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职责链模式
指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区别
指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区别在软件开发中,指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虽然这两种模式用于解决的问题类似,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适用场景却不尽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指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一、指责链模式指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处理单个请求,避免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耦合在一起。
在指责链模式中,每个处理对象都包括一个请求处理方法,该方法决定是否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对象。
这种模式可以形成一条处理链,请求将沿着该链一直向下传递,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指责链模式中的对象都被赋予了一个层次结构,通过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来形成一个链。
例如,假设一个公司的员工分为三个级别:普通员工、部门经理和总经理。
当一个员工需要休假时,他向他的直接上级提交请求,如果直接上级无法决策,则交给上级的上级,最终决策权落到总经理手中。
指责链模式的优点是它能够避免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而且它允许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处理对象,方便维护。
二、策略模式策略模式也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允许在运行时选择算法的行为。
在策略模式中,客户端代码将对象的行为从其本身中解耦出来,并将其委托给一个能够选择正确算法的对象。
策略模式的一个经典应用是排序算法。
假设存在一个需要对数列进行排序的程序,在运行时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插入排序等)。
在策略模式中,排序算法被封装在一个算法类中,并实现一个统一的排序接口。
客户端代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算法来处理排序,而不需要关心算法的实现过程。
策略模式的优点是它能够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算法的选择能够在运行时发生改变。
三、指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区别指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虽然同属于行为设计模式,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适用场景存在一定的差异。
1. 实现方式指责链模式基于面向对象的继承机制,每个处理对象都继承自同一个抽象处理类,并持有对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引用。
责任链策略+策略模式组合
责任链策略+策略模式组合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和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都是设计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
将两者组合使用,可以在责任链的每个节点上应用不同的策略,从而实现策略的动态切换和组合。
在责任链模式中,多个对象可以处理请求,但只有一个对象能够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其他对象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直到某个对象处理了请求。
这种模式可以用于解耦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使得请求的传递和处理更加灵活。
策略模式则允许将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而变化。
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得它们可以互相替换。
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将责任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组合使用,可以在责任链的每个节点上应用不同的策略。
这样,客户端只需要与链中的一个节点进行交互,就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
客户端只需要知道特定节点的接口,而不必关心其他节点的具体实现。
这样可以使系统的实现更加灵活,也方便了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具体实现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定义抽象策略:创建一个接口,定义一些方法来处理不同的任务或操作。
2. 定义多个策略类:实现抽象策略接口,并实现各自的方法。
这些策略类将根据不同的需求实现不同的算法或行为。
3. 创建责任链:定义一个责任链接口和实现类,责任链接口包含一些方法用于处理请求,这些方法会将请求传递给链中的下一个对象。
4. 在客户端中使用责任链:客户端只需要与链中的一个节点进行交互,就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而无需修改客户端代码。
同时,这种组合使用也使得系统的实现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面向对象23种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23种设计模式面向对象23种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设计模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减少代码的冗余和复杂性,并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本文将介绍23种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1. 工厂方法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是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创建逻辑,只需要知道工厂类中定义的接口即可。
2. 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在抽象工厂模式中,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创建逻辑,只需要知道工厂类中定义的接口即可。
3.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全局点。
4. 原型模式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复制或克隆一个现有的对象,而不必知道其具体实现。
5. 建造者模式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逐步创建复杂的对象,而不必知道其内部实现细节。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一个或多个不兼容的类或接口转换为客户端所需的接口。
7.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开来,以便独立地进行修改。
8. 组合模式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将一组对象作为单个对象处理,以便客户端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9.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向现有对象添加额外的功能,同时不改变其现有的结构。
10. 外观模式外观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为一组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以便于客户端使用。
11. 享元模式享元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利用共享技术来最小化内存使用,以及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12.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个代理对象,使得客户端可以通过代理对象间接地访问实际对象。
职责链设计模式
职责链设计模式一、什么是职责链设计模式职责链设计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按照其顺序依次处理请求,直到请求被处理或者到达链的末尾。
