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 , 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的灾荒 , 给边区带来极 大的经济困难。南泥湾在延安的东南 , 距延安约 45 公里。这里虽然人烟稀少 , 满目荒凉 ,
但土地肥沃 , 水源丰富 , 适于耕种。 1940 年秋,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大生产 运动。
杨家岭讲话: 1942 年 5 月 23 日 ,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杨家岭发 表, 使延安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源头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号召下 , 延安鲁艺及文化
3.教师小结:诗的第 5~ 6 小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第 5 小节主要从反面 说,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 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 6 小节主要从正面说,即:为什么要追寻延 安精神。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了题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 “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 寻信念、温暖、光明。
1. 字词教学 本课的“延、昔、笋”等 7 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其中“炕”是后鼻音,
“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 阅读理解
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 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其次对于 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 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 点。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 的含义。 3. 表达运用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总体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教学总体设计(学历案)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有一定的语音语调。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和课件。
- 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 录音设备和相关音频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 利用教学卡片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1. 预习导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集体阅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课文解读:教师逐段解读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语音练习: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练习课文的朗读,并纠正发音错误。
6. 语言运用:设计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巩固练习1. 听力训练: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后回答相关问题。
2. 词汇练习:设计词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
3. 语法练习:设计简单的语法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结反馈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和要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语言表达能力等。
-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通过批改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概说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
课文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古诗三首》中的《出塞》和《凉州词》都是边塞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情怀,《夏日绝句》表达了个人与国家共存亡的精神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歌颂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赞美了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延安,我把你追寻》讴歌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巨大动力作用的延安精神。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并列分布)核心素养要点 内容课时 教学目标(素养要点) 古诗三首2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1个字,会写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能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怀。
5.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梅兰芳蓄须1 延安,我把你追寻1 习作1 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
2.能正确书写信封。
语文园地2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方法和意义。
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
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
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的心情。
5.能积累6个八字成语。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围绕“可以从哪些角度作批注”“批注的方式有哪些”“读自己的批注或和同学交流批注有哪些收获”等问题,进行自主总结、梳理后。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批注的角度、方式与价值。
2.识字加油站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词,提醒学生注意把“芹、蒜、薯”读正确。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4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叙事文的基本特点。
2.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人物、事件。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叙事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叙事文的特点。
2.通过范文分析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写作。
难点
1.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和事件。
2.如何绘制生动的情节,吸引读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叙事文的特点,如人物、事件的描写,情节的铺陈等,为之后的写作做好铺垫。
2. 分析范文(15分钟)
教师精选一篇叙事文,与学生共同分析其中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个好的叙事文是如何编写的。
3. 写作指导(20分钟)
教师结合范文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叙事作文,如如何选定主题、描写人物、展开事件等。
4. 学生练笔(25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开始书写自己的叙述文,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中
的故事展开写作。
5. 互相交流(10分钟)
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作文,相互点评,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促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叙事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相
信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叙事文的写作技巧,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习作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请
老师们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回顾第七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能够通过复习巩固能够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复习第七单元所学课文内容。
•重点强化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加深印象。
三、教学内容1.回顾第七单元课文《我的猫咪》内容,进行互动问答。
2.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小姐”、“跑动的小狗”、“奶奶”等。
3.分组让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检查语音语调。
4.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口头复述,培养他们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通过观看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词语梳理:让学生分组,通过合作梳理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搭配使用进行造句练习。
