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研究学术报告(2012)
低碳经济的概念、核心要素、科学内涵及发展切入点-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低碳经济的概念、核心要素、科学内涵及发展切入点-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圣雄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0工业以来,人类贪婪地追求经济发展与物质需要,无休止地利用化石能源,放任CO2的高排放,把自己从农业社会的/原生态0低碳经济体系逐渐带入了工业社会的/高碳经济0体系,同时也把自己带入了全球变暖的尴尬境地。
面对全球变暖,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开始在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积极寻求一种理性权衡,提出了现代(非原生态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1 低碳经济的概念1.1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着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论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
斯特#R#布朗(1999)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0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核心的经济[1]。
莱斯特#R#布朗(2002)还认为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性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2]。
英国的5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6(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0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牛文元(2009)、贺庆棠(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3, 4]。
方时姣(2009)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5]。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内容描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为了更好地评价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果,本文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本文从国际层面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国际社会在低碳经济评价方面的共识和成果。
通过对国际上已有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我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其次本文从国内层面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资源循环利用率等多个方面。
再次本文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同时本文还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在政策制定、产业规划、企业运营等方面的应用建议。
本文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对所提出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对该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和评价,验证了所提出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该地区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我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经济体系。
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研究
后危机 时代, 控制 温室气 体 排 放 以 缓 解 全 球 日 益 严 峻 的 气 候 问 题 , 已成 为 世界 各 国 除 经济 复 苏 之 外 亟 待 解 决 的重大 课 题 。2009 、 分 别在丹 麦哥本 哈根 2010 年 底 , 《联 合 国 气 候 变 化 框架 公 约 》 第 15 、 和 墨 西 哥 坎昆 召 开的 近 200 个 国家的 政府 首 脑 和 环 境 官 16 次 缔 约 方大会上, 《京 都 议 定 书 》 员就 一 期 承 诺 到 期后 的 后续 方 案 , 减 少碳 排 放过 程 中发 达 国家的目标 、 发展中国家 所 应 承担 的 责 任 以 及 与 此 相 关 的 制度 安 排 、资 金 融 通 与 管理 、技术 转 让 等问 题展开 了 激 烈 的 谈 判 与 博弈 , 并 最终 在 技术 转 让、 资 金 和 能力 建设 等 核心 问 题的 谈 判 上 取 得 了 不 同 程 度 的 进 展,这 充 分 体 现 了 世界 各 国 共 同 关 注 、合 作发展 低 碳 经济的重要 性 和 紧 迫性 。 我 国 作为 发展 中国 家 , 在 2012 年之 前 不 需 要 达 到 《京 都 议 定 书 》 规定 的 减 排 目标 。 但 发展 低 碳 经济作为实 “全 球 经济 再 平 衡 ” 现 的 一 种 路径 选择 是 否 符 合我 国的 实际, 将 给 经济发展 带 来 怎 样 的 影响 , 这 是 我 国在经济 转 型 和 产 业 结构 升 级 过 程 中 必 须 要面对和 思 考 的 问 题 。
[ 关键词 ] 低 碳 经济 ; 经济 增 长 ; 路 径 选 择 [ 中 图 分 类号 ] F062. 2 [ 作者简介 ] 施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006 - 5024 ( 2011 ) 03 - 0059 - 03 恬, 中国 人民 银 行 上 海 总 部 经济师 , 经济 学 硕 士 , 研究 方 向为 低 碳 经济 。 ( 上 海 200120 )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也投身到了对低碳经济的摸索道路上,而探究重心不外乎其意义、实现途径等。
知名学者庄贵阳(2010)曾表达过这样的理念,国内只有坚持改进能源利用率,打造出成熟的能源构架,并致力于研发工作,并不断优化政策,才能妥善把控好节能的节奏,顺利遏制气候的恶化。
张坤民、潘家华(2014)的看法是,低碳经济是全新的经济模式,若以能源的层面来解读,不妨将其视作凭借大量发达技术构筑出的先进经济形态,从而妥善统筹资源,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价值等,后者则以碳生产率来衡量人类活动。
付允等(2016)将其诠释为遵循绿色准则的经济框架,特质在于低排、低能耗与高效率。
在2015年,权威机构更是批示了相关文件,将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为把金融、科研乃至社会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全方位控制能耗,从而立竿见影地削减碳排量,也塑造出理想的经济环境,和以往的经济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而谢来辉(2016)则另辟蹊径,强调低碳经济的核心为打破碳锁定。
王韬的看法是,低碳经济不妨从微观、宏观两条思路来解读,前者就是在振兴经济的道路上,尽可能削减碳排放;后者则代表着全新的经济框架,不再盲目依赖自然资源,摸索出更可靠、成熟的经济方针。
谢军安等(2017)看来,低碳经济其实是人类的自救措施,以免生态被破坏,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总的来看,学术界迟迟未能对低碳经济做出权威、统一的诠释,各类观念、见解层出不穷。
如牛文元、贺庆棠、李国志等人(2016),就将其界定成具备绿色特质的生态经济。
刘薇(2012)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研究状况,认为低碳发展的内容包含了技术、制度及文化方面的创新,其中核心内容是技术方面的低碳发展,除此之外,创新制度及管理活动,也属于其中的内容。
根据冯志军(2013)的观点,让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的理念取代资源利用贯穿整个创新发展活动,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不但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实现较高的环境效益。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
变人类 对化 石能 源的依 赖 , 减少 以 C O : 为表征 的温室 气体
排放 , 走 以低能 耗 、 低排 放 、 低污 染为 特征 的可持 续 发展 道
中大 国在 当前 推 进 区 域 低碳 转 型 意 义更 大 、 指 导 作 用 更
工业 文明转 向生 态 文 明。我 们 将 这类 理 解 称 之 为广 义 上 的“ 目标性 定义 ” , 代表 性观 点有 : D a g o u m a s 和B a r k e r 认 为
进步、 共 同提 高 , 体 现对 “ 当下 ” 发展 的具体要 求 。而 只有
在 当下 大力推 进 区域低碳 转型 , 实 现绿 色发展 、 清洁 发展 , 最 大程 度减 轻经济 活 动 给资 源 、 环境 带 来 的 压力 , 才 能最
陈 跃等 : 区 域低 碳 经 济 发 展评 价 研 究 综 述
不穷 , 且 不 断丰 富与发展 , “ 低碳 经 济 ” 一词 也 被频 繁 使用
于 各种 场合 。然而 , 对其 确 切 概 念 与涵 义 , 学 术 界 尚未 取
广义 视角下 的低 碳经 济 可 以看 作 为 生态 文 明这一 人 类 社 会发 展状 态下专 注 于能 源危 机 与 气 候 变化 的一种 经 济 形 态; 从 当前来 看 , 它是 一种 “ 未来 ” 的经济 形态 。 ( 2 ) 狭 义 手段 性 定 义 则 着 眼 于 当前 推 进 人 类 可 持 续 发 展的途 径 、 方法 和人 类 现 行 经 济发 展 模式 转 型 的 趋 向 , 特 别强 调人 文发展 水平 与碳 减 排 、 节能 、 环保 状 况 的协 同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内容与特征述评
国内低碳经济研究内容与特征述评作者:倪伟清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1期[摘要]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是当前威胁人类生存,并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与质疑。
当前,世界各国对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已逐步取得广泛共识。
文章在对国内主要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就国内低碳经济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和述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研究内容;特征[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外贸、FDI与CO2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及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项目编号:Y200909565[作者简介]倪伟清,浙江树人大学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5[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1-0008-0003一、引言自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随着后京都时代国际多边气候谈判的艰难推进,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以及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热潮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稍晚于国外,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经在实证研究和基础理论两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在对主要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就国内低碳经济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和述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主要研究内容(一)低碳经济内涵、实质与特征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基于自身的研究领域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诠释,虽然文字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在本质要义上一脉相承,只是完整度和侧重点略有不同。