每个对象在收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其处理,然后传递给下一个对象,也可以选择不处理,从而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
这种模式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得多个对象都有可能处理请求,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
二、应用场景职责链设计模式通常应用于以下场景:1.处理请求的对象不确定,并且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添加或删除对象。
2.需要按照特定顺序对请求进行处理。
3.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需要解耦,避免耦合度过高。
4.想要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动态地指定处理该请求的对象。
三、实现方式职责链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请求通过一个对象链传递,并让不同的对象依次处理请求。
下面是实现该模式的一般步骤:1.定义一个抽象处理器(Handler)类,其中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器的引用。
2.派生具体处理器(ConcreteHandler)类,实现请求处理的具体逻辑,并在需要时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器。
3.在客户端代码中创建处理器链的实例,并将请求发送到链的起始位置。
四、实例演示以一个账单审批系统为例,系统中有三个级别的审批者: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
账单金额小于1000元的由经理审批,小于5000元的由副总经理审批,其余由总经理审批。
1. 定义抽象处理器类public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protected Approver nextApprover;public void setNextApprover(Approver nextApprover) {this.nextApprover = nextApprover;}public abstract void approve(Bill bill);}2. 派生具体处理器类public class Manager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if (bill.getAmount() < 1000) {System.out.println("Manager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 l.getAmount());}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nextApprover.approve(bill);}}}public class VicePresident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if (bill.getAmount() < 5000) {System.out.println("Vice 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l.getAmount());} else if (nextApprover != null) {nextApprover.approve(bill);}}}public class President extends Approver {@Overridepublic void approve(Bill bill) {System.out.println("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 + bill. getAmount());}}3. 创建处理器链的实例并发送请求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pprover manager = new Manager();Approver vicePresident = new VicePresident();Approver president = new President();manager.setNextApprover(vicePresident);vicePresident.setNextApprover(president);Bill bill1 = new Bill(800);manager.approve(bill1);Bill bill2 = new Bill(3000);manager.approve(bill2);Bill bill3 = new Bill(10000);manager.approve(bill3);}}4. 运行结果Manager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800Vice 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3000President approved the bill with amount: 10000五、优缺点优点:1.降低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度,使得处理请求的对象可以独立变化。
利用设计模式解决可扩展性问题
利用设计模式解决可扩展性问题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适应变化的需求时,能够保持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能力。
设计模式是一种用于解决软件设计常见问题的经验总结,可以提供一种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设计模式,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
1.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工厂模式通过定义一个工厂类来创建对象,将对象的创建逻辑封装起来,使得系统易于扩展和维护。
当需要添加新的产品类型时,只需要添加一个对应的工厂类即可,不需要修改已有代码。
2.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
在系统中,需要确保某个对象的唯一性时,可以使用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提供了可扩展性,当需要对单例进行修改时,只需要在单例类中修改即可,无需改动其他代码。
3.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在系统中,当需要增加新的观察者或取消某个观察者时,可以轻松地扩展和维护。
4.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Pattern)装饰者模式动态地将责任附加到对象上,通过创建包装器来扩展对象的功能,而不是修改对象本身。
通过装饰者模式,可以灵活地增加或修改对象的行为,而不会影响其他对象。
5.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之可以相互替换。
通过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条件语句来实现不同的行为。
当需要增加新的算法时,只需要添加新的策略类即可,不需要改动其他代码。
6.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通过使用适配器模式,可以重用旧的类,并且使其与现有系统或者其他类兼容。
适配器模式提供了可扩展性,当需要适配新的接口时,只需要添加一个新的适配器即可。
行为型设计模式介绍
行为型设计模式介绍行为型设计模式是指用于解决对象之间交互及职责分配的设计模式,它们主要描述了不同对象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如何控制对象之间的交互流程。
这些模式通过将行为分离到不同的对象中,来实现更好的封装性和可复用性。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对行为型设计模式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包括模式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它们。
一、定义行为型设计模式是指一系列用于对象之间交互和职责分配的设计模式。
这些模式主要解决对象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如何控制对象之间的交互流程。
与创建型设计模式和结构型设计模式不同,行为型设计模式更关注对象之间的功能分配,而不是组成对象的方式。
行为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责任链模式: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构造成一条链,依次发送请求,直到有一个接收者处理为止。
2、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使得请求的发送者与请求的接收者之间解耦,并且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请求。
