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资料

合集下载

《俗世奇人》相关资料

《俗世奇人》相关资料

《俗世奇人》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啊!》、《神鞭》。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最近出版的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收录作家近二十篇作品,每篇写一个人物,且篇幅短小,多数为《小小说选刊》转载,其中《苏七块》、《认牙》等篇称得上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小小说精典之作。

冯骥才是偏爱写'俗世奇人'的,他的道理是:'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内容。

一、掌握如下内容。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发蔫()起哄()绰号()怵()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自来:从来

天衣无缝:计划周密,不露形迹,无隙可寻;亦用以称诗文之自然浑成,无斧凿痕迹。文中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本领。

大名鼎鼎:形容很有名气的

怵:害怕

3、为下列多音字注意组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

哄┥喝┥模┥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刷子李和泥人张的奇在什么地方?

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粘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

2、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写刷子李之奇的?

作者先描绘了天津码头的环境,为人物铺垫了一个背景,然后再它他的奇妙绝活,接着又从他的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3、作者是如何写泥人张之奇的?

作者先写泥人张手艺好,然后写海张五对他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他如何'应答'。泥人张用鞋上的泥捏出了海张五的头像,而海张五又侮辱他的手艺,泥人张对此毫无反应,次日,街市小杂货摊上摆出了一二百个'海张五'的泥像。

泥人张

泥人张
Fra Baidu bibliotek
江永女书
裁花娘子 ——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
• 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 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 担起——保护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 的重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 化巨轮保驾护航!
俗世奇人——泥人张
冯骥才
作者简介
•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年生于天津。 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 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 •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 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 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 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 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 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 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了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考察了10 10年 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了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考察了10年。 冯骥才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 冯骥才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 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他一 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 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 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 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 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 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 我们重点去探寻的。 我们重点去探寻的。 • 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 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5课 挑山工课前预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5课 挑山工课前预习课件

第四步:查资料
冯骥才(1942~)__当__代__作__家__。有长篇小说《 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 路》、《啊!》,短篇小说集《___雕__花__烟__斗》、《意 大利小提琴》,小说集《____高__女__人__和__她__的__矮__丈__夫_》。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
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
衡。
这是挑山工的的动作描写,“搭在扁担上”的胳膊起 固定扁担的作用,不让扁担在肩上乱转,“有节奏的 一甩一甩”是为了让身体保持平衡,挑山工的这句动 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挑重物爬山的经验很丰富, 这种经验是长期坚持劳动才能积累的。
泰山
采丁香花 泰山 青竹杖
包蕴 敞开 拘束
用“\”划掉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 泰山(tài tàn)
· \ 竹杖(zàng zhàng) · \ 敞开(cǎng chǎng) · \ 拘束(jù jū) ·· \ 包蕴(yǜn yùn)
【光溜溜 】 【沉甸甸】 【不声不响】 【黑黝黝】 【意味深长】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不说话;不出声。 形容乌黑发亮。 形容光滑的样子。 形容物体因重量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 指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刷子李作者介绍

刷子李作者介绍

《刷子李》作者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我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

冯骥才介绍

冯骥才介绍

冯骥才介绍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代表作品:《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逆光的风景》《摸书》

1.基本介绍1942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家文艺家协会主席。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思小说”,并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2.曾获荣誉

《感谢生活》《挑山工》曾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由《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智、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三十种,其中英译本五种。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均获很大反响。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在中国当代画坛独树一帜,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一些作品被收藏家与美术馆收藏。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

大冯(冯骥才)的简介

大冯(冯骥才)的简介
可如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冯骥才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 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 家,文学家,艺术家, 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 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 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 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 席
不走”寻常”路~
工业文明正在逐渐 代替农耕文明,在 这个过程中,原有 农耕文明建构下的 非常庞大的民间文 化就即将散失
为 思 想 而 活 着
精 神 至 上
唤起公众的文化意识和文化 责任,汇聚民间的仁人志士, 调动社会各界各种力量,抢 救和保护岌岌可危的民间文 化遗存和民间文化传人,弘 扬与发展中华文化。
我们能做 点什么呢?
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将通过严密的管理、 规范的运做和合法的基金保值和增值措施, 积极开展下述各项公益活动,推动和促进中 国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事业的发展。 遵循基金会的设立宗旨,接受国内外的 捐赠; 支持和资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民间 文化抢救和保护项目; 支持和资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民间文 化研究项目; 策划和组织旨在弘扬和发展中华民间文 化的文化交流项目; 奖励和表彰对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 做出重要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他的功绩

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 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 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 骥才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 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 小时的影像资料。许多文化遗存,如今只能到这 几本大画册中去找了

新安县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花的勇气》作者简介 冯骥才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

