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浅谈《荷塘月色》中拈连修辞的运用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荷塘月色》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荷塘月色》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1. 《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手法的两个句子《荷塘月色》中的两例:第一例是用来描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第二处是用来描写月下的荷塘:“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 《菏塘月色》中有哪些句子用了修辞手法第一次读《荷塘月色》的时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

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

可能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

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时仍然没有着笔写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

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

”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修辞手法的分析

修辞手法的分析

对《荷塘月色》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20 年月日目录摘要......................................................一、引言 (2)二、词语的选择 (2)(一)动词 (2)(二)形容词 (2)(三)量词 (3)三、句式的组织 (3)四、月色的运用 (4)五、比喻的运用 (5)六、结束语 (6)参考文献 (6)摘要《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我们高中时也曾学过,但是我想从修辞学的角度来欣赏这篇美文的典范。

而本文就从修辞赏析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对这个作品进行的解读。

关键词:修辞;审美;赏析;一、引言《荷塘月色》是抒情散文的代表,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这篇文章往往是修辞赏析的代表。

通过赏析,不仅能够理解到作者的修辞手法,更能够体会对景物的细腻描摹。

可以说,《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写景细腻流畅,传情委婉动人,情景交融中,令我们动容。

二、词语的选择(一)动词我从课本上找到了下面一些句子:1.“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们可以看出“拍”“哼”是写妻子哄孩子睡觉的动作,很真切再现生活,很传神。

2.“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我们可以看出“带”上门这一动词更显出动作的细心周到。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受用”是享受、享用之意,比“欣赏”相比更突出当时作者的内心感受,而这样的用词比较符合当时人物的心境和上下文的语境。

(二)形容词我从课本上找到“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幽僻”二字,写出小路的幽静和偏僻;寂寞则更富意味。

作者不说内心孤寂,而说小路冷清,把自己的寂寞之情寄于“幽僻”、“寂寞”的路,这多么好的修辞写法。

而这篇文章还使用了更具有表现力的重叠形式的形容词。

如1.“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2.“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正确使用修辞

正确使用修辞
第一句中上下分句有重复的字词,第二句中上下分句词性也不是完全相同,但这两句都是对偶,只是要求得没那么严格罢了。
对偶的特点是“对称”,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主要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如何。
0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02
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03
1
构成对偶句的前后两个句子前后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对,如:
2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格。例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
5
比 拟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如: (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子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对偶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对偶。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都是主谓句),字数相等,上下两句词性相对,意义上相互补充,是个非常工整的对偶。

论《荷塘月色》中的修辞

论《荷塘月色》中的修辞

论《荷塘月色》中的修辞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段精彩的讲演、一席风趣的谈话,不仅因为它们具有深刻实在的思想内容,也在于它们运用和选择了恰当完美的语言形式以至于收到了最佳的表达效果。

孔子曰:“言而不文,行而不远。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学长廊里堪称名篇的佳作,往往是语言的经典之作。

有成就的作家,往往是语言大师、语言巨匠、民族语言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朱自清是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

读着这篇散文, 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 绿叶田田, 荷花朵朵,清香缕缕, 月色溶溶。

《荷塘月色》芳香盈溢, 本文仅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它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魅力。

一、比喻比喻修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特色。

一千三百多字的《荷塘月色》里, 运用了十多个新鲜比喻。

《荷塘月色》中的比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事物,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色彩丰富,诗意隽永。

朱自清的比喻, 诱人的底力在于: 他不仅娴熟于比喻的技巧性, 而且娴熟于比喻的艺术性, 从而使其产生新颖、独特的美感。

譬如: 写出水很高的荷叶, 作者将其比喻成“象亭亭舞女的裙”, 赋予荷叶似旋转着的绿色的舞裙的美感。

写白色的荷花, 连用三喻构成排比。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里“一粒粒的明珠”给人“金明闪光”的美感。

“碧天里的星星”, 比中有比, 把一塘的墨绿的荷叶比做深绿色的天, 把在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比做挂在天上的星星。

