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周 周六 组合练-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最后冲刺: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默写(答案详解)

2023届高考最后冲刺: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默写(答案详解)

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默写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①,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③谁能识,河上仙翁④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①望仙台:河上公曾授汉文帝以《老子》而去,后文帝于西山筑台以望之,曰望仙台。

②二陵:峭山分南北两山,相传周文王曾在此避雨。

③关门令尹:关,即函谷关。

令尹,即尹喜,曾任函谷关的关门令。

④河上仙翁:即河上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登临怀古兼投赠的七律,首句及偶句押平声韵,韵脚为“台”“开”“来”“回”“杯”。

B.颔联融合古今,典雅厚重,气象苍茫,于三晋、二陵的壮阔之景中寄寓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C.颈联写函谷关挽留老子的尹喜行踪无人知晓,河上仙翁也一去不回,虚实结合,意味深长。

D.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用典丰富恰切,意境开阔,格调雄健。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此诗“一气转合,就题有法”,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走红。

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类生活场景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

有人质疑网友将林黛玉怼人的话语单独挑出来搞成经典语录,而不看这些话语在原著里的语境,有①之嫌。

对此,专家认为,新媒介技术的变化确实产生远离纸质阅读这样一个趋势,但尽管许多都被娱乐化,经典仍然还是经典,经典只有传播了,才有价值。

在网友对“林怼怼”的模仿热潮中,不难发现,职场话题是创作焦点。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一句,表达的是职场人对过度加班的不满;“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则是借林妹妹之口,直言对老板空洞承诺的反感。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②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③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⑤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名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解析: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适合①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题型组合练1】现代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默写 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题型组合练1】现代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默写 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生命是美丽的李永康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

尽管来这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惊。

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

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

他们压根就没走出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做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

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

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

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

为此,我非常得意。

我当初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

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可当时就是不明白。

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

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

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

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

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

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

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

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

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

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了好几道山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

我心里非常激动。

可没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

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09-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专练09-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阅读专题09分数:45分时间:45分钟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

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

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

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以道济为扬武将军讨平之。

又从刘道规讨桓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

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

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肥,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

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

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洸归顺。

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

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

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

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

羡之等谋欲废立,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

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索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

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

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节选自《宋书·檀道济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备战2021高考语文精选组合练: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备战2021高考语文精选组合练: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备战2021高考语文精选组合练: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

为何敦煌如此特殊,能形成一门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学科,而且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敦煌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敦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汉唐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重心在西北,对外交往的通道主要就是丝绸之路。

不论丝绸之路分几条道路,或作为网络状不断变化,但敦煌都是唯一不变的吐纳口,故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

通过敦煌,来自异域的物种和文化传到了中国,如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等物产,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以及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

中国的丝织品、钢铁,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也经敦煌传入天山南北和中亚,并经中亚远播欧洲。

敦煌在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赋予敦煌以地名学的条件。

能产生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的敦煌学,则主要缘于敦煌文献的发现。

1900年,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了藏经洞,里面有中国中古时期的各类文献6万余卷。

这些文献以佛教典籍为主,还有道教、景教和摩尼教典籍。

除了宗教文献,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医学等诸多方面的资料。

敦煌文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史,当后世修前代历史时,主要利用前代留存下来的官方实录等各种档案文献,史家对这些档案文献进行提炼、考释,并根据官方意识和史家个人的史德、史识进行取舍分析,再加上所处的位置及政治倾向的限制,还有史书体裁、体例和字数的局限等,可能大部分是提钢挈领的记述。

如魏晋隋唐时的均田制,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是简略的提纲,缺少具体内容,从而使史学界怀疑均田制是否实行。

敦煌所发现的文献,就是未经后世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献,其中有许多关于实行均田制的具体细节,如授田、退田、给田等,退田包括老退、剩退、婚退等。

限时训练:组合强化练4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限时训练:组合强化练4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组合强化练4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时间:45分钟赋分:4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陪伴观众四周时间的国家大剧院“春天在线”系列音乐会正式落幕。

