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三只脚的秘密-王紫月老师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数脚》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数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健康领域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奥秘》第三节《我们有多少只脚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身体部位——脚,了解脚的功能,通过数脚趾的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脚的功能,认识到保护脚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脚的功能,并能正确数出脚趾的数量。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脚的模型、数字卡片、脚趾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脚的模型,引导幼儿说出脚的功能。
通过PPT课件展示,让幼儿了解脚的结构,认识脚趾。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正确数出脚趾的数量。
通过脚趾图片,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图片与数字卡片配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数对方的脚趾,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 游戏环节(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数脚趾”的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脚》2. 内容:脚的功能脚趾的数量数字卡片与脚趾图片配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一数家人的脚趾,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数数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脚趾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脚趾的形状,进一步巩固对脚趾的认识。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脚的功能,并能正确数出脚趾的数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二篇)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活动目标尝试用小木棒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只脚”具有稳定性。
活动准备学具:小木棒、橡皮泥; 教具: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出示小木棒、橡皮泥,引导幼儿认识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这两样东西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想不想玩?看看小朋友能不能用这些小木棒将橡皮泥顶起来,稳稳的站在桌子上。
每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几根小木棒来把它撑起来的”(幼儿自由尝试用多根小木棒把橡皮泥撑起来)2、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用几根小木棒把橡皮泥顶起来的? 是怎么做的呢?”个别幼儿上来展示。
(并做好记录)3、让幼儿知道要让小木棒稳稳地站在桌上,它的上面必须靠靠拢,下面分分开,方向不一样,而且高度一样。
二、提高要求,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探索1、师:“刚才小朋友们用了不同数量的小木棒将橡皮泥撑了起来,这次要请小朋友用比三少的小木棒,看看能不能把橡皮泥顶起来。
”2、提问:你们用两根棒把橡皮泥顶起来了吗?”“为什么顶不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小木棒必须用三根才能顶起橡皮泥。
)3、小结:小朋友都用小木棒把橡皮泥顶起来了,我们发现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站起来。
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
(引导幼儿给架子起名字——三角架。
)我们把小木棒围绕一个中心点,把小木棒的下面分分开,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把它撑起来。
三、介绍各种“三角架”1、提问:“你们见过三脚架吗?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2、请幼儿欣赏各种三角架的图片(衣架、照相机架、画架、多层三脚架、架子鼓,教师简单介绍这几种三角架的用途)四、课后延伸请幼儿放学后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二)教案名称:三只脚的秘密适用年龄:3-6岁课时:1课时(约30分钟)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具有特殊适应能力的生物;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锻炼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脚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爱的小脚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体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可爱的小脚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脚丫,知道脚丫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幼儿对身体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脚丫的基本结构,了解脚丫的功能。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脚丫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了解脚丫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幼儿对脚丫的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脚丫模型、图片、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关注脚丫,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脚丫是什么样子的吗?”“脚丫有什么作用呢?”2.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组织幼儿脱下鞋子,观察自己的脚丫,与同伴比较脚丫的大小、形状。
3.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展示脚丫模型,讲解脚丫的结构。
(2)播放脚丫功能视频,让幼儿了解脚丫的作用。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图片,让幼儿指出脚丫的各个部分,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自己的脚丫作画,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强调脚丫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保护脚丫,避免受伤。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可爱的小脚丫》2. 内容:(1)脚丫的结构:脚掌、脚趾、脚跟等。
(2)脚丫的功能:走路、跑步、跳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小脚丫,并标注各个部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新课内容展示中的脚丫结构和功能讲解。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互动性。
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对于《可爱的小脚丫》这节课来说,脚丫的结构和功能是知识点中的关键。
中班科学《有趣的脚丫》教案及点评
中班科学《有趣的脚丫》教案及点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身体》的第三节《有趣的脚丫》。