新安县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花的勇气》作者简介 冯骥才 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吟诵古诗,学习运用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等方法学习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景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不同的情感。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
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冯骥才
冯骥才,男,汉族,浙江宁波人, 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这些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一个样子。冯骥才认为,工业文明正在逐渐代替农耕文明,在这个过程中,原有农耕文明建构下的非常庞大的民间文化就即将散失,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对自己的民间文化进行抢救,但目前,我们整个知识界的自觉还不够,加之中国民间文化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人关心,不抢救就真的会消失.冯骥才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要对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所遗存的所有的民间文化,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包括民俗和民间文学,做一个地毯式的考察,而且一次性地做10年。冯骥才在立了国内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他一再强调,抢救中国民间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存某种形式,而是为了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下她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精神,对于世界文化来说,东方成果也是一个尚未被开发的矿藏,所以也是未来需要我们重点去探寻的。靠着冯骥才执著地呼吁和奔走,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古老文化的价值。冯骥才说,文化界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大众去认识文化的价值;但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不是单靠某些知识分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全民动员,特别要让人们懂得文化的重要性,并能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冯骥才资料

冯骥才资料

冯骥才资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冯骥才个人资料简介

冯骥才个人资料简介

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从师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

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冯骥才,浙江宁波慈溪县人,生于

天津,作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献你一束花作者冯骥才的资料

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身高一米九二。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字鹤开,号苍石,原名雷崇,江苏人。国家一级诗人。中国著名实践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文艺理论家。先后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国中央编译局局长等职务,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科学部、中宣部研究咨询小组组长,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

他在文艺理论和社会活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他的著作等文章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广为流传;受邀参加国际大会的场次不计其数;出版的亚洲,俄罗斯,拉丁美洲,英美等诗词译本,影起了深远的作用。他曾被授予中华文化艺术奖、杨振宁狂言文艺奖、余秋雨文学奖等。

冯骥才于1910年在徐州市庐山镇出生,1923年,考入山西中央大学(现中国人民大学)文科,师从张贻民、汪步云、王宣等,是新文学运动的一代翘楚。他曾在中南大学、湘西民主学校校长,参加过祖国统一战线、中国联合国民主统一战线。

冯骥才曾发表过大量文章,其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中共批判阐释文艺》,《革命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其思想遵循资本主义文艺理论,主张文艺建设根植于社会实践,提倡文学要走向社会,让社会掌握文学,坚持文艺政治正确,勇于把文艺投入实践,努力把文艺陶冶成为基本的服务人民的文化,服务革命的文化。

他的作品多次被翻译成外文,撰写改编的戏曲、话剧,被在国内外上演。义军抗联名诗《缕金线》,其中一节《多么雄伟的声音》,一时风靡一时疯,是“冯字一帆风顺”的佳话。冯骥才也写诗,他的诗非常明快,受到社会上、广大群众的喜爱。

1961年,冯骥才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1985年被聘任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被授予中华文化艺术奖章。1985年退休后,冯骥才仍积极参与文艺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等,贡献良多。1991年,他被授予“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

洋相的阅读答案及解析冯骥才

洋相的阅读答案及解析冯骥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他是当代中国文学经典作家,也是担当使命的文化学者,更是一位优秀出色的画家。

他的作品众多,译本众多,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他倡导与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为对当代人文中国产生巨大影响。

他,是一位真正的“俗世奇人”。

1

央视《朗读者》第一季最后一期以“青春”主题做结,并在尾声邀请8位文艺大家特别献声,这8位是:

钱谷融、韩美林、余光中、马识途、乔羽、冯骥才、方成、贺敬之。

大多数人对书写《乡愁》的余光中先生的名字最为熟悉,但其实他们个个都是文艺界各领域的前辈大家,其中钱谷融先生是当代文艺理论界著名的学者,我们熟知的奥运福娃是由韩美林老师设计,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原著作者是马识途先生,乔羽先生写出了《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方成是中国漫画界成就卓越的大师,贺敬之先生是著名诗人、也是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人之一……

冯骥才先生是这8位文艺大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大家都在学生时期学习过他被选入课本的众多文章,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他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我们小时候都爱看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更是优秀出色的画家、文化学者、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甚至春节、中秋节等民俗假期都是由他参与建议并被讨论施行的。

2

1942年,冯骥才出生于天津,高中时期被选入天津市队开始了篮球生涯,由于意外受伤,转而进入天津书画社开始临摹绘画,这一画就是十五年。

文革结束后,冯骥才先生住进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义和拳》,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70年代末,冯骥才创作并发表了“伤痕文学”代表作《铺花的歧路》等小说。

