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病理
复发性口腔溃疡怎么办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口腔是靠近牙齿最近的地方,口腔溃疡不仅会在身体上给人们带来疼痛、伤害,也会在精神上造成失望、沮丧的情绪。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在折磨着患者,不能品尝辛辣的美食,不能饮用酸甜的饮料;食难下腹、疼痛难忍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所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前后我们需要如何处理才能让病症减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当然我们也要重视口腔的健康状况,一旦口腔出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怎么办
名山区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10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生活中非常容易见到的一种口腔疾病,它常常会反复进行发作,让人十分困扰。患者一旦病发,会产生程度不等的疼痛感,并且还有口腔溃烂等症状,在摄入食物时有明显不适,进而影响到整体健康水平。那么,引发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哪些呢?治疗方案又包括什么,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探讨。
1口腔溃疡病理类型包括哪些?
1.1轻型口腔溃疡
以粟米状红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明显的灼痛感,直径不及5mm,在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愈合后,通常无瘢痕遗留。
1.2重型口腔溃疡
经观察发现,此型溃疡有与“弹坑”类似的大而深的创面,预后有组织缺损或瘢痕遗留。
1.3疱疹样溃疡
经对此型患者的溃疡直径进行测量,通常在2mm左右,在口腔溃疡总患病人群中,约占10%。此型溃疡有较多病灶,在分布上呈散在状,与“满天星”类似。相邻的溃疡可发生融合,进而形成片状,患者口腔黏膜表现为发红、充血样改变,有较为严重的疼痛感。
为什么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不得不考虑与您的湿热的体质有关系
为什么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不得不考虑与您的湿热的体质有
关系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疼痛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征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以口腔黏膜各部位反复发作的溃疡、灼痛为特征。
目前西医对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的认识仍不明确,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口疮”范畴,一般根据溃疡部位和症状进行辨证用方,但并未随证候消失而疾病得以根治。
湿热体质易发口腔溃疡与“阳气怫郁”有关。关于“阳气怫郁”,《素问·玉机真脏论》云: “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张仲景《伤寒论》中所述二阳并病的病机也是“阳气怫郁在表”。“阳气怫郁”成为诸气郁而化火的病理基础。
年龄较轻、不爱运动、喜甘甜、喜咸、喜烧烤、睡眠时间短、有高血脂、糖尿病、肝脏病、胃溃疡、外伤史、过敏史、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癌症、家族史心脏病、家族史骨质疏松症这类人群容易形成湿热体质,形成湿热体质后,因湿热内蕴郁蒸,阻碍气机运行,气机升降失常,导致阳气伏郁,郁极化毒生火,郁火上攻口舌,形成口腔溃疡,从而表现为口腔溃疡多发性、散在性、不定性、周期性、复发性等湿热郁火的特点。
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湿热郁火的病机要点,提出“发挥清热燥湿、化浊解毒、宣散郁火功效” 的制方观。薏苡仁30g, 白术30g, 苍术30g, 黄连 6g, 栀子6g,淡竹叶9g。煮水当茶饮。
口腔溃疡的诊断和护理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口腔溃疡的常见原因
包括维生素缺乏、口腔创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临床症状与诊断依据
疼痛、口腔黏膜破损、红肿等,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 诊断。
治疗原则与方法
局部用药、口服药物、激光治疗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案。
新型诊疗技术介绍
激光治疗技术
通过激光照射,促进口腔黏膜愈合,减轻疼痛。
临床表现
口腔溃疡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腔黏膜疼 痛、灼热感、肿胀等,严重时影响进 食和说话。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口腔溃疡 可分为轻型口腔溃疡、重型口腔溃疡 和疱疹样口腔溃疡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一般可作出口腔溃疡的诊断。必要时可 进行实验室检查或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观察法
观察溃疡形态
口腔溃疡通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边 缘整齐,表面覆盖黄色或灰白色的假 膜。
判断溃疡大小
评估疼痛程度
口腔溃疡常伴随疼痛,根据疼痛程度 可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溃疡直径大小,可分为轻型、重 型和疱疹型口腔溃疡。
实验室检查法
血液常规检查
通过检查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 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可判
遗传因素
口腔溃疡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4、口腔溃疡病理
口腔溃疡
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多见,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严重者还会影响食欲,对日常饮食造成极大不便。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ahthae)或canker sores。
目前,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口腔溃疡的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由于病因不明,口腔溃疡的诊断完全是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缺少可作为确诊依据的实验室指标。口腔溃疡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如胃肠、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