主要内容包括脚丫的结构、功能以及脚丫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脚丫的基本结构,知道脚丫的功能。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进对身体的认识,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脚丫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观察脚丫的基本结构,了解脚丫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脚丫模型、图片、PPT。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孩子们脱鞋袜,观察自己的脚丫,讨论脚丫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使用脚丫模型、图片和PPT,讲解脚丫的结构、功能以及脚丫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孩子们用画纸、彩笔描绘自己的脚丫,加深对脚丫结构的认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脚丫的功能以及如何保护脚丫。
6. 制作脚丫手工作品(10分钟)孩子们用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脚丫手工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脚丫2. 内容:脚丫的结构:脚掌、脚背、脚趾、脚跟等。
脚丫的功能:支撑身体、行走、跳跃、抓握等。
脚丫的保护:穿合适的鞋子、保持脚部清洁、注意脚部保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脚丫,标注脚丫的各个部位。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庭成员的脚丫,讨论脚丫的特点。
2. 答案:画出的脚丫图中,正确标注脚掌、脚背、脚趾、脚跟等部位。
家庭成员的脚丫观察记录,描述各自脚丫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实践。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脚丫在不同地形、气候条件下的变化。
邀请医生、足疗师等专业人士,给孩子们讲解脚丫健康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三脚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三脚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三脚架”。
通过学习三脚架的稳定性,让幼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脚架的稳定性原理,知道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脚架、积木、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三脚架、积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自行车架、衣架等,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选用三角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三脚架,让幼儿观察其形状,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并通过实验验证,让幼儿亲身体验三脚架的稳定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搭建活动,让幼儿用积木搭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哪种结构更稳定。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 创意设计(5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设计一个三角形结构,并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三脚架2. 板书内容: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脚架搭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三角形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自行车的三角架、衣架、三角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反馈和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三脚架》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三脚架》含反思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三脚架》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神奇的三脚架》含反思教案吧。
[教材简解]本次活动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三角架。
用小木棒、橡皮泥,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探究,再次尝试最后运用于实践,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探究当中,扩大了幼儿探究的空间。
活动中第一环节是鼓励孩子用小木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让他们有个思考的空间,在第二环节是用最少的棒将橡皮泥撑起来,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孩子深入探究的兴趣,第三环节提升迁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实验到运用的转换。
[设计理念]"三脚架";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孩子们可能关注得比较少,有时候就算见到了也不一定会注意它、探究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在玩木棒的时候无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没有倒下,孩子们对此很惊奇,于是产生了设计这样一个幼儿园活动的想法,试图通过幼儿园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
而对于科学幼儿园活动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态度、方法和技能无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因此,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活动中设计了操作与记录的要求,让幼儿在学习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资源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分享,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目标预设]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学会认识自己的脚
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学会认识自己的脚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脚,了解脚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脚部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脚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难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保护自己的脚。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挂图、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舒适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脚部运动,如踢腿、跳跃等,激发幼儿对脚的兴趣。
2. 主题活动(10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脚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脚的各个部分,如脚趾、脚掌、脚跟等。
(2)教师讲解脚的部分功能,如脚趾可以帮助我们抓握物品,脚掌和脚跟负责支撑身体等。
(3)幼儿互相观察对方的脚,并尝试描述脚的特征和功能。
3. 实践环节(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脚部保健活动,如按摩脚部、做一些脚部运动等。
(2)幼儿分享自己如何保护脚部,如穿合适的鞋子、保持脚部清洁等。
4. 总结与反思(2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认识到脚的重要性,并养成关爱脚部的习惯。
五、教学评价: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以及课后的实践情况来评价幼儿对脚的认识和保护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脚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并分享如何保护脚部。
