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第十课 陶瓷造型工艺制作-人教版工艺教案

第十课 陶瓷造型工艺制作-人教版工艺教案

第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人教版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瓷造型工艺的特点和工艺步骤;2.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如揉泥、拉坯、捏成形等;3.能够设计和制作具有个性的陶瓷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陶瓷造型工艺的特点和工艺步骤;2.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如揉泥、拉坯、捏成形等;3.陶瓷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陶瓷造型工艺的特点和工艺步骤1.陶瓷制作的起源和历史;2.陶瓷的特点、种类和用途;3.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步骤,包括揉泥、拉坯、捏成形、烘干、装饰、烧制等。

2. 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1.揉泥:将陶瓷用的泥土加水揉匀,使其变得柔软有韧性;2.拉坯:将揉好的泥土放在轮盘上,用手拉出形状;3.捏成形:将泥土捏成任意形状,如碗、盘、花瓶等;4.修整:将陶瓷表面进行细致的打磨和雕刻,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3. 陶瓷作品的设计与制作1.设计理念:了解陶瓷作品设计的基本要素,如造型、纹饰、色彩等;2.制作过程: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如工具的选用、泥土的搭配等;3.装饰方法:学习陶瓷装饰的方法,如绘画、刻印、贴花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陶瓷制作的基本知识点,如陶瓷的种类、工艺步骤等;2.操作演示:通过展示陶瓷制作的实际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工具的使用方法、泥土的成分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身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陶瓷制作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参与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以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制作的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工艺性以及实用性方面进行综合评估;3.知识测试:结合课程内容出题,考察学生对陶瓷制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在教学内容和安排上比较紧凑,教学时间上可能不够充分,下一次授课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本节课还可以引入更多的艺术元素和陶瓷制作的选材、装饰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陶瓷工艺课试讲教案模板

陶瓷工艺课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分类、特点及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陶瓷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分类。

2. 教学难点:陶瓷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陶瓷工艺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陶瓷有什么了解?陶瓷有哪些种类?2. 讲授新课(1)介绍陶瓷的历史、分类、特点及制作工艺。

(2)讲解陶瓷制作过程中的步骤:选料、塑形、上釉、烧制。

(3)展示不同种类的陶瓷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陶瓷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证书。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陶瓷工艺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陶瓷工艺融入日常生活?(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陶瓷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瓷制作工艺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及创新性。

4. 学生对陶瓷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资源1. 陶瓷工艺宣传片2. 陶瓷制作工具及材料3. 陶瓷作品图片及实物4. 教学课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陶瓷的历史、分类、特点及制作工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本节课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创意的平台,激发他们对陶瓷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陶瓷工艺学课程编号:16118541学时/学分:40/2.5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主要面对建筑材料方向。

本课程主要掌握陶瓷原料、坯体的工艺基础、釉层的工艺基础及陶瓷的生产过程。

熟悉陶瓷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掌握工艺因素对陶瓷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和基本的实验技能。

能够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陶瓷生产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5:掌握材料制备、生产、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对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4研究:掌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和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具备设计和开展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掌握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方法和相关设备,能够根据材料研究的需求选择不同设备、工艺条件、操作过程,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1.掌握陶瓷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等工程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

2.能够理解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物相、性能以及相互关系。

3.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评价合理性、开展实施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陶瓷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国内外发展概况,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重点: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难点:陶瓷材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陶瓷材料的分类方案。

初中《陶艺成型工艺》教案

初中《陶艺成型工艺》教案

初中《陶艺成型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陶艺制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技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技法: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等。

3. 陶艺创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陶艺成型工艺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 演示法:展示陶艺成型工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技法,包括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等,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

3. 示范:教师演示陶艺成型工艺的技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陶艺成型工艺的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陶艺成型工艺的技法。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陶艺创作。

3.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展示陶艺成型工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

