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教学设计
三、实验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巩固拓展
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通过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过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问题,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存活率?”或“为什么两栖动物要进行变态发育?”等。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观点,加深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的理解。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实验探究:
a.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b.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c.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拓展:
a.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知识的掌握。
b.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两栖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参考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reproduction )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 补充完善 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的处理,做出假设,试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同时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前言
两栖动物包括蛙类、蝾螈、鳗鲡等,常见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中。
本教案旨在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帮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目标
1. 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系统结构以及不同物种的特点;
2.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3. 了解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和不同物种的特点。
教学内容
生殖系统结构
两栖动物的雌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组成;而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精索、前列腺和等器官。
生殖方式和繁殖行为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生殖,另一种是
无性生殖。
在有性生殖中,雄性会将注入雌性体内,受精卵会在内
形成;而在无性生殖中,生殖个体会直接产生下一代。
两栖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产卵等过程。
在求偶时,两栖动物会通过特殊的动作或鸣叫声来吸引异性;交配期间,雄性
会跳跃或张开腮帮以展示自己的特点。
发育阶段
两栖动物的发育阶段包括卵、蝌蚪和成蟾蜍/蝾螈等几个阶段。
对不同物种而言,这些阶段所需的时间和明显特点也不一样。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这些过程。
同时,还可以组织实地观察
和实验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特点。
结束语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帮助作用。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人教版
教师姓名黄淑梅单位名称伊宁市第二十三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18日学科生物学年级/册八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难点名称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与环境的关系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此内容需要在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后才能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进而才能关注到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在知识学习方面教师要注重整体学习。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虽然学生对两栖动物的青蛙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还是不清楚,其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究才能明确二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有一定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使课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将本节内容的三块知识有机的衔接,在讲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时先回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从而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导入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两栖动物的概念导入本节内容(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学习探究一:两栖动物的生殖播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音频,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会鸣叫呢?鸣叫的意义是什么?(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通过雄蛙鸣叫、雌雄抱对和体外(水中)受精的图片依次讲解两栖动物生殖的特点,从而总结出两栖动物生殖的特点: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3.学习探究二:两栖动物的发育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该视频中有蝌蚪发育的内容,利用视频总结出蝌蚪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重点比较青蛙幼体蝌蚪与成蛙之间的区别,发现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蛙生活在陆地上用肺(皮肤辅助)呼吸,有四肢无尾。
从而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课前检测: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教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变态发育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1、资料分析:距今大概的年数两栖动物发展状况环境条件3.45亿~2.25亿年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答: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
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类群。
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和卵胎生,并理解其生活史中的变态发育过程。
使学生认识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两栖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两栖动物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变态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生活史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图表。
实物或模型,如青蛙、蝾螈等两栖动物的标本或模型。
实验材料:蛙卵、蝌蚪、发育观察盒等。
2. 学生准备:预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相关内容。
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青蛙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青蛙是如何繁殖后代和发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
【新课讲解】(25分钟)1. 两栖动物概述(5分钟)讲解两栖动物的定义、特征和主要类群,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两栖动物。
师生对话: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些两栖动物,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5分钟)讲解两栖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卵生和卵胎生,配合图片和视频展示。
重点介绍两栖动物的求偶行为、交配方式和产卵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3. 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10分钟)详细介绍两栖动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蝌蚪阶段、变态阶段和幼体生长等。
初中生物_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说出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尝试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
3、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生殖有一定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活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在八年级学生中中,都有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稍弱,对他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由于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二、思想状况分析: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
