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置换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应用实例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78·文章编号:2095-6835(2015)24-0078-02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应用实例曹向东(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八队,辽宁沈阳 110121)摘 要:结合软土工程地基处理实例,从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强夯置换加固处理淤泥和淤泥质土类软土时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对比得出了结论,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夯置换;加固深度;复合地基中图分类号:U21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24.078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以淤泥和淤泥质土为主的软土。
一般情况下,软弱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比较差,承载力比较小,所以,在利用软土地基时,应采取加固处理的方式。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有换(填)土法、预压排水固结法、灌浆法、深层搅拌法和强夯等。
实践证明,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改善软土的结构,减小沉降量,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还能达到设计要求,便于施工。
1 应用实例1.1 工程概况大连港码头辅助建筑区拟建4栋综合楼,高2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拟采用浅基础。
1.2 场地地基土的组成该场地的地下水位埋深为2.2~2.5 m。
地基土主要由以下3部分组成:①层中粗砂。
吹填形成,黄褐色、黄白色,稍湿、饱和,松散状态,均粒,主要由长石、石英矿物组成,含多量黏性土,层厚3.1~4.4 m,承载力特征值fak=110 kPa。
②层淤泥质黏土。
吹填形成,灰色,饱和,软塑—流塑状态,属高压缩性土,层厚1.5~2.1 m,承载力特征值fak=60 kPa。
③层粉质黏土。
黄褐色,湿,可塑,属中压缩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70 kPa。
1.3 强夯置换施工设计强夯置换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选则有代表性的场地作为试验区进行试夯,试验区面积为400 m2(20 m×20 m)。
强夯置换法处理松软地基的经验总结
换试验 , 效果 比较 明显 。
1 2
2 4
1 . 1 7 0 7 8 8 2 2 . 1 . 90 0 2 0 0 6 o 92 6 . 9 5 . 6 1 7 1 . 3 .o 0 0 9 1 . 17 0 8 9 5 . 2 . 1 8 0 0 0 0 0 2 .4 59 3 .0 3 1 43 63 . .5 .3 0 06
低, 下覆卵石土或砾石土。
12 强夯 置换 法施 工工 艺 .
1 2 1 天然地基试验 ..
图 1 点夯夯点布置示意 图( 单位 : m)
强夯前 , 在该 工点取 原样 土进行 土工试 验 , 并在 现场做 动力
触探 , 得出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如表 1 所示 。 1 2. 设计要求 . 2 由于地基基础 比较松软且具有 I级湿陷性 , 因此设计要求对
强 夯 置 换 法 处 理 松 软 地 基 的 经 验 总 结
罗 培 新
摘 要: 简述 了强夯法 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 了强夯置换法处理松软地 基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并对其
地基处理效果做 了检验, 阐明 了该方法具有 的优势。
关键 词 : 强夯置换法 , 地基处理 , 陷性黄土 湿
鸣. 溶洞地 区钻 孔灌注桩施 工方 法探 讨 [] 广 东 J.
强夯置换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地基工程 强夯置换法施工
地基工程强夯置换法施工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是近年来从强夯加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它主要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加固机理为动力置换,即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成整式置换或间隔夯入淤泥成桩式碎石墩。
按强夯置换方式的不同,强夯置换法又可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不同的形式。
整式置换是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弱黏性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2.削强夯置换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式置换施工设计参数1)桩式置换中,置换深度的大小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彻口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
深度不宜超过IOm o2)置换深度又与强夯置换的夯击能量和夯锤的底面积密切相关。
试验表明,单击夯击能量越大,强夯产生的有效加固深度也越深,强夯挤密区域也越大,夯坑深度相应也较深。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点夯击能,也能大大改善置换加固的效果。
在夯击能量和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也即与夯锤底面积有关。
夯锤底面积越小,对地基的楔入效果和贯入力就越大,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就越深。
因此,强夯置换与普通强夯相比,宜采用锤底面积较小的夯锤,一般夯锤底面直径宜控制在2m以内。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②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③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参见强夯法的要求。