2. 陶艺制作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工具。

3. 参考教材或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陶艺成型工艺的参考教材或资料。

陶瓷工艺概述教案模板范文

陶瓷工艺概述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及种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陶瓷制作工艺及种类。

3. 陶瓷艺术的价值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陶瓷制作工艺的复杂性。

2. 陶瓷种类繁多,难以全面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陶瓷工艺的短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瓷工艺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陶瓷吗?陶瓷有哪些种类?陶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二)新课讲解1. 陶瓷的基本概念:陶瓷是一种由粘土、石英、长石等原料经过高温烧结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2. 陶瓷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国陶瓷工艺经历了原始陶瓷、青瓷、白瓷、彩瓷等阶段。

3. 陶瓷制作工艺:a. 陶土的准备:选取合适的陶土,经过粉碎、淘洗、晾晒等工序。

b. 成型:采用手工拉坯、泥条盘筑、模具成型等方法。

c. 修坯:对成型后的陶瓷进行修整,使其表面光滑。

d. 上釉:在陶瓷表面涂覆一层釉料,提高其美观性和耐用性。

e. 烧制:将上釉的陶瓷放入窑炉中,经过高温烧结,形成最终的陶瓷产品。

4. 陶瓷种类:a. 根据原料分类:陶器、瓷器、玻璃器等。

b. 根据用途分类:日常生活用品、艺术陶瓷、建筑陶瓷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陶瓷工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陶瓷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陶瓷工艺的发展,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作业:搜集有关陶瓷工艺的资料,了解一种陶瓷工艺的代表性作品及其制作过程。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了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及种类。

电子陶瓷工艺学讲稿(2020年春)

电子陶瓷工艺学讲稿(2020年春)

2020/6/22
3
Cerampiocts:tEe陶artyh瓷ean:wnd陶arep器/oPro、ctte炻elra器yi,Snt/o、/nec瓷wera器raem,Piocrscelain
一、陶瓷的定义及其类别 China
1、陶瓷的定义
陶瓷:经过高温热处理工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普陶/特陶
特种陶瓷Jo:ur采na用l o高f t度he精Ch选in的es原e C料er,am具ic有S能oc精iet确y 控制的化学 组成,按照便于进th行e C结h构ine设se计C及era控m制ic制So造cie的ty方法进行制造、加 工的,具有优异特性的陶日瓷本。窯业協会誌
▲(粘土泥浆)常用解胶剂:NaOH,纯碱、水玻璃、三聚磷酸钠、腐 植酸钠等。
2020/6/22
20
胶团结构示意图
2020/6/22
21
改善坯料性能的添加剂
2、结合剂(包括塑化剂):用来提高可塑泥团的塑性, 增强生坯的强度。
(1)粘合剂:有机物及其溶液。如聚乙烯醇(PVA) 、聚 醋酸乙酯、石蜡、羧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糊精等。
2020/6/22
15
§1-3 电子瓷瓷料的制备
一、固相法
1、高温固相反应法(PZT\PLZT\PT等)
▲优点:工艺简单,成本低
▲缺点:合成原料纯度低,颗粒粗,活性差
2、分解法
▲优点:合成原料纯度高、颗粒较细、活性较好,工艺简单,成本低
▲缺点:需选择合适的原料
3、燃烧法(自曼延法)——与高温固相反应法类似
AOg=A/Vρ=6/(dρ) (m2/kg 或m2/g)
AOV= AOgρ
等效粒径d=6/ AOV= 6/ρAOg
2020/6/22

陶艺教案(精选5篇

陶艺教案(精选5篇

陶艺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陶艺制作——制作一个茶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手工制作》,第二节《陶艺制作》。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茶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制作一个茶杯。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制作茶杯的过程,培养学生耐心、细心和条理清晰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茶杯。

难点:掌握陶艺制作的技巧,使茶杯制作过程中不出现裂痕、倒塌等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陶艺制作工具一套、陶土、烤箱、茶杯模型。

