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王庆飞,邓军,黄定华,张强,《矿床地质》2004.3)

合集下载

铜陵矿集区茗山岩体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

铜陵矿集区茗山岩体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

铜陵矿集区茗山岩体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探讨马晓红【摘要】位于铜陵矿集区南部的茗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是本区"五通组"以下早古生代地层中开展"第二成矿空间"找矿的"窗口",本文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主要特征与铜陵地区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相同,应是矿集区岩浆成矿系统的一部分,进一步开展岩体含矿性及其深部与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部位的矿产勘查对于指导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The Mingshan quartz monzodiorote in the Tongling mining camp is ore-prospecting "window" in early Paleozoic strata underlying the "Wutong Formation"in the area.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intrusion indicates that its major features are the same with those of mineralized ore bodies in the Tongling area,and this intrusion should be a part of the magmatic mineralizing system in the mining camp,and further study of ore potential in the intrusion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depth and in the contact with early Paleozoic carbonatite are significant to guiding ore prospecting in the depth in the Tongling mining camp.【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1(021)004【总页数】5页(P247-251)【关键词】茗山岩体;地球化学;部找矿;铜陵矿集区【作者】马晓红【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铜陵矿集区是国内矿产勘查、科研工作程度较高的少数几个矿集区之一。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

矿床地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张赞赞,徐晓春,何苗,刘啟能,王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北部,是狮子山矿田内埋藏(-730~-1100)m 最深、铜金属储量最大的矿床(黄崇柯,2001;曾普胜,2005)。

对于该矿床的成因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观点:①海底喷流沉积(Sedex型)-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徐克勤等,1978;陆建军等,2008;侯增谦等,2011;蒋少涌等,2011);②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83;1991;吴言昌,1992);③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矿床(唐永成等,1998;毛景文等,2004;2009)。

本文通过矿床蚀变特征研究,分析和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

1 矿体地质特征冬瓜山矿床分上部矿体和下部矿体。

上部矿体主要为层状硫化物–矽卡岩型矿体,赋存于中-上石炭统黄龙组和船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中,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底部与泥盆系五通组呈整合接触,矿体稳定、延伸大,埋深为-730 m~-1 007 m;矿石类型较为复杂,矿体底部主要为层纹状含铜黄铁矿-滑石-蛇纹石矿石,其下发育含铜角岩型矿石,矿体中上部为含铜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含铜黄铁矿–硬石膏矿石、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矽卡岩型矿石;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以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层纹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等;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为主,少量方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石英、方解石、蛇纹石、滑石、斜硅镁石、白云石、硬石膏等。

下部矿体赋存于北部包村岩体和南部青山脚石英闪长岩体中,以及上泥盆统五通组石英砂岩和砂页岩中,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埋深约为(-890~-1 010) m。

危机矿山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危机矿山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危机矿山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毛先成;邹艳红;陈进;赖健清;彭省临;邵拥军;疏志明;吕俊武;吕才玉【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0(029)002【摘要】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构建了矿体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在地质勘探数据和物化探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等地质体进行了推断和圈定,构建了地质体的线框模型与块体模型.基于定位预测概念模型和地质体三维块体模型,通过地质空间定义和立体单元划分,建立了岩体及其表面形态起伏、接触带、地层、褶皱、断层等控矿地质因素的三维栅格场模型.在定量分析控矿地质因素与矿化分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应这种关联关系的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提供矿田深部(-1000m标高以上)所有50m×50m×50m立体单元的铜品位、铜金属量和含矿概率的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圈定了4个深部找矿立体靶区,为深部找矿工程的设计、布置提供尚未发现的臆伏矿体的位置、品位、金属量等信息的指导.【总页数】13页(P401-413)【作者】毛先成;邹艳红;陈进;赖健清;彭省临;邵拥军;疏志明;吕俊武;吕才玉【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部有色金属成矿预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000;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000;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000;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陵,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相关文献】1.危机矿山深边部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研究——以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为例[J], 毛先成;戴塔根;吴湘滨;邹艳红2.矿区深部隐伏矿体三维可视化预测方法 [J], 毛先成;张苗苗;邓浩;邹艳红;陈进3.岩浆侵位过程的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J], 杨中宝;丁美青;银霞4.广西大厂矿田铜坑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J], 邹艳红;戴塔根;毛先成5.危机矿山深部隐伏矿三维可视化定位预测关键技术新突破 [J], 彭省临;毛先成;陈进;王颖;邵拥军;赖健清;王雄军;张建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王庆飞

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王庆飞

矿床地质2002年MINERAL DEPOSITS 第21卷增刊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 in Tongling Ore Concentrating Area王庆飞1邓军1侯增谦2孙忠实3(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3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61)Wang Qingfei1,Deng Jun1,Hou Zengqian2,Sun Zhongshi3(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 100083, China; 2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3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 Jilin, China)摘要本文从构造演化与成矿流体、岩浆岩及其成矿作用、成矿模式与成矿规律、地质异常与找矿模式4个方面对铜陵矿集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近年来,成矿学研究进展不仅体现于更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新技术的应用,更表现为科学观念的深化和变革,研究焦点的延拓和创立,如:深部地质构造与成矿、全球构造与成矿、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区域地质流体与成矿、成矿作用过程研究及“3S”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应用。

其既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条件,也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成矿流体构造演化铜陵矿集区铜陵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下扬子印支期北东向构造带的东南部隆褶带。

其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特点在中国具一定典型性,发育与海西期海底喷发(热水)有关的成矿系统和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

叠加–改造作用明显,属于复合成矿系统。

20243985_安徽铜陵矿集区铜官山矿田胶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20243985_安徽铜陵矿集区铜官山矿田胶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1000 0569/2019/035(12) 3721 33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2 09安徽铜陵矿集区铜官山矿田胶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徐亮 谢巧勤 周跃飞 陈平 孙少华 陈天虎XULiang,XIEQiaoQin,ZHOUYueFei,CHENPing,SUNShaoHuaandCHENTianHu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KeyLaboratoryofNanomineralsandPollutionControlofAnhuiHigherEducationInstitutes,SchoolofResource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2019 02 03收稿,2019 08 20改回XuL,XieQQ,ZhouYF,ChenP,SunSHandChenTH 2019 MineralogicalcharacteristicsofcolloformpyritefromTongguanshanorefieldanditsimplicationsformineralizationofthestrataboundsulfidedepositinTonglingmineralizationcluster,AnhuiProvince ActaPetrologicaSinica,35(12):3721-3733,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2 09Abstract TongguanshanorefieldistherepresentativeofthefivemajororefieldsinTonglingmineralizationcluster,anditsmetallogenesisremainsatopicofdebate Thestrataboundsulfideorebodiesdominatethemaincopper bearingsulfideorebodiesinTongguanshanorefield Thecolloformpyriteiscommoninthistypeofstrataboundsulfideorebody,anditsformationandgenesisarestillcontroversialwhichonthecontrarylimitsidentificationofthestrataboundsulfideorebody Inthispaper,themineralcomposition,morphologyandmicro structureofcolloformpyriteoresinTongguanshandepositandTianmashandepositweresystematicallystudiedthroughfieldemission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FE SEM),opticalmicroscopy,powderX raydiffraction(XRD)andmicro arealaserRamanspectroscopy Theresultsshowthatcolloformpyriteoresdisplaycolloform,ooliticandconcentricstructure,andtheconcentricstructurewascutbychalcopyriteandhematite,sideriteveins Theconcentricstructureismainlycomposedofmarcasite+organicmatterandcolloformpyrite Thegrainsizesofcolloformpyriterangefromseveralnanometerstohundredsofnanometersandthegranularpyritesaredominatedbyeuhedral subhedralcubicshapewithminorirregularmicrocrystals Thecolloformpyritecrystalsattheedgeofveinshavelargeparticlesize,andhavemuchhighdegreeofcrystallinityorrecrystallization Dolomiteandilliteinoresshowsmallparticlesizeandoftencoexistwithcolloformpyrite,showingtypical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 Thecoexistingquartzhashighdegreeofroundness,secondaryenlargementtextureandcolloformpyritemoldimpressiononitssurface,whichshowsthatitisclasticorigin ThesesystemicinformationindicatethatcolloformpyriteinTongguanshanorefieldwasdirectprecipitationfromthesub closedmarinebasinenvironmentinsteadofmagmatichydrothermalsystem,andmaydepositthroughbiogeochemistryprocesses Colloformpyritewithhighporosity,highchemicalactivityandhighcontentoforganicmattercontentmaybeactasore formingmetalelementprecipitantforcopper(gold) bearinghydrothermalfluidbeingderivedfromYanshanianmagmaandlimitsformationofstrataboundoccurencesofstrataboundsulfideorebodiesintheorefieldandTonglingmineralizationclusterKeywords Tongguanshanorefield;Colloformpyrite;Strataboundsulfideorebody;Nanomineralogy;Organicmatter摘 要 铜官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内五大矿田之一,矿田内顺层产出的层状硫化物矿体是铜金矿床的主矿体,矿体内含有较多的胶状黄铁矿,其成因的争议制约了对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的解析。