3、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来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4、中介者模式:定义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得各对象之间不需要直接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耦合度。
5、备忘录模式:提供一种方式来捕获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恢复对象到之前的状态。
6、观察者模式: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状态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
7、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从而使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其所属的类。
8、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使得它们可以互相替换。
9、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算法框架,由具体子类实现其中的某些步骤,可以提供一个保护性的具体方法,以约束它的子类必须遵循的规则。
10、访问者模式:在不改变对象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对象某些元素的新操作。
二、分类行为型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两类:类行为型模式和对象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职责链模式PPT课件
模式动机与定义 模式结构与分析 模式实例与解析 模式效果与应用 模式扩展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概述
行为型模式(Behavioral Pattern)是对在不同 的对象之间划分责任和算法的抽象化。
行为型模式不仅仅关注类和对象的结构,而 且重点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行为型模式,可以更加清晰地划分类与 对象的职责,并研究系统在运行时实例对象 之间的交互。在系统运行时,对象并不是孤 立的,它们可以通过相互通信与协作完成某 些复杂功能,一个对象在运行时也将影响到 其他对象的运行。
职责链模式
模式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职责链模式:
• 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 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 提交一个请求。
• 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职责链模式
模式应用
(1) Java中的异常处理机制
try {
JavaScript事件浮升机制:
职责链模式
模式扩展
纯与不纯的职责链模式
• 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要求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只能在两个 行为中选择一个:一个是承担责任,另一个是把责任推给 下家。不允许出现某一个具体处理者对象在承担了一部分 责任后又将责任向下传的情况。
• 在一个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必须被某一个处理 者对象所接收;在一个不纯的职责链模式里面,一个请求 可以最终不被任何接收端对象所接收。
+ setSuccessor (Leader successor)
: void
+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 void
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对比
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对比在软件开发中,设计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中,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本文将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装饰模式装饰模式,是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的基础上,动态地添加一些新的功能。
这种模式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可以叫做装饰器来实现。
在装饰器模式中,有三个主要角色,分别是抽象构件(Component)、具体构件(ConcreteComponent)和装饰器(Decorator)。
其中,抽象构件角色定义了抽象接口,具体构件角色实现抽象接口,而装饰器角色继承了抽象构件角色,并持有一个具体构件的实例,起到包装的作用。
装饰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功能,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扩展一个类的功能,避免了继承带来的代码复杂性和类爆炸问题。
但缺点是装饰层数过多会增加程序的复杂度,也可能会导致增加了过多的类。
二、职责链模式职责链模式,是指通过建立一个请求的处理链,并且每个节点都有处理请求的机会,直到请求被处理完成。
这种模式拥有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
在职责链模式中,有两个主要角色,分别是处理者(Handler)和请求(Request)。
处理者是职责链上的节点,每个处理者都可以处理请求,如果请求不能被当前处理者处理,则将请求传递给下一级处理者。
请求则封装了请求的内容和需要执行的操作。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是将请求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可以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可以避免请求发送者和处理者之间的紧耦合关系。
但缺点是会导致请求的处理延迟,也需要合理设计职责链的节点顺序,避免请求被一直传递下去。
三、装饰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1. 功能不同装饰模式是为对象动态地添加功能,而职责链模式则是为了解耦并且动态地改变请求的处理流程。
2. 使用场景不同装饰模式适用于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功能的场景,也适用于不想使用继承或希望从不同角度扩展类功能的场景。
23种设计模式 详解
23种设计模式详解设计模式是指面向对象编程中,经过多次验证、被广泛接受的代码实现方法。
这些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目前,常用的设计模式有23种。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23种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Singleton)单例模式是一种只允许生成一个实例的模式。
在实例化对象时,单例模式的生成过程比较特殊,需要先判断该类是否已经实例化过,如果已经实例化,则直接返回已有的实例对象,否则再进行实例化。
2. 工厂模式(Factory)工厂模式是一种生产对象实例的设计模式。
它将对象实例的生成过程封装在一个工厂类中,客户端需要对象时,只需要调用工厂类中对应的方法即可。
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扩展了工厂模式的模式。
它可以生成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实例。
具体实现时,通常需要定义一个抽象工厂类和一些具体工厂类,来生产各种相关的对象实例。
4. 建造者模式(Builder)建造者模式是一种用于构建复杂对象的模式。
它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然后通过一个指挥者来管理这些步骤的执行,最终构建出一个复杂的对象。
5. 原型模式(Prototype)原型模式是一种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的模式。
一般来说,系统中的对象包含大量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通过复制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生成对象的时间和资源。
6. 适配器模式(Adapter)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将不兼容接口转换为兼容接口的模式。
具体实现时,需要定义一个适配器类,该类实现了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而且还包装了原有不兼容的接口,使其能够兼容客户端期望的接口。
7. 桥接模式(Bridge)桥接模式是一种将抽象部分与其实现部分分离开来的模式。
具体实现时,需要定义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的接口,然后定义一个桥接类,将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联系起来。
8. 组合模式(Composite)组合模式是一种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的模式。
