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极化_第4章
第四章电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详解
a)腐蚀的驱动力——腐蚀电池的起始电势差 0,C 0, A
b)腐蚀的阻力——阴、阳极的极化率 PC 和 PA ,以及欧姆电阻 R
三项阻力中任意一项都可能明显地超过另两项,在腐蚀过程中对速度起 控制作用,称为控制因素。利用极化图可以非常直观地判断腐蚀的控制 速度。
欧姆电势降与阴极(或阳极)极化曲线加和起来,如图中的 0,C A线, 然后与阳极极化曲线 0,AS 相交于A点,则点A对应的电流I1就是这
种情况下的腐蚀电流。
0,C 0,A C A I1R I1PC I1PA I1R
I1
0,C
PC
0,A
PA R
即
I corr
0,C 0,A
PC PA R
则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A E Ei Ee (4.1a) c E Ee Ei (4.1b)
对不可逆电极存在一个稳态的电位Es,也使用电极极化一词。这时,极化值 的大小用类似式(4.1)的方程式表示
E Ei Es (4.2)
极化的结果:阴极极化使电极电位负移,阳极极化使电极电位正移。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上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
铜不溶于还原性酸,因为铜的平衡电势高于氢的平衡电势,不能形成氢阴极 构成腐蚀电池,但铜可溶于含氧酸或氧化性酸中,因为氧的平衡电势比铜高, 可构成阴极反应,组成腐蚀电池。酸中含氧量多,氧去极化容易,腐蚀电流 较大,而氧少时,氧去极化困难,腐蚀电流较小。见图4.10
铜在非含氧酸中是耐蚀的,但当溶液中含氰化物时,可与铜离子配合形成配 合离子,铜的电势向负方向移动,这样铜就可能溶解在还原酸中。见图4.10
图4.7 氧化性酸对铁的腐蚀
图4.8 金属平衡电极电位对腐蚀电流的影响
图4.9 钢在非氧化酸中的腐蚀极化图
第4章腐蚀动力学
第4章腐蚀动⼒学第四章电化学腐蚀动⼒学-1§4—1 电化学腐蚀速度与极化从热⼒学出发所建⽴起来的电位——pH图只能说明⾦属被腐蚀的趋势,但是在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腐蚀速度。
⼀. 腐蚀速度。
腐蚀速度的表⽰⽅法有三种。
1. 重量法:⽤腐蚀前后重量变化(只⽤均匀腐蚀,⾦属密度相同)增重法:V+ =(W1-W0)/S0t (g/m2h)失重法:V-=(W0-W1)/S0t (g/m2h)式中:W0——式样原始重量。
W1——腐蚀后的重量(g,mg)S0——经受腐蚀的表⾯积(m2) t——经受腐蚀的时间(⼩时)2. 腐蚀深度法(均匀腐蚀时,⾦属密度不同)可⽤此法表⽰。
D深=V±/d =(W1-W0)/S0td (mm/年) 式中d为⾦属密度⼒学(或电阻)性能变化法。
(适⽤于晶间腐蚀,氢腐蚀等)Kσ=(σbo-σbˊ)/σbo×100% K R =(R1-R0)/R0×100%σbo,R0——式样腐蚀前的强度和电阻σbˊ,R1——式样腐蚀后的强度和电阻3. ⽤阳极电流密度表⽰V¯=Icorr×N/F =3.73*10¯4 Icorr×N (g/m2h)F——法拉第常数96500KN——⾦属光当量=W/n =⾦属原⼦量/⾦属离⼦价数⼆. 极化上⼀章讨论了⾦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学倾向,并未涉及腐蚀速度和影响腐蚀速度的因素等⼈们最为关⼼的问题。
电化学过程中的极化和去极化是影响腐蚀速度的最重要因素,研究极化和去极化规律对研究⾦属的腐蚀与保护是很重要的。
⾦属受腐蚀的趋势⼤⼩是由其电极电位决定的,将两块不同⾦属置于电解质中,两个电极电位之差就是腐蚀原动⼒。
但是这个电位差数值是不稳定的,当电极上有电流流过时,就会引起电极电位的变化。
这种由于有电流流动⽽造成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电极的极化是影响腐蚀速度的重要因素之⼀。
(⼀)极化现象。
第四章_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0
OH / O2
lg OH pH 14
E
0
OH / O2
1.229 0.059 pH
吸氧腐蚀
特征:
1 电解质溶液中,只要有氧存在,无论在酸性、中性和 碱性溶液中,都可能首先发生吸氧腐蚀。
2 吸氧腐蚀速率受氧浓差极化控制
3 氧具有双重作用
吸氧腐蚀
基本步骤:
(1)氧穿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1
吸氧腐蚀
氧的阴极反应的还原过程
2
吸氧腐蚀
氧的阴极反应的还原过程
3
吸氧腐蚀
影响因素: 1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2 温度的影响 3 盐浓度的影响 4 溶液搅拌和流速的影响
iL
nFD
C
1 溶解氧浓度的影响
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增大, 吸氧腐蚀速度增加。 但如果腐蚀金属具有钝化 特性,氧浓度增加反而使 金属转化为钝化态,腐蚀 速度会显著降低。
2H 2e H 2
O2 2H 2O 4e 4OH O2 4H 4e 2H 2O
高价离子还原
Fe3 e Fe2
氧化性酸还原
有机物的还原
NO3 2H 2e NO2 H2O
RO 4H 4e RH2 H 2O
材料腐蚀与防护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第四章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4.1 腐蚀电池的电极过程
4.2 极化
4.3 去极化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热力学回答腐蚀原因及腐蚀倾向的问题 动力学解决腐蚀速度问题 相对于腐蚀倾向,人们更关心腐蚀速度
大的腐蚀倾向并不意味着高的腐蚀速度
通过研究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问题寻找影响腐蚀 反应速度的因素,并借助控制这些因素以降低腐 蚀速度
第 4 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
4.2 吸氧腐蚀
二.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过电势