学具:陶艺制作工具一套、陶土、茶杯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陶艺作品,引发学生对陶艺制作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包括揉泥、搓泥、擀泥、切割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制作一个茶杯,包括揉泥、搓泥、擀泥、切割和组装等步骤。

4. 学生制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陶艺制作工具和陶土,制作自己的茶杯。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陶艺制作基本技巧:揉泥、搓泥、擀泥、切割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个陶艺作品,可以是茶杯,也可以是其他物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完成一个陶艺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陶艺制作的心得体会。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尝试制作更复杂的陶艺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手工制作》,第二节《陶艺制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制作一个茶杯的过程。

陶瓷工艺学试讲教案模板

陶瓷工艺学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原料、成型、装饰和烧成等基本知识;掌握陶瓷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原料、成型、装饰和烧成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陶瓷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成型、装饰和烧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陶瓷作品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陶瓷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在我国的发展。

2. 讲授新课(1)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介绍陶瓷的定义、分类、特点等。

(2)陶瓷原料:讲解陶瓷原料的种类、性质、加工方法等。

(3)陶瓷成型:介绍陶瓷成型的常用方法,如拉坯、注浆、泥条盘筑等。

(4)陶瓷装饰:讲解陶瓷装饰的常用技法,如刻画、绘画、贴花等。

(5)陶瓷烧成:介绍陶瓷烧成的原理、设备、工艺等。

3. 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项陶瓷工艺操作。

(2)指导学生进行拉坯、注浆、泥条盘筑等操作。

(3)指导学生进行刻画、绘画、贴花等装饰技法。

4. 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讨论陶瓷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原料、成型、装饰和烧成等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成果。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陶瓷工艺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陶瓷作品图片2. 陶瓷工艺相关书籍和资料3. 陶瓷原料、工具和设备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陶艺教案(精选5篇

陶艺教案(精选5篇

陶艺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中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章《陶瓷艺术》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学习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掌握陶艺的成型、修坯、上釉和烧制等工艺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发展,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学习并掌握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识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艺的制作技巧,如成型、修坯、上釉等。

教学重点:陶艺的基本知识,制作过程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陶艺制作工具、陶艺作品范例、陶瓷材料、多媒体设备。

学具:陶艺制作工具、陶瓷材料、记号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陶艺作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陶瓷制品,激发他们对陶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艺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等。

3. 实践操作(1)示范陶艺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点。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4. 例题讲解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陶瓷杯子为例,讲解陶艺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制作一个陶瓷杯子。

六、板书设计1. 《陶瓷艺术》2. 内容:(1)陶艺的基本知识(2)陶艺制作方法(3)陶瓷杯子的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陶瓷杯子2. 答案:(1)陶瓷杯子的制作步骤(2)陶瓷杯子的设计要点(3)陶瓷杯子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学生对陶艺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2)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3)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陶瓷艺术展览,进一步了解陶瓷艺术。

(2)开展陶艺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陶瓷工艺学教案

陶瓷工艺学教案

陶瓷工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陶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

3.了解陶瓷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发展。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陶瓷的定义和分类•介绍陶瓷的定义和特点。

•分类介绍传统陶瓷、现代陶瓷、工业陶瓷等。

2. 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理论讲解:介绍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装饰、釉料涂覆、烧成等。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如捏塑、轮盘制作等。

3. 陶瓷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发展•历史回顾:介绍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如青铜器时期、汉唐时期等。

•国外文化:探讨其他国家的传统陶瓷工艺和特色。

4. 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设计与创作:引导学生进行陶瓷设计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和展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制作工艺。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亲身体验陶瓷的制作过程。

3.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陶瓷的认识和观点。

4.设计与创作:鼓励学生进行陶瓷设计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陶瓷设计作品,包括创意性、技术水平等方面。

