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新人教)6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爱心传递者,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传递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但如何有意识地成为爱心传递者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心。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克服自私心理。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3.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爱心传递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提前通知家长,让学生在家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爱心传递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爱心传递者?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传递?爱心传递有什么好处?”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爱心传递者。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的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的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的说课稿一、说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明白爱心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这一课的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引导。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基础,但对于如何传递爱心,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和理解爱心的传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知道如何传递爱心。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懂得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将爱心的传递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爱心的传递。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递爱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爱心的传递,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心传递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爱心传递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2.学习新课: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明确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人们是如何传递爱心的?”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案】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案】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7.提问:
想一想,这个男孩的爱心藏在哪儿?(相机引导提问:他们可不可以拖地后提醒徐阿姨小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8. 教师小结并拓展提问:
不露痕迹的爱传达的是同学们对徐阿姨的理解和尊重,这份爱一年年地悄悄传递,美好善良的品质感染到越来越多的人。同学们,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的爱心吗?
9. 块面总结:
一撇一捺构成了一个“人”字。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懂得帮助他人,才能受欢迎,才会有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才会助你。
课题
10.爱心的传递者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总课时
19-20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最后一课,前两课分别是《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从教材分布看,本单元指向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大家的“朋友”》引导孩子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生活离不开规则》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唤醒生活,引导参与。本课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唤醒他们在生活中的经历,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产生共鸣,从而对话题产生认同感,愿意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同时,课堂上所获得的情感与方法,将指导孩子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
2.体验思考,触摸情感。教学中,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导孩子充分感受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以及被帮助时的温暖,触摸情感的弦,充盈孩子的心灵,在体验感悟中感受爱的温度。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爱心,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爱心的内涵和外延。

2.能够感知爱心的力量,了解爱心可以让自己和他人幸福。

3.能够理解“爱心传递者”的含义,并且思考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怎样的传递者。

4.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小事情、关注他人的需要、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爱心的内涵和外延。

2.“爱心传递者”的含义及如何成为一个传递者。

3.培养学生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情,让他们说说自己最近看到或发生的一些感人的事情,带着学生思考爱心的内涵和外延,让他们说说对爱心的理解。

学习与探讨(30分钟)1.讲解“爱心的传递者”的概念,讲解爱心的力量及爱心的作用,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爱心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分享自己身边的感人事例,并针对每个事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名传递者。

3.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体验演练,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来感受传递爱心的过程。

展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自行撰写一篇文章,分享在体验演练中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对身边“爱心传递者”的反思与感悟。

2.以学生分享为起点,类比出爸爸妈妈的“爱心传递者”角色,并探讨亲子关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学生完成小练习,以“爱心传递者”的身份,完成一项与助人为乐相关的小任务,如捡垃圾、帮助同学背书包等。

2.学生回答问题解决,讲解如何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如何成为一名良好的传递者。

四、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我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学生对爱心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和广泛。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分享。

3.学生在体验演练中是否能够真切感受到传递爱心的过程。

4.学生在完成小练习中是否能够自觉地将身边的小事物转化为行动,做一个爱心传递者。

2024年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新人教版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一、课堂小结
1. 爱心传递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公共生活中,爱心传递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上,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爱心的传递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他人,让社会更加美好。
2. 爱心传递的方式: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爱心,如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利益等。这些行为都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3. 请谈谈如何在公共生活中遵守法治原则,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共秩序。
4. 请设计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实践活动,并说明活动的目的和具体实施步骤。
5. 请结合实际例子,谈谈爱心传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① 爱心传递的意义:
- 构建和谐社会
- 增进相互理解与尊重
- 提升个人道德素养
② 爱心传递的方式: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传递爱心?”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拓展学习空间。
- 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互动讨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交流。
-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观看道德教育短片、参与在线道德话题讨论等。
3. 教学游戏化:设计互动性强的小游戏,将道德法治知识融入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新人教)

[同步]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新人教)

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展示教材64页图片)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你的感受如何呢?2.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摔倒了,同学把自己扶起来,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没拿笔,同桌借给自己,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3.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4.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话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教材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以及爱心的传递对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爱心的含义。

2.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括教学内容、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爱心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爱心,并通过实例说明爱心的重要性和传递方式。

3.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分享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故事,并对积极表现的学生予以表扬,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情感和意愿。

