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一、传统节日。

1. 春节。

- 起源: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 习俗:- 贴春联: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放鞭炮:传说可以驱赶“年”兽。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出于环保和安全考虑,限制燃放。

- 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表达尊敬和祝福,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保佑平安。

- 吃团圆饭:家人团聚在一起,菜品丰富,如鱼象征年年有余。

2. 清明节。

- 起源: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习俗:- 扫墓祭祖:人们到墓地祭扫,缅怀祖先,清理墓地杂草,添土等,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 踏青:在春天到郊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

- 插柳: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也有辟邪之意。

3. 端午节。

- 起源: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习俗:- 吃粽子:粽子有多种口味,如红枣粽、肉粽等。

最初是投入江中,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

-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体现团结协作精神,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 挂菖蒲、艾叶:菖蒲形如剑,艾叶有特殊香气,都有驱邪的寓意。

4. 中秋节。

- 起源: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 习俗:- 赏月: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仰望明月,寄托情思。

- 吃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有多种馅料,如豆沙、蛋黄、五仁等。

二、传统艺术。

1. 剪纸。

- 特点: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纸材易于取材,工具简单,一把剪刀或刻刀即可。

- 表现形式:- 窗花:贴在窗户上,造型多样,如花卉、动物等,有吉祥的寓意。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

3.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评剧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学习和演奏传统乐器。

四、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教学PPT。

2.传统乐器示范视频或录音。

3.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1.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2.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活动。

3.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乐器1.向学生展示古筝和二胡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播放传统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

3.分组演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时间内自由使用一些简单乐器或众声合唱,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传统乐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演奏其中一种传统乐器。

第三课时:探索中国传统戏剧1.以京剧和评剧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播放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3.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戏剧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表演,并进行同学评议。

4.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课后提交的作业和小组表演的评议意见。

3.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古代文学、艺术、历史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社会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文学1. 《诗经》选读:《关雎》、《卫风·淇奥》2. 楚辞选读:《离骚》、《九歌·湘夫人》3. 唐诗选读:《春晓》、《登鹳雀楼》第二单元:古代艺术1. 书法艺术:了解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欣赏名帖。

2. 绘画艺术:了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欣赏名画。

第三单元:古代历史1. 夏商周: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概况及重要历史人物。

2. 春秋战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诸子百家及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中某些深奥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专家讲座,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

2. 单元测试:对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本册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古代文学(2周)1. 学习《诗经》选读,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习楚辞选读,感受楚辞的激情和浪漫。

3. 学习唐诗选读,体会唐诗的繁荣和多样性。

第二单元:古代艺术(2周)1. 学习书法艺术,掌握基本书写技巧,欣赏名帖。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10篇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10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1提到传统文化,我就会想到包饺子,裹粽子,赛龙舟,看京戏,吃月饼。

但我最喜欢裹粽子,因为它会让我回忆起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每逢暑假,我和妈妈、姐姐就会坐火车来到鱼米之乡——江苏,去往我心心念念的奶奶家。

我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在熟悉的街道,到处都能听到、看到卖粽子的人在高声呼喊:“卖粽子了,卖粽子了,五元两个,又便宜又好吃。

”不管他们喊的有多激情,我还是觉得,爷爷奶奶包得粽子才是最好吃的粽子。

刚走到拐角处,我就看到奶奶拿着热乎乎的粽子在门口等候着我们的到来,我和姐姐飞奔着扑向奶奶,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她,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快进屋里,粽子已经凉了,我们一起来包吧!”奶奶边说边拉着我们进了屋。

只看奶奶慢慢地把昨天刚摘的粽叶放在接好的温水里,手一次、两次、三次地……打着粽叶,奶奶边打边笑眯眯地说:“在盆里拿出三四片粽叶。

”爷爷把糯米、花生、肉和大枣放在四个盆里,奶奶顺手一握一个圆乎乎的粽子就形成了。

我惊呼到:“爷爷奶奶,你们两个配合的真是天衣无缝!”奶奶耐心地看着我:“先在盆里拿出三四片的粽叶,再捋成一条直线,把它们折成立体三角形,想吃什么,自己向里面盛一点自己想吃的东西就好了。