3.学习笔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五、教学流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节课陶瓷的定义和分类讲授法第二节课陶瓷的制作工艺和技术讲授法、实践操作第三节课陶瓷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讲授法、讨论与交流第四节课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讨论与交流第五节课作品评价和展示实践操作、讨论与交流注:以上教学流程仅供参考,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PPT演示:包括陶瓷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等内容。

2.原料和工具:提供给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所需的陶瓷原料和工具。

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1]

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1]

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1]《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绪论璀璨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陶瓷艺术珍品,这些历代名瓷或从造型,或从色彩,或从雕琢,从技术难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历久弥新,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另辟一章,结合专业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历代名瓷,不但可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果,而且符合当前在自然学科中加强人文修养的要求一、陶瓷的概念1、传统陶瓷:陶器,炻器,瓷器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制品的通称。

按吸水率分类2、现在陶瓷: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陶瓷内涵的扩大二、陶瓷的发展史概述1、陶器的起源和演变2、由陶到瓷的发展3、我国历代瓷器的成就三、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四、现代陶瓷技术1、新技术与新工艺的采用:(1)原料制备:最初采用天然原料,不加任何处理。

现在为适应特殊材料的特殊要求,对原料进行精选,分等级处理,在纯度、粒度、性质等各方面加以控制。

(2)粉料制备:传统的半机械,机械球磨,兑打粉磨等粉碎方法。

现在为制备超细粉末,采用化学气(液)相沉淀,溶胶-凝胶法,气流粉碎,超声波粉碎等方法来制备(胶体颗粒10-7~10-9m)。

一些半干压成型的建筑陶瓷,铁氧体及电子陶瓷普遍地采用喷雾干燥法进行坯料加工和造粒。

在特种陶瓷粉末制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用固、液、气相法合成超细粉末。

(3)成型方法:等静压成型法已不仅用于特种陶瓷,也陆续在电瓷,日用瓷的生产中使用,注射成型法开始由塑料工业移植到陶瓷工业中去。

(4)施釉及烧结:国外,施釉方法由传统的釉浆浸釉、喷釉、浇釉发展到用釉粉压制施釉的方法。

煅烧方法除传统的常压烧结外,气氛烧结、压力烧结(如热压、热等静压)已应用于陶瓷生产中去。

2、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与本质的深入了解一些研究材料成分和结构的技术与仪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陶瓷的认识进入更高的层次。