实战!工作中常用到哪些设计模式
实战!工作中常用到哪些设计模式大家好,我是捡田螺的小男孩。
平时我们写代码呢,多数情况都是流水线式写代码,基本就可以实现业务逻辑了。
如何在写代码中找到乐趣呢,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设计模式优化自己的业务代码。
今天跟大家聊聊日常工作中,我都使用过哪些设计模式。
工作中常用到哪些设计模式1.策略模式1.1 业务场景假设有这样的业务场景,大数据系统把文件推送过来,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解析方式。
多数的小伙伴就会写出以下的代码:if(type=="A"){//按照A格式解析}else if(type=="B"){//按B格式解析}else{//按照默认格式解析}这个代码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呢?•如果分支变多,这里的代码就会变得臃肿,难以维护,可读性低。
•如果你需要接入一种新的解析类型,那只能在原有代码上修改。
说得专业一点的话,就是以上代码,违背了面向对象编程的开闭原则以及单一原则。
•开闭原则(对于扩展是开放的,但是对于修改是封闭的):增加或者删除某个逻辑,都需要修改到原来代码•单一原则(规定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发生变化的原因):修改任何类型的分支逻辑代码,都需要改动当前类的代码。
如果你的代码就是酱紫:有多个if...else等条件分支,并且每个条件分支,可以封装起来替换的,我们就可以使用策略模式来优化。
1.2 策略模式定义策略模式定义了算法族,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的客户。
这个策略模式的定义是不是有点抽象呢?那我们来看点通俗易懂的比喻:假设你跟不同性格类型的小姐姐约会,要用不同的策略,有的请电影比较好,有的则去吃小吃效果不错,有的去逛街买买买最合适。
当然,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小姐姐的芳心,请看电影、吃小吃、逛街就是不同的策略。
策略模式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接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1.3 策略模式使用策略模式怎么使用呢?酱紫实现的:•一个接口或者抽象类,里面两个方法(一个方法匹配类型,一个可替换的逻辑实现方法)•不同策略的差异化实现(就是说,不同策略的实现类)•使用策略模式1.3.1 一个接口,两个方法public interface IFileStrategy {//属于哪种文件解析类型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封装的公用算法(具体的解析方法)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1.3.2 不同策略的差异化实现A 类型策略具体实现@Componentpublic class AFileResolve implements IFileStrategy {@Overridepublic 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 {return FileTypeResolveEnum.File_A_RESOLVE;}@Overridepublic 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 {("A 类型解析文件,参数:{}",objectparam);//A类型解析具体逻辑}}B 类型策略具体实现@Componentpublic class BFileResolve implements IFileStrategy {@Overridepublic 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 {return FileTypeResolveEnum.File_B_RESOLVE;}@Overridepublic 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 {("B 类型解析文件,参数:{}",objectparam);//B类型解析具体逻辑}}默认类型策略具体实现@Componentpublic class DefaultFileResolve implements IFileStrategy {@Overridepublic FileTypeResolveEnum gainFileType() {return FileTypeResolveEnum.File_DEFAULT_RESOLVE;}@Overridepublic void resolve(Object objectparam) {("默认类型解析文件,参数:{}",objectparam); //默认类型解析具体逻辑}}1.3.3 使用策略模式如何使用呢?我们借助spring的生命周期,使用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把对用的策略,初始化到map里面。
责任链模式源码和类图
Java设计模式第二次作业一:职责链模式题目(PPT上的题目):某OA系统需要提供一个假条审批的模块,如果员工请假天数小于3天,主任可以审批该假条;如果员工请假天数大于等于3天,小于10天,经理可以审批;如果员工请假天数大于等于10天,小于30天,总经理可以审批;如果超过30 天,总经理也不能审批,提示相应的拒绝信息。
(UML图如下)请写出java源码LeaVeReqUeSt-IeaveName : String-IeaVeDayS : int+ LeaveRequest {String IeaveName1 int IeaveDays)+ SetLeaveName (String IeaveName): void + SetLeaveDays (int IeaveDays) : void+ getLeaveName () : String + getLeaveDays () : intLeader ______ {abstract}# name : String # su∞essor: Leader + Leader(String name)-+ setSuccessor (Leader successor) : void + handleRegues' (LeaV密eqυest, JeqUeSt): VOidGeneralManager+ Director (String name)+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void + GeneraIManager (String name) + handleRequest (LeaveRequest request): void解答:Java源码:1 :请求类LeaVeReqUeSt (假条类) pubic class LeaveRcquest (private String IeaveName;Private int IeaveDays:pubic LeaveRequest (String IeaveName, int IeaveDays) (IhisJeaveName= IeaveName;th is.leaveDays= IeaveDays;1pubic void SetLeaveName (String IeaveName)(IhisJeaveName= IeaveName;1pubic void SetLeaveName (int IeaveDays)this.leaveDays= IeaveDays;pubic String getLeaveName () (return (this.leaveName);1pubic int getLeaveDays()(return (this.leaveDays);2.抽象处理类LeadIer (领导类)pubic abstract class Leader (potected Leader successor;String name;public Leader(String name)(=name;1public viod setSuccessor (Leader successor)(th is. syccessor=successor;}Public abstract void hanleRequest(leaveRequest request);)3具体处理者DireCtOr (主任类) public class Director extends Leader(public Director (String name)(=name;)public void hanleRequest(IeaveRequest request)(if (request.getLeaveDays()<3)(SyStem.out.primln("Director'' + name + ςςhandlerequest', + request.getLeaveName()+,,leavedays is " + request.getLeaveDays());else(if(this.successor! =null)(this.successor.handlerRequest(request);4.具体处理者Manager (经理类) public class Manager extends Leader {public Manager (String name) (=name;)public void hanleRequest(leaveRequest request) (if (request.getLeaveDays()< 10)(System.out.println(tςManagef,+ name + 4t handlerequest" + request.getLeaveName()+,,leavedays is " + request.getLeaveDays()); ) else ( if(this.successor!=null)(this.successor.handlerRequest(request);) ) )15.