2. 社区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脚部保健活动,增强幼儿对脚部健康的重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评价标准:1. 幼儿能正确说出脚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得2分。
2. 幼儿能积极参与脚部保健活动,得2分。
3. 幼儿能主动分享自己保护脚部的方法,得2分。
4. 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得1分。
总分:7分。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三只脚的秘密,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动物只有三只脚。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足迹,如鸟类、昆虫、蜘蛛等。
幼儿园科学实验材料:三只脚的玩具动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些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足迹,引发幼儿的兴趣。
询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动物?它们的脚是什么样子的?Step 2:探究(15分钟)老师可以拿出玩具动物中的一只三只脚的动物,如玩具鸟。
让幼儿观察这只玩具动物的足迹,并思考为什么它只有三只脚。
Step 3:讨论(10分钟)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有些动物只有三只脚。
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1. 为什么一些动物只有三只脚?2. 这样的脚对它们有什么好处?3. 它们怎样行走、奔跑、捕猎或逃离危险?Step 4:实践(10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给他们一些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并制作三只脚的玩具动物,可以使用纸板、颜料、剪刀等材料。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新的动物,并解释为什么它只有三只脚。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三只脚的玩具动物,并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鼓励幼儿彼此倾听和提问。
Step 6:总结与延伸(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有些动物只有三只脚?2. 三只脚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好处?3. 你们觉得三只脚的动物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思考生物多样性,并保护环境中各种动物的重要性。
Step 7:结束(2分钟)结束科学课,鼓励幼儿保护动物和环境,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更多关于动物和自然的知识。
备注: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三只脚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
三只脚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标题:三只脚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导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通过探索三只脚的秘密,设计一份针对大班幼儿的科学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会经常看到各种动物,如猫、狗、鸟等。
请孩子们想象一个特别的动物,它只有三只脚。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描述这个特别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和探索1. 动物观察活动:将一些图片或模型展示给孩子们,包括有四只脚的狗、有两只脚的人、以及有三只脚的特别动物。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对比,找出这些动物的不同之处,引导他们注意到脚的数量。
2. 动物特征探索:让孩子们思考有多少种动物是有四只脚的,有多少种动物是有两只脚的,以及有多少种动物是有三只脚的。
帮助孩子们用语言描述和图画表示他们的观察结果。
3. 进一步探究:给孩子们一份小练习,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a) 有四只脚的动物一般用来做什么?b) 有两只脚的动物一般用来做什么?c) 有三只脚的动物一般用来做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孩子们可以思考并发现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行为习性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和讨论1. 总结:帮助孩子们总结他们在观察和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
让孩子们明白,在动物世界中,不同的动物有不同数量的脚,并且这对它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性有一定的影响。
2. 讨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a) 你认为有四只脚的动物比有两只脚或有三只脚的动物更适应它们的生活方式吗?b) 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四只脚的动物比两只脚或三只脚的动物更多?c) 有三只脚的动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环境?通过讨论,孩子们可以学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活动1. 观察野生动物: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或动物园观察一些野生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并比较野生动物的脚的数量和形状,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两人三足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两人三足两人三足本学期开始,我发现幼儿在大班老师的带领下(《快乐系手帕》的教学活动)对民间体育游戏非常感兴趣,因此,这次我就尝试开展了民间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尝试、发现、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
活动中,幼儿先练,经教师启发思考,进一步多想、多看、多尝试,更好地习得如何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的经验与技能。
活动中合作目标的设计,是以中班孩子年龄特点为依据的。
中班孩子的同伴关系已经冲破了亲子、师生等关系的局限,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他们需要去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合作的愉悦。
而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却是中班孩子所缺少的,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特意强化了这方面的渗透和引导。
如在两人三足中两名幼儿的腿绑在一起要同时走动,他们必须得随着身体的逐渐协调一致,才能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
之后,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在游戏的快乐气氛中,幼儿的互助、合作能力则得到了再一次凸显。
两人三足是一种民间体育游戏,因此,本次活动开始部分就以民间音乐为背景,以两人合作并配以儿歌的民间游戏拍手游戏歌导入,创设了具有民间特色的游戏氛围。
两人三足是一种控制性较强的合作游戏,有较高平衡、协调的要求,这里选用双人合作游戏拍手游戏歌作为前奏,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身体各器官快速进入状态,又为基本部分的合作、协调作了专门准备。
接下来的两人合作两人三足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幼儿是第一次合作两人三足走,兴趣很高,因此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去试一试。
在有过第一次尝试的经验以后,我便给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并选择1~2对成功与不成功的活动范例,与幼儿一起分析成败原因。
一方面可以让大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可以迁移幼儿的尝试经验,是总结提升幼儿经验的重要过程。
