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之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面的图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图乙为该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分(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5分【答案】(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分(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5分【解析】(1)从图中直接读取数据。

(2)一方面,植树造林,加强植被保护;一方面,从工程上,进行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等工程;再者,要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考点】地质灾害。

2.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答案】B【解析】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持续时间非常短,火山喷发作为另一种地质灾害,由于有岩浆喷出等现象,持续时间比地震长,但总体较短。

干旱持续时间较长。

【2】蝗虫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

旱涝灾害往往具有关联性。

【考点】中国自然灾害3.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

回答题。

【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同一种自然灾害则其孕育的地球圈层相同,②错误;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区差异与个人的应急反应关系不大,③错误。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球内部或外部的突发事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自然灾害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本文将针对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灾害防治地震是地壳内的岩石体发生弹性恢复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震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人员的伤害。

2.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提前进行预警和紧急疏散。

3.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掌握逃生和自救技能。

二、气象灾害防治气象灾害是天气过程的异常变化或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龙卷风等。

气象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气象预报和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护措施。

2.防波堤和海堤的建设,减少台风和海啸对沿海地区的侵袭。

3.合理规划城市,减少城市内涝和山洪等灾害的发生。

4.建立有效的抢险救灾机制,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因素造成的灾害事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和岩溶灾害等。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重要建设工程。

3.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四、水旱灾害防治水旱灾害是由水文因素引起的灾害,包括洪涝、旱灾等。

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1.建设水库、水闸等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减少洪涝和干旱的风险。

2.加强流域管理,合理规划河流的治理和开发,减少洪涝经济损失。

3.加强林业建设和植被恢复,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点包括地震灾害防治、气象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旱灾害防治。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题(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 B.b C.c D.d(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A.a→c→b→d B.b→c→d→a C.c→b→d→a D.d→a→c→b4.据上图中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1.【解析】选B。

图中显示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二者都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发生的。

2.【解析】选B。

图中显示地形是影响四处房屋日照时间的主要因素,b处于山脊的南侧,其东西两侧地势较低,不影响日出后和日落前的阳光照射;泥石流在山谷之中最易发生,而b处于山脊上,因此受泥石流的威胁应最小。

3.【解析】选C。

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其发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4.【解析】选B。

在四个过程图中,冷锋的位置不同,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a、b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于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c、d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处于冷锋过境前,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43.(10分2011年高考课标卷文综)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含解析)

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专题13自然灾害与防治(含解析)

专题14 环境保护【考向解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命题热点突破一】主要自然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危害1.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1)地震灾害①世界主要地震带及其产生原因②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烈度,其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①泥石流的产生机制②滑坡的产生机制③滑坡、泥石流成因的共性特征2.水文、气象灾害的形成与危害(1)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

如下表:(2)干旱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分布(3)台风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危害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4.自然灾害分布、成因、危害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思路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如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造成夏季多暴雨、洪涝,冬季多寒潮等;分析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时,要结合地质地形分布特点和气候要素的季节变化;对于图表类试题,要结合图表提供的信息答题。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多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和人为原因综合分析。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的分析思路①人员伤亡:生理、心理两方面。

②财产损失:直接、间接两方面。

③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两方面(滞后性、隐蔽性、不可逆转性)。

专题13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13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查点一地质灾害考向1地质灾害的成因1.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2.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考向2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廓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题组1地质灾害的成因1.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不足20千米。

之后又相续发生多次大震级的余震。

读下面这次“尼泊尔地震系列图”和“2011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2)分析这次尼泊尔地震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诱发的地质灾害及这些灾害带来的危害。

题组2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御2.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

(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考查点二气象和水文灾害考向1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2015•广东卷)10.图4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

考点:自然灾害、城市区位条件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名师点睛】该题以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四幅图中信息,结合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在地质构造、地震破坏程度、次生灾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考虑,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原理,确定丁为最适宜城市重建区域。

(2015•新课标全国2)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10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分)【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考点定位】本题组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抽样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自然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的涝灾的现象”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某市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洪水来源,二是洪水排泄不畅,洪水来源主要受降雨、冰雪融水、干支流汇水等影响,洪水排水不畅原因有河道少、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等。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与防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振动,它是地球地壳动力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地震的认识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1.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处。

其中,构造地震是指地球板块相互碰撞、相互滑移或相互远离等活动导致的地震。

而火山地震则是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引起的地震。

2. 地震烈度与震级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震在特定地点产生的破坏程度,一般采用罗马数字表示。

而地震的震级则是指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3. 地震防治措施地震灾害的防治包括预测、减灾和抗震建筑等方面。

地震预测是指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和科学手段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而抗震建筑是指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量过大或水文条件不利等原因导致的河流或湖泊水位急剧上升,超过警戒水位,从而引发的灾害。

洪涝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的危险。

1. 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降雨量过大、水源集中等。

降雨量过大是指降雨量超过当地土壤的渗透能力和河流的排水能力。

水源集中是指河底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来水量大等原因。

2. 洪涝灾害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包括治理水文条件、改善水土保持、建设排涝设施等措施。

治理水文条件是指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修复和改造,调节河道形态和水位,增加水的排洪能力。