3.句型强化:教师强化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文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作业布置:布置口头朗读课文和写作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要点•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强化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课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第七单元的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系统的复习与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为本次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在复习第七单元课文时有所帮助,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提升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言表达、文本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它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课教案讲解
由于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逐渐转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优质精品课依靠其独特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特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所涉及的内容是「议论文」,涵盖了人们生活中各种热门话题,比如:健康饮食、趣味运动、美丑标准等。
这些议题都是与孩子们的个人兴趣和经验紧密相关的,可以很好地切入孩子们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此次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解节日的意义,为节日增添生活的情趣。
针对上述目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针对这个课程,根据学习目标的需要,老师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导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过节,节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
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和思考。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追问和深化。
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环节、进行角色扮演等等。
教学设计之下,「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七单元的专业教案,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本单元教学主要围绕《春天的乡村》展开,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春天的特点和乡村生活的情景。
2. 词语解析本单元的生字词汇主要涉及描述春天的词语,如“柳絮飞舞”、“桃花盛开”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语。
3. 写作指导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写春天的感受或描写乡村景色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乡村生活的情景;•掌握本单元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课文导读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春天的乡村》,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词语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用语境推测词语含义;2.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汇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第三课时:写作指导1.学生根据词语积累,展开写作活动;2.学生相互交流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质量。
四、教学反馈与总结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教学总结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全体教案[此处为全体教案详细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安排等部分,具体内容参照教案文档编写规范。
]以上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分析及全体教案,希朎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学习内容,了解日积月累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日积月累的常用成语。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感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精神。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累知识、锻炼意志的良好习惯,培养向上向善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日积月累”的意义和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日积月累成语,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滴水穿石”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坚持做了很久的事情,从而引出“日积月累的意义和作用”。
2. 呈现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和互动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以下常用成语的意思和用法:(1)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 滴水穿石。
(3) 坚持不懈。
(4) 熟能生巧。
(5) 穷则思变。
(6) 每天进步一点点。
(7) 持之以恒。
(8) 一步一个脚印。
3. 实践运用:(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小进步,如每天多背几个单词、多读几页书等,并激励学生“坚持下去,每天进步一点点”。
(2) 课堂小练习:出示成语的前半句,让学生补全后半句,以巩固所学知识。
(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写一篇《我的日积月累》,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积累经验。
四、教学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交流,了解了日积月累的意义和作用,并掌握了常用的日积月累成语。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积累知识和锻炼意志的好习惯,激励学生向上向善,摆脱懒惰、消极的情绪,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精神。
五、教学延伸:1.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每日一善”,积极为他人服务,积累善行,体现“积少成多”的意识。
2. 阅读课实践:通过阅读相关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小石头和大山》、《三个和尚》等,引导学生感悟“滴水穿石”、“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力。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
3.练习写作。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仿照例文的格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一封信。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顺口溜:称呼顶格写,后面用冒号。问候空两格,谦虚有礼貌。正文空两格,内容最重要。结尾另起段,祝福不可少。署名右下方,不要太潦草。日期写精确,标于右下角。
②内容方面:书信的目的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那么内容就应该是告知收信人自己的消息,询问收信人的相关情况,传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感情,所有自己想知道的或想让对方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信中。
3.再读范文,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书信的正确格式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它的正文部分才是我们的写作重点。那么书信的正文部分该怎么写呢?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吗?还是说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范文,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处理书信正文的。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这封信的正文部分有三段,第一段是回复收信人寄书的消息,第二段是告知自己搬进新的校园,最后一段是询问收信人过年是否回来。从内容上可以看出,第二段写得最为详细,这也是该信的重点内容。作者先讲述好消息是什么,再描述新校园设施齐全、先进,最后写大家的感受,内容具体,情感真挚。而每一段的内容都饱含着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体会到了小作者与叔叔之间浓厚的亲情。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书信范文,分组讨论。
思考:(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交代了什么内容?