4. 实践活动•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关爱他人的角色,通过情景表演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并让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5. 总结归纳•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后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递爱心,关爱他人。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2.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爱心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内涵,并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同时,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本教学设计采用了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活动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心,如何将爱心付诸行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爱心的内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传递爱心。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4.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爱心付诸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4.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心的传递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递爱心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爱心的理解和感受。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10.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10.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案_14
1、提问:你认识他吗?
2、小小故事会:
(1)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
(2)我们应该怎样向雷锋叔叔学习呢?
3、雷锋精神永流传:讲雷锋故事。
4、小倡议: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让我们也一起做点事情,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吧!
活动四【爱心在行动】
2、小小分享会: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露痕迹的关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露痕迹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样不露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故事呢?
3、小提示: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关爱。
活动三【雷锋精神永流传】
1、小组活动:
(1)请以大组为单位,策划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
(2)请你记录好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2、爱心大展台:
(1)你们开展了怎样的献爱心活动呢?
(2)在活动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
分享爱心故事。
分享不着痕迹的关爱。
讲雷锋故事。
学习雷锋精神。
学雷锋行动。
通过“爱心小镜头”和“小小分享会”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生活处处有关爱和温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教学
目标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3、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
教学难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课教案: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课教案: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观念,包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乐于助人等。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观念,我们在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爱心传递者》的课教案中,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孩子理解爱心、感受爱心、学习爱心,培养孩子关注他人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通过《爱心传递者》的故事让孩子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孩子关注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孩子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了解爱心的意义,理解帮助他人的精神。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出示一张插图,让孩子说出图片中的场景及其含义。

(2)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爱心,爱心为什么重要?(3)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进入故事:你们听说过“爱心传递者”这个故事吗?2.教学过程:(1)讲解故事大意。

(2)播放动画片《爱心传递者》。

(3)让孩子自己完成故事复述。

(4)课堂讨论:①钱文炳为什么会寄给张海霞一份礼物?爱心使人变得更好,钱文炳的爱心帮助了张海霞并改变了他的人生。

②孩子们是否有过自己传递爱心的经历?孩子们分享自己曾经帮助别人的故事。

(5)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分成小组,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演练如何关心他人。

(6)小导师长课堂:让孩子自己上课分享乐于助人的事迹。

3.教学总结:(1)复述故事。

(2)总结课程整体。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故事、观看动画片、互动探讨、小组演练和个人分享等,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去体验和了解知识点,培养孩子对爱心的体验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了互动教学,提高了课堂效果。

2.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更加了解爱心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创造了新的体验和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良好品德观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些关爱他人的行为,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还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让学生学会如何传递爱心,影响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传递爱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尝试传递爱心,感受助人的快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例如,讲述一个普通人通过小小的善举,传递爱心,影响了他人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的行为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学会了什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优质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积极行动起来,奉献自己的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到自己所隐藏的爱心还有来自其他人的关爱,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能由此激励自己传递更多的爱心。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年3月学校组织了“最美瞬间”摄影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用相机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美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生活处处有爱心>【说一说】观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哪些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王东同学帮助李梅捡掉到地上的东西。

——这是一种助人之美。

•我看到同学们正在清扫地上的垃圾。

——这是一种勤劳之美。

•我看到同学们去探望生病的同学。

——这是一种关爱之美。

•我看到同学到敬老院去为老人服务。

——这是一种敬老之美。

提示:勤劳美、助人美、关爱美、敬老美……这些美都蕴含着一个字叫作一-爱。

>【知识窗]生活中处处都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活动园】结合课文插图,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爱的瞬间?•下雨天,有人给没有带伞的你撑起一把爱心雨伞。

•别人不方便时,你帮助别人开门、按电梯.•美术课上,忘记带水笔,同桌把他的借给你。

•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二)寻找生活中的爱心4【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呢?•上次我忘记了带橡皮擦,同桌的丽丽主动借橡皮擦给我,我心里觉得温暖而感动。

,【活动园】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在公交车上我经常给老人让坐。

•在道路上我给盲人引路。

•我看到一年级的同学鞋带散了,我帮她系好。

•同学腿受伤后,我帮他到食堂打饭菜。

,【阅读角】请同学阅读教材第65页“班级小雷锋”故事。

思考这两位同学的爱心在哪里?・杨帆是“班级小雷锋”,也很愿意和他交朋友。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爱心传递的深刻含义还不够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心传递的实例,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爱心传递的实例,用于教学。

