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 第三版 课后答案(吕林根 许子道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合集下载

二次曲线渐近线的极限求法

二次曲线渐近线的极限求法

二次曲线渐近线的极限求法

郑平;李明;赵洁;李树海

【摘要】通过例子说明了如何用极限求二次曲线的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及斜渐近线.

【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

【年(卷),期】2015(020)005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二次曲线;渐近线;极限

【作者】郑平;李明;赵洁;李树海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4

二次曲线a11x2+2a12xy+a22y2+2a13x+2a23y+a33=0的渐近线是确定二次曲线位置和形状的重要直线.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给出了二次曲线渐近线的两种几何求解方法,本文通过一些例子说明了如何用极限求二次曲线的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及斜渐近线.

1.解题步骤

1.先将二次曲线方程写成 y=f(x)或 x=g(y)的形式.

2.求极限得渐近线.

若,则 y=c 为二次曲线的水平渐近线.

若,则 x=a 为二次曲线的垂直渐近线.

若则二次曲线有斜渐近线.

设y=kx+b是曲线y=f(x)的斜渐近线,则

2.例子

例1 求二次曲线x2-xy+1=0的渐近线.

解将二次曲线方程写成的形式.则因,所以x=0为二次曲线的垂直渐近线. 又因,此二次曲线有斜渐近线.

设二次曲线的渐近线为y=kx+b,则

所以y=x为二次曲线的斜渐近线.

例2 求二次曲线2xy-4x-2y+3=0的渐近线.

解先将二次曲线方程写成的形式

第一章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

第一章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
解 析 几 何 Analytic Geometry
教材 (Text Book)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
尤承业 丘维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Reference)
《解析几何》吕林根、许子道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空间解析几何》黄国宣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每周二课后交作业
课程评分方法:
初等数学 — 研究对象为常量, 以静止观点 研究问题. 高等数学 — 研究对象为变量, 将运动和 辩证法引入了数学.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 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发表了《方法论》,创立了解析 几何,是高等数学第一创始人。 解析几何为微积分 的创立搭起了舞台。
解析几何的产生
方向:当 0 时, ( ),( ),( ) 都与同向; 当 0 时, ( ),( ),( ) 都与 反向;
( )=( )=( ) 证明方法总结: 1. 当 , , 有其一为0,则问题简化, 直接可以得证; 2. 当 , , 均不为0时,证明两矢量的 模相等、两矢量的方向相同 。
与 同向, (2) 0, 0 1 2 2 ( 3) 0, 与 反向, 反之若 // ( 0), // . | | 则必有 是 倍数, | |
(1) 0,
// . 反之若 // ( 0), | | 则必有 是 倍数, | |

解析几何-吕林根-课后习题解答一到五

解析几何-吕林根-课后习题解答一到五

第一章矢量与坐标

§1.1 矢量的概念

1.以下情形中的矢量终点各构成什么图形?

〔1〕把空间中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2〕把平行于某一平面的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3〕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4〕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解:

2. 设点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

在矢量OA、OB、OC、OD、OE、

OF、AB、BC、CD、DE、EF

和FA中,哪些矢量是相等的?

[解]:

图1-1

3. 设在平面上给了一个四边形ABCD,点K、L、M、N分别是边AB、BC、CD、

DA的中点,求证:KL=NM. 当ABCD是空间四边形时,这等式是否也成立?

[证明]:

.

4. 如图1-3,设ABCD-EFGH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在以下各对矢量中,找出相等的矢量和互为相反矢量的矢量:

(1) AB、CD; (2) AE、CG; (3) AC、

EG;

(4) AD、GF; (5) BE、CH.

解:

§1.2 矢量的加法

1.要使以下各式成立,矢量b a ,应满足什么条件? 〔1

=+ 〔2

+=+ 〔3

-=+ 〔4

+=- 〔5

= 解:

§1.3 数量乘矢量

1 试解以下各题.

