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 前言

合集下载

传感器课程设计论文

传感器课程设计论文

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传感器的兴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王文川论文摘要:本文结合传感器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笔者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前成都市技师院校传感器实践教学的新思路,突出“能力为本”的思想,打破“学科为本”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直升学生、三高学生、五高学生、预备技师学生等,作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案及教学方法,并针对学生是否实训,作出具体的学习方案,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前言21世纪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全新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一股新的强大推动力。

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个行业的高度重视,并且迅速发展。

在《传感器技术》这门课程中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如:电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还有更多的传感器新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以传感器为核心论述其内涵、外延的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测量技术、功能材料、微电子技术、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相互结合形成的密集型综合技术。

当今的传感器是一种能把非电输入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未来的发展主要朝着以下四个方面:⑴发现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新功能;新的效应和现象的发现,是新的敏感材料的开发的重要途径,而新的敏感材料的开发是新型传感器出现的重要基础。

⑵传感器的多功能集成化和微型化;所谓集成化就是在同一芯片上,或将众多同类型的单个传感器件集成为一维,二维或三维阵列型传感器,或将传感器件与调理、补偿等处理电路集成一体化。

微型传感器是朝着微米/纳米技术领域发展,其显著特征就是体积小、重量很轻,这种传感器一般应用于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生物医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高科技领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前言: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是一种属于金属感应的线性器件,传感器的作用是把各种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量。

在生产过程中,位移的测量一般分为测量实物尺寸和机械位移两种。

按被测变量变换的形式不同,位移传感器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模拟式又可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两种。

常用位移传感器以模拟式结构型居多,包括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自整角机、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等。

数字式位移传感器的一个重要优点是便于将信号直接送入计算机系统。

这种传感器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

一、电容式传感器1、传感器照片(luoshida-m30)2、应用场景管件材质:ABS塑料安装方式:齐平/非齐平检测距离:2-20mm/2-30mm可调节工作电压:10-40VDC输出方式:NPN/PNP NO/NC/NO+NC连接方式:2M PVC线缆3、测量原理这种开关的测量通常是构成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而另一个极板是开关的外壳。

这个外壳在测量过程中通常是接地或与设备的机壳相连接。

当有物体移向接近开关时,不论它是否为导体,由於它的接近,总要使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使得和测量头相连的电路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可控制开关的接通或断开。

这种接近开关检测的物件,不限於导体,可以绝缘的液体或粉状物等。

4、比较优点:温度稳定性好,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好,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具有平均效应:缺点:输出阻抗高,负载能力差,寄生电容影响大,输出特性非线性二、霍尔式位移传感器1、传感器照片(MIRAN-WOA-C-R角度位移)2、应用场景供电电压24V DC,输出信号有4-20MA、0-5V、0-10V等3、测量原理如果马达角度传感器构造运转,而齿轮不转,说明你的机器已经被障碍物给挡住了。

此技术使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非常有效;唯一要求就是运动的轮子不能在地板上打滑(或者说打滑次数太多),否则你将无法检测到障碍物。

传感器发展趋势及介绍论文

传感器发展趋势及介绍论文

《光纤传感器》论文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题目:光纤传感器发展趋势姓名学号:摘要近几年,传感器产量的年增长率均坚持在10%以上,目前全球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制的单位达5000多家。

传感技术作为当今世界迅猛发展起来的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标记。

传感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目前,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竭变更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有关专家指出,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各国将竞相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财产化,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nnual output of the sensor increases above the rate of 10%.At present, there are more than 5000 enterprise units working on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nsor around the world. As one of the rapid developed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t world, sensor technology has been the important sign of n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e sensor develops in the in the direction of sensitiveness, exquisiteness, high adaptability,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networking. For the moment,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sensor shows the tendency of swift growth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changing creation. It is pointed by some experts that the main technique of the sensor will be extended and improved, and every country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the sensor, so the competition will be fiercer.【关键词】传感器标记创新激烈【Key words】sensor sign creation fierce目录一、前言 (1)二、传感器如今的发展2.1引入新技术发展新功能 (2)2.2利用新资料发展新产品 (2)三、传感器发展方向3.1紧跟用户需求更易操纵 (3)3.2MEMS技术带动传感器技术发展 (4)3.3传感器数字化和模拟化 (5)四、参考文献 (6)前言咨询公司INTECHNO CONSULTING的传感器市场陈述显示,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