幼儿在此交流中,自然便产生了再一次尝试、探索的强烈愿望。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能干的小脚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能干的小脚丫教学设计一、引言小脚丫是幼儿园探索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工具之一,它能让幼儿们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周围的世界,提高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合中班幼儿园的小脚丫探索活动,通过教学设计的体验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小脚丫探索活动介绍小脚丫探索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动物、植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小脚丫触摸地图、动手拼图等等,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幼儿可以完成以下目标:1.了解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名称和特征2.了解常见的地理概念,如山、河、海等3.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 教学内容小脚丫探索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地图、地球和动物的形状和位置,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2.通过比较各种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增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3.在拼图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 教学方法在小脚丫探索活动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展示教具: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地图、地球和动物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其他教具2.让孩子们自己操作: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任务,例如找出某个国家或地区,找出某种动物或植物等3.带领孩子们讨论:通过询问和带领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4. 教学流程本次教学流程大致如下:1.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地球和动物的形状和位置,提出“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你们能找到它们吗?”的导入问题2.探索:让孩子们自己找出某个国家或地区,找出某种动物或植物等,进行探索和发现3.拼图: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拼图任务,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4.反馈: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交流及讨论,探索的经验,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5.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脚丫探索活动教学,我发现幼儿们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拼图环节时,由于缺乏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表现较为挣扎。
大班科学教案三只脚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三只脚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三只脚的秘密引言:科学课程在幼儿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教学,幼儿可以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本篇文章将探讨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主题,即“三只脚的秘密”。
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探索的世界,让他们了解和思考一些身边自然现象的原因。
一、引入话题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与孩子们分享一些有关动物的趣闻,吸引他们对话题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关于长颈鹿的故事,长颈鹿以非常长的脖子和双腿立在地上。
然而,这不是唯一一种以不寻常方式站立的动物。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个更加神奇的动物——“三只脚”的秘密。
二、解读“三只脚”的神奇动物让孩子们猜猜有哪些动物只有三只脚。
在他们猜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使用玩具模型来给他们答案。
其中,袋鼠和一些鸟类就是具有三只脚的动物。
接下来的授课环节将围绕着袋鼠进行展开。
三、袋鼠的生活习性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动物,它们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袋鼠袋,还有它们只有三只脚。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袋鼠是如何利用它们的长尾巴作为平衡杆,来帮助它们站立和跳跃的。
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
四、袋鼠的成长过程袋鼠是有袋动物,幼年时期它们会钻进母袋中生活。
孩子们对此会感到好奇,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动画或者图片描绘袋鼠的成长过程,让他们了解到袋鼠是如何在袋中生活的。
与此同时,可以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袋鼠的三只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五、探索周围的动物世界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在校园或附近公园的野外考察,让孩子们亲身观察与袋鼠类似的动物。
在观察之后,让孩子们思考这些动物如何利用它们独特的身体结构生活和适应环境。
六、小实验:脚的平衡性通过一次小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脚的平衡性与身体稳定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将一只蛋放在平坦的桌子上,让孩子们试着用手指、手掌、脚或其它身体部位来保持平衡,看看蛋是否会掉下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三只脚的秘密》教学设计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三脚架?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上的三脚架在哪里?
五、结束部分: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三脚架,请小朋友晚上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用到三脚架原理做出的东西,明天来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程反思
本节大班活动是一节常规课,幼儿动手探索实验的时间比较多,孩子们特别喜欢,由于班级人数相对来说还是偏多的,常规纪律方面很多孩子也存在兴奋的现象。从本节课的达成目标看来,孩子们的操作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第一次操作时,部分幼儿操作没有成功,孩子们操作时,我下去指导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多的就是孩子在插吸管时,插得距离有的太近,有的太远,导致橡皮泥过重,没有支撑点从而撑不起来。因此第一次操作后,我把这一点定为了小结的重点,要求孩子在把吸管插进橡皮泥时,每根吸管的高度要一致,上面靠靠紧,下面分分开,像一个小爪子一样支撑起来。了解了重点后,在第二次的操作中,孩子们就很快的让橡皮泥稳定得撑了起来。这次的活动,让我对科学活动的
教学形式有了很深的认识,教师的总结提炼语言要少而精,及时发现及时指导,这样孩子们的达成度就会很高。
三、第二次探索:用最少的吸管稳固支撑起橡皮泥
1、师:现在请你们用最少的吸管把橡皮泥稳固的支撑起来。比一比,谁支撑的最稳而且用的吸管最少。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你最少用几根吸管把橡皮泥支撑起来的?还有没有比它更少?你们觉得两根能成功吗?
