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再别康桥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课文全解
6.再别康桥课文全解1.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1921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再别康桥》写作背景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在伦敦剑桥大学,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
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途中。
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3. 逐节讲析并评价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
部编版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的名词解释
再别康桥的名词解释再别康桥,这是一首无数人熟悉的诗歌,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牛顿·杨(Yang Newton)是这首诗歌的作者,著名的无名诗人。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情感、时光和离别之间的复杂交织,由此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再别康桥”的名词进行解释。
康桥,作为诗中的重要地理位置,是诗人与康橋学校的结合。
它位于英国剑桥郡的康河上,是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的七个学院之一。
在诗中,康桥象征着美好和幸福的回忆,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康桥的蓝天、白云和青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康桥的存在使得诗人情感上融入了这个地方,对离别,对光阴的不舍离别。
通过对康桥的描述,诗人抒发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
离别,是“再别康桥”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整个诗歌的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诗人通过“再别”这两个字,加深了对离别的情感表达。
离别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同时也是人生的常态之一。
诗中的离别既包含了诗人与康桥的离别,更暗含着诗人与过去时光的离别。
这个离别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分离,还有时间上的背离,对过去的向往与未来的追寻。
诗人把个人离别与时光的离别相结合,以此来凸显离别的复杂性。
再别康桥中一些强调词语的使用如“仍怀”、“千里”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怀念。
怀念是人们面对离别时无法抑制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怀念的方式,使离别更为触动人心。
他会怀念与康桥相处的时光,怀念那些美好的回忆,在时间的错篱里抑制不住地流泄出来。
怀念也是对过往的反思,对自己曾经的人生轨迹的思考。
诗人在描写离别的同时,通过对“小舟”、“断桥”等形象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别离的氛围。
小舟象征着逝去的时光,断桥象征着人与康桥之间的分离。
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寄托了他对逝去时光和美好回忆的眷恋之情。
这些形象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引发人们对于离别的思索与共鸣。
“再别康桥”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一篇离别的抒情诗,更是诗人对于个人经历与时光流转的思考。
《再别康桥》完整版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 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 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的安静、 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 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 荇”。一泓闪亮映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 头观望——那是拜伦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 的彩虹在沉淀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 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 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像又在寻梦,但现实 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 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 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陆小曼,江苏常州 人,近代女画家, 1926年与徐志摩结 婚,同年参加了中 国女子书画会,晚 年被吸收为上海中 国画院专业画师。
陆 小 曼
徐 志 摩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6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7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歌解析
1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 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 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 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 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其 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 特、感人至深,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流传广泛,被广 大文学爱好者和学者所赞 赏和研究。
诗歌背景介绍
离开忆大学
故乡情怀的油然而生
怀念康桥之美
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思绪万千
表达了离开康桥后复杂的心情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自然描写
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康桥美 景和精细的自然现象。
1
第1 -2 节
描绘康桥美景,描述诗人眷恋之情。
2
第3 节
从怀念康桥过渡到诗人的离别。
3
第4节
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诗歌语言特色
1 韵律优美
运用诗体和音乐性豪情激昂的节奏嘹亮动人。
2 典雅凝练
修辞明快,用字犀利,表达精准。
3 意境深远
画面感强烈,意境高远,触动人心。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感情表达
以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寓意深刻
通过离别的主题,体现对逝去 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分析
1 离别与思乡
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2 青春与追忆
诗歌中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和追忆。
3 希望与未来
透过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构分析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文学现象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被文学界誉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广受赞赏。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深入解读苏东坡的《再别康桥》,揭示其作者背景、诗歌赏 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探 索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者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徐志摩。
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整理了《再别康桥》全文及其他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再别康桥》全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这首诗的笫一节连续使用了三个“轻轻的”,用特有的句式和回环反复的修辞,细腻而真实地描摹了作者那种踌躇满志、步履轻盈的神情和恐怕惊扰“康桥”的内心独感。
从第二节开始描绘康桥的迷入景色,诗人择取了“康河”一带富有特色的景物“杨柳”、“青荇”、“浮蕖”等,先出之以巧妙的比喻杨柳在夕阳的映照下,犹如穿上盛装的“新娘”,榆荫下的清泉泛射出落日的余晖,恰似天上落下的彩虹,等等,然后由物及人,进一步写出了这些景物所激发的自已感情的波澜,从而构成了个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优美境界。
