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演练:14 古代诗歌阅读(一)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1、(安徽卷)8.【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1)【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4分)【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

比起前两年的考题,同样是考查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的题目,回答起来更脱离格律,单纯用答题模板套作的话恐难得分,表现出四川对考生古诗文素养要求提高的趋势。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新课标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1

2014年新课标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1

2014年新课标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与答案1新课标模拟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的修心张其成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

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心时代”的经典中来,养生把握住这个“神”,然后就能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存质量,活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何谓“轴心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说传统的宗教文化、伦理文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经基本定型,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最高峰,叫“轴心期时代”。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在“轴心时代”达到高峰,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现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第二个“轴心期时代”。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越来越进步了,整个人类文化至今没有走出第一个轴心期,即“轴心时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顶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这些智慧,这些精神文化。

落实在每一个人的修养上(包括身体、心灵两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发现“轴心时代”所创造的文化是养神的最好工具。

就养神而言,仅仅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并不能保障人类必然享有幸福,而来自于“轴心时代”文化的智慧是解放保障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大助力。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都与人类“轴心时代”渊源有自,它们无论哪一家都非常关注修心。

修什么“心”?虽然各家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师法”轴心时代”的文化经典。

儒家讲“正心”。

《大学》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叫“三纲领”,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

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

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1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卷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学科网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高考语文2014年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语文2014年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

春天风雨交加,枝残花落,为凄凉惨败之景,再加上残日西斜、寒水自碧,让人对诗歌抒发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评分标准】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标题、注释和诗歌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答题时注意是词的末尾两句。

写出了词人因愁而无心下棋,但又想通过下棋摆脱愁苦,但思绪烦乱,落子犹豫不决。

抓住动作,结合前句进行合理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评分标准】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

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研究2014-12-26 0910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眼儿媚[南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

(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

2014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第Ⅰ卷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模.式(mó)蔓.延(màn)不谋.而合(mú)回眸.一笑(móu)B.赝.品(yàn)殷.红(yān)湮.没无闻(yān)杳.无音信(yǎo)C.伫.立(zhù)贮.存(zhù)崭.露头角(zǎn)谆.谆告诫(zhūn)D.奇葩.(bā)裨.益(bì)避.重就轻(bì)髀.肉复生(bì)2.下列各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梦寐以求琳琅满目不记其数应接不暇B.耳濡目染变本加利举世瞩目丰功伟绩C.富丽堂皇瑕不掩瑜胆战心惊跋山涉水D.岿然不动流连忘返胆大枉为龙蟠虎踞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扫兴—失望掩护—保护奇妙—奇怪B.舒展—舒缓雄伟—雄壮本领—本能C.感激—感动赞同—赞扬制止—阻止D.才能—才干缘故—原因赶紧—赶忙4.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A.鲜艳的牡丹把这座现代化城市装扮得十分美丽。

B.正是因为这个小山村闭塞,古朴的民风才得以保留。

C.文字是人类摆脱愚昧、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D.青年人应该战胜胆怯、敢于冒险、追求卓越。

5.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老当益.壮B.名.不虚传莫名.其妙C.按.兵不动按.图索骥D.相依.为命依.然如故6.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四个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

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黑漆漆②绿莹莹③火辣辣④静悄悄⑤暖烘烘⑥绿油油小溪静静地流着。

溪水忽然变得的了,应该是小溪两岸的团团绿树映的吧!太阳从云层背后露出了笑脸,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

2014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2014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卷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1)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 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缜.(zhěn)密商.榷(què)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B.取缔.(tì)木讷.(nè)档.(dàng)案袋疾风劲.(jìn)草C.栖.(qī)息挟.(xiá)持白炽.(chì)灯戎马倥偬.(zǒng)D.葳蕤.(ruí) 豢.(huàn)养软着.(zhuó)陆扣人心弦.(x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焕发剽悍鼎力相助失之毫厘,谬以千里B.璘选更迭流光异彩鹬蚌相争,渔人得利C.砥砺斡旋别出心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D.甄别笼络休养生息天网灰灰,疏而不漏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细用心倾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精细凝神谛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精确. 凝神谛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D.精确用心倾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科第一阶段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 (1)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2)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长, 。

(李密《陈情表》)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7)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8)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9)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10)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二)课内文言知识(18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 、赢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 B 、零丁孤苦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没有 B 、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C 、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通“座” D 、足以极视听之娱乐,信.可乐也 信:确实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C 、宁许以负.秦曲 D 、臣具以表闻. 5、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一项是(2分)( )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臣以.供养无主B、寡人之于.国也不拘于.时C、吾尝终日而.思矣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D、蒙故业,因.遗策因人之力而.敝之6、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秋毫不敢有所近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2014年新课标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新课标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②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游颐和园,印象最深的应是昆明湖与万寿山;游北海,则是湖面与琼华岛;苏州拙政园曲折弥漫的水面、扬州个园峻拔的黄石大假山等,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③在造园时,如能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

④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

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

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

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常套。

⑤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

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

颐和园借近处的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景,每当夕阳西下时,在湖山真意亭处凭栏,二山仿佛移置园中,确是妙法。

⑥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拙政园的枇杷园、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

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最妙了。

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

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

⑦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

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

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总汇编: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总汇编: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各省市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4·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翻腾妆束,闹春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如“番腾妆束闹堤”有爱春之情;“留春春怎知”“凌波寸不移”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叹春归去之情。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4分)[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诗句所运用的技巧,如“香红渐渐稀”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

此外还可从诗句中分析出“以景起情”或“景中寓情”的表达方式。

二、[2014·卷]“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

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汉时的明月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练14古代诗歌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浣溪沙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3·重庆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7分)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有人说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中的“巧”字?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闺情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尾两句蕴涵的思想感情。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7分)[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

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

这先生畅好是胡来。

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加以点评。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春思[宋]方岳春风多可①太忙生②,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③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注]①多可:即“多所许可”,这里是随和的意思。

②生:句末语气词,无实意。

③与:替,帮。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方岳《春思》第四句中的“又”字为例,加以赏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刻画风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异同。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3·重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