天上月明星稀, 塘中白花零星地点缀; 星星在天上眨眼, 白花在月下的塘中闪光, 简直妙极了。

“刚出浴的美人”是把玉立水面的白荷描写成“娇羞白净, 明丽标致”的姑娘, 更是极富美感。

总之, 形象、贴切的比喻, 使得《荷塘月色》充盈着动人的艺术美。

朱自清运用比喻之所以有美妙、独特的艺术效果, 与他新奇、奔放的联想是分不开的。

荷塘月色的修辞特点_《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特点

荷塘月色的修辞特点_《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特点

静悄、幽寂、模糊的气氛,切合了全文的基调。
剧烈的衬托:
以“垂头丧气〞的灯光来衬托月色的光明,以蝉声和蛙鼓来烘托四周
的安静,以夜赏荷塘月色所觉“自由〞“超脱〞来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安
静、不自由、不超脱〞。通过对衬托物的描写来陪衬所要表现的事物,使
之显得更清晰、更鲜亮、更突出。
第3页共3页
例一: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方高楼上的时有时无,悠远奇妙的歌声〞来打比方,从而既增加了文章的
抓住了“叶子〞与“裙〞形态的相像。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韵的 韵味,又使读者产生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认识。但这个句子并非是个单纯的
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妙、轻快、动感的联想。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 大大扩展了,其组合能力也强了,不仅可以作定语还可以作状语。
的形象,模拟了香和光时续时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
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节奏鲜亮,韵律协调,富
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 有音乐美。使得《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到达了如追求的“顺口〞、“顺
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心思缜密,细致,把触角延长到生活的微小处,这些细小的触发形成
这一段描写,将拟人与比方连用,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给予 了跳动的思维,灵动的语言。恰当的、多样化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既
白荷人的情态,“袅娜〞地开,花形美妙;“羞怯〞地打朵儿,文雅含苞 端庄、典雅,又清爽、脱俗。景美,情真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

朱自清荷塘月色修辞手法

朱自清荷塘月色修辞手法

1.朱自清荷塘月色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一是“通感”.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是将听觉和嗅觉打通;用“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则是将听觉和视觉打通;二是“比拟”.“袅娜”“羞涩”两词可以让我们想象荷花仪态万千娇羞不已的媚态;又如“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一句,既有叶如人般亲密无间,又有挤挤挨挨的动态效果;三是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的大量运用,产生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仅在文章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等十一个叠音词.这样的写法构结了一幅淡雅恬静的“荷塘月色”图,在图中融进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抒写了他微妙难达的心绪,塑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浅析凤凰传奇“荷塘月色”歌词的辞格运用

浅析凤凰传奇“荷塘月色”歌词的辞格运用

格运用无处不在。正是因为如此 ,才能使歌 曲有语言上 的魅 力, 才能吸 引更 多的人 , 流传久远 。本 篇文章通过对 《 荷 塘月 它体现着整首歌的意境 美 , 语 言美 , 情感美 。这首歌的画面感
通感 是指用形象 的语言使 感觉转移 , 将 人的 听觉 、 视觉、 觉 的词语移用来表示 乙感觉 。
花又开 了, 花香依然 , 只是 已经是物是人非 。
( 五) 映 衬
例( 1 ) 中把 “ 时光 ” 当做 “ 水” 来写, 像 水一样 “ 流淌 ” , 那段 “ 时光 ” 像水一样 流走 , 但又不是匆匆 流走 , 而是 “ 缓缓 流淌 ” ,
只是有淡淡 的忧伤 , 因为后 面还有 与之 照应 的“ 微 微荡漾” 。 例 ( 2 ) 中的把 “ 小荷 ” 当做 “ 琴” 来“ 弹” , “ 琴音 ” 像树 叶一样 “ 落在
( 六) 排 比
我身旁 ” , 也是把 甲事物 当做 乙事物来 写 。例 ( 3 ) 中把“ 荷塘 ” 、 “ 月光 ” 当做人来写 , 一个 “ 唱” , 一个 “ 听” , 都属于拟人手法 。 用
上“ 月色 ” 、 “ 小荷 ” 、 “ 琴音 ” 和“ 荷塘 ” 这些 意象 , 再加上 比拟修
( 四) 双关 : 利 用语音或语 义条件 , 有意使语 句同时关顾表 面和 内里的两种 意思, 言在此而意在彼 。
( 一) 比 拟
根 据想 象把 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 当做物 写 ,或把 甲事物 当做乙事物来写 。《 荷塘月色》 这首歌词 中用 的最 多的也就是
比拟 , 几乎通篇都在用。例如 : ( 1 )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 流进 了月色 中微微荡漾 。 ( 2 )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 美丽 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 3 ) 荷塘呀荷塘 , 你慢慢慢慢唱哟 ! 月光呀月光 , 你慢慢慢

