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工艺对红茶茶膏品质的影响_谭超

合集下载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探讨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探讨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探讨作者:蒋文欣蒋健轩蒋文峰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06期【摘要】文章从影响红茶品质成分的角度探讨其加工工艺,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探讨红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加工工艺;红茶品质;技术【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6-0063-02在现代社会中,茶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饮品,也是一种天然健康的无酒精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中红茶更是以独特的魅力广受欢迎,销售覆盖全球。

有相关资料显示[1],2017年全球茶叶产量中,产量最高的是红茶,占总数比例超过60%,在国际的茶叶贸易当中,红茶叶是最主要的种类,占比达到80%,而红茶的加工有一定的复杂性,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对其加工与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形成产生的影响1.1 红茶品质形成的前提是鲜叶原料在红茶中,鲜叶中儿茶素的含量、氧化还原电位亲和力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对茶黄素含量有直接的影响。

有学者曾研究过具体的不同品种的茶树其鲜叶对应的化学组分及品质的特征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都含有非常丰富的生化物质,而含量较高的有儿茶素、茶多酚。

还有研究人员针对广西茶树资源开展系统的挖掘与鉴定,发现一些茶品的茶黄素含量甚至超过肯尼亚优质品种的红碎茶。

红茶在香气与品质方面的相关指标还包括鲜叶老嫩程度、具体的树种等,又间接包含有脂肪酸含量及糖苷类香气的问题[2]。

1.2 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与红茶品质有关的指标还包括萎凋的方式,其对红茶品质有直接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采用萎凋槽法替代传统的自然萎凋形式,或采用日光萎凋的形式,都符合红茶品质形成的标准要求,而这些方式其实已经在目前部分茶叶的生产中使用,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即耗时、耗力。

要降低红茶生产成本,可以采用冷冻萎凋的方法,比如通过增加细胞膜透性提高叶细胞损伤率和损伤的速率,增加内部的含量,从而达到提高红茶品质的目的。

不同加工工艺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仇方方;郝晴晴;邓余良;卢梦玲;鄢华捷;黄声东;王友海【摘要】The effect on quality of Yihong Black Tea was studied by adjusting of withering extent,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enough dr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of effect potential is fermentation time>withering extent>temperature of enough dry. The withering to water content 60%, fermentation for 2.5h and 85℃ for enough dry achieved the best quality for Yihong Black Tea which hasbright orange brewing liquor, obvious sweet aroma and rich quality content.%通过控制萎凋程度、发酵时间和足干温度,研究宜红茶初制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成品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萎凋程度、发酵时间和足干温度3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发酵时间>萎凋程度>足干温度;鲜叶萎凋至含水率为60%,发酵2.5 h,再用85℃温度足干制得的红茶汤色橙黄明亮,甜香明显,内含物质丰富,综合品质突出。

【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6(043)003【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宜红工夫;萎凋;发酵;干燥;品质【作者】仇方方;郝晴晴;邓余良;卢梦玲;鄢华捷;黄声东;王友海【作者单位】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0;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 443000;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0;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 443000;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 443000;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 443000;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宜红茶又名宜昌工夫茶,其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甜香高长,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柔软,且因茶汤有明显“冷后浑”的独特品质而誉满全球[1]。

不同制作工艺对滇红茶感官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制作工艺对滇红茶感官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1 . 2 . 1 滇红制作工艺流程 ( 1 ) 传统工艺流程 : ①萎凋 , 萎 凋槽 鼓 风萎 凋 至茶 叶水 分 含量揉捻机 揉捻 7 5 ai r n ; ③ 发酵 , 室 内 自然发 酵 , 茶 条放
置于箩筐中, 堆表覆盖湿布保湿 ; ④干燥 , 先将茶条在杀
不 同制作 工艺 对 滇 红 茶 感 官 品质 及 理 化 性 质 的影 响
刘顺航 ,赵甜甜 ,李相 波 ,贾黎晖
(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 团有 限公 司,云南 普洱 6 6 5 0 0 0 )
摘 要 :采取高温 ( 3 6 ℃) 、薄摊 ( 1 和3 c m ) 、短时 ( 4 h )发酵工艺 , 再配合清洗鲜叶 、在发酵叶堆表洒水等操作 ,研究了适合清洁化 、机械化
流水线的滇红加工工艺对 滇红茶感官 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 明,8 种高温 、薄摊 、短时发酵 工艺制作的红茶 , 均具备滇红的感官及理化品
质特征 ,其 中以清洗鲜叶 、摊叶厚度 3 c m,且在发酵茶堆表洒水的处理感官 品质较好 ;此外 ,发酵时摊叶厚度为 3 c m且在发酵叶堆表洒水 ,可弥 补清洗鲜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 高茶 叶水浸 出物的含量 ,但需适 当加深发酵程度 ,平衡发酵茶堆表洒水与茶汤苦涩味之间的矛盾 。
云南 省产茶 历史悠 久 , 独特 的地 理环 境和气 候条 件 孕育 出种性优 良的云南大 叶茶种 。 这是开发优 质茶产 品 的前 提条件 。云南 大叶茶 叶质柔软 肥厚 , 多酚类 物质 等 化学成 分含量较 高 , 是适制红茶 的优 良品种 。云南红茶 , 简称 滇红 , 具有 色泽乌黑 油润 、 汤色 红艳清澈 、 滋 味浓强 鲜爽、 叶底红 匀 明亮 等特 点 , 是 中 国出 口的 主要茶类 之

