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旅游文化
西藏旅游攻略 参观扎什伦布寺 了解西藏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西藏旅游攻略参观扎什伦布寺了解西藏佛教的历史和文化西藏旅游攻略参观扎什伦布寺了解西藏佛教的历史和文化西藏,作为我国的自治区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许多旅行者。
而在西藏旅游行程中,扎什伦布寺无疑是一处不可错过的地方。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参观扎什伦布寺,并深入了解西藏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一、扎什伦布寺简介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城关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之一。
其建筑规模宏大,庄严肃穆,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扎什伦布寺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闻名,对于了解西藏佛教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观扎什伦布寺的时间安排1. 提前了解开放时间:在行程中安排参观扎什伦布寺需要提前了解其开放时间,以免耽误您的行程。
通常,扎什伦布寺的开放时间是早上8点至晚上6点。
然而,由于特殊情况可能会有临时调整,建议您在出行前确认最新的开放时间。
2. 排队等候:扎什伦布寺是西藏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因此,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参观者数量众多,您可能需要排队等候进入寺庙。
为了节省时间,您可以选择在非旅游旺季或者早上开放寺庙时前往参观,以避免人流高峰期。
三、参观扎什伦布寺的注意事项1. 着装得体:扎什伦布寺是一座具有宗教意义的佛教寺庙,为了尊重佛教信仰和当地文化,参观者应该着装得体。
避免穿着暴露、无礼的服装,女性游客应避免低胸、短裙等服饰,男性游客则应尽量不穿背心、短裤等不得体的着装。
2. 遵守规定:在参观扎什伦布寺时,请遵守相关的参观规定。
进入寺庙时需要脱鞋,不得拍摄佛像或者僧侣,尊重寺庙内的宗教仪式和信仰活动。
同时,不要触摸或者碰触佛像和供奉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
3. 寺庙游览顺序:参观扎什伦布寺时,建议按照指定的游览顺序进行参观。
首先,您可以进入大经堂,欣赏壁画和佛教经典;其次,参观礼拜大殿,体验佛教信仰仪式;最后,您可以前往高塔,俯瞰整个寺庙和周边的美景。
四、了解西藏佛教的历史和文化1. 藏传佛教概述:西藏佛教,亦称藏传佛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 建设。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酒店、餐饮、游客中心等旅游服务设 施建设。
运营及维护阶段
投入XX亿元,用于项目的日常运营、维护管理等。
06
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估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传承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佛教文化旅游开 发,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佛
综合效益显著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 益得到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 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THANKS
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环境友好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 ,不破坏自然环境,实现旅游
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文化传承
不仅注重经济效益,还需将佛 教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作为重要 目标,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赢。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项目管理, 提高当地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促进项目与社区的 和谐发展。
创新发展
根据游客反馈和市场变化进行产品的更新 与优化。
项目实施步骤
规划编制
邀请专家团队,结合市场需求 ,编制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规 划。
开发建设
按照规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景点开发、资源整合等工作。
资源评估
对现有的佛教文化、历史、自 然等资源进行详细的盘点与评 估。
资金筹措
确定投资规模,寻找合作伙伴 或投资者,确保项目的顺利实 施。
生态环境应对策略
加强游客管理和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景 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旅游开发不会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提高游客和员工的 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管,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游 的顺利进行。
佛教文化遗产
玉树佛教文化与旅游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08级化学师范班巴桑扎西学号0804020037一提起青海玉树,众所周知都知道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拥有很强大的力量,那么现在就让我带领每个对这片地方感兴趣的人去意会一下这里的佛教旅游文化。
介绍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往往和它的地势生态环进肯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先给大家将玉树做一个大概的介绍,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的核心区,许多地方海拔在4000米以上。
玉树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距西宁850多公里,海拔4000多米,那里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堆。
我将以下几点大致的讲下玉树的几个主要的佛教旅游景点。
首先,便是世界上的最大的玛尼石堆。
他是所用藏族人的骄傲。
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
新寨玛尼堆是从明朝时期开始堆经石,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来自西藏、四川、青海的藏族同胞或转玛尼堆,或送玛尼石,尔后围绕着玛尼堆跳舞,场面宏大,情绪热烈,是极富感染力的广场舞蹈。
玛尼石是虔诚的藏民在普通的白石头上刻写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五彩制成,当他们需要神明指引的时候,就会带着写有祈祷经文的石头向天上神明朝拜。
众多的僧侣、觉姆、信徒们不断堆放石经,其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不断扩大,在我们青海玉树新寨村的嘉那玛尼石堆相传是由藏传佛教高僧第一世嘉那活佛多德松却帕旺创建的,历经300多年,堆有约25亿块玛尼石,非常壮观,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这个玛尼石堆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高4米、占地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的巨大玛尼堆,上面除了刻录佛教经文外,还刻有律法、历算、艺术等内容,是藏传佛教和文化的宝贵遗产。
