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新进展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
腹股沟疝修补的现状与进展摘要】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临床治疗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
本文以腹股沟疝的修补作为切入点,探讨其修补的现状和进展,之后并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归纳,希望能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现状;进展1.前言现阶段,手术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临床上产生了诸多种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手术方式。
临床中关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进行修补治疗,传统修补术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
因此本文深入探讨腹股沟疝的修补现状和进展,如下:2.修补治疗方式2.1无张力修补治疗首次提出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1989年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美国外科杂志上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概念后,此技术在国际上迅速开展应用。
2001年8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提出:修补材料作为一种假体置入,宜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可于术前或术后24小时内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但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围手术期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存在较大争论,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并无直接关系,且应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的极大浪费和医疗费用的上涨,使致病菌耐药菌种和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诸多临床研究均显示,该种术式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总体疗效更加。
2.2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治疗首先需要为患者进行麻醉后,取术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厘米至耻骨结节作一斜形切口约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切开提睾肌,找到疝囊后,剪开疝囊,探查疝囊内内容物并将其回纳腹腔,剥离疝囊至疝囊颈部,用可吸收线双线缝合疝囊颈部,并再次贯穿缝扎,疝囊颈关闭满意后,剪去多余疝囊,提起、牵开精索,显露扩大的内环口,将伞状补片填塞入腹股沟管内口并固定好,再将片状补片置于腹内斜肌筋膜与腹外斜肌筋膜间,并将精索提起置于补片上,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保留外环口约一食指尖大小,依次缝合皮肤各层。
腹壁切口疝86例不同修补术后复发率
腹壁切口疝86例不同修补术后复发率廖天湖吴强1(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外科,重庆400054)〔关键词〕腹壁切口疝;手术方式;分型〔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0-2174-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0.0911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一作者:廖天湖(1964-),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疾病研究。
腹壁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 of abdominal wall ,VIH )是一种医源性腹壁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腹部切口虽然逐渐缩小,但因手术范围扩大和老龄人群手术例数增加,VIH 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VIH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高达30% 50%〔1,2〕,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对VIH 的外科治疗及手术方式选择应予以充分重视。
本文回顾分析VIH 病人的治疗和术后情况,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VIH 病人86例,其中男51性,女35例;年龄46 78(平均67)岁;体重55 75(平均68)kg ,前次手术距VIH 发生时间为2周至18个月,平均3.8个月。
传统直接缝合修补组16例;腹膜前置补片修补组34例;完全腹腔内修补组36例。
1.2切口类型上腹正中切口5例,下腹正中切口15例,右上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9例,右上腹肋缘下切口2例,右下腹旁正中切口17例,麦克伯尼切口(右下腹斜切口)18例,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5例,左下腹旁正中切口8例,左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7例。
1.3分类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制订的分类标准〔3〕:小VIH (疝环最大距离<3cm )16例,中VIH (疝环最大距离3 5cm )30例,大VIH (疝环最大距离5 10cm )25例,巨大VIH (疝环最大距离>10cm )15例。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腹壁切口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行单纯缝合修补20例,复发2例(10%);行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32例,复发1例(3.12%)。
结论:腹壁切口疝一旦形成,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腹壁切口疝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直接缝合法补片修补术围手术期处理【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7-02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2%[1]。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自愈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5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方式与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男28例,女24例。
年龄25~82岁,平均64.8岁。
均有腹部手术史。
切口疝距上次手术的时间,术后6月以内28例,术后6~12个月15例,术后12月以上9例。
切口疝分类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制订的分类标准[2]:小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者尽可能选择补片修补法,特别是存在诸如肥胖、咳嗽等可能引起疝复发的因素时。
目前常用的人工补片包括聚丙烯类、膨化聚四氟乙烯。
对于补片的放置,膨化聚四氟乙烯可置于腹膜内侧,先以补片缘与腹膜周围间断缝合,再将疝环缘与补片间断缝合,而聚丙烯可置于腹壁鞘前或腹壁肌鞘后。
补片应超过疝环缘3~5cm,要注意修剪,使放置平整。
对于巨大腹壁切口疝,由于腹膜内容物长期突入疝囊内,腹腔容量减少,手术贸然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可能造成呼吸、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可通过疝囊复位后加压包扎的方法来逐步扩大腹腔容积,采用合成材料补片修补,应尽可能少切除腹壁组织,使术后腹腔容积的改变不会过大而影响呼吸。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
.
综 述 .