4)桩式置换的夯点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夯点的间国巨应视被置换土体的性质(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大小而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0~3.0倍。
强夯置换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m
=
箦
㈩
式 中 : . 5 D =1O d
d 一墩 间距 ; D 墩理论 直径 。 一
挤密作用: 在形成密实的夯墩的同时把同体积的地基土挤向四周, 挤密了碎石墩周边的土体 ; 振密作用 : 锤头在夯密墩体的同时 , 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力通过墩体传向地基土 , 对地层起到振密作用 ; 固结排水作用 : 密实的墩体 , 是一个很好 的排水通道 , 地基软土空隙水在挤密振密 的作用下 , 向墩体消
Vo . 7 N0 6 13 . Ma . 0 8 y2 0
文章编号: O 0 9 ( 0 8 O 0 5 0 l 9— l 3 2 o ) 6— l 1— 3 0
强 夯置换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 处理 中的应用
王 文峰
( 中铁 五局 机械 化公 司, 南 衡 阳 4 lo ) 湖 202
强夯置换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153夯击顺序强夯置换施工完成并经检测验收后在其上铺设一层双向拉力不小于50kn的土工格栅然后再进行正常路基填筑施工为证实软基处治效果在本段进行了沉降跟水平位移观测现场实测路基填筑过程中每昼夜沉降量速率不足cm路基坡脚水平位移速率不足cm满足设计文件要求通过实践证明强夯置换用于沿海地区软基处治施工简单所需原料可就地取材经加固处理的滩涂软基土的压缩模量承载力均大幅增加加固效果显著强夯置换施工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小施工方便节约材料避免大量换填及粉体施工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对于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在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上要结合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条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兼顾长久的社会效益北京
超 宽填筑
3 m | 8
’ 、 - — I , 一 0 来自 l |二 ,■一 一
强夯在某变电站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以桩 径为 2 2 m和桩 间距 为 3 3 m 时 的置换 率 为 .5 .4 0 18作 为 不 变 基 准 , 别 对 桩 径 为 3 7 m、 . 5 .2 分 . 5 2 8 m、
以从 B到 C, 基 承载力 随 着桩径 的减 小而 提 高 。随着 地
多桩 复合地 基 大型荷 载试验 结果 给 出 , 也可 根据 已确定 的参数 进行计 算 。假设 刚性 基 础底 部压 力 按桩 与土 的
刚性进 行分 配 , 据平 衡条 件 : 根
P A :P A +P A 。 () 1
第l 1期 21 0 1年 1 1月
广 东水 利 水 电
GUANGDONG ATER W RES 0URCES AND HYDROP0W ER
No. 1 I
NO . V 201 1
强夯在某变 电站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吴 少锋
( 东 电网公 司佛 山供 电局 , 东 佛 山 5 8 0 ) 广 广 2 2 0
关 键 词 : 电站 ; 夯 ; 基 ; 理 ; 用 变 强 软 处 应
中图分类号 :461 U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8— l2 2 1 ) 1 0 1— 4 10 0 1 (0 1 1 —06 0
引 言
细 砂 , 地用 砂填 到设 计 标 高 , 图 2所 示 强夯 碎 石 桩 场 见 复 合地基 地 质剖 面示 意图 。
这 是 因为随着 桩径 的减 小 , 间距 也 随之 减 小 , 桩 间距 太
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弱地基应用实例
15 0遍 软塑 ~流 塑 , 干强度 、 性低 , 振反应 中等 ~迅速 。偶见 钙质结 Y 拖 式 振 碾 式压 实机 进行 振 动 碾 压 3 。 韧 摇
分 每遍 1 4击 。夯完后填料整平场地 。 高 一36 .5m~2 8 平均 一1 4 .5m, .3m。该层标准贯 入锤击数平均 布点 , 3遍跳打 , 5 最后采用 Y 2 ) T 5拖式振碾式压实机进行振动碾压 6 遍 。 0 值为 4 9击 。属 中等压 缩性 土 。③一 . 粉洗砂 : 色 , 散 ~稍密 , 灰 松 . 饱和 , 均粒 ,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 、 石英 , 含有少量 云母碎片 , 夹有 4 3 试 夯 小 结 1 夯击时第 1 ) 遍平均坑深 15 .5m, 最后两击平均下沉量 35 r . at ; 大量粉土夹层 , 偶见 白色螺壳及 腐烂植物体 。场区分布较普遍 , 厚 度 10 .0m~1 .0m, 5 4 平均 6 3 层底标高 一1 .9m~36 .7m, 27 .6m。 第 2遍平均坑深 13 最后 两击平均 下沉量 2 5c ; 3遍平 .5m, . 第 m 均坑深 1 3 l最后两击平均下沉 量 2 1 m。强夯过程 中可看 .0i, q .5c
I 虱
局部为黏土 , 色 , 塑 ~硬塑 , 黄褐 可 在接近 水位或水 位 以下 多为软
塑 。切 面较光滑 , 韧性 、 强度较 高 , 有少量 铁锰质 结核 。该场 干 含 区分布普遍 , 厚度 03 . m~37 平均 19 层底标高 33 0 .0m, .2m; .0m~ 6 1 平均 4 8 该层标 准贯入平均值为 2 2 , 中等压缩 .8m, .9m; .击 属
于土体渗透性差 , 土体 内 的水 排 出 困难 , 因此对 夯击工 艺和施 工 参数要求更加严格 , 本文介绍采取强夯 置换与排 水板结合使 用 的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①回填碎石土( )青灰色 , , 中密 , 成分 以凝灰 岩碎石 、 石 块
为主 , 粒径 2c -6 I为主, m- 0C1 T 局部有粒径 10c 0 m~2 0c 0 F n的大
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Lk 8 P 。 =10k a