例如可用某-射线荧光分析、电子与离子探针、光电子能谱仪、俄歇能谱仪测得陶瓷中微量成分的种类、浓度、价态及其分布特征。

陶艺教案(精选5篇

陶艺教案(精选5篇

编号:__________ 陶艺教案(精选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陶艺教案(精选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陶艺的基本概念1.2 陶艺的历史与发展1.3 陶艺的制作技巧1.4 陶艺的创作理念1.5 陶艺作品欣赏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讲解陶艺基本概念5.3 介绍陶艺制作技巧5.4 演示陶艺制作过程5.5 学生实践操作5.6 作品展示与评价六、板书设计6.1 板书主题6.2 板书内容6.3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8.2 教学方法反思8.3 学生学习反馈九、拓展及延伸9.1 陶艺相关活动9.2 陶艺作品欣赏9.3 陶艺制作技巧探究9.4 陶艺创作理念探讨9.5 陶艺资源推荐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陶艺的基本概念1.1.1 陶瓷的定义1.1.2 陶艺与陶瓷的区别1.2 陶艺的历史与发展1.2.1 中国陶艺发展简介 1.2.2 国外陶艺发展概况1.3 陶艺的制作技巧1.3.1 陶土的选择与处理 1.3.2 成型工艺1.3.3 装饰手法1.3.4 烧制技术1.4 陶艺的创作理念1.4.1 传统陶艺创作理念 1.4.2 现代陶艺创作趋势1.5 陶艺作品欣赏1.5.1 国内陶艺家作品1.5.2 国际陶艺家作品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 2.1.2 掌握陶艺的制作技巧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陶艺制作过程 2.2.2 学会欣赏陶艺作品,提高审美能力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情2.3.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1.1 陶艺制作技巧的掌握3.1.2 陶艺创作理念的理解3.2 教学重点3.2.1 陶艺基本概念的讲解3.2.2 陶艺制作过程的实践操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1.1 陶土4.1.2 陶艺工具4.1.3 烧制设备4.2 学具准备4.2.1 陶土4.2.2 陶艺工具4.2.3 设计草图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案如下:(此处引入一个有趣的陶艺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陶艺应用情景)5.2 讲解陶艺基本概念(结合实物或图片,讲解陶艺的基本概念)5.3 介绍陶艺制作技巧(讲解陶艺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陶土的选择与处理、成型工艺、装饰手法、烧制技术等)5.4 演示陶艺制作过程(现场演示或播放视频,展示陶艺制作的完整过程)5.5 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5.6 作品展示与评价六、板书设计6.1 板书主题(陶艺制作过程)6.2 板书内容(陶艺制作环节:陶土选择、成型、装饰、烧制)6.3 板书结构(分步骤展示陶艺制作过程,突出重点环节)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个陶艺作品的制作)7.2 作业要求(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技巧,能够体现所学内容)7.3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品创意、技巧和完成度)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8.2 教学方法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8.3 学生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九、拓展及延伸9.1 陶艺相关活动(组织陶艺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9.2 陶艺作品欣赏(收集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9.3 陶艺制作技巧探究(深入研究陶艺制作技巧,提高学生制作水平)9.4 陶艺创作理念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陶艺创作理念,培养创新思维)9.5 陶艺资源推荐(推荐一些陶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陶艺的基本概念1.1.1 陶瓷的定义重点和难点解析:陶瓷的定义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掌握。

陶瓷工艺概述教案模板范文

陶瓷工艺概述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对象:初中美术兴趣小组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课件: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制作方法、代表作品等图片和视频。

2. 实物教具:陶瓷作品、陶瓷制作工具(如陶泥、泥条、陶轮等)。

3. 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陶瓷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陶瓷,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讲授新课1. 介绍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陶瓷是指以黏土、长石、石英等天然矿物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制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2. 讲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工艺,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3. 介绍陶瓷制作方法:手工成型、机械成型、模具成型等。

4. 展示陶瓷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陶瓷制作的整个过程。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陶泥、泥条、陶轮等工具。

2. 教师演示陶瓷制作的基本步骤,如:揉泥、成型、修整、上釉等。

3. 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尝试制作简单的陶瓷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

”二、巩固新课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陶瓷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 教师点评,强调陶瓷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拓展延伸1. 介绍陶瓷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陶瓷餐具、陶瓷工艺品等。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陶瓷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陶瓷工艺的魅力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陶瓷艺术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制作方法的理解程度。

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教案

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教案

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教案教案: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2. 掌握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技术及其特点;3. 通过实地参观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陶瓷工艺的起源与发展;2. 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3. 名家传世陶瓷作品欣赏;4. 陶瓷工艺制作活动。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陶瓷作品的图片或样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

二、陈述(20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起源与发展,简要概述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2. 分析古代陶瓷工艺技术的特点,如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等;3. 展示名家传世陶瓷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中的美。

三、实地参观(1小时)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陶瓷工艺展览馆或制作工坊进行实地观摩和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陶瓷制作过程,感受陶瓷工艺的魅力。

四、实践制作(1小时)1. 在提前准备好的制作材料与工具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制作陶瓷作品,可以是小型陶艺或陶瓷装饰品;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陶瓷工艺技术进行创作,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对自己的陶瓷作品进行总结,描述制作过程和所运用的工艺技法;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在实地参观和制作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体验和欣赏陶瓷作品的收获,写一篇感想或心得体会。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资料,拓宽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陶瓷博物馆或工坊,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