腹 壁 切 口疝 的 治 疗 进 展
谭 嗣伟 梁存 河 陈 志雨
腹 壁切 口疝 是 发 生 在 腹 部手 术 切 口位 置 的 疝 , 腹 腔 内 是
3 促发因素 : . 包括引起腹压增 高的各种原因 。如慢性咳 嗽、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慢性便秘 、 重体 力劳动 、 腹水 、 妊娠等 均可在以上局部 与全身 因素的作用下 , 促使切 口疝的发生和
部位缝线张力 的下降。因此 , 切 口与 横切 口相 比 , 口疝 纵 切
发 生 的潜 在 危 险 增 加 , 数 文献 支 持 这 一 理 论 ;4 手 术 缝 合 多 () 材 料 和技 术 与 切 口并 发 症 息 息 相 关 。 近 期 一 份 数 据 分 析 结
素治疗 , 待阴性后再 手术 。急症手术时 , 如患者全身状况差 ,
不 应 同时 处 理 切 口疝 。 如 患者 全 身 情 况 稳 定 , 无 腹 腔 严 重 又
加重 。
组织或器官经 由手术切 口的潜在 间隙或 薄弱 区域 突 出于 体
表 所形 成 的腹 壁 包 块 。 欧洲 疝 学 会 … 的定 义 为 : 临 床 体 检 在 或 影像 检 查 中可 看 到 或 可触 及 的原 切 口下 的 腹 壁 缺 损 , 伴 可 或 不伴 腹 壁 包 块 。 中华 外 科 学 会 疝 和 腹壁 外 科 学组 “ 壁 切 腹 口疝手 术 治 疗 方 案 草 案 ” 将 切 口疝 分 型 为 : 环 最 大 径 <3 疝
四 、 壁切 口疝 的治 疗 腹
、
流行 病 学 资 料
腹 壁 切 口疝 的 发生 率 约 为 2 ~1% , 中 中 线 切 口疝 % 1 其 的发 生 率 可 能 达 到 1% 一 0 , 感染 切 口的切 口疝 发 生 率 1 , % 而 2
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腔内网片植入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观察
( ± s ) 表示 ,采 用 t 检验 ,计 数 资料采 用 检验 ,P < 0 . 0 5为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 . 1 两组手术 时间、住 院时间、术 中出血量 比较 与 A组 比较 ,B组住 院时间较长 ,术 中出血量较多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义 < 0 . 0 5 ) 。见表 1 。
医院外科接受治疗 的 4 5 例腹壁切 口疝患者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 为 A组和 B组 , A组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B组进行开放式腹腔 内网片植入法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 间、住 院时 间、术 中出血量 、术后并发症 的差 异。结果 :两组 患者均顺 利完成手术 ,与 A组相 比较 ,B组住院时间较长 ,术中
降低 复发率 。不 需过度分 离腹膜 ,从 而减少 了术 中 出血量 , 也
与 A组比较 ,P < 0 . 0 5
龄2 4  ̄ 7 5岁,平均 ( 5 8 . 8 5 ±1 0 . 5 6 ) 岁 ;上次腹部手术原因包 括 胃癌 2 . 2 两组术后并发症 比较 与 A组 比较 ,B组术 后并 发症发生率 较高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见表 2 。
中图分类号 R 6 5 6 .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4 — 0 0 1 9 — 0 2
腹壁切 口疝是腹 部手术术后 常见 的并发症 之一 ,患者腹 腔 脏 器 或 组织 经 腹壁 切 口突 出 ,一 般不 能 自行 愈合 ,需 要进 行 手术修 补治疗 】 。笔者 比较 了腹 腔镜和开 放式腹 腔 内网片植 入 ( I P O M) 法两种手 术方法 的疗效 ,旨在为临床工 作提供参 考和借 鉴 ,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摘要】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其中,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法(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法(TEP),是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两种常用术式。
本文主要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现状及进展;综述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本文对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此手术技术及发展状况的了解。
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是继腹腔镜胆道、结肠、胃疾病的微创手术之后又一成功术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并被喻为新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1991年,F itzgibbons首先在猪身体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实验,将网片放入腹腔,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加强腹股区后壁。
动物实验成功后,很快运用于临床。
起初,由于该术式操作简单而受到欢迎,但很快发现许多缺点,如未结扎疝囊颈,补片没有妥善固定、容易移位,从而导致较高的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等。
1993年,Toy和snooty将补片植入腹腔内腹膜缺损处后,利用钉合器将其钉合固定在腹膜、耻骨结节及Cooper韧带上,由于补片固定无移位,使病复发率降低至1.8%,但补片、钉子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仍是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2 改良的IPOM联合透明质酸钠法手术方法是利用腹壁缝合针行疝环口高位结扎后,将防粘连阻隔剂透明质酸钠涂抹于补片表面,置入、固定补片在疝环口的中心,钉合枪固定补片周边,防止补片移位。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引言:腹股沟疝是指通过腹股沟区的腔隙向下脱出的腹腔脏器,是常见的外科疾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两种主要手术方式。