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包括 个过程 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包括4个过程 阴极极化曲线的三个区域: 阴极极化曲线的三个区域: 1. 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阴极极化过程的速度决定氧的离子化反应 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 2.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出现了浓差极化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 3. 当阴极反应速度=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出现新的阴极极化 当阴极反应速度=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
3. 当V输=V反时,吸氧腐蚀同时受电化学极化和扩散浓差极化控制。 反时,吸氧腐蚀同时受电化学极 吸氧腐蚀的过程及特点 1.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大,金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大, 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 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阳极极化曲线与阴 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还原反应的活化区。 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还原反应的活化区。 2.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很低,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太小,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很低,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太小, 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此时腐 蚀电流大于氧的极限扩散电流 3.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低,且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氧的传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低,且处于活性溶解状态, 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将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将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阳极极化曲线与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的扩散控制区。 阳极极化曲线与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的扩散控制区。
1. 当V输》V反时,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控制因素,即有充足的氧化剂到达阴极。 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控制因素,即有充足的氧化剂到达阴极。 2. 当V输《V反时,氧向阴极表面的输送是控制步骤。 氧向阴极表面的输送是控制步骤。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被腐蚀件的阴极表面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被腐蚀件的阴极表面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学电化学第四章第5讲
4
3t=0 t=0 t=0
0
I3 0
I2 0
I1 0
t (a)
t=0
t=0 = a + blg I0
tg = b
}a
0
lg I0
(b)
阶跃法测量电化学步骤动力学参数
5
二、恒电位条件下的情况
I c (t) It0 exp( 2t)erfc (t1/ 2 )
为了测出电化学步骤动力学参数,类似于 电流阶跃法中外推求得完全消除了浓差极
上式中,除C以外各项因素不变时,607nD1/ 2m2 / 3t1/ 6 k
即:id kC。极限扩散电流与浓度呈正比。
24
2 扩散电流的影响因素
1)溶液组成的影响 这体现在Id与扩散系数D1/2成正比上 , D1/2成与溶液的组 成有关。
2)毛细管特性的影响 尤科维奇方程表明Id与m2/3,t1/6成正比 ,m,t均为毛细管 特性, m2/3,t1/6称为毛细管常数。m,t均为汞柱高度的 函数,故在具体操作中应保持汞柱高度不变。
由斜率求n
19
某些金属离子在不同底液中的半波电位(V)
底液 金属离子 1molL-1KCl
1molL1HCl
1molL-1KOH 2molL-1HAc+ 1molL-1NH3+
(NaOH)
2molL-1NH4Ac 1molL-1NH4Cl
Al3+
-1.75
-
-
-
-
Fe3+
>0
>0
-
>0
-
Fe2+
-1.30
-
1.46
-
1.49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单选题1.心室肌细胞0期的主要机理是A.Na+内流B.Ca2+内流C.Cl-内流D.K+外流E.离子泵活动【答案】A2. 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位是A.窦房结B.房室交界C.房室束D.左右束支E.浦肯野纤维【答案】E3. 反映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的是A.P波B.QRS波群C.T波D.P-R间期E.S-T段【答案】B4. 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放前为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答案】A5.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答案】B6. 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是A.每搏输出量B.循环血量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D.心率E.外周阻力【答案】C7.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平均动脉压E.体循环充盈压【答案】B8. 血浆蛋白明显减少A.组织液生成减少B.