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数学 归纳推理的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精品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3.1.1归纳推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3.1.1归纳推理

-6-
1.1 归纳推理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名师点拨(1)归纳推理有以下特点:①归纳推理是依据特殊
现象推出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 围;②归纳推理是依据若干已知的,没有穷尽的现象推断尚属未知的现象,因 而,由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③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特殊的情 况,所以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或实验的基础上的. (2)归纳推理是我们探求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归纳推理可 以发现许多未知的内容.
(3)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②从 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一般地,如果归纳的个别情况越多,越具有代表性,那么推广的一般性命 题就越可能为真.
-7-
1.1 归纳推理
首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所以 x=20+12=32.
答案:C
-17-
1.1 归纳推理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12345
2.观察图中的图形规律,其右下角的空格内应画上的合适C.
D.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每行都是同样的三个图形,且有两个是涂黑,因此 是
-16-
1.1 归纳推理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1.1归纳推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1.1归纳推理
高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 归纳推理
2
历史上,人们曾经有过制造永动机的美好愿
望,希望制造出一种不消耗能量的机器,永无休
止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提出过
许多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最早
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是13世纪
的法国人亨内考提出的,后
来人们又提出了各种永动机
12
例2 如果面积是一定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周长最 小?试猜测结论.
解:考虑单位面积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
正八边形,它们的周长分别记作p3,p4,p6,p8,可得下表
p3
p4
p6
p8
4.56 4 3.72 3.64
归纳上述结果,可以发现:面积一定的正多边形中,
边数越多,周长越小.于是得到猜测:图形面积一定,
圆的周长最小. 13
思考:上述各例的推理过程中,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什么? 提示:在以上各例的推理过程中,它们的共同 之处是: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 性,推断该类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 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
14
由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整体、由 归纳推理的含义 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归纳推理的基础
22
点评:由归纳推理获得的结论,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
可靠.因此不一定正确.
16
1.观察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你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为_1_+_3_+_5_+_…__+_(_2_n_-_1_)_=_n_2. 分析:观察各式两边数字特点可得

最新3.1.1 归纳推理 (北师大版选修1-2)

最新3.1.1 归纳推理 (北师大版选修1-2)
§1 归纳与类比
1.1 归纳推理
【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归纳推理的意义. 2.会用归纳推理分析具体问题.
【核心扫描】 1.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重点)
2.能利用归纳推理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自学导引
1.归纳推理的含义 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 每一个事物都有这种属性 ,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 理.
课堂讲练互动
[规范解答] 当n=1时, 21>12;(1分) 当n=2时,22=22;(2分) 当n=3时,23<32;(3分) 当n=4时,24=42;(4分) 当n=5时,25>52;(5分) 当n=6时,26>62.(6分) … 归纳猜想,当n=3时,2n<n2;当n∈N+,且n≠3时,2n≥ n2.(12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答案 C 规律方法 由一组平面或空间图形,归纳猜想其数量的变 化规律,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颇有智力趣题的 味道,可以激励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规 律.解决这类问题常常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图形的数量 规律;(2)图形的结构变化规律.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后反思】 对于与正整数n有关的指数式与整式的大小 比较,不能用作差、作商法比较,常用归纳、猜想、证明 的方法,解题时对n的取值的个数要适当,太少易产生错误 猜想,太多增大计算量,凡事恰到好处.对有些复杂的式 子的大小比较,往往通过作差后变形(通分、因式分解 等),变成比较两个简单式子的大小,即化繁为简.
请你归纳出一般结论.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解 由左、右两边各项幂的底数之间的关系: 1=1, 1+2=3, 1+2+3=6, 1+2+3+4=10,