4、教师验证小结:现在让三根吸管站在彩纸上,然后用记号笔把它们的位置圈出来,把这三个点两两连起来,看看它是什么图形?原来,三角形是所有的图形中是最稳当的一个图形,所以把三根吸管摆成三角形的形状,就能稳稳地撑起橡皮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出许许多多有用的东西,把它取名叫做三脚架。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三只脚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三只脚的秘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三只脚的秘密,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三只脚的秘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三只脚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材料准备:三角形纸板、绳子、胶带等。
3.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实验桌椅、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三只脚的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三只脚的秘密吗?”引发幼儿思考。
2.观察与讨论(1)教师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三只脚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三只脚的秘密。
3.实验探索(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三角形纸板、绳子、胶带等材料。
(2)教师提出任务:“请每组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三只脚的模型,并尝试找出三只脚的秘密。
”(3)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成果展示与交流(1)教师邀请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2)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用三只脚的原理制作一个玩具或用品。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教学改进:针对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过程,共同探讨三只脚的秘密。
2.主题拓展:结合本次课程,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三只脚的创意制作、三只脚的趣味游戏等。
七、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收集幼儿的实验成果,评价他们的创新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本次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以改进教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三只脚的稳定性原理,并能在生活中发现类似的应用。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 两人三足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两人三足本学期开始,我发现幼儿在大班老师的带领下(《快乐系手帕》的教学活动)对民间体育游戏非常感兴趣,因此,这次我就尝试开展了民间体育游戏“两人三足”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尝试、发现、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
活动中,幼儿先练,经教师启发思考,进一步多想、多看、多尝试,更好地习得如何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的经验与技能。
活动中合作目标的设计,是以中班孩子年龄特点为依据的。
中班孩子的同伴关系已经冲破了亲子、师生等关系的局限,开始向同龄人关系过渡,他们需要去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合作的愉悦。
而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却是中班孩子所缺少的,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特意强化了这方面的渗透和引导。
如在“两人三足”中两名幼儿的腿绑在一起要同时走动,他们必须得随着身体的逐渐协调一致,才能合作完成任务,体验合作活动的快乐。
之后,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在游戏的快乐气氛中,幼儿的互助、合作能力则得到了再一次凸显。
“两人三足”是一种民间体育游戏,因此,本次活动开始部分就以民间音乐为背景,以两人合作并配以儿歌的民间游戏“拍手游戏歌”导入,创设了具有民间特色的游戏氛围。
“两人三足”是一种控制性较强的合作游戏,有较高平衡、协调的要求,这里选用双人合作游戏“拍手游戏歌”作为前奏,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身体各器官快速进入状态,又为基本部分的合作、协调作了专门准备。
接下来的两人合作两人三足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幼儿是第一次合作两人三足走,兴趣很高,因此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去试一试。
在有过第一次尝试的经验以后,我便给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并选择1~2对成功与不成功的活动范例,与幼儿一起分析成败原因。
一方面可以让大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可以迁移幼儿的尝试经验,是总结提升幼儿经验的重要过程。
幼儿在此交流中,自然便产生了再一次尝试、探索的强烈愿望。
中班运动游戏:《勇敢者之路》-王紫月老师
中班运动游戏:《勇敢者之路》-王紫月老师中班运动游戏:《勇敢者之路》活动目标1.通过完成不同障碍项目的活动促进幼儿走、跑、跳等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下肢力量;2.在幼儿与家人合作游戏、竞赛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进感情,体会亲子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课程执行体验运动的乐趣活动准备运动音乐活动过程一、热身形式:音乐律动二、挑战通往勇士之城道路上的障碍。
1.家长双脚并列横向摆成障碍,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通过。
重点强调“跳”的动作,双脚并跳,前脚掌先轻轻落地,然后脚后跟再慢慢放下。
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关键提问:通过障碍物的方式有很多种,体现走、跑、跳等运动技能2.家长双腿分开成八字形成障碍(障碍物变多)重点引导:幼儿能用不同方式通过障碍。
小结:在跳跃的过程中,动作技能指导;强调跟着音乐的快慢做动作,提高幼儿律动感。
3.家长把右脚的脚跟放在左脚的脚尖上形成障碍(障碍物变高)重点引导:根据能力差异,让幼儿选择自己有能力通过的地方过.用正确的跨跳方式.小结:4.家长两人一组并腿形成障碍(障碍物变宽)重点引导:道路这次变成什么样了?你要怎么做?小结:不管前面的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都要想办法通过,不要怕困难,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都会减慢速度,来确保自己顺利并安全通过。
5.两位家长伏卧在路上形成拱桥。