⑴ 化简)()()()(→

→→→-⋅+--⋅-b a y x b a y x .

⑵ 已知→

-+=3212e e e a ,→

+-=321223e e e b ,求→→+b a ,→→-b a 和→

→+b a 23.

⑶ 从矢量方程组⎪⎩⎪⎨⎧=-=+→→→→→→b

y x a

y x 3243,解出矢量→x ,→y .

解析几何教程习题答案

解析几何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 向量代数

习题1.1

1. 试证向量加法的结合律,即对任意向量,,a b c 成立

()().a b c a b c ++=++

证明:作向量,,AB a BC b CD c ===(如下图),

则 ()(),a b c AB BC CD AC CD AD ++=++=+=

()(),a b c AB BC CD AB BD AD ++=++=+=

故()().a b c a b c ++=++

2. 设,,a b c 两两不共线,试证顺次将它们的终点与始点相连而成一个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0.a b c ++=

证明:必要性,设,,a b c 的终点与始点相连而成一个三角形ABC ∆,

则0.a b c AB BC CA AC CA AA ++=++=+== 充分性,作向量,,AB a BC b CD c ===,由于

A

B

C

a

b

c

A

B

C

D

a

b

c

a b +

b c +

0,a b c AB BC CD AC CD AD =++=++=+=所以点A 与D 重合,即三向量

,,a b c 的终点与始点相连构成一个三角形。

3. 试证三角形的三中线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证明:设三角形ABC ∆三边,,AB BC CA 的中点分别是,,D E F (如下图),并且记

,,a AB b BC c CA ===,则根据书中例 1.1.1,三条中线表示的向量分别是

111

(),(),(),222

CD c b AE a c BF b a =

-=-=- 所以,111

()()()0,222

CD AE BF c b a c b a ++=

解析几何参考答案

解析几何参考答案

解析几何参考答案

解析几何参考答案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几何

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运用几何图形的坐标来

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解析几何问题给出参考答案。

1. 直线的方程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一条直线,我们可以通过

给定的条件来确定其方程。常见的直线方程有点斜式、一般式和截距式。

对于点斜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和其斜率来确定直线的方程。例如,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为P(x1, y1),斜率为k,那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

y1 = k(x - x1)。

对于一般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来确定直线的方程。例如,

已知直线的斜率为k,截距为b,那么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y = kx + b。

对于截距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来确定直线的方程。例如,已知直线与x轴和y轴的截距分别为a和b,那么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为x/a + y/b = 1。

2. 圆的方程

在解析几何中,圆的方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一个圆,我们可以通过给

定的条件来确定其方程。常见的圆方程有标准式和一般式。

对于标准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圆心的坐标和半径来确定圆的方程。例如,已

知圆心的坐标为(h, k),半径为r,那么圆的标准式方程为(x - h)² + (y - k)² = r²。对于一般式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圆心的坐标和与x轴夹角的正弦和余弦值来确

定圆的方程。例如,已知圆心的坐标为(h, k),与x轴夹角的正弦和余弦值分别为sinθ和cosθ,那么圆的一般式方程为(x - h)² + (y - k)² = r²sin²θ + r²cos²θ。

一种新的柱面判别方法

一种新的柱面判别方法

一种新的柱面判别方法

潘朝毅

【摘要】基于柱面判别定理,通过引入仿射变换作为工具,提出一种新的柱面判别方法.举例说明了新方法的简洁实用.

