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殷商时代出现的圃(是指栽种蔬菜的土地)、囿(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2、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生成期:殷、周、秦、汉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特点: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往往规模很大;2)园林功能由早期的狩猎、观赏、生产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通神、求仙;3)园林的总体规划较粗放,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罗列在自然环境中,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造的境地。
“上林苑”。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特点:1)表现手法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其中建筑物作为一个造景要素;2)园林的规划设计由粗放式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并以满足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3)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出现了私家园林。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主要成就: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显示了泱泱大国气概。
隋洛阳西苑、唐临潼华清宫、唐九成宫。
2)私家园林所具有的清新雅致格调,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升华。
3)自然风景式寺庙园林兴起。
4)公共园林涌现。
成熟前期: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
特点:1)皇家园林在两宋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2)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
3)文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
4)皇家、私家、寺院园林三大园林类型已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即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韵。
成熟后期:清中末(公元1736~1911年)。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
2)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全国各地,形成南方、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
3)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
演进脉络:1)园林的规模从大到小;2)园林的景观由单纯的粗放宏观,逐渐发展成为以精致的微观为主。
3)创作方法由单纯的写实,逐渐过渡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最终转化为以写意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 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 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 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 成期
❖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 成长的时期
❖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 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 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BC11世纪——AD220年)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 总体特征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殷周时期 ❖ 秦朝时期 ❖ 西汉皇家园林 ❖ 东汉皇家园林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 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 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 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 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 的始终
二.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 中,就直接以善 鸟、香草配于忠 诚,以恶禽秽物 比拟谗佞,以虬 龙鸾凤托为君子, 以飘风云霓隐喻 小人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101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不同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迥异,中国古典园林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受外来干扰较少,自成体系,自我完善。
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形成、全盛、成熟到消亡一道发展演进,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一、园林生成期,相当于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至220年。
政治方面,奴隶贵族分封制向秦汉郡县制转变。
意识形态方面,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经济方面,形成地主小农经济为主。
主要特点是,皇家宫廷园林为主规模宏大、气魄宏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政治方面,时局动荡、帝国
分裂。
意识形态方面,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受到庄园经济猛烈冲击。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开始出现,园林美学思想开始形成。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公元589-960年。
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官僚机构更加
健全。
意识形态方面,儒释道互补共尊。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园林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意识形态方面,市民文化注入。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稳步增长,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园林在日趋缩小的精致境界从总体到细节自我完善。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方面,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入侵,政治动荡。
封建社会开始衰退,封建文化没落,园林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成熟传统,一方面缺乏创新,衰退迹象明显。
3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 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 龟鱼之属。”
• ‘一池三山’园林手法为后世所仿效,并 影响到日本造园。如杭州西湖、颐和园、 南京玄武湖以及日本的诸多庭园。
位置图
建章宫鸟瞰 1.蓬莱山2.太液池3.瀛洲山4.方壶山5.承露盘
• 特别是宫殿红烧土和火焚墙体残块的首次发现, 否定了以往关于阿房宫未被焚烧的说法,找到了 阿房宫毁于大火的证据,但是否由项羽焚烧,还 有待进一步探查和研究。
• 上林苑 • 未央宫 • 建章宫 • 甘泉宫
2、西汉宫殿
西汉长安及其附近主要宫苑分布图
未央宫、建章宫平面设想图
3、建章宫苑
• 建于公元前2世纪,位于陕西西安。 • 为我国典型的‘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起
• 神山信仰
• 《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 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 八隅之岩,赤水之际。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 弱水之渊环之。
• 神木信仰
•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 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 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 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
3.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 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 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 秦代宫(前221-前207)苑:公元前221年 统一中国后,中央集权建立,秦代12年中 建离宫五,六百处,仅咸阳附近就有200余 处。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一、历史背景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是初始阶段,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3)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起源(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2)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3)园林雏形的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功能尚在其次囿:是古代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起源于狩猎,相当于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是山的象征,“游观”功能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是种植树木、栽植蔬菜的场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卉成为欣赏的对象。
苑:成行成畦栽植树木果蔬的象形观:体量较高大的游览建筑群的称呼庭:堂阶前的一种空间院:用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三、产生的因素(1)物质因素: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2)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3)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四、实例1、春秋1)楚国章华台(山丘台)体现春秋战国高台榭的园林特征;人工开凿大型水体的首例2)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连台为宫;观赏、游乐3)庄周漆园(私人)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1)注重具体形态、形式和要素(2)园林以台为中心,园林规模变得庞大,台的体量增加(3)台上往往有大型的建筑,高台榭,山水环抱的环境格局2、秦(1)阿房宫注重与周边的联系,把周边壮丽的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和关联的对象;以山为阙,以水为象天极;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宏伟壮观的一种大地景观;(2)兰池宫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概述: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概述: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
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
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
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
三明学院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 根本,这个思想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 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既要利用 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 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 34 -
三明学院
- 39 -
三明学院
鹿台--摘星(心)台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 主要的两处。
- 40 -
三明学院
沙丘在安阳以北的河北广宗县境内。
“沙丘苑台”中的苑也就是囿, “囿”、“台”并提意味着两者相毗连为 整体。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 的场所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第三节 商周
第四节 秦
第五节 西汉的皇家园林
第六节 东汉的皇家园林
第七节 汉代的私家园林
第八节 小结
-1-
三明学院
第一节 总说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 元220年)
-2-
三明学院
背景介绍