1 工 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 宁波市 镇 海工 业 开发 区 1 1 3 3区域 工 业厂 房项 -
⑦砂砾石混粘性土( { )褐黄色, Ql , 紫红色, 褐灰色, 中密~
密实 , 、 性土含量 占 2 %~5 % , 布不 均 , 部为 粉质粘 土 湿 粘 0 0 分 局
烈, 部分呈土状 、 砂状 , 胶结好 , 层底 深度 1 . 平均实测标 贯击 7 8m, 数 N=4 . 击 , 9 2 属低压缩性 土层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0k a 4 P , 此次勘察未揭穿此层。
置换 后的碎石墩深 度 : 柱 下独 立基础 ) 4 5m( 间 内部 地 3 试验 与施工方 案 6m( , . 车 在大面积强夯施工 前 , 在选定 的区域进 行 了试 验 , 投入 的主 坪)3沉降要求 : ;) 单个柱基最大沉降不大于 10rn建筑 物主体 0 l , / /
1 0 5 005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1 1期
2 00 7 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 URE
Vo . 3No. 1 13 1
A r 20 p. 0 7
・1 3 ・ 3
文章 编 号 :0 96 2 (0 7 1 .1 30 1 0 .8 5 20 )10 3 —3
强夯置换碎石墩法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 引 言
便 、 济 , 同 时具 有 强 夯 置 换和 排 水 固结 加 固软 弱地 经 并
Dy a i m p c i n S o e p e sRe l c m e tAp lc to n m c Co a to t n — i r p a e n p i a i n i i h y S f o lTr am e t n h g wa o tS i e t n
t ame tt e s f s i a d i u l y d t ci g me h d B s d o h n l s f y a c c mp cin so e p e sr if r e r u d r t n h o t o l n t q ai ee t t o . a e n t e a a y i o n mi o a t t n — ir e no c d go n , e s t n s d o
利 用 强 夯 过 程 中夯 成 的夯 坑 作 为墩 孔 , 向坑 中 不 断 按
需要充填各种散体材料并夯实 ,使夯填料形成 ~个直
一
6 . 6
径 约 2 深度 达 3 m 的散体 材 料墩 , 周 围土体 m、 ~6 与 共 同组成 复合地基 【 由于砂 石等散 体材料墩 的加筋 3 _ 。 作 用 , 基 中应 力 向墩体 集中 , 体 分担 了大部 分基 地 墩 底 传下来 的荷载 ;同时砂 石材 料墩 的存在 也使 得土 体 中由强 夯 引起 的超 孔 隙水 压 力得 以迅 速 消 散 , 使
强夯与强夯置换法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应用
强夯与强夯置换法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强夯与强夯置换法施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中。
强夯法具有施工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效果好、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应用强夯与强夯置换法的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已是相当多且已达到成熟的地步,在房屋建筑建设中,许多地基的原地面常采用强夯(或重夯)法进行处治,一些特殊地基也常采用强夯法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采用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可就地取材、效果显著等优点,是地基处理的理想方法之一。
一、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强夯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t),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如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
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工程实践证明,强夯法用于处理碎石上、砂上、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的同时,夯坑中可置入碎石,强行挤走软土。
实际工程中,对于不同土类强夯的作用不同:对于软土地基,强夯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对于饱和砂土和粉土,强夯可消除液化趋势;对于黄土和新近堆积黄土,强夯可消除湿陷性,提高承载力。
为此,应针对不同工程情况,进行强夯法的设计计算。
在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由于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势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
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
・
( )平均夯击能 : 3 等于加 固范围内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
总夯击 能( 单击 夯击 能乘 总击次数 ) 。
26 ・
维普资讯
第 2期
3 2 夯 点 布 置 .
曹 向东等 : 强夯置换加固软 土地基 的应用 载力特征 值 =10 P 。 吹填 淤 泥 质 粘 土 含水 量 为 5 . 1K a 5
V0. 1 . 1 0 No 2
A pr.2 0 0 8
文章编号 :0 8— 8 2 2o )2— 2 0 10 3 1 ( 0 8 o 0 6— 3
强夯 置换 加 固软 土地 基 的应 用
曹向 东‘ 李宏 军
( . 阳地球物理勘察院 , 1沈 辽宁沈 阳 10 2 ; . 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 宁沈 阳 10 2 ) 1 11 2 辽 辽 1 12
摘
要
通过强夯置换加 固软土地基的应用 , 介绍 了强夯置换 法加 固原理和 ̄: : 艺 , r r 并针对具体工程对软 --
土地基 物理 力学指标和重型( ) 2 动力触探 值 N 3 5进行 了夯前 和夯后对 比分析 , 明了强夯置换加 固软土 地基 6. 表
的效果及 可行性 , 为强夯置换法加 固软土地基提 供 了借鉴的资料。
W— 锤 重 ( N) K ;