口腔溃疡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另外还跟自身精神情绪有关,特别是阴虚体质者成为该症状的专利。
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轻型
重型
疱疹样
溃疡 特征
黄、红、凹、痛,小 (2—4mm),散在孤 立小溃疡,无疤痕。
大而深,似弹 坑(1—3cm) 有缺损,留疤 痕。
多、浅、散, 满天星,数不 清。
病程
7—10天
月余,数月— 年余
同轻型
数量
1—5
常为1个
>10个
好发 部位
非角化区
由前至后 舌、唇、口底
全身 症状
不明显
明显,淋巴结 可有发热头痛,
(五)治疗
1.局部治疗:同RAU
2.全身治疗 ⑴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细胞毒类(增强激素疗效,降低副作
用,减少剂量);非甾体激素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中成药。 ⑵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卡介苗、丙球 ⑶其他:沙立度安、异烟肼
三、创伤性血疱及溃疡
机械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引起的病因明确的粘膜病损。
(三)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 ⑴尿道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主要发生于性病型,尿
频尿痛,尿道口可见白黄色脓性或血性分泌 物。尿道口黏膜充血、水肿、红斑、溃疡。 ⑵结膜炎:常见的BS发作第二症状。表现为结膜炎、虹 膜炎、角膜溃疡等。 ⑶关节炎:最突出的特征,BS患者几乎都会发生,急性 发作,下肢大关节为主,膝关节最多见,踝 关节次之;“香肠指”;骶髂关节炎多见。
口腔溃疡有哪几类?分析口腔溃疡四大类型
口腔溃疡有哪几类?分析口腔溃疡四大类型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类疾病,口腔溃疡的本质是口腔黏膜的破损,给患者带来
一定疼痛感以及其他不适症状。引起口腔溃疡疾病的因素比较多且较为复杂,不同类型口腔
溃疡的临床症状表现也均不一样,且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口腔溃疡在预后以及治疗过程中均存
在着差异性,不同口腔溃疡类型也会导致发生不同的病因。
1感染性口腔溃疡
1.1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所引起的口腔损害:HIV患者容易合并有: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一类症状,而这
种类型的溃疡疾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患病部位也比较深,因此愈合难度较大。
梅毒:梅毒属于一种常见的螺旋体厌氧型病菌。由梅毒引起的口腔溃疡具体表现这几种症状:轻度表现为斑块隆起且存在较少的溃疡,以椭圆形状居多,同时其上面有灰白色假膜覆盖。
或者还会表现有多个粘膜斑块合并在一起进而形成齿状病灶,因此也可将其称为蜗牛径路溃疡。
1.2机会致病菌感染
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激素、抗生素或者免疫抑制剂容易引起该种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的口腔结合患者都继发于肺结合,不过少数也原发于口腔。结合性溃
疡出现于口腔粘膜上时,主要特点是:基底呈颗粒状,炎性迁延发展,具有较硬的质地,且
还会伴随明显疼痛感。
念珠菌:此类病菌属于真菌,孢子不存在致病作用,而在免疫失衡后或者菌群失调后,念珠
菌就会将假菌丝产生出来,而这种物质则具有致病性。
新型隐球菌:此类致病菌也属于一类真菌,通常情况下会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容易
产生感染作用,且这种类型的口腔溃疡疾病一般很少出现,主要会继发于其他器官感染中。
口腔组织的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的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的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变过程和组织学表现的学科。在病理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类型。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以增加对口腔疾病的理解。
一、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是口腔黏膜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黏膜是衬覆口腔的柔软薄层组织,包括牙龈、颊粘膜、舌背上皮等。在病理学中,当上皮组织发生非正常变化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疾病。
1. 上皮增生:上皮组织增生是指上皮细胞的数量和密度增加,形成上皮增生性
病变。常见的上皮增生性疾病有口腔扁平苔藓、角化上皮病等。
2. 上皮变性:上皮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非正常改变。上皮变性病变包括
松解变性、发育不全等。
3. 上皮增生与变性的结合:有时,上皮增生和变性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病变中,例如上皮样疣、鳞状细胞乳头状增生等。
二、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口腔黏膜下的一种重要组织,包括黏膜下层、真皮和基底膜等。它
在支持和维持口腔组织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纤维化:口腔组织中的结缔组织纤维增生。纤维化可以是炎症的结果,也可
以是某些慢性病变的表现,如牙龈纤维化。
2. 炎性细胞浸润:炎症过程引起的免疫细胞在病理学中称为炎性细胞。不同类
型的炎性细胞在特定疾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 血管扩张:与炎症相关的血管扩张,使得血管及其内壁产生扩张和充血。血
管扩张是炎症过程中病变组织常见的表现之一。
三、肿瘤
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组织中发生的异常细胞生长和组织增殖。它们可以是良性
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症)。这些肿瘤根据其来源和组织学特点进行分类。
病理学溃疡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溃疡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和机制的科学,而溃疡则是一种疾病表现形式,常见于消化道、皮肤等部位。在病理学中,研究和了解溃疡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病理学溃疡进行解释,介绍其定义、特征、形成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一、定义及特征