【期刊名称】《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5

【总页数】3页(P117-119)

【关键词】柱面;判别定理;仿射变换

【作者】潘朝毅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数学学院,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82

柱面是一种最常见的曲面,任何一本解析几何的教材中都会包含柱面的内容。以下定义和定理引自国内作为教材使用较多的吕林根与许子道编《解析几何》[1]:

定义1:在空间,由平行于定方向且与一条定曲线相交的一族平行直线所生成的曲面叫做柱面,定方向叫做柱面的方向,定曲线叫做柱面的准线,那族平行直线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叫做柱面的母线。

定理1:在空间仿射坐标系中,只含两个元(坐标)的三元方程所表示的曲面是一个柱面,它的母线平行于所缺元(坐标)的同名坐标轴。

此定理可以用来判别柱面,下文中称之为柱面判别定理。显然,以下的方程在空间

都表示柱面:

这些柱面分别是母线平行Z轴的椭球面,双曲面和抛物柱面。

文献[2]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及形式,推导出母线平行任意方向的柱面方程表达式及柱面方程的特征,此时母线平行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的形式为所得结果的特例。文献[3]提供了准线为任意空间曲线,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一类柱面方程的求法并进行了结论的适当推广。文献[4]在母线方向给定的情形下,讨论相应柱面方程的表示特征。

教材[1]§4.1柱面一节后有如下两道习题:

1.证明下列方程表示的曲面是柱面: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教学大纲

《空间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空间解析几何

英文名称:Analytic geometry

课程编号:2411207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及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初等数学通向高等数学的桥梁,是高等数学的基石,线性代数,数学分析,微分方程,微分几何,高等几何等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及研究方法。空间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是从初等数学进入高等数学的转折点,是沟通几何形式与数学关系的一座桥梁。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树立起空间观念。使学生受到几何直观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扩大知识领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向量法与坐标法计算几何问题和证明几何问题的能力,并且能用解析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和对解析表达式给予几何解释,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深对中学几何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从而获得在比较高的观点下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借助解析几何所具有的较强的直观效果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代数的方法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研究平面、空间直线、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和二次曲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对坐标化方法运用自如,从而达到数与形的统一。了解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和二次曲面的一般理论。以培养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为主,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娴熟的矢量代数的计算能力和推理、演绎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空间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方程的求法

空间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方程的求法

解题方法与技巧

空间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方程的求法

(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南京 210094)

摘要

介绍了求空间中两异面直线公垂线方程的四种解法关键词

异面直线;公垂线;直线方程;平面 中图分类号 0182.2

大多数《解析几何》教材中在研究空间中两直线的相关位置时,首先是给出两直线相关位置判

别的充分必要条件,然后研究各自相关位置的特征性质.对异面直线来说,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就是

公垂线和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若已知两直线l 1和l 2的方程为l 11x -x 1X 1=y -y 1Y 1=z -z 1

Z 1

l 21x -x 2X 2=y -y 2Y 2=z -z 2Z 2

,则两直线l 1与l 2异面的充要条件是A =x 2-x 1 y 2-y 1 z 2-z 1

X 1 Y 1 Z 1

X 2 Y 2 Z 2

一0.我们知道与两条异面直线l 1和l 2都垂直相交的直线l 叫做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那么如何求

出这条公垂线l 的方程呢?

比较通行的教材都是给出下面的解法四,而其他的解法则不再介绍.其实,另外三种解法更基本,也容易入手,只是求解的表述烦琐些.

我们不妨举例说明.

例[1]

求两异面直线:l 11x 1=y -1=z +10与l 21x -11=y -11=z -10

的公垂线方程.