有效滤过压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中心静脉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答案】C9. 心室肌细胞复极化3期的形成机制是A.K+缓慢外流B.Cl-迅速内流C.K+迅速内流D.K+迅速外流E.Na+迅速内流【答案】D1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内离子活动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答案】B11.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肌节律性兴奋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E.使心肌同步收缩【答案】D12.心室内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心室射血B.心室充盈C.瓣膜开放D.心房舒缩E.心室舒缩【答案】E13.比较大的阈上刺激才能使心室肌再次兴奋发生在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局部反应期D.有效不应期E.超常期【答案】B14.第一心音发生在A.房缩期,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B.房舒期,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C.室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D.室舒期,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E.室缩期末,标志心室收缩的终结【答案】C15.心室血液充盈主要靠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的抽吸作用C.血液的重力作用D.骨骼肌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作用E.动脉血压对心肌的后负荷作用【答案】B16.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A.主动脉B.小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E.腔静脉【答案】C17.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血液粘滞性B.微静脉的口径C.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D.血管长度E.骨骼肌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答案】C18.安静状态下,平均动脉压等于A.(收缩压+舒张压)/2B.(收缩压+脉压)/2C.收缩压+1/3脉压D.舒张压+1/3脉压E.舒张压+1/2脉压【答案】D19.老年人主动脉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B.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C.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D.收缩压变化不大,脉压显著加大E.收缩压与脉压均无变化【答案】B20.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舒张压升高主要是由于A.心率加快B.大动脉弹性增加C.循环血量增加D.血液粘滞性增大E.外周阻力增加【答案】E2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A.心脏的射血动力B.外周血管阻力C.大动脉管壁弹性D.心率E.足够的循环血量【答案】E22.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接动力是A.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压差B.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压差C.动脉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D.收缩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E.主动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差【答案】E23.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周期性开闭,主要取决于A.交感神经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答案】E24.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动力主要有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答案】D25.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E.γ-氨基丁酸【答案】C26.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A.使心输出量增加B.使外周阻力增加C.使血管容量增加D.使心率加快E.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答案】B27.微循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A.维持血压稳定B.参与体温调节C.实现物质交换D.促进血液回流E.维持血管内外液体正常分布【答案】B28.血管紧张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血管收缩,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B.血管舒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D.血管舒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答案】C二、问答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几个时期?试述各期的主要离子活动基础。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A.机体化学变化B.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C.