l 落距 ( 。 卜一 m) ( )最佳 夯击 能 : 2 理论上 , 能使地 基 中出现的孔 隙水压 力 达到土的覆盖压力的夯击能称为最佳夯击 能。 粘性土地基 , 由于孔 隙水压力消散慢 , 随着夯击 能增强 , 孔 隙水 压力 可以迭加 。因而可根据 有效影 响深度孔 隙水 压 力 的迭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砂 性土地基 , 由于孔隙水压
置换碎石桩联合强夯在软弱地基处理上的应用
0 . 0~ 0 . 5 m混凝 土 :
2 0 0 1 年1 月我 院承担 了抚 顺石化 公 司石化七 厂
在鲅 鱼 圈二港 池顺岸 堆场 新建 散蜡 油罐 区的设计 任
d y n a mi c c o mp a c t i o n me t h o d wa s f u r t h e r a p p l i e d t o o v e r c o me t h e l a r g e s c a l e o f d i fe r e n t i a l s e t t l e me n t o f t h e g r o u n d , t o c o mp l e t e c r o s s b a r d r a i n a g e c o mp a c t i n g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a n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b e a in r g c a p a c i t y o f b e a i r n g l a y e r , g o o d e fe c t wa s o b t a i n e d . Ke y wo r d s : I n d u s t r i a l b a s e i n l a n d r e c l a ma t i o n ; Gr o u n d t r e a t me n t or f c o mp l e x s o f t i n t e r l a y e r ; Re p l a c e me n t d e t r i t u s
前景和意义。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
线路/ 基 ・ 路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肖世 伟
( 道 第 三 勘 察 设 计 院 集 团 有 限公 司地 路 处 ,天津 铁 30 4 ) 0 12
摘
要 : 合 黄 万铁 路 采 用 强夯 置 换 法 处 理 软 土地 基 的 工 程 实 结
面满夯 1 。 遍
图 1 横 断 面设 计 ( 单位 : mJ
该地 区表层 为 粉质 黏 土 , 黄褐 色 , 塑 ~软塑 , 硬 厚 0~ . ; 2 4I 下为 海 冲积淤 泥质粉质 黏土 , n 黄灰 色 , 塑 , 流
:1 .1k m。 C =9 6 k a, =1 5。 C =1 . Pa, 8 N/ . P . , 2 5k
超过 全重 的 3 % 。 0
收 稿 日期 :0 7一O 一l 20 8 5 作者简介: 肖世伟 ( 9 4 ) 男 , 程 师 ,9 8年 毕 业 于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17 一 , 工 19 交 通 土建 工 程 专 业 , 工学 学 士 。
表 3 车 站 端 部 最低 点偏 移距 离 △£ m J - (
文 章 编 号 :0 4— 9 4 ( 0 7 1 —0 1 —0 10 2 5 2 0 )2 0 8 2
1 工 程 概 况
性 、 结 晶盐 侵蚀性 。 弱
2 设 计
黄万 铁路 K 3+ 0 3 9 0~K 4+ 0 3 6 0位 于 既有 天津 地 方 铁路李港 线右 侧 , 路 以填方 通 过水 塘 , 线 塘深 15~ . 2 5I, 深 15~ . , 泥厚 0 5~i 0I。路 堤 最 . 水 n . 2 0I 淤 n . . n
: .。 05 ,
采用强夯置换法处治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1期总第251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T o tal N o.251采用强夯置换法处治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法X闫玉湛(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以京新高速公路集呼K73+400——K74+050段软土地基处治为实例,阐述了强夯置换法的设计原理、技术优势、工艺控制要点及工后检测指标,提出了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内蒙古自治区软土地基的处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强夯置换法;复合地基容许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U472.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1—0116—02 京新高速公路集宁至呼和浩特段是北京至新疆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新高速起点为北京,终点为新疆的乌鲁木齐,途经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5省区,全长约2760km。
集呼K73+ 400——K74+050段采用新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查结果和钻探揭露,拟建路线区域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地层。
该项目K73+400——K74+050段位于黄旗海东边缘,古河漫滩,现已干涸,草地,地势较低,雨季有积水,地表植被较为茂密,地勘揭示地面以下0.9m~6.7m内有软塑——流塑状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天然含水量19.8%~82.9%,孔隙比0.672~2.341,液限20.4~54.1,塑性指数1.9~26.7,地基承载力差。
拟采用强夯置换法中的墩式置换处治该段软土地基。