六、教学资源:1. 陶瓷工艺相关的图片、样品;2. 实地参观的陶瓷工艺展览馆或制作工坊;3. 制作陶瓷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培养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和创造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艺学》电子教案绪论陶瓷工艺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以陶瓷材料的性质─结构─工艺之间的关系为纲,阐明材料的组成,键性,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讨论工艺方法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将技术基础的有关原理与生产工艺,性能控制融合在一起。

因此,广义的陶瓷概念已延伸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范畴内。

此外,陶瓷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与艺术的象征,使得日用瓷具有最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性,也是陶瓷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有机结合的产物,陶瓷从作为日用品开始,已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材料。

陶瓷已从古老的艺术宫殿走出来,跨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行列之中。

璀璨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陶瓷艺术珍品,这些历代名瓷或从造型,或从色彩,或从雕琢,从技术难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奇,历久弥新,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另辟一章,结合专业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历代名瓷,不但可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果,而且符合当前在自然学科中加强人文修养的要求。

一、陶瓷的概念1、传统陶瓷:陶器,炻器,瓷器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的制品的通称。

按吸水率分类2、现在陶瓷: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陶瓷内涵的扩大二、陶瓷的发展史概述1、陶器的起源和演变2、由陶到瓷的发展3、我国历代瓷器的成就三、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四、现代陶瓷技术1、新技术与新工艺的采用:(1)原料制备:最初采用天然原料,不加任何处理。

现在为适应特殊材料的特殊要求,对原料进行精选,分等级处理,在纯度、粒度、性质等各方面加以控制。

(2)粉料制备:传统的半机械,机械球磨,兑打粉磨等粉碎方法。

现在为制备超细粉末,采用化学气(液)相沉淀,溶胶-凝胶法,气流粉碎,超声波粉碎等方法来制备(胶体颗粒10-7~10-9m)。

一些半干压成型的建筑陶瓷,铁氧体及电子陶瓷普遍地采用喷雾干燥法进行坯料加工和造粒。

在特种陶瓷粉末制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用固、液、气相法合成超细粉末。

(3)成型方法:等静压成型法已不仅用于特种陶瓷,也陆续在电瓷,日用瓷的生产中使用,注射成型法开始由塑料工业移植到陶瓷工业中去。

(4)施釉及烧结:国外,施釉方法由传统的釉浆浸釉、喷釉、浇釉发展到用釉粉压制施釉的方法。

煅烧方法除传统的常压烧结外,气氛烧结、压力烧结(如热压、热等静压)已应用于陶瓷生产中去。

2、对陶瓷材料的性能与本质的深入了解一些研究材料成分和结构的技术与仪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陶瓷的认识进入更高的层次。

例如可用X-射线荧光分析、电子与离子探针、光电子能谱仪、俄歇能谱仪测得陶瓷中微量成分的种类、浓度、价态及其分布特征。

采用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仪测定晶体结构和点阵常数、固体中的缺陷,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研究陶瓷烧结体的显微结构。

3、新品种的开发由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和需要,也使得能充分利用陶瓷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开发出许多在高科技领域中应用的功能材料与结构材料。

例如工业检测与系统控制用的陶瓷传感器,燃气轮机用的耐高温、高强度、高韧性的陶瓷部件,用作人造骨骼或器官的生物陶瓷等。

由于这些进步,人们掌握了更多陶瓷材料性能、结构与工艺之间内在联系的信息。

为今后发展到根据一定性能要求,进行结构与工艺原料本讲主要介绍第一章原料中的第一节矿物原料。

需要强调和补充的内容包括:通过重点问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原料的突出特点,并对应用领域有粗浅的认识,为后面讲各种硅酸盐材料打下基础。

原料是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品的基础,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性能。

本章主要介绍天然矿物原料、化工原料和合成原料。

第一节粘土类原料粘土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品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

在普通陶瓷、特种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搪瓷、砖瓦等行业都离不开粘土原料。

粘土是自然界中硅酸盐岩石(主要是长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疏松的或呈胶状致密的土状或致密块状矿物,是多种微细矿物和杂质的混合体。