改善水土保持则是指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抗洪能力。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强大的气象灾害,它会给沿海地区带来暴雨、强风、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给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1自然灾害与防治海洋灾害考点剖析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11自然灾害与防治海洋灾害考点剖析

海洋灾害---考点剖析
主标题: 海洋灾害
副标题: 分析常见海洋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措施, 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海洋灾害的成因, 防御措施
难度:3
重要程度: 4
内容: 考点剖析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命题时, 海洋灾害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题型多以综合题为主, 很少出现选择题, 重点考查海洋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等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示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 考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1年海南卷第25题考查海啸灾害的知识, 所考查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 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积累, 不能死读书。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认清赤潮的成因与危害
(1)成因: 自然原因: 海区封闭, 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

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 人口密集, 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

(2)危害: 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生产;鱼类大量死亡。

2.认清海啸的成因与危害
(1)成因——地震等引发
(2)海啸的危害
①海上: 可颠覆海上船只, 破坏海上设施
②岸上:淹没城镇、村庄、耕地, 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
③人员伤亡。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6自然灾害与防治(2014广东卷)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

“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2014新课标I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图9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2014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1,完成5-7题。

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滑坡多发且集中在夏季,与该地夏季降水量多明显相关。

故选B。

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答案】C【解析】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水体水位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其都会导致滑坡发生可能性上升,故选C。

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答案】D【解析】水体体积变化大以及水面面积扩大,增加了鱼的生存空间,因此使渔业捕捞量增加。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17 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 点 题 号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5、6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7、8自然灾害与环境 3、9防灾与减灾 4、101. 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 ℃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3分)(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分)(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4分)解析 第(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带、副热带海域。

第(2)题,在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

第(3)题,据图可分析出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答案 (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2.(2013·黑龙江大庆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甲 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乙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1)读甲图说明我国洪涝区的分布规律。

(2分)(2)甲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分)(3)说明乙图中B地区干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2分)(4)乙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分析原因。

(3分)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直接读图分析即可。

(2)图示A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使该地区泥沙淤积严重分析。

解决措施针对原因分析。

(3)图示B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为主要的林区,故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适宜用遥感监测,快速而方便。

(4)图示C地区为云贵高原,该地区降水量丰富,但由于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故地表水少,且结合用水量分析。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五部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一、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etc。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etc。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etc。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etc。

全国1卷高考文综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

全国1卷高考文综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Ⅰ.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形成原因]: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②有上冷下热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③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纬度>5°)[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7-11月最为频繁▲[影响]不利:①发生狂风,暴雨,风暴潮②地面建筑物和通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③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④破坏海堤有利:带来丰沛降水,缓解南方伏旱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台风三大故乡】孟加拉湾,墨西哥湾,菲律宾群岛(二)【干旱】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三)【寒潮】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二部分 第六讲自然灾害与防治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二部分 第六讲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六讲自然灾害与防治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和影响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为背景,以综合题形式出现。

能力层次上主要以区域图的判读和统计图的分析为前提,考查考生读图析图能力和准确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1.(2011年北京文综,3,2分)在图中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解析:C 此题考查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暴雨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不能引发地震,能诱发滑坡和崩塌的还有地震,地震是地球内能的释放,主要是地质构造引起,故A、B、D错;选C。

此题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为出发点,重在突破地震主要由地质构造引起,逐一排除。

(2010年江苏,5~6,4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如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2.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3.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解析:2.C 3.A 第2题,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大西洋,故A错误;海地地震的震中位于美洲板块,B错误;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C正确;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人口密度、地面建筑物等多方面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震级大小,智利8.8级地震就比海地7.3级地震遇难人数少,D错误。

第3题,甲、乙两地都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狭长地带,因此,两地都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A正确;甲区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B、C、D错误。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地理试题3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地理试题3

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08广东文基,54)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 B2.(2008山东基本能力,1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

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

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③狂风④大雨或暴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2008四川非延考区文综,10~11)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

读图,完成3~4题。

3.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 )A.①B.②C.③D.④答案D4.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A.地震破坏B.滑坡C.海潮侵袭D.暴雨答案 C二、综合题5.(2008山东文综,31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右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6.(2008海南地理,26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6分)答案(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版之 专题16 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项版之 专题16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16 自然灾害与防治(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答案】B【解析】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图22.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答案】A【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中等。

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

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2011年高考北京卷)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图3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答案】C【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16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
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
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
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答案】A
【解析】以统计图为情境,考察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
力,难度中等。

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陡、地
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
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

选项中所列各山确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此题解题
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
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2011年高考北京卷) 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图3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C
【解析】以联系图为情景,考察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推理判断、探究、
试误,属于较易试题。

(2011年高考上海卷)(四)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
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9.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
【答案】D
【解析】考查板块周界型及板块空间分布记忆。

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
板块交界;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印
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四个板块交界。

10.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
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
D.台湾、湖南
【答案】C
【解析】考查我们地震带省区分布。

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
11.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A.山体位移
B.地震震级
C.震源深度
D.地震烈度
【答案】A
【解析】考查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和地震相关概念理解。

全球定位在与动态捕捉地表目标物的
空间位置。

地震现象发生在地壳内部,是由地震震源能力所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