具体处理者GeneralManager (经理类) public class GeneraIManager extends Leader ( public GeneraIManager (String name)=name;public void hanleRequest(IeaveRequest request)(if (request.getLeaveDays()<30)(System.oul.println(t4GeneralManagef,+ name + “handle request' +request.getLeaveName()÷,1eavedays is " + request.getLeaveDays());)else(System.out.println(44no way,,);)))6.客户端测试类public class Client(Pub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Leader obdirector,obmanager,obGmanager;obdirector =new DireCtor(“Jon”)Obmanager = new Manager(“Lin”)ObGmanager = new Gmanager("Wei")obdirector.setSuccessor(obmanager);obmanager. setSuccessor( obG manager) √∕⅛¾ ⅛ I[R 贵链中的处理次序LeavcRequest test = new LeaVeReqUeSt("Test”,20);obdirector.handleRequest(test);I1二:享元模式题目(课上PPT题目修改):实例一:共享网络设备(无外部状态)很多网络设备都是支持共享的,如手机,电脑可以开热点(HOt),路由器(Modem)也可实现共享网络,并通过该该设备进行数据转发,如图所示,现用享元模式模拟共享网络设备的设计原理。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都是常见的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经常用到。
两种设计模式都是用来解耦合系统的,但是确有一些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这两种模式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职责链模式职责链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条职责的链,通过把请求传递给一个链上的多个对象来处理。
当一个对象处理完成后,它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对象,以此类推,直至请求被处理完毕。
应用场景:1. 在系统中有多个对象可以进行请求处理,但是请求的处理对象在运行时才能确定。
2. 需要动态地管理对象的职责。
3. 要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优点:1. 职责链模式可以对请求和处理相分离,降低系统的耦合度。
2. 可以动态添加节点对象到职责链上,方便扩展系统功能。
缺点:1. 由于请求需要在链上多次进行传递和处理,会导致系统性能的下降。
2. 当职责链节点过多的时候,会导致职责链的维护变得复杂。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将对象的不同行为封装成不同的策略,让对象在运行时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切换这些策略。
策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对象能够动态地改变其行为,而不是在编译时固定的。
应用场景:1. 当需要在一个对象中根据外部条件来调整其行为时。
2. 当需要对多个算法或行为进行封装,可以把这些算法和行为独立出来。
3. 当需要在运行时切换算法或行为。
优点:1. 策略模式可以让对象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其行为。
2. 可以把算法和行为独立出来,方便管理和维护。
缺点:1. 策略模式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需要增加许多策略类。
2. 需要在客户端中知道所有的策略类,才能在运行时选择正确的策略。
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对比职责链模式和策略模式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都是用来解耦合系统的。
但是两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链式结构,请求由链上多个对象处理,直至请求被处理完毕。
职责链模式对于请求的来源并不关心,处理请求的节点也不需要知道下一个处理节点是谁。
策略模式是一种策略的集合,目的是为了让对象能够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其行为。
软考知识点设计模式
软考知识点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软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指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总结和抽象。
通过设计模式,我们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从而有效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一、设计模式的分类设计模式按照目的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1. 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用于处理对象的创建过程,它关注如何实例化对象并确保对象的合适初始化。
常见的创建型模式包括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
- 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2. 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组合,它们可以用于从简单的对象构建复杂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型模式包括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和享元模式。
- 适配器模式:将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 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
-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 外观模式: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尽量多的细粒度对象,减少对象的创建和消耗。
3. 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通信和协作,以及实现解耦和灵活性。
常见的行为型模式包括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和访问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的经典运用
23种设计模式的经典运用介绍设计模式是解决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可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23种经典的设计模式,并给出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示例。
通过学习这些设计模式,您将增加对软件设计的理解,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创建型设计模式1.工厂方法模式(F a c t o r y M e t h o d)工厂方法模式通过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具体类。
这种方法可以延迟实例化过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应用场景:-在一个系统中,希望客户端与具体类的实例化解耦。
-希望通过增加具体类的扩展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2.抽象工厂模式(A b s t r a c t F a c t o r y)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组。
这种模式将对象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中,从而实现了解耦。
应用场景:-当一个系统独立于其产品的创建、组合和表示时。
-当需要一个系列的相互依赖的对象而无需指定其具体类时。
3.单例模式(S i n gl e t o n)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这种模式常用于控制对资源的访问,例如数据库连接或日志文件。
应用场景:-当需要一个类的唯一实例,并且该实例需要被多个客户端共享时。
-当需要限制系统中特定类的实例数量时。
4.原型模式(P r o to t y p e)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
这种模式对于创建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对象非常有用,可以通过克隆现有对象来提高性能。
应用场景:-当一个系统的某些对象的创建比较昂贵时。