铜陵铜官山铜矿赋存特征与岩溶塌陷地质条件及发展趋势预测

铜陵铜官山铜矿赋存特征与岩溶塌陷地质条件及发展趋势预测

铜陵铜官山铜矿赋存特征与岩溶塌陷地质条件及发展趋势预测作者简介:张文俊(1984-),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水工环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相关工作㊂张文俊1,李雪芹2(1.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安徽合肥230022)摘㊀要:铜官山铜矿区位于铜陵市建成区,区内岩溶发育,矿山开采疏干排水引起了大面积的岩溶塌陷㊂本文在分析铜官山铜矿赋存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区内岩溶塌陷的发育现状及危害,对岩溶塌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㊂关键词:铜官山铜矿;岩溶塌陷;危害;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8)05-0018-021㊀铜官山铜矿赋存特征铜官山铜矿位于铜陵市建成区东侧㊂矿区地貌有低山㊁丘陵㊁坳谷,区内最高点为铜官山,山顶标高493m㊂小街一带坳谷地面标高25 45m㊂1.1㊀地层㊁构造矿区基岩地层包括泥盆系上统五通组石英砂岩及页岩㊁石炭系中上统黄龙船山组灰岩㊁二叠系栖霞组灰岩㊁孤峰组硅质页岩㊁大隆组硅质岩,冲沟及坡麓为第四系覆盖㊂构造上处在铜官山背斜北东倾伏端北西翼㊂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发育北东㊁北西向两组断层(见图1)㊂1.2㊀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石炭系黄龙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大理岩㊁灰岩,二者之间无隔水层存在,构成同一含水岩组㊂该含水层直接与矿体接触,构成铜官山铜矿矿体直接充水顶板㊂二叠系栖霞组在标高-50m以上岩溶发育,标高-100m以下很少有溶洞分布,多以溶蚀裂隙为主㊂钻孔岩溶率7.04%,钻孔遇洞率46%㊂溶洞高度一般为2 3m,大者达18.12m,多为半充填,充填物为软⁃流塑状砖红色黏土夹石灰岩碎块㊂坑道揭露溶洞多有涌水现象㊂为本矿区主要含水层,富含裂隙岩溶水,钻孔单位涌水量为图1㊀铜官山铜矿区地质简图1 第四系;2 三叠系下统;3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4 二叠系下统孤峰组;5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6 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7 泥盆系下统五通组;8 石英闪长岩;9 闪长斑岩;10 矽卡岩;11 角岩;12 铁帽;13 磁铁矿;14 磁黄铁矿;15 地质界线;16 逆断层;17 平移断层;18 背斜轴810.5 1.0L/(s㊃m)㊂1.3㊀矿山开采现状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㊁石炭系中上统灰岩底部及灰岩与侵入岩接触带,矿带走向长约2200m㊂矿区采掘历史悠久,1952年正式建设铜官山铜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采㊂采矿方法主要有留矿法㊁阶段崩落法㊁空场法等,开采标高-171 -335m㊂该矿1998年3月闭坑㊂铜官山铜矿开采期间,矿山坑下排水量一般为11000 18000m3/d,最小值为9568m3/d,最大值达47450m3/d㊂形成以老庙基山㊁松树山矿段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漏斗中心地带地下水位降至-200m以下㊂2㊀岩溶塌陷发育现状及危害铜官山铜矿直接充水顶板为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在矿区北东部与小街地区覆盖岩溶区沟通,矿山排水漏斗扩张至小街地区㊂1990年6月 7月,铜官山铜矿在松树山矿段进行 水力联系试验 ,投料地点在小街地区有色动力处㊂试验进一步证实小街地区(投料点)与松树山坑下明显关联,地下水通道具有良好的连通性㊂该矿及附近其他矿山疏排地下水,引发了小街地区岩溶塌陷㊂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小街地区自1955年起就陆续有岩溶塌陷产生(见表1),至1989年共产生塌坑33个,主要分布在互助路以东㊂1989年9月5日 26日出现大规模岩溶塌陷,期间共产生塌坑36个,并伴生地裂缝112条,总长约3776.1m㊂1989年10月 1996年产生塌坑39个(其中复活11个)㊂1999年 6.27 暴雨期间区内再次产生了塌坑8个㊂后来仍有零星塌陷产生:2001年9月27日,东方红小学校门口东侧30m处产生塌坑1个,直径达8m;2003年4月,解放西村80#居民院中产生塌坑1个㊂铜官山铜矿于2000年10月开始进行堵水试验并建设隔水密闭墙㊂密闭墙位置在新副井一侧的+5㊁-25㊁-55㊁-95㊁-135㊁-175㊁-215㊁-255和-273m9个中段的主运输道,除+5㊁-55和-95m3个中段设置两道密闭墙外,其余均设置一道密闭墙㊂另外在新副井一侧的-215m㊁-175m和-135m中段的巷道中砌筑措施墙,措施墙中埋设300mm滤水管㊂表1㊀小街地区岩溶塌陷统计表发生时间塌坑个数分布范围1955 1989.933互助路以东1989.936(伴生裂缝112条)互助路以西1989.10 199639(复活11个)大部分在互助路以西1999 10大部分在互助路以东据1997年1月 2000年7月矿山各中段测水资料统计,铜官山铜矿平均涌水量为11000m3/d,密闭墙设置后,有部分裂隙水渗出,被封堵的水量约5850m3/d㊂实行封闭堵水后,铜官山铜矿系统水位已上升到-70m水平,表明目前矿山排水对铜官山铜矿区影响不明显㊂3㊀岩溶塌陷发展趋势预测3.1㊀影响因素分析(1)矿山排水㊂历史上小街地区大规模岩溶塌陷引发因素主要是铜官山铜矿大规模排水㊂目前,铜官山铜矿已闭坑,仍在进行控制性排水,但排水量明显减少,区内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老庙片水位已上升到标高-70m,因此铜官山铜矿排水影响因素明显减弱㊂(2)周边其他矿山排水㊂铜官山铜矿虽闭坑,取而代之的有天马山硫金矿,周边还有多座矿山,如华金矿业等,上述矿山长期疏干排水可能影响到小街地区㊂(3)大气降水入渗㊂近年来随着小街地区的逐步开发,地表裸露的地块逐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逐渐完善,通过地表入渗的地表水大量减少㊂3.2㊀发展趋势预测综上所述,区内岩溶塌陷发育程度总体上趋于减弱,但产生塌陷的因素仍未彻底消除,今后仍有产生零星塌陷的可能㊂近年来小街地区新建的建筑,如阳光山水㊁观山名筑等小区,均采用桩基础,其余老旧楼房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固,如解放西村㊁军分区综合楼采用旋喷注浆治理工程,区内岩溶塌陷危害逐渐减小㊂4㊀结论铜官山铜矿区岩溶发育,矿山开采疏干排水引起了大面积的岩溶塌陷,随着矿山的闭坑和井下实施封闭堵水后地面硬化处理及排水设施的完善,岩溶塌陷区域减小,岩溶塌陷危害逐渐减弱㊂但因周边仍有矿山开采,产生塌陷的因素未彻底消除㊂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地表排水防渗系统,加强落实地下水治理工程,区内建筑应根据以往建筑地基处理经验,建议采用桩基础,并尽早恢复塌陷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网㊂参考文献:[1]㊀康彦仁,项式均,陈㊀健,等.中国南方岩溶塌陷[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0.[2]㊀吴长贵.铜陵地区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防治方向初步探讨[J].安徽地质,1994(4):61-69.[3]㊀丁有全.铜陵地区深埋型岩溶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1):43-45.[4]㊀丁有全.铜陵小街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3):50-56.[5]㊀汪庆玖,叶小华,孟㊀艨,等.安徽省沿江地区典型岩溶塌陷区盖层岩溶组合特征[J].中国岩溶,2017(6):859-866.[6]㊀吴长贵,孙祥久,汪庆九,等.铜陵市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安徽地质,1999(3):216-220.91。

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引发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引发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引发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汪 璐摘要:地面塌陷在很多情况下会对周围的自然资源和项目建设带来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处理措施。

本文中,以安徽省铜陵某矿山发生的塌陷地质灾害为例,着重探讨塌陷事故的形成原因以及具体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铜陵;水文地质条件;采矿排水;塌陷灾害;成因分析从综合角度来看,塌陷地质灾害通常会对其周边的建筑、工程结构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全面提高塌陷地区的防范能力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塌陷预防和治理水平,包括灾害原因的深入研究和动态优化等多个层面。