其次,再讲下被称为玉树高原上的“蓬莱仙境”——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庙,位于玉树躲族自治州境内,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品德又有躲式平顶建筑特的古式建筑。
殿堂内的巨型文成雄主像和8尊佛像,由石壁雕凿而成,外貌酷似泥塑技艺镌刻精细,造型朴实敦厚。
佛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传播内容策 划:制定具 有吸引力和 感染力的传 播内容,如 宣传片、广 告文案、社 交媒体帖子 等
传播效果评 估:对传播 效果进行实 时监测和评 估,及时调 整传播策略
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策略
合作方式:采用平等和公正 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实现共赢。
沟通与协调: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确定项目 范围:包 括项目涉 及的区域、 景点和活 动等
规划项目 内容:包 括项目特 色、游览 线路、文 化活动等
确定项目 运营模式: 包括管理 方式、营 销策略和 收益模式 等
制定项目 风险应对 策略:包 括应对市 场风险、 技术风险 和运营风 险等
旅游线路设计与景点布局
旅游线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规划出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 游线路,包括主题线路、特色线路等。
资金来源: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自筹、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础设施 建设与提升计划的顺利实施。
实施步骤:制定详细的建设和提升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加强项 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强项目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项目实施与管理
06
项目组织架构与分工
项目领导机构:负责项目整体规划、决策和协调 项目执行机构: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项目监管机构:负责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的监管 项目支持机构:负责项目所需资源、技术支持等保障工作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02
项目背景介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项目目标与意义
促进佛教文化传承与发展 推动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 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 增强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宁波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宁波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摘要: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
宁波市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给佛教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宁波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佛教文化旅游产业在宁波建设文化大市中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宁波佛教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分析,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佛教文化开发价值开发研究1 序言佛教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一种文化现象。
始于东汉末年的宁波佛教,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四明学派、儒商文化、海洋文化、河姆渡文化和佛教文化构成了宁波文化五分天下的态势,作为其中之一份的佛教文化是宁波历史文化中灿烂的瑰宝。
宁波寺院众多,高僧辈出,佛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培育宁波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宁波市文化大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宁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宁波是佛教东传的圣地,其影响远播海外。
市内古寺名刹星罗棋布,蔚为大观,市区的保国寺、七塔寺、宝庆寺;慈溪的五磊寺、金仙寺;鄞州的天童寺、阿育王寺、金峨寺;奉化的雪窦寺、岳林寺等等构成了一个寺院林立、高僧辈出的佛教胜地。
在这号称“东南佛国”之地,蕴藏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2.1 佛教建筑文化宁波的佛教建筑以其历史悠久,别具匠心而闻名。
阿育王寺整个建筑规模庞大,结构古朴,楼阁轩敝,飞檐雕梁,是一座富有民族风韵与山川形色相和谐的建筑群。
殿内佛像金碧辉煌,形态逼真。
天童禅寺依山而筑,层层递升,高低错落,逐殿登高,气势轩昂,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其主体殿堂大佛殿为清式形制崇阁崔巍,庄严宏敝,堪称建筑精品。
而保国寺更以其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和精妙绝伦的无梁殿吸引着游客前去欣赏观看。
2.2 佛家饮食文化佛家饮食的原料以蔬菜、果品、食用菌、豆制品、植物油为原料,不加荤腥,味道鲜美。
宁波诸多寺庙内都具有宁波特色的煎豆腐、雪菜炒竹笋配以四明山区出产的野菜、蘑菇等等素食餐饮,其浓郁到地方小吃特色和纯正自然的口味让游客体会到宁波饮食文化的点点滴滴。
佛学旅游景点
佛学旅游景点
1.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东岳",有众多古刹和佛教文化遗址。
2.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著名的泰山大佛和许多古代寺庙。
3.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中国南方佛教名山,景区内有众多古刹和修行道场。
4.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有众多佛教寺庙和礼佛圣地。
5.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景区内有袁家界寺、天门山寺等佛教文化景点。
6. 云台山: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和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
7.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天台宗的发源地,有众多佛教寺庙和文化景点。
8. 文殊山:位于重庆市铜梁区,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佛教名山,景区内有许多佛教寺庙和文化遗址。
9.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著名的佛教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
10. 广东开平寺庙群: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景点,群集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古建筑。
[佛教文化,杭州]浅析杭州佛教文化旅游
浅析杭州佛教文化旅游[摘要]佛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之一,佛教文化与旅游结缘已久,以佛教圣地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古已有之。
佛教自传入杭州就慢慢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佛教文化。
