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浅议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出资或控股的企业,其重要性在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概述1. 定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法律、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约束下,实现公司内部权利与责任分配、管理层与股东之间权利关系协调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等方面的一种组织形式。
2. 目的:保障国有企业合法权益,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3. 特点:政府干预较大,股权分散程度低,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不同于民营企业。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体1. 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并选举董事长、董事等。
2. 董事会:是执行机构,负责决策执行公司战略,并监督经营管理。
3. 监事会:是监督机构,负责对董事会、高管层及其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度设计1. 股权结构:国有资本占比较高,但也存在少数股东。
2. 董事会:应当设立独立董事,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
3. 监事会:应当设立专职监事,并加强对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审计监督。
4.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各类风险。
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改进1. 问题:政府干预过多,股权分散程度低、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
2. 改进方向: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并引入市场化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六、结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并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推进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权责不清,权力集中导致决策失衡。
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上的制约,企业高层往往过度集权,造成决策的高度集中,导致了权责不一致。
二是股权分散问题。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分散、股东利益不对称,造成了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和公司治理的混乱。
三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普遍存在着弱点,这与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创新机制的缺失密切相关。
第一,加强权力制衡。
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推行董事会决策制度,明确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产生。
应引入独立董事,增强公司治理的独立性,控制企业权力的滥用,推进公司治理体系的规范化。
第二,优化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推动股权结构的优化,实现股权集中化。
通过整合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减少股权分散,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治理效率和竞争力。
建立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应加强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薪酬与绩效挂钩,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还应建立健全股权激励制度,鼓励员工持股,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稳定性。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整合资源,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五,加强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推进是一个复杂而长期性的任务。
国有企业应加强权力制衡,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以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内容摘要:【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运作和发展的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共识,对国有企业成功改制也有很大的作用。
文章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
【摘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运作和发展的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共识,对国有企业成功改制也有很大的作用。
文章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完善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运作和发展的质量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有利于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加强公司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能力,改进公司绩效,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从世界范围来看,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世界银行行长吉姆•沃尔芬森曾经指出:“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像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至关重要。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吸引国际国内资本所必需的。
坚守良好的公司治理准则,也能够增强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该公司的信心,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共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不太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由于没有股权限制,在决策机制上就有这样的缺陷——老总一个人说了算,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也会有这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当今世界公司治理结构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一方面,由于国际上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壮大,手中控制了大量的资金,如英国国家退休金协会,美国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协会等。
他们在公司治理中会对公司施加压力,要求管理层按股东的期望来管理公司。
另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唤醒了人们对亚洲公司治理的重新认识。
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企业改制成功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面对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国有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对国有企业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系思考
45对国有企业构建完善 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系思考白方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北京 100728)摘 要: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文章从完善公司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探索如何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以引领和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中国特色 公司治理收稿日期:2020–03–20。
作者简介:白方涛,硕士,高级政工师,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现任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企业党建室副主任。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深化改革和探索实践,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现代 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新形势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把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体系,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既是新时期国有企业自 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1]。
1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是国企改革和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要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国企改革的号角,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总体上看,我国国有企业已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企业制度,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的时期,国有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应看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规范程度和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着治理边界不清晰、有效监督缺失、企业党建与现代企业不适应等矛盾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在今后改革中亟待解决。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试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国有企业内部权力分配和组织管理的结构体系。