强夯墩式置换是一种通过向强夯夯击作用形成的夯坑内填入砂、石混合材料,经夯击形成置换墩的方式,在被加固地层中形成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结构,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的技术[1,2]。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24T11:44:27.384Z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29期10月中作者:李扬阳[导读]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与处理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一种在我们国家软土地区和地基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抗压性,并且还能有效帮助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通过对该软土地基的方法处理与研究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该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进而降低该工程的施工成本。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李扬阳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与处理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一种在我们国家软土地区和地基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该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抗压性,并且还能有效帮助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通过对该软土地基的方法处理与研究改善地基的物理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该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进而降低该工程的施工成本。
关键词:软土地基,应用处理,强夯置换法1 引言如今在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国家当前综合实力的各方各面都在提升,各个地区之间距离也越来越近,也在积极促进加强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飞速速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新篇章,在此种背景之下我们道路工程项目也是日渐完善,工程量也逐步增多。
施工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更好的对道路工程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在逐渐强化,施工质量也是整个项目的重点工作,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的进行施工,所以这也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将会采取有效处理方式与技术措施,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施工团队有很多种处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方法有排水固结法,PHC管桩,水泥碎石桩法等而在此方法中,强夯置换法也是当前最重要的软基础措施,在对技术措施选择过程中,为了提高处理效果,需要对施工现场情况来展开分析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案方法,对工期和成本要有着更为准确的认知,为此我在强夯置换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以下几点:2强夯法的主要影响因素2.1单击夯击能单击夯击能一般根据工程要求的有效加固深度来确定夯击能越大,有效加固深度也相应越大,其大小由锤重与落距的乘积决定。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及强夯置换的应用
土的有效应力增加 , 地基抗剪强度相应增加 , 并使沉 降提前完成或提高沉降速率。 排水可 以利用天然 土层本身的透水性 , 也可 以
设置砂井 、 袋装砂井 和塑料排水板等竖 向排水 体。 加载可以采用堆载预压。 () 2 沉降及稳定系数计算 按总工期分别为 3 个月及 1 个月计算各 阶段 6 8
2 度逐层填筑, 并应 进行沉降及稳定性
观测 。
() 1 基本原理 : 强夯 置换法 是利用重锤高 落差
() 4 结论 : 由于本项 目软土段落较短 , 不是主要
控制点 , 因此对于排水固结法 , 由于试验项 目过于烦
产生 的高冲击能将满铺于地表的块石 、 碎石等粗颗 粒材料以点夯方式强力挤入地基 , 在夯坑中多次填
第 4期
北 方 交 通
・ 9・ 2
软 土 地 基 处 理 方 案 的选 择 及 强 夯 置 换 的应 用
王加龙 汪海涛 李 国春 辛 , , ,
(. 宁省交 通规划设计 院 , 1辽 沈阳
摘
伟 张春海 高 玉岩2 , ,
130 106)
106 ;. 1162抚顺顺 通公路有限公司 , 抚顺
距路基 中心线距 离为 l0 1m。大桩 号侧 自 K 5+ 9 2 70
() 1 基本原 理 : 软土 地 基 在 附加 荷 载 的作用 下 ,
逐渐排 出孔隙水 , 使孔隙比减小 , 产生固结变形 。在 这个过程中, 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 ,
为北大河河床。
() 3 地下水 情 况
入块( 石 , 复夯击 和填石 , 碎) 重 在地基 中形 成密实 的块( 石墩体。块 ( ) 碎) 碎 石墩与桩 间土体共 同形
关 键 词 : 土 地 基 处理 ; 案 比选 ; 夯 置 换 软 方 强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工程实践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践摘要:是针对强夯法的局限和不足之处派生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继承了强夯法的优点,又有其特点,被广泛应用,有其在沿海地区,使用范围更广。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在城市道路软弱地基加固上的应用,内容包括试验、施工、检测。
采用强夯置换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正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强夯置换法;软弱地基;地基加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对公路交通有大量需要,并且这些地区一般经济发达,但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广泛分布着软土,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
为了处理好地基,保证来往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快速、舒适地行驶,沿海地区的公路建设者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下文阐述强夯置换法处理某道路工程软弱地基的工程实践。
