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非财经类)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支撑 分值
目标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5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5 目标3
目标1 5
目标2
目标1 5
目标3
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听讲,做好
思政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对待
目标1
三、需求
笔记
4 效用价值论
目标2
理论
课后:复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线下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运用讲
目标3
巩固重点
授法和案例法开展教学,辅以启发式提问以提高学
和难点问
生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重点: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最佳生产 课前:预习
金融与贸易学院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是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入门课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 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内容包括供求与价格、 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 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能够 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理解微观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目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的能力

标 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

微观经济学(全部)

微观经济学(全部)

第五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 在生产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生产两种商 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1.生产可能性表
各种可能性组合 A B C D E 棉衣(X商品) 产量 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棉被(Y商品)产量 200 180 140 80 0
x年x月x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年 月 日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关系
价格(元)
A
B
C
D
EFG1Fra bibliotek2 600
3 500 P 7 6
4 400
5 300
6
7
需求量(单位数)700
200 100
2) 需求函数 Qd = f(p) ( ) Qd=800-100p 3) 需求曲线
A B C
Qd=800-100p D E F
1.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 2.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 3.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全国二十所高校合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指南》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 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陈恳 吴卫华 西方经济学习题精编》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N.Gregory Mankiw [美] 曼昆 著 梁小民 译 美 曼昆/著 梁小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_2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上(微观经济)-教学大纲_2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上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1.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微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②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③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④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⑤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⑥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⑦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②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③能对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④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⑤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⑥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

2.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微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 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贯彻精讲的原则, 突出重点, 简化推导, 图文并貌, 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3)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讲述中辅以一定量的习题讨论课, 给学生出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 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以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4)分析与总结相结合, 宏观讲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 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 深入浅出, 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2.供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 政府价格政策及其应用;3.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及运用, 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的其他决策;5.企业生产要素最优投入与规模经济,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6.短期成本概念与分类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长期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7.四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垄断市场上的歧视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 寡头市场均衡的特点, 围绕垄断的争论;8.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状况的标准与收入再分配政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相关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1、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

课内学时36,学分2。

该课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任务是:第一,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所了解;第二,能够对微观的一些的理论进行分析,也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第三,为以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课程的特点《微观经济学》最大特点是理论性极强,课程容量大。

而且由于主要章节的理论分析大量运用数学公式、图形,这对于文科学生是一个极大的心理上的学习障碍,增大了学习难度。

相对于其他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除了一般的导学,必须要有力度较大的“助学”和“促学”环节。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教学重点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分析方法,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理解经济运行规律,剖析各项经济决策。

课程的内容重点包括:市场机制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2、教学难点(1)理论比较抽象与深奥。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在给定市场经济制度下描述市场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学科。

因而,对于缺少市场经济切身体会和实际经济管理经验的学生来说,本课程的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与深奥。

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如何使得学生较快较好地领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够学以致用地分析各类经济现象,研究各类经济问题。

(2)图形与理论的推导有一定难度。

微观经济学课程图形分析较多,加之一些理论推导要求要有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

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畏难情绪。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纲《微观经济学》教学⼤纲英⽂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代码:0422713学分: 3 学时:51适⽤对象:本科管理类、财经类专业先修课程:⾼等数学考试⽅式:闭卷⼀、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和要求(⼀)性质和⽬的微观经济学考察既定资源条件下个体经济单位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经济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既是管理类和财经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更是致⽤之学。

本课程的教学⽬的:①使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②能够运⽤微观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活中⽐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③为同学今后进⼀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准备。

(⼆)教学⽅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运⽤多媒体⼯具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诱导学⽣的思路,尽可能地熟练掌握西⽅经济学的分析⼯具。

(三)教学安排针对周3学时的本科⽣。

⼀学期完成,每周3学时,总共51学时。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章经济学导论(6学时)本章教学重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经济学的性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法。

本章教学难点:机会成本和理性选择,⽣产可能性曲线和经济学问题;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第⼀节什么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问题⼆、经济学科的划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第⼆节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分类⼆、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及评价三、⾃由市场体制的特征及评价四、混合经济体制第三节经济学科的性质⼀、经济学具有⾃然科学的性质⼆、经济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三、经济学与政策第四节经济学的基本⽅法⼀、供求分析法⼆、边际分析法三、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四、短期和长期分析法五、优化和均衡分析法第⼆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8学时)本章教学重点:供求及价格的关系;影响供求的其他因素之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价格弹性理论。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个人、家庭、企业)的行为和决策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个体与市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体如何在稀缺资源的限制下做出最优决策。

在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供求关系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上升,而供给增加时,价格往往会下降。

供求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市场的变化和对策。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成本与效益分析。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其所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效益。

成本可以是货币上的支出,也可以是时间、精力等非货币资源的投入。

效益则可以是个体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感或利益。

在做出决策时,个体会权衡成本与效益,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市场失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