本文将就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对比进行讨论,以期提供临床决策的参考。
一、手术操作及技术1.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技术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腹部切口,将疝囊复位并关闭疝孔,同时使用网片加固疝孔。
该手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手术技术通过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将疝囊复位并进行缝合修补,采用张力分布均匀的修补材料。
该手术相比于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及更高的成功率。
二、疗效比较1. 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相对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明显减少,因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确,对周边神经的伤害较小。
而开放式手术的术后疼痛较为明显,因为切口较大,对周边组织的损伤较大。
并发症方面,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差不大,主要包括术后血肿、腹膜积液、术后感染等。
2. 康复时间:腹腔镜手术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开放式手术。
因为腹腔镜手术伤口小,创伤轻,患者术后活动恢复较快。
而开放式手术由于创伤较大,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
3. 疝复发率:根据临床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式手术在疝复发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两种方法均可有效修补腹股沟疝,但也需要术后定期随访并注意复发的预防。
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常见手术方式。
从手术操作及技术、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康复时间和疝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及康复时间短的优势,而开放式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及更高的成功率。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的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及围手术期处理
【 关键词】 腹壁切1 : 3 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膨化聚四氟乙烯网片; 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 号 : R 6 5 6 .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7 6 X( 2 0 1 3 ) 0 2 — 0 1 5 1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9 7 6 X. 2 0 1 3 . 0 2 . 0 2 3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 0 1 3 年 4月第 1 3 卷第 2 期L i n 即a n M 0 d e m C l i n i c s i n S u r g e r v . A D r . 2 0 1 3 . V o 1 . 1 3 N 0 . 2
1 51
临 腹 理 壁 切 口疝 无 张 力 修 补 术 及 围 手 术 期 处
Te n s i o n- f r e e h e r n i a r e p a i r a n d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i n c i s i o n l a h e r n i a o f a b d o mi n l a wa l l
r e p a i r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 c i s i o n a l h e ni r a o f a b d o mi n a l wa l 1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e l a d a t a o f 9 0 c a s e s
・
床 论 著 ・
梁宏 伟 陈 责俦
【 摘要】 目的
冯石 坚
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28例报道
1 术 前 准备 . 2
由于切 口疝特别是 巨大切 口疝 , 疝内容物长期位于疝囊 内, 腹腔病理生理环境发生改变 , 疝修补将疝 内容物还纳腹 腔后 , 腹 腔容积缩小 , 肌上移 , 膈 将影响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 。手术前应 该将 疝内容物还纳腹 腔 ,腹带 同定 包扎并辅 以呼 吸功 能锻炼 , 2 后病人适应胸腹容积变化后手术更安全。而肺 功能检查呼吸 w 功能不全者应慎重手术1 3 1 。我们对 1 5例巨大疝病人采取上述方
本 组患者 2 8例 , 其中男性 1 , 3例 女性 1 5例 , 龄 2 —8 年 1 l
岁 , 均 6 岁。其 中上腹部正 中切 口 5例 , 平 1 侧腹部 切 口 3例 , 右
肋缘下切 口l , 例 下腹正中切 口6例 , 旁正 中切 口 7例 , 下腹部斜
切口3 , 例 下腹部横切 口 2 。“ ” 例 T 形切 口 1 。初次切 口疝 2 例 3
[ 图分 类 号] R 5 . 中 662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7 — 7 1 0 71- 6 0 文 6 3 9 0 ( 0)4 4 — 2 2
人工修补片的应用 , 有效降低 了腹壁切 口疝术后 复发率 。我
院 自 20 —2 0 0 1 0 5年共诊治腹部手术切 口疝 2 例 , 8 现报道如下 。
对巨大腹壁切 口疝患者 , 术前需还纳 内容物后腹带加压包扎 2 w以上, 指导呼吸锻炼 , 改善心肺功能。术前 留置胃管 、 尿管。
1 手 术 方法 3
法, 仍有 1 例因高龄(1 合并糖尿病患者 , 8 岁) 术后 出现 呼吸衰竭
而 死亡 。
