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高清PPT课件

质。
十二烷基硫酸钠法测量暗反应
的速率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可以测量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产物氧气,从而了解暗
反应的速率。
暗反应中的碳同化作用
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进一步合成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
质。
全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涉及多个反应,如光反应和暗反应,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总结。
氧气释放️
固定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部分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
光合作用将大量的二氧化
球上生物所需的能量,是
主要来源,维持了全球生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帮助
生态系统的基础。
物的生存。
抵消温室气体效应。
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结构
类囊体膜
基质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
类囊体膜是叶绿体内部光反应
基质是叶绿体内部暗反应发生
位置,其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
发生的地方,其中包含光合色
的区域,其中进行碳同化作
光能。
素。
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光反应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
暗反应
在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使用
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载体,将二氧化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2
学能,产生氧气和能量富集的载体。
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1
叶绿素
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能够吸收红、橙、黄、蓝、紫色光线。
2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橙色和黄色的色素,能够吸收蓝、绿色光线。
3
叶绿素b
叶绿素b是叶绿素家族的成员,能够吸收蓝、橙红色光线。
4
十二烷基硫酸钠法测量暗反应
的速率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可以测量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产物氧气,从而了解暗
反应的速率。
暗反应中的碳同化作用
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进一步合成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
质。
全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涉及多个反应,如光反应和暗反应,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总结。
氧气释放️
固定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部分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
光合作用将大量的二氧化
球上生物所需的能量,是
主要来源,维持了全球生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帮助
生态系统的基础。
物的生存。
抵消温室气体效应。
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
叶绿体结构
类囊体膜
基质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
类囊体膜是叶绿体内部光反应
基质是叶绿体内部暗反应发生
位置,其中的叶绿体色素吸收
发生的地方,其中包含光合色
的区域,其中进行碳同化作
光能。
素。
用。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光反应
在光反应中,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
暗反应
在暗反应中,通过碳同化作用,使用
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载体,将二氧化
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2
学能,产生氧气和能量富集的载体。
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1
叶绿素
叶绿素是最重要的光合色素,能够吸收红、橙、黄、蓝、紫色光线。
2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橙色和黄色的色素,能够吸收蓝、绿色光线。
3
叶绿素b
叶绿素b是叶绿素家族的成员,能够吸收蓝、橙红色光线。
4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共16张PPT)

影Mg响是光水构合成分作叶用绿:的素环分水境子因必既素需:是的光元照光素强。合度、作CO用2浓度的、温原度料等 ,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
光反应地不,需要水酶,分暗反还应需影要多响种气酶 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
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A.暗反应中
B.光反应中
C.光反应和暗反应中
D.光反应或暗反应中
13.暗反应的含义是( A.不需要光的反应 C.释放氧的反应
) B.在黑暗中的反应
D.吸收氧的反应
14.暗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 A.外膜上 B.内膜上 C.基质中 D.类囊体膜上
15.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 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
A.红光的投影区域内
B.红光和绿光的投影区域内
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 D.黄光和橙光的投影区域内
5.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 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类囊体膜上 D.各部位上
6.叶绿体中光能转换成电能时,电子的最终来源及最终受体是()
A.叶绿素a、NADPH B.H2O、NADP+ C.叶绿素a 、NADP+ D.H2O、NADPH
A.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使叶片充分研磨 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 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在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 是() A.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对不同生物而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进行可以互相提供原料
光反应地不,需要水酶,分暗反还应需影要多响种气酶 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
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A.暗反应中
B.光反应中
C.光反应和暗反应中
D.光反应或暗反应中
13.暗反应的含义是( A.不需要光的反应 C.释放氧的反应
) B.在黑暗中的反应
D.吸收氧的反应
14.暗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在叶绿体的( ) A.外膜上 B.内膜上 C.基质中 D.类囊体膜上
15.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 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
A.红光的投影区域内
B.红光和绿光的投影区域内
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 D.黄光和橙光的投影区域内