机体物理变化D.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单选题】(1分)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机械变化B.肌肉收缩C.神经反射D.兴奋或抑制3【单选题】(1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适应C.负反馈调节D.反应4【单选题】(1分)体液调节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激素B.血液C.代谢产物D.细胞外液5【单选题】(1分)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A.反馈信息B.参考信息C.偏差信息D.控制信息6【单选题】(1分)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7【单选题】(1分)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体液调节B.正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D.神经调节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分)下列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A.肾小管重吸收水B.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C.肾小管重吸收尿素D.二氧化碳排出细胞2【单选题】(1分)下列哪种物质几乎全部分布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的外层()A.胆固醇B.磷脂酰胆碱C.磷脂酰丝氨酸D.磷脂酰肌醇3【单选题】(1分)第二信使的化学本质是()A.DNAB.RNAC.糖蛋白D.小分子物质4【单选题】(1分)逐渐增加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将()A.不变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增大D.逐渐减小5【单选题】(1分)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被箭毒阻断后,即使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也不能发生()A.钙离子流入接头前膜胞质内B.神经递质由接头前膜释放C.接头后膜的去极化D.接头前膜的去极化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分)有髓神经纤维比无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前者纤维粗,阻抗小。
A.对B.错2【判断题】(1分)在一个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是来自传入神经元,所以两者的频率是相同。
A.对B.错3【判断题】(1分)皮质脊髓束中的纤维大多数是直接经单突触终止于脊髓前角а运动神经元。
第四章 去极化腐蚀
• 氢过电位的数值对氢去极化腐蚀的速度有很大影 响。图4.3绘出了在不同金属上氢过电位与电流密 度的对数之间的关系。
4.2.3影响氢去极化腐蚀的因素 影响氢去极化腐蚀的因素
(1)电极材料
• (2)温度 温度上升一般会引起io的增加,将使腐蚀速度增加。因为 温度升高将使氢过电位减小,而且从化学动力学可知,温度升高使得 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都将加快,所以腐蚀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3)pH值 pH值对析氢腐蚀影响比较复杂。一般在酸性溶液中,降 低溶液的pH值,析氢腐蚀速度增加。因为pH值减小,氢离子浓度增 大,氢电极电位变得更正,在氢过电位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驱动力增 大了,所以腐蚀速度将增大。当pH值增加时,情况则相反。 • 至于pH值对氢过电位的影响则较复杂。对不同的电极材料、不同的 溶液组成,pH值对氢过电位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来说,在酸性溶液中, pH每增加1单位,氢过电位增加59毫伏;在碱性溶液中,pH每增加1 单位,氢过电位减小59毫伏。 • (4)电极表面积 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使得电极表面积增加,析氢腐 蚀速度提高,io增大;阴极的几何面积增加。阴极区的面积增大,氢 过电位减小,阴极极化率减小,使析氢反应加快从而使腐蚀速度增大, io增大。如图4.5所示。
• 从图4.1可以看出,电流密度越大,氢过电 位越大。当电流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时,氢 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对数之间成直线关系, 服从Tafel公式 • • (4-2)
•
• • • •
Tafel常数a与电极材料、表面状态、溶液组成、浓度及温 度有关。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电流密度时的过电位。氢在 不同材料的电极上析出时的过电位差别很大,这表明不同 材料的电极表面对氢离子还原析出氢的反应有着很不相同 的催化作用。根据a值的大小,可将金属材料分为三类: (1)高氢过电位金属,主要有铅、铊、汞、镉、锌、镓、铋、 锡等,a值在1.0—1.5伏; (2)中氢过电位金属,主要有铁、钴、镍、铜、钨、金等, a值在0.5~0.7伏; (3)低氢过电位金同,主要是铂和钯等铂族金属,a值在 0.1~0.5伏。 Tafel斜率b与电极材料无关。对于许多金属,因传递系数 为0.5所以常数b≈4.6RT/nF,n为在控制步骤中参加反应的 电子数。当n=1,t=25℃时,b≈0.118伏。
第04章感觉器官课件
4.怎样预防近视
“三要、四不看” 5.预防沙眼 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使结膜血管模糊、
充血、并出现乳头增生、看似表面有沙粒,粗糙不 平。
三、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光
视细胞
第一级神经元
双级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组成视神经进入颅腔
节细胞
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
少部分视束 大部分视束
上丘 参与瞳孔对光、视觉调节和视觉运动反射