很多观众口中的“明明隔着屏幕,怎么感觉像置身音乐厅一样”背后,离不开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这支年轻的团队和录音、摄影、导播等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

为了给观众呈现360度的环绕立体式音效,小小的场地内足足安放了16路话筒。

而乐队也都分布了点话筒收音,让不同声部的演奏音效更加清晰,更具穿透力。

准备过程中,乐手就声音的质量和录音师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不仅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是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更是震撼心灵的听觉享受。

每场音乐会,工作人员都会对拍摄画面进行反复研究。

为了拍摄这些画面,国家大剧院除了依靠摄影师们的辛苦付出之外,还请来了一些“厉害角色”。

堪称“自己会动的”遥控轨道机器人摄像机,以极佳的操作灵活性保证了移动画面的平稳流畅;而8米长的摄像机摇臂则大大增强了镜头画面的多元化和空间。

为了给观众营造更为真实的“池座”体验,拍摄团队首次引入360度VR环绕式镜头。

音乐会现场,VR摄像机架设在指挥身后——相当于第一排观众席的席位,为观众传递最真实的音乐会现场视角。

从外观来看,(),这也决定了后期的工作人员要处理比一般视频多5~10倍的数据量。

接下来,“声如夏花”系列音乐会将接棒登场,管弦乐团总经理任小珑觉得,虽然因为疫情不能,但隔着屏幕看到的大剧院依然是完整而立体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商讨层次感实时身临其境B.商讨纵深感适时设身处地C.商量层次感适时设身处地D.商量纵深感实时身临其境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更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B.线上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更是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高考语文备考组合强化练: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备考组合强化练: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与解析)

组合强化练: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时间:45分钟赋分:4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

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

这是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

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和光明相共”。

一般而言,(),孤立的、纯粹的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时,即被积极的审美价值。

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原因。

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含恶的丑和善的丑。

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发喜剧愉悦。

喜剧的丑是笑的魔方,由对丑的漫画式勾勒,完成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使观众获得富有的审美愉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可缺少鉴于给予创造性B.不可分割鉴于给予启示性C.不可分割基于赋予创造性D.不可缺少基于赋予启示性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立存在的丑是无意义的,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B.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两者相比较而存在C.两者相比较而存在,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D.丑总是与美相伴和随,独立存在的丑是无意义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原因。

B.这是因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艺术,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原因。

C.这是因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艺术,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

D.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题型组合练24】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

【题型组合练24】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类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

【题型组合练24】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古代诗歌鉴赏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提到青蒿素,很多人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疟疾,不少人认为青蒿素只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除此之外对其他疾病并无作用,事实真的如此吗?认为青蒿素只能治疗疟疾的观点是错的。

40多年来,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复方蒿甲醚、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在抗疟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对外公布其青蒿素抗药性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同时,团队还发现,()。

除了治疗红斑狼疮外,青蒿素还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法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慧团队首次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抗癌靶点和敏感人群,为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展抗癌功效。

近来还陆续有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如英国玛丽女王大学研究人员今年2月报告说,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琥酯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蒿素会被发现出更多功效,更好地造福人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乃至当然潜伏衰弱B.乃至固然潜在衰竭C.甚至固然潜伏衰弱D.甚至当然潜在衰竭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B.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效果独特C.双氢青蒿素具有独特的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的效果D.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双氢青蒿素有独特的效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而发挥抗癌功效。

B.他们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周期进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癌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些学科在统招录取时,考生报考意愿较弱,招到的学生往往是调剂录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选择换专业,要么只求毕业拿到文凭。

而设置为自主招生专业,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__________,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__________。

自主招生有助于打破高考的单一局限,承载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

高考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为高考重要形式的自主招生,同样是风向标。

近年来,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令人__________的考试题目,总是让人们__________。