殷、周、秦、汉的兴衰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 生。 公元前17世纪,商朝建立(又称殷朝 盘庚迁殷约 为公元前1300年) 。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奴隶制王国。 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是为东周。经历 “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封建制经济取代 奴隶制经济;学术上百家争鸣、思想上空前活跃。
(二)意识形态
中 国 园 林 史
中国园林史绪论一、中国园林发展的阶段二、西方园林的变迁史三、中国园林的特点四、学习园林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阶段☐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年~1911年);囿☐“囿,养禽兽也”☐囿起源于狩猎。
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大型天然动物园。
囿的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的,但已具备园林的雏形。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影响☐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作者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2)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3)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力求山、水、花木有机组织☐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天人协和3、诗画的情趣☐园林是时空的艺术☐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4、意境的涵蕴☐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鉴赏上的美学范畴;☐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理念溶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感情和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课件——园林的生成期
殷商时期
园林特点1 ——贵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长期是从殷 周时期开始的,此时的园林大多由 王公贵族以及士大夫所经营,统称 为“贵族园林”,他们虽然尚未具 备皇家园林的性质,确是皇家园林 的前身。当时的园林大量种植了树 木,这主要是因为树木对当时的农 业生产非常重要,因而也被这些这 些贵族当当做一个民族、一个部落 的象征。
园林特点2——游览功能凸显
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 构建贵族园林的情况非常普遍, 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了植物, 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 成为了成景要素。这时的宫苑 尽管还保留着自上代沿袭下来 的诸如栽培、圈养、通神等功 能,但游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 宫,后毁于兵乱。这座"举国营 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 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台的 三面均为人工水池环绕,临水 成景,而这种在园林中开凿大 型水体工程的做法于史书记载 中也是首例。
谢谢
姑苏台
姑苏台又名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 隅的姑苏山上,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灵 岩山也。公元前505年,吴王阖闾开 始修建,后经夫差续建历时五年乃成。 姑苏台高三百丈,可饱览方圆二百里 范围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整体建 筑极其华丽,规模极宏大,以供吴王 夫差逍遥享乐。
Q:章华台和姑苏台有什 么共同特点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包括: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1.殷、周朴素的囿----园林的起源囿: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就是把一块较大范围的地段围起来,里面建筑灵台(台)、灵沼(水池),囿里养育许多野生动物。
主要目的为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地。
堆土四方高曰台。
园林中台的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
特别是高台,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尤侗写道:“八尺高台四面空,解衣盘礴快哉风”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道教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三)全盛期: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三)全盛期意境:是人们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那麽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它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或者说,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包括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宫苑。
此时,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期:此时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该时期特点如下:1.以人工挖湖堆山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生成期剖析
殷周时期
•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
“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
的前身。
殷周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筑庞大、 豪华的离宫别苑。 • 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遍,观
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
历史背景
• 氏族社会晚期(私有制萌芽,出现阶级分化) • 夏(奴隶制国家诞生) • 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后期又称为“殷”) • 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铁工具普遍使用,
生产力提高,出现学术上“百家争鸣”)
历史背景
• 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
– 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 –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 效果 – 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
汉代的私家园林
• 西汉:
– 西汉初年,私人营园不多见(宅、第、园、园池) – 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修建私家园林 – 西汉后期,更趋奢华成风;民间营造私园除了贵族、官僚,还有
•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 上林苑
• 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
• 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
• 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二十一观
• 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
• 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
• 对西汉上林苑的认识
– 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 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 秦代上林苑不同); – 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 – 范围太大,难于管理。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传统。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1.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园林主要作为王室贵族的休闲娱乐场所,以山水景观为主,注重自然美的表现。
园林布局较为简单,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尚不完美。
2.转折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典园林在秦汉时期迎来了转折期。
这一时期,园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还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元素。
园林布局逐渐复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逐渐深入。
同时,园林主题和设计思想也逐渐丰富,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等大型园林作品。
3.全盛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园林作品。
隋唐时期注重园林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园林主题和设计思想也更加丰富多样,如长安城的曲江池、华清池等著名园林。
4.成熟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已经非常成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园林布局更加精致,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更加完美。
同时,园林主题和设计思想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苏州园林等著名作品。
明清时期的园林注重意境和文化的表现,将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些优秀的园林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欣赏美的场所,也为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和成熟后期。
1.生成期:相当于商、周、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以囿和苑的形式出现,最初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因此也叫游囿。
汉朝起称苑,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贵族的宫苑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
佛教、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兴盛,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隋、唐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设计愈发精致,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
中央集权逐渐健全,思想基础上形成以儒家为主导,儒释道互补共尊的体系,中国园林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4.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这个时期的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升华为富有创造进取精神的成熟时期。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
同时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这个时期的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方面丧失了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出现衰颓倾向。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到了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
但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
西汉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
西汉初年,私人营园不多见(宅、第、园、园池)
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修建私家园林
西汉后期,更趋奢华成风;民间营造私园除了贵族、官僚,还有富豪
东汉:私家园林较多(宅、第、园、园池和庄园)
东汉初期,保持节俭风尚
中期以后,骄奢成风,豪贵,官宦竞相营建第宅、园池
到后期桓、灵两朝,此风更盛
梁冀的两私园 ——“园圃 ”和菟园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关中八水 ”与十处天然湖泊,如
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
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
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 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 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关系甚至
贯穿于整个生成期的始终。 二、社会因素
作业题:
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 2、秦汉上林苑的区别是什么?