-当需要避免构造函数调用,而直接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时。
5.建造者模式(B ui l d e r)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现分离,使得相同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现。
应用场景:-当想要构建一些复杂对象时,如生成器。
-当需要创建对象的过程具有多个步骤,并且每个步骤都可以按需选择或省略时。
结构型设计模式6.适配器模式(A da p t e r)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都可以用来实现模块化和松耦合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的实现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
其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主题(Subject),观察者称为观察者(Observer)。
在观察者模式的实现中,主题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主题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会遍历观察者列表,通知每个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证松耦合,并且可扩展性强。
由于观察者和主题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动态的,因此可以任意增加或删除观察者,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此外,观察者模式还可以支持多种通知方式,例如广播通知、点对点通知等等,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选择。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处理请求的对象链。
当一个请求进入职责链时,每个处理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了它或者所有对象都无法处理它。
在职责链模式的实现中,每个处理对象都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引用,当当前处理对象无法处理请求时,就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对象进行处理,形成一条链状结构。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请求的处理逻辑分散到多个对象中,使得每个对象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此外,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动态的请求处理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请求的过滤和转发功能,可以根据请求的类型和属性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虽然都是行为型模式,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所不同。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事件通知机制时,就可以采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而职责链模式适用于处理请求的场景,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复杂的请求处理系统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职责链模式来实现。
在具体的实现中,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有一些注意事项。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责任链模式中,请求沿着一个链传递,直到有一个对象能够处理它为止。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场景很广泛,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用户认证和授权在一个系统中,用户的请求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认证和授权才能被处理。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这些环节抽象成一个个的处理器,并按照认证和授权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用户发送请求时,责任链中的处理器依次进行认证和授权操作,直到有一个处理器能够处理该请求或者整个责任链结束。
2. 日志记录在一个系统中,需要对某些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以便后续的审计和问题排查。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日志记录的逻辑封装到多个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需要记录日志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记录日志,以及记录日志的方式和内容。
3. 异常处理在一个系统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需要对这些异常进行处理。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异常处理逻辑分别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处理该异常,以及如何处理。
4. 数据校验在一个系统中,用户输入的数据需要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校验逻辑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用户输入数据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校验该数据,以及如何校验。
5. 请求过滤在一个系统中,可能需要对请求进行过滤,以确保请求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过滤逻辑封装到不同的处理器中,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责任链。
当请求到达时,请求会沿着责任链传递,每个处理器都可以选择是否过滤该请求,以及如何过滤。
以上是责任链模式的一些常见应用场景,通过使用责任链模式,可以将复杂的处理逻辑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处理器,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可扩展。
软件开发中必备的设计模式
软件开发中必备的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使用设计模式是一种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有效手段。
设计模式是一种经过实践验证的通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解决特定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在不同场景下重复使用的模板。
这篇文章将介绍软件开发中常用的设计模式。
一、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用来描述对象的创建过程,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
1.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用于确保类只能创建一个实例,并且该实例可以被全局访问。
单例模式通常解决配置管理器、日志记录和线程池等方面的问题。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但是让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
工厂模式通常用于避免在具体代码中使用new关键字,简化代码并使其更易于扩展和更改。
3. 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用于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这样可以隔离对象创建的复杂性并将其与使用者分离开来。
4. 建造者模式建造者模式使用多个简单的对象一步一步构建复杂的对象。
这样可以将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相分离,从而使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 原型模式原型模式通过复制一个现有对象来创建新的对象。
这个过程不需要调用构造函数,而是通过克隆方法完成。
原型模式可以节省对象创建的时间并降低内存消耗。
二、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用来描述对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和享元模式。