解法一(定义法) 设所求公垂线l 的方程为x -x 0X =y -y 0Y =z -z 0

Z ,即它过其上任意点

M (x 0,y 0,z 0),且以U 、

={X ,Y ,Z }作方向矢量.因为直线l 1过点M 1(0,0,-1),以U 1、

解析几何 第三版 课后答案(吕林根 许子道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解析几何 第三版 课后答案(吕林根 许子道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证明]:因为 OM =
1 ( OA + OC ), OM = 2 1 ( OB + OD ), 2
所以 2 OM =
1 ( OA + OB + OC + OD ) 2
所以
OA + OB + OC + OD =4 OM . 6. 设点 O 是平面上正多边形 A1A2…An 的中心,证明:
OA1 + OA2 +…+ OAn = 0 .
所以
OP - OA =λ ( OB - OP ),
(1+λ) OP = OA +λ OB ,
图 1-7
从而
OP =
OA + λOB . 1+ λ
2. 在△ABC 中,设 AB = e1 , AC = e2 ,AT 是角 A 的平 分线(它与 BC 交于 T 点) ,试将 AT 分解为 e1 , e2 的线性 组合. [解]:因为 且
AE 、 CG ;
(3) AC 、 EG ; (4) AD 、 GF ; (5) BE 、 CH . 图 1—3 [解]:相等的矢量对是 (2) 、 (3)和(5) ; 互为反矢量的矢量对是(1)和(4) 。
§1.3
数量乘矢量
1.要使下列各式成立,矢量 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 (1) a + b = a − b ; (3) a + b = a − b ; (5) a − b = a − b . [解]: (1) a, b 所在的直线垂直时有 a + b = a − b ; (2) a, b 同向时有 a + b = a + b ; (3) a ≥ b , 且 a, b 反向时有 a + b = a − b ; (4) a, b 反向时有 a − b = a + b ; (5) a, b 同向,且 a ≥ b 时有 a − b = a − b . 2. 设 L、 M、 N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 BC、 CA、 AB 的中点, 证明: 三中线矢量 AL , BM , CN 可 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证明]: (2) a + b = a + b ; (4) a − b = a + b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7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科技、经济部门从事研究以及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

2. 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3.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4. 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5.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

论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论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成 中学 生体育锻炼 的习惯 , 培养 中学生终 身体育锻炼 的意识 , 做一些 初步试验探索 ,以期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 1 研究对 象。从 宁远县 第二 中学高三年级高 中年段随机抽2 个 班级 作 为试 验班 ,其 中男 生7 人 ,女生 4 人 ;其余 2 2 6 个班 级 为对照 班 ,其 中男生7 人 ,女生4 人。 0 8 ( 研究方法 。① 实验 法。试验班 采用情趣式 、引领式 、自调 2) 式等 三种教学方式进 行教 学 ,教学试验 持续时间为3 个学 年。对照班
32 建 议 .
表2 学生坚持4 m n, 5 i4 育锻炼频率的调 查统计比较  ̄
组别 百分 有 必要 百 分比
3 0
一般 参与
百分 比
没有 必要
( ) 1 体育课不应是 只以传授体育 知识和技术技能 为主 ,而更重 要 的是感情投资 、创设情境 ,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 良好兴趣 , 使学生的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 ( 体 育课不仅要使 学生学会体育 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 2) 术、 基本技能 ,而且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 的方 法。 ( 努 力培养学生 自我制定体育锻炼 计划 、独立锻炼 、自我评 3) 价 、自我组织管理 以及运用体育环境条件 的能 力,要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体育观和审美观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7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科技、经济部门从事研究以及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

2. 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3.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4. 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5.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7.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

地表固定一点在地球运动过程中的三维坐标变化模型

地表固定一点在地球运动过程中的三维坐标变化模型

地表固定一点在地球运动过程中的三维坐标变化模型

徐斌;李胜平

【摘要】利用运动合成原理及空间解析几何学知识对地球表面固定的一点在随地球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三维坐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表一点的三维坐标变化公式.通过研究增进了对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表一点的三维坐标变化规律的认识,并且这一公式可以运用于诸如太阳影子定位技术及其他一些有关定位的问题之中.