4.时间:预计用时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传递?为什么我们要成为爱心的传递者?2.呈现(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具体情境。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实例。

3.操练(10分钟)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爱心传递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场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爱心传递的意义,加深他们对爱心传递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爱心传递实例,让他们深刻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0 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3篇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8条“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学情分析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

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2.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六、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七、教学过程10.爱心的传递者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身边的爱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生讲述场景)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生答)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答)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爱心,并了解分享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行善的美德。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心。

2.培养学生分享爱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心中发掘爱心,学会分享爱心。

2.让学生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拉近师生关系。

2.看图片:老师呈现一张充满爱心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

3.导入问题:老师带着问题向学生导入本节课主题,“什么是爱心?”步骤二:探究1.定义爱心: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爱心》一词代表什么?老师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详细解释爱心的含义和作用。

2.爱心传递:切入实际故事,让学生听取分享爱心的故事、传递爱心的心情。

3.课外作业:以小组形式,跟家人讲述一个曾经见过的爱心故事。

步骤三:交流1.分享故事:老师安排学生分享各自的故事,让学生利用种种方式,表达和传达这些爱心故事。

2.组织讨论:针对性提出教育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爱心概念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爱心对人和社会的意义。

2.回答问题:以课堂问答形式,引领学生总结关键点,例如:如何分享爱心、如何让爱心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染等。

步骤五:作业1.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写下一个爱心故事。

2.找出自己身边的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

教学评价1.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参与和分享,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互动教学,帮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和学会表达自己。

3.引导学生以书写、口语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展现和表达自己的爱心,同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区、学校和其他公益事业。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10.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案_14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三单元 我们的公共生活  10.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案_14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2、学习关爱他人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都有爱心1.同学们,假期学校组织了”最美瞬间”摄影活动,大家都积极参与,用相机记录了生活中的美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展示教材64页图片从这些精彩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呢?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汇报.师: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3.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曾得到过别人的哪些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①我生病了没来上学,耽误了功课,同学帮我补习功课,自己心里很感动。

②老师听写生字,我没有本子,同桌借给我,自己心里很感激他。

③下雨了,没有伞,同学送我回家,自己很感谢他的付出。

4.师:你又曾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与大家分享一下。

①同学脚受伤了,走路不方便,我主动帮他打水.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5.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爱心使者1.师: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观看视频《他们在偷懒吗?》2.师: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着的爱心吗?3.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发言。

4.学生观看<他们在偷懒吗?>动画.5.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

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爱心装进每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社会的温暖。

活动三:善于帮助他人1.师:关心和帮助他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的理解和实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情境,但如何主动成为传递爱心的人,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传递爱心是一种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爱心,学会感恩。

4.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关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4.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表现,反思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道具,如爱心卡片、礼物等。

3.准备教学PPT,包含教材内容、图片、动画等。

4.安排课后小结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爱心传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爱心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案例,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等。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讲述一个富有感染力的爱心传递故事,如“雷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传递爱心的,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案例,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项爱心传递活动,如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为社区老人送温暖等。
4.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总结自己在传递爱心过程中的成长。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事例中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爱心传递的?(2)你觉得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2.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锻炼沟通能力,提升道德素养。
3.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传递爱心过程中的收获,提升自我认知。
教学策略:与语文老师合作,让学生撰写关于爱心传递的作文;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创作以爱心为主题的画作,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
6.持续关注,家校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使爱心传递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体验爱心的传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心的重要性2.学会传递爱心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故事、漫画等教学素材3.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和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如:帮助同学、关心老人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爱心传递的快乐。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验爱心传递的感觉。

8.板书(5分钟)以上是针对《10.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目标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正确关心、帮助他人;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关心他人的原因及做法,并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
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
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
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
三、传承雷锋精神
1、阅读教材66页的故事:《雨中送母子》
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
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
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
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
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
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我们现在来阅读69页,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3、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

(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并适时点评)
4、那你遇到过帮助人不领情的情况吗?讲述具体事例。

(生答)
5、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集思广益。

小贴士:
1、用心了解他人的需求。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3.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

4.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人。

6、阅读教材69页“阅读角”,并思考: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了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