2 8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 使腹肌放松 。沿原切 口切开皮肤 、 皮
腹壁切口疝的手术修补方法及发展趋势
边缘 8 m。b精 确 测 量 缺损 的 大小 , c . 即测 量 “ 疝 真 环” 的尺 寸。 . 的修 补补 片一 定要足 够大 , 过 c选用 超 缺损 边缘 3 8m。 . - c d补片恰 当 的放置 和缝合 固定 。 . e 要使 补 片在 术后 与 腹壁 组 织 牢 固融 合 ,但 不能 与
腹腔 内脏器形 成 黏连 。
料或 聚 丙 烯与 聚 四氟 乙烯 复合 材 料 ,在 腹 直 肌 肌 肉与后 鞘 之 间或腹 直 肌 与腹膜 之 间的缺 损 进 行 修 补 。④ 完全 将 修补 材 料衬 垫在 腹 腔 内对 腹 壁 缺 损
进 行修 补 的 方 法 (P M) 这 种 修补 方 法 必 须 采 用 IO ,
苏州 医 学 》 0 8年 第 3 2o 1卷 第 2期
腹壁切 口疝 的手术修补方法及发展趋势
唐 健 雄
。 腹壁疝修补术专题讲座・
腹 壁切 口疝 的 治疗 在外 科 领 域 目前 仍 然 是较 为 困难 、 并有 较 大争论 的 问题 。其原 因有 以下 几个
方法 与开放 式完 全腹 腔 内修补 方法 相类似 。
目前 欧美 国家较 多 推 崇 的是 肌 后 、腹 膜前 的
方 面 : 手 术 后 的 切 口疝 发 生率 高 达 5 1% , ① %- 0 甚 至更 高 。② 对与 手术 切 口疝 的治疗不 能令人 满 意 , 直接 修补 的手 术失 败率 可高 达 3 %~ 7 0 6 %。③ 手 术
补方 法 和完 全腹 腔 内修 补 方 法 的并 发症 和 复发 率
均 为 1%。 0
Sublay修补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Sublay修补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作者:乐飞, 李健文文章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20(7)摘要20世纪60年代,两位法国外科医师开创Rives-Stoppa技术,补片放置层面即为目前外科界熟悉的Sublay修补术手术层面。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指出:Sublay修补术已成为公认的开放修补术优选手术方式,其与微创入路的腹腔内补片修补术成为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两大主流手术方式。
随着微创概念的推广,腹腔镜技术的日益融合,当前的Sublay修补术正在不断衍生出多维发展方向。
腹腔镜与Sublay修补术的融合已成为微创非腹腔内补片修补术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历史、现状和未来3个方面介绍当前视角下的Sublay修补术。
现代腹壁外科在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时应用补片加强修补,较单纯缝合修补可大幅降低复发率。
补片放置的位置囊括腹直肌前(Onlay)、腹直肌间(Inlay)、腹直肌后(Sublay)、腹横筋膜后(Underlay)、腹腔内(Intra-peritoneal Onlay)等诸多不同的解剖层面。
开放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有多种方法,其中Sublay修补术被公认为开放入路的优选手术方式。
20世纪90年代起,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兴起,随着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的技术成熟和快速进展,腹壁切口疝治疗多出一种选择。
经过多年磨合,开放选择Sublay修补术,腹腔镜选择IPOM的观点已得到认可,成为两大主流手术方式。
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在各自入路领域中疗效分别最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最低,开放Sublay修补术的并发症主要与腹壁相关,而腹腔镜IPOM则以腹腔内为主。
近年来,外科医师尝试将微创技术优势与Sublay层面优势兼收并蓄的腹腔镜Sublay修补术探索进展较快,既扩展微创概念,又衍生腹腔镜Sublay修补术。
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10例
(P M)ui r T x— eh a ec bd IO s gaG e e m s , edsr e.Meh d 1 aet u dret nic i a hri oea n o — l i to s 0pt ns n e n a iol ena pr— i w nsn
r d c d eue .i ;bo i ci ahr a; e ir a ky r 】 en ; g a P c r , e teA dmn i io l e i H ra ei w d i ui c 0 d e p av l l a n sn n n pr
t n w t h n rp r o e o i o i g o r — e s .Re u t i i t e ita i n a p st n n fa G e T x me h o h e t l i o s ls 9 r t r r e l g 1 ain s wee w h p ma y h ai . p t t i i n e s fee r m u d f i ,h ywee c r d b r ia e. h s ain sh d b e l w d u rm 0 mo t st uf rd fo wo n u d t e r u e y d an g T e ep t t a e n f l e p fo 1 n l e oo h o 2 y a s, 0r c re c .Co cu i n O e nr p r o e lh r i e ar o e t n ag c s n e - e r 1 e u r n e 1 n so s l p n i t e i n a e a rp r ra me t L r e i ii a h r a t n i f t f o n ol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在国内开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医生 明显增 多 , 并 取 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经 过 对维 普 全 文数 据 库 和 万 方 全 文 数 据 库 的 检 索 结 果 统 计 , 1 9 9 4年 ~2 0 0 0年 发 表 的关 于腹 腔 镜 下 腹 股 沟疝 修 补术 的论 著 每年 仅 有 2~5篇 , 而到 2 0 0 7年 和 2 0 0 8 年, 每年 发表 的 相 关 论 著 已分 别 高 达 7 0余 篇 和 5 0 余篇 , 内容也从 单 纯的病 例报 道 , 发 展到包 括有 腹腔 镜下 腹股 沟疝 修补 术与各 种 开放修 补术 的随机 对照 研究 , 有对 该术 式 不 同麻 醉 方 法效 果 评 价 的对 照 研 究报 道 , 有对该 手 术 围手 术 期 并 发症 处 理 的 专题 报 道, 还有 护理 配合 的经验 报道 , 卫生 经济学 评估 报道 以及 腹腔 镜下腹 股 沟 区 域应 用 解 剖 的研 究 报 道 等 。 