高香型红茶初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高香型红茶初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9期食品科学高香型红茶初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林黎江婷许鲁杰(南平市农业农村局,福建南平354002)摘要本文以黄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对高香型红茶茶叶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萎凋叶含水率为60%时,经揉捻后制茶率高,茶叶品质好;当发酵室温度为25~26℃,湿度90%以上、发酵时间为3~4h,成茶品质好。

关键词高香型红茶;加工工艺;品质中图分类号TS27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9-0194-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9.05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 of Primary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High Aroma Black TeaLIN Li JIANG Ting XU Lujie(Nanp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Nanping Fujian354002)Abstract Using Huang Guanyin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techni-ques such as withering,rolling,fermentation,and drying on the quality of high aroma black t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water content of withered leaves was60%,the tea yield was high and the tea quality was good after rolling. When 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was25-26℃,the humidity was above90%,and the fermentation time was3-4 hours,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tea was good.Keywords high aroma black tea;processing technology;quality南平市武夷山是红茶的故乡,红茶种植面积为6853.3hm2,产量1.53万t。

红茶加工工艺红茶品质的影响

红茶加工工艺红茶品质的影响

区别

揉捻
发酵
干燥

促进 促进

儿茶素 茶多酚
氧 化 聚 合
儿茶素 茶多酚
氧 化 聚 合



终 止 酶 的 活 性
茶黄素 茶红素 茶褐素
茶黄素 茶红素 茶褐素
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萎凋
萎凋叶含水率以60%-64%为适度标准。




不足
汤色浑浊
香低
味淡
条索短碎、片末多
过度
汤色红暗
香气淡薄
味淡
不易卷紧,多扁条
过度
易成粉末

不足
香 香低 香气淡薄 有青气 香低
味 味淡 味淡 味淡 味淡

条索短碎、片末多 不易卷紧,多扁条
汤色浑浊 汤色红暗 叶底花青
汤色浑浊、叶底红暗
萎凋
过度
不足
条索不紧 茶条断碎
揉捻
过度
干茶色泽不乌 润、汤色欠红、 叶底花青
不足
香气不纯, 带有青气
滋味青涩 对外形很少 有影响 滋味平淡
发酵
不足香不高易质变过度易成粉末从红茶的色香味形上分析红茶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色不足不易卷紧多扁条汤色浑浊叶底花青汤色浑浊叶底红暗萎凋过度不足揉捻过度干茶色泽不乌叶底花青不足香气不纯带有青气滋味青涩对外形很少有影响滋味平淡发酵过度干茶色泽枯暗香气低闷干燥不足过度香不高易质变易成粉末从红茶的色香味形上分析红茶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总结揉捻发酵的基础也是形成红茶内质色香味的基础
萎凋原则:“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宁轻勿重”
揉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马伟;夏丽飞;宋维希;蔡丽;杨毅坚;李梅;杨方慧;陈林波【摘要】[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select the best processing technique for black tea Yunkang 10,to make full use of its varietal resources,and to produce fine-shape and high-quality black tea products.[Method] One bud with two leaves and the same tenderness of pair leaves from ‘ Yunkang 10’ black tea were processed using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novel technologyl and noveltechnology2,respectively.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quality of Yunkang 10 black tea were identified using sensory evaluation and quality components detection.[Result] Black tea processed by the novel technology2 (withering,three times shaking,the secondwithering,rolling,fermentation and drying) was the best in quality of black tea,which had 44.50 % water extracts,3.40 % amino acids,3.09 %caffeine,16.80 % tea polyphenols,2.7 % Soluble sugar,0.40 %theallavins,5.4 % thearubigins and 7.20 % theabrownins.[Conclusio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very important to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Yunkang 10’.%[目的]筛选出云抗10号红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云抗10号一芽二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新工艺1和新工艺2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新工艺2鲜叶原料经萎凋、3次浪青、第二次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工艺加工的红茶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含量为44.50%,氨基酸含量为3.40%,咖啡碱含量为3.09%,茶多酚含量为16.80%,可溶性糖为2.70%,儿茶素总量为2.40%,茶黄素为0.40%,茶红素为5.4%,茶褐色为7.20%.[结论]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红茶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30)012【总页数】5页(P2693-2697)【关键词】云抗10号;红茶;加工工艺;品质【作者】马伟;夏丽飞;宋维希;蔡丽;杨毅坚;李梅;杨方慧;陈林波【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研究意义】红茶在世界茶叶产量、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占主导地位,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 %,中国作为世界产茶第一大国和红茶发源地[1]。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_王云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_王云