【期刊名称】《高师理科学刊》

【年(卷),期】2016(036)009

【总页数】4页(P8-11)

【关键词】三维坐标;转动;平动;运动合成

【作者】徐斌;李胜平

【作者单位】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普洱665099;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普洱665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9

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表静止的物体随着地球的运动相对于太阳系也在运动,本文利用运动合成原理[1-2]及空间解析几何学[3-4]知识,对地球表面固定的一点在随地球运动过程中的空间三维坐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以地球公转轨道椭圆中心为原点,轨道椭圆长轴及短轴为两坐标轴,取过原点对向

北极星一侧并垂直于轨道面的方向为第三坐标轴,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空间三维标架.然后,考虑地球表面的一个固定点由时刻到时刻的三维坐标变化问题,将地球运动分解为“只公转不自转”及“只自转不公转”2种运动的合成,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出地球表面的一个固定点的三维坐标在地球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设地球球心为,其时刻在三维标架下的坐标为.地球表面固定的一点,其时刻在三维标架下的坐标为,并设点在地轴上的垂直投影为点,其时刻在三维标架下的坐标为.地轴关于三维标架的方向向量为且(对向北极星的一侧).在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设当地心由运动到时,地球表面一固定点由运动到了.在地球只自转不公转的前提下,设地球表面固定的一点经时间后由运动到,并设在时间内地球自转角度为.

解析几何课后答案详解

解析几何课后答案详解

解析几何课后答案详解

解析几何课后答案详解:

1. 什么是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指利用解析方法,如笛卡儿坐标系或参数方程等方法,对几何问题进行研究的数学分支。

2. 什么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指通过一点且与给定直线垂直的直线所满足的方程形式,一般形式为 y-y1=k(x-x1),其中(k是直线斜率,(x1,y1)为给定点坐标)。

3. 如何求两直线的夹角?

两直线夹角的计算公式为:θ=arccos(cosθ)=arcsin(sinθ)=arctan(tanθ)其中θ为两直线夹角,cosθ、sinθ、tanθ分别为两直线斜率的余弦、正弦、正切。若两直线分别为y=k1x+b1和y=k2x+b2,则θ=arctan(k2-

k1/(1+k1k2))。

4. 如何求两直线的垂足?

设直线l1:y=k1x+b1和直线l2:y=k2x+b2,且l1与l2相交。直线l2的垂足坐标(x0,y0)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x0 = (k1y1-k2y2+b2-b1)/(k1-k2) (其中(x1,y1)为直线l1上的任一点,(x2,y2)为直线l2上的任一点)

y0 = k2(x0) + b2

5. 如何求直线和圆的交点?

设直线的方程为y=kx+b,圆的方程为(x-a)²+(y-b)²=r²,由此可得直线方程中x的值带入圆的方程求解得到y,并将y代入直线方程中即可得到交点的坐标。也可以将直线方程中y的值带入圆的方程,然后解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求解出x,再代入直线方程中得到交点坐标。

6. 什么是平面与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解析几何》课程介绍

《解析几何》课程介绍

《解析几何》课程介绍

解析几何课程是高等院校数学类各专业的最重要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多年来这门课程一直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主讲。上世纪八十年代学院的前身师范专科学校时期,我校数学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包括解析几何,在山西省教委组织的同类学校基础课会考和专升本的历年考试中,成绩一直居于全省的前列。

自1989年,由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河东大学三校合并为高等专科学校后,本课程的校内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2001),专科阶段。1978年起开设解析几何课程,使用的教材有吕林根、许子道等编写的《解析几何》(第一版)、(第二版),主讲解析几何课程的老师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素质比较高。自1990年三校合一起,教研室活动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制订了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教师的业务进修制度,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解析几何等重要的基础课程,制订了教学目标大纲、考试大纲和卡片试题库。解析几何教学目标大纲对课程在质的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相应的教学措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此,1996年《解析几何教学目标大纲》荣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系里先后多次派教师到一些名牌大学进修,为《解析几何》课程的本科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2002—现在),本科阶段。

解析几何是数学专业三大基础课之一,教学内容属经典型的,知识体系完善,逻辑性强,因此教材建设起步较早,数学系领导和解析几何课程组成员悉心选择了吕林根、许子道等编的《解析几何》(第二版、第三版)(国优)作为该课程的教材,选择苏步青等编写的《解析几何》,朱鼎勋编写的《空间解析几何》,南开大学几何教研室编写的《空间解析几何引论》,等作为参考书目;借鉴老本科院校的经验,制定了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研活动有秩序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本科教学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介绍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并掌握现代数学教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的中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管理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宽的数学知识面,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力、抽象思维力及思维的敏感性和发散性等,以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潜在能力。