自然界的粘土呈白、黄、红、黑、灰等多种颜色,颗粒微细,多数均小于2μm,晶体有片状、管状、球状及六角鳞片状等。

将其与水拌和能塑成各类形状,干后形状不变,且有一定机械强度,煅烧后坚硬如石。

1.粘土的成因和分类(1)粘土的成因各种富含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风化、水解、热液蚀变等作用都可以变成粘土。

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也叫机械风化,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冰冻、水力等的作用)、化学风化(主要是二氧化碳及水的作用)以及有机物风化(动植物遗骸腐蚀)三种类型。

实际上硅酸盐矿物的风化过程是上述三种作用错综交叉进行的。

当含有O2、N2、CO2、酸碱、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天然水与岩石长期作用时,使岩石产生溶解、水化和侵蚀,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例如:4KAlSi3O8 + 6H2O ----→ 2(Al2O3.2SiO2.2H2O) + 8SiO2 + 4KOH钾长石高岭石4KAlSi3O8 + 2H2O + CO2----→Al2O3.2SiO2.2H2O + 4 SiO2 + K2CO3钾长石高岭石钾长石在风化水解过程中生成的可溶性物质,如K2CO3、KOH等,胶状SiO2等均随水流失,只残留下高岭石、白云母、部分SiO2,再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便生成了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粘土矿。

热液蚀变型粘土矿是指当高温岩浆遇冷逐渐降温时,其中溶有的大量其他化合物的热液(水)作用于母岩而形成的粘土矿物。

由于母岩不同,风化、水解、蚀变的条件不同,常形成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

(2)粘土的分类粘土种类繁多,为便于研究,一般可按成因、产状、工艺性能及矿物组成等来分类。

①按成因分类一次粘土:又称残留粘土或原生粘土,即母岩经风化崩碎后就地残留下来的粘土。

此类粘土质地较纯,耐火度较高,但颗粒较粗,可塑性较差。

二次粘土:又称沉积粘土或次生粘土,是由风化而成的一次粘土经雨水、河川的漂流及风力作用,而迁移在低洼的地方沉积形成的粘土层。

二次粘土颗粒细小,可塑性强,耐火度较低,常因混入呈色杂质而带各种颜色。

②按耐火度分类耐火度在1580℃以上的为耐火粘土;耐火度在135O~1580℃之间的为难熔粘土;耐火度在1350℃以下的为易熔粘土。

③按可塑性分类高塑性粘土:又称软质粘土、结合粘土。

颗粒较细,水中易分散,可塑性好,含杂质较多,一般呈疏松状、板状、页状。

如膨润土、球土、木节土等。

低塑性粘土:又称硬质粘土、瘠性粘土。

在水中不易分散,较坚硬,可塑性较小,多呈致密块状、石状,如焦宝石、瓷石、叶蜡石等。

2.粘土的组成粘土的组成通常指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

(1)粘土的化学组成因为粘土是含水铝硅酸盐的混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Al2O3和H2O,由于成矿条件不同,粘土中同时含有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及着色氧化物Fe2O3、TiO2等。

粘土的化学组成在生产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粘土的化学成分,可初步估计出粘土的矿物组成、粘土耐火度的高低、粘土的颜色及工艺性能等。

表1-1列出我国几种典型粘土的化学组成。

表1-1 几种典型粘土的化学组成(2)粘土的矿物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品所用的粘土的主要矿物为高岭石类(包括高岭石、多水高岭石等)、蒙脱石类(包括蒙脱石、叶腊石等)和伊利石(也称水云母)类三种。

①高岭石类高岭石是一种常见的粘土矿物,因首先发现于江西景德镇浮梁县的高岭村而得名,国际上也将一切利于制瓷的粘土均称为高岭土(Kaolin)。

它的主要矿物是高岭石(包括地开石、珍珠陶土及多水高岭石)。

高岭石的化学式为Al2O3.2SiO2.2H2O(其中Al2O3 39.50%、SiO2 46.54%、H2O 13.96%),其结构式为:Al4[Si4O10](OH)8。