病理学溃疡是一种因组织损伤而形成的局部溃疡,通常是在黏膜或表皮组织上
发生。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病理学溃疡通常由长时间的疾病状态引起,如感染、炎症或长期存在的组织损伤等。其次,病理学溃疡的形成往往是与组织细胞的死亡和坏死有关,使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最后,病理学溃疡的溃疡表面常常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溃疡底部增生的特征。
二、形成机制
病理学溃疡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与疾病的类型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病理学溃疡的形成机制:首先,感染是病理学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组织坏死和破坏,从而形成溃疡。其次,缺血和缺氧也是病理学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当组织供血不足或氧气供应不足时,组织会发生坏死和溃疡形成。此外,自体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也可以导致病理学溃疡的形成。
三、常见类型和部位
病理学溃疡在不同部位和疾病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以下是几种常见类型
和部位的病理学溃疡:首先,消化道溃疡是最常见的病理学溃疡之一。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溃疡,主要由感染、饮食和药物等因素导致。其次,口腔溃疡也是常见的病理学溃疡,通常由炎症、维生素缺乏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其他部位的病理学溃疡还包括皮肤溃疡、褥疮和附睾、阴茎等部位的溃疡。
口腔溃疡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治疗
口腔溃疡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治疗
口腔溃疡,也被称为口疮或口内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它表现为局部黏膜溃疡、灼热感、疼痛和不适。虽然大多数溃疡在一到两周内可以自愈,但对于患者来说,它们可能会导致饮食困难、言语困难,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一、口腔溃疡的发生机制与类型
1. 病理生理机制
口腔溃疡的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其产生。其中包括:
(1)免疫失调: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是引起口腔溃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外界刺激后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导致黏膜损伤和组织坏死。
(2)感染:某些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并诱发口腔溃疡。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3)机械因素:如划伤、摩擦等物理因素可直接造成黏膜受损,为口腔溃疡的形成提供条件。
2. 类型
根据溃疡的大小、深度和表面特点,口腔溃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
(1)单纯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周围黏膜正常,但中央部分可呈灰白色或黄色。此类溃疡往往自愈并复发。
(2)大疱性口腔溃疡:相比于单纯性溃疡,大疱性口腔溃疡通常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大而深的溃疡,伴随剧痛和体温升高。
(3)干燥型口腔溃疡:这种类型的口腔溃疡具有突出和光滑的表面,没有明
显的渗液或渗血。它通常较浅且不会自愈。
二、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的原理与方法
1. 中医病理观点
在中医传统观念中,口腔溃疡可以被归类为“口舌生疮”,属于“火热”的范畴。
火热是一种内外火盛的情况,可产生上升性炎症反应,并扩散到口腔黏膜上。因此,中医治疗侧重于清退火热。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病例分析
病例1
患者口腔溃疡面积较大,病程较长,经过 康复新液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疼痛减 轻,疗效显著。
病例2
患者口腔溃疡数目较多,分布广泛,经过 康复新液治疗后,溃疡数目减少,疼痛减 轻,疗效显著。
0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01
原始数据收集
从临床试验、病例报告等来源收集患 者信息及治疗结果。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的临 床分析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 • 实验结果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 限性的特点。
口腔溃疡给患者带来疼痛、进食障碍和言语困难,影响生活 质量。
药理作用
康复新液具有抗炎、抗菌、镇痛、促进愈合等药理作用。
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
康复新液在口腔疾病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口腔疱疹等。
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
康复新液通过局部涂抹或含漱,能够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促进愈合,且复发率较低。
03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溃疡患者
02
数据清洗
筛选、整理数据,去除重复、错误或 不完整数据。
人体解剖学课程课件口腔溃疡简介
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 80— 90 %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 50—60%患病。
其他因素
★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营养不良等 ★病毒细菌 ★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素B2 和 6 - 酮前 列腺素比例失调及总体水平下降可引发口腔溃疡
中医界早已对口腔溃疡有记载 ,认为内伤脏腑热盛是致病主 因,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胃)。
口腔溃疡的并发症
• 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 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 身症状
注意:长久不 治可能会导致 癌变哦!