项目 It em
碎断率 (% )
扁 形 Fl at 0. 42
福鼎大白茶
Fuding Dabai cha
毛峰形
针 形
Hai ri sh N eedle-like
2. 11
2. 08
卷曲形 Coi ling
5. 26
扁 形 Fl at 2. 55
云南大叶茶
Yun nan Dayecha
毛峰形
针 形 卷曲形
色泽 ( 10% ) 匀净度 ( 10% )o ur Even and clean Aro ma
( 10% )
( 10% )
( 20% )
汤色 ( 15% ) 滋味 ( 20% )
Inf usion colour( 15% )
Ta ste ( 20% )
叶底 ( 10% ) In fu s ed
60
茶 叶 科 学
17 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名优绿茶的供求 趋旺。 然而 , 各地在名优绿茶的开发和生产 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 即没有根据不同品 种鲜叶原料的特性 , 选择适宜的制茶工艺以 发挥原料的最大经济价值。在科学研究上 ,人 们往往只着重于品种的茶类适制性 , 而很少 注意同一茶类不同形状制茶工艺对品质的影 响。 施海根等〔1〕已对不同加工工艺等因素加 工的名茶作了初步分析。 众所周知 , 鲜叶品 质和加工质量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两大因素 , 品质好的鲜叶原料 , 只有用最科学、 最合理 的加工程序和工艺措施 , 才能制成品质优异 的茶叶。 鉴此 , 本文作者对不同形状名茶的 加工工艺对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 现将结 果报告于后。
C 为甲醇∶水 = 20∶ 80+ PICB-6, 维 生素

不同干燥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不同干燥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替 代传统 的烘 笼 、烘房 ,干燥效率显著 提高 ,但 红茶 3 日( 第3  ̄ t t ) ,每批 l 5 0 k g 。
品质( 尤其是香气) 与传统工 艺相 比仍有 较大差距 。
在 现代制茶设备 不断升 级的情 况下,许多学者对
1 . 2 试 验设备 ( 1 )萎 凋架 ( 1 6 层) 及 萎凋 水筛 由福建 安 溪佳 友
干燥是形成 红茶品质的最后一道 工序 ,在工 夫红 分散 失和 稳 固外形 的过程 ,更是 内含成分 发生微妙变
1 材料 与方法
供试鲜 叶为 四川 中小 叶群 体种的 1 .  ̄ . - 2 1 1 t - ,采摘 自
茶的制造 中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干燥 过程不仅仅 是水 1 . 1 试验材料 化 的过程 ,对茶 叶的色泽 、香 气和滋 味的形成尤为重 宜 宾珙 县焚贡 茶业 公司恒 丰基地 ,分 3 批进 行 ,采摘 要 。随着茶 叶机 械的应用与 推广 , 自动烘 干机 已逐 步 期分别 是2 0 1 5 年3 月3 0 日( 第1 批) 、4 Y l 1 日 ( 第2 批) 、4 月
对工 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1 茅2 叶 为原料制作 的工 夫红茶 ,在初烘( 6 mi n ) 温度 1 1 0 ℃、毛
火( 8 mi n ) i  ̄度 1 2 5 。 c 和足 火( 2 0 mi n ) i N度 1 1 5 。 c的干 燥工 艺组合 下 ,所制作 的工夫红 茶外形 条索 紧结 匀 整、香 气高鲜 、滋味鲜甜 ,品质得 分最 高。
第9 卷第 1 9 期
、 , 0 1 . 9 No . 1 9
南方农业
S o u t h Ch i n a Ag r i c u l t u r e

做青工艺对夏季祁门红茶品质形成影响

做青工艺对夏季祁门红茶品质形成影响

u s i n g l i g h t t h e g r e e n — ma k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o b t a i n e d g o o d a r o ma a n d t a s t e q u a l i t y , (一) 一 e p i g a l l o c a t e c h i n ( E G C ) , (+) 一 c a t e c h i n
气成分分析 , 探讨 了做青工 艺对祁 门红茶品质 的影 响。结果表 明 , 经做 青加 工而成的祁 门红茶香 气、 滋味 品质得到 明 显的改善。与未做 青7 D. Y - 的红茶相 比 , 轻做 青能 够显著 降低夏 季 红茶 中表 没食 子 儿茶 素 E G C、 儿 茶素 c、 表 儿茶 素 E C、 表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 G C G、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 酯 E C G、 儿茶素 总量、 茶红 素( T R ) 和茶黄素 ( T F ) 的含 量 ( P< 0 . 0 5 ) , 提 高了夏季红茶滋味鲜爽度 ; 轻做青 工艺能够显著降低 红茶醇类香气含量 ( P< 0 . 0 5 ) , 显著提 高醛类、 酯类 、
( 1 . 安徽 省农 业科 学 院茶叶研 究所 , 安徽黄山 2 4 5 0 0 0 ; 2 . 黄 山茶 产 业技 术研 究 院 , 安徽 黄 山 2 4 5 0 0 0; 3 . 中国农 业科 学院茶 叶研 究所 , 浙 江杭 州 3 1 0 0 0 8 )
摘 要: 对舒茶早夏季鲜叶晒青、 摇青处理后 , 采 用祁 门红茶加 工工艺 , 对加工得 到的毛茶进 行感 官审评及儿茶 素、 香
2 . Hu a n g s ha n Re s e a r c h I ns t i t ut e o f Te a I nd u s t r y Te c hn o l o g y, Hua ng s h a n 2 45 00 0, Ch i n a;