国内许 多地方 每年 对该类 术式 进行 多次现 场手术 演 示 以及学 术研讨 , 腹 腔 镜 腹 股 沟疝 修 补 术 正逐 步 成 为微 创外科 医生 拓展 的一 个新 领域 。 1 . 2 腹腔 镜下 切 口疝 修 补术 1 9 9 3年 L e B l a n c 等 首次 报 道将 I P O M方 法 应 用于 切 口疝 的治 疗 , 在腹 腔镜下 分离 腹壁粘 连 , 然 后 将 防粘连 补片覆 盖腹 壁缺 损 , 并 与腹 壁 固定 , 手术 取 得 了很 好 的 疗 效 , 相 比开放术式具有损伤小 、 恢 复 快、 并 发 症发 生率 和复发 率低 等优 势 , 并迅 速成 为切 口疝 修补 的较 为理 想 的术 式 。 国内 1 9 9 6年首先 由金 灿等 报道 1例腹 腔 镜 下切 口疝 直接缝 合 修 补 术 , 随 后腹 腔 镜 下 无 张力 补 片修 补术 式逐 渐得 到更 多 的运 用 , 到2 0 0 5年也开 始 有较 多 的文献 报 道 , 多 为 病 例 经验 报 道 , 到 2 0 0 8年 有 与开放 修补 术式 对照研 究报 道 , 见表 1 。 从2 0 0 8年 国 内文献报 道来 看 , 腹 腔镜 下切 口疝 修补 手 术相 比开放 术式具 有损 伤小 、 恢 复快 、 住 院时 间短 、 复 发率低 等 优 势 , 但是 存 在 学 习 曲 线长 、 手 术 技术 难度 高 、 医疗 费用 昂贵等 不利 条件 , 阻碍 了该术 式在 国内广泛 开 展 。 目前 , 该 手 术 主要 集 中在几 个 经 济条 件较好 的城 市 中进行 。 1 . 3 腹 腔镜下 造 口旁疝 修补术 造 口旁疝 是 一 种特 殊 类 型 的腹 壁疝 , 产 生 的原 因主要 是造 I S l 区域 腹 壁 缺 损加 上 造 口肠 道 不 断 地 “ 集 团蠕 动 ” 的 冲击 。由 于 开放 修 补 手 术 并 发 症 发 生率及 复发 率高 , 手术疗 效 有 限 , 外科 医生多 主张保 守 治疗 , 但仍有 1 5 % 左 右 的 病 人 需 要 急诊 手 术 治 疗 。1 9 9 8年 法 国的 P o r c h e r o n等¨ 首先 报道 腹腔镜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
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
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负压引流个体化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1%。
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发生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诊治腹壁切口疝31例,对其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理,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现象的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
年龄35~74岁,平均60岁。
本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环最大距离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达10cm。
31例中无复发性切口疝。
1.2 材料采用美国“美外”,意大利“善释”及国产“华立普”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
1.3 手术方法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根据2001年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1]的建议,常规手术修补,术中适度分离缺损区域,妥善放置并固定补片,低功率电刀严密止血,皮下常规放置负压闭式引流管1-2根,并保证闭式负压引流的通畅和无菌。
术后于切口上方加与分离区域形状、大小相当的小枕(内装小米,厚度以完全覆盖分离区域,放置后略高于周边皮肤为佳),并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
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
tn o s h d o swe e f u d i a e o we e c r d b u cu e a d a p r t n Al c s swe e f l we a e u y r p r n n 4 c s s wh r u e y p n t r n s i i . l a e r o l d o ao o u i o tr c re c r3 mo t s t e r . p w t u e u r n e f n h o 5 y a s h o ie lr p i meh d f rg a ti cso a e n a d a e a r t o i n n ii n lh r i . o
t e g a t n ii n l e n a a d e a u t t fia y h i n c so a r i n v l a e i e c c . i h s M e h d 2 a i n swi i n n ii n l e n — to s 6 p te t t ga ti c so a r i h h
维普资讯
现代手术学 杂志 20 年 月 第 至鲞 笙 08
[ 文章编号 ]0 9— 18 20 ) 4— 2 3— 4 10 2 8 (0 8 0 04 0
・
23 4
术 式 介 绍 与 探 讨
・
腹 壁 巨大 切 口疝修 补 术 ( 良 RvsSop 修 补术 ) 改 i —t a e p
2 0 3 ,C i ) 0 4 7 hn a
A s at O jci T nrd c h rcd r o df dR vsSo p p rt nfr e ar g bt c : bet e oit uetepo e ue f r v o mo ie ie—t ao eai o p in i p o r i
现代腹股沟疝治疗进展
• 22 % Tension repairs
– Bassini and Cooper’s ligament primarily Cooper’
• 7 % Laparoscopic • 1 % Other
张力性修补已经逐渐减少,因为:
• Tension repairs hav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 1889 – Bassini