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模式。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所有权层、经营层和监督层。
所有权层是国资委或其他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国家的代表行使出资人权益;经营层是企业领导班子、董事会和经理层,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监督层是监事会和其他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对经营层的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这种三层结构旨在实现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制衡,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特点。
首先是政府干预较多。
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往往在经营决策和重大事项上有较大的影响力,政府部门也常常参与企业运营和决策。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太符合,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是职工持股较多。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员工持股工作,通过职工持股和股权分置,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由于职工持股比例过高,可能导致决策流程复杂、效率低下,难以做出迅速有效的决策。
再次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董事会职权分散、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和完善。
首先,要加强权力分离和制衡机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在实际操作中要坚守市场经济的原则,减少政府的干预。
其次,要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强化企业董事会的监督和决策权,提高企业的治理效能。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经营层的监督和约束,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此外,要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开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前言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SOEs)是指由政府全称或部分所有或控制的企业。
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及完善建议。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1.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不明确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应是国家所有制,但实际上,因为历史和制度上的原因,国有企业法律地位极为复杂,同时与政府部门有过于亲密的关系。
这造成了其对外往来的不便,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发挥与政府的关系密不可分,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不够严格。
2. 国有企业总监事会作用机制不透明国有企业总监事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最高监管权力机构,其职责是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
然而,由于总监事会内部机制不透明、组成人员多为以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为主,导致其监督效果欠佳,以及深度参与企业运营和决策等问题发生。
3. 政府部门干预过度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关系过于紧密。
政府在对国有企业进行领导和管理时,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的现象,表现为指定企业经营方向、限制国内外资本独立进入等。
这导致了国企经营效益欠佳,市场化程度不够,吸引外部资本较少等问题。
三、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建议独立董事是指不属于企业管理层、不持股的外部人士,为企业提供独立的监督和审议作用。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的职责应该如下。
1. 审查公司决策与立法合规性独立董事应该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战略等进行审查,保证公司决策的合法合规。
同时,应该建立合规指导意见和培训机制,增强董事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2. 独立监督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独立董事应直接参与股东会和董事会,对公司内部管理、运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监督,减轻对经营决策的干涉和压力,确保董事会的经营决策符合企业利益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国有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1. 完善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应确保董事会成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能够独立、客观地进行决策。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增加外部专家的参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能力。
2. 优化股权结构:合理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市场化程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将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相结合。
同时,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强化内部监督和约束。
4. 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对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5. 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企业运营的监控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培育企业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强调诚信、创新、团队合作等价值观。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总之,国有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分析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分析1. 引言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于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2.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概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是指在国有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和相互制衡机制。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维护国家利益和股东权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3.1 权责不分明在国有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关系不清晰,容易出现权力过分集中、监督不力等问题。
3.2 股东大会作用有限股东大会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有时难以发挥对董事会和高管层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3.3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国有企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高管层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利益和股东权益。
3.4 激励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往往过于注重短期绩效,忽视长期发展,导致高管层可能为了追求业绩而牺牲企业长远利益。
4.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建议4.1 完善权责分配机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实现权力制衡和有效监督。
4.2 强化股东大会作用提高股东大会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董事会和高管层的监督。
4.3 遏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层的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
4.4 优化激励机制建立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管层关注企业长期利益。
5. 结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是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完善权责分配机制、强化股东大会作用、遏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和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
试论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开放的企业运作环境,也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制度和桎梏,实现了全面的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在现代公司的相关治理要求下,也相应地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
但在这一改革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即一些企业只是改变了一些形式,但依旧是被传统制度所束缚。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重点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国企;改革;公司治理引言:自从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变革之后,国企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历经数个时期的探索,主要表现为“放权”、“股份化”等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公司都摆脱了传统的制度,开始了证券市场的发行,并且建立了内部管理架构。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发展变革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是原有的制度依然对它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笔者就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