揉捻方法对红茶化学组分与品质的影响

揉捻方法对红茶化学组分与品质的影响
揉 捻 方 法 对 红 茶 化 学 组 分 与 品质 的 影 响
p 孙£ 王 ip O w
o r

0
摘要 茶红 素
用 挤压

撕 裂和 卷 曲
,
( C T c ) 法操 捻
,
,
可 增 加 红 茶 中 的 茶黄 素 (

T
F 和 )
( T R ) 的含 量
增进 红 茶的 鲜 爽 度
明 亮 度 和 浓度
币 传 统 加 工 生产 的 茶 叶
C T C 机揉 捻
,
0 % 4
此 过 程需 要 1 ,J



用 于

CT C
厂 大都舍 弃 传 统 制 法 而 改 用 少数 工厂使 用 或试 用 L
TP
现 极
加 工 的萎 凋 叶 的 含 水 量 为 7 2 % 0 一7
而用 于

1 个 工 厂 中仅 有 2 个使 用 传 统 工 艺 有的 8
,
生 产 出不 同 质 量
198
,
T
a
ke
o
等 (
) 最 近的 研 3
究证 明
,
传 统茶 的 芳 香 特性 比
,

C T C茶
更好

在 茶叶 贸 易中 香 红 茶两种 度 素
,
红 茶 分 为 普通 红 茶 和 高
,
试 验 设 计 与加 工 验
,
本研 究 亡共 连 续 进 行
( 6
普通 红 茶 的 销售 取 决 于 鲜 爽
汤 色和 浓 色
每项 试 验 用 3 个无 性 系
5
/
8,

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摘要:在工夫红茶(Camellia azalea)加工过程中,对每个加工工序进行取样,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成分检测,研究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规律。

结果表明,工夫红茶的条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品质特征在加工过程中逐步形成;从鲜叶到干茶,各加工工序样品的含水量持续下降,在初烘、做形和干燥工序中下降较多,分别为21.37、14.35和24.22个百分点;与鲜叶相比,干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主要滋味成分分别下降了5.16、1.04和0.62个百分点,而茶红素和茶褐素分别增加了0.64和0.14个百分点,茶黄素基本没有变化。

关键词:工夫红茶(Camellia azalea);加工;品质Changes of Quality in Congou Black Tea during the ProcessingAbstract:Each process of processing congou black tea(Camellia azalea),then sensory evaluated and megsured the main qulity components to investigate the was sampled,rule of quality 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rd,liqour color,aroma,taste and securinega of congou black tea were formed gradually. From fresh leaves to dry tea,the moisture contents of each sample decreased 21.37,14.35 and 24.22 percent in firt drying,shaping and drying process,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fresh leaves,the content of polyphenols,amino acids and caffeine decreased 5.16,1.04 and 0.62 percent,while thearubigin,theabrownine increased 0.64 and 0.14 percent. Theaflavin almost had no obvious change.Key words:congou black tea(Camellia azalea);process;qulity工夫红茶(Camellia azalea)亦称“条红茶”,创制于福建省武夷山,由小种红茶演变而来,主要产于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省,主要品类有闽红、祁红、滇红、川红、湖红、宜红、黔红、越红、苏红、宁红、台红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商品茶之一[1]。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新技术的应用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新技术的应用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新技术的应用徐明珠陈玉琼*(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中国茶叶加工2010,(4):33~35收稿日期:2010-05-27,修改日期:2010-10-22作者简介:徐明珠(1983-),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加工方向的研究。

*通讯作者:chenyq@当前,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无酒精饮料,是仅次于水的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饮料之一。

红茶更以其独特品质遍销全球。

据统计,2008年全球茶叶产量达到473.6万吨,其中以红茶最多,占总产量的65%;国际茶叶贸易也以红茶为主,约占茶类总贸易量的80%。

红茶加工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和干燥四个基本工序逐步形成“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本文主要综述了红茶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红茶加工的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1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形成影响1.1鲜叶原料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基础鲜叶中的儿茶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与儿茶素氧化还原电位的亲和力极大的影响了茶黄素(TF )含量。

李家贤等[1]研究了7个茶树品种的鲜叶化学组分与红茶品质特征指标。

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中,鲜叶生化物质含量丰富,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含量高,酚氨比及酯型儿茶素比例大是构成优质红茶的主要生化因子。

王新超等[2]对原主产于云南茶区的120份茶树资源进行系统的发掘和鉴定,发现了一批如等嘎大黑茶、团田大叶茶、大团叶茶、广东大叶茶等适制红碎茶的优质资源,其成品茶的TF 含量都超过了肯尼亚优质品种6/8所制的红碎茶。

此外,红茶香气品质与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度有密切关系:品种不同,鲜叶内的脂肪酸含量和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明显不同[3],茶叶的香型就不同;芽叶越成熟,其香气指数越低[4],品质越差。