外侧膝状 体
第四级神经元
视辐射到达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六、双眼视觉
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靠眼外肌的调节, 使物 体同一部分的光线, 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黄斑)。在黄斑以外, 一眼的颞侧和另一眼的鼻 侧视网膜互相对称。
2.半规管:上、下、外3个位于颞骨内,在壶腹内有壶 腹嵴(上为胶质的终帽和下的毛细胞)
(二)前庭器官生理
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形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 感受器,当头向左或向右倾斜时,毛细胞去极化, 兴奋传至大脑产生位置的感觉。
壶腹嵴是感受旋转运动的感受器,(和上)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
一、嗅觉感受器 位于上鼻甲, 由杆状的嗅毛细胞构成, 数量1000万个,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
1、耳廓:收集声波 2、外耳道:向内、向前、再向下,外1/3为软骨,有
耵聍腺分泌耵聍。
3.鼓膜:厚0.1mm,向内凹陷为鼓脐,和锤骨的柄相 连。
(二)中耳
1、鼓室:是颞骨内的空腔(1—2cm2),内有3块听 小骨,有外耳道、卵圆窗、蜗窗、咽鼓管口以及与 颞骨乳头的气室相通。
金属腐蚀与防护概论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蚀生成金属离子的电极电位显著降低,此时也将发生析氢腐蚀。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3 析氢反应的步骤与机理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 氢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
氢去极化反应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电化学步骤所控制
不同的金属电极上,氢的去极化 曲线不同
许多金属电极上的析氢反应 的控制步骤是电化学反应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2 吸氧腐蚀
溶液中的中性氧分子(O2)在阴极上进行还原反应引起的电化学腐蚀 吸氧腐蚀往往比析氢腐蚀普遍和更加容易发生
1 吸氧腐蚀体系
➢ 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基本都能发生吸氧腐蚀。 ➢ 一些具有较高电位的正电性金属(如Cu)在含溶解氧的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能
发生吸氧腐蚀。
1 吸氧反应的步骤与机理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 阴极上氢气泡的产生对电极附近溶液的搅拌作用可以使扩散层厚度减小,因此,H+ 还原反应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比较大。同时,由于H+带电,除扩散外,其电迁移过 程一般不可忽视,H+还原的浓差极化可以忽略,主要以活化极化控制为主。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2) 铁在酸溶液中的腐蚀动力学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1 析氢腐蚀 4.2 吸氧腐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4章电极过程概述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过程中各单元步骤的“快”与“慢”是相 对的。当电极反应进行的条件改变时,可能使控制步骤的速度大大 提高,或者使某个单元步骤的速度大大降低,以致于原来的控制步 骤不再是整个电极进程的最慢步骤。这时相对比较而言,另一个最 慢的单元步骤就成了控制步骤。
2、常见的极化类型 所谓浓差极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是指单元步骤 (1),即液相传质步骤成为控制步骤时引起的电极极化。 所谓电化学极化( 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则是当单 元步骤(3),即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得失电子的电化学反应步骤 最慢所引起的电极极化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因表面转化步骤(前置转化或随后转化)成为 控制步骤时的电极极化,称为表面转化极化;由于生成结晶态(如 金属晶体)新相时,吸附态原子进入晶格的过程(结晶过程)迟缓而 成为控制步骤所引起的电极极化,称为电结晶极化,等等。
2、电子运动速度往往是大于电极反应速度的,因而通常是极 化作用占主导地位。有电流通过时,阴极上由于电子流入电极的速 度大,造成负电荷的积累;阳极上,由于电子流出电极的速度大, 造成正电荷积累。因此,阴极电位向负移动,阳极电位则向正移动, 都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产生所谓“电极的极化”现象。产生电 极极化现象的内在原因是电子运动速度与电极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
⑴过电位
在一定的电流密度下,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称为该电流 密度下的过电位,用符号η 表示,习惯取正值。 阴极极化时, 阳极极化时,
c 平 c
a a 平
⑵极化值
实际遇到的电极体系,在没有电流通过时,并不都是可逆电极。 在电流为零时,测得的电极电位可能是可逆电极的平衡电应,也可 能是不可逆电极的稳定电位。因而,又往往把电极在没有电流通过 时的电位统称为静止电位。把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位(极化电位) 与静止电位的差值称为极化值。
第四章 常见的阴极去极化
H3O+→H++H2O
H++e→Hads Hads+Hads→H2 Hads+H++e→H2
• 中性和碱性环境:2H2O+2e→H2+2OH-
H2O→H++OHH++e→Hads
Hads+Hads→H2
Hads+H++e→H2
• 2. 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与动力学 • (1)必要条件 • 思考:必要条件是什么?