重点引导:这次的路和前面的道路有什么不一样,用前面的方法还能通过吗?小结:提醒幼儿保持安全距离,桥上每次只能过一个人.教师参与:游戏过程中教师可用身体做出障碍,提高动作挑战。
三、亲子互动游戏1.大手推小手2.大手拉小手3.小脚踩大脚4.举重重点引导:父子合作游戏。
四、放松运动放松律动或慢口令小手按摩四肢。
活动反思我们都知道,亲子体育活动是增进亲子感情,培养良好性格的有效手段。
但现在的家长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和孩子一起度过一个个健康、快乐、又有意义的双休日,即使有空却不能很好的安排,很多时间都是和孩子一起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也有的家长有这样的意识,利用双休带孩子多到外面开阔视野,于是带着孩子逛商场,逛公园,一天下来很累,却感觉并没有玩得很有意义。
中班科学活动:数脚
中班科学活动:数脚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一场充满趣味和探索的科学活动“数脚”正在热闹地展开。
活动开始,老师先展示了一些动物的图片,有小鸡、小兔、小狗、螃蟹等等。
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小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图片。
老师指着小鸡的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小鸡有几只脚呀?”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着回答:“两只!”老师笑着点头,又指向小兔的图片:“那小兔子呢?”“四只!”小朋友们的声音清脆又响亮。
接着,老师拿出了一些动物模型,让孩子们分组观察和数脚。
孩子们兴奋地围在一起,一边数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哎呀,这个螃蟹的脚好多呀!”“对呀,都数不过来了!”在孩子们观察和数脚的过程中,老师在旁边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动物脚的数量和形状。
“小朋友们,你们看,小狗的脚是不是比较粗壮呀?”“小鸡的脚是不是细细小小的?”然后,老师组织了一个小游戏,叫做“动物脚配对”。
在黑板上画了不同数量的脚,让孩子们把相应动物的图片贴在对应的脚旁边。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小朋友很快就贴对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小朋友贴错了,经过老师的提醒和小伙伴的帮助,也最终完成了任务。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动物脚的特点和作用,老师还播放了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
视频里,小动物们用自己的脚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小兔子用脚蹦蹦跳跳地躲避大灰狼,螃蟹用脚横着走路保护自己。
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分享一下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
有的小朋友说:“我知道了螃蟹有好多好多脚。
”有的说:“我明白了小鸡的脚和小狗的脚不一样。
”通过这次“数脚”的科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数数,认识了不同动物脚的数量,还对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这次活动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了他们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会更加关注身边的小动物,更加热爱大自然。
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学会认识自己的脚
幼儿园中班教案设计——学会认识自己的脚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脚,了解脚的各个部位及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脚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身体,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脚的各个部位及功能。
难点: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脚。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脚的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脚,引导幼儿关注脚的特点和功能。
2. 主体活动:(1)观看脚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脚的各个部位及功能。
(2)观看脚的故事视频,引导幼儿了解脚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脚。
3. 巩固活动:脚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脚的认识。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画一画自己的脚,并标注出各个部位及功能。
2. 评价:观察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脚的认识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脚的各个部位及功能。
2. 采用分组讨论法,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脚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脚,说出脚的各个部位及功能。
2. 观看脚的故事视频,让幼儿了解脚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脚。
4. 进行脚部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本次课程,布置作业。
八、教学资源:1. 脚的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课堂游戏道具。
九、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课堂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注意幼儿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十、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
2. 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脚的认识程度。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一、教学延伸:1. 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神奇的三脚架》
中班科学教案及反思《神奇的三脚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三脚架”。