在考虑预防和治理结合的前提下,全面规避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安徽省铜陵塌陷勘查区概述1.1 地质条件位于铜陵市狮子山区的塌陷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夏多雨、气候温暖湿润、夏季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等基本特征。

在温度和湿度方面,该区域一直以来秉持着16摄氏度的平均气温和40摄氏度的最高气温作为基本标准,在降水方面,平均降水量约为1375.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可达到1359.8毫米。

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相隔6至8年左右就会出现丰水年,而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期间,地下水位往往会不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地表泉水流量也会因此而枯竭。

整体上看,该区域地貌条件主要为丘陵平原区,微地貌则包括岗地、低丘、冲积平原等。

1.2 水文地质条件1.2.1 地下水类型首先,勘查区地表结构的岩性为松散岩类,主要表现为可塑状粉质黏土,部分也包含少量碎石土,这种岩性具有较强的渗水性。

其次,碳酸盐盐类裂隙水也是一种地下水类型,其特点在于水量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灰色、肉红色厚状白云岩和灰岩中,在变质后则呈现为白云质大理岩和中粒大理岩。

这种地下水含水量并不均匀,更容易在岩体接触位置和不整合地面范围内的发育水平较高。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1 地质背景及岩体地质
铜 陵地 区位 于 中国东 部 扬 子 板块 的北 缘 ,华 北 克拉 通 和 秦 岭 一 大 别 造 山 带 的 东 南 缘 ,地 处 马 鞍 山一 贵池 隆起 带 中部 ,西 北 部 以郯 城一 庐 江 断 裂 带 和 襄 樊一 广济 断裂 带 为 界 ,与 华北 板 块 和 大 别 山造 山带相邻 ,南部 则 为 阳新 一 常州 断 裂 。本 区 自中生 代 以来 构造 活 动频 繁 ,区 内断裂 构造 发育 ,主要 呈北 东 向 和 北 西 向 。 区 内 基 底 岩 石 出 露 较 少 ,主 要 由
属 高钾 钙碱 性 系 列 .岩 体 周 围 存 在 众 多 的 Cu、Au、 Mo、Fe、Pb、Zn矿 床 。 已有 一 些 学 者 对 该 岩 体 开 展 了年代 学研 究 ,获 得 了 岩体 中花 岗 闪长 岩 和 石 英 二 长 闪长岩 锆 石 U—Pb年龄 (张达 等 。2006;吴 才来 等 , 2010:瞿 泓 滢等 ,2010),但 对岩 体成 因仍 有争 议 。凤 凰 山岩体 是何 成 因? 产于何 种 构造 环境 ? 为解决 以 上 问题 ,本 文 在 岩 石 学 、锆 石 u.Ph年 代 学 、岩 石 地 球 化 学研究 的基础 上 ,着 重探 讨 凤 凰 山岩 体 形 成 时 代 、成 因及其 构造 意 义 。
关键词 :锆石 U 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 因 ;构造意 义 ;凤凰 山岩 体 ;铜 陵
铜 陵 位于 安徽 省 的长 江南 岸 ,是 长 江 中下 游 多 金属 成矿 带 中重要 的铜 金 多 金 属 矿 集 区 ,是 我 国 重 要 的有色 金 属 基 地 之 一 ,享 有 中 国 “古 铜 都 ”之 称 。 区 内近 1000 km 的范 围 内 ,已发 现 200多 个 矿 床 , 获得 铜矿 资源储 量 5 Mt,金 200 t,铅锌 2.5Mt,钼 20 kt(Wu Cailai et a1.,2014,2017;瞿 泓 滢 等 ,2010).成 为名 符其 实 的矿集 区。这些 矿 床 的形 成 与 区 内中生 代 中酸性 侵 人 岩 有 着 密 切 的 成 因联 系 (常 印 佛 等 , 1991)。铜 陵地 区的 中酸性 侵 入 岩 主要 形 成 于 晚 侏 罗 世一早 白垩世 (152~126 Ma),吴 才 来 等 (2013) 将 本 区侵入 岩划 分为 橄榄 安粗 岩 系列 和高钾 钙碱 性 系列 橄 榄 安粗 岩系 列主要 岩 石类 型有 辉石 二长 闪 长 岩 、二 长 岩 、石 英 二 长 岩 ,约 占 全 区 侵 入 岩 的 20%.与金 矿成 矿关 系密 切 ;高钾 钙碱 性 系 列侵 入 岩 主 要岩 石类 型 为辉长 闪长 岩类 、石英 二 长 闪长岩 类 、 花 岗闪长 岩 类 ,约 占全 区侵 入 岩 的 80% ,与铜 矿 成 矿 关 系密 切 (Wu Cailai et a1.,2014,2017)(图 1)。 凤 凰 山岩体 为铜 陵 地 区 出露 面积 最 大 的岩 体 ,岩 石

隐伏矿体的预测理论、探测方法及发展现状

隐伏矿体的预测理论、探测方法及发展现状


要:
隐伏矿体的预测理论与方法已成为当前成矿学和矿产勘查学研究的重点。隐伏矿体预
测常用的理论有相似类比理论、矿床模式和模型理论、地质异常导致矿理论、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 理论等;隐伏矿体预测研究的进展主要反映在矿床(产)定量预测理论日益完善,研究方法层出不 穷并不断改进,多种找矿信息的综合运用,三维空间成矿预测工作的开展,基于GIS的成矿预测方 法广泛应用,创立了一批新的深部成矿理论等方面。在研究中将物探、化探和遥感等技术方法与 地质,钻探综合运用和恰当配合,形成现代找矿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隐伏矿体;预测;进展;研究现状;评述
中图分类号:
P612;P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卜1412(2010)03一0188一08

引言
当前,地质找矿的主体对象已经由地表矿、浅部

隐伏矿体预测的定义及特点
目前,对隐伏矿床(体)尚无统一的定义。池三
矿逐步转变为隐伏矿、深部矿,隐伏矿体的预测理论 与方法也成为了成矿学和矿产勘查学研究的热点。 前苏联及欧美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展了对 隐伏矿体预测的地质研究,找到了一大批大型、超大 型矿床。中国在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则始于上世纪 80年代,隐伏矿体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被列为国 家科技攻关项目,找寻隐伏矿的理论与方法、揭示矿 体就位机理和定位规律、找矿靶区快速定位预测评 价技术被列为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和鼓励倡导的研 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矿产预测成果和较为理想的找 矿效果。 国外对隐伏矿体预测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 向:一是以美、加等国为代表,在深入研究成矿地质 环境和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的矿床勘 查模型来指导找矿靶区优选和隐伏矿体预测;二是 以俄罗斯为代表,强调综合应用地质和物化探方法, 建立与“阶段目标方法”相匹配的“预测普查组合”来 指导不同层次的隐伏矿体预测和评价n]。

安徽省铜陵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

安徽省铜陵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

大科技安徽省铜陵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分析汪璐(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00)1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经调查统计,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岩溶塌陷、滑坡、崩塌、采空塌陷。

1985~2012年,区内共产生地质灾害38处,其中岩溶塌陷4处,滑坡23处,采空塌陷10处,崩塌1处。

地质灾害规模按《实施细则》岩溶塌陷、采空塌陷、滑坡、崩塌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评价区内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具体划分如表1。

2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区内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均属突发性地质灾害,它们的形成-发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特征有其共同性和特殊性。

现按已发生的岩溶塌陷、采空塌陷、滑坡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别论述。

2.1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铜陵市最突出的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均间接或直接与周边矿山排水有关系,区内共产生塌洞近128处,影响面积共52.56×104m 2。

岩溶塌陷主要特征:坑的平面形状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少量呈方形、长条矩形,塌坑周围常见呈环形断续分布的裂缝,长数十厘米至数米,宽一般小于2~5cm ;塌坑的剖面形状呈桶状、坛状、浅碟状和漏斗状;塌坑往往成群集式排列分布,塌陷坑间距几米至上百米不等;塌陷坑坑口口径一般为1~5m ,最大可达16.0m ,最小仅有0.5m ,陷坑深度最大为10m ,最小仅0.3m ,一般在1~3m ,塌陷变形区分布面积大小悬殊,最小的为0.006km 2,最大的为0.51km 2。

2.2采空塌陷采空塌陷是区内常见一种地质灾害,区内采空塌陷共10处,产生21处塌陷坑,塌坑分布面积为2.4×106m 2。

采空塌陷特征:引起塌陷的采空区按矿山开采性质可分为铜矿采空区和煤矿采空区,由于开采水平,开采方式及顶底板地层的不同,两者产生的塌陷在时间、形态、规模、分布上差异较大。

