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2章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眼(eye)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有人统计,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可见,眼对人生活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提出问题
说明
提出问题
(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指导练习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
比较简率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还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在此产生相应的感觉。感受器的结构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很复杂。一些复杂的感受器周围还出现了特殊的辅助结构,以保证感受器能更有效地感受刺激作用,这样的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就称为感觉器官。例如,眼和耳就属于特殊的感觉器官。
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脉络膜,含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
用,并使眼球内成为“暗室”;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虹膜,中央围成瞳孔。膜内平
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
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睫状体。
眼球壁内膜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视
网膜就是光感受器。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
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眼球内容物都是倩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房水星稀薄的
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玻璃体是较脆弱的胶冻
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晶状体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课题: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3、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能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解释近视、远视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是我的眼》提问:眼睛对我们来讲重要吗,大家对自己的眼球了解多少?近视、远视是怎么回事,如何发生的,怎么预防和矫正近视眼?二、新授课1.知识点一: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1).活动一:小组讨论分析眼球的结构阅读课本,了解眼球的结构,小组讨论再填空。
2)请根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写出有关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1)外膜:[①]角膜无色透明,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⑤]巩膜白色坚韧,对眼球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通常眼球白色部分就是巩膜,俗称白眼球。
(2)中膜:[④]虹膜,当外界光线过强时,[④]虹膜内的平滑肌使瞳孔缩小,从而使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
Array [⑧]脉络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有营养作用,为眼球提供养料和氧气;黑色素含量丰富,有遮光形成暗室的作用。
[⑥]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3)内膜:[⑨]视网膜含有能感受光刺激后产生冲动的感光细胞,所以视网膜就是光感受器。
(4)内容物:正常眼球的内容物都是清澈透明的,包括房水和[③]晶状体、[⑦]玻璃体。
[③]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它的曲度由[⑥]睫状体来调节,从而使人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
3)基础巩固(1)、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C ) A.视网膜、视神经B.视觉中枢、视网膜C.视网膜、视觉中枢D.角膜、视觉中枢(2)、(2015. 湘潭市)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象的形成部位是(A)A.视网膜B.晶状体C.玻璃体D.角膜(3)、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作用是(B)A.形成视觉B.产生神经冲动C.调节眼球D.形成清晰的物像知识点二:视觉的形成1)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触觉的定义。
(2)知道温度觉的定义,会实施探究活动并总结归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触觉敏感程度的测定实验”,学会测定触觉敏感程度的方法。
(2)通过两个活动,学会观察、探究、记录、设计表格、总结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内容讲授,培养学生全面去看事物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课时之后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的延续,是神经系统知识完整性的充实,学生易懂、易学。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主要是活动的开展。
实施活动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应该不是太难,主要是教师要善于引导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以“瞎子摸象”的故事引出课题一、触觉触觉的定义:当我们身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会不同程度的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
知识准备:如果皮肤上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同时受到接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两个点”;当受刺激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减小到一定值时,引起的感觉会是“一个点”。
我们将触觉所能分辨的两点刺激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触觉的“两点阈”。
两点阈值的大小可以说明触觉的敏感程度;两点阈的存在也能反映出触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式分布的情况检测方法:用两个大头针的针尖同时轻微刺激皮肤上的两个邻近的点,由被试者说出来是否为“两个点”刺激;每次测试都先确定好两个针尖的距离,当被试者不能明确判断为“两点”时,此即为该部位的两点阈值。
选择不同测试部位,比较测试结果。
要注意的问题:避免被试者看见测试部位;每一刺激作用的时间不要持续1S以上。
问一个为什么?讲述触觉的适应性。
方法步骤:用两个大头针的针尖同时轻微刺激皮肤上的两个邻近的点,由被试者说出来是否为“两个点”刺激;每次测试都先确定好两个针尖的距离,当被试者不能明确判断为“两点”时,此即为该部位的两点阈值。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2.2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1课时眼和视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4、说明光是视觉感受器的感受刺激;
5、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使用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
2、通过对“同学患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提高做科学调查的基本能力;
3、通过对图片、模型和视频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眼的卫生保健的教育。
2、认同异常视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眼健康。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过程;
3、视力异常的几种现象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
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设置疑问,引起思考。
2、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4、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节眼和视觉
一、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光线)→眼角膜→虹膜的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图像)视网膜→(信息)视神经→大脑(产生视觉)
二、瞳孔的作用
三、近视的原因与纠正