”我好奇地看向妈妈、姐姐,这下可把我急坏了,她们都做出来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了。

而我却把立体做成了扁形,她们哈哈大笑。

虽然我做的不好,但家人都不停地鼓励我,让我原本低落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高兴起来。

这有趣的裹粽子可真是让我的心情一波三折啊!我们的传统文化可真是不少呢!我还是最喜欢裹粽子,因为它能使我感受到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我爱我身边的传统文化,更爱和家人一起享受这些美好的时刻。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五年级作文2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

五年级传统文化主要内容

五年级传统文化主要内容

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2、《诗经·国风·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买椟还珠--------《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曾子杀猪------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5、秦西巴纵麑----《淮南子》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拜年、贴对联、吃元宵、扫墓、赛龙舟等。

3.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国画、剪纸、京剧等。

4.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孝道、礼仪、诚信等。

5. 中国传统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册教材共2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参与程度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主要评价对方在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环节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2.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

3. 网络资源:传统文化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

• 仁爱:21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诚信:22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友善:23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处世: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惜时:13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4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自强: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6 千 淘 万 漉 虽 辛 苦 , 吹 尽 狂 沙 始 到 金 。 常 玉 不 缘 , 不 成 文 章 ; 君 子 不 学 , 不 成 其 德 。
• 传统尊师: • 释奠礼:在学习陈设酒食用来祭奠先圣先师。
• 束脩礼: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的一种礼节,也就 是拜师之礼。
• 释菜礼:即用蓣、蘩等野生蔬莱祭奠先师,敬奉给 老师,以此表示从师学艺的一种礼节。古称释菜礼 为“礼之轻者”,但礼轻情意重。

• 孝慈: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2位卑未敢忘忧国。
•传统祭典:黄帝祭典:

炎帝祭典:

祭孔大典:它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
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 “礼”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 必敬”。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鉴赏经典古典诗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例诗,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著名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示范,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书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戏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欣赏著名戏曲选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 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 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 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 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 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 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 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 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为 “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 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 谐音而通用。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 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 国诗人屈原。
• A、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 悬艾叶菖蒲、佩香囊 • B、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时间由来、 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 C、端午节的活动:端午节活动的种类、 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 D、端午节给你感受:
2、中秋节
• 中秋节的来历:嫦娥奔月 • 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油 饼卷糕
春节的习俗 :
1、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守岁、 压岁钱、吃团圆饭 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时间由来、它的
春节的活动:春节活动的种类、春节
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过春节的感受:
年的传说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 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 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 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 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 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 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 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 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仁者爱人(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仁者爱人(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

《礼记·哀公问》
—— 能安居乐业,就难免不怨 天尤人。怨天尤人,就不 能成就自身。”
学以致用
第1课 仁者爱人
1、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 2、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 3、某地发生灾情,那里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年级)
第一单元 仁爱 1 仁者爱人
学习新课
第1课 仁者爱人
学习目标
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 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 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 “爱人。”
——《论语.颜渊》
尊敬他。上“仁者”?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君子怀有仁爱之 心,能把对自己 对亲人的爱推广到天下人身上, 所以天下人都爱戴他,尊敬他。
晓事明理
第1课 仁者爱人
问人不问马
阅读故事并回答:孔子的仁爱之心是如何体现的?
孔子首先关心的是人的安危,而不是财产的损失,这正是仁 爱之心的体现。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 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 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一:成语故事1.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寓意。

能够运用成语“画蛇添足”正确地造句。

1.2 教学内容:讲述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

解释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1.3 教学活动:讲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章节二:传统节日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能够简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经历。

章节三:中国历史人物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孔子。

能够简单描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2 教学内容: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

讲述孔子的一些著名故事和言论。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孔子的生平和对教育的贡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章节四:中国民间故事4.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情节。

能够复述民间故事“白蛇传”的主要情节。

4.2 教学内容: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五:中国诗词5.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能够背诵唐诗“登鹳雀楼”。