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荷塘月色》中修辞手段辨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其文字中大量使用各种语法修辞,创作出一幅清新美丽的荷塘美景,本文将对该散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段进行剖析,具体从语言中运用到的叠词、比喻、通感、博喻、对比等手法来揭示这篇散文独具魅力的奥秘。

叠词的使用《荷塘月色》中大量使用叠词来勾勒自然景物的线条与层次,通过这些叠字,仿佛就看到了景物的形貌,随着作者的描述我们仿佛欣赏到一幅形神兼备,姿态万千的美好图画。

叠词的形态格式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叠音词又名重言,是把同一个字连接使用的修辞格。

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以《荷塘月色》为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形态:式一粒粒明珠峭愣愣阴森森式蓊蓊郁郁的曲曲折折影影约约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文中的荷塘,荷叶,树,青雾,月光,花都运用叠词来进行修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荷塘意象,“悄悄地”披大衫出去,又“轻轻地”推门回来,体现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与烦闷,渴望挣脱压抑的束缚,获得自由的心胸,在走出门外看到荷塘美景时,又生怕这只是自已臆想的一场梦,舍不得打破这场景,于是轻手轻脚走回家中。

“曲曲折折”的荷塘体现了荷塘的宽阔,“田田的”叶子又体现了叶子的密度,“层层”的叶子说明了叶子之深。

形容词AA式的重叠一般用来表达强调、以及程度的加深,在句中可做状语和谓语。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说明了树的错落有致和茂密繁盛,同样在句中充当状语、定语、谓语等,也表程度的加深。

“粒粒”是量词的重叠,代表“每一”,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恰当运用过后能和谐文章的音律,表达更为丰富的思想内容,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情感一层比一层强烈;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因此语言便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精妙绝伦的比喻《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他比喻的喻体,既有栩栩如生的人,也有形象逼真的物。

浅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现象

浅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现象

浅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现象122浅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修辞现象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文章语言文采焕然,修辞的运用也是一门艺术,下面通过对朱自清《荷塘月色》中部分修辞现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修辞的作用。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这两句,是运用通感的典范。

第一句中,感官对“清香”的嗅觉和“歌声”的听觉构成了通感。

由比喻构成的通感,要有相似点,那就是“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因为是“缕缕”和“渺茫”。

作者在描写时打破了常规,把“声”、“香”联系起来,使嗅觉与听觉沟通。

作者用“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体验,来品味微风送来的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的荷花散发的“清香”,唤起人内心微妙地情感,使两种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在心理反应上得到了自然地沟通。

第二句中,视觉的“光和影”与听觉的“的旋律”、“名曲”构成了通感。

用“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作者的艺术感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勾画而诉之于听觉,因为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其相通之处。

比喻、排比的运用。

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排比,能是行文朗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例说修辞手法在《荷塘月色》中的运用

例说修辞手法在《荷塘月色》中的运用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不仅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佳作,而且是一篇语言隽永、常读常新的精美散文。

在文章中,作者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现在,笔者就结合文章内容带领大家一起欣赏。

一、比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比喻很多,大致有三十多处。

这些比喻往往出人意料,新颖别致,又贴切自然。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并没有平铺在水面之上,而是高高耸立的。

这种景象能够让人产生何种联想呢?作者联想到的是“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比喻可以说是传神又出彩,生动又贴切。

试想,那舞女以轻盈的身姿舞动着,身上裙子的裙摆舒展开来,这和亭亭玉立、迎风摇曳的荷叶是何等的相似?作者将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使笔下的叶子极具动感,也极富美感。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作者连写了两个比喻句。