四、预防近视:“三要,四不看”。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重难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设想:通过实物模型、图文并茂的教材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几种主要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疑、举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难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勇于提问、敢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组织小组讨论、实验等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涉及复杂的神经系统知识,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理解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取一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绘制其结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能。通过绘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感觉器官结构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设计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眼与视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二)过程与方法1、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学情分析眼与视觉是对“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具体延伸,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眼睛和视觉有一定的了解。
但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原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
因此利用ppt展示视觉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矫正原理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构建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四、教学过程新课2、引导学生归纳感觉器官的定义、区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3、板书:感受器和感觉器官4、引导学生进入眼睛和视觉:在我们感觉器官中眼睛和耳朵是比较特殊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眼睛和视觉5、板书:眼与视觉2、分析推理找差别从已有知识引入新知,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合作探究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2)问:眼睛中最核心的结构是?活动一:PPT展示眼球的结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活动二:PPT展示猫眼一天瞳孔的变化,推导瞳孔的功能,试着解释从外面进屋开始看不见东西的原因。
师生总结:瞳孔在光线强时缩小,光线弱时变大。
从外面进屋由于外面光线强瞳孔小,进屋时屋里光线弱,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所同桌相互观察学生回答:眼球学生思考推理总结尝试作答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利用猫眼瞳孔一天的变化引导学生推理瞳孔的功能,用身边的例子突破难点。
生物七年级下北师大版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四、反思总结 我学会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学习目标
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自学
一、读一读,做一做80-83页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当( )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
2、( )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3、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
4、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一个小七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的曲度是上________来调节的。
5、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网膜
二、能力提升 想一想、议一议
1、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纠正原理?
三、达标测试
1、人体形成礼堂的部位在( )
a视网膜b晶状体c玻璃体d大脑的视觉中枢
2、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的作用是( )
a形成视觉b产生图像信息c调节眼球d形成清晰的物像
3、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________细胞。这些细胞产生的______沿着__________传入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形成视觉。
6、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A、角膜—>虹膜—>睫状体—>玻璃体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3.描述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几矫正方法5.说明视、听、嗅、味觉及皮肤的触觉、温度觉的感受器官的刺激的性质6..了解近视与远视,眼的保健;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了解耳的卫生保健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耳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xx原理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触觉敏感性与感受器分布特征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难点眼的xx近视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具体过程(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
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
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
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
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教案)
e.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关系。
f.晶状体的形态特征。
③记录观察结果
a.绘眼球水平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b.列表归纳眼球的结构组成。
(4)交流:在本组内介绍自己归纳的眼球结构组成。
2.眼球的结构(重点)
(1)外膜
①角膜:无色、透明,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约占外膜的1/6。
③晶状体:凸透镜状结构,有弹性,位于虹膜和瞳孔的后方,依靠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当睫状体内平滑肌舒张时(看远处),悬韧带拉紧,晶状体的曲度变小;当睫状体内平滑肌收缩时(看近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的曲度变大。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会使睫状体内平滑肌持续收缩,造成晶状体曲度变大,可能会形成近视。
拓展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的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只露出很小一部分,这样有利于保护眼球。
①观察眼球外形,辨识眼球的解剖方位,同时观察前部的角膜、周围的巩膜、附着于巩膜上的眼外肌和后部的视神经等。
②观察眼球壁各层及眼球内容物中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各部分结构的形态、位置。
要注意观察识别:
a.眼球壁三层结构由外到内的层次顺序。
b.角膜与巩膜、虹膜与睫状体及脉络膜的位置关系。
c.睫状体与晶状体的连系方式。
眼球的附属结构主要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眼外肌,保护眼球的眼睑、结膜、泪器等。
①眼外肌:分布于眼球的周围,牵动眼球自由灵活地转动。
②眼睑:俗称“眼皮”,分为上眼睑和下眼睑。眼睑能够闭合,可以阻挡强光和灰尘等物质的进入,对眼球起保护作用。
③结膜:连接眼睑和眼球,是半透明膜,表面光滑、柔软,且有一定弹性,富含血管。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1课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CEP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教材分析】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