文章以杭州为例,分析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概况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杭州;佛教文化旅游;旅游资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牧所写的《江南春》。
诗中的“四百八十寺”和“楼台”指的便是佛教的寺庙,可见佛教在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
这也成为现在杭州的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
1 佛教文化旅游的定义佛教文化旅游是指通过到佛教圣地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佛教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佛教文化、追寻佛陀、佛教高僧名士遗踪或参加佛教圣地举办的各种佛教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
佛教圣地,作为各地的黄金旅游地区,历来都是中外游人朝拜、观光、考察和疗养的好地方。
佛教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教义,千姿百态,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仪式而名扬天下,从而促进了旅游业不断兴盛和发展。
在新的环境下,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的佛教旅游,已不仅仅是佛教信徒以朝圣为目的进行佛教文化传播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人们在旅游中将其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加以追求、欣赏和体验。
这些佛教建筑、设施以及活动的价值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神往。
2 杭州佛教文化旅游概况2.1 杭州佛教文化的历史发展杭州佛教历史源远流长,素有“东南佛国”之城,佛教文化资源是杭州创文化名城的一个基本依托。
杭州佛教始于东晋,兴于五代,盛于五代,期间兴修扩建寺庙,古刹林立,南宋末期最多达480所。
五代吴越国时期,大力奉行“信佛顺天”,扩建兴修寺,为杭州佛教盛行的一个高峰点;南宋时,上层建筑统治者与佛教相结合,大批佛寺被王室占用改为御花园,是为杭州佛教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期。
由于历史兴替,逐渐形成北山、南山两大寺庙群,佛教派生不同宗派,其中禅宗派生的临济宗成为杭城佛教主流。
浅谈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
1322014年4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浅谈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甄慧琴作为宗教旅游的补一补,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极高。
但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程度不足。
因此,文章分析了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优点,与推动优点扩大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推动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
由于藏传佛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从其中也衍生出了众多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
为了促进藏区的旅游行业发展,就应该挖掘藏传佛教的文化以及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其运用到旅游开发研究中去。
一、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一)传佛教在内蒙古传播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就研究表明,在成吉思汗的时期,藏传佛教与蒙古族之间就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是在窝阔台汗时期采传入到蒙古社会当中。
元世祖忽必烈版藏传佛教,是将八四巴作为了帝师,从而让藏传佛教进入到了蒙古的宫廷之内,从而成为元朝时代统治型宗教。
在这一个时候,藏传佛教在贵族之间传播很多,因此,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丰富——佛事活动至今为止,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的佛事活动已经覅长悠久了,很多习俗都延续到今天,并且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讲经说法和晨钟暮鼓等。
就说席力图与大召寺,每一天都有经会,只不过规模有大有小而已。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每一天都有佛事活动,吃斋念佛。
在每年的六月份,其活动基本上是相同的。
此时,内蒙古可谓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藏传佛教特有的送巴令、晾大佛、跳恰木、转召等佛事活动,其规模非常宏大,并且内容精彩丰富,这样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往避暑进香,可谓是盛况空前。
因此,为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发展对策为了扩大上述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发展,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几点措施,让藏传佛教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深入挖掘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为了改变游客满意度低、藏传佛教文化吸引力偏弱的局面,就需要对藏传佛教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将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独特性展现出来,这样也有利于产品的吸引力与知名度的提升。
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
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藏传佛教是以藏传佛教教义和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一种宗教信仰,并被广泛传播于藏族、蒙古族、雪域藏民、推土族、撒拉族等族群中。
藏传佛教至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成熟的佛教文化如同蕴藏于雪山之间的宝藏,珍贵而丰富。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探寻佛教文化内核,感受人文魅力,下面举出5个例子证明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的重要性。
例一:普陀山-寺庙文化普陀山是一个具有深厚佛教文化底蕴的地方,以其寺庙文化闻名于世。
普陀山是一个可以直接接触海上观音的地方,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佛教信仰者前来朝拜。
这里的寺庙文化包括有流传至今的海上佛教文化和传统中国寺庙文化。
无论是佛教信仰者还是普通游客,他们都可以在这里了解到佛教文化的真谛,感受到佛家的博大精深。
例二:法隆寺-佛教艺术文化法隆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是佛教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法隆寺是一个结合了佛教哲学和艺术的综合体,代表了中国古代佛教于艺术的最高成就。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壁画、石刻、雕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珍品,了解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前世今生。