泥人张

泥人张

二、理解性阅读 认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泥人张究竟“奇” 在何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文中对海张五 的描写也很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语句,分析他的形象? 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 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这真是
码头有豪强,
___________
市井出奇才 。
牛客找俗乐 ———————————, 智者赢尊严。
人世间的各种角色
泥人张
俗 世 奇人
世俗 人 海张五 “雅”
众 人
俗世 俗 人
探究课文
文中还有一处小细节。天庆馆里的伙 计,对“海张五”的态度和泥人张对海张 五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 店小二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
泥人张——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 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 默传神的语言更是奇绝。 雨果先生曾说过:“岁月所创造的一切都 是属于全人类的”,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我 们身边很多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产正在消失, 如:藏族古传统音乐“百”;江永女书; 裁花娘子……京剧、藏戏……
(3)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 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 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 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 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 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们邪道,靠劳动吃饭行 道正,站得直。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 “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 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 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珍珠鸟》有关资料

《珍珠鸟》有关资料

《珍珠鸟》有关资料

《珍珠鸟》有关资料

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市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珍珠鸟》赏析(崔承运)】

一些著名作家,不仅用如椽巨笔描绘社会,反映人生,有时也一改须眉男子之风,以细针密线绣出钟灵毓秀的短章小品。冯骥才的《珍珠鸟》大抵属于这类灵秀之作。它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不仅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而且似乎令人感悟到大至宇宙、小至人间,一切美之所在的真谛。

读着《珍珠鸟》,不由想起了古代一些诗人的诗篇。南朝江总对自家梁上的小燕爱如子女,曾以他芳艳之笔,细细勾画出小燕的活泼之态:“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间戏,多从幕上飞……”(《燕燕于飞》)小燕衔泥弄草,拂叶啄花,出入厅堂,扯动帘帷,活像自家顽皮的儿童,人鸟之间多么和谐,多么信任!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的生活平添了多少情味!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著名的《咏燕》诗,与江总诗有

发出‘嚓嚓’响。”接下来,见主人如此友善,便“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

’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最后,“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亲昵之情,友爱的善意,来自作家崇高的情感和理想。作家的理想是什么?卒章显其志,这就是篇末那句意义深邃的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文章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开篇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于是竹笼高悬,吊兰遮掩,添水加食都不敢睁大眼睛惊动它们,结果,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其间暗呈跌宕之姿。篇首写朋友送来一对珍珠鸟,自己倍加珍爱、精心照料,似乎是写这一对,然而寥寥几笔过后,一只小珍珠鸟诞生了,重彩浓墨便落到雏鸟身上,它的父母不过起了铺垫作用。这小雏的无赖、天真远胜过它的父母,对它的描绘,笔触益发轻盈活脱,这不仅使文章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而且色彩斑斓,呈现跌宕变幻的景象,使人读来兴味益浓。

〖2021年整理〗《冯骥才简介》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冯骥才简介》优秀教案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著有长篇小说《一百个人的十年》,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现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

2021年3月11日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2021年7月12日任2021年春晚艺术顾问。

主要作品

《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逆光的风景》《摸书》《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捅马蜂窝》(被选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教材)《雕花烟斗》《海外趣谈》《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挑山工》《俗世奇人》其中的《泥人张》与《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

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材《献你一束花》《人类的敦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冀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

《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花的勇气》(被选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021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

23.歪儿(相关资料)-作者资料

23.歪儿(相关资料)-作者资料

23.歪儿

作者简介: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作品:《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苏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21课,文字略有改动)、《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

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花脸》、《白发》、《酒婆》、《苏七块》、《刷子李》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1909年7月11日-1981年9月17日),原名赵定,字骥才,汉族,河北省安平县(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中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系(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冯骥才曾师从李煜、李毓秀、熊藻、杨国维等诗人,他以古典诗歌抒发思想、抒写情怀,是当时最具有创造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文学史家魏晋宋玄评价,有新意、精练、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特别是带有豪放的性格,被世人誉之为“新诗四大家”之一。

冯骥才的散文也颇具特色。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写作的题材,比如写他见过的文人墨客,写他乡村里的风俗、乡亲彼此之间的交往,写他对自然风景的感受,甚至写他梦里的幻想,等等。他的散文题材新颖,内容幽默,视角独特,他的文笔流畅,叙述细腻,语言优美,是文艺复兴时期散文的精品,备受读者喜爱。

冯骥才还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曾将英文诗、罗马史诗翻译成汉语,例如他对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伯特利传》一书进行了汉译,屡获文艺史家的赞赏。同时,他也翻译了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英国作家乔治桑等人的作品,也得到了一致肯定。

冯骥才在新中国创办了《诗刊》,推动了当时的新诗运动,所以他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家长”。1957年,他出版了《流浪者》一书,该书被修订成《冯骥才诗全集》,收录了其一生的著作,今日仍受到读者的欢迎。

冯骥才的一生是文的抒发,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流传甚广,

在世界文化史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普遍的赞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贡献者,在中国的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一笔。