《3.1.1 归纳推理》课件-优质公开课-北师大选修1-2精品

《3.1.1  归纳推理》课件-优质公开课-北师大选修1-2精品

归纳推理的四点认识
(1)归纳推理是依据几个已知的特殊现象,归纳推断出一般性
的结论,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猜测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
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
(3)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所以归纳是立足于观察、
经验或实验的基础上的.
(4)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猜
《3.1.1 归纳推理》课件
1.结合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3.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1.本课重点是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本课难点是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与猜想.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的定义 部分 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推断该类事物中 根据一类事物中_____ 每一个 事物都有这种属性.我们将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归纳推理. _______ (2)归纳推理的特征 部分 到_____ 整体 ,由_____ 个别 到_____ 一般 的推理; ①归纳推理是由_____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 ②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_______(
(2)运用归纳推理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三个步骤:
①通过条件先求得数列中的前几项(一般是前四项或前五项);
②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的特点,寻求项的规律,由此猜测数列的
通项公式;
③对猜测出的通项公式加以证明.
【典例训练】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可 归纳猜想出Sn的表达式为______. 2.已知数列{an}的第1项a1=1,且an+1=
【典例训练】
1.(2011·江西高考)观察下列各式:55=3 125,56=15 625, 57=78 125,„,则52 (A)3 125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整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整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5-
本章整合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专题三
【应用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 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 1 个蜂 巢,第二个图有 7 个蜂巢,第三个图有 19 个蜂巢,按此规律,以 f(n)表示第 n 个图的蜂巢总数.
(1)试给出 f(4),f(5)的值,并求 f(n)的表达式(不要求证明); (2)证明:
(1)解:f(4)=37,f(5)=61. 因为 f(2)-f(1)=7-1=6, f(3)-f(2)=19-7=2×6, f(4)-f(3)=37-19=3×6, f(5)-f(4)=61-37=4×6, … 所以当 n≥2 时,有 f(n)-f(n-1)=6(n-1), 所以 f(n)=[f(n)-f(n-1)]+[f(n-1)-f(n-2)]+…+[f(2)-f(1)]+f(1) =6[(n-1)+(n-2)+…+2+1]+1=3n2-3n+1. 又 f(1)=1=3×12-3×1+1, 所以 f(n)=3n2-3n+1.
O 所作的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射线 OP,OQ 和 OR 上分别有点 P1,P2,点 Q1,Q2,点 R1,R2,则类似的结论为 .
图①
图②
-4-
本章整合
专题二
知识网络
专题探究
专题一
专题三
如:
������△������������1 ������1 ������△������������2 ������2 ������������-������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第3章推理与证明本章整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课件第3章推理与证明本章整合

一个数恰好为前 n-1 行数字的个数,且第 n 行左边第 1 个数为第 n-1 行的最
后一个数加 1.
-5-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Z 知识网络 HISHI WANGLUO
Z 专题探究 UANTI TANJIU
解析:前 n-1 行共有数字 1+2+3+…+(n-1)=������(���2���-1),则第 n(n≥3)行的从左 至右的第 3 个数为������(���2���-1)+3=������2-2n+6.
=
������������1 ������������2
·������������������������12.如图②,若从点
O
所作的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射线 OP,OQ 和 OR 上分别有点 P1,P2,点 Q1,Q2,点
R1,R2,则类似的结论为
.
图①
图②
-9-
本章整合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
������������1 ������������2
·������������������������12
·������������������������12.
答案:������������������������--������������12������������12������������12
-7-Βιβλιοθήκη 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Z 知识网络 HISHI WANGLUO
Z 专题探究 UANTI TANJIU
专题二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也是猜测、发现数学结论的重要思维模式.它是通过两个已知 事物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去推测这两个事物在其他方面也具有 相同或类似的属性,从而大胆地猜测结论.类比推理分结论类比、性质类比 和运算类比,学习类比推理可以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本章知识体系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本章知识体系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ax1(ax2-x1-1)+x23+x12-xx1+1 1. 因为 x2-x1>0,又 a>1,所以 ax2-x1>1. 而-1<x1<x2,所以 x1+1>0,x2+1>0. 所以 f(x2)-f(x1)>0. 所以 f(x)在(-1,+∞)上为增函数.
【例 4】 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lga1、 lga2、lga4 成等差数列.又 bn=a12n,n=1,2,3,….
类比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它是通过两个已知 事物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去推测这两个事物在其 他方面也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属性,从而大胆猜测得到结 论.类比推理还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下面我们一 起来探讨常见的类比.
【例 1】 (1)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形是由若干盆花组成 的形如三角形的图案,每条边(包括顶点)有 n(n>1)盆花,每 个图案花盆总数为 Sn,按此规律推断,Sn 与 n 的关系式是 _______n},归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求 a10,并说明 a10 表示的实际意义; (4)已知 an=9 900,问 an 是数列的第几项?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解析】 (1)当 m=2 时,表示一个 2 行 3 列的士兵 方阵,共有 6 人,依次可以得到当 m=3,4,5,…时的士兵 人数分别为 12,20,30,….故所求数列为 6,12,20,30,….
[1+n+21]·n+1=n2+32n+2.
【答案】
(1)Sn=3n-3
n2+3n+2 (2) 2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找每 一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果 我们把(2)中每个图形的方格总数算出来,是很难找到其中 的规律的.