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教学目标】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一、眼球的结构外膜:角膜、巩膜1.眼球壁中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内膜:视网膜2.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二、视觉的形成外来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的形成区域(形成视觉)三、近视和远视【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眼和视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2.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3.说出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4、解释近视、远视视物不清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能力目标1.使用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2.通过对“同学患近视眼情况”的调查,提高做科学调查的基本能力;3.通过对图片、模型和视频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眼的卫生保健的教育。
2.认同异常视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眼健康。
二、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3 、视力异常的几种现象及其预防。
三、教学难点:视觉形成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六、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光闪闪,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哪些感觉、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1、提问:人体有几种感觉?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回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痛觉温度觉等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信息的结构和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
问题引入: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预习练习:1.构成眼球壁外膜的的是:和。
2.我们通常所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是指:和3.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人眼的,光圈相当于人眼的,暗箱的壁相当于人眼的,底片相当于人眼的学生观察:眼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思考: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总结眼球的结构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看清物体的?活动: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2. 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学生讨论后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3. 视觉的形成学生阅读资料:百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北师大版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医生,诊断病例中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及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意识到在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时,我可能过于详细地介绍了每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完全跟上。因此,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模型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结构。
其次,我在课堂上组织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似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紧张而没有积极参与。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观察模型,探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生物伦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人体健康,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伦理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各感觉器官在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安徽淮南龙湖中学孙玲一、教学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的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
我们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同时人体也通过其他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其他感觉。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眼的结构、耳的结构及视觉、听觉的形成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掌握。
此外,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也非常必要。
三、核心素养本节通过对眼球的结构、耳的结构的认识及相应功能的了解,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让学生逐步将这些观念内化于心,从而能够进一步运用这个观念去解释生命现象。
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关注到生物学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如学会去关注和关爱身边的盲人、聋哑人,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首先是使学生了解眼、耳的结构与功能,对这部分知识要有形象、具体的认识,因而以观察直观的模型、图像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此外,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和问题联系起来,应用知识对这些问题加以解释,如近视与远视的矫正、闻气味时的吸气动作、尝味道时的感觉、冷或温的感觉判断以及感受器的适应问题,等等,无不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和鼓励学生去体验和实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感受器;感受器连同其辅助结构称为感觉器官。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中枢,一方面可以引起比较简单而迅速的反射;另一方面冲动会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神经通路里继续上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相应的感觉。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感受器。
七年级生物下册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1)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2课时耳和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与功能;2.说出声波是听觉感受器感受的刺激。
3.说明嗅、味及皮肤触觉、温度觉、感受器的位置及感受刺激的性质4.说出嗅觉和味觉产生的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模型的分析,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将具体、生动的认识进一步转变为抽象、概括的规律性认识。
2、进行“感受冷热刺激”试验,理解皮肤感受器真正感受到的适宜刺激是温度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感受人体结构的精巧与复杂,自觉接受有关耳的卫生保健的教育;认同异常感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健康。
2.3.认同异常听觉与不良习惯的关系,关注用耳健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欣赏一段视频“舞蹈《千手观音》”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优雅的舞姿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的表达,将伴随着舞蹈《千手观音》,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耳和听觉学生读图,归纳1.耳的结构2. 听觉的形成提出问题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3.听觉异常及其矫正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4. 耳的保护•减少和消除噪声;•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避免中耳炎;•避免外耳道感染。
三、味觉1.感受器是——味蕾2.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解在唾液中的物质。
3.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
四、触觉和温度觉活动:皮肤感受“冷”“热”刺激的实验1.温度觉的适宜刺激:温度的变化;2.冷和温的感受是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