综观各学者对低碳经济内涵的表述,其主流范式是:从提炼归结低碳经济的特征和实质入手,指明实现低碳经济的核心手段或最佳路径,然后阐明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与目的。
如庄贵阳(2005,2007, 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政策措施、制度框架和技术创新建立起来的一种高能效、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是保证能源安全,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低碳经济内涵研究概述
制 的基础上 , 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 , 创新和运用 高效节能技术 、
可 再 生能 源 技术 和 温 室气 体 减排 技 术 ,全 方 位地 改 造 建 立在 化 石 燃 料基 础 上 的现 代 工业 ,实现 人 类历 史 上 经 济发 展 过 程 中 的 再 一 次伟 大变 革 。 可 以看 出 ,低碳 经 济 这一 理 念 始 于气 候 变化 和 能 源 安全 的 考 虑 , 随着 实践 的不 断进 展 , 内 涵得 到 了进 一 步 的 深 化和 拓 但 其 展 ,国 内学者 从 不 同 的角 度 给予 了 自己对 低碳 经 济 内涵 的理 解 和探 析 。尽 管 他们 研 究 的角度 不 同 , 低 碳经 济 的表述 方 式存 在 对 差异 , 但其 内涵大致相同, 即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 低污染 、 低 排 放 和 高效 能 、 高效 率 、 效 益 “ 低 三 高 ” 主要 特 征 , 高 三 为 以最 少 的温 室气 体排 放 获得 整个 社会 最 大 产 出的 “ 绿色 经济 ” 。
涵方 面对我 国学术 界 关 于发 展 低碳 经 济 的研 究进 行 了较 为详 细的 文献 综述 。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 涵 ; 质 低 内 实
di1.9 9j sn1 0 - 5 42 00 .6 o:03 6 /is .0 6 8 5 .01 .90 7 .
“ 低碳经济” 概念首先由英 国在《 我们未来 的能源——仓 建 I
护 关 系 的一 种 理 性 权 衡 ; 对 人 与 自然 、 与 社 会 、 与人 和 谐 是 人 人 关 系 的一种 理 性认 知 ;是 继 人类 社 会 经 历过 原 始 文 明 、农 业 文 明 、 业 文 明 之后 的生 态 文 明 ; 人 类 社 会 继 工 业 革命 、 息 革 工 是 信 命 之 后 的新能 源革 命 袁 男优 (00 认 为 低 碳 经 济 的 内涵 十 分 丰 富 : 碳 经 济 是 2 1) 低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 - 修改版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摘要: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则应运而生。
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含义及发展(一)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发展低碳经济简称ECO,又称为生态经济,“ECO”取自“经济的(economic)”和“生态的(ecological)”两个英文单词的词头。
薛维忠(2011)在《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中指出,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目前, 对“低碳经济”概念的阐述主要是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IPCC的一些报告、决议、倡议书、行动指针,以及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提法和学术界对中央精神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
”【2】“低碳经济”问题,源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
瑞典科学家阿列纽斯在1896年预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 年《京都议定书》获得通过。
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特别是自从《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2006)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报告(此前于1990年、1995年和2001年,IPCC已经相继完成三次评估报告)发表及“巴厘岛路线图”决议(2007) 之后,低碳经济无论是在国际舞台上还是在国内,都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两则)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日趋突出和广泛关注,世界各国为了遏制气候问题的不断恶化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
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基本是基于大量能源消耗来展开的,这属于一种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投入和大量的碳排放作为支撑代价的粗放型贸易结构模式,这和低碳经济所提倡的高附加值、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等特征之前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冲突。
低碳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是相符合的,低碳经济本身就属于一种生产力,对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极其我国的应对策略加以研究,对于加快推进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以及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层面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概述,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宏观层面的影响情况,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并探讨研究了有关低碳经济趋势下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应对建议,具体结构如下:一、绪论二、低碳经济概述(一)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二)低碳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三、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宏观层面的影响分析(一)出口贸易规模方面的宏观影响(二)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的宏观影响(三)商品竞争力方面的宏观影响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机遇和挑战分析(一)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分析1、扩宽国际贸易范围,促进低碳新产业发展2、是转变外贸增长模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内在要求(二)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分析1、提高贸易关税2、提高商品的使用标准五、低碳经济趋势下巩固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应对建议(一)健全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稳步地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三)重视技术研发和利用,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四)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低碳能源利用效率六、结束语三、研究进度安排(一)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准备阶段,在学校以及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现状和方法内容有所了解,准备开题答辩,接受各位老师的指点;(二) XXXX年 XX 月-XXXX年 XX 月:并争取多和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士进行交流沟通,多掌握相关信息;(三)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完成论文初稿,适当进行一些补充调查;(四)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上交论文给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并征求相关人员的建议后,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五) XXXX年 XX月-XXXX年 XX月: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四、参考文献[1] 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当代经济 ,2011(17)[2] 宗泊,碳关税分析 , 河北法学 ,2012(1)[3] 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的 SWOT分析及对策 , 中国商贸 ,2011(35)[4] 张蕊,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中国对外贸易 ,2010(22)[5] 唐卫东 , 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挑战 , 中国市场 ,2010(28)[6] 余玲,碳关税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 生态经济 ,2011(2)[7] 卢晓晴 ,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发展 , 中国商贸 ,2010(14)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范文二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输入端尽可能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在输出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经济的四大特征: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用低碳或非碳能源。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庄贵阳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中国政府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向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背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