那些在“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的“零星”的白花,一朵朵含情脉脉,娉婷袅娜,在苍茫的月光下隐隐泛着光亮,并在绿叶中间闪烁着,岂不是如同明珠一般玲珑剔透,又恰似星光在跃动。

这一景象是多么的富有诗意啊!两个比喻是如此的生动形象,又不落窠臼。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

二、通感在文章中,作者在多处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我们都知道:清香是嗅觉上的感受,香味是可以闻到却无法听到的,是可以嗅到却不能看到的。

但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淡淡的清香”如同“渺茫的歌声”一般可以听见。

那荷花的香气在氤氲的水气里“飘渺不定、似有若无”,如同远处的歌声一般,真是新颖又贴切。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

树影与月光交织在一起,黑白相间,浓淡相宜。

这画面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

在恍惚中,那“光与影”组成的和谐的画面,如“和谐的旋律”一般,让人产生了幻觉,好似听到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456段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荷塘月色456段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荷塘月色456段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1、第四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原文节选: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第五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原文节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第六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原文节选: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扩展资料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浅析《荷塘月色》中词语的妙用

浅析《荷塘月色》中词语的妙用

学法研究航觉得“热闹是它们的”,自己“什么也没有”。

这种寂寞、无奈之情潜藏在字里行间,让人难以忽视。

这就照应了前面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

在苍茫的月色下踱步时,作者写道:“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作者的用意。

对于他而言,眼前的美景无法帮助他彻底消除心中的苦闷,只能让他感到暂时的欢愉。

他笔下的景色越美丽,就越能凸显出现实的残酷。

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这一方天地,逃避现实。

他甚至开始想象美好的江南生活,可“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中,那“颇不宁静”的心境是否能够就此平静下来呢?也许就像作者所说的:“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美好的江南”只存在于他的脑海中,慢慢变成一个美丽的梦,成为他的一种追求。

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内心是抑郁的,始终无法平静下来,于是便写下了这篇文章。

可是,再美丽的景色也无法帮助他超脱现实、走出困境,因而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江南再美,也只是一个求而不得的梦。

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类散文,《荷塘月色》将景与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从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景色之美,也能体会到他当时寂寥、苦闷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作者单位:新疆特克斯县高级中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浮想联翩。

那碧绿的荷叶,那袅娜的荷花,那皎洁的月光,都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

我们的神思也慢慢地飞入了那美丽的清华园……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除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之外,还巧妙地使用了动词、叠词、数量词等词语。

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荷塘月色》中词语的妙用。

一、妙用动词,让景物“活”起来朱自清先生具有很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浅谈散文《荷塘月色》中的比喻运用

浅谈散文《荷塘月色》中的比喻运用
浅谈散文 塘月色) ) 中的比喻运用
口 贵州省 三都 县 打鱼 民族学 校
摘 要 : 朱 自清 在 其 散 文《 荷塘 月色》 中,
通 过 运 用 各 种 修 辞 手 法 ,传 达 内 心 的意 蕴 , 尤 其是 他 的 比喻 新 颖 独特 而 精 妙 , 恰 到 好处 的把 事 物 的神 态 表 现 出来 , 但 美 玉 微瑕。 关键词 : 散文 ; 月的舒适与“ 小睡 ” 的 舒适 是 绝对不能划等号的。
然而 , 每 当吟 诵 到 此 总 觉 得 “ 味道 ” 有异 ,
怎样 学会 看懂 电路
口 贵 州省 普安县 罗汉 乡中学 九年 级 ( 1) 班
串联十分简单 . 并 联 电路 首 先 要 找 干 路: 从 正 负 极 出发 , 顺 电 线 找 直 到 分 叉 的
成名 , 便不在意 了。
逸 的 。前 者 重 在 精 神 的 平 和 宁 静 , 后者重 在 肉体 上 的 舒 适 松 弛 。其 涵 义 格 调 、 韵味
迥 然不 同, 仅“ 淡淡 ” 之意 略相似 ; 相 似 的 成 分 微 乎 其 微 ,它 们 缺 少 一 种 美 的 联 系 ,
王小 波
第三 , 不符 合习惯 用法 : 贪 睡 之 人 以
觉 得 突 然 之 间索 然 寡 味 ,好 似 脱 节 一 般 , 又 似觉 得 画 蛇 添 足 。 前 面 的 诗 情 画 意 绵 绵 涌来时 , 到止却顿 然消失 , 不 能 不 说 是 一 种缺憾 。 那么 , 问题 何 在 呢 ? 我认为 , 应 从 以 下三 点来 分 析 。 第一, 从比喻的特 点来看 : 使 用比喻 讲 究本 体 和 喻 体 在 某 一 点 上 要 极 其 相 似 ,
“ 淡淡的月色” 昨看起来是很相似的 , 它们 均有 “ 淡淡” 的意思。然而 , 这 只是 形 似 而 神不似 。 “ 淡淡的月色” 是清丽的 、 素静的 、 高雅的 。 而“ 小睡” 则是迷糊的 、 懒惰的 、 安

