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版资料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院感染 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医疗机 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也日益提 高。
目的和意义
规范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技术 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患 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提高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和专业化水平, 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02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4
CONTENTS
• 引言 • 消毒技术规范总则 • 医疗机构不同区域的消毒技术
规范 • 医疗机构常用设备及表面消毒
技术规范 •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与旧版差异
比较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消毒技术规范是医疗机构管理的 重要环节,旨在防止和减少医院 感染事件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 和安全。
保在有效控制病菌的同时避免对物品造成损害。
06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消毒剂使用不当引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
消毒剂浓度过毒剂说明书配置消毒 溶液,确保浓度适宜。
问题
消毒剂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 ,产生有害物质。
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材质的表面,选择适宜 的消毒剂,避免对表面造成腐蚀
05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与旧版差异比较
消毒剂选择和使用上的差异
消毒剂种类
新版规范更加注重消毒剂的环保 性,推荐使用环保型的消毒剂,
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使用量
新版规范对消毒剂的使用量和使 用浓度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以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对环
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使用频率
新版规范对于不同环境和物品的 消毒频率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 ,以确保在有效控制病菌的同时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本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旨在加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 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4. 管理要求4.1 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4.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4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5 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4.6 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
行业标准
0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0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03
相关研究成果
0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研究进展
02
新型消毒剂在医疗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03
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医疗场所的应用研究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组织专业培训和讲座,针对新版消毒技术规范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
为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消毒物资和技术支持,包括高效消毒 剂、防护用品、消毒设备等,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规范、 安全开展。
监测计划
02
根据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对消毒过程进行全面监
测,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不合格处理
03
对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原因并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
06
对新版消毒技术规范实施的展望及建 议
加强宣传和教育
宣传新版消毒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和优势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媒体、培训、讲座等,向相关人员宣传新版消毒技术规 范的重要性和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家对新规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中消毒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修正。
新增的内容
消毒管理
新版规范增加了一些有关消毒管理和监督的内容,明确了相关负责机构和职责,强调了各 级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消毒剂的合理使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 近距离照射:
• 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职业防护
–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采用适的防护措施: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管理要求:
–诊疗器材要求: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 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材应灭菌:
• 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材应消毒。
–消毒产品审核和备案;
• 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应对产品相关质资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污,再清洁与消毒; – 消毒产品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
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消毒与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 根据感染风险高低选择
• 高度危险性器材: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 中度危险性器材: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
的消毒方法: • 低度危险性器材: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解读
•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 手术器械的灭菌
–灭菌前的准备:
•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310.2的要求
–灭菌方法
• 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 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
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 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 • 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消毒剂1.8.1.1概述:戊二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但是,戊二醛易挥发,对环境污染较大,对人体有刺激性和致癌性,使用时应当注意安全。
1.8.1.2适用范围:戊二醛可用于对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纤维素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
1.8.2过氧化氢消毒剂1.8.2.1概述: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过氧化氢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
1.8.2.2适用范围:过氧化氢可用于对不耐高温和湿热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纤维素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
2消毒设备的选择和使用2.1消毒设备的选择2.1.1应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设备,要考虑设备的消毒效果、安全性、易用性、维修保养和成本等因素。
2.1.2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消毒设备,同时应注意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2.2消毒设备的使用2.2.1应按照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设备,不得随意更改操作参数和程序。
2.2.2应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2.2.3应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和验证,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管理3.1消毒人员的培训3.1.1应对消毒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
3.1.2应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操作水平。
3.2消毒人员的管理3.2.1应建立健全的消毒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消毒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2.2应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以确保其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2.3应对消毒人员进行激励和奖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本文介绍了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包括消毒与灭菌方法、消毒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ompa第n1y4页name
消毒灭菌基本标准—职业防护
应依据不一样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 职业防护办法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清洗等 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办法 ,防止或降低利器伤发生。
不一样消毒、灭菌方法防护以下: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明术规范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处理应符合国家当初公布要C求om要pa第求n6y页 name
CSSD不一样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区域
操作
防护着装
圆帽 口罩
隔离衣/防水围 裙
专用鞋
病房
污染物品回收
√
Δ
• 污染
器械
分类
查对
√
√
√
√
去污区
机械
清洗
装载
手工清洗器械和用 具
√
√
√
√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一样患者单元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
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 用后统一清洗消毒, 干
燥备用。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ompa第n1y6页name
清洗和清洁注意事项
•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物品, 应用清洁剂浸泡 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复杂物 品应拆开后清洗。
• 注意事项 使用清洁剂, 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每次处 理工作结束后, 应马上消毒清洗器具, 更换个人防护用具, 进行洗手和手消毒。 气性坏疽污染处理流程应符合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和要求。应先采取含氯或含溴消 毒剂1000mg/L-mg/L浸泡30-45min后 有显著污染物 时应采取含氯消毒剂5000mg/L-10000mg/L浸泡最少 60min后, 再按本标准5.3-5.8进行处理。④突发原因不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通过定期考核、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消 毒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推动医 疗机构消毒工作的持续发展。