例三:大昭寺-佛教建筑文化大昭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是世界文化遗产。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文化中重要的建筑遗址,代表了西藏古代建筑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传统藏式建筑的构造、欣赏到大昭寺壁画的雄伟壮观,感受到西藏古代建筑的神秘与魅力。
例四:杭州湾-佛教道教文化杭州湾是长三角重要的河流交汇处,历史上曾经是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中心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拜访杭州萧山寺、望海寺等佛教名刹,探访天竺寺等古道教寺庙。
了解到佛教与道教精华共存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例五:西藏-藏传佛教文化西藏是中国唯一一家藏传佛教区,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宗教圣地。
在西藏,游客可以欣赏到西藏佛教乾隆文物、由南向北穿过藏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带、到康巴藏区参观康巴木雕艺术等等。
山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与提升策略
山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特色打造与提升策略
山西五台山是中国的佛教名山,被誉为“中华第一观音”。
为
了打造五台山的旅游特色,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可以采取以下
策略:
1. 引进佛教文化名人,举办佛教文化论坛。
可以邀请一些佛教
界的权威人士来五台山举办佛教文化论坛,分享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佛教思想的内涵等,吸引游客参与。
2. 打造佛教文化景点。
在五台山内部可以建设一些寺庙、佛塔
等佛教文化景点,提供更多佛教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参
观和了解佛教文化。
3. 建设佛教文化主题酒店。
为了提供更丰富的佛教文化体验,
可以在五台山附近建设一些佛教文化主题酒店,为游客提供更加舒
适的住宿环境,同时也可以在酒店内部提供佛教文化的展示和教育。
4. 推广佛教文化产品。
可以在五台山周边开设一些佛教文化特
色店铺,销售佛教文化产品,例如佛像、经书、手串等,增加游客
的购物体验。
5. 加强佛教文化宣传。
可以加大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游客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同时也可以打
造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来五台山旅游。
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佛教文化的聚集地
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佛教文化的聚集地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山镇,是海南省内融合了佛教文化与旅游景观的重要景点。
南山文化旅游区以其独特的佛教文化背景和景色秀丽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作为佛教文化的聚集地的特点和魅力。
一、背景介绍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五指山市南山镇,总面积约为15.02平方公里。
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四面环山,观赏到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
作为世界佛教圣地之一,南山文化旅游区承载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被誉为佛教文化的聚集地。
二、佛教文化遗产南山文化旅游区以其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而备受游客青睐。
这里有着众多的佛教寺庙和文化建筑,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南山寺,它是海南省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内供奉着巨型观音像,高达108米,声名远播。
此外,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各种佛教艺术品和经典文化展品,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的魅力。
三、佛教朝圣之地南山文化旅游区是佛教徒心目中的朝圣之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这里不仅有宏伟的佛教寺庙,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海上观音圣像,高达108米,屹立在大海之中。
佛教信仰者可以在这里舒缓身心,感受佛教的宁静与智慧。
四、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南山文化旅游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而独具魅力。
这里有青山环绕,溪水潺潺,融合了山水和佛教文化的神圣之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又能领略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
五、佛教文化体验活动南山文化旅游区定期举办各种佛教文化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了更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例如,在佛教节日期间,游客可以参与佛教法会,聆听佛经诵读和法师的讲解。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与禅绕活动,学习佛教禅修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些活动,游客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并加深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南山文化旅游区将佛教文化与旅游景观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除了参观寺庙和朝拜圣像,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购物纪念品,并参与各种娱乐活动。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人们在社会发展中,更加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大力扶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迎接以人为本的“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而旅游业作为21世纪最受注目、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因其绿色无污染、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体验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旨的佛教文化旅游事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事业兴起的积极意义首先,传播了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流传数千年,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在一般社会公众眼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一定的神圣性,也带有一定神秘性,因为对其不甚了了,以致敬而远之,甚至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佛教的传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状况。
佛教寺庙一般都在名山大川,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人们前往风景名胜区旅游时,自然被独特、古朴的寺庙建筑吸引,走进寺庙,其实就是走进中国佛教文化的课堂,寺庙的殿堂、楼阁、佛塔、佛像、匾额等等,无不浸润着传承千年的佛教文化内涵,游客通过对佛教物质景观的参观,乃至对佛教生活的观摹,对佛教建筑与塑像的独特含义和佛教的教义、仪轨等有所了解,逐步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学习和研究佛教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佛教慈悲和谐的道德规范和清新、安详、净化的修持意境。