1.2萎凋对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萎凋方式直接影响萎凋叶质量,从而影响红茶品质。

已有研究表明,用萎凋槽法萎凋代替传统的自然萎凋或日光萎凋较适合红茶品质的形成,生产上也已普遍应用,但是存在耗时、耗能的缺点。

不同品种红茶及茶膏的Fisher判别分析_谭超

不同品种红茶及茶膏的Fisher判别分析_谭超

不同品种红茶及茶膏的Fisher 判别分析谭 超,戴 波*,刘华戎*,龚加顺,戴 臻,杨翠娟(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 201)摘 要:为探究Fisher 判别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红茶及茶膏种类品质区分的可行性,针对不同品种红茶及滇红碎茶茶膏,以蛋白质、总糖、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及9 种矿物质元素为变量进行判别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Fisher 判别分析法评定不同品种红茶及不同加工工艺滇红碎茶茶膏的真实归属及品质是可靠的。

红茶茶叶及茶膏品质评定中采用Fisher 判别分析有利于降低传统感官评定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避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保证评审的稳定和可靠性。

关键词:红茶;茶膏;判别分析Application of Fisher ’s Discriminant Analysis to Discriminat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lack Tea andDianhong Tea Cream Produced by Different MethodsTAN Chao, DAI Bo *, LIU Huarong *, GONG Jiashun, DAI Zhen, YANG Cuijuan(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Abstrac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Fisher ’s discriminant analysis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lack tea and tea cream produc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as investigated. Protein, total sugar, thearubigins, theaflavin, theabrownin and 9 mineral elements were used as the variables for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lack tea and tea cream made from broken Diangong t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sher ’s discriminant analysis is reliable in discriminating all tested samples.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 is helpful to reduce interference from subjectiv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sensory evaluation, avoiding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and ensuring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Key words: black tea; tea cream; discriminant analysis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7012中图分类号:TS272.5.2;TS2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6)07-0062-04引文格式:谭超, 戴波, 刘华戎, 等. 不同品种红茶及茶膏的Fisher 判别分析[J]. 食品科学, 2016, 37(7): 62-65.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7012. TAN Chao, DAI Bo, LIU Huarong, et al. Application of Fisher ’s discriminant analysis to discriminat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black tea and Dianhong tea cream produced by different methods[J]. Food Science, 2016, 37(7): 62-6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607012. 收稿日期:2015-06-25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Z028)作者简介:谭超(1985—),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安全。

红茶的制茶工艺、理化变化对品质的影响

红茶的制茶工艺、理化变化对品质的影响

红茶的制茶工艺、理化变化对品质的影响鲜叶要求: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制成红茶的品质。

虽然红茶有小种、工夫、切细之分,但对鲜叶质量有着共同要求。

除小种红茶对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外,工夫红茶和切细红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

一般是以1芽2叶为标准。

开始生产切细红茶时,(袋泡茶)只需要低级鲜叶,但事实证明,要制成高档切细红茶,仍要1芽2-3叶嫩度的鲜叶,而工夫红茶也只有嫩度高的鲜叶,才能制成形质优美的产品。

鲜叶的新鲜度直接影响红茶的香气、滋味、尤其是切细红茶内质要香味鲜,浓度、必须用新鲜的鲜叶。

1.鲜叶的色度,以黄绿色为好,紫色叶虽能制红茶,但滋味稍差、品质较差。

2.鲜叶的品种,与红茶品质密切有关。

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制成红茶品质特别优良。

福建政和、福鼎大白茶、祁门储叶种等都是适制红茶的好品种。

3.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

这是由于夏茶多酚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

因此,有的地方在夏季制红茶,春季制绿茶,充分发挥鲜叶的适制性。

二、红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红茶初制与绿茶不同,绿茶鲜叶加工一开始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红茶则与其相反,在加工过程中,创造条件增强酶的活性,促进多酚化合物的氧化缩合。

在阐述红茶对鲜叶加工技术关键时,必须以红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变化为依据,才能达到指导生产,科学采用制茶工具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一)萎凋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萎凋是制红、青、白茶的第一道工序。

有些绿茶由于种种原因不及时现揉现制,先厚堆放而后杀青,虽有些水分散失,而好象萎凋作用,但不属于萎凋工序。

程序是白茶最重,其次是青茶。

鲜叶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薄摊,开始一段时间,以水分蒸发为主。

随着时间的延长,鲜叶水分散失到相当适度后,自体分解作用逐渐加强。

由于水分的丧失和内质的变化,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

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萎凋过程,一方面是萎凋的物理变化,一方面是萎凋的化学变化。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_李永菊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_李永菊

20筛面→做形B→烘干 筛底→烘干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李永菊(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摘要: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工夫红茶品质最差。

关键词:工艺;红茶;品质红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但形状比较单一,本试验根据红茶的品质特点,借鉴名优绿茶优美造型制作工艺,对红茶的制茶工艺进行改进,开展不同形状红茶的制作工艺试验,以期生产出形美、质优的红茶。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茶鲜叶的相关信息见表1。