一、国企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一)三会一层职权界限不清晰,没有明确权责清单指引公司尚未形成规范、明确的权责清单,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分工仍不够明晰,议事清单不齐全,分级授权体系不健全,影响日常事项决策审批和日常工作开展效率。
在现代公司体制中,公司的董事会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总经理的选聘等,但是,在行使其职权时,通常要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或直接由政府部门任命,从而制约了董事行使职权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公司的经理层和董事会之间存在着权力交叉、重叠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缺失和利益主体的模糊,从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以笔者所在区属国有独资一级平台公司为例,在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过程中,虽然党总支会议事清单已发布,但三重一大事项尚未明晰,议事清单中的“其他应由党总支委前置研究讨论的重要事项”指代不清,造成不需要上会的事项也习惯或偏向于上会讨论现象,导致决策和工作效率下降。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摘要:国有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进一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出现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公司科学决策、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加快构建,势必影响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因此,必须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改变国有企业内在发展机理,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真正具备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脱颖而出的能力,这对国企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长足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企业观;董事会引言当前,国资委积极落实国务院对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改革实施方案,目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三年行动七大目标中的“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体制”都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关键内容。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有其独特性,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应在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和思考:一是对如何看待国有企业,二是对如何引导国有企业,三是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国有企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尽管监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制衡机构,是代替出资者监督企业董事、经营层等高级管理者合法合规行使权力的主体。
但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监事会制度均未建立健全,运行不畅,而监事会成员均由企业内部从事党政、财务和工会工作的领导干部担任,没有充分发挥类似中央巡视、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职能,导致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发挥应有职能。
谈谈对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
谈谈对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其实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公司的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可是非常重要哦,它就像一个公司的“大脑”,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那么,这个“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呢?让我来给大家说说我的理解吧!我们要明白,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谁来管理的。
这个管理层就像公司的“领导班子”,他们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选拔和监督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等等。
这个领导班子可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
所以,我们要支持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带领公司走向成功。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公司治理结构的层级。
一般来说,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分为三层:最高层是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重大事项;中层是经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底层是员工,他们是公司的基石,为公司创造价值。
这三层就像一个金字塔,层层相扣,相互支持。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公司走得更远。
然后,我们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透明度。
透明度就像是公司的“窗户”,让外界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
有了透明度,投资者、客户和合作伙伴才能对公司有信心。
所以,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大家都能看到公司的“内部情况”。
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支持公司的发展。
我们还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
创新就像是公司的“动力源”,推动公司不断前进。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这样,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像是公司的“暖气”,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爱。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这样,员工才会更加热爱公司,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关注这个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持公司的发展。
希望我的理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治理体系的完善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1、产权结构不够明晰部分国有企业产权关系较为复杂,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所有者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
这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权力制衡机制不够健全,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同时,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信息披露不充分国有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财务信息、经营决策等重要信息的透明度不够高,不利于社会监督和投资者决策,也容易引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危机。
4、外部监督机制有待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和手段还需进一步优化,存在监管重叠、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同时,社会监督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对国有企业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性1、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完善的治理体系能够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可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保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良好的治理体系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4、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善其治理体系能够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浅谈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是国家拥有全部或者大部分资本的企业,其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关系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也影响国有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治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浅谈。
一、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意义1.促进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决策的重要基础,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调整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2.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其经营效益和资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
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
