合体布局模式图2.2社区综合体的定义及功能构成。
(1)建设社区综合体的目的是在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满足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塑造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为使片区居民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和使用社区综合体,规划应设置公共交通站点和停车场等。
3. 社区综合体布局原则
3.1服务深入,覆盖全面。
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社区综合体是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为基础,全面评估中心城区服务设施用地,遴选符合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的地块,原则上每个公服圈建设一处社区综合体,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社会交往。
3.2交通便捷,出行低碳。
社区综合体应尽量结合公共交通站点联合打造(图3),同时在具备完善的公共停车设施和便捷的公共交通换乘工具等交通便利地段,也可考虑社区综合(图4),原则上满足居民500米步行距离达到社区综合体,提高社区综合体的可达性和使用便捷度。
与此同时,将社区综合体设置于慢行道路系统交汇处,并在社区综合体中设置社区巴士停靠站和自行车租赁系统,采取物理隔离或交通信号控制等方式管理城市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实现机非友好分离,确保了慢行系统的安全,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具有路权优先,实现了绿色出行的目的。
3.3公共开发。
社区综合体应尽量临近小区绿地、水域、公园、广场、综合运动场等开敞空间布局,设置供人们交谈、停留和活动的场所,为居民提供开放的交往空间。
4. 社区综合体建设模式及标准
4.1建设模式。
社区综合体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垂直布局。
针对单个地块,在垂直空间叠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主要表现为多层的单体建筑(社区综合体垂直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6)。
(2)水平布局。
水平建设模式,即针对单个地块,在水平空间叠建多种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主要表现为沿街低层建筑;或针对相邻的多个地块(各地块功能单一),共同开发形成的一个布局相对集中的社区综合体,主要表现为建筑群(社区综合体水平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7)。
(3)混合布局。
由相邻的单独占地及叠建多个服务设施地块组合在一起,可根据实际需求共同开发,形成一个布局相对集中,高效集约的社区综合体。
可根据方案设计,在内部形成商业街、开敞空间及交流平台等公共空间(社区综合体混合布局模式示意图见图8)。
4.2建设标准。
4.2.1分级体系。
参照《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2010),形成“居住区级和基层级”两级社区综合体体系,分别对应不同的服务人口和不同的配建设施。
基层级社区综合体服务于其所在的居住社区,服务人口约1~3万人;居住区级社区综合体服务于其所在的居住区,服务人口约3~5万人。
4.2.2配建标准。
(1)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建标准。
对应社区综合体的两级体系,分别形成“居住区级和基层级”两类建设标准,其中,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按照《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的建设标准进行识别(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一览表见表3)。
(2)其他社区商业设施配建标准。
社区综合体除配建农贸市场、邮政服务网点等公益性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还可配建一定量的其他社区商业设施,涉及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便民维修、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以保证社区综合体的商业活力。
本次将其他社区商业设施分为必备设施及备选设施两种,如表4所示。
其中必备设施在社区综合体内必须设置,但社区综合体中若已配建类似的公益性服务设施功能,则根据需求选择是否需要进行配置,不再作为必备设施。
例如在社区综合体中已配建了农贸市场功能,则必备设施中的生鲜连锁可作为选择配建设施。
其他备选设施的功能和面积则由建设单位根据主题功能需求选择配建。
4.2.3用地规模。
根据相关案例研究,层数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利于居民日常使用,造成设施的闲置浪费(图9);体量较大的社区综合体在形态方面不易与周边建筑协调。
因此社区综合体应要在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下满足一定的用地规模,以保证社区综合体内的各项公共设施能被有效利用。
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与发展需求,社区综合体应须尽量配建社区养老、社区医疗、文化活动、综合运动场、绿地等设施。
基于社区综合体建设标准中的最小规模测算,除需独立占地的综合运动场、小区绿地和绿地与广场外,可叠建的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最小建筑面积约为8500平方米,在预留一定比例的其他社区商业设施建设空间基础上,确定成都市中心城区社区综合体服务设施用地的总用地规模不宜小于6000平方米。
5. 结语
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普遍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居民日渐提高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是广大规划工作者不懈努力研究的课题。
本文针对不同的服务人口形成两级社区综合体体系,并配置相应的设施和设置相应的建设标准,较合理的平衡了用地紧张和公服需求的矛盾。
此外,对社区综合体的布局原则和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为以后社区综合体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武田艳,何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设置准则探讨[J].城市规划,2011(9):13~18.
[2]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规划[R].2013.
[3]吴南.基于生态导向下的社区中心布局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M].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1.
[4]郭素君,姜球林.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的理念与方法——以新加坡经验及深圳市光明新区的实践[J].规划师,2010.
[5]宜居生活圈导向下社区公服设施管控体系更新探索[M].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