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章末高效整合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

高中数学第三章推理与证明章末高效整合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_2
反证法是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推出矛 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理论根据是 互为逆 否 命题的两 个命题是 等价命题 ,即若 p⇒q成立, 则 ¬q⇒¬p成立,这里得出的矛盾可以与某个已知条件矛盾,可以 是与某个事实、定理、公理相矛盾,也可以是自身相矛盾.反 证法的使用范围:唯一性问题,“至少”“至多”问题,问题 本身是否定语气提出的问题.
x+1x≥2 x·1x,小前提
所以 x+1x≥2,结论
以上推理过程中的错误为( )
A.大前提
B.小前提
C.结论
D.无错误
解析: 大前提中a、b∈(0,+∞),而小前提中x∈R,
故小前提出错,应添加x∈(0,+∞、B*C、C*D、D*B分别对应下列图形,
那么下面的图形中,可以表示A*D,A*C的分别是( )
章末高效整合
知能整合提升
1.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2.归纳推理 (1)概念: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 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 (2)特点: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3)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 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 (猜想).
(2) 如 果 点 D 在 △ABC 之 外 ( 如 图 ②) , 根 据 假 设 ∠BAD , ∠B , ∠BCD , ∠D 都 小 于 90° , 这 与 四 边 形 内 角 之 和 等 于 360°矛盾.
综上所述,原结论成立.
3.用反证法证明: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是增函数, 那么方程f(x)=0在区间[a,b]上至多只有一个实数根.
求证:sins2inα+α β-2cos(α+β)=ssiinn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第三章《归纳推理典例导航》ppt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2第三章《归纳推理典例导航》ppt课件
解析: (1)以黑色正方形的个数分类, ①若有 3 个黑色正方形,则有 C43=4 种;②若有 2 个黑 色正方形,则有 C52=10(种);③若有 1 个黑色正方形,则有 C61=6(种);④若无黑色正方形,则有 1 种. ∴共 4+10+6+1=21(种).
• (2)方法一:至少有2个黑色正方形相邻包括有2个 黑色正方形相邻,有3个黑色正方形相邻,有4个黑色 正方形相邻,有5个黑色正方形相邻,有6个黑色正方 形相邻.
方 法 一 : 查个数 → 列成数列 → 观察数列的前三项 → 归纳猜想第六项的个数
方法二: 观察所给图案 → 寻求变化规律 → 归纳猜想第六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正六边形的个数
• [解题过程] 方法一:有菱形纹的正六 边形个数如下表,
图案 1 2 3 …
• 由表可个数以看出6 有菱11形纹16的正…六边形的个 数依次组成一个以6为首项,以5为公差的 等差数列,所以第六个图案中有菱形纹的 正六边形的个数是6+5×(6-1)=31.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3
谢谢欣赏!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4
• 1.根据下图中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
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个图中有
________个点.
• 解析: 观察图形的增长规律可得: 图(2)从中心点向两边各增长1个点,图(3) 从中心点向三边各增长2个点,图(4)从中 心点向四边各增长3个点,如此,第n个图 从中心点向n边各增长(n-1)个点,易得 答案:1+n·(n-1)=n2-n+1.本题若从 图形的数值变化方面入手也可归纳出结果, 但没有从图形的结构方面入手直接.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3.1.1 归纳推理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教师用书)高中数学 3.1.1 归纳推理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2