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运营的顺畅程度。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各个层级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1.国家性质特征明显。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家性质特征尤为重要,因为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的代表,其法人治理结构必然会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国家对其法人治理结构有一定的干预和指导。
2.政府监管力度大。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政府的监管力度往往比较大,政府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这是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
3.市场导向与国家需求并重。
国有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需要兼顾市场导向和国家需求,其法人治理结构需要把握好市场竞争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平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4.绩效与政绩并重。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绩效和政绩往往并重,因此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需要更加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注重绩效导向的管理理念。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概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是国有资本运作的重要环节。
然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不透明、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二、权力过于集中1.问题表现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董事长和高管团队往往集中决策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2.形成原因(1)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少数股东支配着企业的控制权;(2)董事长和高管团队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
3.完善方案(1)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增加非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2)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提高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3)加强对高管团队的监督,建立绩效考核和回报机制。
三、决策不透明1.问题表现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决策常常不透明,缺乏信息公开和沟通渠道。
2.形成原因(1)企业内部信息不对外公开,导致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2)公司与投资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渠道不畅通。
3.完善方案(1)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内外部相关方分享企业决策和业绩信息;(2)加强公司与投资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合作,增加对外公开形式的多样化。
四、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1.问题表现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相对薄弱,导致股权滥用、职权滥用等问题。
2.形成原因(1)监管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部门职能分散、重叠等问题;(2)内部监管机制设计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3.完善方案(1)明确监管职责,强化监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能力;(2)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等制度建设。
附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关数据、案例、资料等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文档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转入了重点推进、着力突进阶段。
改革是理性的、谨慎的,表现为有方案有步聚地以多项试点为先导,其中尤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引人注目。
改革的实践将直接关乎多少年来一直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到底将迎来一种怎样的状态和前景,其所涉之广,决定了难度之大。
好在大势已趋,没有退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心部署下以及有关方面的协同努力下,终究已在步履维艰中获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那么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突出的问题是近年来盈利水平下降,亏损扰人。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首次出现净亏损。
5月份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二季度实现利润69.2亿元,七、八月份分别实现利润15.2和35.1亿元,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仍是经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8月累计,全国6.89万户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的只有3.74万户,盈利额688亿元,同比上升49.6%;有3.15万户亏损,亏损额602.6亿元,同比上升46.9%;盈亏相抵后仅盈利85.4亿元,同比下降79.6。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广东等效益好的沿海地区,盈利水平也在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增加。
目前,全国有7%左右的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涉及职工约750万人,有近2000万名职工在亏损企业中工作。
不少国有企业目前已困难到不能正常支付职工工资。
对此,有发议论者便问:国有企业怎么越改革越困难了?不少了也对此感到困惑或担忧。
这实际上涉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问题。
为了集中精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谢绝〞争论,但是似应允许议论。
国有企业改革既然是一项事关重大、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自然要引起各方人士注意,而平心静气地给出一些分析,那么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问题,把握本质,以形成共识。
首先,评价改革不仅要看它解决了什么,有时更为关键的是还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从事物的连续性看,暴露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恰恰是事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但其在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目前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就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执行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往往存在着执行与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较为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严重,导致企业决策执行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
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往往过于僵化,监督职能不够强化,企业管理者在决策和执行中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约束,导致了管理能力和效率的下降。
2. 人事任命与激励机制不足国有企业在人事任命与激励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由政府任命,而非市场竞争产生,导致了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上也存在问题,现行的薪酬制度缺乏市场竞争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难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股东权益保护不力国有企业在股东权益保护上存在较大问题。
国有企业的股东普遍是政府机构或者其他国有企业,他们往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了解不足,难以有效行使股东权益,导致了企业在股东监督和市场约束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企业管理层在决策和执行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出现腐败和违法行为。
4. 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国有企业在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作为国有企业,其在资产重组、重大投资行为和经营状况披露上往往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够及时和准确,难以为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足够的信息依据,导致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加大。
二、相关建议1.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与监督机制。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1. 引言1.1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突出。
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整体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的公司治理也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有效避免各类经营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增值。
良好的公司治理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增强对外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者的保护。