(1)铜矿采空区塌陷塌陷常受接触带控制,具体表现形式为塌坑和地裂缝,在地形上无选择性,山坳谷地、山坡、山脊等地均有分布;塌坑多呈圆筒状,长条状和不规则状,坑壁陡直,深数米至数十米;地裂缝与塌坑长轴方向一致,一般先于塌坑形成,长数米至数十米,宽2~10cm ;塌坑往往成群集式分布,长列式分布较少,塌陷坑间距几米至上百米不等。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

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王次松;吴才来;郑坤;吴迪;单士锋;李翔;古全德【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8(64)5【摘要】安徽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区内广泛出露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凤凰山岩体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岩体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的铜、金、钼等金属矿床.为了探讨凤凰山岩体的成因及构造意义,本文对该岩体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40.6~144.7 Ma和142.2~143.4Ma,反映岩体侵位时代为140.6~144.7 Ma.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碱性长石组成,其次含角闪石、黑云母,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等,岩体内部常见闪长质微粒包体.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1.1,Na2 O>K2 O,具I型花岗岩特征.岩石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呈较弱的负异常,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反映其源岩可能主要为壳幔混合源,形成岩体的岩浆是由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与起源于富集地幔的富碱玄武质岩浆混合后形成.【总页数】14页(P1237-1250)【作者】王次松;吴才来;郑坤;吴迪;单士锋;李翔;古全德【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31;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3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3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北大巴山凤凰山岩体锆石U-Pb LA-ICP-MS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建华;张岳桥;徐先兵;董树文;李廷栋2.新疆北山地区清白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付鹏飞; 夏冬; 弓小平; 孙乾龙; 杨洋; 魏杰; 赵起3.西秦岭多哇地区萨日加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马涛; 鲁有朋; 代俊峰; 李进喜; 牛得草; 蒲万峰4.川西塔公松林口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J], 叶亚康;周家云;周雄5.安徽丁里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 [J], 产思维;张家嘉;朱义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陵矿集区水系沉积物中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模式-基于变差函数的分析

铜陵矿集区水系沉积物中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模式-基于变差函数的分析
第 42 卷 第 1 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Vol.42 No.1
2020 年 1 月
COMPUTING TECHNIQUESFOR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EXPLORATION Jan.2020
文 章 编 号 :10011749(2020)01008411
铜陵矿集区水系沉积物中主成矿元素空间 分布模式-基于变差函数的分析
关 键 词 : 铜 陵 ;水 系 沉 积 物 ;勘 查 地 球 化 学 ;变 差 函 数 中 图 分 类 号 :P632 文 献 标 志 码 :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1749.2020.01.12
0 引言
铜陵地区是我国 大 型 矿 集 区 之 一,有 “古 铜 都” 之 美 誉 。 先 后 探 明 了 以 铜 官 山 铜 矿 、狮 子 山 铜 矿 、凤 凰 山 铜 矿 、新 桥 铜 (硫 、铁 、金 、银 )矿 、冬 瓜 山 铜 矿 、天 马金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大-中型矿床 。 [1] 但 是 现 在 新 的 发 现 越 来 越 少 ,老 矿 山 矿 产 资 源 枯 竭 ,并 且 以
孟刚刚1,张苗苗1,林 鑫1,2,3 ,付亚龙1,常海钦1
(1.长 安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资 源 学 院 ,西 安 710054;2.全 球 尺 度 地 球 化 学 国 际 研 究 中 心 ,廊 坊 065000; 3.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廊坊 065000)
1期 孟刚刚,等:铜陵矿集区水系沉积物中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模式—基于变差函数的分析 8 5
式 ,已 经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重 点 问 题 ,并 且 各 种 传 统 和 现代方法均得到广泛使用。套合模式谱系方法主要 是将不同范围的异常区域由低到高一个个套合在一 起,这种套合能够反 映 巨 量 成 矿 物 质 的 供 应 和 逐 步 聚集,空 间 上 在 大 型 和 巨 型 矿 床 周 围 有 较 好 地 体 现[6];异 常 与 背 景 分 解 方 法 一 般 假 设 地 球 化 学 数 据 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平 均 值 加狀 倍 标 准 差 作 为 异 常 下 限 值 ,区 分 背 景 与 异 常 ,从 而 圈 定 地 球 化 学 异 常 范 围 。 [7-9] 同时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发 展,许 多 现 代 统 计方法被应用于地 球 化 学 数 据 处 理,比 如 多 重 分 形 技 术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地 质 统 计 学 方 法 等 。 前 人 利 用多重分形技术可 以 进 行 空 间 数 据 插 值,不 仅 能 突 出异常的局部变化 性 以 及 空 间 结 构 信 息,还 能 有 效 地度量场的 局 部 奇 异 性 。 [10-12]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主 要寻找空间上与成 矿 有 关 的 异 常 组 合,并 利 用 相 关 的异常组合进行地 球 化 学 分 区 的 判 别,进 而 圈 定 地 球化学异常 。 [13-14] 地 质 统 计 学 方 法 以 区 域 化 变 量 为 基 础 ,借 助 变 差 函 数 ,对 空 间 域 或 时 间 域 自 然 变 量 进行定量化描述。不仅能够有效地揭示元素在空间 上的分布及相关特 征,而 且 还 可 以 将 其 空 间 分 布 特 征与成矿元素分布 联 系 起 来,有 效 解 释 空 间 分 布 特 征对成矿元素分布的影响 ,其 [15-19] 中对 变 差 函 数 的 研究能透过随机性 反 映 区 域 变 化 量 的 结 构 性,从 而 了解区域化 探 变 量 的 空 间 变 化 特 征 。 [20-22] 套 合 模 式谱系方法、异常与 背 景 分 解 方 法 多 用 于 提 取 元 素 异 常 ,多 重 分 形 技 术 研 究 异 常 的 局 部 奇 异 性 ,主 成 分 分析方法主要用于 寻 找 异 常 组 合,这 几 种 方 法 对 于 元素空间分布规律 的 研 究 较 为 缺 乏,而 地 质 统 计 学 方法在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与应用较为广泛。 因此,笔者主要利用 地 质 统 计 学 (变 差 函 数 分 析)来 剖析 铜 陵 地 区 1:200000 水 系 沉 积 物 地 球 化 学 数 据,在不同尺度下对主成矿 元素(Cu、Au、Pb 和 Zn) 进行变差函数分析,并 定 量 刻 画 主 成 矿 元 素 的 空 间 分布特征,为研究区 勘 查 找 矿 提 供 有 效 地 地 球 化 学 空间变异信息,建立 成 矿 及 伴 生 元 素 的 空 间 分 布 模 式。

安徽铜陵矿集区矿床勘查与地质研究新进展

安徽铜陵矿集区矿床勘查与地质研究新进展

碎 屑 岩 ,白垩 系为 陆 相 碎 屑 岩夹 火 山碎 屑 岩 。矿 区
岗闪 长斑 岩 体 及 花 岗斑 岩 脉 ,北 部 出露 大 片 白垩 系
凤 凰 山 、沙滩 脚5 个矿 田 ,其 中大 型 矿产 地 l处 ,中 岩浆岩发育 ,出露沙滩脚花岗闪长岩体和小青塘花 0
金 大 于 lO ,还有 大量 的银 、铅 、锌 、钼 、铁 等金 属 蝌 蚪 山旋 回流 纹 岩 、安 山岩 和玄 武 岩 。沙 滩 脚花 岗 Ot
化 和黄铁 矿化 ,地表 见 “ 火烧 皮” 现象 。 姚 家 岭 矿 床 即 与 小 青 塘 花 岗 闪 长 斑 岩 密 切 相
矿床 ,在 狮 子 山 矿 田发 现 了胡 村 南 铜 钼矿 床 、长 龙 关 ,矿 床 赋存 于小 青 塘 花 岗闪 长 斑体 内 ,矿 体 产 于 山铜 硫 矿 床 和 刺 山金 矿 床 ,在 铜 官 山 、新 桥 、凤 凰 隐爆 角砾 岩带 中 的角 砾 状 斑 岩 和 栖霞 组 大 理 岩捕 掳
题 ,以期 为 该 区找 矿 实 践 和 理 论研 究 提 供 有 益 的参 7 k 0 m ,主要 集 中分 布 于铜官 山 、狮 子 山 、新 桥 、凤
考和启 示 。
凰 山 、沙滩 角 等 地 区 ,受 东 西 向铜 陵一 戴 家汇 基 底
1区域 地 质 背 景
华 北 克 拉通 的结 合 部 位 ,大别 造 山带 前 陆 盆 地 中 的
深 大 断 裂 围 限 而呈 近 似 菱 形 ,南 北 分 别 以东 西 向隐 浅 海 相 的页 岩 和 砂 岩 ;泥 盆 系 中统 和 下统 缺 失 ,上
伏 断裂 为 界 ,东 西 分 别 以北 北 东 向断 裂 带 与 中一 新 统 五 通 组 为 内陆 盆地 相 的砂 岩 、细砂 岩 和 粉 砂 岩 ;