近几年来,(),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

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乱象也悄然滋生。

翻看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多种“变化”都紧扣着人们的质疑,回应着人们的期待。

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既体现出对以往问题的矫正,也能看到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招生难题不仅被缓解了,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B.选拔真正的爱好者,不仅解决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C.选拔真正的爱好者,招生难题不仅被解决了,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D.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推而广之锋芒毕露赏心悦目侃侃而谈B.无独有偶锋芒毕露耳目一新侃侃而谈C.推而广之脱颖而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D.无独有偶脱颖而出赏心悦目津津乐道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报名人数连年增加的自主招生,让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B.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连年增加,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C.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自主招生,使报名人数连年增加D.自主招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报名人数连年增加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近些年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为从一个中国制造的默默无闻的品牌,到富有创造价值并具有多项创新意义的世界品牌,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这种由数量向质量的华丽转身背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工业制造业体系的逐渐完备。

离开了经济、科技发展和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仍旧只能是制造大国。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据说《三字经》1 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 000字,《千家诗》约9 000字,去其重复,当有2 000~3 000字。

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平时阅读已不成问题。

“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熔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朗朗,抑扬有致。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书目将近两千种,“三百千千”以其突出的优点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村塾中使用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

答:6.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中的一段主持词。

请仿照画线部分,在空缺处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字数相等,主旨一致,语意相关。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

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来留下的诗文里,依然可以找到今天我们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份承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一份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牛头山亭子杜甫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写诗人在牛头山亭子俯瞰千家万户,意境开阔,为后面写他心系国家的广阔胸襟做铺垫。

B.诗歌三、四句,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江城”“日”“山谷”“风”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C.七、八两句,写诗人面对春天里牛头山盛开的丛丛百花,却没有任何喜悦之情,以至流下了痛楚的眼泪。

D.诗歌前两联,视角从俯视到仰视、由近看到远观,描写了登上牛头山亭子所见的景色;后两联则触景生情。

8.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阳①文天祥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

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

②何心:何来的心。

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实写诗人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思乡怀国的孤独情绪,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情,属于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了诗人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尾联中的“龙山”既可指诗人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10.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答:(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又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凉风发”暗示了季节,“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12.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楚国寺有怀赵嘏①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赵嘏:楚州人,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为求功名而奔走。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②江边松菊:故园松菊。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

B.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自己的际遇,表现了他因人生漂泊而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C.颈联化用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诗句,用“南浦”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离愁。

D.“衰荷”“残月”“阴云”等意象的组合,描绘出秋意苍茫的夜色,意境萧瑟凄凉。

14.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精析1.B[A项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真正的爱好者”,后面主语为“录取的学生”;搭配不当,“难题”与“缓解”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招生难题”前面;“在该领域”应放在“继续深造”前面。

D项搭配不当,“缓解”与“难题”不搭配。

]2.C[推而广之:推论得更扩大些。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结合“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分析可知,应选用“推而广之”。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结合“具有学科特长”“具有创新潜能”“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分析可知,应选用“脱颖而出”。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结合“令人”“考试题目”分析,应选用“耳目一新”。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结合“总让人”分析,应选用“津津乐道”。

]3.D[结合“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分析可知,后面主要讲“报名人数”连年增长,排除A、B两项。

结合“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近几年来”分析,主语应该是“自主招生”,排除C项。

]4.(示例)①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②鲜明地体现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③是中国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5.①字少而精,利于识字;②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③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

6.(示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是一份相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是一份告诫7.A[“为后面写他心系国家的广阔胸襟做铺垫”,牵强附会。

诗歌一、二句写诗人登上牛头山亭子所见的景象,意在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而其感情是伤感、落寞的,没有“广阔胸襟”。

]8.①漂泊不定的辛酸;②孤独无依的落寞;③战乱不休的忧虑;④身将老去的悲楚;⑤亲友离散的痛苦;⑥音信不通的感伤。

9.C[“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文天祥被捕、身陷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都投降了,诗人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了;后文诗句尽管表达出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节的忠守。

应理解为“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

]10.①“落叶何心定流水”一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个意象。

“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

诗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

②“黄花无主更西风”一句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

“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