现代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公司治理,加强领导层对治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2000字】1.2 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 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许多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管理层决策不够科学、透明,内部监管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决策不够及时和灵活。
2. 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很多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缺乏独立的监督能力,成员过多受到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决策过于主观和缺乏客观性。
3. 高管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管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激励与公司业绩挂钩不够紧密,导致管理层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4. 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不够严格,一些企业存在腐败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害企业形象。
5. 股东权益受损: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股东权益受损的问题,管理层过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股东的权益,股东权益保护不到位。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有必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改进高管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维护股东权益,以实现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2. 正文2.1 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是现代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往往存在混乱、冗余或者缺乏透明度的情况。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等多种原因,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
不少问题。
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
1.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方案
1. 加强董事会建设
2. 完善股东会制度
3.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4.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
四、具体措施
1. 加强董事会建设:
(1)增加独立董事比例;
(2)提升董事会成员素质;
(3)建立健全决策程序。
2. 完善股东会制度:
(1)改革股权分置制度;(2)规范股东大会程序;(3)增强小股东权益保护。
3.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1)明确独立董事职责;(2)加强独立董事选举程序;(3)完善独立董事考核制度。
4. 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管:(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加强审计监管力度;(3)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实施效果
1.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2. 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3. 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形象。
六、结论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公司治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针对国有企业改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增强公司治理能力。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制是为了加强企业治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改制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引入外部资源和管理经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分配权力和责任,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1.明确权力和责任分配合理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对企业权力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
各级管理层要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正,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各级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内部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公司董事会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隐患。
3.促进信息的畅通流动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要求企业内部信息的畅通流动。
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作出准确的决策。
三、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原则设计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合理:内部治理机制设计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企业规模、性质、行业特点等因素,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权责对等: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当相互对等,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或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发生。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新疆昌吉831100摘要:近些年来,就当前国有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国有企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涉及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对财务缺乏一定的监督,最终导致一些股东滥用职权,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公司招募自己的亲属,间接损害了一些小股东的权益。
要想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要深入探究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策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就,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就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
目前,国有企业在财务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1 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我国国有企业可以划分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以及国有参股等几个类别。
第一,国有独资企业顾名思义是指国家持有全部股权的公司,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国有控股公司是指通过持有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来控制公司经营的国有企业,可以细分为绝对控股以及相对控股两大类,绝对控股意味着国有股权占据公司股权总额的一半以上,而相对控股是指虽然国有股权份额并未超过公司股权总额的一半,但国有股权是份额最大的股东,在公司中仍然占据着控股地位;第三,国有参股公司是指国有股权在公司股权总额中所占份额较少,在公司中并不具备控股地位。
2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2.1公司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尚未有机融合在职责定位上,虽然《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均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资格,但原则性较强,未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层面的职责地位,以及党委与“三会一层”之间的监督与制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 [摘要]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怎样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现实表明,这一制度创新推进并不理想。
本文从论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意义、阐述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结构内涵入手,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策一、现代企业与公司治理结构美国着名企业管理史学家钱德勒在考察美国企业内部生产和管理方式时提出:“由一组支薪的中、高级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即可适当地称之为现代企业。
”这应该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定义了,它揭示了现代公司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再是资本家本人,而是职业经理人员。
出资人并不管理企业而是从经理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来帮助自己管理企业,这就说明出资人的最终所有权与企业的控制权(经营权)出现了分离。
为了有效解决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这样,公司治理结构便应运而生。
在人们简单的理解中,公司治理结构几乎就等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分配模式。
就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看,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不尽一致。
科克伦和沃特克指出:“公司治理问题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的相关利益人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