冯骥才是宋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翻译家,他的诗歌翻译蕴藉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注入新思潮,培育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坚实文艺功底的作家,著有《冯骥才诗全集》、《洪水》、《流浪者》等作品。他的文学作品抒发的是一位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对社会风气的反思,对岁月流逝的深情;他的文笔简洁有力,每句都把情思灌注其中,令人流连忘返。冯骥才不仅为中国文艺贡献良多,也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开拓了新道路,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不可忽视的文学家。

刷子李-文档资料

刷子李-文档资料

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
白的屏障。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比喻
做的活,效果 非同一般
2021/3/29
17
细节描写 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
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2、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
绝没有一个白点。 3、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
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牛!
啊?!
2021/3出/29乎意料① 出乎意料②
25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 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牛!
啊?!
2021/3出/29乎意料① 出乎意料②
26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 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牛!
真牛!!
啊?!
出乎意料①
2021/3/29
出乎意料②
出乎意27 料③
词语解释。
发怔: 发呆。 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规矩: 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搜索: 悠然: 难堪:
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 悠闲的样子。 难为情。
稀溜溜: 文中指粉浆稀的样子。 派头: 气派。 威严: 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露馅儿: 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衔接: 事物相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从师于北京画院画师恵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0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大冯的确是忙,特别是近几年,很少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要么到处开会,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号,要么跑到乡村田野,亲自踏勘民间遗存。有一回,我碰到他的夫人顾同钊,便说,劝劝大冯,别那么拼命,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顾大姐无奈地笑了笑,说,你让他闲着,他不是这痒就是那疼,出去疯跑,倒啥病也没了,唉,老黄牛,吃苦受累的命!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摞起来比他还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内外的读者熟悉他,多是通过这些作品,因此,他的主业,应该是个作家。而他偏偏又有着绘画的才能与灵性,他的每一幅画作,都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其中的文化内涵,非一般的画家所能超越。两条腿走路,使大冯面前的路越走越宽。这几年,大冯又成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到处游说并付诸行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上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与他的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他的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对民族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注脚,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暂时放下写作,去做这费力讨好的事情了。

冯骥才的第一次“走偏”,大概是在1994年,当时,天津正在搞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破败不堪的老城,将在这股洪流中消失,这势必会造成对一些文化遗存的毁灭性破坏。冯骥才忧心如焚了。冯骥才茶饭不思了。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文人,除

了仰天长啸,又能奈何呢?他所能做的,就是拉起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包括规划师、建筑师、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当然更多的是摄影家,他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对这座城市进行了地毯式的拉网考察,拍了3万多张照片以及影像资料,从中选了2000多张出了4本大画册。他把这些画册送给政府官员,每送一套,都要在扉页上写下这样一行字:这是你亲爱的土地。大冯弄得动静挺大,支持他的人却很少,很多人说,你放着小说不写,净搞些没用的。这让大冯很伤感。而且,这个活动,从始至终,所有的费用都是大冯自掏腰包,几十万元的稿费全填了这个大窟窿不说,连画作也所存无几了,全都换了钱用在了考察上。但今天看,大冯所做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及时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天津的许多文化遗存,如今只能到这几本大画册中去找了。

2001年,冯骥才又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说,我们不能笑呵呵地看着民间文化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全国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也离开书斋,纵身于田野,缀拾那些行将消泯于大地的“母亲的文化”。这两年多,冯骥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田野里跑。跑的原因,一是他要了解真正的田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现状?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如今的民间文化,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保护的力量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经费非常短缺,对保护的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民间文化多是在县里、乡里、村里的掌控之下,下去发现了问题,就可以跟县长、乡长、村长们谈,告诉他们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这些文化。我曾跟随冯骥才到过几个地方,有一次去河北武强县周窝乡旧城村,路上突遇大暴雨,我们的车子滑进了沟里,大家只好在泥泞中徒步前行。大冯的脚上套着两个塑料袋,深一脚浅一脚的,摔了几个大跟头,淋得像只落汤鸡,浑身上下都是泥汤,样子非常滑稽,假如没人说,谁会想到他是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呢!回津后顾大姐看了我们的照片,我们哈哈地笑着,顾大姐却难过得掉了泪。大冯说,这没什么,我们的志愿者中,比我苦的多了去了,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有一分钱的补助,还要往里面贴钱,时常是饿着肚子工作。为了改善这些人的工作条件,大冯先是想卖房子,后来还是重操旧业,夜以继日地画画,硬把手背上画出一个大包来。这30余幅画在天津拍卖了一次,又在北京的现代文学馆拍卖了一次,所得百万元,设立了一个民间文化基金会,为的是让那些志愿者们能有口茶喝。台湾演员赵文瑄被大冯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也捐出了100万人民币,以表对大冯的支持。

好在大冯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