一、工程概况某道路路基宽27m,两侧放坡3m,坡脚以外2m,共计宽度约37m。
设计车速为60kmh,全长约20km。
道路沿线地质条件较差,其中k14~k18路段经过的是养虾池和盐田,路基上部地层为人工堆填土和海相沉积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不可作为天然路基,必须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改善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达到道路设计的需要,设计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根据钻探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道路沿线地层情况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第①层:粉细砂:褐黄色,稍湿,松散,在k18+960段钻孔内相变为中粗砂。
场地内分布广泛,厚度1.1~4.60m。
第②层:淤泥质细砂:黑褐色,湿一饱和,松散,该层场地内分布广泛,厚度0.6~15.40m。
第③层:亚粘土:灰黄色一黄褐色,硬可塑,有铁质浸染,包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最大钙质结核直径有5cm。
强夯及强夯置换法在处理中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分析与探讨
建l l I 筑 工 程
●
强夯及强夯置换法在处理中软土地基中的 应用分析 与探讨
张晓 菁
( 阳石化 工程公司土建 室, 洛 河南 洛 阳 4 10 ) 7 03
摘 要: 通过强夯及强夯置换法在某炼油厂一罐 区中软土地基 处理 中的实际应 用, 对强夯法及强夯置换 法在 中软 土地基 处理 中的可行性进行 分析 , 论证 了强夯法在处理高饱 和度 的粘性土及淤泥质土地基处理 时应谨慎使 用, 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这种类型的地基往往 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 改
表 1 1 1 15 罐承载力特征值 ( ) 0-0# f 及沉降量( 检测结果 a s )
l工 程 概况 某炼 油厂一 罐区拟 建 5台 20 0 储 油 00 m 罐, 油罐 内径 4 . 0 O米 , 大充水高 度为 1. 5 最 7O 8 米。 该罐 区坐于中软土地基上 , 上部新近 回填土 较厚 。基础采用环墙式基础 , 计算罐基础底面 ( 持力层顶面) 的平均压应力 为 2 5 P 。根据 处 1k a 工程勘察报告, 该罐区所在处 上部各层土承载 5 6 0’ 82 9 5 . 43 6 46 6 97 21 ’ 7 2 6’ 6 2 09 检测 点 力较低 , 土层分布不均且存在软弱下卧层 , 不能 墩 直径 () 1 8—2 1.7 8 皿 . 0 -1 2. 1 19 . 17 . 2 _ 1 . —2 0 .o 2. 17 . 1 2. . 0 1 8 满足储罐基 础对地 基承载力及变形 的要求 , 需 墩 深度 () 瑚 4 -4 4 3 -4 4 — . 4. — . 4 2 . 4 .1 . .8 5 7 4 9 244 —4 5 .卜 4 5 . 4 .卜 4 7 . 4 4 4. 4 0 4 5 .- 8 .—. 对天然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罐编 号 14罐 0. # l 5 罐 0# 2 工 程 地质 情 况 2 63 3 53 40 1’ 46 0 4 96 5 4 4’ 检测 点 根据《 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 》 处理 范围内主 , 墩 直径 () 瑚 18 . 1 -2 1 .7 . 18 . 182 . — 0 1. 9 l 7 要地层情况 自上而下为 : —5 0 .o . 3 3— . 4. — . 3 4 . 4 — 9 . 38 148 . -3 7 4 4. 墩 深度 ( ) 屯 4 . 4 -4 8 m ① 层素填土 , 层厚 1 0 3 0 .~.m O 2 层土 ( 按照《 建筑 地基处理 垫层形成预先压力并形成透水层,可 以减小土 ②。 层粉质粘土 , 层厚 0 0 1 0 层底深 预估处理深 度达② . ~ . m, 2 9 度 1 ~ .m, . 32 可塑 , k 1OP 、 s 5O a O f = 3 k aE l . a Mp ; 技术规范》 预估有效加 固深度 7 8 】 ~ m, 要求强夯 的侧 向隆起并有利于超静水压力的消散 。 3 k a 4强夯置换法处理罐区地基 ②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 层厚 0 O 1 0 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 到 2 0 P 。 . ~ . m, 4 5 试夯采用钢 制夯锤 , 重 2 锤 0吨 , 直径 2O . 初次试夯不理想 , 需进一步完善地基处理 层 底 深 度 16 37 流 塑 , k= 5 P 、 s = .~ .m, f 7 k aE l a 30 a .mP ; 米 , 5 吨的履带 吊起锤 , 用 0 选择 在场地南北两 方案 。 恰值此时建设单位提供一信息 l 临近装置 ② 层粉质粘土 , 层厚 O 0 5 O 层底深度 侧 ,新 近回填 土相对厚 度较大 的两块 面积 为 建设需 山体爆破 , .~. , 3 7 爆破遗留的石方 问题正亟待 2 5 2 置进行 。 1 m位 N1 试夯工作于 2 0 年 1 2 解决 , 05 月 7 建议在此项 目中考虑利用一下 。 综合考虑 29 92 可 塑 ,a= 7 k a E l 6 mP ; . . ~ m, fk 10 P 、s . a 5 开始 , 最初采用 4 0 k ・ 0 0 N m能级进行强夯试 到强夯设备已进场,强夯桩式置换法除具有置 ② 层中 、 砂 , 厚 0 0 3 0 层底 深 日 粗 层 . ~ . m, 3 2 度 57 1.m,a= 0 k aE l= 60 p ; .~ 4 fk 2 0 p 、 sz1.m a 1 _ 验, 第一遍点夯( 间距 4 0 m , 5 0 m 单点 8 1 击 ) 换作用 、 —0 震动挤密作用 , 同时碎石墩可 以形成竖 ③层粉质粘 土 , 层厚 09 ~ . , 底深度 过程中 , .0 40 层 0 夯沉量较大 , 困难 , 提锤 地面隆起较大 , 向排水通道 , 于土体 固结 , 有利 于是决定采用强 最终两击平均夯沉量满足不 了规范要求 的终夯 夯 桩式 置换法代替原强夯法对地基进行 处理。 3 ~ . 可 塑 ,a= 8 k aE 1 6 mP ; . 8 m, 6 7 fk 10 P 、s . a 5 ④层砂 质粘 土 , 层厚 O 0 8 O 层 底深度 条件 , . ~. , 6 5 估计夯击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4 0 并要求做强夯置换现场试验。 在 00 6 ~ . 可 塑 ~ 塑 , k 2 0 P 、 s 85 a k ・l . 