1.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用于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另一个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
适配器模式可以解决系统接口不兼容的问题。
2. 桥接模式桥接模式用于将抽象和实现分离开来。
这样可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变化。
桥接模式通常用于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和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开发等方面。
3. 组合模式组合模式定义了一个抽象基类,表示对象和对象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
组合模式可以通过递归结构处理整个对象集合。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中,风控规则是保障业务安全和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风控规则用于检测、判断和控制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交易,以保护公司和用户的利益。
然而,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复杂化,单一的风控规则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能够解决复杂业务需求的设计模式。
它通过将请求与处理逻辑解耦,形成一个责任链条,每个处理节点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处理或者转发请求,从而满足不同的业务规则。
责任链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处理逻辑更加清晰和易于维护。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将风控规则与责任链模式相结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风险和需求。
通过将不同的风控规则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成责任链条,可以逐个处理和判断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交易。
当一个规则节点无法处理时,将请求转发给责任链上的下一个节点,直到找到能够处理该请求的节点为止。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系统更加灵活和高效,能够快速响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和风险情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的定义、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应用案例。
通过对该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提升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保护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 正文部分:介绍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的相关概念、定义、作用以及实际应用。
2.1 风控规则:首先,会对风控规则进行详细的定义,并探讨其在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中的作用。
此外,还会探讨不同场景下的风控规则应用。
2.2 责任链模式:接着,我们将介绍责任链模式的定义以及其在软件设计中的原理。
同时,还会对责任链模式的常见实现方式进行讨论。
2.3 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风控规则责任链模式的概述,包括其优点和应用案例。
我们将探讨该模式在风控规则中的具体应用,并详细讲解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实施方式。
16 C#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
实例类图
Approver {abstract} # # + + + successor : Approver name : string Approver (string name) SetSuccessor (Approver successor) : void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
★☆☆☆☆
★★★☆☆ ★★★☆☆
★★★★★ ★★☆☆☆
★★☆☆☆
★★☆☆☆
★★★☆☆
★★★★★
★★★☆☆ ★☆☆☆☆ ★★☆☆☆
★★★☆☆ ★★★★☆ ★★★☆☆
★★★★☆
★☆☆☆☆
职责链模式概述
奖学金审批示意图
职责链模式概述
采购单分级审批结构图
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实例
实例代码
(1) PurchaseRequest:采购单类,充当请求类 (2) Approver:审批者类,充当抽象处理者
(3) Director:主任类,充当具体处理者
(4) VicePresident:副董事长类,充当具体处理者 (5) President:董事长类,充当具体处理者
: void : double : void : int : void : string Director
successor
Congress + Congress (string name) +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President + President (string name) + ProcessRequest (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void ...
责任链设计模式案例详解,看这一篇就够了
责任链设计模式案例详解,看这⼀篇就够了⽼哥哔哔哔责任链设计模式在⽇常⼯作中很常见,也很重要,很多开源框架都采⽤了责任链设计模式,⽐如;servlet中的Filter、Dubbo中的Filter、Mybatis中的Plugin、spring MVC的HandlerExecutionChain等等,都是采⽤了责任链设计模式。
如果这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哥点个【在看】和【赞】,如果能分享给你的朋友,那就更好了,嘿嘿⽣宝宝引发的程序思考什么是责任链⼤家就可以理解成:先⼲什么,后⼲什么,⼏个事形成⼀个有序的链表。
就像上⾯⽣宝宝的场景⼀样,要先结婚 —> 洞房 —> 怀孕 —> ⽣宝宝。
实现责任链设计模式原始代码逻辑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atus = "结婚证";if (status.equals(结婚了)) {status = "洞房";}if (status.equals(洞房)) {status = "怀孕";}if (status.equals(怀孕)) {status = "⽣宝宝啦";}System.out.println(status);}复制代码⽤责任链模式改造构造责任链上的每⼀个节点// 总接⼝public interface Filter {String doFilter(String status);}// 创建责任链上的每⼀个流程节点class 结婚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结婚完毕,该洞房了";}}class 洞房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洞房完毕,该怀孕了";}}class 怀孕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怀孕完毕,该⽣宝宝了";}}class ⽣宝宝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doFilter(String data) {return "宝宝⽣出来啦";}}复制代码构造责任链的链⼦public class FilterChain {// 链⼦private List<Filter> filterList = Lists.newLinkedList();// 向链⼦中添加执⾏节点public FilterChain() {filterList.add(new 结婚Filter());filterList.add(new 洞房Filter());filterList.add(new 怀孕Filter());filterList.add(new ⽣宝宝Filter());}// 执⾏链⼦上的节点public String processData(String status) {String str = null;for (Filter filter : filterList) {str = filter.doFilter(status);}return str;}}复制代码开始⽣宝宝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 = new FilterChain().processData("结婚证");System.out.println(str);}复制代码可能⼤家觉得本来if / else就搞定的事,为啥⾮要弄出这么多类来,上述是模拟场景,真实的业务场景远远要复杂的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vate