5.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 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类囊体膜上 D.各部位上
6.叶绿体中光能转换成电能时,电子的最终来源及最终受体是()
A.叶绿素a、NADPH B.H2O、NADP+ C.叶绿素a 、NADP+ D.H2O、NADPH
A.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 使叶片充分研磨 C. 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D. 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2.在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 是() A. 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 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对不同生物而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进行可以互相提供原料
(完整版)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4
光反应与暗反应区别联系
区别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需要光,产物为氧气、还原氢和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需 要光,产物为有机物。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二者 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光合作用。
2024/1/24
5
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过程
16
氧化还原电位调控策略
氧化还原电位
是指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链上各组分之间的 电位差,反映了电子传递的驱动力。
调控策略
植物通过调整光合机构中各组分的比例和活 性,以及改变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 CO2浓度等),来调控氧化还原电位,从而 优化光合作用的效率。例如,在强光下,植 物会通过增加PSII的反应中心数量和提高电 子传递速率来降低氧化还原电位,防止光抑 制的发生。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 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024/1/24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原理
通过人工模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利 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等原料,在特定条 件下进行光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
氧气。
29
关键技术突破及挑战
要点一
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营养元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同时,营养元素的过 剩也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叶片黄化、生长受阻等。
营养元素缺乏的症状与诊断
不同营养元素的缺乏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氮缺乏会导致叶片黄化、生长缓慢;磷缺乏会导致叶片暗绿、根系发育 不良等。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叶片颜色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缺乏某种营养元素。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三)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依次 编号为1号、2号、3号,浓度依次为0%、1%和2%。
(注:在进行准实验前,已经进行过浓度梯度的预实验,在室 温为20℃左右时,根据菠菜叶片沉浮现象,所得适宜浓度为 0%—2%,浓度为3%时,菠菜叶片下沉十分缓慢,甚至大多数叶 片悬浮或漂浮,因此,确定3%时不适宜进行此实验);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三)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时间:下午3时,本次实 验不做)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富含CO2的溶液中(这里以饱和 2%NaHCO3溶液提供CO2);
→取3支大烧杯,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分别倒入200mL冰水 (0℃)、自来水(常温、室温)、热水(大于常温),并将3支 小烧杯分别放入3支大烧杯中,然后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 片小圆形叶片,并将3个实验装置依次放置在垂直灯光照射的位置, 保持处于同一条横直线上,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对这3个实验装置 进行照射;
lux
lux
溶液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
5g/L 10g/L 15g/L 20g/L
NaHCO3 NaHCO3 NaHCO3 NaHCO3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温度 23℃
23℃
4℃
12℃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共47张PPT)

⑵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的光照强度时, 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几乎相等,此时的光 照强度为光补偿点
图一
图二
1、图二曲线和图一曲线有何不同,A、B、C三点的含义是什么?
A
AB
B
B点之后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阳生 阴生
若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请把 它们区分出来。
B 和 B′点都表示 CO2 饱和点。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
3.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应 增大昼夜温差:
用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夜晚适当降温,以降低作物细胞 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保证有机物的积累,促进作物生长。
水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夏季中午温度高 蒸腾作用强 叶片缺水
气孔关闭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二、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黑暗
光下
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②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结论:植物可 以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三、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 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四、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 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ch光合作用中c3c5atph的含量变化h减少atp减少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合成量减少光照强弱co2供应丌变光照丌变减少co2供应含量上升ch2o合成量减少h相对增加atp相对增加条件c3c5h和atpch2o合成量光照减弱co2供应不变光照增强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增加co2供应光照不变减少co2供应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hatp变化同步c3c5变化相反变化发生在短时间内后又建立新平衡
图一
图二
1、图二曲线和图一曲线有何不同,A、B、C三点的含义是什么?