1997年,《公约》缔约方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了世界各国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具体领域。
根据《巴厘行动计划》,国际社会计划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就2012年以后的国际气候制度安排作出最后决定。
记者: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面对这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英国等欧洲国家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日本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世界各地争相发展低碳城市。
那么,从学术和理论上来讲,什么是低碳经济?庄贵阳: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以后,尤其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英国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界定。
对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还是一种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学术界和决策者尚未有明确共识。
尽管如此,各种低碳经济概念都强调其目标是为了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doc
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调研报告doc 调研报告: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一、引言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模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收集,分析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访谈和文献收集的方式。
实地访谈包括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以了解他们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实践和经验。
文献收集主要涵盖了学术研究论文、政策文件、统计数据等方面的资料。
三、调研结果1.政府支持力度增加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经济奖励和补贴、设立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政府的支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企业低碳转型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低碳经济发展,并主动采取行动。
调研中,我们访谈了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他们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成功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国际间合作日益紧密低碳经济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例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这种合作使得低碳经济模式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四、建议1.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更具体的政策,并提供更多的经济奖励和补贴,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转型为低碳企业,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3.学术界应加强研究,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4.国际间应加强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五、结论低碳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以及国际社会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影响。
下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第一阶段:环境意识的觉醒(1980年代-1990年代)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全球开始对环境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关注。
环境组织和科学家开始警告人们全球变暖的危险,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
在这个时期,各种环境法律和国际协议开始出现,为后续的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1990年代-200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提出。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基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这个概念认为,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尽量减少与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可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第三阶段:国际合作和政策推动(2000年代-2010年代)2000年代初,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
关于低碳经济的议题在国际间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200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要求发达国家在未来阶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协议,如哥本哈根会议、巴黎协定等相继出台,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四阶段: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2010年代至今)近年来,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广泛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速,为能源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能。
同时,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低碳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总结起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环境意识觉醒到政策推动再到技术创新的过程。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加强合作,并通过国际协议和政府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推广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可能。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7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7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社会的进展,将人类推动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
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下面是YJBYS我为大家搜寻整理的一篇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盼望对你有所关心!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亡速度在加快。
如今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亡,物种灭亡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环境问题敲响警钟。
随着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大会提出了“低碳”这一概念,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改变而对将来产生的担忧、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善的心理与抱负。
假如说爱护环境,爱护动物,节省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一种看法,而不是力量,我们应当主动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留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针对这一热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以郑州市民为调查对象,探究人们对“低碳”这一生活方式的看法,总结其特点,查找缘由,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供应参考。
一.调查基本状况调查时间:周六、周日。
调查地点:郑州市二七区丹尼斯。
调查对象:二七区丹尼斯内部分商家与消费者。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关于“低碳生活”,通过对媒体报道、学术期刊以及现实状况的关注和分析,我们发觉:生活详情、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低碳生活主体以及新型的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等问题日益成为焦点。
因此,我们依据“低碳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生活详情等五个方面,编制了“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实行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客流量较多的周六、周日以消费群掩盖郑州市各阶层的二七区丹尼斯商场为例抽取样本。
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541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