第一位采取缝合方法治疗疝 • 1940 –Shouldice疝根治术 Shouldice疝根治术 Bassini方法相似,建立了 Bassini方法相似,建立了 疝外科治疗的新标准 • 1950s – 对疝的解剖有了更 好的认识,但复发率仍高达 5%-10% 5%• 1990s – 腹腔镜疝修补技术 的开展
髂腰肌 股动脉 股静脉
1956年法国医生Fruchaud出版了一本关 1956年法国医生Fruchaud出版了一本关 年法国医生Fruchaud 于腹股沟解剖的著作, 于腹股沟解剖的著作,被欧洲疝学会视 为权威性的著作。他提出了“ 为权威性的著作。他提出了“耻骨肌孔 Musculoaponeurotic) 的概念, ( Musculoaponeurotic)”的概念,目 前被作为包括腹腔镜和开放式疝修补手 术的解剖依据。 术的解剖依据。
腹壁疝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疝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四肢爬行变 为站立行走, 为站立行走,在这一改变过程中 使得人的腹股沟区所承受的压力 也发生了改变。 也发生了改变。
概述
1
• 疝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3% 疝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3% 2 • 男性和女性的比率: 12:1 男性和女性的比率: • 全世界有超过5百万的疝患者施行了疝修补术* 全世界有超过5百万的疝患者施行了疝修补术*
国际内镜疝学会腹壁疝和切口疝腹腔镜治疗指南更新解读(五)
·指南解读·国际内镜疝学会腹壁疝和切口疝腹腔镜治疗指南更新解读(五)王平黄永刚高国栋张方捷叶静第1章如何定义腹壁疝和腹直肌分离微创腹膜外补片修补新技术?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和开放Sublay补片修补是目前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腹壁疝最常用且安全的技术,二者短期和长期疗效相当。
开放手术感染率较高,但腹腔镜IPOM修补增加术中肠损伤、黏连和肠梗阻的风险。
尽管补片材料学的进展和组织隔离补片的应用减轻了黏连的形成,但与腹腔内异物相关的潜在风险仍未消除。
有创补片固定增加了黏连、内脏损伤、神经损伤和急慢性疼痛的风险。
腹腔镜IPOM难以缩小疝囊,并且关闭缺损有其局限性,导致较高的复发率、腹壁膨出(假性复发)和血清肿的形成。
对>15 cm的巨大疝,腹腔镜IPOM修补可能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传统腹腔镜和开放腹部疝修补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几种微创腹腔镜和机器人腹膜外修补技术,目的是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的优点结合起来。
根据手术入路、补片位置、缺损关闭方式和腹壁重建方式对微创腹膜外修补新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ventral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腹腔镜肌后修补(ventral transabdominal retromuscular/retromuscular ventral hernia,TARM/RMVH)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膜前修补术[(ventral total extraperitoneal preperitoneal,TEP),(enhanced view total extraperitoneal preperitoneal,eTEP),(mini or less-open sublay,MILOS),(endoscopic mini or less-open sublay,EMILOS)],这些新技术多数可根据需要结合后组织结构分离(transversus abdominis release,TAR)来处理更大的缺损或放置更大的补片。
青年腹股沟疝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818-1482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2073青年腹股沟疝的治疗现状与进展邵永胜1,董 晋2*1青海大学临床医学院,青海 西宁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学三科,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0日摘要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症,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并且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
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
目前开放手术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
腹腔镜手术以伤口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较短等独有的特点,在临床中广为应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发达,出现了更多的新型手术方式。
本文从青年患者角度,通过对各种术式在青年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年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年患者,腹股沟疝,腹腔镜外科手术,疝修补术,应用进展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in Young PatientsYongsheng Shao 1, Jin Dong 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Department III of General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Received: Aug. 19th , 2023; accepted: Sep. 14th , 2023; published: Sep. 20th , 2023AbstractInguinal herni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general surgery. Young patients have special pathophysio-*通讯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压处叠盘盍!Q!Q生!