表1 试验材料相关信息品种 地点取样时间鲜叶重量(kg )采摘标准云抗10号 云南保山茶树良种场 2008年4月 5 一芽二叶凌云白毫 广西凌云县 2008年3月 5 一芽二叶 福云6号云南临沧 2008年4月 5 一芽二叶1.2 方法1.2.1 螺旋形红茶制作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焙→摊晾A →做形A→摊晾B →筛分 → →摊晾→提香。

萎凋:放于室内自然萎凋,时间为8h ,鲜叶水分含量60%~65%;揉捻:用人工揉捻20min ;发酵:温度为26℃~28℃;湿度为85%;时间为3h ,中途翻叶2~3次;初烘焙:温度65~70℃,摊叶厚度2cm 左右,时间10~15min ,含水量50%~55%;摊凉A :待茶叶冷却到室温;做形A :用人工按轻重轻搓揉结合的手法揉捻30min 左右;摊晾B :将经过第一次做形的茶叶抖散,摊晾30min ,使茶叶中的水分分散均匀,含水量约40%~45%左右;做形B :对筛面体型较大的茶叶,用人工按轻重轻搓揉结合的手法进一步做形状,大约20min ;烘干:温度110℃~120℃左右,10~15min 左右;提香:烘干后摊晾一段时间,进行提香,温度70℃~80℃,时间40min,至含水 量为5%~6%。

1.2.2 针形红茶制作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做形A →摊晾→做形B (至足干)→摊晾→提香。

不同加工工艺对漳州野生红茶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工工艺对漳州野生红茶品质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0-01-13初稿;2020-02-28修改稿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项目科技类(JZ180853);2018年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校级项目自然科学类(ZK201802)。

作者简介:杨双旭(1983-),男,硕士,讲师。

主要从事茶叶品质研究。

E-mail:ysx.cj@qq.com不同加工工艺对漳州野生红茶品质的影响杨双旭,周炎花,胡 波,张艳丽,程艳斐,曾 燕(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202)摘 要:为探讨漳州野生茶加工红茶的适宜工艺,以漳州野生茶鲜叶为材料,采用晒红工艺、工夫红茶工艺和新工艺(摇青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红茶,比较不同工艺对野生红茶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得的红茶品质最好,香型比较丰富,除甜香外,多有花香、花果香、蜜香;茶汤浓度、甜度和鲜爽度协调融合,层次感好,改善了青、苦涩味,可应用于漳州野生红茶的生产。

关键词:野生茶;红茶;工艺;品质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20(2020)01-0030-04犙狌犪犾犻狋狔狅犳犣犺犪狀犵狕犺狅狌犠犻犾犱犅犾犪犮犽犜犲犪犪狊犃犳犳犲犮狋犲犱犫狔犘狉狅犮犲狊狊犻狀犵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犻犲狊YANGShuangxu,ZHOUYan hua,HUBo,ZHANGYan li,CHENGYan fei,ZENGYan(犣犺犪狀犵狕犺狅狌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犣犺犪狀犵狕犺狅狌,犉狌犼犻犪狀363202,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VarioustechnologieswereappliedtoprocessZhangzhouwildblacktea.Qualityoftheresultingteaswascompared.FreshleavesfromZhangzhouwildteashrubswereusedtomakeblackteasbytheSunny redProcess,theCongouBlackTeaprocess,andthenewYaoqingProcess.Theblackteaproducedbythenewmethodwasjudgedtobeofthehighestinquality.Itwasrichinflavorwithasubtlesweettaste,aswellas,exquisiteinaromawithahintofflowery,fruityandhoneynotes.Itsharmoniouslybalancedmouthfeel,sweetnessandfreshnesssuppressedtheundesirablegreennessandbitternesscommonlyassociatedwithtea.Therefore,theYaoqingProcesswasconsideredthechoicemethodforprocessingtheZhangzhouwildblacktea.犓犲狔狑狅狉犱狊:wildtea;blacktea;technology;quality 漳州地处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多山,土壤多为黄壤和红壤,草木茂盛,极适合茶树的生长。

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汤品质的影响

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汤品质的影响

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汤品质的影响
杨文雄;高彦祥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5(031)002
【摘要】以超微茶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经过超细微化和在萃取过程中加酶有助于提高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提高茶汤的澄清度,缩短萃取时间.通过SAS软件得到了关于茶汤品质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68和0.67),并得出茶汤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0 min,pH值:5,加酶量1.0%,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4°Brix,茶多酚含量:5.99 g/L,浊度:250NTU.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杨文雄;高彦祥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冲泡用水中Mg2+对红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及机制 [J], 刘艳艳;许勇泉;陈建新;汪芳;陈根生;尹军峰;刘政权
2.不同饮用水对惠明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J], 曹学娇;兰亚琼;徐为民;吴刚;孙聪;刘锐;
陈吕军
3.不同类型包装饮用水对绿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J], 刘巧灵;牛丽;卫艺炜;李国萍;朱海燕
4.水中SiO3^2-对红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 [J], 刘艳艳;刘政权;陈建新;汪芳;许勇泉;尹军峰
5.不同工艺参数和酶处理对红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新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新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319990A[43]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21]申请号200810073664.5[22]申请日2008.07.04[21]申请号200810073664.5[71]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地址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7号[72]发明人刘玉芳 杨春 刘晓东 谭少波 林国轩 [51]Int.CI.G01N 21/31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54]发明名称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新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适度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发酵叶茶汤中有利于产品品质的主色-茶黄素水溶液的颜色在可见光区4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的原理及发酵过程中茶黄素含量由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对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叶茶汤进行比色测定,其吸光度值(s)与茶黄素含量成正相关,依据吸光度值上升幅度变平缓(Δs<0.005),或开始下降时,此时即为发酵适度时间。