(2)信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这封信是小杰写给自己的叔叔的,他告诉叔叔自己搬进了新校园,很开心,同时传达了家人对叔叔的问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发音、词语意思、词语的应用,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关于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的音、义、用。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内容。
2.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的色彩》2.教学课件3.课堂小组活动所需的素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春天的色彩,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词语。
2. 学习新词•团队合作学习生词,老师解释生词。
•学习新词语的拼音、发音和意思。
3. 学习课文•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4. 对课文进行解读•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解读课文。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理解课文。
5.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展示自己总结的课文内容,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6. 课堂小结•老师对本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下堂课的预习要求。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2.预习下节课的课文内容,准备小组讨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课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下节课需要加强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小学语文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学语⽂部编版⼈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备课教学设计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主题编排了4篇课⽂:《古诗三⾸》《为中华之崛起⽽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从不同⾓度讲述了名⼈成长的故事。
课⽂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初步把握⽂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积累语⾔。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是引导学⽣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对成长的认识,从⽽得到启发。
⼆是在阅读中体会⽂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不断积累语⾔,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体会周恩来⽴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点,对学⽣还说就更陌⽣了,加之学⽣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课时,难度很⼤。
我只有凭⾃⼰对教材的理解,采⽤讲授、灌输式的学习⽅式。
诗的第⼀、⼆⼩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多数学⽣不知道把什么⽐作燕⼦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结合题⽬来理解。
在学⽣知道后,再让学⽣体会“我”追寻延安的⼼情是急切的。
⽂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三⼩节。
第五、六⼩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读的时间较多,⼤部分学⽣在学完课⽂后,能把课⽂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内容。
本单元的课⽂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抱负。
《古诗三⾸》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王昌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013年人教版)第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世界及自身开始了思索,有所得,也有困惑.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犹如良师,为他们指明方向,解除困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想象画面等,同时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教案序号:课题:21.古诗三首—凉州词
备、写好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音画时尚导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3.能够掌握诗歌《小锄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能够进行短文朗读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能够通过朗读提高语文表达水平。
3.能够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审美情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激发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和力量。
3.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教学难点1.短文朗读的表达能力提高。
2.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情感营造介绍诗歌《小锄头》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思考勤劳劳作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2. 学习诗歌呈现诗歌《小锄头》,逐句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展示表现。
4.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包括课文填空、诗歌朗读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诗歌领悟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诗歌意境的引导和讨论。
下一堂课计划增加联系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为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计划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流畅地朗读短文;2.能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的意思;3.能够正确书写生词,了解并写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4.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爱国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爱国主题;2.识记生词,准确书写;3.复述课文内容,表达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2.理解生词,正确运用。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爱的奉献》;2.黑板、彩色粉笔、教具;3.图片和实物道具以辅助教学;4.备好课堂练习、作业本,备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概念,引入课文主题。
2. 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3.学生互相讨论课文内容,梳理思路。
3. 生词学习(15分钟)1.教师为生词解释,学生跟读;2.生词抄写、记忆;3.学生编排生词造句,运用所学内容。
4. 理解课文(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总结课文主题;2.学生展示合作成果,表达个人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意义和价值。
5. 课文复述(15分钟)1.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加深理解;2.学生相互评价认可,提出改进建议;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指导正确。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单独完成练习题;2.教师布置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七、板书设计•爱国主义情感•课文重点句子•生词解释和造句八、教学反思此备课计划旨在通过《爱的奉献》这一爱国主题的课文,引发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将之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计划的详细安排,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杨镇中心小学主备人姜蕾蕾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知识链接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学具教具课件学教过程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备注(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可分为几段?(三)、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
“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租—祖振—晨嚷—囊(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达标检测读拼音写词语。
dì guó zhǔ yì zū jiâ zhân xīng zhōng huá(帝国主义)(租界)(振兴中华) xún jǐng chãng fá mó fàn chuǎng rù(巡警)(惩罚)(模范)(闯入)课后作业小练习册学校杨镇中心小学主备人姜蕾蕾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2、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学具教具课件学教过程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备注一、谈话激趣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⑴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⑵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恩来胸怀祖国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
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达标检测比一比,再组词。
伯(伯父)租(出租)妇(妇女)凡(平凡)怕(害怕)阻(阻止)扫(扫地)几(几个)闯(闯入)巡(巡警)义(意义)帝(皇帝)闭(闭眼)迎(迎接)叉(叉子)旁(旁边)课堂小结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课后作业学习评价板书设计伯父说中华不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亲眼看教后反思学校杨镇中心小学主备人姜蕾蕾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学习重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学习难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学具教具课件学教过程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备注(一)自读:(第一轮)1、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二)交流: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
⒊解释词语: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
(谈得投机)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删掉:(演示)颠倒:(举例)蕴含:包含。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
楷模,榜样,模范。
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
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三)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⒈明确自学要求: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⑶思考.练习: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四)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受益匪浅:匪,不、非。
受益不浅。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达标检测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推荐(jiàn cún)融洽(qià hã)余晖(jūn huī)黄昏(hūn fēn)课后作业小练习册学校杨镇中心小学主备人姜蕾蕾课题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学习难点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具教具课件学教过程学习活动学法指导备注一、自读:(第三轮)1、复习引入:(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句话点明了题目。
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
(竞赛形式)(2)交流:(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1)大字报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
(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读──改──读)(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
”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