通过学习三脚架的稳定性原理,让幼儿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三脚架的稳定性原理,知道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三脚架稳定性原理的解释。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脚架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2. 学具:每组一个三脚架、积木、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三脚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摄影、户外帐篷等,让幼儿初步感知三脚架的稳定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三脚架的稳定性原理,让幼儿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用积木搭建三脚架,并尝试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放置玩具,观察稳定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三脚架作品,并解释稳定性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三脚架》2. 内容:三脚架稳定性原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积木搭建一个三脚架,并记录稳定性实验结果。
答案:略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引导幼儿观察稳定性实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三脚架的稳定性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桥梁、自行车架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三脚架稳定性原理的解释。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两人三足
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说课稿:两人三足《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两人三足”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幼儿园中班的健康课程体系中,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人三足”这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它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走、跑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性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学会与同伴相互配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从身体发展角度来看,中班幼儿正处于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两人三足”要求幼儿在与同伴捆绑腿部的情况下行走,这对他们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挑战。
例如,幼儿需要同时控制自己和同伴的步幅、节奏,这有助于锻炼腿部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平衡感。
-从心理和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中班幼儿开始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合作能力还比较薄弱。
“两人三足”是一个典型的合作性体育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必须与同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解决行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步伐不一致、摔倒等。
这有助于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掌握“两人三足”游戏的基本玩法,即两人一组,将相邻的两条腿用绳子或带子捆绑在一起,同步向前行走。
例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学会正确捆绑腿部,既不能过松导致活动中绳子滑落,也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行走的舒适度。
-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他们能够在行走过程中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摔倒。
像在走过有一定坡度或障碍物的场地时,依然能够较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体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商量如何行走,比如谁在左边、谁在右边,先出哪条腿等问题。
-让幼儿在不断尝试和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同伴的行走节奏。
例如,有些幼儿可能一开始步伐较快,有些则较慢,通过多次练习,他们能够相互适应,找到共同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三只脚的秘密-王紫月老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小木棒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只脚”具有稳定性。
2、了解【中班健康教案/zhongban/jiankang/】三角架物体的特
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学具:小木棒、橡皮泥;教具: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出示小木棒、橡皮泥,引导幼儿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这两样东西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想不想玩?看看小朋友能不能用这些小木棒将橡皮泥顶起来,稳稳的站
在桌子上。
每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几根小木棒来把它撑起来的”(幼儿自由尝试用多根小木棒把橡皮泥撑起来)
2、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用几根小木棒把橡皮泥顶起来的?
是怎么做的呢?”个别幼儿上来展示。
(并做好记录)
3、让幼儿知道要让小木棒稳稳地站在桌上,它的上面必须靠靠拢,下面分分开,方向不一样,而且高度一样。
二、提高要求,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师:“刚才小朋友们用了不同数量的小木棒将橡皮泥撑了起来,这次要请小朋友用比三少的小木棒,看看能不能把橡皮泥顶起来。
”
2、提问:你们用两根棒把橡皮泥顶起来了吗?”“为什么顶不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小木棒必须用三根才能顶起橡
皮泥。
)
3、小结:小朋友都用小木棒把橡皮泥顶起来了,我们发现了只用
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站起来。
人们根据这个发现
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
(引
导幼儿给架子起名字——三角架。
)我们把小木棒围绕一个中心点,把小木棒的下面分分开,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把它撑起来。
三、介绍各种“三角架”
1、提问:“你们见过三脚架吗?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2、请幼儿欣赏各种三角架的图片(衣架、照相机架、画架、多层
三脚架、架子鼓,教师简单介绍这几种三角架的用途)
四、课后延伸
请幼儿放学后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