【自主解答】 观察这三个不等式发现,第n个不等式 的右边分母为n,分子为2n-1.
故f(n)=2n- n 1.
【答案】
2n-1 n
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如下: (1)观察数与式的结构特征,如数、式与符号的关系,代 数式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等; (2)提炼出数、式的变化规律; (3)运用归纳推理写出一般结论.
§1 归纳与类比 1.1 归纳推理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概念. (2)能利用归纳推理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使学生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的过程,理解 归纳推理,并体会归纳推理的意义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而又不失严谨的思维习惯.
数之间的关系;
(3)现已知某个平面图形有999个顶点,且围成了999个区
域,试根据以上关系确定这个平面图形的边数.
【思路探究】 本题可从各个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区 域数之间的关系作定量观察分析入手,来归纳出它们之间的 关系.
【自主解答】 (1)②8 12 5 ③6 9 4 ④10 15 6 (2)观察:8+5-12=1,6+4-9=1,10+6-15=1. 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顶点数V,边数E,区域数F之间 的关系为V+F-E=1.
●教学建议 1.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引出归纳推理的概念;以 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归纳推理. 2.本节课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分组讨论的 过程中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
3.数学不仅仅是演绎的科学,更是归纳的科学.本节 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在此基础上的猜想能力.引导 学生观察、发现、归纳;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犯错.对 于几何习题,一般情况下,既可以从数字角度寻找规律,也 可以从几何图形角度出发,当然应该侧重于后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完全归纳推理
• 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推理
•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 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构可用公式表示为 : • S1是(或不是)P; • S2是(或不是)P; • S3是(或不是)P; • …… • Sn是(或不是)P。 • S1、S2、 S3……Sn是S类中的全部对象, •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 1、求同求异并用法的内容
• 求同求异并用法亦称“契合差异并用法”, 其基本内容是:有两组场合,一组是由被 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组成的,称正面 场合;另一组是由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 干场合组成的,称反面场合。如果在被研 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 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一组场合 中,却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 就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 2、求异法的逻辑形式
• 求异法可用图式表示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D
a

(2) — B、C、D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关系。
• 3、运用求异法应注意的问题
• 第一,两个场合有无其他差异情况。
• 第二,两个场合中惟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 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重复中未遇到相反的情况。 • 所以,一切S都是P。
• 2.提高简单枚举法结论可靠性的方法
• 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的,要提高其结论 的可靠性,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⑴ 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因为某 类事物中被考察的对象越多,则漏掉相反情 况的可能性就越小,推理的根据就越充分, 因而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 一、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 种属性的推理。
• 不完全归纳推理由于前提只考察了某类事物中的 部分对象具有这种属性,而结论却断定该类事物 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其结论所断定的范 围显然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前提同 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即使前提 真实,推理形式正确,其结论也未必一定是真的。
• 科学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如下: • S1是P, • S2是P, • S3是P, • S4是P,
• …… • Sn是P, • S1、S2、S3、S4、……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且
S与P有因果联系, • 所以,所有的S都是P。
• 2.科学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关系 • 二者的共同点是: • (1) 二者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 • (2) 二者的前提中都只是考察了一类事物的部
第一节 归纳推理概述
•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知识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判断为 结论的推理。
• 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 两者间的区别:
• (1) 推理的方向不同。 • (2) 前提的性质不同。 • (3) 结论断定的范围不同。 • (4)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不同。 • (5) 前提的数量不同。
• 第三,不能遗漏真正的原因。
• 二、求异法
• 1、求异法的内容
• 求异法亦称“差异法”。其基本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 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同 的,其他情况都完全相同,而两个场合惟一不同的这个 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 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个惟一不同 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
• 2、求同法的逻辑形式
• 求同法可用图式表示为:
• 场合
相关情况• (1)来自A、B、C• (2)A、D、E
• (3)
A、F、G
被研究现象 a a a
•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 运用求同法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 第一,增加所考察场合的数量。
• 第二,分析各种场合中的相同因素是否只有一 个。
分对象。
• (3) 结论都是对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的断定, 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都超出了前提范围,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都不是必然的。
• 二者的不同点是: • (1) 二者的推理根据不同。 • (2) 二者结论的可靠程度不同。 • (3) 二者前提的数量多少对于结论的意义不同。
第四节 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 第二,剩余现象与剩余原因是单一的,还 是复合的,如果是复合的,还必须进一步 探索,不能轻率地得出结论。
•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 (1) 演绎推理离不开归纳推理。
• (2) 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
• 三、归纳推理的种类
•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 推理两种。根据前提是否同时揭示了对象和 属性间的因果联系或其它必然联系,不完全 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 纳推理两种,其中科学归纳推理包括了求因 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 2.求同求异并用法的逻辑形式
• 求同求异并用法可用图式表示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F
a