03
不同区域和物品的消毒技 术
诊疗区域的消毒
空气消毒
诊疗区域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对于空气传播性疾病的高风险区域 ,应采用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进行定期消毒。
表面消毒
诊疗区域的桌面、椅子、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应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定 期擦拭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表面的材质进行选择,以确 保消毒效果。
目的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患者、医 护人员和公众免受医疗相关感染 的威胁,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 卫生。
消毒的方法和原理
物理消毒法
• 高温消毒:利用高温破坏病原体的生物结构,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如高压蒸 汽灭菌法。
•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病原体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消毒的方法和原理
监督检查机制与频次
监督检查机制
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消毒部门或消毒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可以采用自查 、互查、专家检查等方式进行。
监督检查频次
监督检查的频次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消毒工作量、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至少应每季度进行一次 常规检查,高风险部门或环节可适当增加检查频次。
THANKS
感谢观看
医疗机构消毒技 术规范
汇报人: 2023-11-20
目录
• 消毒技术概述 •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要求 • 不同区域和物品的消毒技术 • 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执行与
监督
01
消毒技术概述
消毒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体, 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 播和扩散。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感谢聆听!
管理要求
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与 监测,及时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 时纠正。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 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应先清洗,再消 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 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 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 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 毒。
管理要求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 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并具 体落实。
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 作人员的培训。
管理要求
使用中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 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 菌。
*内镜的清洗应遵循国家有关规定。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耐热、耐湿: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 不耐热、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 菌法。 不耐热、耐湿:应首选低温灭菌 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 灭菌剂浸泡灭菌。 耐热不耐湿:可采用干热灭菌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外来医疗器械 必须由本医疗 机构重新灭菌后使用。
*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 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不同患者间应更换布巾。各种 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使用,统一清洗消毒,干燥 备用。
清洗与清洁方法
注意事项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 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 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 应进行清洁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手部消毒剂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 中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长时间接触消毒剂。
消毒剂储存
医疗机构应将消毒剂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 射和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06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 范实施及监管
消毒技术规范实施方案
明确消毒管理责任制
将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范畴,明确消毒灭菌工作人员职责, 落实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制度。
消毒器械的配置和维护
医疗机构应配置合适的消毒器械 ,如紫外线消毒灯、压力蒸汽灭 菌器、化学消毒器等,以确保消
毒效果和效率。
消毒器械应定期进行检查、保养 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运转和消
毒效果。
对于使用频繁或高风险的消毒器 械,应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
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消毒剂和器械的管理与监管
医疗机构应建立消毒剂和器械 的管理制度,明确采购、储存 、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的要求和 流程。
对于消毒剂和器械的使用,应 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确保 其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对于不规范或违规使用消毒剂 和器械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 理和惩罚,以保障医疗安全和 公共卫生。
03
医疗机构室内空气消 毒
紫外线消毒法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消毒原理
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核酸结构, 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
臭氧消毒法
适用范围
消毒原理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特别 是传染病疫源地。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细菌、病毒等 微生物的核酸结构,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 。
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室内中央,开启设备 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紫外线消毒与臭氧消毒使用规范:
紫外线消毒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要求
C.6.2.1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μW/ cm2。
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紫外线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
使用方法
℃~40℃,相对湿度低于80%。
注意事项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臭氧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病房、口腔科等场所的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5-04-05发布2015-08-01正式实施3.术语和定义3.1 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16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3.17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e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8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9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20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 (g/100ml)浓度表示,3.21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3.22中和剂 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3.23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24暴露时间 exposure time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
3.25存活时间 survival time.ST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3.26 杀灭时间 killing time. KT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min)。
3.27 D 值 D value在设定的条件下,灭活90%的试验菌所需的时间(min)。
3.28消毒产品 disinfection product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3.29卫生用品 sanitary products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3.30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4 .管理要求4.1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
4.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
4.3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4.5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4.6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4.7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4.9医疗机构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应遵照附录A的规定,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B。
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5.1基本要求5.1.1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
5.1.2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5.1.3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5.1.4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5.1.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5.2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5.2.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5.2.2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2.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5.3 职业防护5.3.1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5.3.2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5.3.3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5.3.4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
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
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