3.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能够胜任中等学校数学学科必修课程教学的同时,尽可能地掌握数学学科选修系列中3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

4.初步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件的制作等),以及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及班级的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能阅读、翻译初等数学文献,具有初步的撰写数学论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能力。

7.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三. 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为四年,允许3-6年完成学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鼓励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因为
图 1-5
OA1 + OA3 =λ OA2 ,
OA2 + OA4 =λ OA3 , …… OAn−1 + OA1 =λ OAn ,
OAn + OA2 =λ OA1 ,
所以 2( OA1 + OA2 +…+ OAn ) =λ( OA1 + OA2 +…+ OAn ), 所以 显然 所以 (λ-2)( OA1 + OA2 +…+ OAn )= 0 . λ≠2, 即 λ-2≠0.
1 ∵ AL = ( AB + AC ) 2 1 BM = ( BA + BC ) 2 1 CN = (CA + CB) 2 1 ∴ AL + BM + CN = ( AB + AC + BA + BC + CA + CB ) = 0 2 从而三中线矢量 AL, BM , CN 构成一个三角形。
OA + OB + OC = OL + OM + ON .
3. 设 L、M、N 是△ABC 的三边的中点,O 是任意一点,证明 [证明] ∵ OA = OL + LA
OB = OM + MB OC = ON + NC ∴ OA + OB + OC = OL + OM + ON + ( LA + MB + NC )
= OL + OM + ON − ( AL + BM + CN ) 由上题结论知: AL + BM + CN = 0
| BT | | e1 | = , | TC | | e1 |
BT 与 TC 方向相同, |e | 所以 BT = 1 TC . | e2 |
由上题结论有
图 1-8
| e1 | e2 | e | e + | e1 | e2 | e2 | AT = = 2 1 . | e1 | | e1 | + | e2 | 1+ | e2 | 3. 用矢量法证明: P 是 △ ABC 重心的 充要条件是 e1 +
从而 BC // BA . 故 A,B,C 三点共线. §1.5 标架与坐标
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i , j , k }下,求 P(2,-3,-1),M(a, b, c)关于 (1) 坐标平面;(2) 坐标轴;(3) 坐标原点的各个对称点的坐标. [解]:M (a, b, c)关于 xOy 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a, b, -c), M (a, b, c)关于 yOz 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a, b, c), M (a, b, c)关于 xOz 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a,-b, c), M (a, b, c)关于 x 轴平面的对称点坐标为(a,-b,-c), M (a, b, c)关于 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c), M (a, b, c)关于 z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 c). 类似考虑 P (2,-3,-1)即可. 2. 已知矢量 a , b , c 的分量如下: (1) a ={0, -1, 2}, b ={0, 2, -4}, c ={1, 2, -1}; (2) a ={1, 2, 3}, b ={2, -1, 0}, c ={0, 5, 6}. 试判别它们是否共面?能否将 c 表成 a , b 的线性组合?若能表示,写出表示式. 0 −1 2 [解]:(1) 因为 0
[证明]:因为 OM =
1 ( OA + OC ), OM = 2 1 ( OB + OD ), 2
所以 2 OM =
1 ( OA + OB + OC + OD ) 2
所以
OA + OB + OC + OD =4 OM . 6. 设点 O 是平面上正多边形 A1A2…An 的中心,证明:
OA1 + OA2 +…+ OAn = 0 .
c =λ a + μ b , 从而
亦即{0, 5, 6}=λ{1, 2, 3}+μ{2, -1, 0}