铜陵矿集区凤凰山矿田万迎山铅锌矿体特征及成因

铜陵矿集区凤凰山矿田万迎山铅锌矿体特征及成因

铜陵矿集区凤凰山矿田万迎山铅锌矿体特征及成因
周曙光;李孜腾;杜建国;吴硕;肖福权
【期刊名称】《地质学刊》
【年(卷),期】2022(46)3
【摘要】安徽凤凰山矿田为铜陵矿集区典型矿田,该矿田万迎山发现的铅锌(铜)矿
体与以往的矽卡岩型矿体有显著区别。

通过区域地质资料比对、见矿工程编录、成矿构造解析、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手段,厘定了构造-热液型铅锌(铜)矿、矽卡岩
型铜矿2种类型,前者晚于后者,为铜陵地区存在晚于铜矿化的铅锌矿化提供了证据。

凤凰山断裂带的多期活动起到了导矿、容矿、破矿构造作用,该断裂带及与其交会
的北东向层间断裂带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总页数】8页(P221-228)
【作者】周曙光;李孜腾;杜建国;吴硕;肖福权
【作者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资源中心;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深部资源勘查工程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1.1
【相关文献】
1.铜陵矿集区沙滩脚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2.危机矿山深部、边部隐伏矿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3.介绍大型矿集区的一种富集模式:
多重圈闭等温场模式——以铜陵狮子山矿田为例4.湘南千里山—骑田岭矿集区黄
沙坪型铅锌矿地气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5.岩浆侵位过程的反演及其在矿体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凤凰山矿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成像

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成像

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成像
吕庆田;黄东定;侯增谦;匡朝阳;吴宣志;赵金花;史大年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02(0)S1
【摘要】大陆成矿带的深部结构对理解陆内成矿过程,建立大陆成矿理论十分重要。

深地震反射技术是探测和研究大陆地壳结构的主要方法。

文章系统介绍在铜陵矿集区进行的深地震反射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讨论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的关键问题,为今后在复杂地区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1173-1176)
【关键词】成矿带;矿集区;深地震反射成像;地壳结构
【作者】吕庆田;黄东定;侯增谦;匡朝阳;吴宣志;赵金花;史大年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庐-枞金属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揭露地壳精细结构,追踪成矿深部过程 [J], 高锐;卢占武;刘金凯;匡朝阳;酆少英;李朋武;张季生;王海燕
2.庐枞矿集区火山气液型铁、硫矿床及控矿构造的反射地震成像 [J], 吕庆田;韩立国;严加永;廉玉广;史大年;颜廷杰
3.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地壳浅部成矿流体活动的构造控矿 [J],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
高帮飞
4.铜陵矿集区地壳浅表结构的地震层析研究 [J], 史大年;吕庆田;徐明才;赵金花
5.拉萨地体南部多金属矿集区构造样式——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证据 [J], 徐泰然; 卢占武; 张雪梅; 李文辉; 贾君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地球化学特征综述瞿泓滢;刘宏伟;裴荣富;李进文;王永磊【摘要】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内储量最大的铜(金)矿田。

矿田内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分布有东狮子山、西狮子山、大团山、老鸦岭、冬瓜山和花树坡等铜(金)矿床。

这些矿床均围绕岩体产出,多数为隐伏矿,赋存于上石炭统一中三叠统的不同层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由下向上依次为层控夕卡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

其中,以前两种类型最为重要。

矿田成矿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

中酸性侵入岩是狮子山矿田内铜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主要岩浆岩为石英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该矿田流体包裹体较丰富且均一,温度连续而集中,表明成矿作用的连续性和成矿温度的连续变化以及矿田成矿作用的多期次性、多阶段性。

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岩浆水,可能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成矿流体是从深部向浅部、从岩体向远处以近等温状态快速输运。

%Shizishan is the largest Cu-Au ore-field in the Tongling area, Anhui province. A variety of Cu-Au deposits with complex metallogeny, such as Dongshizishan, Xishizishan, Datuanshan, Laoyaling, Dongguashan and Huashupo occur mostly as blind ore bodies in Upper Carboniferous to Middle Triassic strata surrounding the granitic intrusion. The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patial zonation:stratabound skarn type at low level, upward skarn type and hydrothermal vein type. The two skarn types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ineralization of the Shizishan ore-field is related to Hercynian and Yanshanian mag-matism but Yanshanian mineralization dominant. The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s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metals of the Cu deposits. Quartz diorite,pyroxene monzo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are the main mag-matic rocks. The ore field is abundant with fluid inclusions and the inclusion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with continuous and concentrat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in a wide range, indicating a continous change in temperature of the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The ore fluids are dominantly of magmatic water icorporated with minor meteoric water. The ore fluids ascended and spreaded rapidly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10页(P239-248)【关键词】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作用;狮子山矿田;安徽省【作者】瞿泓滢;刘宏伟;裴荣富;李进文;王永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内蒙古矿产实验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3;P618.410 引言安徽狮子山铜(金)矿田地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的铜陵大型铜(金)矿集区,是矿集区中规模最大的矿田。

铜陵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铜陵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铜陵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邵拥军;彭省临;刘亮明;吴淦国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3(017)005
【摘要】着重探讨了凤凰山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岩体的成因,认为凤凰山岩体为复式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浆,成岩构造环境为造山带和岛弧环境,成岩过程中经受了钙质围岩的同化混染.
【总页数】3页(P627-629)
【作者】邵拥军;彭省临;刘亮明;吴淦国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
【相关文献】
1.矽卡岩矿床岩体形态定量分析及成矿关系——以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为例 [J], 毛先成;赵莹;邓浩;张彬;刘占坤;陈进;邹艳红;赖健清
2.安徽铜陵凤凰山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属成矿关系 [J], 瞿
泓滢;裴荣富;李进文;王永磊;邓月金
3.安徽铜陵凤凰山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J], 王次松;吴才来;郑坤;吴迪;单士锋;李翔;古全德
4.铜陵凤凰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与构造变形及其对岩体侵位动力学背景的制约 [J], 张达;吴淦国;狄永军;臧文拴;邵拥军;余心起;张祥信;汪群峰
5.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毛政利;赖健清;彭省临;邵拥军;杨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2004年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 OSIT S第23卷 第3期文章编号:0258_7106(2004)03_0353_12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徐文艺1 杨竹森1 蒙义峰1 曾普胜1 史大年1 田世洪1 李红阳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河北石家庄 050031)摘 要 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铜陵地区赋存于石炭系地层底部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模型;该类型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石炭纪海底热水活动有关,属喷流_沉积型(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下伏古生代地层是重要的成矿金属源区,海水硫酸盐是硫化物成矿的主要硫源。

成矿热流体循环的动力学数值模拟揭示,该类型矿床底盘岩石中的流体活动和热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主排泄通道两侧较小的区域内;温度场和流场决定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底盘岩石中的蚀变和矿化强度不如以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

伴随强大深部热流的张性同生断裂是控制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海西期扬子板块北缘的张性构造体制为该时期喷流_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动力学环境。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EDEX型矿床 成因模型 流体动力学 铜陵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铜陵矿集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北缘、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南侧(图1b),其中赋存于石炭系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如新桥、虎山、筲箕涝、桃园、水竹岭、峙门口等)不仅是区内一种广泛发育的重要矿化类型(图1a),而且也是区内矽卡岩型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刘裕庆等,1984;Xu et al.,2001)。

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类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有许多重要矿床遭受过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因此其成因近40年来一直是中国矿床学界争议的一个焦点,概括地说有如下几种观点:“同生沉积”型(孟宪民, 1963)、“同生沉积_叠加改造”型(刘裕庆等,1984;王文斌等,1994;Xu et al.,2001)、“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大陆壳背景,与火山活动有关)(顾连兴等,1986)、“沉积_海底喷出沉积”型(王道华等, 1986)以及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交代型(Pan et al.,1999)等。