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的学习,有70%的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一天贪玩好耍,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渴望与他人交流,存在早恋心理;生理上进入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上进入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加上家庭因素影响,极易形成烦躁、逆反心理;由于生活空虚,缺少爱、缺少交流,零花钱作祟,容易沉迷于网络;……他们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如篮球、台球等各种兴趣。
有80%的学生心理素质较稳定,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能和老师沟通。
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10%左右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怕吃苦,不愿劳动,甚至个别的还有耍“小皇帝”脾气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的第十二页至十五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及分析使学生知道青蛙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并进行体外受精。
并了解鸣叫和抱对的意义。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理解体外受精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喂养蟾蜍的幼体-蝌蚪,帮助学生认识蟾蜍的发育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仗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联想、想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
培养学生关注并关爱我们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 青蛙的鸣叫,以及鸣叫的意义。
青蛙的生殖方式和体外受精的过程、意义。
青蛙的发育过程,以及发育过程中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难点: 雄性青蛙的鸣囊及其作用。
雄性青蛙鸣叫的意义。
体外受精的过程及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资料。
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准备一些关于新疆北鲵及其它两栖动物的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的图片。
学生准备:四人小组捕捉、喂养蟾蜍幼体-蝌蚪,观察蝌蚪的发育过程。
复习前两节所学的内容并预习新课。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境变迁对青蛙生殖发育的影响。
重点要掌握的是青蛙的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并且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设计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受精卵――→蝌蚪↓青蛙←――幼蛙。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内容突出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知识目标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自信、热情、感恩,用自己的爱心创造美好生活。
对该节内容进行学习的是八年级的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讨论、探究意识及一定的思维能力,且好奇心强,但青岛市区的孩子对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较为陌生,不易直观的呈现,因此采用的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表演课本剧、资料分析法、图表对比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探究,如何细致观察,教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导入主要以编排课本剧、诗歌引入的方法引入课题;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这个重、难点的突破,采用静态浸制标本观察与观看动态录像相结合,并通过图表对比进行突破。
对于树立环保意识,是以设置问题串,层层深入启发式教学贯穿其中,学生则主要通过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找到答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能够识别常见的两栖动物。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 学会使用生物学资料和图表来整理和分析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探究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难点:1.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节理解。
2.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收集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3. 制定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准备:1. 预习两栖动物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和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特点。
提问:“你们对两栖动物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已有的知识。
2. 知识讲解:介绍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皮肤特点、呼吸方式等。
详细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生、变态发育等。
3. 实验探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步骤。
如观察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解剖卵生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等。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讨论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威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3. 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了解其生活环境和保护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活动,如实地考察或观察周边的两栖动物生活环境。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两栖动物的保护现状和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年秋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蛙集群行进。
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1.两栖动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___________
培养学生听、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两栖动物的生。
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2.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掌握影响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
二、教学内容1.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影响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些两栖动物,引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讲解和展示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哪些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并让不同的小组发表自己的想法。
4.总结评价学生分享总结,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动态的图片、视频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探究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学和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合作和讨论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2.生殖和发育过程3.影响生殖和发育的环境因素六、作业布置1.整理所学知识,制作一份PPT,展示给同学们。
2.做好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实验报告。
3.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撰写一篇两栖动物的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两栖动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也对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了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也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帮助,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二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设计
初二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3.了解两栖动物的适应性进化与繁殖策略。
4.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3.两栖动物的适应性进化与繁殖策略。
三、教学重点1.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可以使用问题启动导入。
例如:你知道有哪些两栖动物?它们是如何繁殖和发育的呢?2. 探究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和观察,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实验材料:1.蝌蚪标本2.镜片3.放大镜4.细滤纸5.盖玻片实验步骤:1.将蝌蚪标本放在镜片上,用放大镜观察蝌蚪的外部结构,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特点。