因此说,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能使佛教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彰显。
[1]其次,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放松休闲、提高生活品位的重要选择。
佛教文化及其场所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城市开发旅游的热点、重点,甚至成为旅游景点之核心,而随着旅游观光人数的逐渐增多,也极大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了城市发展。
云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云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云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云台山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作为佛教圣地,云台山自古以来吸引了众多信仰者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本文将从云台山的历史渊源、佛教文化、自然景观以及现代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云台山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当时的国都营丘即位于今天的云台山之上。
在东周时期,云台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而佛教则在汉代逐渐传入此地。
云台山在隋唐时期更是经历了佛教的繁荣。
唐代高僧玄奘曾在云台山开设寺庙,并翻译了大量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佛教文化云台山是中国佛教派别繁多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山上的寺庙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云台寺、断桥殿等。
云台寺位于山顶,是云台山的主要佛教活动场所,也是云台山佛教文化的代表。
寺庙内供奉着诸多佛像和佛经,游客可以在这里聆听佛教经教诲,感受虔诚的佛教氛围。
三、自然景观云台山不仅以佛教文化而闻名,在自然风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云台山属于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地势险峻,山峰峭立。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峡谷、瀑布和溪流,景色壮丽。
其中,猴崖景区是云台山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成群结队的猴子在峭壁上穿梭嬉戏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四、现代旅游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台山逐渐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相关部门对云台山进行了现代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修建了便利的交通设施、酒店、商贸区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此外,还举办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和节日庆典,使得云台山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总之,云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游客可以在云台山领略到佛教文化的瑰宝,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宏伟。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云台山必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九华山佛教文化之旅
九华山佛教文化之旅九华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市九江市都昌县,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胜地之一。
这座山脉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它融合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探索。
一、九华山的历史与意义九华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佛教活动的记录。
九华山以其绝佳的地理位置和风水背景,在佛教界享有盛誉。
这座山脉由九座主峰组成,象征着佛教的九个重要教义,因而得名“九华山”。
九华山被誉为“佛教海外菩萨道场”,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信徒和游客。
二、九华山的主要景点1.菩提顶:位于九华山的最高点,是九华山的象征之一。
这里有着千年古刹菩提寺,是九华山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登上菩提顶,可以俯瞰整个九华山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佛教的庄严与伟大。
2.放生池:放生池是九华山的一处寺庙内景点,这里是信徒们进行放生仪式的地方。
佛教教义认为放生可以积累功德,保佑自己和众生,并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
3.文殊院:文殊院是九华山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供奉着文殊菩萨。
这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佛像、经卷等,是佛教文化研究的宝库之一。
4.万年回音峰:万年回音峰是九华山脉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这里的回音峰可以产生神奇的回音效果,每当有人高声呼喊,声音会在山谷中回荡,犹如回音不断,给人以奇特的体验。
三、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活动九华山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每年都举办着各种盛大的佛教文化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九华山论剑”。
这是一场全国性的佛教学术研讨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学者和信徒,探讨佛教学术问题,交流心得体会。
此外,九华山还会举办佛教节庆活动、经文诵读比赛等,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佛教文化。
四、九华山的美食与特产除了佛教文化,九华山还以其美食和特产而闻名。
这里的山珍海味丰富多样,如九菇烧鹅、九龙糕、九华铁板鱼等,令人垂涎欲滴。
此外,九华山还出产丰富的药材和茶叶,如九华隐龙茶和九华银耳,被誉为九华山的绿宝石。
佛家文化旅游项目案例——江油西山佛教文化生态公园
原生态游憩度假
森林度假中心、 桫椤谷度假中心
吉祥游乐园
老年活动中心
烈士陵园 回民墓地 康体运动园 文化江油走廊 佛文化交流 童真游乐园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佛文化寺庙和广场区效果图
江油西山佛教文化生态公园
中国西部第一人间佛教文化旅游区
项目愿景
结合江油市旅游发展规划,遵循“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围绕打造
中国AAAA级旅游目的地为主线,坚持佛教文化和森林生态整合发展的
“佛文化生态”主题,着力恢复重建西山罗汉寺,改扩建西山森林生 态城市公园,开发观光游憩、文化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旅
游,努力把江油西山建设成全国一流、西部第一人间佛教文化旅游区。