铜陵矿集区沙滩脚西南地区隐伏岩体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铜陵矿集区沙滩脚西南地区隐伏岩体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铜陵矿集区沙滩脚西南地区隐伏岩体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何柳昌【摘要】研究区为弱磁异常区,查明隐伏岩体的赋存状态是进行深部找矿潜力分析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垂向一阶导数ΔThz与水平方向导数模ΔThs进行参数变换,即航磁ΔT化极斜导数M=atan(ΔThz/ΔThs)来突出隐伏岩体引起的弱磁异常.依托正在实施项目中的物化探及ZK31、ZK32钻探成果,结合以往的区域物化探推测成果对斜导数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基本查明了研究区内隐伏岩体的分布规律,桥头扬岩体的中心部位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岩体呈"漏斗"状,下延深度有限.在研究区西南部的高山疃地区圈定了一个隐伏岩体,规模较大,且与凤凰山岩体存在同源的可能.认为在高山疃地区深部是寻找铜金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矿集区其它弱磁异常区进行隐伏岩体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地质》【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弱磁异常区;隐伏岩体;找矿潜力;航磁ΔT化极斜导数【作者】何柳昌【作者单位】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18.410 引言研究区位于铜陵矿集区中东部,处于铜陵-戴家汇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新屋里复式向斜核部[1、2],南陵县沙滩脚西南地区;区内分布的铜矿(化)点较多,主要集中在白上扬—闻家山一带。

调查区为一弱磁异常区,外围有凤凰山、新桥、舒家店、沙滩脚等较强磁异常组成环形分布的磁异常带。

至目前为止,在研究区系统开展的物探工作主要是80年代1∶5万综合物化探及正在实施的安徽省南陵县沙滩脚深部及西南地区金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

虽然在研究区内实施了几十个验证钻孔,由于主要分布在负磁异常区内,揭露的地质体主要为岩脉或地层,对桥头扬岩体的形成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对研究区深部的找矿潜力缺乏系统分析,研究程度相对薄弱。