A
AB
B
B点之后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阳生 阴生
若图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请把 它们区分出来。
B 和 B′点都表示 CO2 饱和点。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
3.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应 增大昼夜温差:
用
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夜晚适当降温,以降低作物细胞 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保证有机物的积累,促进作物生长。
水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夏季中午温度高 蒸腾作用强 叶片缺水
气孔关闭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二、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实验
黑暗
光下
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②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结论:植物可 以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三、1785年,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 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四、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 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ch光合作用中c3c5atph的含量变化h减少atp减少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合成量减少光照强弱co2供应丌变光照丌变减少co2供应含量上升ch2o合成量减少h相对增加atp相对增加条件c3c5h和atpch2o合成量光照减弱co2供应不变光照增强co2供应不变光照不变增加co2供应光照不变减少co2供应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增加增加hatp变化同步c3c5变化相反变化发生在短时间内后又建立新平衡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需要光 照,产生氧气并合成ATP,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利用光 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新鲜绿色植物、水、二氧化碳、光源、试管、烧杯等。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健康、新鲜的绿色植物,将叶片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试管口。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3. 将试管放置在光源 下,观察并记录叶片 的变化。
5. 重复实验,改变光 照强度和温度,观察 并记录叶片的变化。
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共 同完成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光 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
06 课堂互动和思考题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原 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 合作。
问答互动
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光 合作用过程的认识。
02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总结词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等步骤。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一个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过程,它利用 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个过程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光反应、碳反应和产物生成。在光反 应阶段,水分子被光能分解成氧气、电子和能量富集的 分子,如ATP和NADPH。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 固定并转化为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最后,在产物生成 阶段,葡萄糖被进一步转化为更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 素或淀粉。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需要光 照,产生氧气并合成ATP,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利用光 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新鲜绿色植物、水、二氧化碳、光源、试管、烧杯等。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健康、新鲜的绿色植物,将叶片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试管口。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3. 将试管放置在光源 下,观察并记录叶片 的变化。
5. 重复实验,改变光 照强度和温度,观察 并记录叶片的变化。
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依存,共 同完成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率受到光 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
06 课堂互动和思考题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光合作用的原 理、过程及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 的应用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与 合作。
问答互动
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观察光合作用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光 合作用过程的认识。
02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
总结词
详细描述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等步骤。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一个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过程,它利用 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个过程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光反应、碳反应和产物生成。在光反 应阶段,水分子被光能分解成氧气、电子和能量富集的 分子,如ATP和NADPH。在碳反应阶段,二氧化碳被 固定并转化为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最后,在产物生成 阶段,葡萄糖被进一步转化为更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 素或淀粉。