;澳门威斯尼人平台 https:// 澳门威斯尼人平台; ;vnsr威尼斯人官网 https:// vnsr威尼斯人官网; ;澳门十三弟官网 https:// 澳门十三弟官网; ;澳门十三弟娱乐 https:// 澳门十三弟娱乐; ;澳门十三弟官网 https:// 澳门十三弟官网; ;澳门24小时客户端 https:// 澳门24小时客户端; ;澳门24小时 https:// 澳门24小时; ;澳门24小时 https:// 澳门24小时; ;澳门24小时线路检测 https:// 澳门24小时线路检测; ;澳门百老汇游戏网址 https:// 澳门百老汇游戏网址; ;澳门百老汇游戏网址 https:// 澳门百老汇游戏网址; ;67677新澳门手机版 https:// 67677新澳门手机版; ;1zplay电竞比分 https:// 1zplay电竞比分; ;1zplay电竞比分 https:// 1zplay电竞比分; ;1ZPLAY https:// 1ZPLAY; ;电竞比分网 https:// 电竞比分网; ;1zplay电竞比分 https:// 1zplay电竞比分; ;LOL比分 https:// LOL比分; ;LOL比分 https:// LOL比分; ;游戏比分 https:// 游戏比分; ;蜘蛛电竞网页官网 https:// 蜘蛛电竞网页官网; ;电竞比分 https:// 电竞比分; ;竞技宝app https:// 竞技宝app; ;竞博电竞 https:// 竞博电竞; ;雷竞技 https:// 雷竞技;
范围太大,难于管理。
甘泉宫
始建于秦代,于汉初扩建
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类似
后世的离宫御苑
未央宫
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性质相当于后来的
?°宫城 ?±
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总体布局由外宫和后宫两部分组成
园林区:沧池及其附近,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
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 ;二十一观
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
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
对西汉上林苑的认识
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 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 ;
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
一部分。 阿房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 ”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关中地区
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
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 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 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
兰池宫等。
上林苑
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感应 天人谐和 君子比德思想 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 神仙思想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与昆仑山 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 殷周时期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 “贵族园林 ,” 尚未具备
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殷周时期
广开 “园圃 ”,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构建假山方式,是为真山的缩移摹 写。园内的山水造景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
虚幻的神仙境界。这种假山的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
的最早的例子。
菟园内建筑物很多,尤以高楼居多,营造规模可观
东汉私家园林中建置高楼的情况比较普遍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 姑苏台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章华台与姑苏台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 圈养。
规模宏大
建筑美轮美奂
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
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
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
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 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 是一项开
创性的成就。
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 并作为城市规划
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
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 ——理水。
代表着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秦朝时期
秦始皇时期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 “皇家园林 ”。 逐步实现其 “大咸阳规划 ”,以及近畿 (jī ) 、关中地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 —皇家园林建设,参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 宫苑集群。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苑中心,作为 “大咸阳规划 ”的
东汉(地方豪族势力强大,外戚与宦官之间进行斗争) 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
殷、周 →初始阶段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秦、西汉 →重要阶段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 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 大 东汉→过渡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一、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后期又称为 “殷”) 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铁工具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 出现学术上 “百家争鸣 ”) 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尊崇法家)
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僚机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的 ?°一池三山 ?±的规划经营
建章宫 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有多种功 能
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 觞
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
“大内御苑 ”规划的滥
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
仲长统 ——终生不仕的隐士 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
观赏为主;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
经营;
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东汉园林理水技艺发达,私园中水景较多,往往把建筑与理水相结合而因水成
景
东汉初年庄园经济长足发展 ——坞
东汉中期以后 -隐士与隐士庄园主 隐逸不仅与山林结缘,而且也开始与园林发生了直接关系
这样的园林化庄园既是生产、生活的组织方式,也是私家园林的新兴类别
“别
墅园 ”的雏形
东汉时期隐士的代表
张衡 ——文学家、科学家
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 洛阳的完整水系
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多数御苑均能够开辟各种水
体,因水而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
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
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
汉代的私家园林
西汉 :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 自然的生态美的认识 ——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