传感器详细介绍范文

传感器详细介绍范文

传感器详细介绍范文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参数和物体特征的设备。

它能够将收集到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输出信号,以供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医疗、交通、航空航天等,是现代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一系列物理、化学或生物现象。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场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光线强度的传感器。

它能够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用于测量光强度、检测物体的存在和位置等。

光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照明控制、家电设备、相机和光电耦合等领域。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温度的传感器。

它可以感知温度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温度传感器有多种类型,如热电偶、热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它们在工业生产、气象、医疗、汽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压力的传感器。

它能够感知压力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压力传感器可以分为压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等。

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湿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湿度的传感器。

它能够感知湿度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湿度传感器通常采用电容传感器或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它们在农业、气象、冷链物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加速度的传感器。

它能够感知物体的加速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加速度传感器通常是基于压电效应、电容效应或磁效应的工作原理。

它们在汽车安全、运动检测、物体定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磁场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磁场强度的传感器。

它能够感知磁场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磁场传感器通常采用霍尔效应或磁阻效应的工作原理。

它们在导航、电子罗盘、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参考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参考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复习参考前言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检测的定义2、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传感器(狭义):能感应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其他物理量变化的器件.传感器(广义):是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的总称.传感器的分类:按测量的性质划分: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按工作的原理划分:电阻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传感器等.按测量的转换特征划分: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按能量传递的方式划分: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3、检测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指标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y=a0+a1x+a2x2+a3x3+…+a n x n式中:y—输出量;x—输入量;a0—零点输出;a1—理论灵敏度;a2、a3、… 、an—非线性项系数。

1)线性度:指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又叫非线性误差.2)灵敏度: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与引起输出量增量的输入量的比值.3)迟滞:指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的现象.4)重复性: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性的程度.5)分辨率:指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6)稳定性:指传感器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7)漂移:指传感器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变化,包括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等.4、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瞬态响应法2)频率响应法第二章常用传感器1、电阻式传感器(1)基本原理: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显示或记录被测量值的变化。

(2)电阻应变片结构(3)应变效应电阻应变片满足线性关系:,S即为应变片灵敏系数,或用K表示,K=1+2μ。

半导体应变片满足: (4)测量电路A .直流电桥 (电桥形式(单臂、双臂、全桥)、输出电压表达式、电压灵敏度、应变片的位置安放)见课后习题P242 3.5 B .交流电桥(5)温度误差原因及补偿方法2、 电容式传感器(1) 结构、原理 (2) 类型:变极距型:非线性误差大,适用于微小位移量测量变极板面积型: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但与极板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较大角位移及直线位移的测量。

新型传感器论文

新型传感器论文

脉冲式光电新型传感器前言传感器技术是探测与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测量、控制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作为这些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被视为 90 年代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普遍重视,其应用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由于利用某一原理可以作出检测各种不同对象的传感器,而对于同一物理量又可以用很多不同原理的传感器来检测,故而传感器的种类繁杂。

正是这么众多的传感器品种,反映出传感器在当今科学技术中活跃的程度。

深入研究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对于社会生产、经济交往、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发展,以及人类观测研究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现在,所有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测控系统,都需要传感器提供赖以作出实时决策的数据。

随着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响应,要求的越来越高。

而许多传统的传感器,在使用上已经很难再做进一步改善来满足对他们的高要求,特别在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等方面几乎已无潜力可挖。

因此,近些年来,国际上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预研工作,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是:沿用传统的作用原理和某些新效应,优先使用晶体材料(硅、石英、蓝宝石、陶瓷等),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从传统的结构设计转向微机械加工工艺的微结构设计,研制开发出各种机理的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

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 或响应) 与检出功能, 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

传感器一般被认为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有时还需外加辅助电源[1]。

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对象, 也可以不接触。

通常对传感器设定了许多技术要求, 有一些是对所有类型传感器都适用的, 也有只对特定类型传感器适用的特殊要求。

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不同场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 高灵敏度、抗干扰的稳定性、线性、容易调节、高精度、高可靠性、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互换性、低成本、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宽工作范围等。