《光合作用》PPT课件【优秀课件】

(2)切下的薄片应放在__盛__有__清__水__的__玻__璃__皿___中.
(3)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 上,制作成__临__时__装__片___. (4)制成临时装片后,放在_低__倍__显__微__镜__下观察,可以看到: ①[2]是__上__表__皮___,判断的依据是_靠__近__栅__栏__组__织__;[6]是 _下__表__皮____,判断的依据是__靠__近__海__绵__组__织___。它们都属于 __保__护_____组织。 ②[3]_栅__栏__组__织__和[5]_海__绵__组__织__共同构成了__叶__肉_____,属 于____营__养___组织。
③[4]___叶__脉____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__导__管_____和输 导有机物的__筛__管___。
8.据下图回答问题:
注明各部分名称。 [1]_表__皮__细__胞__;[2]_保__卫__细__胞__; [3]__气__孔_____; [4]__叶__绿__体___。 (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星:保卫细胞呈 ___半__月___形,细胞中有__叶__绿__体___,能进行光合作用。 (3)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_气__体__交__换__和__水__分__散__失__ 的“窗口”。
6.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有( C ) A.形状相同,含叶绿体 B.形状相同,不含叶绿体 C.形状不同,含叶绿体 D.形状不同,不含叶绿体
7.用徒手切片法切取叶片薄片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 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构。请回答:
(1)徒手切片时常用手捏紧_并__排__的__两__个__刀__片___,将平放在 载玻片上的叶片切成薄片。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3)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 上,制作成__临__时__装__片___. (4)制成临时装片后,放在_低__倍__显__微__镜__下观察,可以看到: ①[2]是__上__表__皮___,判断的依据是_靠__近__栅__栏__组__织__;[6]是 _下__表__皮____,判断的依据是__靠__近__海__绵__组__织___。它们都属于 __保__护_____组织。 ②[3]_栅__栏__组__织__和[5]_海__绵__组__织__共同构成了__叶__肉_____,属 于____营__养___组织。
③[4]___叶__脉____内含有输导水分、无机盐的__导__管_____和输 导有机物的__筛__管___。
8.据下图回答问题:
注明各部分名称。 [1]_表__皮__细__胞__;[2]_保__卫__细__胞__; [3]__气__孔_____; [4]__叶__绿__体___。 (2)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星:保卫细胞呈 ___半__月___形,细胞中有__叶__绿__体___,能进行光合作用。 (3)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_气__体__交__换__和__水__分__散__失__ 的“窗口”。
6.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有( C ) A.形状相同,含叶绿体 B.形状相同,不含叶绿体 C.形状不同,含叶绿体 D.形状不同,不含叶绿体
7.用徒手切片法切取叶片薄片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 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构。请回答:
(1)徒手切片时常用手捏紧_并__排__的__两__个__刀__片___,将平放在 载玻片上的叶片切成薄片。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
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栽培措施,以及选育高光效品种等方法,可 以提高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效率。
04
CATALOGUE
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
碳同化途径及产物
C3途径
也称为卡尔文循环,是大多数植 物进行碳同化的主要途径,通过 一系列酶促反应将CO2固定为3-
磷酸甘油酸。
C4途径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某些植物中 ,如玉米和高粱,采用C4途径进 行碳同化,以提高光合效率。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
1 2
CO2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高低直接 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CO2的固定与还原
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被固定为有机酸,然后 再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3
不同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
不同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不同,一些植物能在 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一些植物则 需要较高的CO2浓度。
暗反应阶段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还原为有机物。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二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ATP合成与利用
01
02
03
ATP的结构
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 酸基团组成,其中远离腺 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 和形成。
06
CATALOGUE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不 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效果。
单一变量原则
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 光照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
重复性原则
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 的结果和减小误差。
通过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栽培措施,以及选育高光效品种等方法,可 以提高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效率。
04
CATALOGUE
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
碳同化途径及产物
C3途径
也称为卡尔文循环,是大多数植 物进行碳同化的主要途径,通过 一系列酶促反应将CO2固定为3-
磷酸甘油酸。
C4途径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某些植物中 ,如玉米和高粱,采用C4途径进 行碳同化,以提高光合效率。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
1 2