(2)腐蚀动力学
阴极极化曲线:
e e H (E C E H ) E H E C
EHM直线段:析氢反应满足塔菲尔电 化学极化方程式 ,即
H a blgiC
a
2.3RT 0 lg i nF
塔菲尔常数
b
2.3RT 塔菲尔斜率 nF
氢过电位
• 根据a值大小可将金属材料按析氢过电位大小分成三类: • 1)高氢过电位金属: • a=1.0~1.5V,如Pb、Cd、Hg、Tl、Zn、Be、 Sn等; • 2)中氢过电位金属: • a=0.5~0.7V,如Fe、Co、Ni、Cu、Ag、Ti等; • 3)低氢过电位金属: • a=0.1~0.3V,如Pt、Pd、Au、W等;
2、氧电化学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反应机理
• (1)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氧的总还原反应为: • O2 + 2H2O + 4e → 4OH• 具体可能由以下一系列步骤组成: • O2 + e → O 2• O2-+ H2O + e → + OH• (2)在酸性溶液中,氧的总反应为: • O2+ 4H+ + 4e → 2H2O • 具体可能分成以下几个基本反应步骤: • O2 + e → O2• O2-+ H+ → HO2 • HO2 + e →HO2• HO2-+ H+ → H2O2 • H2O2 + H+ + e → H2O + HO • HO + H+ + e → H2O
去极化_第4章
icorr.1 icorr.2 图4-14 氧浓度对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影响示意图
1—氧浓度小;2—氧浓度大
• 2)溶液温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Solution Temperature) 对于敞开系统,温度升高会降低O2的溶
解度,使icorr↓;对于密闭系统,会加速氧腐
+E E0.O2
E0.M
icorr lgi
icorr= iL =nFDC°/δ icorr与D、C°、δ有关。
(1) 溶O2浓度的影响 金属在含O2大的溶液中,其
Ecorr比在含氧量低的溶液中正,故 icorr也大。溶液中O2浓度大,O2的还 原反应速度大,O2的iL也大。图4-14
+E E0.2 E0.1
中性溶液中,只要金属的电位低于0.815V, 就 可能发生耗O2腐蚀。
O2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扩散到阴极表面还原的步骤: ①O2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溶液;
附近; ②在溶液对流作用下,O2迁移到阴极表面
到阴极表面③;在扩散层内,O2在浓差梯度作用下扩散
④ O2在阴极表面还原。
O2+2H2O+4e
4OH-
腐蚀中,ηH对腐蚀速度有很大影响。ηH的大小与
析H2腐蚀的氢电极材料的性质及表面状况有关。 Tab4-2。
+E
氢电极有-i 通过时E负向变
化,随后,ic 增大,有H2析
出。
E0.H
H
EH N
i1
ic
图4-3 H+去极化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
表4-2 阴极电密为1mA/cm2时部分金属的ηH
电极材料
O2
a' b' lg ic
【腐蚀学】第四章 常见的两类去极化腐蚀
金属的电位低于氢的平衡电位,即 EMn /M EH /H2
1. 氢去极化的步骤:
(1) 水化氢离子H+·(H2O)向阴极表面迁移,并在电极表面 脱水:H+·(H2O)溶液→ H+·(H2O)电极→ H+ + H2O
(2) H+与电极表面的电子结合成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Had;
H M (e) MHad
• 根据迟缓放电理论求得的bH值为118mV(25℃), 与大多数金属电极上实测的值大致相同,因此迟缓 放电理论具较普遍的意义。但也有少数金属(如Pt 等)的析氢过电位,可用迟缓复合理论解释。
析氢过电位与腐蚀速度关系
析氢过电位越大,说明阴 极过程受阻滞越严重,则腐 蚀速度越小。
金属或合金在酸中发生均 匀腐蚀时,如果作为阴极的 杂质或合金相具有较低的析 氢过电位,则腐蚀速度较大;
H
服从塔菲尔关系
EH / H2
H
H
i1
i
析氢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
析氢过电位与阴极电流密度ic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
H aH bH lg ic
aH
2.303RT
F
lg
iH
bH
2.303RT
F
对于给定电极,在一定的溶液组成和温 度下,aH和bH都是常数。
aH 与电极材料性质、表面状况、溶 液组成和温度有关,其数值等于单位电 流密度下的析氢过电位。
在给定的电流密度下,碳钢的 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都比纯铁 的低
钢中含S时:Fe-FeS微电池; S2-催化——析氢速度增大
含S钢中加入Cu:铜作为阴极 ,加速了铁的腐蚀;可形成 Cu2S沉淀
铁和碳钢的析氢腐蚀(混合控制)
• 腐蚀速度与腐蚀电位间 的变化没有简单的相关 性
电磁波极化与极化分解(第四章)
A0
1 4
S XX
SYY
2
B0
1 4
S XX
SYY
2
S XY
2
C 1 2
SXX 2 SYY 2
E Re
S
* XY
SXX
SYY
G Im S*XY SXX SYY
B
1 4
S XX
SYY
2
S XY
2
D Im SXX SY*Y
F Im
S
* XY
S
XX
SYY
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的描述:分布目标
二阶统计特性,类比于《随机过程》中相关内容。思考:为什么不直接用平均散射矩阵来描述?