项目设计理念——天人合一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通过对人间佛教文化艺术的 创造和传承、对佛文化教义、符号、文化场景、文化氛围在生态环境中 的移植,策划自然是人类的摇篮和归宿,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
同时利用西山佛教文化、森林生态,城郊和要பைடு நூலகம்优势,整合延伸 旅游产业链,打造以休闲娱乐、康体健身、商务会议、高端主题会所为
体健身园(佛教健身操碑廊)、童真乐园(游乐场)、吉祥乐园(老
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文化江油走廊、桫椤谷度假游憩中心(自 然养生)、森林度假中心(森林浴场、高尔夫)、心灵度假中心(佛
文化研究)、烈士陵园和回民墓地。
•
项目具体功能分区图
佛文化体验
罗汉寺、罗汉堂、功德林 金刚坛城、观音像、 观音广场、善缘中心 佛文化度假中心
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和城市后花园。
项目功能规划
• 功能主要规划:一心四区十六景。
• 一心:指观音广场。
• 四区:是佛文化广场朝拜区、佛教文化寺庙禅修区、文化生态公园游 憩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养生区。 • 十六景:是金刚坛城(地标)、功德林、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 百竹林(佛文化交流)、百果林、百草园(佛教常用药方碑廊)、康
佛教旅游文化的特点及翻译——以广东省佛教名胜为例
Ab t a t Tr nsa i n o s r c : a lto {Bu d s o r s c lu e i a a h o n e pr t r . tha t wn c a a t rs i sa d t a s a i n s r t g e . n d hitt u i m u t r s a he d c e f r i t r e e s I sis o h r c e itc n r n l to t a e i s I t r r t r h u d n to l s e i e e a d En ls e p e e s s o l o n y ma t rCh n s n g ih,b ta s a eg o r s — c lu a wa e e s t o t e Bu d i tc t r r n l t n. u loh v o d c。 s ut r l a r n s o d h d h s ulu e t a s a i o A o b n t n o o eg z n n o c m i a i ff r i nii g a d d me tc t g s r t g e t n e o s ia i ta e i s wih a mp a i r f r i n zn t a e y i t e be twa o r ai e t e t a mi n h ss o l o e g ii g s r t g s h s y t e l h r ns s z s o f Bu dh s o im u t e i n o d it t urs c lur . Ke r s Bu d i tt u im u t r ;d me tc tn t a e y;f r i n zn t a e y;c 0 s c lu a wa e e s y wo d : d h s o rs c l u e o siaig sr tg o e g ii g s r t g r s — u t r la r n s
佛教旅游文化内涵的认识误区与正确解读
边疆 经 济与 文化
T HE B ORDER E CONOMY AND CUI RE J TU
N . .0 9 o7 2 o G n rL N 7 e ea n 6
【 旅游经济 】
佛教 游 内涵鳓认
桓 占 伟
收 稿 日期 :20 -21 0 9 -7 0
基 金项 目:河南省社会科 学规划办项 目 (0 7 J 3 ) 20 FJ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 目 ( 8c90 9 0 0 J7 0 2 ) 作者简介 :桓 占伟 ( 94一 ) 17 ,男 ,河南许 昌人 ,讲师 ,硕 士 ,主要从事佛教旅游文化等研究 。
括 教 育 、 文 学 、 艺 术 、历 史和 宗教 等 五 个 方 面 。 关键 词 :佛 教 旅 游 文化 ;文 化 内涵 ;认 识
中图分类号 编号 :17 -4 9 20 )70 0 - 6250 ( 09 0 -0 40 3
佛教 在 中国将 近两 千 年 的发 展历 程 中 ,留下 了庞大 的文 化遗 产 ,这可 以从 中国世 界遗产 名 录 中佛 教文 化遗产所 占的 比重 窥豹 一斑 : 目前 中 国 3 7处世 界遗 产 中 ,宗教 文化 遗产 或其 中包 含 有宗 教 遗产 的就有 1 0 处之 多 ,而这 1 宗 教遗 产 中 ,有 7处 是佛教 文化 遗 产或 以佛 教文 化 遗产 为 主 ,占中 国世 界遗 产 总 数 的 O处 将近 两成 。另据 统计 ,我 国 “ 教 名 山有 2 9座 ,主要 佛 教 寺庙 有 7 6座 ,佛 教 主要 的洞 窟 佛 塔 有 6 0 佛 1 3 9 座 。 [ 这些佛 教文 化遗 产 内容 丰 富 、绚 丽 多 彩 、分 布 区域 广 泛 ,是极 具 特 色 和 吸 引 力 的 人 文 旅 游 资源 。 ”1 与之 相应 ,佛 教 文化 旅 游是 我 国一项重 要 的旅游 项 目,佛 教旅 游文 化在 中 国的旅游 文化 体系 中所 占比重很 大 ,在不 少地 区还成 为 当地 核心 旅游 文化 。但是 ,在旅 游实 践 中 ,佛 教旅游 文化 的 内涵大 多 没有 得 到充 分 的表 现 ,佛 教景 点往 往 给游 客造 成单 调 的印象 和枯燥 的心理 感受 同时 ,旅游从 业 者对佛 教旅 游文 化 内涵 的 认 识存在 误 区 ,导致 传 递 给旅游 者 的佛教 文化 呈现 僵化 、庸 俗化 和表 面化特 征 。因此 ,有必 要认 清佛 教旅 游文化 内涵 的认 识 误 区 ,界定佛 教旅 游 文化 的正确 内涵 。
旅游文化知识:普陀山之旅——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旅游文化知识:普陀山之旅——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南方佛教活动的中心。
普陀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众多信仰佛教者和旅游爱好者前往朝圣和观光的胜地。
此次旅行,我有幸能够亲临普陀山,感受佛教文化的历史和内涵,深深被此地的魅力所折服。
普陀山位于东海海域上,有祥峰丹峰两山相对,海拔最高的地方达到了302米。
整个山岛四周都是清澈的海水,令人心旷神怡。
在登山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走进了一个佛教净土,既清新又祥和。
这里建有各种布局精美的寺庙,是一个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普陀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据传,唐朝时期恶劣的海盗们曾在此地横行霸道,让渔村百姓无法安居。
一位叫做观音的佛菩萨托梦给了当地一位居民一个贝壳,帮助他找到本地的海盗头目并制服了他们。
此后,观音佛菩萨就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敬仰和供奉,普陀山也成为了佛教信仰的圣地。
普陀山的主寺庙是观音寺,这个寺庙由两座宏伟的石塔所标志。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神祇,代表着慈悲与智慧。
观音寺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这个寺庙的历史十分悠久。
在寺庙内,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不同寺庙的风格和文化氛围。
有些寺庙是建在悬崖峭壁上,有些是修建在树林间。
寺庙的建筑风格精美,雕刻和壁画也非常精美,展现出佛教艺术的魅力。
在普陀山,旅行者可以参加早晨的香火活动。
每天早晨7点钟,寺庙内都会鸣响晨钟,信士们便开始祷告和诵经。
这种活动让我非常感动,它体现了佛教信仰中的虔诚和敬畏。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净化,并且变得更加平和。
普陀山风景秀丽,佛教文化内涵丰富。
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经历。
我深深地感到,佛教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生命价值的表达。
在普陀山这样的佛教圣地,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探寻人类精神的深刻内涵。
因此,我相信,普陀山之旅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让我深信佛教文化将永远流传下去,不断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命。
旅游文化知识:佛教与道教之旅——了解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历史和文化