5.2 教学内容: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六:中国传统艺术——书法6.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基本分类。

能够简单描述几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1.引言五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包括了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传统礼仪等方面。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五年级上册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传统节日2.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在农历正月初一,标志着一个新的年份的开始。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拜年等,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和赏花灯等习俗。

2.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这是人们祭奠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献上食物和鲜花,并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称为龙舟节。

它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用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还有观赏和吃粽子的习俗。

2.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还有许多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的活动。

中秋节的象征物是圆月,寓意着家庭团圆和美好祝愿。

3.传统艺术3.1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北京,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唱、念、做、打四种艺术形式为基础,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元素。

京剧以其独特的音调、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3.2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以水墨为主要媒介。

它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墨色的运用,追求意境和笔墨的韵味。

国画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3.3四川面变脸四川面变脸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源自四川地区。

演员通过快速换取面具的方式,展示不同情绪和角色,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

这一技艺需要演员掌握精湛的技巧和配合,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

4.传统礼仪4.1鞠躬鞠躬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敬礼方式,表示尊敬和感谢。

在正式场合,人们会行鞠躬礼来表达敬意和恭敬。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内容:成语接龙、成语典故讲解、成语游戏等。

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基本知识,经典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内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品质精神、名言警句等。

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习俗、相关诗词等。

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艺术等的基本知识,经典艺术作品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游戏法:通过成语接龙、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元素;(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成语的来源与演变;(3)成语故事的教学意义。

2. 第二单元:典故解析(1)典故的含义与类型;(2)典故的来源与流传;(3)典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 第三单元:古诗词鉴赏(1)古诗词的分类与特点;(2)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3)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与特点,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2)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与类型,能够解析和传承典故;(3)让学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来源与演变;(2)典故的流传与教学方法;(3)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传承传统文化;3.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能够理解典故的含义,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3.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1)成语故事:10课时;(2)典故解析:10课时;(3)古诗词鉴赏:15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一周至第二周:成语故事;(2)第三周至第四周:典故解析;(3)第五周至第七周:古诗词鉴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和内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成语、典故、古诗词,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如书法、绘画、剪纸、音乐、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典故,如《四大名著》、《诗经》、《楚辞》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书法、绘画等。

5.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民俗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民俗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民俗文化教案
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民俗文化,帮助小学五年级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的民俗文化,并培养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民俗文化?
2. 春节俗
3. 端午节俗
4. 中秋节俗
5. 寒衣节俗
6. 清明节俗
教学目标
1. 了解民俗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寒衣节和清明节这几个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俗。

3. 研究民族舞蹈和民俗音乐。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5.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索: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探索不同节日的俗和传统活动。

3. 反思: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的发现和观察。

4. 研究:教授学生民族舞蹈和民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5. 实践:组织学生编排和表演一段民族舞蹈,并合唱一首民俗歌曲。

6. 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7. 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
1. 图片和视频展示民俗文化形象。

2. 有关民族舞蹈和民俗音乐的教学材料和乐器。

3. 学生的作品和表演视频。

注意事项
1. 考虑学生不同的研究特点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倡导和谐友好的研究氛围。

3. 引导学生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避免对文化的歧视和偏见。

小学五年级文化巡礼

小学五年级文化巡礼

小学五年级文化巡礼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小学是孩子们接触和学习文化的重要阶段,那么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巡礼将为我们了解更多中国文化提供绝佳机会。

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常见的文化元素为主线,进行文化巡礼。

一、传统节日——春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

这是中国人迎接新年、传统文化最浓郁的时刻。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春节期间将会学习制作剪纸窗花、舞龙舞狮、包饺子等活动,了解春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

二、传统饮食——中餐文化中国的中餐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他们会学到如何使用筷子,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菜肴,学习中餐的基本做法和食材搭配。

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三、传统工艺——剪纸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将会学习剪纸这一传统工艺,体验剪纸的魅力。

他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了解剪纸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亲手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四、传统音乐——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经典剧目众多,造型独特,表演技艺高超。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将接触到京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欣赏经典剧目的片段演出。