本文通过对航磁ΔT化极进行垂向一阶导数、小波变换及滑动平均等方法提取了局部磁异常,但局部磁异常特征不明显,无法正确甄别隐伏岩体的赋存状态;为此,通过对不同参数变换结果进行分析对比,选择了航磁ΔT化极斜导数作为基本解释图。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王庆飞,邓军,黄定华,张强,《矿床地质》2004.3)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王庆飞,邓军,黄定华,张强,《矿床地质》2004.3)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王庆飞,邓军,黄定华,张强,《矿床地质》2004.3)矿年文章编号∞床地质第卷第期∞° ≥ ×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王庆飞邓军黄定华张强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圈构造 !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摘要Ξ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地质界面间的差值域分布特征对浅层隐伏岩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产状预测 ?模拟结果显示铜陵矿集区有可能存在着一个顶点朝下的圆锥状岩浆构造从整体上看该隐伏岩体在深处收缩为一个点源从该点源往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岩体也开始发生分叉现象使靠近或出露于地表的分支岩体在产状上更接近于小型岩枝 ? 推断它有可能是连接深浅部之间的岩浆 / 汇 0 该岩浆 / 汇 0 将来自更深部岩浆源的含矿物质和热能转送到更浅部的各分叉岩枝内并因此成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能量来源 ? 关键词地质学铜陵地区隐伏岩体差值域数值模拟三维结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重要矿集区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中部偏北与大别造山带毗邻常印佛等翟裕生等唐永成等彭聪等该区的成矿作用与浅部以岩枝或岩墙形式存在的岩体密切相关吴言昌等邓晋福等± ? ? 铜陵矿集区深部图×地质情况和成矿信息历经解剖已有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 ? 多方面资料证实该区存在浅层隐伏岩体如已有重磁资料吕庆田等中部存在一隐伏岩体图显示铜陵矿集区从本研究所作的遥感铜陵地块及其临区布格重力及航磁异常据吕庆田等∏∏ ×√影像解译结果发现在铜陵矿集区中部有一大型环形构造和放射状线性构造组合其长轴北东方向约图短轴北西方向近分布面积约存在其三维形态与地表岩枝岩墙系的空间关系图等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地质界面间的差值域分布特征不但进一步证实了隐伏岩体的存在也对地壳浅部岩株岩枝组合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 ?该特殊构造组合也同样隐示了深部隐伏岩体的存在 ? 虽然物 !化探和遥感手段都可以在一定精度内预测隐伏岩体的存在但其结论往往具有多解性难以一锤定音 ? 更为重要的是以上述方法进行预测时岩体的平面形态易得而三维产状难定 ? 因此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是否存在还需进一步论证 ? 另一方面由于隐伏岩体边缘存在狮子山 !凤凰山 !新桥等大矿田所以隐伏岩体如果研究思路与方法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模拟地层与模拟地形之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Ξ 本文得到国土资料部科技专项计划编号目批准号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的共同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王庆飞男年生在读博士研究生矿床学专业 ? 收稿日期改回日期 ? 李岩编辑 ?矿床地质年或两套模拟地层之间的差值域可视作岩体或其他地质流体的充填空间 ? 所以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地形地质界面发现它们间的差值域以预测隐伏岩体或其他地质流体的存在图状特征 ? 实际模拟采用了≥∏ 和两套计算软件中的部分 ? 功能模块并自编程序进行了数据录入! 插值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前期数据处理工作 ? 模拟过程中还针对因数据不同而出现的地层曲面起伏过大 !峰值尖锐等形态失真问题进行了应用软件的功能补充与修正 ?相应的数值模拟步骤如下≠ 选取隐伏岩体的利用实测地形与可能赋存区潜在成矿远景区地层数据选用数学模拟软件进行地层曲面和地形曲面的模拟≈ 通过模拟结果寻找界面间的差值域…与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验证确认是否有隐伏岩体存在分析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及产隐伏岩体的数值模拟与预测2 1狮子山矿田含矿岩体的数值模拟狮子山矿田位于铜陵矿集区中部是区内最重要的矿田之一主要由老鸦岭矿床 !大团山矿床及若图图铜陵地区的环形与放射状线性构造组合示意图底图为× 多波段合成结果图 ? 图中虚线为解译的环形构造实线为断裂构造剩余空间法示意剖面虚线所示地形线与实线所示地层界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正文述及的剩余空间 ? 它有可能是岩体或其他地质流体侵入后的空间表现 ? 在两套变形地层之间的剩余空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可能× ×× ∏ ∏ ×∏ √ × ∏ ∏ ∏ ∏ ∏ ≥ ×°∏∏ ∏ ∏≥∏ ∏ ≥2 ∏ ∏图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示意图∏∏ ×第卷第期王庆飞等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干零星分布的小型矿床和矿体组成 ? 矿床多赋存于地表出露的小型中酸性岩枝边缘也有部分矿体以岩体内部的捕虏体形式出现 ? 笔者首先以变形后的下三叠统为对象在钻孔剖面采集相关数据表并以Β 万地形地质图上相关部位的地形和地层产状为参考作了产状修正 ? 然后对其地层形态进行了模拟图模拟结果发现在与老鸦岭和大团山所产生的褶皱起伏变化在与地表地形景观作了空间对应的对比分析后在地质图和钻孔剖面上都可以发现狮子山南北两侧存在着小岩体其岩性相似且形成时间相近2 2推断这个凹陷有可能是出露于该处地表且向地下浅部延伸的两个含矿岩枝 ?浅层隐伏含矿岩体的数值模拟狮子山矿田的初步模拟结果揭示了该处存在地下隐伏岩体的可能 ? 为进一步了解后者在更大范围和更大深度内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利用分布于全区的多个钻孔剖面资料进行了全区尺度的数值模拟部分数据列于表敛的复式锥体图和表模拟获得的地层曲面个矿床对应的出露部位之下分布着斗形构造它们在平面上显示为在剖面上为一大一小图个隐伏的漏个小型凹陷图个独立分布的锥状构造其中东部的锥状构造垂向延伸略深于西部的锥形构造自顶部向下延伸仅左右 ? 考虑到这一地层模拟曲面已包含了地层变形表1Ταβλε 1钻孔编号横坐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空间结构明显复杂化主要包括个各自向下收如前所述同理可以认为复 ?狮子山矿田下三叠统顶面深度Τηε τοπ συρφαχε δεπτη οφ τηε Λοωερ Τριασ ιχ σ σ τρατα ιν τηε ρεπρε εντατι? βορεηολε οφ τηε Σηιζισηαν ορε λδ σ ε σ φιε功率网格高度纵坐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率网格钻孔编号横坐标纵坐标高度钻孔数据收集于安徽省地质队资料室 ?矿床地质年图图狮子山矿田下三叠统模拟图像为正视图÷ !≠ 轴示三维功率网格个数据 ? 图同?√ √ × ∏ ∏铜陵地区浅层隐伏岩体加权模拟图像×∏ ≥ ÷ ∏对隐伏岩体赋存区即狮子山和新桥矿田一带加密了数据点∏∏ ∏图为半俯视图图取样间隔为每平方公里∏ × ? ÷×≠ ∏∏√ ? ≥≥∏表2铜陵地区代表性区域钻孔中下三叠统顶面深度Τηε τοπ συρφαχε δεπτη οφ τηε Λοωερ Τριασ ιχ σΤαβλε 2边的两个较小 ? 三者的延伸深度也各不相同中间和西边的两个在以内即已收敛终止东边的一个锥尖下延最深 ? 这一结果反映更深的岩浆通道或岩浆源应该在隐伏岩株以东 ? 在狮子山矿田发现原本显示为两个独立体的小型岩枝在更大范围和深度内合为一体形成一个规模更大和统一的漏斗状构造图 ? 虽然在模拟地层曲面的起伏和几何形态上与狮子山矿田的模拟结果有所出入但其空间结构仍然是一致的如前图中的个突起点在图中依然存在且可与狮子山矿田的地表景观进行对比 ? 不仅如此在全区尺度下模拟结果与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环形构造图虽然在方位上略有北移但在规模和形态上却十分接近故两者具有较好的σ τρατα ιν τηε ρεπρε εντατι? βορεηολε οφ Τονγλ γ αρεα σ ε σ ιν功率网格钻孔编号横坐标纵坐标高度钻孔数据收集于安徽省地质队资料室 ?可比性 ? 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信程度?式锥体即地层曲面与近水平地形面间的差值域也应是一个隐伏岩体所占空间的反映 ? 其中东边与狮子山矿田对应的一个复式锥体规模最大中间和西结论与讨论结合区域重磁资料 !卫片解译结果和数值模拟第卷第期王庆飞等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 ∞? ≈ ? ° ≤ ∞? ∞ ≤ 2 2分析笔者认为在铜陵矿集区的中部有一浅层隐伏岩株存在 ? 其在深处收缩为一个点源从该点源往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岩体也开始发生分叉现象使靠近或出露于地表的分支岩体在产状上更接近于小型岩枝 ? 该隐伏岩体有可能是连接深浅部之间的岩浆/ 汇0 它将来自更深部岩浆源的含矿物质和热能转送到更浅部的各分叉岩枝内并因此成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能量来源 ? 尽管数据之间的耦合成像效应较为明显一个参数的小范围波动或一个坐标点数据的增减对周围图形的几何形态都有一定影响但在是否存在/ 差值域0 的问题上由于其空间整体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因此结论是可信的 ? 数值模拟尝试的结果表明利用差值域三维结构分析的方法来预测隐伏岩体并分析其空间结构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实现的 ? 因此如果对其功能和稳定性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相信它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快速探测手段并应用于与隐伏地质体预测相关的研究领域 ?Ρε φερενχε 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2∏≠ ≤ ≤∏ ∏ ∏ ≥ ? ≠≠ ≥≠≥∏2≠ ° ≠ ≥ ? ?√≈ ≤ ÷ °∏∏≤√∞ ∏ ? ≤≈附中文参考文献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地质出版社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 铜陵≤∏ ∏ 矿床地质北京邓晋福戴圣潜赵海玲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2 ? ≥ ± ∏ ? × ? ≤∏ ∏ ≤ 2 ∏ ∏ ? ? ? 0 ≥ ≤ ± ? ∏ × ∏ ? 2 × ≤∏ ? √ ≈成矿区岩浆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 吕庆田侯增谦赵金花等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 彭聪赵一鸣金夕卡岩矿床的分布≈ 唐永成吴言昌储国正等地质≈ 王庆飞邓≈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中国科学物探与化探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深部地球物理背景与含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军候增谦等增刊地学前缘矿床地质吴言昌曹奋扬常印佛构造岩浆控制≈≈初论安徽沿江地区成矿系统的深部翟裕生姚书振周宗桂等翟裕生邓社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北京地质出版矿床地质年Προγ νοσ ανδ Μορπ ηολογιχα Ανα ψ ισ οφ Συβσυρφαχε Χονχεα ισ λ λσ λεδ Μαγ μ ατιχ Βοδιεσ ιν Τονγλ γ Ορε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 Αρεα ιν±× ≤ ≤∏∞? √∏∏∞ ∏ ?