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公共物品则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例如国防和环境保护。

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上供应商和买家之间的关系,包括竞争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障碍等。

市场竞争是指多个供应商在市场上竞争,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

市场竞争有助于促进经济效率和创新。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市场的运作和机制。

通过对供求关系、成本与效益分析、市场失灵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微观经济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个体经济行为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本课程的⽬的和意义《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的,是为了在学⽣了解、认识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学⽣运⽤所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

从学⽣的知识体系来说,使学⽣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较全⾯地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法上,既注重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进⾏定性分析、规范分析等,也使学⽣在弄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本⾝的过程中,进⼀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法,如逻辑推导⽅法、数学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在经济学中的运⽤,强化和拓展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段。

在能⼒的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使学⽣能融会贯通并运⽤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经济问题,对解决经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思考;帮助学⽣弄清经济运⾏的基本规律,提⾼和增强学⽣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使学⽣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作和社会⼯作。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学⽣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

学好该课程,将为以后学习《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学》、《旅游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法,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析⼯具和发展简史,使学⽣⽐较全⾯系统地掌握需求和供给、效⽤和消费者⾏为、⽣产和成本、市场结构与⼚商均衡、博弈与寡头市场、⽣产要素定价理论、⼀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633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30%;期末7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

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

微观经济学也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3.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大学金融专业必修课《微观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

大学金融专业必修课《微观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汇总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1.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什么?答: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收人,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预期价格、消费者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国家的信贷和税收政策等。

2.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什么?答: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国家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厂商预期,国内外市场需求等,3.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答: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分别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设某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若均衡状态遭到破坏,某商品市场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将增加,需求则减少,供给超过需求,出现过剩的供给,这样必然会引起供给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压低的力量。

价格的下降,导致需求量的增加,使供给量减少,供给和需求差额逐渐缩小,直到达到均衡,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增加,供给则减少,需求超过供给,出现需求过度,这也必然会引起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提高的力量。

价格的上升,导致供给量的增加,需求量减少,供求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均衡。

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以及电视机、录像机这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为什么?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销售总收人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外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人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即销售总收入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电视机、录像机这类需求富有弹性的高档消费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5.某城市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为1.6。

微观经济学(第19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微观经济学(第19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 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一个获得此项 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 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 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 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一次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 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 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 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 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政府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 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教学写作之余,他喜欢音乐、 旅游、滑雪,和家人在一起。
萧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图书目录
译者序 ix 一个折衷主义者的宣言 xvi 前言 xviii 经济学与互联网 xxiii 第一编 基本概念 1 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3 A.为何学习经济学 3 撞钟为谁 3 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3 经济学的定义 3 稀缺与效率 4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自己的利益
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
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思想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体系的科学
(二)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其基本循环过程是:家庭通过要素市场从厂商获取要素收入
通过产品市场购买产品形成消费支出
厂商在要素市场用于购买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成本支出通过在产品市场出售产品获得的销售收入加以补偿
在这一循环过程中
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并将其有效组合起来生产消费者愿意并能购买的产品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家庭通过提供生产要素获取相应的收入用于购买满足自己不同偏好的产品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目标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一)可证伪性: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力求描述经济现象的存在、运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它主要涉及事实判断
并试图在对象之间建立联系
判断正确与否要通过实事加以检验
是以各经济主体是独立的决策主体、信息充分、竞争完全、价格灵敏以及不存在经济活动外部性等为前提条件的
然而现实经济活动很难完全具备上述条件
市场失灵现象的大量存在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是万能的
本书第七章分别分析垄断、公共品、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依靠市场机制自我完善和政府微观政策手段矫正市场失灵的运作机制及其效果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p微观经济考试内容

ap微观经济考试内容

ap微观经济考试内容
ap微观经济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有生产可能性曲线、供求关系、通货膨胀、经济系统等基础经济学知识。

ap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经济概念、产品市场的性质和功能、要素市场、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ap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 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

材料补充: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研讨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研讨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人 民大学 出版社 出版 的《 西 方经 济 学 ( 微 观部 分 ) 》 。
这本 教材 反 映 了 中国应 试 教育 的特 点 , 重 视 技 术 即
数 学 的 表 达 。 教 材 内 容 侧 重 于 逻 辑 推 导 和 归 纳 演
绎, 含 有 大 量 的公 式 推 导 和 图形 分 析 , 缺 乏 现 实 案
襄 阳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报
第 1 2卷 双 月刊 第 2期 2 0 1 3年 3月
d o i : 1 2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9 1 4 X . 2 0 1 3 . 0 2 . 1 1 8
研讨式教学法在《 微观经济学》 中的应用与实践
邹 晓 涓
( 湖北 经济 学院 经济 学 系, 武汉 4 3 0 2 0 5 )