通过学习京剧,学生将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五、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独特的意境和哲学内涵。

在小学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太极拳,了解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和拳法精髓,体验身心和谐的美妙感受。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学生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传统服饰——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将有机会了解汉服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学习如何穿戴汉服,自制汉服道具等。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将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五年级的文化巡礼将带领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面貌。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成语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成语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并能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2.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

三、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

2.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成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成语的谜语或谚语,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学习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板,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

教师可以借助图例和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特殊之处。

第三步:学习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20分钟)教师逐个讲解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包括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示范和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用的传统文化成语包括:1.一马当先:形容在众人中表现突出,领先一步。

2.四海为家:形容一个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到宾至如归。

3.寸步不离:形容一直贴近,毫不离开。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形容事情的成功首先要从实际开始,从小事做起。

5.跃跃欲试:形容因过于急切而动作起来,欲望强烈而焦急。

第四步:活动与实践(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有关的图片、故事或情景,让学生根据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口头表达、创造性写作或角色扮演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的成语,并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作品的质量和口头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入谜语和谚语的方式,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

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法学法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措施:1、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2、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3、将这本书扩展出去,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

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六、教学进度:周次内容1 硕鼠黄鸟2 买椟还珠3 曾子杀猪5 秦西巴纵麑6 后羿射日7 千金求马8 赵威后问齐使9 姜尚管仲10 孙武司马迁11 苏武泉城济南12 千佛山趵突泉13 大明湖崂山14 龙潭瀑15 妙联集锦16 成语探源17 成语诗画18 复习巩固19 复习巩固20 检测第一单元经典驿站《诗经》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硕鼠》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硕鼠》,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把握《硕鼠》中,复唱的特点。

2、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3、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4、熟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及诗中所隐含的寓意。

2、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二、新授:(一)、师范读,生听清字音,体会诗中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二)、生自渎,借助注音读通句子,读出诗的韵律来。

(三)、指读,生生互评。

(四)、默读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三章结构上非常相似,句子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重章、叠句、四言),只有几个词不同。

师总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

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五)、学生自己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这篇诗经在讲什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逐句理解。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黍”:黍子,一种粮食;“无”通“毋”:不要,不。

B、将第一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大老鼠大老鼠,别在吃我的黍子。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女”通“汝”:你。

“贯”:侍奉。

B、讲解句式:“莫我肯顾”:应为“莫肯顾我”(宾语前置)C、将第二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三年侍奉你,都不愿意对我照顾。

(3)“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适”:舒心;“逝将”:发誓要。

B、将第三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的地方。

(4)“乐土乐土,爰得我所”A、这里哪个词难以理解,指出来。

“爰”:才,才能。

B、将第四句连起来,试着讲一讲。

生:舒心的地方,舒心的地方,才能得到我的住所。

3、再读,边读边试着理解整句话。

4、背诵此段内容。

(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二、三段。

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二、三段内容。

(八)、汇报,师适时点评。

(九)、全班齐读全文,背诵。

(十)、思考: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十一)、讨论: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

《诗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十二)、古今对比,珍惜美好生活。

(十三)、齐背诵,结束全课。

黄鸟(《秦风》)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鸟》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挽歌,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用这样的句式来写首小诗。

2、古代人奉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认为这处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

《买椟还珠》教案教学目标:1.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多角度探究寓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文言文字典。

教学过程:一. 引入:什么是寓言?寓言的特点是什么?你熟悉的有哪些寓言故事呢?二. 请一位学生带读课文《买椟还珠》。

三. 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读懂课文。

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有哪些不理解的字是借助字典查到的。

然后让学生进行逐句翻译,理解全文。

四.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五.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什么前提下买下匣子,退还珠宝呢?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六. 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七. 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曾子杀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曾子杀猪》的原文及译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活动广角。

1、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吧。

2、读读方框中的文字,从中受教育。

五、成长阶梯。

填写好三个项目。

《塞翁失马》教案导入1.抢答成语: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三.再读——通文意,理关系,析情节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

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