笫五节写撑箐泛舟,月夜放歌,和前面的凝神观照刚好构成了动禾静,有声和无声的鲜明对照。
正当读者为诗人的描绘所吸引时,诗作又急转直下,由“不能放歌”到“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流露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的结尾和开首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云彩”本来是带不走的,诗人明知如此而偏要郑重其事地写道:“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只能说明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深和思念之切。
作者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
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语文版初三九年级下册第6课《再别康桥》阅读题答案同步练习题课课练(60分钟80分)一、基础题(12分)1.填空。
(4分)撑一支,向青草更青处。
我衣袖,不带走。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
(4分)①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②满载一船星辉3.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轻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B.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C.力挽狂澜招摇过市回溯D.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4.以下加粗词与例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是()(2分)例句:我总感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A.父亲突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B.这件事办得很漂亮。
C.这件衣服不大漂亮。
D.这房间布置得很漂亮。
二、整体感悟(6分)1.诗人在诗当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爱恋?(2分)2.在最后一节,诗人说“偷偷的我走了”,什么缘故要“偷偷的”?(4分)三、课文阅读题(14分)阅读第2~6节,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2分)2.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2分)3.“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个地址的“梦”是指(那时、旧日)的梦。
(2分)4.《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连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8分)四、类文阅读题(10分)雪花的欢乐徐志摩假假设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必然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深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难过——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看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切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给加粗字注音。
再别康桥介绍方言版串词
再别康桥介绍方言版串词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歌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
和深情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如果以方言版串词的形式来介绍这首诗,可以尝试用不同地区的方言来表达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比如,用广东话来串词,“再别康桥,康桥畀我嘅回忆,似水
流去,唔再回头。
康桥边上,我同你共舞,情意绵绵,似梦似幻。
再别康桥,我心痛欲绝,留低嘅只有,一地思念。
”。
用四川话来串词,“再别康桥,康桥畀我嘅回忆,似水流去,
唔再回头。
康桥边上,我同你共舞,情意绵绵,似梦似幻。
再别康桥,我心痛欲绝,留低嘅只有,一地思念。
”。
用上海话来串词,“再别康桥,康桥畀我嘅回忆,似水流去,
唔再回头。
康桥边上,我同你共舞,情意绵绵,似梦似幻。
再别康桥,我心痛欲绝,留低嘅只有,一地思念。
”。
以上是用广东话、四川话和上海话来串词的示例,通过方言版
串词的形式,能够更贴近当地的语言和文化,让人们更加贴近并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6徐志摩《再别康桥》
精神伴侣:林徽因
妻子:陆小曼
也女 是性 他是 一徐 生志 悲摩 剧灵 的感 根的 源源 泉
课 文 拓 展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林徽音:志摩遇难之时,她和丈夫 梁思成用碧绿的铁树叶亲手编制了花圈 ,梁思成还从志摩遇难的飞机残骸上拾 来一块木板,林徽因将它常年挂在她的 居室,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天。
悄
不 带 走 一 片 云 彩 。
我 挥 一 挥 衣 袖 ,
正 如 我 悄 悄 的 来 ;
悄 悄 的 我 走 了 ,
在第5节末尾,诗人写自己“在 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6节 开头,诗人却又说“但我不能放 歌”,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诗人 幻想自己在康桥披星流舟放歌寻梦 的快乐,而但我不能放歌是从幻想 返回现实,表达此时不忍与康桥离 别的心情,因此,第6节连用两个 沉默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淡淡愁绪。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经常发表诗作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 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 游欧洲
1924年4月泰戈尔访华留影。右一是徐志摩,右二 是林徽音,右三是泰戈尔,左一是梁思成。
1924年认 识有夫之 妇陆小曼 并相恋 1926年10 月,与陆 小曼结婚,
一、作者 简介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
1916年考入 北京大学, 并于同年应 父命与年仅 16岁的张幼 仪成婚,
1918年赴美 留学
1920年赴英 国就读于剑 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 于婚外爱恋 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 回国。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原文通用9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课文原文通用9篇《再别康桥》精华鉴赏篇一《再别康桥》的惆怅之情深藏于飘逸、洒脱的抒写之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云,无形无迹,自由而舒展。
主人公心中的康桥也如梦似幻,美好而易碎。
诗中用“金柳”、“青荇”、“星辉”、“笙箫”等意象来描写康桥景观之美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
这些意象往往既是写景同时又是抒情,景与情难分难解。
“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恋着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情与景已互为一体。
在金柳之间,在青荇之上,“我”固执地寻找着“彩虹似的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而事实上,“我”又不能纵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离去。
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落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写出了一种包含淡淡的惆怅和酸楚的不舍之情。
应该说,这首诗,是诗人在与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别,那份深情和静谧,似乎唯恐惊破心中之梦。
它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
他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
而且情绪回环反复,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
《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篇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介绍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介绍《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再别康桥写作背景,希望对你有帮助。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尽快,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
学习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
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