2011、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11、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一、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自然科学类特等奖1、作品名称:《amiRNAi介导的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研究》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 魏太云作者姓名:康雄斌,余宗标,陈俊男,李艳林2、作品名称:《氮素调控稻田根际土壤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分析》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 林文雄、张志兴作者姓名:陈军、林世圣、李忠一等奖1、作品名称:《拟南芥抗青枯病RRS1-R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花生研究》报送学院: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庄伟建作者姓名:曾明军、谢国斌、陈月超、蔡蕙芳、杨桂英、肖少辉、陈境祥、黄潮华、何裕锦2、作品名称:《苏云菌芽孢杆菌ZLL5产细菌素的抗菌活性研究》报送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指导老师:黄天培作者姓名:苏小玉、吴乙霞、叶蕾蕾3、作品名称:《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探讨埃及伊蚊对Bt侵染的应答机制》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关雄作者姓名:刘昭霞、林秋秋、兰艳娇、苏伟超、钟艳红二等奖1、作品名称:《甘蔗黄叶病毒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子克隆及其功能鉴定》报送学院: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高三基作者姓名:林艺华、郑冬见、陈永武、吴小斌、黄莺英、陈复资、王英,孙生仁2、作品名称:《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的研发与应用》报送学院:植物保护指导老师:吴祖建作者姓名:池丽美、陈丹龙、陈健鹏3、作品名称:《河豚毒素人工抗原制备及其抗毒疫苗载体蛋白的选择》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汪世华作者姓名:陈桥贵、王飞龙、徐高坡、王弘杰4、作品名称:《外源抗坏血酸控制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及其活性氧代谢机理研究》报送学院:食品科学学院指导老师:林河通作者姓名:谢宝超、杨宏毅、刘丽旋、巫春红三等奖1、作品名称::《基因工程改良花生维生素E的研究》报送学院: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庄伟建、蔡铁城作者姓名:杨扬、曾艺龙、阳易丽、曾缘欢、郑惠娟、田雪华、陈宇华、吴深城、郑诗平2、作品名称:《水稻褐飞虱中肠内膜结合短肽的验证筛选》报送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指导老师:关雄作者姓名:许碧虹、林立金、林莉、黄书声、游胜美、徐春梅3、作品名称:《冰核细菌对热带型果树寒害霜害的影响及其防护技术研究》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李清禄作者姓名:苏礼超、王培昆、陈永法4、作品名称:《辣椒CaWRKY40启动子分离及其缺失突变体分析》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何水林、刘志钦作者姓名:马小玲,郑秋艳5、作品名称:《秋茄根系抗镉关键蛋白功能及其作用网络的研究》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陈伟作者信息:林小敏、许钊葳6、作品名称:《高产杀虫蛋白Bt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aiiA基因的克隆分析》报送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张灵玲作者姓名:黄小清、洪冬华、郑晓娟、李宁社会科学类特等奖1、作品名称:《社会冲突论视角下关于农民工城乡双重边缘化的研究》报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郑永平作者姓名:潘嫦宝、曾梦岚、丁冰冰、黄淑萍、陈敏敏、郑威一等奖1、作品名称:《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应急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报送学院: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刘飞翔作者姓名:郑晓坚、章龙玉、吴成骏、陈佳丽、邓超、李晓玲、林晓萍、庄凡艺2、作品名称:《福建平潭岛,旅游小台湾——基于闽台合作框架下平潭旅游业发展研究》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林永明作者姓名:林蓓曦、戴志华、任春燕、陈根锴、雷明君、林超3、作品名称:《福建省水稻种植保险农户参保意愿调查与分析》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谢东梅作者姓名:张筱琴、刘思瑶、廖康皓、蔡琼瑶、谢小龙二等奖1、作品名称:《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与分析——以福州地区高校为例》报送学院:植物保护指导老师:郑奕作者姓名:梁荣峰、温添驿、吴丽英、高文炜、苏雅琳、陈雅芳、杨程、叶招润、文灿2、作品名称:《影响村干部当选的因素研究》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智军作者姓名:王雅琼、陈余进、吴桂玲、陈晓丹、任小强、潘小勇、林娜娜,方凌凌3、作品名称:《沙县富口农村闲置地开发新思路——构建农村社区模式》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吴声怡、王柳云、张玉容作者姓名:许云琳、林燕兰、陈婷婷、蔡佳昱、郭彩虹、王育平、曾智辉、黄毅诚4、作品名称:《大学生“村官”在村务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智军作者姓名:黄丽丽、范桂琴、叶小婷、林茵茵、吴斯乾、陈桐、郭凯杰5、作品名称:《闽台农科类大学生交流与合作研究》报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许文兴、刘唐宇作者姓名:陈思思、马燕芳、黄娉婷、康华伟、曾艺龙、戴志萍三等奖1、作品名称:《福建省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构成与利益分配》报送学院: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朱朝枝作者姓名:朱海林、曾艺龙、陈永武、康华伟、陈玉虾、林艺华、姜晓芳、陈茜2、作品名称:《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赵建仓作者姓名:唐美丽、李圣林、高晓东、郑才连、陈亚敏3、作品名称:《陆生赴台就读意愿调查研究》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雷国铨、许建明作者姓名:黄琬瑜、丁清源、庄培坤、罗丹、林汝钦、王汉杰、徐镜正4、作品名称:《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绩效评估研究》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汤新华、罗玲凤作者姓名:李琦、潘贞、林晶、林苾青、张昊东、龙盈江、李耀、刘紫薇5、作品名称:《乡镇领导管理工作特征与角色扮演——基于福建省乡镇领导调查的经验分析》报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力予作者姓名:黄瑜瑜、蓝艺华,戴珍建、黄文坤、吴淑娴、张颖6、作品名称:《闽台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对比及其培养模式探讨》报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刘唐宇作者姓名:吴瑶瑶、林楚楠、魏丹萍、许荣、陆宋权、胡建平、李文瑞、蔡心心7、作品名称:《上海世博影响力与往届世博比较研究》报送学院:金山学院指导老师:林金菊、吴卢荣作者姓名:涂莲炘、杨绵玉、江爱兴、邱阿富、黄圣祥科技发明类一等奖1、作品名称:《纳米复合型过滤水龙头》报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张翔、任金波、林建作者姓名:朱文华、王高标、吴承鸿二等奖1、作品名称:《果冻式月饼》报送学院:食品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庞杰作者姓名:林天颖、欧阳静琳、邹丽平、苏清彩、王志江、郑联二、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A类(自然科学类)特等奖1、作品名称:两种植物病毒的鉴定及其新用途团队成员:吴康成、林文忠、俞书涵报送单位:金山学院指导老师:杨靓一等奖1、作品名称:水稻黄化致死突变体yll(t)的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团队成员:康智明、付饶、廖彬良、邱骥、黄珑、吴玉丽、王晴水、黄琳、刘晓燕、陈彬烨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官华忠2、作品名称:R型乙偶姻基因工程菌构建及发酵过程研究团队成员:陈子宸、陈明慧、郭文涛、张祎伟、詹森然报送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张燎原3、作品名称: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拟南芥中的定殖研究团队成员:苏伟超、林秋秋、王官栋、吴志卯、莫沉报送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关雄二等奖1、作品名称:巨菌草制备纳米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团队成员:林凤采、周文英、周庆丰、刘晓琳报送单位:材料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黄彪2、作品名称:稻田土壤中抑草菌的筛选分离鉴定团队成员:林晓丹、张奇、杨特、梁友谊报送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何海斌3、作品名称:一个受青枯菌诱导的花生LRR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AhRLK1的克隆、表达分析以及遗传转化花生研究团队成员:陈长河、庄小珍、吴思勇、黄志雄报送单位:金山学院指导老师:庄伟建4、作品名称:抗水稻褐飞虱新型Bt Cry毒素的研究团队成员:林莉、许碧虹、林立金报送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关雄5、作品名称:斑茅与甘蔗杂交后代染色体遗传研究及环境适应性评价团队成员:廖振阳、陈玉虾、罗晓棉、戴锦高、高嘉慧、梁玉虎、洪水秀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邓祖湖6、作品名称:烟草根特异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团队成员:吴深城、任小燕、施航、李艳茹、石岩、欧阳振华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庄伟健、蔡铁城三等奖1、作品名称:金丝草水提液正丁醇萃取部位HPLC全貌分析团队成员:贺亚雨、巫校陵、郑敏、李帆报送单位:植物保护学院2、作品名称:关于高校饮食营养价廉方法的探究团队成员:郑蓉芳、陈炎海、张燕梅、郑境瑜、刘荣泽、邓飞龙、郑益鹏报送单位:金山学院指导老师:吴卢荣3、作品名称:马铃薯疫霉菌无毒基因A VR1和A VR2的变异及进化机制分析团队成员:俞超维报送单位:植物保护学院指导老师:詹家绥4、作品名称: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埃及伊蚊对Bt侵染的应答机制团队成员:李宁、刘昭霞、郑晓娟、钟艳红报送单位:植物保护学院指导老师:张灵玲5、作品名称:烟草AP2/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团队成员:吴婷、曾缘欢、张耀帮、陆文超、杨仙、倪源培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庄伟建、蔡铁城6、作品名称:DNA甲基化抑制剂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代谢机理的研究团队成员:谢成杰、陈伟军、侯宇报送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指导老师:汪世华7、作品名称: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指示分配优化模式团队成员:石永杰、林天飞、王婷婷、王伟彬、叶成群、黄群、赖燕秋报送单位:金山学院指导老师:吴卢荣8、作品名称:后钢板弹簧吊耳工艺设计团队成员:彭延延、叶文丽、黄新霞报送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张翔9、作品名称:中国旅游业动态发展规律的研究团队成员:赖钟艳、何陈文、魏北峰、林宗堆、何晓鹏、刘名超、江楠光、高振报送单位:金山学院指导老师:吴卢荣B类(社会科学类)特等奖1、作品名称:海滨城市休闲林业发展问题研究——以福建厦门为例团队成员:马永林、李小娟、刘晶晶、魏良冰、詹勤地、刘婷、郑腾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秋华、雷国铨、郑义一等奖1、作品名称:农业推广绩效测度模型的构建与综合评价—以龙岩新罗区为例团队成员:曾娇霞、王巧燕、李美女、关志英、林雯霞、范凌、吕芳姿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2、作品名称:大学生动漫心理需求现状,影响因素及开发策略研究团队成员:骆岩、潘嫦宝、陈佩君、苏萍萍、翁美莲、尤凉水、何天扬、欧思慧报送