8 m, 6 5 硬 f =8kaEl . a mP ; N n 能级第一遍点夯完毕 以后 ,采取 了降低 经强夯置换试验后 , 强夯置换施工方案最 夯 击 能继 续试 验 ,分 别 采 用 3 0 N・ 和 终 确定 为 : 00 k m 先在地面铺设 1 m厚 的碎石 , . 3 面层 ⑤。 层全风化花岗岩 , k 4 0 P ; f =0ka a 2 0 N・ 、0 o N・ 5 0 k m 2 0 k m能级试夯 , 不能满足 采用直径小于 6r 仍 0 m的碎石 , a 场地测量标高后 ⑤ 层强风化花岗岩 , k 7 0 P f =0ka a 勘 查 期 间 测 得 地 下 静 止 水 位 埋 深 为 规范要求 的终夯条件。经施工单位同设计单位 进行强夯置换 墩施工 。 采用强夯三遍处理 : 第一 联络后 , 终止 了试夯。 1 0 ~ . m 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 .m 15 , 1 5 遍 点夯 ,采 用 锤重 1t 6,锤 底 面 积 10mmx 60 20 0 4年 5月 ~ 6月岩 土工 程勘 察 完毕 以 分析 :由于该场地本身属于 中软场地土 , 10 m 6 0 m,单击夯 击能能级 20 N m,落距 50 k ・ 5 夯点 间距 3 0 m x 00 m正方形 布置 , 00 m 30m 后, 场地又进行了虚土 回填 , 回填厚度不 均 , 最 上部粘性 土含水量大。其上又有较高的新近 回 1m, 在孔隙潜水的影 响下 , 此部分粘性 土 单点夯击次数初 步确定为 l 击, l 实际施工中以 厚处达 3 ,回填的主要材料 为粉质粘土含 中 填粘性土, 米 中孔隙水含量较高 ,土体又 尚未固结 , 结构松 最后 两击 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 m 0 m控制; 点夯 砂, 局部含建筑垃圾 。 散, 透水性差 。在强大夯击力作用下 , 土中孔 隙 施工完毕后进行两遍普满夯 ,采用锤重 1t 0 的 3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的选取及试夯 孔 土体 中的裂隙网络没有 混凝 土锤 ,单击夯 击能分别 取 10 N m和 50 k ・ 经与建设 单位磋商 , 本着节 省工期 、 经济 体积缩小, 隙水排出, 节约的观点, 借助其它炼油厂相似地基情况的 很好形成, 土体达到饱和后水不能及时排 出, 土 10 N・ , 0 0 k m 落距均 为 1m, 击搭接至少 1 0 两 / 3 m, 处理经验 , 经设计评 审后 , 初步决定采用强夯法 体积不变而只发生侧向变形 , 造成地面隆起 。 若 锤底面积。预估 置换碎石墩深度应为 4 复合 3 k a 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 ,根据试夯结果决定强夯 设置砂井或排水板等竖向排水通道以保证排 出 地基承载力为 2 0 P 。 方案 。试夯预采用单击夯击能为 40 N・ , 的孔隙水及时排走 ,同时上部设砂垫层或碎石 00k r l l 强夯置换于 9 月上旬开始至 1 月下旬结 0
强夯置换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认真记录每一击 的夯沉量和周 围土的隆起量 ,
当隆起量大于 O . 2 5 倍 的夯沉量 时,应停止夯击 。以
行 性 ,确 定 最佳 夯 击 能 、最 佳夯 击 数 、夯 坑 间
“ 软土地基不破坏上部土体结构 ”为原则 ,做 到 :
8 0
交
通
标
准
化
2 0 1 4 年2 月
夯坑周 围土体没 有 明显 隆起 ;夯 坑深 度不会 造 成提 锤 困难 ;前一击 的夯沉量 大于后 一击 。
3 施 工 工艺
距 、 间隔 周 期 、地 面变 形 量 以 及 填 料 的 最 优 级 配
要求和填料量等参数 ,用于指导大面积的施工 。 ( 3 )强夯置换夯点 的夯击次数除应 通过现场 测试确定外 ,应满足两击 的平均夯沉 量符合规范
及设 计要 求 ,且 地基 承载 力满 足设 计要 求 。 ( 4 )经 检 测 满 足 要 求 后 ,提 交 强 夯 置换 试 验 段 报 告 ,经批 复后 用 于指 导大 面积施 工 。
作者简 介 :李德胜( 1 9 8 2 一) ,男 ,重庆江津人 ,工程 师,主要从 事公路桥 梁施 工方面的工作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9 — 1 6
第4 2 卷
第4 期
李德胜 :强夯置换法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 中的应用
7 9
作 简单 ;缺点是噪音 和振 动较 大 ,不宜在人 口密 集 的城市及居 民区使用。
短 了软 土 的排 水 固结 时 间 ,达 到 提 高 地 基 土 的强
强夯置换法对处理 3 — 7 m软土层有一定的经济 性及可靠性 ,其优点有 :相对挖除换 填可减少弃 土 占用耕地面积 ;减少砂石料用量 ;相对其他软 土路基处理方式 ,成本较低 、加 固效果 明显 、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置换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李小霞(中铁十五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摘要:简单论述了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的地基加固机理,并结合精伊霍铁路DK213+500~DK214+600段软弱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置换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强夯置换、加固机理1 概述强夯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
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降低土的压缩性(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增加密实度(可到达90%以上)、加固影响深度可达到6-10米、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
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我国于1978年首次由交通部一航局科研所及其协作单位在天津新港三号公路进行了强夯法试验研究。
在初次掌握了这种方法的基础上,于1979年8月又在秦皇岛码头堆煤场细砂地基进行了试验并正式使用,效果显著。
此后,强夯法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
强夯法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仓库、油罐、公路、铁路、飞机场跑道及码头的地基处理中,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近年来发展了强夯置换法,即利用夯击能将碎石、矿渣等材料强力挤入地基,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并与墩间土形成碎石墩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