⎧λ + 2 μ = 0, ⎪ ⎨2λ − μ = 0, ⎪ 3λ = 6. ⎩ λ=2,μ=-1, 解得 所以 c =2 a - b . 3.证明: 四面体每一个顶点与对面重心所连的线段共点, 且这点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面重 心距离的三倍. 用四面体的顶点坐标把交点坐标表示出来. [证明]:设四面体 A1A2A3A4,Ai 对面重心为 Gi, 欲证 AiGi 交于一点(i=1, 2, 3, 4).
其中 a 能否用 b , c 线性表示?如能表示,写出线性表示关系式. [证明]:由于矢量 e1 , e2 , e3 不共面,即它们线性无关. 考虑表达式
λ a +μ b +v c = 0 ,即
λ (- e1 +3 e2 +2 e3 )+μ (4 e1 -6 e2 +2 e3 )+v (-3 e1 +12 e2 +11 e3 )= 0 , 或 (-λ+4μ-3v) e1 +(3λ-6μ+12v) e2 +(2λ+2μ+11v) e3 = 0 . 由于 e1 , e2 , e3 线性无关,故有
F
OF 、 AB 、 BC 、 CD 、
DE 、 EF
和 FA 中,哪些矢量是相等的? [解]:如图 1-1,在正六边形 ABCDEF 中, 相等的矢量对是:
B E C
O
图 1-1
OA和EF; OB和FA; OC和 AB; OE和CD; OF和DE.
B 、 B C 、 C D 、 3. 设在平面上给了一个四边形 ABCD,点 K、L、M、N 分别是边A D A的中点,求证: KL = NM . 当 ABCD 是空间四边形时,这等式是否也成立?
⎧ − λ + 4 μ − 3v = 0, ⎪ 12v = 0, ⎨ 3λ-6 μ+ ⎪2λ + 2 μ + 11v = 0. ⎩
λ=-10,μ=-1,v=2. 由于 λ=-10≠0,所以 a 能用 b , c 线性表示
解得
a =-
1 1 b+ c. 5 10
5. 如图 1-10, OA, OB , OC 是三个两两不共线的矢量,且 OC =λ OA +μ OB ,试证 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λ+μ=1. [证明]: “ ⇒ ”因为 A,B,C 共线,从而有
[证明]: 如图 1-2, 连结 AC, 则在ΔBAC 中, 中,NM KL
1 AC. KL 与 AC 方向相同; 在ΔDAC 2
1 AC. NM 与 AC 方向相同,从而 2
KL = NM 且 KL 与 NM 方向相同,所以 KL =
NM .
4. 如图 1-3,设 ABCD-EFGH 是一个平行六面 体,在下列各对矢量中,找出相等的矢量和互 为相反矢量的矢量: (1) AB 、 CD ; (2)
AC // CB ,
且有 m≠-1, 使 AC =m CB ,
OC - OA =m ( OB - OC ),
(1+m) OC = OA +m OB ,
OC =
1 m OA + OB . 1+ m 1+ m
图 1-10
但已知 OC = λ OA + μ OB . 由 OC 对 OA , OB 分解的唯一性可得
PE =
从而
1 ( PA + PB ). 2
CP =2 PE .
BP =2 PG , AP =2 PF .故 P 为△ABC 的重心. b =4 e1 -6 e2 +2 e3 , c =-3 e1 +12 e2 +11 e3 共面,
同理可证
4. 证明三个矢量 a =- e1 +3 e2 +2 e3 ,
第 1 章 矢量与坐标
§1.1 矢量的概念
1.下列情形中的矢量终点各构成什么图形? (1)把空间中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2)把平行于某一平面的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3)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4)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解]: (1)单位球面; (2)单位圆 (3)直线; (4)相距为 2 的两点 A 2. 设点 O 是正六边形 ABCDEF 的中心, 在矢量 OA 、 OB 、 OC 、 OD 、 OE 、
在 AiGi 上取一点 Pi,使 Ai Pi =3 Pi Gi , 从而 OPi = 设 Ai (xi, yi, zi)(i=1, 2, 3, 4),则 G1 ⎜
OAi + 3OGi , 1+ 3 z 2 + z3 + z 4 ⎞ ⎟, 3 ⎠ z1 + z3 + z4 ⎞ ⎟, 3 ⎠ z1 + z2 + z4 ⎞ ⎟, 3 ⎠ z1 + z2 + z3 ⎞ ⎟, 3 ⎠
1
2 2
− 4 =0,所以 −1
a , b , c 三矢量共面, a,
又因为 a , b 的对应坐标成比例,即 a // b ,但 c
故不能将 c 表成 a , b 的线性组合. 1 2 3 (2) 因为 2 − 1 0 =0,所以
a , b , c 三矢量共面. b,
0
5
6
又因为 a , b 的对应坐标不成比例,即 a 故可以将 c 表成 a , b 的线性组合. 设
∴ OA + OB + OC = OL + OM + ON
4. 用矢量法证明,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如图 1-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O 是对角线 AC,BD 的交点
Baidu Nhomakorabea
∵ AD = OD − OA BC = OC − OB