旦笠!!鲞筮!翅』£墅墨!焦,』塑塑翌垫!Q:Y型:!§:盟!:!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新进展李基业[关键词】切口疝;腹壁;修补手术[中图分类号]R656.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005-6483.2010.01.006腹壁切口疝修补是普外科常见手术之一,近三十年来,由于修补技术的创新和材料学的发展,切口疝外科治疗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变化是合成材料补片和生物补片修补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欢显降低了腹壁切口疝的术后复发率,两近年来腹腔镜在修补中的应用更为切12疝的外科治疗增添了新的途径。
本文就目前的新技术及新材料在腹壁切口疝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腹壁切口疝分类2000年,Sehumpeliek…曾就腹壁切12疝分类问题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简单、可重复和国际公认的分类方法。
自此之后,有些作者相继提出了切12疝的分类方法,但没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2008年10月在比利时的Ghent,欧洲疝学会的部分成员及一些特邀专家讨论了腹壁疝分类问题,参会者认为切口疝的分类要比腹股沟疝及其他原发腹壁疝分类困难得多,一致认为切口疝的大小及位置是分类的主要依据¨1o按会议讨论的意见,将腹部分为中线区(包括旁正中)和侧区。
一、中线区的界线头端为剑突,尾端为耻骨,侧面为腹直肌鞘的边缘。
因此两侧腹直肌鞘侧缘之间所有的切口疝都被归类为中线疝。
由于紧贴骨结构的切口疝具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并具有高复发危险,因此又把中线切口疝分为多个亚类,以M代表中线疝,从Ml到M5,分为五个亚类:M1(剑突下疝):自剑突向下3cm区域;M2(上腹部疝):自剑下3cm至脐上3cm;M3(脐部疝):自脐上3cm至脐下3cm;M4(脐下疝):自脐下3cln至耻骨上3cm;M5(耻骨上疝):自耻骨向上3cm。
按疝处理的难度顺序排位为Ml—M5-+M3一M2.+M4。
如果一个切12疝从Ml延伸到M3,被定为Ml,从M5延伸到作者单位: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治疗中心・ll・・专家论坛・M3,被定为M5,自M2延伸到M4,被定为M3。
二、侧区的界限头端为肋弓,尾端为腹股沟区,内侧为腹直肌鞘的外侧缘,外侧为腰区。
每个侧区分四个L区:L,(肋缘下疝):勋弓缘至脐水平线上3cm处;L2(肋协部疝):脐水平线上下3cm腋前线至腹直肌的外侧;k(髂部疝):自脐下3cm水平线至腹股沟区;L4(腰疝):腋前线向后的侧背部区。
会议还同意使用疝缺损的宽径参数来分类,宽径被定作疝缺损两侧缘间最大水平距离,以w字母为代号,分为:W1<4cm,W24~10cm,W3>10cm。
对于复发疝,不论以往修补过多少次,仅称复发疝。
会议认为上述切1=/疝分类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分类,用这个分类来进行切口疝治疗结果分析和进行比较研究是可行的。
腹壁切口疝的修补一、组织修补虽然合成材料补片已广泛应用于腹璧切口疝修补,但组织修补在切口疝的治疗中仍占有一定位置,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合成材料补片不可取代的作用。
1.组织的缝合修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切口疝单纯的缝合修补仍是金标准,但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即使直径小于5cm的切口疝,单纯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也很高,这一点已被Luijendijk等"1所做的前赡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所证明。
虽然有人主张完全放弃缝合修补方法,但欧洲疝学会专家认为,缝合修补仍适合5cm以下切口疝,但要求用不可吸收的单股缝线,并以缝线一伤口4:1的比例缝合修补。
2.成分分离技术:这一技术由Ramirez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报道。
Ramirez等发现腹壁肌肉层可在不损伤神经支配和血供情况下被分开,特别是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在分离后仍能维持对腹直肌神经及血管的支配和供血,使腹直肌能从后鞘处切开放松,然后可将腹直肌瓣和所附着的腹内斜肌一腹横肌复合体内移而覆盖中线的缺损。
在上腹部,单侧内移可达8一10万方数据・12・蟾压处整盘壶垫!Q生!旦筮!!鲞筮!期』垦蜘!竖:』塑!型垫!Q:!垡:!§:盟!:!cm,脐部可达10~15cm,耻骨上可达6~8cmMJ。
该技术修补切口疝的优点是具有恢复腹壁动力功能和可在有污染、感染状况下使用,缺点为创伤大,手术时间长。
关于其手术效果有争议,有人报道术后4年复发率达4%,而有人报道15个月达32%一。
3.肌瓣修补:侧腹壁缺损不能采用Ramirez技术修补时,可采用腹直肌瓣、外斜肌局部修补,如局部肌瓣不宜使用时,可采用远距离带蒂或不带蒂的转移肌瓣修补,最常用的是阔筋膜张肌瓣,还可采用前侧股肌瓣、股直肌瓣、背阔肌瓣和股薄肌瓣修补。
肌瓣修补切口疝复发率为10%一40%,有人将肌瓣和补片结合使用,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J。
4.组织扩张术:将扩张器置于肌肉间隙平面使肌肉扩张延长来修补缺损,如放置在腹外和腹内斜肌的非血管区,使外斜肌向外扩张,而内斜肌及腹横肌向内扩张,同时保留血管和神经的供给。
这种方法可明显增加前腹壁的面积,可修补超出50%面积的腹壁缺损。
但这种技术仅少数人使用,其效果尚待观察。
二、补片修补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目前已成为欧美国家的一种标准技术,国内也正在逐渐增加。
补片修补切口疝目前有四种方法:肌前放置补片修补法(亦称Onlay方法)、肌后置补片修补法(亦称Sublay方法)、腹膜内放置补片修补法(亦称IPOM方法)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
在有些文献中Sublay方法和IPOM方法又统称为Underlay方法。
1.肌前放置补片修补法:肌前修补方法在欧美国家医生中较为受欢迎,有人调查了1000名外科医生,其中50%的医生喜欢使用这一方法∞J。
该技术优点为方法简单,补片易于放置固定,如发生切口感染易于处理。