(2) A、D、F、G
a

(3) A、F、G、C
a

……

(1) — B、C、G


(2) — D、E、F


(3) — F、G、D

• …… • 所以,A与a之间有因果联系。
• 3、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应注意的问题
因是A、B、C、D。已知: • B是b的原因, • C是c的原因, • D是d的原因, • 所以,A是a的原因。
• 3、运用剩余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 剩余法的特点是“从余果求余因”。
• 第一,必须确知被研究的某复合现象是由 某复合原因引起的,并且确知其中部分现 象是对应的部分原因引起的,而已知的部 分原因与剩余部分的现象无因果联系,否 则,结论就不可靠。
• 第一,求同求异并用法的特点是“既求同又求 异”。
• 第二,正反场合的事例越多越好。
• 第三,正反场合的“其他情况”相似。
• 四、共变法
• 1、共变法的基本内容
•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其 中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的,而其他情况保持不变, 那么这个惟一发生变化的情况便是被研究现象 的原因。
• 2.共变法的逻辑形式
• 共变法可用图式表示为:
• 场合
相关情况
• (1) • (2) • (3) • ……
A1、B、C、D A2、B、C、D A3、B、C、D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被研究现象
a1 a2 a3
• 3、运用共变法应注意的问题
• 共变法的特点是“求相应之变”,运用共变法应 注意:
• 二、完全归纳推理的特点及运用 时的要求
• 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必须遵守两条要求: • 一、前提中必须全面的、无一遗漏地考察某类
中的每一个对象。
• 二、前提中对每一个个体对象所进行的断定都 必须是真实的,否则,所得的结论与前提的联 系就不具有必然性。
•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
第三节 不完全归纳推理
• 科学归纳推理必须在分析事物之间的 必然联系,特别是因果联系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探求 因果联系的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这 些方法主要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 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 一、 求同法
• 1、求同法的内容
• 求同法亦称“契合法”,其基本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 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种情况是共同的,那么, 这个惟一共同的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
• 二、简单枚举法
• 1.什么是简单枚举法
• 简单枚举法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 性,并且在不断的重复中从未遇到相反的情况,从而 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 简单枚举法的结构,可用公式表示为: • S1是P, • S2是P, • S3是P, • S4是P,
• …… • Sn是P, • S1,S2,S3,S4,…… Sn是S中的部分对象,且在
• 第一,不是有了共变现象的都有因果联系。 • 第二,两个现象之间的共变有一定限度,超过限
度就会失掉原先的共变关系。
• 五、剩余法
• 1、剩余法的基本内容
• 已知某复合现象是由另一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 中确认为有因果关系的部分减去,则所剩余部分 也有因果联系,这就是剩余法。
• 2.剩余法的逻辑形式 • 被研究的复合现象a、b、c、d的复合原
第七章 归 纳 推 理
• 归纳推理,也是人类认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推理 形式。本章通过范例教学及练习,目的是了解归 纳推理在思维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地理解 与把握归纳推理,并培养其在实践中自觉运用归 纳推理的能力,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 本章重点是抓准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的联系 和区别,进而阐明提高简单枚举法结论可靠程度 的途径,获取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 ⑵ 前提中所考察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些。因为 某类事物中的个体对象的属性,往往会因为 地点、时间、条件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只 有扩大范围,尤其是在相反的情况最容易出 现的场合中没有发现相反的情况,结论的可 靠性才会越高。
• 三、科学归纳法
• 1.什么是科学归纳推理
• 科学归纳推理是依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 间具有因果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 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