口腔溃疡的预防
防范胜于治 疗……
★ 注意心理调节,去除有害精神因素。
→肛门
•消化腺
肝
十二指肠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升结肠
•功能:
摄食,消化吸收,排泄内分泌
盲肠
阑尾
回肠
咽
食管
胃
胰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口腔介绍
之后将要谈 到的口腔溃疡 的主要发病位 置就是舌尖和 嘴唇
嘴唇
口腔溃疡的定义及症状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 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 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 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 等特点,多见于唇、颊、舌缘等。
口腔溃疡病理机制
神经内分泌因素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
01
口腔溃疡的病理变化
口腔黏膜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口腔黏膜细胞的损伤
口腔黏膜在受到外界刺激(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时,黏膜细胞受损,出现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细胞的修复
在损伤后,黏膜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进行修复,使口腔溃疡愈合。
口腔黏膜的炎症与增生
与口腔炎的关系
口腔炎与口腔溃疡的关联
口腔溃疡可由口腔炎引起。口腔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 ,通常表现为口腔疼痛、口臭、口腔出血等症状。
口腔炎的预防与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 酒精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口腔炎,可采用局部或全身用 药治疗。
与口腔黏膜其他疾病的关系
口腔溃疡与口腔黏膜其他疾病的联系
溃疡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与不适
口腔溃疡会导致口腔疼痛和不适感,影响患 者的饮食和日常生活。疼痛可能导致患者难 以进食、说话和社交活动。
心理压力
口腔溃疡的反复发作和持续存在可能会给患 者带来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健 康状况、治疗效果等,导致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
01
口腔溃疡与其他口腔疾病 的联系
口腔溃疡可以与其他口腔黏膜疾病同时存在,如口腔 扁平苔藓、白斑病等。这些疾病可相互影响,使症状 更加复杂和严重。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溃疡、炎症、白斑、白色病变、红斑、红色病变等。这些疾病给人们的口腔健康带来了困扰,影响了正常的进食和交流。本文将对口腔黏膜病的常见类型、症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
一、常见类型
1. 口腔溃疡:主要包括阿弗他溃疡、单纯疱疹、药物性溃疡等。阿弗他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溃疡底呈灰白色。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多呈群集状。药物性溃疡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溃疡,常伴有疼痛和瘙痒感。
2. 口腔炎症: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口腔黏膜炎等。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常伴有牙龈出血和肿胀。牙周炎是指牙龈和牙周组织的炎症,常伴有牙齿松动和牙周袋形成。口腔黏膜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常伴有口腔干燥和疼痛。
3. 口腔白斑:主要包括白色苔藓、白色扁平苔藓和白色云片苔藓等。白色苔藓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于舌背和颊黏膜。白色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呈白色斑块,常见于口腔黏膜。白色云片苔藓是一种白色斑块,常见于舌背和颊黏膜。
4. 口腔红斑:主要包括口腔红斑狼疮、口腔红斑病和口腔红斑鳞状
细胞癌等。口腔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口腔溃疡和红斑。口腔红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红斑、糜烂和瘙痒感。口腔红斑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口腔黏膜。
二、症状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各异,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疼痛、瘙痒感、口腔干燥、出血、肿胀等。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感。疼痛的程度可以轻微到剧烈,影响进食和说话。瘙痒感是一种刺激感觉,常伴有搔抓欲望。口腔干燥是口腔黏膜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常伴有口渴和口臭。出血和肿胀是口腔黏膜炎症的典型症状,常伴有红斑和溃疡。
口腔溃疡病例分析
可能的
疾病H-F-MD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
病因科萨其病毒A,肠道
病毒71型HSV-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理改
变气球样变、包涵体气球样变、包涵体
临床特点低烧、口咽部疼痛
、口腔水泡、疱疹
、糜烂面、离心性
皮疹、手足多见,
原发型:年龄、前
驱症状、成簇的水
泡、糜烂、有可能
有皮肤病变 复
发性:成人多见,
症状轻。皮肤唇红
缘、相对固定位置
前驱症状,痛。红
斑--水泡。密集、
牙痛、单侧发病、
沿神经支分布。
诊断要点年龄、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检
验
原发性:年龄、前
驱症状、成簇的水
泡或糜烂;复发
性: 成人、临床表
现
痛、单侧分布、成
簇的泡
治疗方
法对症治疗、抗病毒
治疗、中医中药对症治疗、抗病毒
治疗、中医中药
止痛、抗病毒治疗
、中医中药
疾病B与
C之间鉴
别要点手、足的表现疾病 B
与D之间
的鉴别
要点
疾病 B
与E之间
的鉴别
要点
RAU白塞病口腔结核疱疹性咽峡炎免疫免疫结核杆菌