∏ ≤±√ ∏ ≤Αβσ τραχτ × ? ∏ × ∏ ∏ ∏ ∏ ∏ ∏ ? ∏ × ∏ ∏ Κεψ ωορδσ: × ∏ ∏ ? ∏ ∏ √ × ∏ ∏ ∏ ∏ ∏ ∏ √ ∏ ∏ 2 2 ? 2 ∏2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年 文章编号∞床地质第 卷 第 期⁄∞° ≥ ×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王庆飞 邓 军 黄定华 张 强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圈构造 !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0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摘 要Ξ作者通过分析不同地形 地质界面间的差值域分布特征 对浅层隐伏岩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和产状预测 ∀模拟结果显示铜陵矿集区有可能存在着一个顶点朝下的圆锥状岩浆构造 从整体上看 该隐伏岩体在深处收缩为一 个点源 从该点源往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岩体也开始发生分叉现象 使靠近或出露于地表的分支岩体在产状上更 接近于小型岩枝 ∀ 推断它有可能是连接深 浅部之间的岩浆 / 汇 0 该岩浆 / 汇 0 将来自更深部岩浆源的含矿物质和热 能转送到更浅部的各分叉岩枝内 并因此成为铜陵矿集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能量来源 ∀ 关键词 地质学 铜陵地区 隐伏岩体 差值域 数值模拟 三维结构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重要 矿集区之一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中部偏 北 与大别造山带毗邻 常印佛等 翟裕生等 唐永成等⁄彭聪等∀ 该区的成矿作用与浅部以岩枝或岩墙形式存在的岩体密切相关 吴言昌等 邓晋福等• ± ƒ ∀ 铜陵矿集区深部图ƒ ×地质情况和成矿信息历经解剖 已有大量深入的研 究成果 ∀ 多方面资料证实 该区存在浅层隐伏岩体 如已有重磁资料 吕庆田等 中部存在一隐伏岩体 图 显示铜陵矿集区∀ 从本研究所作的遥感铜陵地块及其临区布格重力及航磁异常据吕庆田等∏∏ ×√影像解译结果发现 在铜陵矿集区中部有一大型环 形构造和放射状线性构造组合 其长轴 北东方向 约 图 短轴 北西方向 近 分布面积约存在 其三维形态 与地表岩枝 岩墙系的空间关系 图 等问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 本文通过分析不 同地形 地质界面间的差值域分布特征 不但进一步 证实了隐伏岩体的存在 也对地壳浅部岩株 岩枝组 合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 ∀该特殊构造组合也同样隐示了深部隐伏岩体的存在 ∀ 虽然物 !化探和遥感手段都可以在一 定精度内预测隐伏岩体的存在 但其结论往往具有 多解性 难以一锤定音 ∀ 更为重要的是 以上述方法 进行预测时 岩体的平面形态易得 而三维产状难 定 ∀ 因此 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是否存在还需 进一步论证 ∀ 另一方面 由于隐伏岩体边缘存在狮 子山 !凤凰山 !新桥等 大矿田 所以隐伏岩体如果研究思路与方法在一定深度范围内 模拟地层与模拟地形之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编号 Ξ 本文得到国土资料部科技专项计划 编号 目 批准号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编号 的共同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王庆飞 男 年生 在读博士研究生 矿床学专业 ∀ 收稿日期 改回日期 ∀ 李 岩编辑 ∀矿床地质年或两套模拟地层之间的差值域 可视作岩体或其他 地质流体的充填空间 ∀ 所以 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地 形 地质界面 发现它们间的差值域 以预测隐伏岩 体或其他地质流体的存在 图∀状特征 ∀ 实际模拟采用了 ≥∏ 和 两套计算软 件中的部分 ⁄ 功能模块 并自编程序进行了数据录 入! 插值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前期数据处理工作 ∀ 模 拟过程中还针对因数据不同而出现的地层曲面起伏 过大 !峰值尖锐等形态失真问题 进行了应用软件的 功能补充与修正 ∀相应的数值模拟步骤如下 ≠ 选取隐伏岩体的 利用实测地形与 可能赋存区 潜在成矿远景区 地层数据 选用数学模拟软件 进行地层曲面和地形 曲面的模拟 ≈ 通过模拟结果寻找界面间的差值域 …与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进行比较验证 确认是否 有 隐伏岩体存在 分析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及产隐伏岩体的数值模拟与预测2 1狮子山矿田含矿岩体的数值模拟狮子山矿田位于铜陵矿集区中部 是区内最重 要的矿田之一 主要由老鸦岭矿床 !大团山矿床及若图 图 铜陵地区的环形与放射状线性构造组合示意图底图为 × 多波段合成结果图 ∀ 图中虚线为解译的 环形构造 实线为断裂构造剩余空间法示意剖面虚线所示地形线与实线所示地层界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正文述及 的剩余空间 ∀ 它有可能是岩体或其他地质流体侵入后的空间表 现 ∀ 在两套变形地层之间的剩余空间 也存在着类似的可能ƒ× ×× ∏ ∏ ×∏ √ × ∏ ∏ ∏ ∏ ∏ ≥ ׃°∏∏ ∏ ∏≥∏ ∏ ≥2 ∏ ∏图ƒ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示意图∏ ∏ ×第卷第期王庆飞等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干零星分布的小型矿床和矿体组成 ∀ 矿床多赋存于 地表出露的小型中酸性岩枝边缘 也有部分矿体以 岩体内部的捕虏体形式出现 ∀ 笔者首先以变形后的 下三叠统为对象 在钻孔剖面采集相关数据 表 并以 Β 万地形地质图上相关部位的地形和地层产 状为参考 作了产状修正 ∀ 然后对其地层形态进行 了模拟 图∀ 模拟结果发现 在与老鸦岭和大团山所产生的褶皱起伏变化 在与地表地形景观作了空 间对应的对比分析后 在地质图和钻孔剖面上都可 以发现狮子山南北两侧存在着小岩体 其岩性相似 且形成时间相近2 2推断这个凹陷有可能是出露于该处地表且向地下浅部延伸的两个含矿岩枝 ∀浅层隐伏含矿岩体的数值模拟狮子山矿田的初步模拟结果揭示了该处存在地 下隐伏岩体的可能 ∀ 为进一步了解后者在更大范围 和更大深度内的分布特征 本研究利用分布于全区 的多个钻孔剖面资料 进行了全区尺度的数值模拟 部分数据列于表 敛 的复式锥体 图 和表∀ 模拟获得的地层曲面个矿床对应的出露部位之下 分布着 斗形构造 它们在平面上显示为 在剖面上为一大一小 图个隐伏的漏个小型凹陷 图个独立分布的锥状构造∀ 其中 东部的锥状构造垂向延伸略深于西部的锥形构造自顶部向下延伸仅 左右 ∀ 考虑到这一地层模拟曲面已包含了地层变形表1Ταβλε 1钻孔编号 横坐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空间结构明显复杂化 主要包括个各自向下收如前所述 同理可以认为复 ∀狮子山矿田下三叠统顶面深度Τηε τοπ συρφαχε δεπτη οφ τηε Λοωερ Τριασ ιχ σ σ τρατα ιν τηε ρεπρε εντατιϖ βορεηολε οφ τηε Σηιζισηαν ορε λδ σ ε σ φιε功率网格 高度 纵坐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率网格 钻孔编号 横坐标 纵坐标 高度钻孔数据收集于安徽省地质队资料室 ∀矿床地质年图 图 狮子山矿田下三叠统模拟图像为正视图 ÷ !≠ 轴示三维功率网格 个数据 ∀ 图 同∀√ √ × ∏ ∏铜陵地区浅层隐伏岩体加权模拟图像×∏ ≥ ÷ ∏对隐伏岩体赋存区即狮子山和新桥矿田一带加密了数据点ƒ∏∏ ∏图 为半俯视图 图取样间隔为每平方公里ƒƒ ∏ × ¬ ÷×≠ ∏∏√ ⁄ ≥≥∏表2铜陵地区代表性区域钻孔中下三叠统顶面深度Τηε τοπ συρφαχε δεπτη οφ τηε Λοωερ Τριασ ιχ σΤαβλε 2边的两个较小 ∀ 三者的延伸深度也各不相同 中间 和西边的两个在 以内即已收敛终止 东边 的一个锥尖下延最深 ∀ 这一结果反映更深的岩浆通 道或岩浆源应该在隐伏岩株以东 ∀ 在狮子山矿田 发现原本显示为两个独立体的 小型岩枝 在更大范围和深度内合为一体 形成一个 规模更大和统一的漏斗状构造 图 ∀ 虽然在模拟 地层曲面的起伏和几何形态上与狮子山矿田的模拟 结果有所出入 但其空间结构仍然是一致的 如前图 中的 个突起点在图 中依然存在 且可与狮子山 矿田的地表景观进行对比 ∀ 不仅如此 在全区尺度下 模拟结果与遥感影像 解译得到的环形构造 图 虽然在方位上略有北移 但在规模和形态上却十分接近 故两者具有较好的σ τρατα ιν τηε ρεπρε εντατιϖ βορεηολε οφ Τονγλ γ αρεα σ ε σ ιν功率网格 钻孔编号 横坐标 纵坐标 高度钻孔数据收集于安徽省地质队资料室 ∀可比性 ∀ 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信程 度∀式锥体 即地层曲面与近水平地形面间的差值域 也 应是一个隐伏岩体所占空间的反映 ∀ 其中东边与狮 子 山矿田对应的一个复式锥体规模最大 中间和西结论与讨论结合区域重磁资料 !卫片解译结果和数值模拟第卷第期王庆飞等铜陵矿集区浅层隐伏岩体预测及其形态分析√ ∞¬ ≈ ∗ ° ≤ ∞¬ ∞ ≤ 2 2分析 笔者认为在铜陵矿集区的中部有一浅层隐伏 岩株存在 ∀ 其在深处收缩为一个点源 从该点源往 上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岩体也开始发生分叉现象 使 靠近或出露于地表的分支岩体在产状上更接近于小 型岩枝 ∀ 该隐伏岩体有可能是连接深 浅部之间的 岩浆/ 汇0 它将来自更深部岩浆源的含矿物质和热 能转送到更浅部的各分叉岩枝内 并因此成为铜陵 矿集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能量来源 ∀ 尽管数据之间的耦合成像效应较为明显 一个 参数的小范围波动或一个坐标点数据的增减 对周 围图形的几何形态都有一定影响 但在是否存在/ 差 值域0 的问题上 由于其空间整体结构是相对稳定 的 因此结论是可信的 ∀ 数值模拟尝试的结果表明 利用差值域三维结构分析的方法来预测隐伏岩体并 分析其空间结构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技术上也是 可以实现的 ∀ 因此 如果对其功能和稳定性作进一 步的调整和完善 相信它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 快速探测手段 并应用于与隐伏地质体预测相关的 研究领域 ∀Ρε φερενχε σ• ×≠ ≤ ≤∏• ∏≠ ≤ ∏ °∏ ∏≤ ∏× √ ∏≈∗ ∏ ±≤ ≥ ≈ √ ⁄± ƒ ∏ ≥∏⁄ × ∗ ƒ ≠≤ ≤ ≠ ƒ √ √ ∗ ≤ ∏ ° √ ≈ ∞ ∞ 2 ∏ 2• ∏≠ ≤ ≤∏ ∏ ∏ ≥ ƒ ≠≠ ≥≠≥∏2≠ ° ≠ ≥ ⁄ ∗√≈ ≤ ÷ °∏•∏≤√∞ ∏ ∗ ≤≈附中文参考文献常印佛 刘湘培 吴言昌 地质出版社∗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 ≈ 铜陵 ≤∏ ∏ 矿 床地 质北京邓晋福 戴圣潜 赵海玲 等≤ ≠ ƒ ∏÷ ° • ∏≠ ≤ ≠ °∏ ⁄ / ≈ ⁄ ƒ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2 ⁄ ≥ ± ∏ ⁄ × ∗ ≤∏ ∏ ≤ 2 ∏ ∏ ⁄ ∗ • 0 ≥ ≤ ± ƒ ∏ × ∏ ∗ 2 × ≤∏ ƒ √ ≈成矿区岩浆∗流体 成矿系统和亚系 统的 识 别 ≈ 吕庆田 侯增谦 赵金花 等 集区复杂地壳结构形态 ≈ 彭 聪 赵一鸣 金夕卡岩矿床的分布 ≈ 唐永成 吴言昌 储国正 等 地质 ≈ 王庆飞 邓≈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铜陵矿 中国科学 物探与化探∗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深部地球物理背景与含∗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 铜陵矿集区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北京 地质出版社 军 候增谦 等 增刊 地学前缘矿床地质吴言昌 曹奋扬 常印佛 构造 岩浆控制 ≈≈初论安徽沿江地区成矿系统的深部∗翟裕生 姚书振 周宗桂 等 翟裕生 邓 社∗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军 李晓波区域成矿学 ≈北京 地质出版矿床地质年Προγ νοσ ανδ Μορπ ηολογιχα Ανα ψ ισ οφ Συβσυρφαχε Χονχεα ισ λ λσ λεδ Μαγ μ ατιχ Βοδιεσ ιν Τονγλ γ Ορε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 Αρεα ιν• ±× ≤ ≤⁄∏∞¬ √∏⁄∏∞ ∏ •∏ ≤±√ ∏ ≤Αβσ τραχτ × ¬ ∏ × ∏ ∏ ∏ ∏ ∏ ∏ ⁄ ∏ × ∏ ∏ Κεψ ωορδσ: × ∏ ∏ ⁄ ∏ ∏ √ × ∏ ∏ ∏ ∏ ∏ ∏ √ ∏ ∏ 2 2 ¬ 2 ∏2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