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池有忠、王婧3、作品名称:福建省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团队成员:黄文坤、陈淑凤、张颖、陈道攀、吴淑娴、曾金寿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智军二等奖1、作品名称:水土资源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长汀县的调研团队成员:龚文荣、何丽红、何锦华、钟彬、张辉礼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刘飞翔2、作品名称:农民对农技推广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思考——以漳浦县为典型研究区域团队成员:涂舒云、蔡哲毅、郑晓婷、陈阳、陈贵庆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刘飞翔3、作品名称:福建省乡镇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子研究团队成员:谢滔滔、柯秋霞、陈爱丽、柯讯富、蔡国政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智军4、作品名称:农林专业大学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团队成员:曾艺龙、郑金威、李祖芳、葛华娟、黄巧园、张巧柔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肖红新胡庆庆5、作品名称:农村信用社股改后的经管效率增长机理及提升路径研究——以泉州地区为例团队成员:林焕坤、陈跃飞、卢慧、刘晓婕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张文棋、谢文忠6、作品名称:福州市老年人食品的供求情况分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团队成员:李玉榕、谢艺环、林晓强、洪利源、陈燕虹、黎汀洪、张芳华、林丽梅报送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郑逸芳7、作品名称:福建民居文化调研团队成员:蔡少杰、张明键、冯文诚、童章明、林希、王鸣涛、杨棉玉、虞晋权报送单位:金山学院指导老师:马咏真三等奖1、作品名称:大学生廉洁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福州高校为例团队成员:马建民、张锦瑜、林芳玲、林贞、林元连、杨武宁、廖慧珍、张孙平报送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张开晃、郑智文2、作品名称: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政策议程形成中的利益博弈及其调控机制团队成员:陈桐、黄丽丽、梁聪生、郭清岁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建平、徐学荣3、作品名称:福建残疾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探究——基于福州市的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余俊、吴耀光、刘佳佳报送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周国荣、乐容胜4、作品名称:农科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多方向选择的思考与启示团队成员:张文明、郭晓露、林永胜、冯栗薇、伍伯稳、林云南、林发全、林民悦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刘飞翔5、作品名称:农村理财市场的发展研究团队成员:王诗源、许聪华、陈添裕、林雪冰、陈立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郭慧文6、作品名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转变及适应性分析——以福州晋安区为研究样本团队成员:唐聪松、吴春燕、邹妮花、童娣云、钟添德报送单位:作物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黄锦文7、作品名称:长汀水土流失景观化治理初探团队成员:兰宇翔、吴心宇、黄志华、李可报送单位:园林学院指导老师:董建文8、作品名称:福州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融入状况调查团队成员:吴金龙、洪晓滨、施清凉、陈蓉蓉、刘玲婷、胡志阳、杨文捷报送单位:食品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郑兴明9、作品名称: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村级财务公开问题团队成员:郑佳境、邱艳萍、杨晨诗、郑梦妮、翁羚苒、林巧虹、刘惠娥、翁彬琴报送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黄怡10、作品名称:关于高校大学生对于大类招生制度看法的调查分析及建议团队成员:张雅蓉、邸多恺、温添驿、吴丽英、余臣浩、吴婷、张蕴琛、许钇伟、李泽豪、秦坤报送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指导老师:郑珠仙C类(科技发明类)一等奖1、作品名称:新型多功能嫁接刀团队成员:杨志宏、范诗文、郭燕芳、林溁、陈天统、林伟铭、叶善汶、黄志明报送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方文熙二等奖1、作品名称:糖醋“土笋冻”加工工艺的研究团队成员:王丽冰、雷青青、张倩倩、肖媛、吴妹报送单位:食品科学学院指导老师:庞杰三等奖1、作品名称:便携式自行车团队成员:何术东、赵帅、钟茂华报送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林建2、作品名称:清爽型橄榄醋的研制团队成员:邹丽平、朱丰、林海斌、李文亮、陈建业、郑江枫报送单位:食品科学学院指导老师:田玉庭。
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和趋势研究综述
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 ;探讨 了低碳经 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而国际社会对温 室气体减排 的关注导致 了低碳经济产生与 发展 ,指 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 展方式的新标识 ,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 议 孕育 了低碳经济。 张鹏飞 ( 0 9) 出低碳经济的本质 20 指 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 问题 , 核心是能源创新和制度创新 。低碳经济要 求提高能效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 气体减排技术 ,建立低碳能源 系统 、低碳 产业结构 和低碳技术体 系,转变整个社会
~
定水平的经济形态 ,旨在实现控制温 室
涵 、 基 本 模 式 、 技 术 条 件 、 区 域 发 展
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向低碳 经济转
型 的 过 程 就 是 低 碳 发 展 的 过 程 。 低 碳 经 济
种新经济模式 , 包含三方面的内涵:首先 ,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 的,是相
要影响 , 更引起各 国经济发展 的深刻 变革。
观三个层次论证 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的发
展 方 向 、发 展 方 式 和 发展 方 法 , 即 以低 碳 发 展 为 发 展方 向 , 以节 能 减 排 为发 展 方 式 , 以碳 中和 技 术 为 发 展 方 法 。 朱 四 海 ( 0 9) 为低 碳 经 济 作 为一 20 认
经济发展转 向既满足减排要求 、又不妨碍 经济增长 的低碳轨道 ,使经济发展 由 “ 高
碳经济 ”向 “ 碳经济”转轨。 低
侯军岐 ( 0 0) 为低碳 经济本 身就 21 认 是一种 以低能耗 、低污 染、低排放和 高效 能、高效率 、高效益 为基础 ,以低碳发展 为 目标 ,以节能减排 为方式 ,以碳 中和技 术为手段 的绿色经 济发展模式 。 在分析 当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理论综述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王凯伟㊀毛星芝㊀罗鸽希内容提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势头.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㊁碳税和碳交易市场㊁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国内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内涵㊁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㊁发展的评价㊁发展的路径以及发展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着重加强低碳经济的理论㊁评价体系㊁制度体系㊁低碳能源及技术㊁具体区域和行业以及低碳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关键词:低碳经济㊀低碳城市㊀评价体系一㊁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外研究现状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概念㊁碳税和碳交易市场㊁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1 对低碳经济概念的研究.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概念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㊁节约能源技术㊁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㊁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 低碳经济 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 碳足迹 ㊁ 低碳经济 ㊁ 低碳技术 ㊁ 低碳发展 ㊁ 低碳生活方式 ㊁ 低碳社会 ㊁ 低碳城市 ㊁ 低碳世界 等一系列新概念㊁新政策应运而生.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的大变革,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2 对碳税和碳市场交易的研究.目前,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本国开征碳税,并建立碳交易市场.碳税实际上是一种矫正税,有的国家称为能源税,其本质都是为了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㊁瑞典㊁丹麦㊁荷兰四个北欧国家先后开征碳税,1999年意大利开始征收,2007年和2008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先后开征碳税,又为碳税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3 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目前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范围较广,包括低碳消费㊁低碳社区㊁低碳建筑等.国外学者主要从建筑或社区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低碳社区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近期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草根创新在低碳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草根创新(g r a s s r o o t s i n i t i a t i v e s)依赖于个体有限的能力㊁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对低碳社区的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社区内部,草根创新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且可以打破不同社区间的界限.