五、小结:学生以表格总结感觉及其适宜刺激六、课堂测试1、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2、耳是听觉信息的器官。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学习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自学一、读一读,做一做80-83页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当()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
2、()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3、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组成。
眼球壁分(),内容物包括()。
a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作用。
b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中央围成瞳孔。
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
c 眼球壁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就是光感受器。
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d 眼球内容物都清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星稀薄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是较脆弱的胶冻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二、能力提升想一想、议一议1、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纠正原理?三、达标测试1、人体形成礼堂的部位在()a 视网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大脑的视觉中枢2、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的作用是()a形成视觉 b产生图像信息 c调节眼球 d形成清晰的物像3、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________细胞。
这些细胞产生的______沿着__________传入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形成视觉。
4、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一个小七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的曲度是上________来调节的。
2021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word教案1
2021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word教案17 年级生物备课组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刻2021年月日课时1课题12.2感受器和感受器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明白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学习2)会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总结归纳重点耳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嗅觉与味觉感受刺激的性质与感受器的位置触觉敏锐性与感受器分布特点的关系;皮肤温度觉器适宜感受刺激的性质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教学用具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神经系统结构?新课导入课程讲授一、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出示课件上的耳的结构的挂图,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专门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
因为学生天生喜爱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阻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阻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阻碍。
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受到专门有劲、专门有味。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赶忙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连续下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即使进行巩固。
学生认真观看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动手实践请你们快速组装耳模型,比一比哪一组装的最快、最准确!分组完成组装游戏(假如没有事件分组的话可让学生到前台组装并向学生展现),确立耳的立体结构,为听觉的形成打基础。
喜爱游戏是小孩的天性。
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最新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doc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二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学习目标1、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2、说明感觉器官和感受器的概念。
3、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自学一、读一读,做一做80-83页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当()受到刺激之后,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
2、()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3、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组成。
眼球壁分(),内容物包括()。
a 眼球壁外膜的前部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后部是白色不透明的巩膜;坚韧的巩膜对眼球具有()作用。
b眼球壁中膜的后半部分是(),中膜前端游离部分是(),中央围成瞳孔。
膜内平滑肌活动控制着瞳孔的开大、缩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虹膜与脉络膜的连接部分加厚,内含较多平滑肌,此处是()。
c 眼球壁为视网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线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观细胞,所以()就是光感受器。
视网膜与位于眼球后内侧的视神经直接相连,视网膜产生的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到达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d 眼球内容物都清澈透明的,但三部分的性质也有明显不同;()星稀薄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是较脆弱的胶冻状物,填满晶状体后方眼球内的空间;()则是一个小巧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被悬挂于睫状体上,睫状体内平滑肌的舒缩引起晶状体的曲度变化。
二、能力提升想一想、议一议1、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纠正原理?三、达标测试1、人体形成礼堂的部位在()a 视网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大脑的视觉中枢2、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的作用是()a形成视觉 b产生图像信息 c调节眼球 d形成清晰的物像3、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________细胞。
这些细胞产生的______沿着__________传入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中枢,形成视觉。
4、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一个小七而富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它的曲度是上________来调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人体感受外界刺激和反射活动起点——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有关知识内容。
由于人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眼与耳,我们通过对眼与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来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同时人体也通过其它感受器来感知外界刺激变化,所以也介绍了其它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
【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一、眼球的结构
外膜:角膜、巩膜
1.眼球壁中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内膜:视网膜
2.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二、视觉的形成
外来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的形成区域(形成视觉)
三、近视和远视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