要: 学习《 微观经济学》 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系统 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和保障。 在本科《 微观经济学》 课
程教 学中引入研讨 式教 学法, 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还有助于教师
程 的教 学效 果 , 笔 者梳 理 了近 年来 尝试 和探索 研 讨 式 教学 法 在 本 科 《 微观经济学》 课 程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和实 践经 验 , 与诸位 同行 交流 。【 。 】
的“ 老 师讲 、 学生听” 的模 式 。 以《 微 观 经济 学》 课程
为例 , 大 部分 高 校 所 用教 材 主要 是 高 鸿 业 著 、 中 国
课 堂 教学 的课 程 并不 多 见 , 大 多 沿 用 了 中学 式 教 育
思 维方 式 , 帮 助 他 们 去 思 考 和 认 识 现 实 社 会 中微 观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微观经济学研究。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生产者)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行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其研究范围涉及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生产理论、消费理论等多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首先,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和规模、市场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价格理论。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因素,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价格形成的机制、价格弹性、价格歧视等问题,揭示了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价格理论还涉及到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价格调节机制等内容,对于解释市场现象和预测市场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函数、生产率、规模经济等问题,探讨了企业如何最大化利润、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以及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内容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作用,也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微观经济学还研究了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主要研究了消费者的偏好、效用函数、边际效用、消费者选择等问题,揭示了消费者在有限预算下如何最大化满足自己的需求。

消费理论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和产品定价具有指导作用,也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市场的运行规律有重要启示。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生产理论、消费理论等多个方面,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种种规律和机制。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也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微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企业经营和管理,还对政府的经济调控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 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学习任务及职业能力表1 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2.2 课程目标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掌握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2)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3)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4)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5)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6)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7)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2)技能目标1)能运用需求、供给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技能;2)能运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简单分析的技能;3)能对生产要使的合理投入进行分析的技能;4)能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对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成本进行分析的技能;5)能运用市场理论对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进行分析的技能;6)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进行分析的技能;(3)态度目标1)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2)较高的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3)严谨、敬业、协作精神;4)良好的心理素质。

3 课程组织《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技能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非财经类)
课时:每周2节,共18周、36学时。

作业:为什么贵阳市的收入水平不高却物价水平很高?要求:统一格式,不少于2000字。

参考数目:《经济学说史》、《经济学原理》(曼昆)、《微观经济学批判》(余斌)、《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张建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
导论:混乱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帝国主义(2课时)
•0.1经济学的现状:混乱的经济学
•0.1.1左大培,《混乱的经济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年
•0.1.2表现:
•A、胡乱的(不切实际的)假设
•B、十个经济学家有十一种观点
•C、没有统一的争论标准(或平台)和逻辑起点、
•D、数学工具的乱用、思想的贫困化和形式的数学化、精致化
•0.1.3本质:
•是方法论的混乱和伪科学性
•0.1.4两大流派对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在现代的经济学中没有位置
•0.2经济学帝国主义
•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穷人经济学、富人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旅游经济学、循环经济学、会展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等。

•0.3经济学方法论
•逻辑演绎及其天然的缺陷:毛主席姓毛,姓毛的都是主席。

(惊人的思维飞跃)•归纳实证及其天然的缺陷:白天鹅的故事。

(样本不够大,以偏概全)
•科学的研究方式是逻辑演绎与归纳实证相结合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我对几种经济学范式的看法: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数学的逻辑不同于经济学的逻辑、大数定律的应用有其严格的前提条件——样本足够大、致命的均衡假定)
•经济学假说的两个评判标准:真实性和理性人逻辑上自洽

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6课时)
1.1“经济”的由来和概念
家政管理、经世济民、有效率(economical);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财富生产、分配有关的事物)、economy。

1.2重商主义
法国十五-六世纪,早期-晚期
1.3古典(政治)经济学
1.3.1创始阶段
•威廉.配第:
•价值论:自然价格(价值),政治价格(供求影响的市场交换价格),真正的市场价格(货币表现的政治价格);
•分配论:地租,工资,利息
•经济增长理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蕴涵了农产品是国民财富的性质观点)
•布阿吉尔贝尔:价值论(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
1.3.2发展阶段
•重农主义: 魁奈,经济表。