特别适合于伴有腹腔污染而又需用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患者。
缺点为术后手术区不适感明显,也易发生伤13浆液肿,特别是皮肤覆盖不满意的病例,补片易从皮下露出。
另外补片如固定不当易被腹压推起,导致复发,国外已屡见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屡见此种情况。
2.肌后放置补片修补法:该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修补切口疝较为理想的方法,其优点为:①补片置于肌肉后,在腹内压作用下使补片紧贴于肌肉的深面,便于血运丰富的肌肉及结缔组织长入与其整合,使补片在腹壁内永久性固定而加固腹壁,另外补片前腹壁肌肉的收缩可减弱或抵消腹内压对补片作用,有效防止复发。
②适合于伴有腹腔污染而又需用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患者。
其缺点是该技术操作较复杂,手术创伤也较大,术后近期修补区疼痛明显。
3.腹膜内放置补片修补法:该技术的优点为补片放置腹腔内贴于腹壁,根据Pacasl定律,补片受到腹腔内冲击力越大,补片就会与腹壁贴附得越紧,不会发生补片与周边组织离合,而有效地防止复发。
另外术后不易形成伤口的血肿及浆液肿,感染率低。
缺点是手术操作需进入腹腔,有可能损伤腹腔脏器,需采用价格昂贵防粘连补片。
4.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法:这种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腹腔镜下的IPOM方法。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LeB・lanc医生首先报道了该技术,近十几年来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在欧美已广泛开展起来,国内在该技术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推广。
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该技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伤口感染率低的优点,是一种修补切口疝的理想方法一1,缺点为学习曲线长,在巨大切口疝,腹壁的整形效果不理想,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术中未发现的肠管损伤导致术后腹腔严重感染,另外在初学者复发率也会较高。
近年来开放的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在国内逐渐普及,但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从会议和国内文献得到的信息以及收治的患者中发现,目前在非疝专业外科医师中,对规范性开放的切口疝补片修补方法并不清楚,总认为切口补片修补是个简单手术,随意修补,结果导致了较高复发率及严重的并发症,这对合成材料修补切口疝在国内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呼吁手术者们要重视开放的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规范化技术学习,尽可能避免因技术失误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另外我们建议在开放的切口疝补片修补术中,多采用Sublay方法或Onlay方法,少用IPOM方法,在国外IPOM方法多在腹腔镜下使用。
切口疝修补材料切口疝修补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里程碑:①重质聚丙烯补片和聚酯补片应用:这二种补片最早用于切口疝修补,并持续到今天。
(参防粘连复合补片问世:因发现聚丙烯补片和聚酯补片置入腹腔可引起肠粘连、肠梗阻、肠瘘,从而产生了防粘连补片,理想的防粘连补片应有不同功能的两个面,朝向脏器的面应完全防止粘连和组织的长入,而朝向腹壁面应能和腹壁很好地整合。
最早(1987年)应用于临床的防粘连补片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补片,但防粘连效果不甚理想,经过改进,目前使用的ePTFE补片有防粘连的微孔面和利于与腹壁结合的粗糙面,但这种粗糙面与腹壁的整合远不及聚丙烯和聚酯材料朴片,因此又引生了重质聚丙烯补片与ePTFE层结合的防粘连复合补片,补片的一面利于腹壁组织长入,另一面防止万方数据组织长入,此种补片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了,现在已出现了轻质聚丙烯补片与ePTFE层结合的复合补片,但刚进入临床使用。
聚丙烯补片,特别是轻质聚丙烯补片,与可吸收材料层结合的复合补片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临床,这种补片中的可吸收材料多在置入腹腔后两周左右被吸收,在此期间,新的腹膜层已长满聚丙烯补片表面。
许多动物实验表明,这些复合补片都有较好的防粘连作用【8J,但是一些临床再手术的观察表明,这些复合补片置入腹腔后均会产生一些轻度粘连旧圳,我们也有同样的发现。
③轻质补片的诞生: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重质聚丙烯补片置入腹壁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僵硬瘢痕板形成及腹壁的柔韧性和顺应性明显降低,患者具有腹壁僵硬不适感,日常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腹壁的力学研究表明,重质聚丙烯补片抗张力强度远远地超过了人的腹壁暴破压,也就是说重质聚丙烯补片所含聚丙烯量过多,而过多的聚丙烯材料可导致更多的并发症,包括腹壁僵硬、顺应性消失、炎症反应重,从而引起腹壁疼痛和不适感。
由于重质聚丙烯补片的上述弊端,便导致了轻质补片的产生,大量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轻质大网孔聚丙烯补片具有重质补片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其副作用要较后者轻得多,术后慢性疼痛轻、感染率低及腹壁顺应性好,这些优点在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中已得到证实‘lO]。
④生物补片的出现:生物补片主要成分是胶原架,来源于人、猪皮、猪小肠黏膜及胎牛心包等组织,这些组织在去细胞后剩下胶原结构及周围的细胞基质,由这些胶原制成生物补片通过增加交联链,使其抗胶原酶作用更强,在组织内存在的时间更长。
未交联链生物补片在3个月内与组织完全整合并吸收,而交联链后的生物补片可存在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