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十二讲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十二讲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参考答案】1.诗人的回答是:因为“碧山”有别于“人间”的静美和闲 适。 2.C句与之相似,都蕴含了诗人对这份安宁闲适的喜爱。
(二)古诗阅读。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洲:滨 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赏析诗词表现手法 (一)常见的表现手法及用法举例:
(二)修辞手法及用法举例[见赏析诗歌语言] (三)常见的抒情方式及用法举例:
答题技法: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 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点明这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 句话,从景、情、理等方面的为人称道之处,对诗歌的句子进行品评。 【答题格式】这首诗(词)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了……意象,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 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 “闻笛赋”怎么理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这 里运用典故,意: (1)叠词。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 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 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 染气氛。 【答题格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 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 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ppt课件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ppt课件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 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020/6/17
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020/6/17
备考资料
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020/6/17
备考资料
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 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塞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 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 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2020/6/17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 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 为什么这样写?

中考古诗词鉴赏课件(72张ppt)

中考古诗词鉴赏课件(72张ppt)
词派的代表人物。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B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 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 慰问边境将士。
七、方法小结
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 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 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八、中考体验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中考诗词鉴赏一般在 5分左右
三、复习指要
1、古诗分类 按题材分:
送别诗、思乡诗、咏史诗、爱国诗、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
按体裁分类如下:
按体裁分类如下:
古诗类别
包括的诗歌种类
古体诗 乐府诗 古风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宋词、元曲
按题材归纳
七――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 和内容分类(课标要求40首古诗词)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双关、对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等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欣赏(共75张精美课件)

中考专题复习课件:古诗词阅读欣赏(共75张精美课件)

答:不畏严寒、凌寒独开的秉性。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问:诗中孤云、燕子、杜鹃鸟三个意象是 诗人自身___形象的写照。
答:孤苦悲凉凄惨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这首诗的内容与《过故人庄》相 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 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联想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杨柳:惜别 月亮: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 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 佳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 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 感慨。
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 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 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 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

【中考语文】初三初三古诗词赏析课件(共39张PPT)

【中考语文】初三初三古诗词赏析课件(共39张PPT)


(龚自珍《己亥杂诗》)
•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
•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元·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 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①嗈嗈(yōng):雁鸣叫声。②依依,轻飞的样子。
1.这首词描绘了暮秋江上 傍晚 / 黄昏 (时间) 的景色和渔家 从容闲适 / 宁静恬美 的生活 情景。(2分) 2.此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表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雁作为候鸟,被赋予诸多人格化的象征意
义,使之成为古代文学中一个符号化的意象。
它们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
关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出自《汉书·苏武 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鸿雁也就成为了 传书的信使,也指书信。
•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山水田园诗
(四)兰溪棹歌①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 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 活灵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描述了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内心荡漾起的欢乐之情。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 PPT课件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 PPT课件
(2)点出所使用的手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三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 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 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从遣词用语的角度推敲、品味作者准确、 生动、传神的用词。
例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 自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 乐观之情。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 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描写手法:
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对比衬托、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A、写景状物时用之渲染意境。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 《秋夕》)
B、议理抒情时用之强化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以“源头”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视野。
2、双关,含蓄地借物喻意。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因为涉及爱情,不便明写,故用“丝”写 “情思”,“烛泪”写“相思之泪、离别之 泪”。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常见的有:
⑴用朝代、籍贯、官职、封号、任职的地方、 关联的另类事物等代人或物。如: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共35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共35页)


4梧桐、落花、流水、老树、残月、夕阳、西风: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感时伤世之叹、

孤独落寞之感。
5大漠、孤烟、黄沙、长河、燕山、玉门关、楼兰、羌笛、鼓角、吴钩、金柝等:多出现
于边塞诗中,或赞美边关将士杀敌卫国的爱国情怀;或批评朝廷不关心士卒的
冷漠,表达对守关将士的同情;或抒发壮志未酬、久戍思乡的感慨。
品风格

杜甫: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

陆游: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李白:飘逸洒脱,积极乐观。
苏轼:超脱旷达。
李清照:孤寂伤感情怀(早期作品活泼明快)。
陶渊明:淡泊闲适的心境。
⑸定感情、下结论
(一)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
导 学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敬慕、惜别、


怅及思乡之情;③羁旅他乡,独居异地,闻笛》《逢入京使》《黄鹤楼》《渡荆门送别》
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期盼团聚; 《春望》《水调歌头》《月夜忆舍弟》《商山
④幽怨复杂的情感,或表达人生感叹, 早行》《渔家傲·秋思》《别云间》
显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报国与亲
情难以两全之情。
①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木兰诗》《使至塞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势;③爱 上》《雁门太守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国热情;④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 以寄之》《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春望》 ⑤边塞生活的艰巨,征人思乡之情;⑥ 《十五参军征》《南安军》《过零丁洋》 雄奇瑰丽、奇异特殊的边塞风光:⑦痛 恨战争,同情百姓,期望和平。

①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壮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江城子·密州出 豪情;期望受到朝廷重用;②对 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满江红(小住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2.(2019河北)这首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下列几句诗划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大 漠/孤 烟 直 ,长 河/落 日 圆。 2 ∕ 3 沉 舟/侧 畔/千 帆 过 , 病 树/前 头/万 木 春。
2、按意义划分
2∕2∕3
前/不 见 古 人 ,后/不 见 来 者。
课堂演练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扬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的作者是指﹝李白﹞,他被后人称作﹝ 诗仙 ﹞,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
2 、 从修辞和作者的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 与明月”
课堂演练二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 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 上浮萍。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 遭遇。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
中考说明要求
一、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二、分析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三、赏析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四、理解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中 考 真 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3.为什么说“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布置作业
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后面的练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 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堂演练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了潼关的险要形势。第二层(中间四句):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刘禹锡 ;标题中的“乐天” 是指诗人白居易 。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 山 楚 水 /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 弃 置 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答: 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


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