与现行的凭人为感官对发酵叶看叶相、嗅香气等表征现象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方法相比,本方法判断的依据是仪器测试数据,可避免人为的感官判断偏差,本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且更科学,更准确,产品品质更有保证。

200810073664.5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新方法,其特征是:在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通过按时间顺序对不同发酵时间取发酵叶样制备发酵叶茶汤,用分光光度计在可见光区波长460nm处进行比色,测定吸光度值s,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s值由小→大→小,s值上升速率由快→慢→下降,根据这一变化来确定发酵适度的时间,当吸光度值上升幅度变平缓(Δs<0.005),或开始下降时,此时即为发酵适度,应立即停止发酵,进行干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确定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时间顺序对在不同发酵时间取发酵叶样时,每次相隔时间应相同,即每间隔30-40分钟取发酵叶样一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仪器 凤牌红碎茶(颗粒状) :特级 2 号 CTC 红 茶, 2012 年 5 月 1 日由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生产;市售滇红茶膏:茗乾牌 30 g 装, 凤庆特级滇红提炼。 ESJ200-4 电子分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 有限公司) 、SC-80C 全自动色彩色差计(北京 康光仪器有限公司) 、RE-52A 旋转蒸发仪(上 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Waters 600 高效液相色 谱(美国 Waters 公司) 。牛血清蛋白、考马斯 亮蓝 G250、浓磷酸、硫酸亚铁、蒽酮、香兰 素、浓硫酸、草酸、碳酸氢钠、甲醇、无水乙 醇、酒石酸钾钠,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纤维 素酶(无锡锐阳生物,5 万 U/g) 、果胶酶(无
基金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 [CX(11)3042]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 BE2009313-2 ) 作者简介: 谭超(1985— ),男,云南昆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农药污染控制研究。通讯作者:rongrong126126@
红茶在北美和欧洲非常流行, 是世界上消 费量最大的茶叶之一
[1-2]
云县等地所产红茶品质最佳,外形条索紧结, 肥硕雄壮,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 味浓厚鲜爽。滇红属大叶种红茶,以“具印锡
。滇红是中国云南茶
叶产区特有红茶的统称, 尤以云南凤庆、 临沧、
收稿日期: 2013-01-29
修订日期 : 2013-03-29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Paste
TAN Chao 1, LIU Hua-rong2*,GONG Jia-shun2 , ZHANG Nai-ming 3
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3.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工艺对红茶茶膏总糖含量有显著性影响, 酶解 真空减压浓缩的茶膏总糖含量较高,达 (16.35 ±6.90)%, 与市售样品差异不显著 ( P> 0.05) ; 经过酶处理后的茶膏其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未 经酶处理的茶膏( P< 0.05) ,表明酶解工艺可 显著提高茶汤中的总糖含量, 增加茶汤中水溶 性糖类物质。红茶中主要色素是 TR,TR 是红 茶代表性物质之一,5 个处理茶膏茶色素含量 均为:TR> TB> TF。经酶处理后,样品中 TR 含量显著高于未经酶处理的茶膏及市售茶膏, 酶解真空减压茶膏 TR 高达 (37.32±4.43)%; 但对于不同干燥方式, 真空减压和水浴浓缩工 艺对 TR 含量影响不显著( P> 0.05) 。酶解工 艺对样品 TF 含量的影响并不大,未经酶解的 样品其不同干燥方式间 TF 含量差异显著。 4 种不同工艺处理样品中, 酶处理真空减压茶膏 TB 含量最高,达 (15.88 ±0.71)%,不同前处理 工艺对 TB 含量具有一定影响,而不同干燥方 式对红茶茶膏中 TB 含量有显著影响。 茶叶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决定其品质 的 物质基础 [16]。 例如儿茶素以及表没食子儿茶素 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 EGCG) 等成分具有激活血管内皮质合酶( eNOS ) ,预 防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17] 。茶叶如此,茶膏 也一样,其活性成分的含量也可作为衡量品 质优良的标准之一。从表 2 可以看出,4 种不