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
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恋之乡”。
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
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罢》。
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诗人三次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也迥然不同,第一次依恋,第三次再别时心情大不相同,因为回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使他痛感康桥理想主义的破灭,以由“单纯的信仰,流入了怀疑的颓废”。
所以在《再别康桥》中,已然找不到写《康桥再会罢》时的那种热切依恋。
虽然也歌咏了康河的美,但更多流露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诗人以缠绵凄婉的笔调,微妙展露了因“康桥幻想”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
再别康桥背后的故事
再别康桥背后的故事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于康桥的爱恋以及离别的悲伤。
这首诗歌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个人背景,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 徐志摩与康桥的渊源: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
人之一,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使他深受启发,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康桥是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在这里度过了短暂的学习时光,并深深爱上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气息。
2. 1928 年的英国之行:徐志摩在 1928 年再次访问英国,这次访问让他重温了康桥的美好时光,也让他再次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有关康桥的作品,其中包括再别康桥。
3. 离别的悲伤:再别康桥描绘了诗人离别康桥的情景,其中充
满了悲伤和不舍。
这首诗歌的背后蕴含着徐志摩对于康桥的深深感情,也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感慨。
4. 个人背景:徐志摩的个人背景也是这首诗歌的重要影响因素
之一。
他在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个人背景,反映了徐志摩对于康桥的热爱以及离别的悲伤,同时也展现了他个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初中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6再别康桥(徐志摩) 微课
6 再别康桥【学习目标】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及作者对康桥深深地依恋之情。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
3.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能有自己的体会。
【学习重点】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及作者对康桥深深地依恋之情。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
【学习难点】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能有自己的体会。
【走进作家】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诗集4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4部《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1部《轮盘》,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
【写作背景】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中,他咏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难点解析】1.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情流露。
在诗人的眼里,榆阴下波光滟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梦中的希冀往往受到当时的折磨而破灭。
因此作者既有对美好理想和完美情操的不懈追求,又有梦幻寂灭的迷离和忧伤。
诗人的气质是伤感惆怅而又敏感天真,故此借淡淡的笙箫,烘托出一中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2.诗人在康河泛舟寻梦,寻的是一种怎样的梦?结果怎样?诗人寻得是一种向从前一样,能在康河里常常泛舟,能与康桥日日相伴的梦。
但现实却是难以面对的别离。
所以,诗人所寻的,也只能是一个“梦”。
【写作鉴赏】①诗歌中的情景交融,意境美:诗人是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为抒情对象的,诗中写尽了康桥的秀美,写透了诗人与康桥难舍难分的依依之请。
②语言美:《再别康桥》是一首幽婉怡人的好诗。
其中,第三节一个\"招摇\"。
《再别康桥》酷问酷答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酷问酷答之《再别康桥》【课文整体把握】1.《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
回想我们学过的离别诗,说说这首诗与一般的离别诗,在离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诗人在这首诗中作别的是什么?明确:传统的离别诗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离愁别绪,如李白《赠汪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而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是自己的母校康桥,告别对象由人转为物,这就跳出了传统离别诗寒暄叮咛、低回流连的俗套,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2.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一句是什么?从中可见诗人对康桥怀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明确:“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是全诗的主旨句。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与传统的送别诗有什么异同?明确:南朝诗人江淹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北宋词人柳永云:“多情自古伤离别。
”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忧愁情绪,离别诗给人的也多是一种沉重压抑的感受,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卢纶《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但这首诗却铺以鲜艳明亮的色彩,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柔波”、“天上虹”、“青草”、“星辉”,又用“轻轻的”、“悄悄的”、“沉默”渲染悄然无声的情境,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明快、飘逸的意境,虽然也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对母校的眷恋,对离别的慨然,这便排除了传统离别诗因伤别过多而产生的压抑感。
4.通读全诗,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明确:第一节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忧伤的抒情基调。
从第二节起直到第五节,都是写作者对康桥的美好回忆,以及由此产生的“寻梦”的幻想,感情基调是明朗、欢快的。
第六、七两节,诗人从美丽的幻想中跌回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愁。
可见诗人的感情经历了“愁—乐—愁”的变化。
5.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意境生成的前提条件,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再别康桥》的原文
《再别康桥》的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简介: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中国南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节”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再别康桥》徐志摩 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及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诗歌开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氛围,仿佛诗人不忍打破康桥的宁静与美好,只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