非特异星炎症非特异星血管周
围炎
结核结节、郎罕氏
巨细胞
复发;自限性,周
期性,皮肤无异常,黄、红凹痛。每型的特点复发性口腔溃疡
、生殖器、眼、
皮肤
结核初创:无痛;
结核溃疡:鼠咬
状;寻常狼疮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检局部治疗:消炎、
止痛、促进愈合;
全身:对因治疗、
减少复发局部+全身治疗
创伤性溃疡创伤
非特异性炎症创伤史
创伤史+溃疡去除刺激因素、复诊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1.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是口腔内部覆盖的一层薄膜,其病变可分为炎症
性和非炎症性。炎症性病变包括口腔溃疡、慢性牙龈炎等,其特点是黏膜
发红、肿胀、易出血等。非炎症性病变包括扁平苔癣、白斑病等,其特点
是黏膜发生色素沉着、溃疡、白色斑块等。
2.牙周病: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
病变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
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是指炎症蔓延到牙槽骨和牙周膜,
导致牙龈下陷、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组织退行性病变是指牙周组织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退化,导致牙齿周围骨质吸收、牙槽骨丧失。
3.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组织中形成的新生物。常见的口腔肿瘤有
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包括口腔纤维瘤、口腔血管瘤等,其特点是生
长缓慢、无侵袭性。恶性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腺癌等,其特点
是生长迅速、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4.口腔感染性疾病:口腔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口腔组织
感染。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髓炎、根尖周炎和口腔疱疹等。牙髓
炎是指牙髓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牙痛、牙齿敏感等症状。根尖周炎是指
牙根尖周围组织的感染,常表现为根尖肿胀、根尖脓肿等症状。口腔疱疹
是一种由口腔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常表现为口腔溃疡、疼痛等症状。
5.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畸形是指由于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面
部外形异常。常见的口腔颌面畸形包括错颌、牙列不齐等。错颌是指上下颌骨错位,常表现为上下颌前后关系不正常、咬合不良等症状。牙列不齐是指牙齿排列不整齐,常表现为牙齿拥挤、错位等。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过度不全角化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溃疡,民间一般称之为“口腔上火”或“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伤,可自愈,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多见,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RAS)、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ahthae)或canker sores。
目前,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口腔溃疡的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由于病因不明,口腔溃疡的诊断完全是基于病史及临床表现,缺少可作为确诊依据的实验室指标。口腔溃疡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如胃肠、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但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我国已有专家研发出治疗口腔溃疡的特效疗法“中医清疡祛毒疗法”,使得中医在治疗口腔溃疡领域占有一席之位。被誉为当代中国对世界医学的突出贡献。
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映,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其次是与遗传有关系,在临床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我们常常看到,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那么,他们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作,常常还与一些疾病或症状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或迁延性肝炎,结肠炎等,另外贫血,偏食,消化不良,腹泻,发热,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等等。随着一种或多种因素的活跃、交替、重叠就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也就造成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频繁发作。另外还跟自身精神情趣有关,特别是阴虚体质者成为该症状的专利。
病因
虽然至今仍不能完全明确口腔溃疡的确切病因,但专家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即遗传背景与适当的环境因素(包括精神神经体质、心理行为状态、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等)可引发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口腔溃疡特征性病损。也有人提出“二联因素”论,即外源性因素(病毒和细菌)和内源性诱导因素(激素的变化、精神心理因素、营养缺乏、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相互作用而致病。
大多数医生认为,口腔溃疡与以下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内分泌变化