【分享】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分享】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分享】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分享】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作者:乐洲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乐洲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于积极修辞之辞格”拈连辞”作了这样一段论述: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连辞。

这种拈连的修辞方法,无论甲项说话在前或在后,都可应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9月版,第114页)这里先举两个诗词实例,把拈连辞格运用的情况说明一下。

所谓“甲项说话在前”的例子: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曾允元《点绛唇》)这首词的第一句,甲项说话关键词语是“东风”、是“吹”,“吹”这个词通常适用于“风”。

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愁”,愁多无法排遣。

于是“顺手拈来”甲项说话“东风吹”所适用的词语“吹”来表达乙项观念“愁多无法排遣”,就出现了“东风吹散愁多少?”【这句又是反问句,实际上是说“吹不散”。

】“风吹愁”是一种异常搭配。

——这是一个“拈连辞格”的运用适例。

再看“乙项说话在前”的例子: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

(辛弃疾《满江红》)这首词的第一句就是运用了拈连辞格。

它的甲项说话在后面:“风摇翠竹”。

“风摇翠竹”是词语的正常搭配。

翠竹摇动撞击窗户,似声声敲击,诗人联想到一个“敲”字。

这是甲项说话。

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就是在孤凄人独的时候,被翠竹的声声碰撞弄得心烦意乱,于是把甲项说话“风摇翠竹”的延伸词语“敲”来表达乙项观念,出现了“敲碎离愁”这种异常搭配。

——这也是一个“拈连辞格”的运用适例。

我们从这两个实例说一说拈连辞格的两个特点:第一,在线性语流中,同一词语(如“吹”)先后叙述甲乙两项事物(“风”和“愁”)。

第二,这个词语叙述甲事物时是正常组合(如“风吹”),而叙述乙事物时,因为是从甲事物顺手拈来的,按语法常规不适用于乙事物,所以是超常组合(如“吹愁”)。

同第二个特点有关的是,从内容上看,当拈连词是正常组合时,它所关涉的对象是具体的实在之物(如“竹”)。

荷塘月色里的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里的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里的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作家徐志摩的一首诗歌作品,其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
1. 拟人:诗中将荷塘、荷叶、荷花等物赋予了人的形象和动作,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描写荷塘景色的同时,赋予了它们动人的情感。

2. 比喻:通过比喻手法将景物与情感相连,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落叶与思念相比,长江与思念无尽
相比,显得思念深沉无穷。

3. 排比: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和词语,增强修辞效果,如“小时候,……小时候,……小时候,……”,强调了诗人小时候的情感和回忆。

4. 对偶: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使得诗句韵律和谐,如“荷叶
上面,零星分布着些许的露珠,夜来霜风,吹得萧瑟”。

使用
对偶手法,使诗句的表达更加平衡和谐。

5. 比拟:通过将不同事物做类比,以加深描述的效果,如“水
面初闻一声幽弦”,将荷叶竖起时的声音与弦音相比,生动地
描写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以上仅是其中的几个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也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

《荷塘月色》的修辞效果

《荷塘月色》的修辞效果

《荷塘月色》的修辞效果每每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笔者都会被作者笔下的荷塘美景所陶醉,也被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愁所倾倒,更被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所折服。

那准确生动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仿佛是甘甜、醇香的美酒,越品味越觉得芳香四溢。

《荷塘月色》是篇情文并茂的美文。

朱先生十分注重语言的修辞效果,因而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遣词造句,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动词都精推细敲,力求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颇”字轻重把握得很适度,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淡淡的哀愁。