2.用细滤纸将蝌蚪的体液吸取到盖玻片上,并用放大镜观察盖玻片上的蝌蚪精子或卵母细胞,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特点。
3.小组合作,讨论蝌蚪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总结。
3.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解释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
生殖器官结构1.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包括睾丸、精包、输精管等。
2.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卵丝管、子宫等。
生殖器官功能1.雄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功能:产生和储存精子,并将精子输送到雌性体内。
2.雌性两栖动物的生殖器官功能:产生和储存卵巢,并接受雄性输送的精子。
4. 拓展学习(15分钟)让学生了解并讨论两栖动物的适应性进化和繁殖策略。
适应性进化1.生殖策略的多样性:两栖动物根据不同的生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殖策略。
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年级⽣物下册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第三节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是初中⽣物⼈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物圈中⽣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章《⽣物的⽣殖和发育》的第三节。
从学⽣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物进化实质上是⽣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物圈中⽣命的延续和发展” 安排⽣物的⽣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物的进化等内容。
两栖动物是⽣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环,其⽣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物的⽣殖和发育” ⼀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解读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形式出现,为学⽣⾃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殖发育与环境。
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与⽣物圈的思路,引导学⽣关注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
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精神。
⼆、教学⽬标1、知识⽬标描述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说出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能⼒⽬标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培养学⽣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两栖动物的⽣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难点青蛙的⽣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其他两栖动物的图⽚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个。
1.调查⾝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3)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通过讨论和多媒体来进行渗透引导来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青蛙是农业益虫,经常被古人描绘的入诗入画,比如宋朝诗人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们今天就以青蛙为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畅所欲言:关于青蛙,你了解多少呢?(展示青蛙图片或活体。
)学生: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到处找妈妈;青蛙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它长大以后尾巴就逐渐消失了;青蛙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它是用肺来呼吸,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它的四肢中后肢是比较强大的,前肢短小,特别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以外,它的皮肤也能辅助呼吸;而且青蛙的皮肤很光滑,在游泳时是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的。
设计意图:给其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握学生对青蛙知识的了解,以便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创设问题:我想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教材P1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帮我找找答案1、who :谁发出交配的信号?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3、Where:蛙的交配和发育在哪里进行?4、精子和卵子如何相遇?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学生:春末夏初,我们在野外经常能够听到青蛙的鸣叫,这些鸣叫的青蛙都是雄蛙。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生物全册教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章用药和急救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
在总结前三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28 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书共有“探究”(包括模拟探究)4个。
与前三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例如,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用什么植物进行扦插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制订探究计划时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还需要设计对照或对比实验,设置重复组等;实施探究计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知识,对扦插技条进行适当的照料,并坚持认真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要求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怎样?有什么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糊。
因此,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通过七年级的培养,孩子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对于部分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调动全班同学共同解决。
3.教材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共需要1课时。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现象。
2.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能够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青蛙成体和幼体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__________,湖泊、河流的干涸及水体的污染都会造成青蛙数量的下降,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
除青蛙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属于两栖动物。
(三)我的疑惑请你言简意赅地说出在自学和检测中的疑惑。
自行判断出青蛙是体外受精。
自学检测题目2评价的是目标 2.通过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能够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评价标准:1.能否准确的描述青蛙发育的各阶段名称。
自学检测题目3评价的是目标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池设计
根据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设计合理的养殖池,包括水池、陆地和植被等区域 。
饲料与喂养
选择适合两栖动物的饲料,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确保两栖动物获得足够的营 养。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两栖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确保两栖动物健康生长 。
卵胎生或胎生
部分两栖动物(如部分蝾螈)可采用卵胎生 或胎生的方式繁殖,即受精卵在母体子较为少见。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体外受精的意义
“抱对”时_精__子__和_卵__细__胞___排到水中,完成受精,从而提 高__受__精__率_。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资源利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一些两栖动物具有药用价值,如蟾 酥、蛤蟆油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
病。
实验动物
两栖动物常被用作生物学、医学等 领域的实验动物,为科学研究提供
支持。
观赏价值
一些两栖动物外形奇特、色彩艳丽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动
物园展示或家庭宠物饲养。
THANKS
感谢观看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 少受到亲代的关照。 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 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体外受精,受精率低;受精卵受外 界影响大,孵化率低;