传感器分类及特点

传感器分类及特点

常见传感器特点前言传感器是信息时代的必备产品,几乎随处可见。

它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关键。

现在人们单靠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

因此可以说,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

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等,它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换代,而且还可能建立新型工业,从而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微型化是建立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基础上的,已成功应用在硅器件上做成硅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的常见分类1、电阻式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一种器件。

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2、称重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重力转变为电信号的力电转换装置,是电子衡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能够实现力电转换的传感器有多种,常见的有电阻应变式、电磁力式和电容式等。

电磁力式主要用于电子天平,电容式用于部分电子吊秤,而绝大多数衡器产品所用的还是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结构较简单,准确度高,适用面广,且能够在相对比较差的环境下使用。

因此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在衡器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3、压阻式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

其基片可直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式。

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高精度宽带宽高稳定性的电流传感器测量技术

高精度宽带宽高稳定性的电流传感器测量技术

技术文章Technical Article高精度,高带宽,高稳定性的电流传感器测量技术池田健太,增田秀和1前言当今,在功率调节器和变频器等功率转换系统所代表的电力电子领域中,大家对电流都有着高精度,高带宽的测量需求。

我司自从1971年发售了钳形测试仪CT-300(Fig.1)以后,一直以来根据不同的测量用途,提供着各种各样的电流传感器(Fig.2)。

在本稿中,我们聚焦高精度,高带宽的电流测量需求,对我司的电流传感器的特长以及电流测量的要点做一个记述。

若您有需求,请致电与我们联系!400-808-62552关于电流传感器的检测方式电流传感器的检测方式虽然涉及到多方多面,但大多数的方式,都是由被测导体中流过的电流在磁力铁芯中产生磁通量,然后插入钳表空隙时,通过磁电转换元件或者在磁力铁芯上缠绕的线圈来进行检测的。

而每种检测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所以用1种检测方式,去应对所有的测量需求是非常困难的。

我司把2种检测方式进行了组合,我们称它为零磁通方式(也被称作闭环方式或磁力平衡方式)。

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我们提供着高精度,高带宽的电流传感器。

零磁通方式,就如Fig.3,4中所示要形成包含了磁力电路的负反馈电路。

而为了能够抵技术文章Technical Article消被测电流在铁芯中所产生的磁通量,在反馈线圈中也会流过电流。

因为运行的磁通量可以控制的非常小,所以其优势在于受到磁性材料的非线形性的影响可以抑制在最低限度。

我司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使用的就是由Fig.3中所示的磁通门方式和变流器(CT)方式组合之后的零磁通方式。

磁通门方式可以从直流开始测量,因其检测用的不是半导体,所以失调电压较小,在温度稳定性,长期稳定性上都有很卓越的表现。

我司提供的电流传感器精度为0.02%rdg,频宽3.5MHz,其精度和频宽都是世界顶尖水准。

另外,我们灵活利用了磁通门方式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还提供了可以在-40°C~+85°C温度环境下测量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技术前言传感器技术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光学、声学、精密机械、仿生学和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和高新技术密集型前沿技术之一,是现代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传感器技术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的一部分。

传感器在工业部门的应用普及率己被国际社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标志。

传感器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技的开路先锋,也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如果说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扩展,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类五官的延伸,当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时,人们才逐步认识信息摄取装置——传感器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惊呼“大脑发达、五官不灵”。

从八十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传感器热”。

美国早在80年代就声称世界已进入传感器时代,日本则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十大技术之创立。

日本工商界人士声称“支配了传感器技术就能够支配新时代”。

世界技术发达国家对开发传感器技术部十分重视。

美、日、英、法、德和独联体等国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关键技术之一。

美国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有6项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直接相关。

关于保护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其中8项为无源传感器。

美国空军2000年举出15项有助于提高21世纪空军能力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名列第二。

日本对开发和利用传感器技术相当重视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6大核心技术之一。

日本科学技术厅制定的90年代重点科研项目中有70个重点课题,其中有18项是与传感器技术密切相关。

美国早在80年代初就成立了国家技术小组(BTG),帮助政府组织和领导各大公司与国家企事业部门的传感器技术开发工作。

美国国防部将传感器技术视为今年20项关键技术之一,日本把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并列为6大核心枝术,德国视军用传感器为优先发展技术,英、法等国对传感器的开发投资逐年升级,原苏联军事航天计划中的第五条列有传感器技术。