而那通往荷塘的小路,“幽僻”“寂寞”“阴森森”,正好可以排解难以平静的激荡之情。

一个人“踱”着,悠闲、踌躇,似乎是忘情于景,使自己完全超脱出来——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任凭思想感情的潮水随波流淌。

“我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

两对反义词组成的对偶句,恰巧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而又逃避现实的矛盾苦闷心情,我们从中仿佛看到了一个被压抑、被屈辱的形象。

古人常借酒浇愁,而作者却想远离尘嚣,抖落一身的烦恼,也扯下白天的假面具,偷得片刻逍遥和宁静,故而流露出一种少有的淡淡的喜悦——“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过渡句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地引导人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荷塘月色了。

作者真的忘情于景了,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荷塘图”,力描其形,实富有神韵。

画卷由远而近慢慢展开,瞧,“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放眼望去,一张硕大无比的“地毯”翠盖满塘。

高出水面的荷叶,亭亭玉立,似“舞女的裙”,飘逸、舒展。

为数不多的荷花错落有致,“零星地点缀着”,给人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白”的感觉。

开着的,婀娜多姿;含苞待放的,也楚楚动人。

拟人描写细腻逼真,又一连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在夜色中光彩照人,与月色增辉,更有绝笔“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

浅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

浅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新论浅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谢东晴(新乡市一中东校区,河南新乡453000)摘要院朱自清的散文有一股独特的韵味,他的文字安静、丰富,能够准确无误的放映出人面对大自然时心理复杂的情感,因此,他的散文被称为现代散文著作的典范。

本文将浅谈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通过鉴赏,带领大家感受朱自清的散文境界之美。

关键词:朱自清;荷塘月色;语言艺术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08-01《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大革命失败之际写下的一篇文章。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朱自清想要投笔从戎,却始终无法平息对现实的憎恶与不满,这种矛盾的情绪时常伴随着他,最终体现在《荷塘月色》的一字一句中。

一、《荷塘月色》中词语的艺术特点1.节奏韵律之美。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通过多处叠词,塑造出一种欢快明朗的氛围,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觉朗朗上口,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就是“舒服”,一些句子甚至可以作为诗句来读,简洁明了,活泼生动,前后句间的对仗工整,让人读罢之后仍然记忆犹新。

笔者在初读时并不觉得惊艳,还想要突发奇想的替换掉文中的几个字眼,但换过后文章的味道就变了,给人的印象也不再深刻,由此也可看出朱自清用词的功利之深厚。

例如,文章中有一处写到“日日走过的荷塘”,日日两个字平淡无奇,若用“天天”二字来换,会显得太俗,用“每每”二字来换,由表达不出时间上的频繁,因此只有日日两字,用的巧,用的妙,让人们了解到,作者对于这片荷塘甚是熟悉。

而这种熟悉的环境,也能够与后文产生鲜明的对比,以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忧愁。

再比如,月亮渐渐升起来了,“渐渐”两字,与慢慢相比,不仅多了一份静态美,与“缓缓”相比,也显得优美的多,此外,渐渐二字代表月亮上升的缓慢,作者在等待着月亮升上天空的过程中,不免多了几分惆怅之感。

2.文章中动词的使用。

散文本身给人一种静态的美,而动词则可以对文章进行点缀,从而增加文章的动态之美,帮助文章已经的进一步传达。

浅谈《荷塘月色》修辞特色

浅谈《荷塘月色》修辞特色

浅谈《荷塘月色》修辞特色摘要:日常生活以及行文写作,都要求不但清楚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还要做到使听众或读者印象深刻。

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本文主要从辞格这方面来分析这篇文章,从中学习修辞格的妙用。

关键词:《荷塘月色》修辞辞格朱自清的散文向来以美文著称,《荷塘月色》又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本文主要从“辞格”这一方面来分析朱先生是怎样使文章词句优美,使人印象深刻的。

1 《荷塘月色》中辞格的运用1.1比喻比喻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

《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十多个新颖,鲜明的比喻。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人。