int number; private double amount; private string purpose; // Constructors public PurchaseRequest(int number, double amount, string purpose) { this.number = number; this.amount = amount; this.purpose = purpose; } // Properties public double Amount { get { return amount; } set { amount = value; } } public string Purpose { get { return purpose; } set { purpose = value; } } public int Number { get { return number; } set { number = value; } } } /**/ /// <summary> /// ChainApp Application /// </summary> public class Chain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Setup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Director Larry = new Director("Larry"); VicePresident Sam = new VicePresident("Sam");
if (successor != null) successor.ProcessRequest(request); } } // "ConcreteHandler" class VicePresident : Approver { // Constructors public VicePresident(string name) : base(name) { } // Methods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Amount < 25000.0) Console.WriteLine("{0} {1} approved request# {2}", this, name, request.Number); else if (successor != null) successor.ProcessRequest(request); } } // "ConcreteHandler" class President : Approver { // Constructors public President(string name) : base(name) { } // Methods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Amount < 100000.0) Console.WriteLine("{0} {1} approved request# {2}", this, name, request.Number); else Console.WriteLine("Request# {0} requires " + "an executive meeting!", request.Number); } } // Request details class PurchaseRequest { // Member Fields
令”就是请求。构件和构件视图可以组织为层次式的结构。一个构件或构件可将命令解释转发它 的父构件,而父构件依次可将它转发给它的父构件,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职责链。 相关模式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代码实例: //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 Real World example using System; // "Handler" abstract class Approver { // Fields protected string name; protected Approver successor; // Constructors public Approver(string name) { = name; } // Methods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Approv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abstract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 "ConcreteHandler" class Director : Approver { // Constructors public Director(string name) : base(name) { } // Methods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PurchaseRequest request) { if (request.Amount < 10000.0) Console.WriteLine("{0} {1} approved request# {2}", this, name, request.Number); else
意图 使得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 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 将这些 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动机(Motivate): 在软件构建过程中, 一个请求可能被多个对象处理, 但是每个请求在运行时只能有一个接受 者,如果显示指定,将必不可少地带来请求发送者与接受者的紧耦合。如何使请求的发送者不需 要指定具体的接受者?让请求的接受者自己在运行时决定来处理请求,从而使两者解耦。 适用性: 在以下情况使用职责链模式: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你想在不明确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被动态指定。 参与者: Handler(Approver):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和一个后继连接 ConcreteHandler(President):处理它所负责的请求,可以访问后继者,如果可以处理请 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他的后继者。 Client:向一个链上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 协作 当客户提交一个请求时,请求延链传递直至有一个 ConcreteHandler 对象责任处理它。 效果 指责链模式有以下的优缺点: 1.降低耦合度 职责链可以简化相互之间的连接, 他们仅需要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 而不需保持它所有候选接受者的引用。 使得一个对象无需知道是其它哪一个对象处理其请求, 对 象仅需知道该请求会被正确的处理, 接收者和发送者都没有对方的明确的信息, 且链中的对象不 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2.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 党在对象中分配职责时,职责链给你更多的灵活性, 你可以通过在运行时可对该链进行动态的增加或者修改来增加或者改变处理请求的那些职责, 你 可以将这种机制与静态的特例化处理对象的继承机制结合起来使用。 3. 不保证被接收,既然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收者,那么就不能保证他一定会被处理,该 请求可能一直到链接的末端都得不到处理, 一个请求也可能因为该链没有被正确配置而得不到处 理。 实现 下面是在职责链模式中要考虑的实现问题: 1)实现后继者链 2)连接后继者链 3)表示请求 4)在 Smalltalk 中自动转发 已知应用 许多类库使用职责链模式处理用户事件。对 Handler 类它们使用不同的名字,但思想是一 样的:当用户点击鼠标或按键盘,一个事件产生并沿链传播。MacApp 和 ET++称为“事件处 理者” , Symantec 的 TCL 库称之为 “Bureaucrat”, 而 NeXT 的 AppKit 命名为”Responder”. 图形编辑器框架 Unidraw 定义了“命令”Command 对象,它封装了发给 Component 和 ComponentView 对象的请求。 一个构件或构件视图可解释一个命令以进行一个操作, 这里 “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resident Tammy = new President("Tammy"); Larry.SetSuccessor(Sam); Sam.SetSuccessor(Tammy); // Generate and process different requests PurchaseRequest rs = new PurchaseRequest(2034, 350.00, "Supplies"); Larry.ProcessRequest(rs); PurchaseRequest rx = new PurchaseRequest(2035, 32590.10, "Project X"); Larry.ProcessRequest(rx); PurchaseRequest ry = new PurchaseRequest(2036, 122100.00, "Project Y"); Larry.ProcessReques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