产卵多提高受精率、孵化率,有利 于繁衍后代。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图7-6,想一想,从受精卵到蝌蚪,再到幼蛙、成蛙,这个过程与 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01
两栖动物概述
复习旧知
基本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原创精品套件(教案)
蛙的区别
征
干和尾部,没有 四肢,没有尾
尝试对蝌蚪
四肢
与青蛙的区
头部 感 觉 器 官 不 发 视觉、听觉较敏捷, 别
达,头后两侧有 没有尾
鳃
躯 干 、 通 过 躯 干 和 尾 后脚强大,前肢短小,
四肢、 部 的 摆 动 产 生 适于在陆地跳跃;后
尾
运动,适于在水 脚趾间有蹼,适于在
中游泳
水中游泳
运动 用尾运动
热带雨林与山地森林。目前,由于其栖息地被破坏,
这种箭毒蛙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3.环境条件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影响
(1)青蛙集群的原因
青蛙集群是为了寻找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
卵场所。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都离不开水,
指导进行资料分
它们只能生活在水域附近或较潮湿的地区,随着池
析了解环境条件
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以及人类生产、
的道路上,青蛙尚未完全解决在陆地上的呼吸问题。
青蛙的皮肤通透性大,不能生活在极度干旱的环境
中,这也限制了青蛙的分布。
2.两栖动物的现状
与其他动物类群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
的种类较少。由于人们的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水
域面积的缩减等,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再加上人类的捕杀,两栖运动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
染物的影响。
教材第 16 页“讨论”
【①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
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
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
指导完成教材第
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
16 页“讨论”
种类减少。】
【②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水环境被污染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情境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情境教学设计吴俏燕(广东顺德德胜学校佛山528300)摘要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的教学中,以“小蝌蚪问妈妈”的情境展开探究,结合活动、问题、思维和生活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构建变态发育的核心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生殖和发育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1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一节内容$这是在前面学习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从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归纳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理解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教材中前一节课呈现了昆虫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混淆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变态发育的核心概念$因此,在此设计中,以“小蝌蚪问妈妈”为情境线索,利用小蝌蚪的3个问题展开学习内容,融入活动、问题、思维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构建变态发育的核心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提升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资料阅读,提高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状况,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形成生态环保意识$3教学过程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一: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短片。
以小蝌蚪找到妈妈后提出的疑问“我们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和你长得不一样?”和“为什么我身边的兄弟姐妹越来越少了?”引入课题,请学生帮助青蛙妈妈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童年科普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续编经典故事情境,推进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目标。
3.2“我们是哪里来的?”情境二:教师展示宋朝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和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诗词,学生分析诗词中的“黄梅时节”和“稻花香”得出蛙鸣的季节是春末夏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生殖和 发育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形成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 时
目标
1
教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学 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搜集资料,分析归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渗透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重点介绍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我在 教学此课后,颇有感悟。
提问:1.排序的依据是什么?2.哪几张图片显示的阶段只能生活在水里?3.视频最后结束时说“此 时,它迫不及待地要登陆了”原因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互相补充,总结出青蛙发育过程中形态和呼吸器官的变化。
PPT出示表格,比较青蛙和蝌蚪的不同点 ,提问:这种发育过程跟我们学过的哪种动物比较类似?引出青蛙的变态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视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观看视频后,PPT展示青蛙抱对的图片。提问:1.青蛙在哪里发生受精作用?2.青蛙的 抱对现象对其生殖有何重要意义?3.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那么看过这段视频,请问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4.雌蛙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PPT展示青蛙发育过程的五张图片,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将五张图片排序。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授课教师
时间
11.23
课题
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计划
学时
1
重难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课标
要求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 育过程。
3.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 )能力方面
1.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成员先自主阅读资料分析,再集中讨论两栖动物的繁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具有相 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展示一些学生不了解的现状,以引起学生对现在环境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 与环境的关系,希望渗透关爱生命等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 容。
整理知识
学会归纳总结。
作业
思考:怎样才能让两栖动物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呢?
教 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视频:青蛙在繁殖季节的求偶鸣叫。
提问:1.发出鸣叫声的一般是雄 蛙还是雌蛙?2.它们鸣叫的目的是什么?
引入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明确发出鸣叫声的是雄 蛙,目的是为了吸引雌性。
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思考填表,根据结果说 出青蛙进行的也是变态发育。
提供一些生活中很难见到的连续的生命现象,希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提出一系 列问 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两栖”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PPT展示红色箭毒蛙和非洲胎生蟾蜍的现状。
仔细观看视频,明确青蛙进行的是体外受精,进而认真思考,经过交流,认识到抱对可以提高体外受精率。
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最后理解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和孵化率低的一种适应,有利于两栖动物 的繁衍。
思考,为青蛙的发育过程排序。
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体会在由蝌蚪发育为青蛙的过程中,形态上先后肢,后前肢,尾消失的变化,以及呼吸器官由鳃到肺的变化,重温两栖动物的概念。
讲述:记得我上学的时 候,春夏之交的周末,在奶奶家小住时,总会被青蛙的叫声吵醒,那时觉得特别烦,可是现在却很难听到那些熟悉的叫声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现在很难听到青蛙的叫声?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解释和分析问题。1.自主阅读课本的资料分析;2.分小组讨论有关的讨论题 。
阅读额外补充的资料,体会由于栖息地减少对两栖动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