CO2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高低直接 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CO2的固定与还原
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被固定为有机酸,然后 再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3
不同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
不同植物对CO2浓度的响应不同,一些植物能在 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一些植物则 需要较高的CO2浓度。
暗反应阶段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还原为有机物。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二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ATP合成与利用
01
02
03
ATP的结构
由一分子腺苷和三分子磷 酸基团组成,其中远离腺 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 和形成。
06
CATALOGUE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不 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效果。
单一变量原则
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即 光照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
重复性原则
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 的结果和减小误差。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PPT课件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并影响全球气 候变化。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需要光能,而暗反应则不需要 。
光反应过程
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电子和 能量。
这些电子随后被传递给NADP+,形 成NADPH,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暗 反应使用。
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能量 传递给水分子,使其分解为氧气和电 子。
暗反应过程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 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 机物。
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 细胞,并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
三碳化合物在NADPH和ATP的 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转化为糖类和氨基酸等有机 物。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 反应之一,它为生物提供食物和 氧气,并维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的生存。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同时还有助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
详细描述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 生存。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为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并释放氧 气供呼吸。
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利用光能,优化作物的 光合作用过程,可以提高作物的
产量。
品质改良
通过调节作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改 善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营养 价值。
适应性种植
根据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选择适 宜的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 效益。
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空气净化
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等措施 ,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需要光能,而暗反应则不需要 。
光反应过程
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电子和 能量。
这些电子随后被传递给NADP+,形 成NADPH,同时释放出能量,供暗 反应使用。
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能量 传递给水分子,使其分解为氧气和电 子。
暗反应过程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能量和 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 机物。
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组织 细胞,并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
三碳化合物在NADPH和ATP的 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反应,最 终转化为糖类和氨基酸等有机 物。
详细描述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 反应之一,它为生物提供食物和 氧气,并维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的生存。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总结词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同时还有助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
详细描述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将无法 生存。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为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并释放氧 气供呼吸。
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利用光能,优化作物的 光合作用过程,可以提高作物的
产量。
品质改良
通过调节作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改 善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营养 价值。
适应性种植
根据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选择适 宜的作物种植,可以提高农业生产 效益。
光合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空气净化
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等措施 ,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实验采用的是2%NaHCO3饱和溶液,在实验开始进行光照之前,就