协方差矩阵: Ω SXX
2SXY SYY T
SXX 2
C
Ω Ω*T
2
S
* XX
S
XY
S
* XX
SYY
2
S
XX
S
* XY
2 SXY 2
2
S
* XY
SYY
SXX SY*Y
–
yáo 两仪(二爻):阴,阳;奇,偶;刚,柔;玄,黄;乾,坤;春,秋;男,女;左,右;正,负…
极化 正交基
– 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东,南,西,北;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朔,望,上弦,下弦;春
,夏,秋,冬…(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
xùn
gèn
xiàn
– 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健,悦,丽,动,入,陥
– 政党:左翼、右翼;左倾、右倾;保守、激进;鸽派、鹰派; – 国家:冷战时的美苏争霸;后冷战的美国霸权主义;现在及未来的多极化世界(G8,G10,金砖四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H2
E2 H / H 0.059pH (V ,25C )
阴极上的析H2反应: 酸性介质中 中性介质中 碱性介质中 2H++2e H2 2H2O+2e 2OH- + H2 Zn+2OH- ZnO22-+H2
(EH-EM)越大,析H2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溶液pH↓,阴极电位越正;aMn+越小,阳极电位越负, 发生析H2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图4-9 氧去极化过程的总极化曲线
+E E0,O2 E0,H2
阴极电密较小时且供
氧充分时,即V4<<V3 A 阴极电密增加,供氧 B C D
图4-9
受阻,即 V3<<V4
E F
iL
ic
• 1)不同金属在中性含氧溶液中的腐蚀 ①金属的电位较正,溶O2浓度大,O2扩散速度 快。icorr主要由O2的还原反应速度决定。
icorr.1 icorr.2 图4-14 氧浓度对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影响示意图
1—氧浓度小;2—氧浓度大
• 2)溶液温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Solution Temperature) 对于敞开系统,温度升高会降低O2的溶 解度,使icorr↓;对于密闭系统,会加速氧腐 蚀过程。 (3)盐浓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Salinity)
析H2反应主要连续步骤: ① 水化氢离子H+H2O向阴极表面移动 H+H2O(溶液)→H+H2O(电极) ② H+H2O在电极表面还原,同时脱掉H2O分子,生 成H原子并吸附在阴极上: H+H2O+e→Had+H2O ③ Had少部分进入金属内部,大部分在表面生成H2: Had+Had→H2↑ 或Had发生电化学脱附 Had+ H+H2O+e→H2↑+H2O ④ H2分子聚集成H2泡逸出。
Fig.
ηH =EH-EO,H ηH越大,析H2电位EH就越接近阳极电位,腐蚀 电池电位差减小,icorr减小。 ηH与ic符合Tafel关系: ηH =aH+bHlgic
说明析H2腐蚀是活化极化控制的。在析H2 腐蚀中,ηH对腐蚀速度有很大影响。ηH的大小与 析H2腐蚀的氢电极材料的性质及表面状况有关。 Tab4-2。
ηH(V)
0.60 0.51 0.58 0.35 0.46 0.48 0.26 0.15 0.30 0.37 0.57
• Zn在酸中的腐蚀是阴极控制,腐蚀速度主要 取决于ηH 。纯Zn和工业Zn在酸中的腐蚀极化 Fig.4-6 图。
由于氢在Zn上的析H2过电位很高,故为 阴极控制。 阴极控制下使icorr↑的腐蚀电位Ecorr正方 向变化。
+E
氢电极有-i 通过时E负向变 化,随后,ic 增大,有H2析 出。
E0.H
H
EH
N
i1
ic
图4-3 H+去极化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
表4-2
阴极电密为1mA/cm2时部分金属的ηH
电极材料 Pb Hg Te In Be Nb Mo Bi Au Pb Zn
电解质 0.5M H2SO 1M HCl 1M HCl 1M HCl 1M HCl 1M HCl 1M HCl 1M H2SO4 1M H2SO4 1M H2SO4 1M H2SO4
O
2
2.3RT ic lg 1 nF iL