•中国古代重农主义
•法国十八世纪中叶
•亚当.斯密:“经济人”思想,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工与交换理论,价值学说(区分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分配学说(工资、地租、利润三部分收入构成商品的全部价值,利息只是利润中的一部分,货币资本家与实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资本学说,社会资本的学说,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
1.3.3完成阶段
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分配学说(工资、地租、利润的如何决定,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货币学说,积累和再生产学说(为了扩大再生产,应增加资本家利润),对外贸易论----比较成本学说.
西斯蒙第:资本主义危机论-----有效需求不足.
(1. 4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卡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对过剩和相对贫困论,社会再
生产理论(两大部类的平衡观),资本主义危机论,等等.
(1. 5庸俗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等:(边际效用论,供求决定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合成均衡价格理论(长期,短期),边际效用价值论.
(1.6后庸俗经济学)
1.4宏观经济学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
市场不出清与价格刚性假定
有效需求不足与三大心理因素:流动性偏好,预期资本收益率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挖坑埋坑”的需求管理政策建议
1.5新古典综合派
帕累托:序数效用价值论,一般均衡论(回顾基数效用价值论,马歇尔)
萨缪尔森:微观与宏观的划分
1.6微观方面的发展
垄断理论,数理经济学,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
1.7宏观方面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经济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
二、经济学的定义与逻辑起点:经济人,理性人(2课时)
•经济学的定义:3W(对象或主体、范围或内容、逻辑起点)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人的行为倾向、行为结果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富贵,性乃迁。

(特殊性与一般性)
•经济人、理性人
•对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批判
•中国式的理性人假设:人往利边行——趋利避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经济学所关心的四大基本问题:价值的内涵是什么?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国民财富是如何分配的?、国民财富是如何增长呢?
三、价值的内涵与源泉(2课时)
3.1不等价定理
•交换既不必要、也不可能等价。

3.2价值的内涵
•效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标准商品?
•物质效用、精神效用
•中国的义利论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中国古代农产品才是财富的价值本体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3.3价值的源泉
•劳动、自然力
•货币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其主体是谁?货币资本家在生产分配中的身份是什么?
•不参与分配并不等于没有创造价值
四、消费者和劳动者行为规律(4课时)
4.1交换与选择
•原因:禀赋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
•实质:物物交换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具体欲望的有限性
•偏好
•选择的判断标准:机会成本(短期内)、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长期)(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的可替代性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太极图
•举例:
•大米与蔬菜的生产
4.2投资与出卖劳动力的区别
•卢卡斯批判之一:凯恩斯主义中个人行为不一致
•投资行为准则: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长期)、机会成本(短期)
•出卖劳动力的准则:收入大于闲暇的效用?(为了吃饭还是为了好耍?)
4.3需求定律与需求曲线
•需求定律:在偏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对同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此商品意愿支付的价格成递减趋势。

•需求函数: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纠正)
•需求曲线的实质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4供给曲线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者愿意(价格高,利高,投资动机成熟)和可能(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供给更多.
五、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国民财富的分配机制(4课时)
• 5.1价格的相对性
• 5.2价格的几个层次
名义价格、真实价格;
真实价格:价格是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名义价格:价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商品的效用及其相对稀缺性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但价格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表现相对稀缺性,而不是效用或边际效用,效用仅仅是相对稀缺性产生的前提;
价格是等价与不等价的统一体。

• 5.3价格形成机制(图示):
• 5.3.1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长期内,价格回归生产成本;
短期内,价格主要受到供求变化的影响;
需求价格,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供给价格,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
5. 3.2中国古代的价格理论
物以稀为贵(“夫物多则贱,寡则贵”《管子.轻重》)
5. 3.3蕴涵机会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谈判势力决定价格(短期与长期;相对稀缺性、机会成本)。

(注1:P、自然市场价格;X、货币相对于商品的稀缺度;P1、产品总成本;P3、替换消费成本;D>S时,商品相对于货币更稀缺(卖方垄断市场);D= S 时,货币与商品的稀缺性相当(完全竞争市场);D<S时,货币相对于商品更稀缺(买方垄断市场)
注2:P2只是表示介于奢侈品与生活必须品之正中的商品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的需求价格;奢侈品由于虚荣效用在供需相等时的需求价格在P2之上,生活必需品在供需相等时的需求价格在P2之下。


• 5.4谈判势力收入分配理论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按权力分配
市场谈判势力、非市场谈判势力共同决定国民财富的分配。

六、企业(厂商)行为与利润最大化(2课时)
6.1企业的性质
•计划与市场
•市场交易费用、行政管理费用
6.2保本点与最低生产量
6.3最大利润和最高产量
6.4企业定价
• 6.4.1完全竞争市场
• 6.4.2不完全竞争市场
• 6.4.3垄断市场
• 6.4.4垄断竞争市场
七、市场不出清与政府(2课时)
7.1市场出清的理由:价格具有充分弹性
7.2市场不出清的原因
7.2.1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
7.2.2工资刚性(凯恩斯)
7.2.3价格粘性(新、后凯恩斯主义者)
7.2.4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7.2.5市场垄断
(7.2.6)谈判势力结构不对称
7.3市场失灵
•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公共品)、收入分配差距、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二手车市场、保险市场、劳动力市场)
7.4政府产生的原因
•7.4.1提供公共品的需要
•7.4.2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需要
八、政府的行为规律(略)
案例分析10课时,复习2课时。

附录:成本,生产成本、机会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