此句连用三个比喻,“一粒粒明珠”给人“金光闪耀”的美感;“碧天里的星星”比中有比,把一塘的墨绿的荷叶比做深绿色的天,把在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比做挂在天上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是把水面的白荷描写成清新秀丽的姑娘,更是极富美感。

1.2拟人《荷塘月色》运用了许多拟人的修辞。

比如:把叶子紧挨在一起说成是“肩并肩”;把杨柳的影子说成是“倩影”;把路灯的昏黄说成是“没精打采”。

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3通感《荷塘月色》运用通感,调动读者以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捕捉荷香月色之美,妙不可言。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里用歌声比香味,两个都无色无形的,难以捕捉,但是歌声的渺茫是我们可以感知的,这样就形象地把香味的“淡”表达出来了,给人以新奇感,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1.4对比在《荷塘月色》中对比主要是把黑暗的现实和梦境中安逸的环境相对比,更加深刻地凸显出当时作者所处社会的黑暗与压抑。

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以“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的“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与“像是画在荷叶上的”的“弯弯的杨柳和稀疏的倩影”对比显现出荷塘的空灵和恬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荔枝蜜 》里面的 “ 蜜蜂是在醵蜜 ,又是存醮造生 飘 飘 然 地 飞 了 大 半 天 ,飘 进 土符 祠 ,照 例 应 该 躺 下 便 打 法 ,离 开 了 “ 下 一 株 株 的树 秧 ” 就 推 动 了依 据 ,不 好 理 解 。 种
鼾。 ( 鲁迅 《 正传 》 ) “ 阿Q 飞”和 “ 飘”都 不是形 容人 的词 种 树 是 造 福 后 代 ,所 以说 “ 下 了一 个 美 好 的希 望 ” 。 种
聆 听凤 凰传 奇悄然推 卅的新单 曲 《 荷塘月色 》 ,仿佛 一股 清 泉滋润过心 田 ,终 于可 以在 浮躁的窒息 中喘 一 口气 了。 《 荷 塘 月色 》这 首歌 跟朱 自清先生 的著名 散文 作 品同名 。细 细 听
7当年毛主席带领 队伍下 山去挑 粮食 ,不就是用 这样 的扁 .
“ ” ,原 意 指 用 手 或 T 具 拨 动 而 发 射 去 ,亦 指 用 手 指 拨 护 、互 相 帮 助 的深 厚 革 命 情 谊 。 弹 弄 。这 里 指 由弹 琴 引 申而 来 , 由谈 及 乐 器 到 弹 一 首 小 荷 ,非 常
2拈连要 注意 甲乙两事 物在语义上必须 有 内在联系 。甲事 .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浅谈荷塘月色中拈连修辞的运用课外阅读语言文学探讨来二者竟然真有异曲同t之妙
课 外 阅读 语言文学探讨
剪一 段时光 缓缓流 淌
浅谈 《 塘 月色 》 中拈 连修 辞 的运 用 荷
蔡 兆 霞
( 盐城市伍佑 中学 ,江苏 盐城 244 ) 20 1
剪一段 时 光缓缓 流 淌 ,流进 了月 色 中微微 荡漾 ,弹一 首 语 ,在 这 里 巧 妙 地 用 于 描写 阿 Q,表 现 了 阿 Q 调 戏小 尼姑 之后 在
运 用 拈 连 也 要 注 意 一些 问题 :
1 连 要 贴切 自然 。不 能单 纯 注 意 字 面上 的 联 系 ,主 要 应 . 拈
往 ,应归功于使用 了诸 多的修辞 ,特别是拈连 的巧妙使用 。
拈 连 ,是 指 在 表 达 甲 、乙 两 个 相 互 关 联 的事 物 时 ,把 适 用