旅游文化知识:佛教与道教之旅——了解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历史和文化佛教与道教之旅:了解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历史和文化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宗教。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从教义到文化,从建筑到艺术,佛教和道教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历史和文化,那就请加入我们的旅游文化之旅,一起探索佛教和道教的奥妙和精髓。
第一天:佛教之旅佛教是在公元前2世纪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们将从北京开始这段旅程,探访中国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我们来到北京的雍和宫,这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雍和宫始建于1724年,是清朝皇家寺院。
现在,雍和宫是北京最重要的佛教寺庙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雄伟的寺庙建筑和精美的佛教文物,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传统仪式。
在雍和宫,我们还可以聆听一位佛教僧人的讲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下午,我们将前往北京的白塔寺,这是一个建于明朝的佛教寺庙。
在白塔寺,我们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塔楼,这是白塔寺的标志。
这座塔楼建于1271年,是一座五层的砖石塔楼。
在塔楼内,有佛经、佛像和佛教文物,我们可以聆听佛教僧人的讲解,了解佛教的神秘和精髓。
第二天:道教之旅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宗教,它源于中国,传承了中国道家学说。
我们将前往上海,探访中国道教的历史和文化。
首先,我们来到上海的玉佛寺,这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寺庙。
建于1882年,玉佛寺是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明代木雕、清代瓷器和佛教文物,了解道教的传统与历史。
在玉佛寺中心,有一尊精美的玉佛像,是玉佛寺的标志。
下午,我们将前往上海的静安寺,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道教寺庙。
在静安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包括厅殿、楼阁和八角亭。
静安寺还有许多古老的道教文物和绘画,如《道德经》、《别藏图》、《开元名医方书》等。
第三天:两教合一之旅佛教和道教虽然有不同的教义和仪式,但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佛教文化旅游的研究背景及启示
( ) 教 的 长期 存 在 性 一 宗
美 国的 一 些 学 者 在 对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和 2 0世 纪 9 0年
代 西 方 宗 教 信 仰 进 行 了社 会 调 查 得 出 的结 论 是 : 1 纪 将 2 世 是 一 个 宗教 的世 纪 。这 虽 然 可 能 比较夸 张 , 是 我们 应 该 认 但
佛 教 文 化 旅 游 在 推 动 我 旅 游业 发 展 过 程 中发 挥 过 重 要 作 用 。 而随 着 丰 会经 济 的 发 展 , 然 十 旅游 者旅 游需 求 的 转 变 , 传 统 的佛 教 文 化 旅游 面临 严 峻 挑 战 ,其 开 发 现 状 令 人堪 忧 。
基 于此 ,佛 教 文 化旅 游 的开 发 研究 成 为 目前 的 研 究热 点 , 佛 教 文 化旅 游 的 开 发 研究 不 仪 要 关 注 佛 教 景 区 的文 化 内 涵 的 挖掘 与开 发 , 要 了解 当前 旅 游 业 的 发 展现 状 , 更 因此 , 重 佛 注 教 文化 旅 游 的研 究 背 景是 佛 教 文化 旅 游 研 究 的首 要 任 务 。
一
佛 教 是 世 界 i 大 宗 教 之 一 , 中 同传 播 过 程 中 , 过 与 在 经 中 列传 统 思 想 儒 家学 说 及 本 土 宗 教 道 教 的相 互 冲突 、 互 融 相
合 、 渐 发 展 , 刻 地 影 响 着 巾 丰会 的政 治 、 济 、 逐 深 十 经 文化 、 艺 术 乃 至 民 族性 格 。 同时 在 传 播 和 发展 过 程 中 , 造 出 了辉煌 创 灿 烂 的佛 教 文 化 艺 术 , 留下 了许 多 佛 教 文 化遗 产 。这 些 遗产
识 到 , 教 作 为人 类 的一 种 科 学 和 真 理 相 悖 的 认 识 过 程 , 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考察古代传说可知,圣人生具异 相的说法中外都有。据说尧的眉 毛长有八种颜色、舜的双眼各两 个瞳子、文王四乳、伏羲龙鼻... 就佛陀的生相特征而论,「相好」 的说法未必是释迦在世时的产物, 更多的是被神话成佛陀之后的结 果。
什么是漏 漏就是泄漏,指烦恼,三毒烦恼日夜由六根向外
泄漏不止,如水瓶,如有破处,水自外泄。 有四种解释: 1、六根不断攀缘欲尘,引发生起烦恼,向外泄 漏。 2、烦恼比喻瓶破处,心比注水,只要有烦恼, 就有漏心。 3、因起烦恼,正道就会漏失。 4、因有烦恼,就会漏落生死。 世间法不知烦恼为害,不思断除,不问事之善恶, 总是有漏的。出世法,专断烦恼,证取涅槃,所 以名为无漏的。
得无法写作,便用地理文化学分析起来。他严肃地说:印度一年的不同季节
是由极度炎热、极度多雨或极度干旱构成的。由于气候总是趋于极端,这很 可能影响到印度人的性格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他说的一点不假,只要你在
夏天来印度,见人们什么也不干,只躲在荫凉里四仰八叉地闭目吐气。
印度城市没有自来水。排队接水需要时间,有些 人等得不耐烦,便抱着个木头棍子,跳到城边的 朱木纳河里纳凉。严重污染的河水臭气熏天,但 人们宁愿被快快熏死,也不愿意被慢慢热死。 炎热的天气里,细菌传播快,这养成了印度人喝 水时不用嘴接触容器的习惯。 印度也有空调,但是天热时电力严重不足,几乎 难以保证空调的正常工作。所以印度人家里商店 也都配备有发电机,像狗一样用链子拴在店铺门 口。据说新德里至少有48万台发电机,遇到停 电时,发电机一起吼叫,黑烟四起,整个城市热 得像着了火。烟雾遮挡了强烈光线,头皮不再发 麻,但是呼吸系统又遇到了麻烦。好不容易熬到 夜晚,床还在散发白天的余热,只能倒吸一口气, 迷迷糊糊地强忍着。
没有苍蝇和蚊子,它们全部被晒死了,躲在阴凉
的苍蝇和蚊子也都热死了。 印度到7月份时,气温有时高到50度以上。新闻 媒体开始报道晒死人的消息,死亡数字每天都在 增长。这个时候,暴虐的热浪在蛮横中实际上已 经掏空了自己。不消几天,季风雨就大刀阔斧地 登场了。与酷热争斗没有几个来回,酷热就消失 的无踪无影。人们就这样在雨水中复活了。这是 印度人精神最旺盛的时候,就连释迦牟尼也是在 季风雨后的一个凉爽夜晚成了佛。当佛陀衰老后, 也难以抵抗炎热的天气,终于在公元前543年5 月连续腹泻几天后寂灭,北传佛教记载为佛灭时 间为公元前486年,是在印度最热的时候。
古吉拉特邦的人们聚集在一口井的旁边取水
狮子吼 中国原无狮子,汉顺帝时传入。 佛被称为人中狮子。他诞生时作大狮子吼: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因为狮子为百兽之王, 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狮子吼声 响亮,能慑服一切,尤如雷震,与雷音同义, 故《西游记》中有大雷音寺。 佛菩萨无畏地宣说佛法的决定之理,降伏一 切外道邪说,喻为狮子吼。 佛教中与狮子有关的事物很多:佛有狮子臆 相,佛座叫狮子座,高僧说法也叫狮子吼。
八十种随形好之部分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 节骨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 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 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 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 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 视,必皆右旋。支节渐次,安布殊胜。骨节交 结,宛如龙盘。膝轮圆满,妙善安布。隐处妙 好,圆满清净。身支润滑,柔软鲜洁。身容敦 肃,自在无畏。身支坚固,稠密相属。身支安 定,厚重不动。身相端严,光明离垢。身有圆 光,随处照耀。腹形方正,柔软不现。脐深右 旋,圆妙光泽。
迦毗罗卫城遗迹
释迦牟尼的世系
甘蔗王 善贤皇后 长寿 别成 狮子郏 净饭王 摩耶夫人 第二夫人
象众
炬面
金色
释迦牟尼
耶输陀罗
罗怙罗
八相成道
• ㈠降兜率相
㈡托胎相 谓菩萨将托胎时,观净饭王性行仁贤,摩耶夫人前五百