高岭石属三斜晶系,晶体多呈六角鳞片状,也有粒状、杆状的,轮廓较清楚,晶片往往互相重叠,颗粒平均尺寸为0.3~3μm,晶片厚约0.05μm。

二次高岭土中粒子形状不规则,边缘折断,尺寸较小。

高岭石晶体属双层结构的硅酸盐矿物,每个晶层均由一层硅氧四面体[SiO4]与一层铝氧八面体[AlO2(OH)4]通过共用的氧原子联系在一起,晶体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表明,高岭石的相邻两晶层通过八面体的OH键与另一层四面体的氧以氢键相联系。

故层间结合力较弱,易于裂开及滑移,层间不易吸附水分子。

但由于水的楔裂作用,或外部机械力的作用,易使层间分离,粒子破坏,从而提高比表面积及分散度,增加了可塑性。

地开石、珍珠陶土、多水高岭石的结构与高岭石相近。

由于它们结构上各具特点,在性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

②蒙脱石类蒙脱石,又称微晶高岭石或胶岭石,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的粘土叫膨润土。

呈白色或灰白色,有时因含杂质而呈黄色、浅红色、蓝绿色等。

比密度为2.2~2.9,莫氏硬度l~2。

属单斜晶系晶体,其化学式为:Al2O3.4SiO2.nH2O(n>2),晶体结构式为:Al4(Si8O20)(OH)4.nH2O。

蒙脱石结晶程度差,轮廓不清楚,很难发现其单晶体。

晶粒极细小,一般小于0.5μm,呈不规则的粒状或鳞片形胶状。

蒙脱石属层状粘土矿物,晶体结构是:每个单元晶层是由两边的Si-0四面体层中间夹着一个铝氧八面体层而成的三层结构。

两边的Si-O四面体以顶端的氧与八面体共用,将三层联系起来,此结构沿C、b轴可无限伸长,沿a轴以一定间距重叠。

沿c轴方向的氧层与氧层间联系力很小,水分子与其他极性分子易侵入层间而形成层间水,层间水的数量常随外界环境的温、湿度而变化,引起c 轴方向的膨胀与收缩,这就是蒙脱石的吸水特性。

因吸水后体积膨胀,有时大到2O~30倍,故名膨润土。

蒙脱石易粉碎,颗粒细小,可塑性好,干燥收缩较大,干燥强度高,因含杂质多,Al2O3含量低,故烧成温度较低,烧后色泽不理想。

在陶瓷生产中用量一般不得超过5%,釉中可掺少许作悬浮剂。

叶蜡石(也称叶腊石)也是常用的一种粘土矿物。

叶蜡石化学通式为:Al2O3.4SiO2.H2O,其理论化学组成为:Al2O3 28.30%、SiO266.70%、H2O 5.00%。

它的晶体结构式为:Al2 [Si4O10]( O H)2。

叶蜡石为单斜晶系,呈片状或放射状集合体,有时呈隐晶质致密块体。

白色微带浅黄或绿色,玻璃光泽,致密块体呈蜡状光泽。

硬度1~2,密度为2.8左右,熔点1700℃。

叶蜡石通常是由细微鳞片状晶体构成的致密块状,质软而富有脂肪感。

叶蜡石中的结晶水较少,在5OO~8O0℃之间脱水缓慢,总收缩不大、膨胀系数较小,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不烧成熟料即可作耐火材料的原料,也是快速烧成陶瓷产品的理想原料。

③伊利石类伊利石又称水云母(因白云母水化而得名),矿物颗粒很小,常混有其它粘土矿物。

它是包括水黑云母、水白云母、蛭石等似云母的一类成分较复杂、分布很广、产量也大得粘土矿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