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在近十几年来其产量及市场需求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

目前世界上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单位已增到5000余家。

美国、欧洲、俄罗斯各自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厂家1000余家,日本有800余家。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被称为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而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由“物联网”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OT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只是并没有形成大规模运用。

常见的运用案例有: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

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

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

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

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

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名词应接不暇的闯入了我们的眼帘,在我们刚刚学会利用电子商务在网上购买产品时,物联网又出现了,于是抓紧时间补课,以免成为out一族。

其实物联网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以理解,以下是几个物联网应用案例,可谓您身边的物联网应用案例,浅显易懂,相信对您一定会有所帮助。

物联网应用案例之研华科技节能及电力监控系统助力大学实现智能电力管理台湾的一所大学正在经历戏剧性的用电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校舍和学生人数。

旨在分析其功率消耗,提高他们52个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这个大学要建立一个采用基于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能源管理系统。

考虑到这些目标,他们采用了研华科技提供节省能源的方案。

可谓一则非常好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他们要创建一个纵横52座校园建筑物的能源管理系统,以监察和改善功耗管理,保证高效的能源使用。

这种能力可以监测每一栋建筑内的实时能耗,还可以预测电力需求,调整电力消耗,并改善电源管理。

利用其网络的功能优势,创建一个能耗调查系统和一个实时显示系统,用以显示在每个建筑内的用电情况,以在整个校园内推动和倡导节能。

电源监控计算机工作站使用webaccess中人机界面收集数据并显示状态,这个系统用于分析和比较数据,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电力消耗和节约能源。

为了确保没有网络连接时数据不会丢失,bemg-4110数据采集器被连接到数字万用表,这样,数据就可以临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上,并在网络恢复时上传,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这所大学使用webaccess和bemg-4110数据采集器来创建基于web的电力监控管理系统。

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节约能源,而且还促进了节能和高效用能概念的推广。

物联网应用案例之朝阳物联网示范园试点无人驾公交朝阳区物联网应用案例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

无人驾驶节能公交车、手机刷卡付费等生活方式将在园区内实现。

朝阳区信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

据市场调查资料显示,朝阳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已经进入规划阶段。

这座物联网产业园区位于东五环外,朝阳区已初步为其选定建设用地,将采取“政企共建”的模式,将能够嵌入物联网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在园内投入使用,初步划分为商业区域、企业区域、生活区域以及公共区域。

朝阳区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使我们对物联网的含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谓物联网,通俗地说是将生活中的每个物件安装芯片,再通过无线系统综合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终端就能控制包括家中和户外所有设备。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物联网技术中包括芯片嵌入、远程指令等很多内容已能够应用,关键是将这些内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整合,实现综合应用,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的兴建,正是为这种综合应用提供实验场所。

据介绍,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无人驾驶的公交系统,市民在园区乘坐无人驾驶的节能环保公交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绿灯也能够自动感应到公交车驶近,从而迅速变灯。

物联网应用案例之东莞实现空余车位预约服务在交通领域,除了人们熟知的视频监控、gps定位外,物联网与手机技术的结合还将带来更多方便。

“你看这个车位上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这里,系统就能感知,并把信息通过专门的客服电话或手机客户端,传递给用户”,中国电信人士一边现场演示一边介绍,在东莞等地已经实现了这种应用,人们出门前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余车位,甚至获得预约服务。

实现这种功能的小小一个传感器由于是无线的,安装起来并不麻烦,而且除了车位信息,也能告诉用户究竟停了多长时间车,以精确收费。

物联网应用案例之手机移动支付空调、窗帘和电视机开关中国电信手机移动支付,也是论坛上一项引人注目的应用。

目前在南京等市刷天翼手机可以坐公交、地铁,今后还会引发新型的消费和应用模式,通过手机可控制家电这种智能家居也开始进入人们生活。

在现场看到了根据广东已投入应用的智能化住宅制作的模型,手机上就可以打开空调、窗帘和电视机开关,没人时就可以设置离家模式,开启安防状态,手机里同时能看到家里情况的实时视频。

通过以上物联网应用案例,我们总结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