在实践层面上,C a n e l oP r o j e c t项目属于典型的草根创新,它由非政府组织发起,主要是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建造房屋,最大限度使用当地比较容易获取且价格低廉的自然和中碳材料建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足迹,有效地避免水泥材料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根据I P C C的报告,在发达国家,建筑大约消耗了78«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9期∗王凯伟㊁毛星芝㊁罗鸽希,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411200,电子邮箱:w a n g k w168@126.c o m.本文是作者承担的2010年度湖南省软科学项目 促进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 (编号:2010Z K3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40%的能源,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大约占到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6%.E I A的报告显示建筑大约消耗了全球30.8%的能源.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对于解决全球能源危机㊁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可以分解为建造㊁装修㊁室外设施建设㊁运输㊁经营㊁废物处理㊁物业管理㊁拆迁和建筑处置等9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材料㊁设备和能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因此,低碳建筑要求每一个阶段所使用的材料㊁设备等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C h e n(2010)等认为可以有效加强管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费量,并指出与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能耗相比,建筑物的后期运营管理所消费的能源量更大.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在新建筑中采用传统的节能技术,可以使新建筑的能源使用量平均下降20%-3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40%.4 对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研究.斯特恩报告提出全球减排政策的三个要素,即通过税收㊁贸易或法规进行碳定价;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消除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障碍.有一些学者认为发展新能源或能源战略调整有助于促进转型,如A bGd e e n(2007)认为减少能源消费和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是减轻能源生产和消费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有不少学者从发展低碳技术角度提出了具体路径,如S u n i k k a(2006)提出应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低碳技术促进城市转型;W i n k l e r(2007)认为应发展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并指出平板太阳能收集器能为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部署做好技术准备.也有学者从碳金融角度提出促进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如T i l l R e q u a t e(2005)通过回顾环境政策工具为促进先进减排技术发展产生的激励方面的相关进展,指出在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采用碳价等市场手段通常比指挥和控制手段具有更好的表现,碳税要比碳排放限额更具有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效果; M o r r i s o n&Y o s h i d a(2009)通过比较研究中国㊁美国和韩国,提出应设立适当的公共基金来发展清洁能源与低碳排放.上述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都为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5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研究.国外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操作方面大规模实施战略,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2009年1月,美国白宫发布 经济恢复和再投资计划 报告,提出将能源列为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报告中指出,未来3年内将把风能㊁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提高1倍,未来10年内政府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将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力度以减少石油消费量,大量投资绿色能源 风能㊁新型沙漠太阳能阵列和绝缘材料等;推行绿色建筑对全国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炭㊁石油㊁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10%,从而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㊁低排放的方向转型.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内涵㊁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㊁发展的评价㊁发展的路径以及发展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 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研究.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是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低碳经济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鲍健强(2008)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㊁低污染㊁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㊁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是经济发展方式㊁能源消费方式㊁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表述方式也存在差异,但其概念的内涵大致相同,即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㊁低污染㊁低排放和高效能㊁高效率㊁高效益,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发展清洁能源,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㊁低排放㊁低污染,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认同,不论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发展以低能耗㊁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将是大势所趋.2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对象主要是省市级的区域性城市,并且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多依据层次分析法的相关思想进行构建.胡大立㊁丁帅(2010)提出低碳经济评价逻辑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三个层次(目标层㊁准则层㊁指标层).李晓燕(2010)在构建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88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毛玉如㊁沈鹏等(2008)通过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物质流分析,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从区域㊁技术㊁产业㊁机制四个层面考虑.王斌斌(2010)在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构建了能够系统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15个资源型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客观评价.谢传胜㊁徐欣等(2010)运用模糊粗糙集理论建立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3 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对于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学者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2008)提出,要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推行试点示范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2008)在 低碳经济:理念 实践 创新 的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要开发产业节能新技术,努力优化工艺路线,选择节约替代型产品.庄贵阳(2007)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六种可能途径: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遏制奢侈浪费,加大碳汇和国际合作.任力(2009)认为,应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杜明军(2009)提出通过以低碳财政资金为先导平台,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为载体,引导㊁拉动低碳经济龙头企业对现代节能项目的投入,整合各类低碳发展资金,逐步形成低碳经济转型的 聚宝盆 效应.龚建文(2009)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是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节能减排;最优路径是提高能源效率㊁发展可再生能源㊁发展循环经济;还需要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在政策上㊁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4 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付允(2008)等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㊁低排放和低污染,以及高效能㊁高效益㊁高效率(简称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邢继俊(2009)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即初期发展模式包括自上而下调整发展㊁逐步优化产业结构㊁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中期发展模式包括自下而上的低碳经济发展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㊁促进新能源发展;晚期发展模式包括促进低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㊁持续开发新能源和重视低碳社会的伦理文化建设.