不断有叶片上浮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实验的数据统计,因此建议使用 1%NaHCO3饱和溶液。
五
探究环境因素对 气孔导度的影响
Ⅰ 实验简述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光照、温度、CO2)对气孔开闭情况 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用具
烧杯,植物叶片,恒温培养箱,玻璃棒,NaHCO3溶液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三)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时间:下午3时,本次实 验不做)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富含CO2的溶液中(这里以饱和 2%NaHCO3溶液提供CO2);
→取3支大烧杯,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分别倒入200mL冰水 (0℃)、自来水(常温、室温)、热水(大于常温),并将3支 小烧杯分别放入3支大烧杯中,然后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 片小圆形叶片,并将3个实验装置依次放置在垂直灯光照射的位置, 保持处于同一条横直线上,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对这3个实验装置 进行照射;
lux
lux
水
蒸馏水
5g/L 10g/L 15g/L 20g/L
NaHCO3 NaHCO3 NaHCO3 NaHCO3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温度 23℃
23℃
4℃
12℃
12℃
12℃
12℃
12℃
→剪取经黑暗处理后的植物叶片,浸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或者培养皿中,分 别放置于上述环境中,处理1 h。 →处理完毕后斯取植物下表皮,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将表皮展平后盖 上盖玻片,在10倍物镜下选取多个视野观察气孔开闭情况,记录开放和关闭 的气孔数量。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 作用强度的影响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叶圆片上浮法
一、实验原理
(一)衡量光合作用的强弱 相同面积的青菜叶片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 O2的量。
(二)比较叶片上浮所需时间长短 O2在水中溶解度小 →积累在叶肉细胞间隙 →叶片上浮
(三)真空渗水法
排除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 →充以水分 →叶片下沉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三)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依次 编号为1号、2号、3号,浓度依次为0%、1%和2%。
(注:在进行准实验前,已经进行过浓度梯度的预实验,在室 温为20℃左右时,根据菠菜叶片沉浮现象,所得适宜浓度为 0%—2%,浓度为3%时,菠菜叶片下沉十分缓慢,甚至大多数叶 片悬浮或漂浮,因此,确定3%时不适宜进行此实验);
→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注意用镊子将叶片铺展 开并置于烧杯底部,防止叶片重叠)然后分别将3支烧杯放置在所在实 验台的架子上、垂直灯光照射和靠近实验台边缘的地方,并处于同一 条竖直线上,并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分别 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弱、强、中三种光照;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烧杯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 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 圆形叶片内的气体溢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以保证抽气效果更 好。)
一
→将内部气体溢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培养 皿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都沉到 水底。
一
二、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用具
打孔器(直径1cm),注射器(50mL),日光灯,烧杯 (500mL1支,250mL3支),菠菜叶片(≥30片),碳酸氢钠, 量筒,天平,药匙,滤纸,胶头滴管,玻璃棒,培养皿,载玻片, 记号笔。
一四、方法步骤 (一)实验准备
1.叶圆片的制备 →取生长旺盛的菠菜叶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 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 中;
恒温培养箱避免了台灯发光产热带来的温度处理不均匀的 问题,在给予稳定光强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各处理之间温度 的一致性。
Ⅰ 实验简述
三、方法步骤
→将植物(非离体)进行黑暗处理1 h。。
→实验分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光照 20000 黑暗 20000
200
200
200
200
200
lux
lux
lux
lux
lux
Ⅱ 实验优化措施——实验材料
选材原则:挑选表皮容易剥离,气孔结构明显,数量适宜,且 分布均匀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鸢尾的装片清晰度高,表 皮细胞形状规则;气孔与表皮细 胞交互排列,结构明显,保卫细 胞的细胞壁明显加厚;气孔分布 均匀且数量适宜,一个视野中大 约有30个,最适宜气孔开放率 的统计。其中,剑麻和迎春花的 气孔数量过多,不适宜计数;鸢 尾和紫竹梅的气孔数量适宜,且 分布较稀疏。气孔结构以鸢尾和 紫竹梅的清晰度最佳,但紫竹梅 的装片清晰度不高,在撕取下表 皮的过程中,容易粘连叶肉细胞。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0
0
0
5
0
8
9
10
0
10
10
15
0
20
0
25
0
30
0
分析:所取菠菜叶材料要新鲜(萎蔫、皱缩的菠菜会影响实验结果), 叶片抽气要彻底。3号烧杯叶片上浮速度最快,几乎7min内上浮完毕, 2号烧杯叶片上浮速度次之,1号烧杯内叶片30min内无叶片上浮现象;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越高;
2.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 (1)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配制所需的相应浓度的NaHCO3溶液;
(2)相应的器材准备:NaHCO3、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天 平、药匙、玻璃棒、清水、记号笔。
一(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富含CO2的溶液中(这里以饱和 NaHCO3溶液提供CO2)
→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注意 用镊子将叶片铺展开并置于烧杯底部,防止叶片重 叠),并将3个小烧杯依次放置在垂直灯光照射的位置, 保持处于同一条横直线上,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对这3 个实验装置进行照射;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个烧杯中小圆形叶片浮 起的数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不断有叶片上浮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实验的数据统计,因此建议使用 1%NaHCO3饱和溶液。