“作别西天的云彩”则将离别之情与西天美丽的云彩联系在一起,为全诗定下了浪漫而略带忧伤的基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康桥的美景。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形象地写出了金柳的婀娜多姿和妩媚动人。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则表现出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陶醉和留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诗人甘愿化作一条水草,融入这柔波之中,充分表达了他对康桥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那一潭清泉在诗人眼中如天上虹般美丽,然而这美丽却如同梦幻一般易碎,暗示着诗人美好理想的破灭。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在这里展开了对梦想的追寻,他撑着长篙,向着更深处探索,满载着星辉放歌,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徐志摩的10首经典诗
徐志摩的10首经典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徐博,字志摩,号臣冲,浙江绍兴人。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而著称,被誉为“浪漫主义的代表”。
徐志摩的诗歌以情感细腻、语言清新、形象生动而闻名,其作品中常常描绘了爱情、孤独和生活的真谛。
在短暂的人生中,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徐志摩的十首经典诗作。
1.《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康桥而别。
居庙堂之高则悲流,处江湖之远则念扬。
花落水流纷如昔,爱不忍然,不道远。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了离别时的忧伤和无奈。
2.《夜宴宜家》夜宴宜家,妾约欢宴,未有席可殷勤,况无坐味地昏迁。
夜宴宜家,君活朝寐,欲说事关情来者,不自将功受惠争。
《夜宴宜家》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他对家庭和欢乐生活的向往。
3.《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霄,无菊炊羊,如有素手扬清扬。
蜀道难,暗岁归南,古古队魏粟,生几何谋少年章。
《蜀道难》是以唐代文学名篇《蜀道难》为蓝本创作的,表现了诗人对蜀道险阻的描写和对人生道路的沉思。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是徐志摩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表达了对刻骨铭心的思念和深情的描写。
5.《再别康桥》桂树三时九载凋华,停尽银烛,他生只恋旧游家。
人间共枯荣俱老,几度花开,春竟不归花。
《离思五首·其四》表现了徐志摩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6.《夜潮》夜潮红,无再共庭空越,余青山水已风夜幕。
宿梦迟回应蹉跃,惆怅深风露树,何味知己,道我春风淡。
《夜淮护吟》表现了徐志摩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7.《醉花阴》灰蝶附飞花地低,灰鼠琴声易忆未齿。
若不闲情难自霁,樽酒兮独兴淋溜,仲碧玉人渊萤水,紫斗绿素风四时。
《醉花阴》表现了徐志摩对美好生活和浪漫情感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 资产阶级教育,形成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
到了当时伟大的 诗人泰戈尔,他
的诗作很大程度
上都受到了这位
大师的影响。
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
在那里,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跟录音再读课文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 美 志 的 摩 一 条 水
, !
______
课文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
再别康桥
• 这一节写了在一个非常 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 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 正如我轻轻的来; 的万千离愁,以三个 “轻轻的”告别突出了 我轻轻的招手, “宁静和谐”的基调, 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 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写作背景介绍:
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就读于 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 课,并且在这里他邂逅了林徽因,度过了一年多真 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 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难 忘的印象。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 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 云。有时候在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928年他重到英国,在他再次 要离开伦敦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 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再别康桥
那榆阴下的一潭,
比喻 把潭中的清水比
作“天上虹”。被浮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藻揉碎后,竟变成了 “彩虹似的梦”,因 揉碎在浮藻间, 为康桥寄托着作者美 好的回忆和理想。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在 星 辉 斑 斓 里 放 歌 !
满 载 一 船 星 辉 ,
向 青 草 更 青 处 漫 溯 ;
寻 梦 , 撑 一 支 长 篙 ,
• 与开头呼应,但在原 悄悄的我走了, 来轻柔的感情中,又 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 的色彩。 正如我悄悄的来; “挥一挥衣袖”一个 极富动态感的姿势, 我挥一挥衣袖, 显得极为洒脱,毫不 犹豫,表露出了诗人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 桥的一片情意。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
A,押韵.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
<<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诗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 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 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 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 • 暗喻 将“河畔的
金柳”大胆地想象为 “夕阳中的新娘”, 使无生命的景语,化 作有生命的活物,温 润可人,艳影正是金 柳的倒影,“在我的 心头荡漾” 浸透着 诗人的刻骨铭心的幸 福。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
• 拟人 写了康河里的水草随 软泥上的青荇, 微波起伏,绿油油的水草 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 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 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 在康河的柔波里, 河清波的爱抚。“招摇” 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 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甘心”二字,也写出了 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再别康桥
但我不能放歌,
• 诗人的思路急转,由幻想 回到现实。“但”表现出 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缓的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 化的跌宕感。“沉默”, 夏虫也为我沉默, 突出了全诗赞颂的“宁静 美”,用无声把离别的苍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凉与无奈推向极致,“此 时无声胜有声”。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 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 名章垿,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徐 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 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 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 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 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 治经济学。1930年到北京大学与 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11月 19日,徐志摩由南京乘飞机到北 平,飞机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 机坠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