毕军等(2009)认为,低碳发展需要技术,但低碳发展不能依赖技术,碳排放影响几乎存在于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因此构建政府㊁企业㊁公众共同参与的低碳社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杨志(2009)提出了 绿色+资本+网络 的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借助绿色网络和资本的力量发展绿色经济.上述研究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三、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展望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该领域研究呈现出研究成果众多㊁研究资料丰富㊁研究视野开阔㊁研究方式多样的景象.未来在低碳经济的研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合理的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的研究要立足国情.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加强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确立我国低碳发展纲领的基础.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更系统㊁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低碳经济最本质的内容,真正理解和把握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政府的政策㊁实证研究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等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国内关于低碳经济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㊁低碳城市建设等,评价方法主要是综合合成方法㊁层次分析法等.而国外的研究则侧重于低碳经济某一特定领域,如低碳能源㊁碳排放等方面,大量运用各种数量模型,如投入 产出法㊁成本 效益法等,将低碳经济具体化,针对国际㊁国家㊁区域等不同尺度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研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技术亟待升级,我国已经逐渐呈现出从以引进技术和模仿为主逐步向自主研发转变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逐步增强的发展趋势,并逐渐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加快以 产权界定 为中心的制度建设㊁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㊁建立企业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等制度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方向.所以,如何在国内外既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和98«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9期超越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从政治㊁经济㊁法律㊁科技以及文化等角度提出一套更加契合我国国情㊁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体系,逐渐成为低碳经济研究领域迫切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四是低碳能源及技术研究.由于我国人口过多并且持续增长,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产和消费都比较大,碳排放量也比较大.必须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走 低碳经济 的路子,从过去高投入㊁高排放㊁低产出的 两高一低 的产业高碳发展模式向低投入㊁低排放㊁高产出的 两低一高 的产业低碳发展模式转型.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碳处理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关于碳处理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所有权和转让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的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限于自身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技术转让进展十分缓慢.因此,要进一步开发低碳能源,研发低碳技术.五是具体区域和行业的研究.目前,低碳经济研究在国外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而国内研究大多从宏观层面入手,侧重于制度㊁政策㊁战略研究.未来的研究除了要立足于国情,继续进行完善宏观研究外,还要强化微观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省㊁市㊁县㊁企业,因此,加强微观研究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内许多学者虽然提出了不少相关的政策措施,但缺乏针对性.目前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借鉴国外低碳经济转型经验,对我国具体区域和具体行业的低碳经济转型研究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耦合产业结构和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必将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六是低碳城市构建研究.低碳城市包含范围广泛,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未来的研究一方面要在普适性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上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城市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低碳城市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建立以低能耗㊁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参考文献:胡大立丁帅,2010:«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2期.杜明军,2009:«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耦合机制体系的战略思考»,«中州学刊»第6期.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2008:«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第3期龚建文,2009:«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江西社会科学»第7期.李晓燕,2010:«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华东经济管理»第2期.毛玉如沈鹏等,2008:«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化工»第11期.任力,2009:«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科学家»第2期.王斌斌,2010:«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第6期.谢传胜徐欣等,2010:«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技术经济»第8期.邢继俊,2009:«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杨志,2009:«绿色+资本+网络 一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国际融资»第11期.庄贵阳,2005:«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第3期.C h e n,G.Q.e t a l(2011),"L o w-c a r b o nb u i l d i n g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m u l t i-s c a l ei n p u t-o u t p u ta n a l y s i s",C o mm u n i c aGt i o n si n N o n l i n e a rS c i e n c ea n d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16(1):583-595.M o r r i s o n&Y o s h i d a(2009),"C h i n a,U n i t e dS t a t e s,K o r e a t a k e l e a d i n c l e a n e n e r g y a n d l o w-c a r b o n i n i t i a t i v e s",R eGs e a r c hT e c h n o l o g y M a n a g e m e n t52:2-4.O m e r,A.M.(2007),"F o c u so nl o w c a r b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 T h e p o s i t i v e s o l u t i o n",R e n e w a b l e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E n e r g y R e v i e w s4:1-27.R e q u a t e,T.(2005),"D y n a m i ci n c e n t i v e sb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i c y i n s t r u m e n t s-as u r v e y",E c o l o g i c a lE c o n o m i c s54(2-3):175-195.S u n i k k a&M i n n a(2006),"E n e r g y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l o w-c a r-b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i n u r b a nr e n e w a l",B u i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I n f o r m a t i o n34:521-533.(责任编辑:钟培华)09。
低碳经济实践论文: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实践论文: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清洁资源,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文根据当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状况,从低碳经济的起源、发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低碳经济的典型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及基本趋势、制约因素和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短述评。
关键词:低碳经济;制度环境;低碳技术;气候变化;碳减排;碳排放;新能源;清洁能源一、低碳经济的起源与内涵1.低碳经济的起源及发展“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总体目标是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1]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