五
探究环境因素对 气孔导度的影响
Ⅰ 实验简述
一、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光照、温度、CO2)对气孔开闭情况 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用具
烧杯,植物叶片,恒温培养箱,玻璃棒,NaHCO3溶液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三)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时间:下午3时,本次实 验不做)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富含CO2的溶液中(这里以饱和 2%NaHCO3溶液提供CO2);
→取3支大烧杯,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分别倒入200mL冰水 (0℃)、自来水(常温、室温)、热水(大于常温),并将3支 小烧杯分别放入3支大烧杯中,然后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 片小圆形叶片,并将3个实验装置依次放置在垂直灯光照射的位置, 保持处于同一条横直线上,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对这3个实验装置 进行照射;
lux
lux
水
蒸馏水
5g/L 10g/L 15g/L 20g/L
NaHCO3 NaHCO3 NaHCO3 NaHCO3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温度 23℃
23℃
4℃
12℃
12℃
12℃
12℃
12℃
→剪取经黑暗处理后的植物叶片,浸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或者培养皿中,分 别放置于上述环境中,处理1 h。 →处理完毕后斯取植物下表皮,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将表皮展平后盖 上盖玻片,在10倍物镜下选取多个视野观察气孔开闭情况,记录开放和关闭 的气孔数量。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 作用强度的影响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叶圆片上浮法
一、实验原理
(一)衡量光合作用的强弱 相同面积的青菜叶片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 O2的量。
(二)比较叶片上浮所需时间长短 O2在水中溶解度小 →积累在叶肉细胞间隙 →叶片上浮
(三)真空渗水法
排除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 →充以水分 →叶片下沉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三)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依次 编号为1号、2号、3号,浓度依次为0%、1%和2%。
(注:在进行准实验前,已经进行过浓度梯度的预实验,在室 温为20℃左右时,根据菠菜叶片沉浮现象,所得适宜浓度为 0%—2%,浓度为3%时,菠菜叶片下沉十分缓慢,甚至大多数叶 片悬浮或漂浮,因此,确定3%时不适宜进行此实验);
→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注意用镊子将叶片铺展 开并置于烧杯底部,防止叶片重叠)然后分别将3支烧杯放置在所在实 验台的架子上、垂直灯光照射和靠近实验台边缘的地方,并处于同一 条竖直线上,并依次编号为1号、2号和3号,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分别 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弱、强、中三种光照;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烧杯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 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 圆形叶片内的气体溢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以保证抽气效果更 好。)
一
→将内部气体溢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培养 皿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都沉到 水底。
一
二、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用具
打孔器(直径1cm),注射器(50mL),日光灯,烧杯 (500mL1支,250mL3支),菠菜叶片(≥30片),碳酸氢钠, 量筒,天平,药匙,滤纸,胶头滴管,玻璃棒,培养皿,载玻片, 记号笔。
一四、方法步骤 (一)实验准备
1.叶圆片的制备 →取生长旺盛的菠菜叶片,放置在载玻片上,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 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 中;
恒温培养箱避免了台灯发光产热带来的温度处理不均匀的 问题,在给予稳定光强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各处理之间温度 的一致性。
Ⅰ 实验简述
三、方法步骤
→将植物(非离体)进行黑暗处理1 h。。
→实验分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光照 20000 黑暗 20000
200
200
200
200
200
lux
lux
lux
lux
lux
Ⅱ 实验优化措施——实验材料
选材原则:挑选表皮容易剥离,气孔结构明显,数量适宜,且 分布均匀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鸢尾的装片清晰度高,表 皮细胞形状规则;气孔与表皮细 胞交互排列,结构明显,保卫细 胞的细胞壁明显加厚;气孔分布 均匀且数量适宜,一个视野中大 约有30个,最适宜气孔开放率 的统计。其中,剑麻和迎春花的 气孔数量过多,不适宜计数;鸢 尾和紫竹梅的气孔数量适宜,且 分布较稀疏。气孔结构以鸢尾和 紫竹梅的清晰度最佳,但紫竹梅 的装片清晰度不高,在撕取下表 皮的过程中,容易粘连叶肉细胞。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
时间
1号
2号
3号
(min)
0
0
0
0
5
0
8
9
10
0
10
10
15
0
20
0
25
0
30
0
分析:所取菠菜叶材料要新鲜(萎蔫、皱缩的菠菜会影响实验结果), 叶片抽气要彻底。3号烧杯叶片上浮速度最快,几乎7min内上浮完毕, 2号烧杯叶片上浮速度次之,1号烧杯内叶片30min内无叶片上浮现象;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越高;
2.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 (1)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配制所需的相应浓度的NaHCO3溶液;
(2)相应的器材准备:NaHCO3、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天 平、药匙、玻璃棒、清水、记号笔。
一(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取3支小烧杯,分别倒入100mL富含CO2的溶液中(这里以饱和 NaHCO3溶液提供CO2)
→分别向3支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注意 用镊子将叶片铺展开并置于烧杯底部,防止叶片重 叠),并将3个小烧杯依次放置在垂直灯光照射的位置, 保持处于同一条横直线上,同时打开日光灯装置对这3 个实验装置进行照射;
→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个烧杯中小圆形叶片浮 起的数量。
→实验结果及分析:
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