AD = BC ∴ OD − OA = OC − OB OA + OC = OD + OB
所以
OP - OA =λ ( OB - OP ),
(1+λ) OP = OA +λ OB ,
图 1-7
从而
OP =
OA + λOB . 1+ λ
2. 在△ABC 中,设 AB = e1 , AC = e2 ,AT 是角 A 的平 分线(它与 BC 交于 T 点) ,试将 AT 分解为 e1 , e2 的线性 组合. [解]:因为 且
OA1 + OA2 +…+ OAn = 0 .
§1.4 矢量的线性关系与矢量的分解
1. 设一直线上三点 A, B, P 满足 AP =λ PB (λ≠-1),O 是空间任意一点,求证:
OA + λ OB 1+ λ [证明]:如图 1-7,因为
OP =
AP = OP - OA , PB = OB - OP ,
AE 、 CG ;
(3) AC 、 EG ; (4) AD 、 GF ; (5) BE 、 CH . 图 1—3 [解]:相等的矢量对是 (2) 、 (3)和(5) ; 互为反矢量的矢量对是(1)和(4) 。
§1.3
数量乘矢量
1.要使下列各式成立,矢量 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 (1) a + b = a − b ; (3) a + b = a − b ; (5) a − b = a − b . [解]: (1) a, b 所在的直线垂直时有 a + b = a − b ; (2) a, b 同向时有 a + b = a + b ; (3) a ≥ b , 且 a, b 反向时有 a + b = a − b ; (4) a, b 反向时有 a − b = a + b ; (5) a, b 同向,且 a ≥ b 时有 a − b = a − b . 2. 设 L、 M、 N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 BC、 CA、 AB 的中点, 证明: 三中线矢量 AL , BM , CN 可 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证明]: (2) a + b = a + b ; (4) a − b = a + b ;
PA + PB + PC = 0 . [证明]: “ ⇒ ” 若 P 为△ABC 的重心,则
CP =2 PE = PA + PB ,
从而 即
PA + PB - CP = 0 , PA + PB + PC = 0 .
图 1-9
“ ⇐ ” 若 PA + PB + PC = 0 , 则 PA + PB =- PC = CP , 取 E,F,G 分别为 AB,BC,CA 之中点,则有
1 m , μ= 1+ m 1+ m 1 m + =1. 从而 λ+μ= 1+ m 1+ m
λ=
“ ⇐ ” 设 λ+μ=1. 则有 OC =λ OA +μ OB =λ OA +(1-λ) OB = OB +λ( OA - OB ),
OC - OB =λ( OA - OB ),
所以
BC =λ BA ,
图 1-4
由于 (OA + OC ) ∥ AC , (OB + OD) ∥ BD, 而 AC 不平行于 BD ,
∴ OA + OC = OD + OB = 0 ,
从而 OA=OC,OB=OD。 5. 如图 1-5,设 M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中心,O 是任意一点,证明
OA + OB + OC + OD =4 O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