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谁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谁应该从公司决策(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一个公司的治理问题就会出现。
”钱颖一认为:“在经济学家看来,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经理人员、职工)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吴敬琏更进一步将公司治理结构具体化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吸收西方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成果,结合我国公司制企业的特点,狭义地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建立在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的基础上,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这四个“物理层次”的组织架构,构建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形成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
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包括相关利益集团(管理者、员工、客户、供货商、所在社区等)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核心是作为外部人的投资者如何激励约束作为内部人的经理人员。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是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管理层能以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
通过建立一套既分权又能相互制衡的制度来降低代理成本和代理风险,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利益的背离,从而达到保护所有者的目的。
它主要由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机关构成。
这一制度或称治理结构建立的基础是公司的权力配置,即无论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都以其法律赋予的权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股东以其投入公司的财产对公司拥有终极所有权并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在法律意义上公司是股东的,对公司拥有无可争议的剩余索取权。
经营者则作为代理人拥有公司的法人财产权而非所有权,但他直接控制着公司和公司的剩余。
由于法人财产权和终极所有权的不一致性,而导致经营者和所有者在公司的利益不一致。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机制扭曲,治理水平不高等,这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绩效,使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收到预期成效。
目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各项决议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在股东平等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受大股东控制,缺乏独立性,严重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表明,作为合约结合体的企业,其内部的股权结构安排,会直接影响公司价值和绩效。
由于我国公司化改制是在传统的国有企业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出现了公司产权过分集中,国家股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等现象。
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必然诱发种种弊端,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损害更为明显。
由于国有股的行使主体——政府部门具有特殊的地位,往往导致政府与企业角色错位,国家作为“大股东”对企业的监督和控制,演变成为行政干预,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开。
政企不分,企业不可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掠夺”上市公司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二)“内部人控制”与行政“外部人控制”同时并存。
“内部人控制”即公司内部的管理层控制董事会,进而控制公司的情况。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
从理论上讲,改制后的公司中只要存在国家股,那么国家就是公司的股东。
国家所有,其实质就是全民所有。
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由什么机构或人员来代表国家(全民)履行作为出资人的股东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实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至今仍然不十分明确,因而造成了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
这就给企业的经营者为牟取个人私利或本企业职工的小集团利益以可乘之机,从而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其突出的表现在于过分的职务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和耗费资产、转移国有资产、置小股东利益于不顾、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等等。
在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同时,由于长期的政企不分,政府主管部门和官员用直接或间接的权力,“影响或控制企业”。
这就是所谓的行政“外部人控制”。
行政“外部人控制”,实际上是在产权非人格化情况下,行使委托人权力的人以放弃对代理人的制度控制,换取以非制度控制权来控制代理人的不当行为。
这种行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在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上的延伸。
其主要表现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身份模糊、产权界定不清和多重代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国有企业法人代表产生不规范、公司控制权的配置规则不健全、政府委派官员去企业担任董事、董事长和经理等等。
这实际上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出现的“委托人问题”,它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严重的“代理人问题”一起,形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特殊的“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绩效。
(三) 缺乏一个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
外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等市场约束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
面对激烈竞争的产品市场,如果经营者管理不善,产品和质量不具有竞争力,就会无情地被对手淘汰。
一个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能产生两种约束现有经理管理层的机制:一个是股东用脚投票的机制,当股东对现有经营层不满意时,可以选择不再做股东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另一个是产权购买方的接管机制,当企业治理水平低时,会受到接管的威胁,被其他的投资者收购和兼并,现有经理人的位子不保,这就形成一种约束。
而一个有效的经理人市场的存在对于不称职的经理人也是一个威胁:如果一个经理因自己的管理原因导致公司业绩下降,董事会就会从经理人市场寻找替代者,原有的经理则丧失岗位,同时给自己的经理人生涯留下不良记录而影响其未来发展。
可见,经理人员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够产生约束经理行为的信息,因此,能够解决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激励问题。
但在我国,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二是公司控制权市场或者并购市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非常有限;三是经理市场不成熟。
(四)违规操作成本低。
我国对于公司治理问题出台的法律规范不少,但是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而且大多数停留在经济惩罚上,缺乏足够的刑事惩罚。
对于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们的违规,交易所通常也就是谴责罢了,而证监会也只是罚款了事。
最近几年频繁出现公司高管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事件,无不说明,由于违规成本太低,处罚不力,使得高管们在违法违规的路上前赴后继,铤而走险。
更让我们认识到了市场监管机制存在的漏洞。
(五)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健全。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信息机制还不健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使企业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真实。
由于这类企业的信息基本被内部人控制和操纵,外部人和企业普通职工很难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
当被迫或需要向上级、政府、公众提供信息时,首先考虑信息的披露是否损害内部集团的利益,并与此展开博弈,使外界难以知晓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成了经营绩效低的“保护衣”。
不健全、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上市公司信息操纵和信息造假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规范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提供公司治理结构所需体制平台。
在构建经济型公司治理结构之前,先要明确它的前提条件,即其所需的体制平台。
我国国有企业建立公司治理模式应基于三个体制平台:政企分开、社企分离、党企分工。
唯有如此,国有企业才能摆脱政府不必要的干预,避免行政型治理模式的种种弊端,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经营,在统一的市场体制下公平竞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投资人、管理者和职工的责、权、利关系,企业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公司化改制,选择适应企业实际需要的公司治理模式。
(二)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
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着所有者和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是影响公司治理健康有效的重要因素。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国有股一股独大,并多是国有独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