“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的内涵剖析英国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2003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连续第三年对低碳 经 济 的 研 究 做 年 终 盘 点 , 搜集了2 0 1 2年国内外论文期刊和会议论文 以及国内外学者专著 、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 、 学术机构发布报告 , 还有国内外各大网站资讯 , 然 6 0 0 余篇 , , ( , 后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筛选 , 其中国内期刊以 C 来源期刊为主 作者职称 副教授以上或博士学位 S S C I 、 等 为 标 准, 进而筛选出 或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员 ) 论文篇幅 ( 去除1 2 页且没有创新点的论文) 。 , 大约 2 0 0 篇作为本年度学术报告的论文文献资料 分 析 发 现 2 0 1 2年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呈现以 ( ) 下特点 : 更加关注于由宏观向微观层面的深化研究 , 更加关注于在不同层面 、 不同领域向低碳转型 1 ( 的路径研究 , 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 可 操 作 、 可 执 行 的 对 策 建 议; 国 内 相 关 研 究 数 量 更 多、 内容更丰 2) ( ) , “ ” , 富、 研究方法更多样 ; 各领域的研究相互渗透 在向低碳转型中扮演着 和而不同 的角色 其中 更 3 多的借用定量分析 、 实证研究等方法检验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 根据 2 0 1 2 年热点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问 , : ; 、 题 本年度的报告框架主要归纳为三方面 低碳城市 碳金融 碳税和碳交易 ; 低碳能源和低碳企业 。
瑠 , 主观性 也 无 法 消 除 , 重设置一般采用德尔菲法 瑏 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含有定 性指标, 对低碳城市的全
Hale Waihona Puke 面准确的评价也产生一定影响 。 因此 , 如何确立科学合理 、 具有普适性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建 立国家级可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 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 低碳城市实践研究 。 实践 层 面 , 国 外 学 者 的 研 究 主 要 在 于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的 经 验 总 结、 效果分 3. 瑡。 在 与 中 国 有 关 瑏 析, 并在经验基础上 , 提出针对发 展 中 国 家 , 尤其是中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建议 的研究中 , 国外学者试图提出合理的政策和路径来支持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 , 以避免工业化国家在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高消耗 、 环境污染等问题 。L e h m a n 通过对中国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和德国柏林 ) ) ( 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 的 发 展 模 式, 的波茨坦广场 ( 提出了 “ 网状 城 市 “ o t s d a m e r P l a t z e t w o r k C i t N P y
城市建设研究呈增多趋势 , 其中不少学者来自于 香港和台湾地区 ③ ④ ⑤ ⑥ 。国内研究主要集
收稿日期: 0 1 3 3 2 2 0 0 ( , 基金 项 目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 中 国 合 同 能 源 管 理 发 展 对 策 研 究” 项目编号1 中 国 博 士 后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四 1 C G L 0 6 3) , (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中 的 会 计 问 题 研 究” 位 一 体’ 低 碳 经 济 模 式 研 究” 项目编号2 0 1 1 0 4 9 1 5 8 4) ( ) 。 项目编号1 0 D J G J 0 8 ) ;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工 学 博 士( 济南2 作者 简 介 :王 璟 珉 , 居岩岩,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 5 0 0 1 4 ) ; ) 。 究 生( 济南2 魏东,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院副教授, 工 学 博 士( 济南2 5 0 0 1 5 0 1 0 4 3 ,V ,G , "B :T a r r i e t B u l k e l e a n e s a C a s t a n B r o t o a r e t h E d w a r d s r i n i n C l i m a t e C h a n e t o t h e C i t o w a r d s L o w C a r b o n ① H y g g g y : , ( ) , U r b a n i s m" , o n m e n t n a t i o n a l a l c e i n a b i l i t 5 4 55 2 0 1 2 5 . L o c a l E n v i r T h e I n t e r J o u r n o J u s t i a n d S u s t a 5 1. p y f 《 , 把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 策略 与 方 法 》 北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庄贵阳、 张楚: 2 0 1 1年。 ② 雷红鹏、 , "C ? t e f f e n L e h m a n a n R a i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E v e r L e a d t o L o w C a r b o n C i t i e s T h e C a s e o f S h a n h a i i n C o m a r i s o n t o P o t s ③ S - p g p ", ( ) , l a t z B e r l i n i n a b l e s t 11 2 0 1 2 3 . d a m e r P S u s t a C i t i e a n d S o c i e 2. p y, , , "C :A ", i n C h e n C h i M i n S h u O t i o n f o r a L o w n C o mm u n i t C i t P e r s e c t i v e i n T a i w a n i o n e i T e d u c c a r b o S e a r a t ④ W - g y y p p 2 R ( ) , a n d 2 0 1 2 9 4 P u r i i c T e c h n 5 9. a t i o n o l o . 1 5 41 p f g y, , , , " : Y u S c e n a r i o A n l s i s o f U r b a n E n e r S a v i n a n d C a r b o n A b a t e m e n t P o l i c i e s A C a s e S t u d o f e i F e n L i x i a o Z h a n ⑤ a g y g y g y y g , ", , ( ) B e i i n c i t C h i n a d i a o n m e n t a l c e s . 6 3 26 P r o c e E n v i r S c i e n 4 4. 2 0 1 2 1 3 j g y p , , , , , "D :Wh ? " S u B. C h e n T. X i n C. C h e n Z. F.Y a n e v e l o m e n t o f L o w R. c a r b o n C i t i n C h i n a e r e W i l l i t G o ⑥ M. - g g p y , ( ) d i a o n m e n t a l c e s, . 1 1 4 31 2 0 1 2 1 3 P r o c e E n v i r S c i e n 1 4 8. p
山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3 0 0 4 4页 2 0 1 3年第 4期 第 0
) 低碳经济研究学术报告 ( 2 0 1 2
王璟珉 居 岩岩 魏 东
尤其是随着《 京都议定 摘要 : 2 0 1 2 年 是 低碳 经济 实 践 与 研 究 在 我 国 乃 至 全 球 范 围 内 进 一 步 深 化 的 一 年 , 书》 第 一 承诺期 的结 束 和 第 二 承 诺 期 的 开 始 , 如 何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实 现 低 碳 发 展, 是 各 国 学 者 关 注 的 话 题。 本 年 度 低碳 经济 的研 究 比 去 年进一步细化 , 研 究 重点 和 热 点 也 有 所 变 化 , 尤其在低碳城市, 碳金融、 碳税和 碳 交易 、 低碳 能 源 和 低碳 企 业 等 方 面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展 和 深 化 , 并 呈 现 出 一 些 新 特 征。 研 究 依 然 还 存 在 不 , 。 足 对 实 践 的 总 结和 指导 意 义尚 须 进一步 加 强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低碳城 市 ;碳金 融 ;碳战略 ;低碳 能 源
一、 低碳城 市研 究
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 发 展 的 大 趋 势 , 成 为 解 决 全 球 性 问 题 的 关 键① 。 世 界 各 国 都 在 努力推进全方位的低碳城市转型 。2 0 1 1 年 WWF 联合我国学者从策略和方法上对中国低碳城市的发 展做了深入研究 ② , 本年度的研究则更为细化 。 不过相对国内研究而言 , 境 外学者对低碳城市的研究 并不多 , 且主要集中于低碳城市实践 的 经 验 介 绍 、 成 果 分 析, 而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低碳
3 0
) 低碳经济研究学术报告( 0 1 2 2
中于 : 低碳城市内涵的演化 、 城市发展目标和衡量标准 、 城市建设路径 、 以及不同城市低碳建设实践与 经验总结 。 除此之外 , 作为低碳城市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低 碳 产 业、 低 碳 交 通、 低 碳 建 筑、 低碳消费等也得 到了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 ( 一) 低碳城市综合研究 低碳城市内涵的演化 。 随着实践的深入 , 学者们对 “ 低碳城市 ” 有了更深的认识 : 低碳城市应 该 1. “ “ 低碳 ” 城市 ” 首先落脚于 “ 城市 ” 本身 , 探讨 “ 城市 ” 本身的价值 ; 是手段和状态 , 及其价值才是目的 , 关 中国低碳经 注和研究低碳城市 , 实质上是关注和研究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发展模式 ① 。 这与 2 0 1 2 年《 济蓝皮书 》 阐述的低碳城市的内涵 相 一 致 , 即 低 碳 城 市 包 含 四 个 核 心 内 容: 人 类 发 展、 资 源 禀 赋、 低碳 “ 生 态 文 明” 技术以及社会消费 ② 。 低碳城市的建设 , 不是单纯的以 “ 低碳 ” 为衡量标准 。 十 八 大 之 后 , 建设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 , 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必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 另外 , 城市与城市之间并非独立存在 , 低碳城市建设并非只关注单个城市的低碳化进程 。 在全球气 候变化背景下 , 以及城际关系的日益密切的现实中 , 要建设真正可持续的低碳城市 , 就离不开低碳区域规 , 将郊区和城市纳入到可持续的区域形态中 , 划 ③ ④ 。 彼得 · 卡尔索普倡导 “ 可持续的区域 ” 两者协同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