若V3≈V4,耗O2腐蚀同时受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控制:
2.3RT ic O2 a b lg ic lg 1 nF iL
'
'
图4-9
① EO,O2AB段:阴极过程完全受活化极化控制, 符合Tafel关系。 ②BCD段:当阴极电密增加时,因O2的扩散速 度有限,供O2受 阻,出现了明显的浓差极化。 ③CD iL段:iC=iL时,ηc,O2→∞,当电位负到一 定值时,另外的还原反应(析氢)就开始进行,得总 的阴极极化曲线: EO,O2ABCDEF段。
图4-11
②金属的电位较负,O2的扩散速度有限,icorr由 O2的iL决定。 ③金属的电位很负,阴极过程由O2和H+的还原 过程控制,icorr大于iL。
图4-11 不同金属在中性溶液中的腐蚀 极化图 +E
0.8
ic,O2
0.4
ia,Cu
0
K
icorr<iL,由氧的还原反应 速度控制。
L
ia,Fe
有钝化膜的金属在稀酸中的腐蚀属阳极控制。
Fig4-7
பைடு நூலகம்
阳极控制下,使icorr ↑的Ecorr变负。 溶液中有O2时,钝化膜易被修复,icorr↓。 溶液中有Cl-时,钝化膜被破坏,icorr↑。
• 钢铁在无氧酸中的析H2腐蚀。
Fig.4-8
高硫钢比钢的析H2腐蚀速度大。主要是形成FeFeS微电池,钢中S以S2-进入溶液。 在混合控制下腐蚀电位可正方向变化,可负方向变 化。
EO2 >EM
O2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扩散到阴极表面还原的步骤: ①O2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溶液; ②在溶液对流作用下,O2迁移到阴极表面 附近; ③在扩散层内,O2在浓差梯度作用下扩散 到阴极表面; ④ O2在阴极表面还原。 O2+2H2O+4e 4OHηO2=EO2-E0,O2 若V4<<V3,则阴极活化极化为控制因素。 阴极过电位服从Tafel关系: ηc, O2=a´+b´lgic 若V3<<V4,则O2向阴极表面的扩散速度为 控制步骤。在氧的扩散控制下:
+E
E0.c
E0.a
lgi
• 图4-6 锌及含有杂质的锌在酸中 • 的腐蚀(阴极控制)
• 图4-7 金属在弱酸中的腐蚀(阳极控 制)
+E
E0,c
S1
S2
S3
E0,a
lgi
• 减小析氢腐蚀的途径:对于阴极控制和 混合控制的的析氢腐蚀,icorr主要取决 于过电位,故应该提高过电位 • 对于阳极控制的析氢腐蚀应加强阳极钝 化。具体措施1)减小或消除金属中析氢 过电位小的的阴极性杂质,加入析氢过 电位大的合金成分2)加入缓蚀剂,大大 提高过电位3)降低溶液中的活性阴离子。
耗O2腐蚀的必要条件: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 O2+2H2O+4e 4OHEO2/OH-=1.229 - 0.059pH ( 25℃) 在酸性溶液中: O2 + 4H+ + 4e 2H2O EO2/H2O=1.229 - 0.059pH ( 25℃) pH越小,氧的平衡电位越正,金属发生耗O2腐 蚀的可能性越大。 中性溶液中,只要金属的电位低于0.815V, 就 可能发生耗O2腐蚀。
V(mm/a)
0.3
0.2
0.1
0
40
80
120
160
T(°C) 图4-15 温度对铁在水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0.4
ic,H2 ia,Mg
ic,O2
icorr=iL,由氧的iL决 定。 由浓差极化控制
-0.8 -12 -1.2
-8
M i corr>iL ic,O2+ ic,H2 -4 lgi
(2) 腐蚀速度取决于O2的扩散速度,在一定
范围内,各种金属的icorr相同。icorr=iL。
+E E0.O2
E0.M
ηH(V)
1.18 1.04 1.05 0.80 0.63 0.65 0.30 0.78 0.24 0.14 0.72
电极材料 C Cd Al Ag Ta Cu W Pt Ni Fe Sn
电解质 1M H2SO4 1M H2SO4 1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0.5M H2SO4
icorr
lgi
icorr= iL =nFDC°/δ icorr与D、C°、δ有关。
(1) 溶O2浓度的影响 金属在含O2大的溶液中,其 Ecorr比在含氧量低的溶液中正,故 icorr也大。溶液中O2浓度大,O2的还 原反应速度大,O2的iL也大。 图4-14
+E E0.2 E0.1
Ecorr.2 Ecor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