世曾为菩萨母,应往彼托胎。大机之人,见乘榭檀楼阁, 小机之人,见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诸天作伎乐,从右肋 入,身映於外,如处琉璃。
六牙白象:象征六神通与四如意足
六神通:
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 形色,无有障碍。远近昼夜都能看到,千里眼。 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 声。远近声响都能听到,顺风耳。 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想的事。 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 事。 神足通: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漏尽通: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 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㈥成道相 谓菩萨降伏魔已,放大光明,随 即入定。悉知过去所造善恶,死 此生彼之事。於腊月八日明星出 时,豁然大悟,得无上道,成最 正觉。
㈦说法相 度五比丘 鹿野苑初转法轮。
㈧涅槃相 谓如来度化世间四十五年,将入涅槃。二月 十五日於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卧七宝床, 其林忽然变白,犹如白鹤。尔时佛受纯陀长 者最后供已,与文殊师利等言:“诸善男子, 自修其心,慎莫放逸。”遂於中夜进入涅槃, 时为纪元前五八三年。如来涅槃后,诸天人 等以干端拴缠裹其身,七宝为棺,盛满香油, 积诸香木,以火焚之,收取舍利,分为八分, 起塔供养。
3、佛教兴起的时期是古印度奴隶制经济 急剧发展,大批城邦国家兴起的时期。 A.人民普遍使用铁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商业
有巨大发展。
B.一批城邦国家建立,在前6-前3世纪之间约有60多个,
如舍卫城、瞻波、王舍城、迦尸、坦叉尸罗等。
4、种姓制度在新的环境里已经不适应社会发
展的潮流。 四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是贵族祭司集团,宣扬吠陀天启、祭 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
有关释迦牟尼的相关典故
步步生莲
• 《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述:释迦牟尼在兰毗尼园 “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举足,生大 莲花”。
• 莲华是佛教的象征。被赋予了伦理上的优美含义,成为清净、吉祥的标 志。有何原因?
• 印度的自然环境使然。 • 佛教以淤泥比喻生死烦恼,以莲花比喻清净佛性。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 佛性,只是被生死烦恼、无明习气所覆盖,无从显示而已,犹如莲花的种子藏在 污泥中。一旦破除生死烦恼的污垢,得到解脱,证得清净佛性,便成佛了。唐孟 浩然的《大禹寺义公禅》诗云: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这是莲花也淤泥而不 染的第一层含义。 • 菩萨证见佛性后,还要发大悲心,回到污浊之地广行善事,而其心不染,犹如莲 花。 • 再者,只有在污浊的世间普利群众,菩萨才能不断地增进其道行、功德,才能真 正地弘扬佛法。 • 此外,莲花在炎热的夏天出水开花,炎热表示烦恼,而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 莲花象征在热恼的尘世间别开清凉世界。 • 释迦牟尼转法轮时,坐于莲花座,因些,莲座便成为佛菩萨的专座。《大智度论》 卷八列举了三种:以莲花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 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花。
印度当今的首陀罗--贱民
他们在社会上只能从事那些“肮脏”的工作,包括
那些与血污、粪便或是其他污秽物有身体接触的工 作。印度法律规定他们只能从事火葬死者、清洁公 厕、为新生儿剪断脐带、从路上移走动物的尸体、 晾晒兽皮、清理污水渠这样的工作,这是1500年以 来的种姓制度形成的条文。贱民们被强大的社会习 俗紧紧地踩在脚下,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即 使是他们的影子触碰到了比自己高一等级的人也会 受到严厉的惩罚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在几十年前被官方宣布废除, 但在小城市与乡村,其几千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 不是官方的一纸声明便可以消除的,即使在新德里 与孟买这类国际都市中,昔日在种姓制度中位于最 底层的“贱民”依旧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二、佛教的分期
1、原始佛教时期。(前6-前4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前4中叶-1世纪左右) 3、大乘佛教时期。(1世纪-7世纪) 4、密教时期。 (7世纪-12世纪)
印度佛教最后的寺院超行寺遗迹(1203年被伊斯兰 将军伊伽蒂耶乌定焚毁)
三、释迦牟尼生平
释迦 牟尼 出生 地为 古印 度迦 毗罗 卫国
㈢降生相 谓四月八日初出时,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 手攀无忧树枝,菩萨渐渐从右肋出,於是树 下生七茎莲花,大如车轮,菩萨处於花上, 周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我於一切天人之 中最尊最胜。”尔时难陀、跋陀罗龙王于空 中降温凉二水,灌太子身,时其身呈黄金色, 具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三十二伟人相之部分
足下平满相: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这是佛陀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 波罗蜜所感得的相,表示引导利益之德。 足下轮形相:足心现一千辐轮宝的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示照破愚痴与无明 之德。 手指细长相:两手、两足皆纤长端直。是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的相,表 示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指间缦网相: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 此相是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表示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垂手过膝相: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是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着所感得, 表示降伏一切恶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上身如狮相:佛之半身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一如狮子王。是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 两舌,教人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示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顶上肉髻相: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的相。 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 所以称为毫光、眉间光。是佛在因地时,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此 妙相。 身金色相: 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 身毛上靡相: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㈣出家相
㈤降魔相 谓菩萨於菩提树下将成道时,大地震动, 放大光明,隐蔽魔宫。时魔波旬,即令三 女乱其净行。菩萨以神力,变其魔女皆成 老母。魔王大怒,遍束部众,上震天雷, 雨热铁丸,刀轮器杖,交横空中,挽弓放 箭,箭停空中,变成莲花,不能加害,群 魔忧戚,悉皆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