Abstract: The tea paste was prepared by using two different pretreatment processes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enzyme extraction) and drying methods (boiling water concentration, vacuum concentration), and its major components and active substance were analyzed and sensory quality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soluble sugar, thearubigin, theaflavin, theabrownin, catechin in tea past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method of enzyme treatment and vacuum concentrating technology, and much higher than those tea paste manufactured by other methods. The b/a value and Hab valu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enzyme treated tea paste is higher. It can better reflect the liquor color and sensory score of black tea paste, and it was regarded that it is suitable to use for black tea paste quality measurement. Keywords: black tea, tea paste,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mponent, chromatic aberration
[6] [5] [4]
锡锐阳生物, 10 万 U/g) ;咖啡碱、儿茶素类 (儿茶素 C、 没食子儿茶素 GC、 表儿茶素 EC、 表没食子儿茶素 EGC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 )标 品均来自 Sigma 公司。 1.2 茶膏制作工艺流程 250 g 凤牌红碎茶→粉碎(颗粒状粉碎为 粉末状,茶粉浸提更充分)→加 2.5 L 蒸馏水 → 90℃保温浸提 30 min,并反复 3 次→ 500 目 滤布过滤→滤液合并→ 0.06 MPa、 60℃条件下 旋转蒸发浓缩 /90℃水浴浓缩→茶膏 250 g 凤牌红碎茶→粉碎→加 2.5 L 蒸馏 水→各加 0.1%纤维素酶、果胶酶 45℃ 1 h 水 解→ 90℃保温浸提 30 min,并反复 3 次→ 500 目滤布过滤→滤液合并→ 0.06 MPa、 60℃条件 下旋转蒸发浓缩 /90℃水浴浓缩→茶膏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干物质的测定 采用 GB 5009.3 —2010 中 103℃恒重法测 定红茶茶膏干物质 [12]。 1.3.2 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 [13]。 595 nm 比色, 根据标准曲线 y=5.6241x+ 0.0279 ( R2=0.9902)计算红茶茶膏中蛋白质含量。 1.3.3 水溶性总糖的测定 总糖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 [14] 。 620 nm 比 色 , 根 据 标 准 曲 线 y=5.8767x - 0.0019 ( R² =0.9936) 计算红茶茶膏中总糖含量。 1.3.4 茶色素含量测定 茶红素( TR )和茶黄素( TF)采用比色 法测定, 380 nm 比色;茶褐素( TB)采用酸 水解法测定 [15]。 1.3.5 咖啡碱与儿茶素测定条件 Alltima C 18 色谱柱( 150 mm×4.6 mm, 5 μm) ,岛津 SPD 紫外检测器( 280 nm) ,流动 相:双蒸水∶甲醇∶乙酸 =73 ∶ 23 ∶ 2 (体积 比) ,流速 1 mL/min 。儿茶素类测定:Alltima C 18 色谱柱( 250 mm×4.6 mm,5 μm) ,进样量
DOI:10.13305/ki.jts.2013.04.009
茶叶科学 2013 , 33 ( 4 ) : 351~357 Journal of Tea Science
投稿平台:
不同加工工艺对红茶茶膏品质的影响
谭超 1,刘华戎
2*
,龚加顺 2,张乃明
352
茶 叶 科 学
33 卷
红茶之色泽, 祁门红茶之香气” 而享誉中外 [3]。 茶膏是将茶叶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 获得的茶 汁再加工成固态速溶茶而得 。茶膏为茶之精 华,古代中国宫廷被用作皇帝贡品,具有较高 的品饮和保健价值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茶 膏具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之功效 。现代医 学证明茶膏中多种多酚类氧化产物具有较强 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氧化作用 [7-8] ;还具有 抗诱导突变、抗癌变、抗菌等作用 [9];以及抑 制巨噬细胞中脂多糖诱导产生 NO 及抑制低 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作用 [10-11]。现代茶膏 加工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 在更加繁复细致的 工序下最大限度地将茶叶中的有效物质溶解 到茶汤中再浓缩, 因此茶膏具有较好的医疗保 健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目前市面上以 普洱茶茶膏开发居多,红茶茶膏较少。此外对 红茶茶膏的开发与品质控制尚缺乏系统研究, 也无相关质量工艺标准及品质评定标准。 本研 究通过对比两种提取工艺及两种干燥方式, 对 红茶茶膏中理化成分及感官色差的影响, 为规 范红茶茶膏的加工工艺奠定基础, 也为制定红 茶茶膏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4期
谭超, 等: 不同加工工艺对红茶茶膏品质的影响
353
2 μL,柱温 30 ℃,甲醇水溶液( 550 mL/L, pH3.0)流动相,流速 1.2 mL/min ,岛津 SPD 紫外检测器( 254 nm) 。 1.3.6 红茶茶膏感官评定 取红茶茶膏 0.5 g 加 100 mL 沸水冲泡成 茶汤, 分别由 3 位专业茶叶评审专家进行感官 评定。品质分数按茶膏外形 10%、汤色 30%、 滋味 30%、香气 20%、叶底(有无沉淀浑浊) 10%计算。 1.3.7 汤色色差分析 取 0.001 g 红茶茶膏,用 1 mL 蒸馏水溶 解,配置成 1 mg/mL 茶汤。通过 SC-80C 全自 动色彩色差计测定茶汤色差。 1.3.8 数据分析 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19 软件进行数 据采集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