的 模 样 ,依 然 不 变 的 仰 望 ,漫 天 迷 人 的星 光 ,谁 能 走 进 你 的 心 阶级革命 重担。 房 ,采 下 一 朵 莲 ,是 那 夜 的芬 芳 还 是 你 的 发 香 。
4锁得住 自由的身 ,锁不住革命精 神。 .
5 亲 为 儿 缝 军 衣 ,情 意 缝 在 儿 心 里 。 . 母 6织 鱼 网啊 ,织 鱼 网 ,织 一 片好 风光 。 .
从 内容方面考虑 ,才能 “ ”得 自然 , “ 拈 连”得贴切。例 如 : ①夜里天冷北风急 ,
班 长 下 岗 月儿 西 :
于 甲事物 的词语 ,因势利 导挪 用到 乙事物身 上 ,而这个词语 通 常又与 乙事物不 相搭配 ,从而 取得富有情趣 的修辞方式 。在 这
首 歌 曲 里 , “ 一 段 时 光 缓 缓 流 淌 ” 的 “ ” 字 原 本 是 类 似 剪 剪 剪 刀所 发 出 的 动 作 ,用 在 此 处 形 象 写 了 时 光 的 流 逝 。 剪 一 段 旧 时光 ,慢 慢 品 尝 。洒 一 窗 的 清 辉 ,踩 着 碎 碎 的流 年 ,听 文 字 浅
手拿针线灯下 坐 ,
为 我 熬夜 缝 军 衣 ; 线儿缝在军衣上 ,
情意缝在我心里 。
唱。被撩 拨的一缕情丝 ,沿着月弯 ,挂 存树梢上 。再 如 “ 一 弹一
首 小 荷 淡 淡 的 香 ” , 和 “ 采 下那 一 昨 日的 忧 伤 ” 这 两 句 , 谁 朵
把缝 军 衣的 “ ”巧 妙地拈 连于 下句 ,变 异运用 ,组 成 缝 “ 情意 缝在 我 心里 ” ,深 刻表 现 了战士 们互 相关 心 、互相 爱
意 的歌 声里含蓄 浪漫 地表达 了 来 ,对应朱 自清先 生那借景抒 尊 严 。 情 的名 篇 ,还真是一 次颇 有人文气质 的吻合 。我们仿佛 在凤凰 “ 尊严 ”是抽象的 ,本不能 “ 扛着 ” ,这种 直接 的借用可
传 奇 的 歌声 里 ,仿 佛 看 到 了 “ 与影 有 着 和 谐 的旋 律 ,如 梵 婀 算是拈连 的省略形式。 光 玲 上 奏 着 的 名 曲 ” 的那 片荷 塘 。 《 塘 月 色 》 如 诗 如 面 的 文 字 将 荷 塘 描 绘 得 如 此 令 人 神 荷
来 ,二 者 竟 然 真 有 异 曲 同T 之 妙 。 对 往 昔 美 好 生 活 的 怀 念 ,对 担么?那 肩上挑 的哪里是粮食?挑的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
青 梅竹马时光 的追忆 ,这些情绪都 在 《 荷塘月 色 》极具诗情 画
拈 连也 有省 略形 式 ,例如 :我们 的肩 上扛 着 中华 民族 的
生动活泼 。采 ,指摘取 的意思 。 由摘花 到摘 取忧伤 ,是拈 连修 物是 乙事物的根据或条 件 ,乙事物 只有联 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
辞 的 神来 之笔 。 例 如 在 我 们 的教 材 中 有 许 多 拈 连 的 例 子 。 切 深 刻 的理 解 。 例 如 :
② 在高原 的土地上种下 一株 株的树秧 ,也就是种下 了一个 美好的希望 。 (《 中国人 民解放军战士诗选 ・ 植树歌 》) “ 种下 了一个美好 的希望 ”这种 动宾搭 配是临时的变异用
小荷淡淡 的香 ,美丽 的琴音 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 的星 得 意 的心 情 。
光 ,谁为我 添一件梦 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 窗远 远地望 ,谁 采下 那一朵昨 日的忧 伤。
1 . 你别看我耳朵聋 ,可我的心不聋。
2他 们 可 以 承 担 一 个 浩 大 的 战 争 ,可 以 承 担 重 建 家 园 的种 .
我 像 只 鱼 儿 在 你 的荷 塘 ,只 为 和 你 守 候 那 皎 白 月 光 ,游 过 种 艰 辛 ,可 是 却 承 担 不 了 如此 沉 重 的离 情 。
了 四季荷花依然 香 ,等你宛在 水 中央 ,那 时年轻的你和你水 中
3他肩上挑 的难道仅仅是扁 担吗?不 ,他肩 上挑的是无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