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经期发生,可能与体内雌激素量下降有关。有些女性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用药治疗只能暂时缓解,下月行经时依然如故地出现,疼痛难忍,与此同时,还常伴有口干、心烦、易怒和大便干结等令人烦恼的症状。临床研究发现,月经期出现口腔溃疡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发病,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病毒可能是口腔溃疡的始动因子,但目前尚未在患者血清中查出相关抗体,亦未见从口腔溃疡病损组织中分离出病毒的报道。细菌对口腔溃疡的作用已提出了多年,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的细菌有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14]。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血栓素B2 和6酮前列腺素比例失调及总体水平下降可引发口腔溃疡。微循环障碍致血流速度慢,血液流量低,毛细血管静脉端管径扩张,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黏膜膜损伤,溃疡形成。血清中缺锌、缺铁、高铜等与RAU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有报道称戒烟亦可诱发口腔溃疡。牙膏中的成分12-烷硫酸钠(SLS)可能刺激黏膜,诱发口腔溃疡。
6.中医病因机制
祖国医学界早已对口腔溃疡有记载。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口腔溃疡有以下几种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两邪,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津伤火灼,口疮乃发。故口疮多在秋季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复发。二是饮食不节,由于过食辛辣肥厚之品或偏食,致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并常耗伤心肺肾之阴津,致口疮发生。三是情志过极,患者素日思虑过度,心烦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或心火下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均可致口舌生疮;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郁气滞,肝气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阴血,致冲任经脉不调,经行之时,经气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疮。四是素体阴亏,患者素体阴液不足,或久病阴损,虚火内生,灼伤口舌,乃至口舌生疮。五是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脾气虚损,水湿不运,上渍口舌,而致口疮;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亦可致口疮。更有甚者,脾气虚极,伤及脾阳,脾阳不足,寒湿生热,上渍于口,可发口疮。六是先天察赋不足,或久用寒凉,伤及脾肾,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湿上渍口舌,寒凝血淤,久致口舌生疮。总之外感六淫燥火,内伤脏腑热盛是致病主因,主病之脏在于心和脾(胃)。
并发症
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类型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分型,多采用Lehner(1968年)分型方法,即将RAU分为以下三型:
1.轻型(minor aphthous ulcer,MiRAU)
约占RAU患者的80%,多数患者初发病时均为此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较差的黏膜,附着龈及硬腭等角化豁膜很少发病。RAU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浅表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mm。约5d左右溃疡开始愈合,此时溃疡面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缩小、红肿消退、疼痛减轻。约7至10d溃疡愈合,不留瘢痕。
溃疡一般为3-5个,散在分布。溃疡复发的间隙期从半月至数月不等,有的患者会出现此起彼伏、迁延不愈的情况。有些患者有较规则的发病周期如月经前后,或常在劳累之后发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与体征。
2.重型(major aphthous ulcer,MaRAU)
亦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愈合后可形成瘢痕或组织缺损,故也称复发性瘫痕性口疮。该型约占8%左右。好发于青春期。
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状,可深达黏膜下层腺体及腺周组织,直径可大于1cm,溃疡周围组织红肿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溃疡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或更长。通常是1-2个溃疡,但在愈合过程中又可出现1个或数个小溃疡。疼痛剧烈,愈后可留瘫痕。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发生于口腔后部如舌愕弓、软硬腭交界处时可造成组织缺损,影响言语及吞咽。可伴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溃疡可在先前愈合处再次复发。
3.疱疹样溃疡(herpetiform ulcers,HU)
亦称口炎型口疮,约占RAU患者的10%左右。好发于成年女性,好发部位及病程与轻型相似,但溃疡直径较小,约2mm ,溃疡数目多,可达十几个或几十个,散在分布,似“满天星”。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有头痛、低热及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诊断
口腔粘膜溃疡和糜烂虽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首先在临床表现上糜烂与浅表溃疡是有区别的。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愈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