具有加固效果显著、施工工期短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一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工程。
强夯置换法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2 加固机理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给地基一冲击力,并在地基中产生冲击波,在冲击力作用下,夯锤对上部土体进行冲切,土体结构破坏,形成夯坑,并对周围土进行动力挤压。
目前,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和动力置换,它取决于地基土的类别和强夯施工工艺。
1.1动力密实采用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动力密实的机理,即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减小,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
实际工程表明,在冲击动能作用下,地面会立即产生沉降,一般夯击一遍后,其夯坑深度可达0.6~1.0m,夯坑底部形成一层超压密硬壳层,承载力可比夯前提高2~3倍。
非饱和土在中等夯击能量1000~2000kN·m的作用下,主要是产生冲切变形,在加固深度范围内气相体积大大减少,最大可减少60%。
1.2 动力固结用强夯法处理细颗粒饱和土时,则是借助于动力固结的理论,即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了土体原有的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逸出,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
由于软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提高。
动力固结理论可概述为:1.3动力置换动力置换可分为整式置换和桩式置换。
整式置换是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淤泥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3 强夯置换法应用实例3.1工程概况精伊霍铁路位于新疆西部博乐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是连接中亚地区一条交通大动脉,是新疆向西开放的第二条国际铁路通道。
由中铁十五局集团承建的精伊霍线S8标起讫里程为DK181+950~DK242+100,线路长度60.146千米。
主要在伊宁市境内,线路基本走行于丘陵区、伊犁河谷北侧丘陵和平原地带,线路经过的天山山前丘陵区大部为粘质黄土、砂质黄土,层厚5~20m;伊犁河冲积平原为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地表多以细颗粒粘性土、砂类土为主,下伏卵石土、圆砾土。
部分地段存在湿陷性黄土、软弱地基等。
DK213+500~DK214+600段地表为砂质黄土,为II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砂质黄土土层厚度为3.0~4.6米,天然含水量在13%~17%,地基软弱,原地面地基承载力为80~11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 Kpa。
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该段地基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3.2主要设计要求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技术交底要求,DK213+500~DK214+600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主要设计要求及初步设计参数如下3.2.1 强夯处理范围:路基边脚2.0米范围内;3.2.2 强夯加固深度:2米;3.2.3 强夯垫层:垫层材料采用级配碎石,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强夯垫层设计总厚度为1.0m,分两次铺设,第一遍点夯前铺设50cm,第二遍点夯前铺设50cm。
3.2.4 夯点布置及夯击次序:如图一所示:图一强夯夯点布置及夯击次序示意图注:①表示第一遍点夯夯击点,②表示第二遍点夯夯击点3.2.5 强夯遍数:点夯两遍,满夯一遍。
3.2.6 夯击能设计:点夯夯击能2000R/kJ,满夯夯击能为800R/kJ。
3.2.7 大面积强夯置换前应该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夯实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夯。
通过夯实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夯实效果,确定强夯置换的单击夯击能、单点夯击次数等工艺参数。
3.3 工艺性试夯试验3.3.1 试夯区试验设计3.3.1.1 试夯区位置选择DK214+570~DK214+600段,面积约900平方米。
3.3.1.2 试夯机具为W1001-25型履带式吊车,自动脱钩,夯锤质量15.5t,直径2.4m,圆柱形混凝土锤,带有四个排气孔。
3.3.1.3 强夯垫层材料及其摊铺,采用级配碎石作为强夯垫层,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全重的30%。
试夯区首次摊铺厚度为50cm,末次摊铺厚度50cm,设计总厚度为1.0m。
3.3.1.4 试夯参数的选择,根据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关于精伊霍铁路DK213+500~DK214+600段强夯置换施工方法的技术交底及相关施工图;选择以下试夯参数:3.3.2 试夯区施工方法及其控制3.3.2.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技术交底要求,在路基边脚2.0米范围内原地面铺设50cm的级配碎石。
3.3.2.2 点夯设计从线路中心线起,分别向两侧按隔点不隔行跳打原则组织施工。
按照图纸夯点布置进行放线,每个夯点中心用灰点标识。
3.3.2.3 强夯机就位,龙门架安放稳定,准确对点。
3.3.2.4 测量人员测量夯击前锤顶高程,并做好记录。
3.3.2.5 强夯机挂好夯锤,提升至预定高度(落距13.8米),而后夯锤自动脱钩,按自由落体落至夯点上。
测量人员再次测量锤顶高程,并做好记录,计算夯沉量。
3.3.2.6 重复5,直到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停止该点点夯。
3.3.2.7 移动强夯机,到下一点位置重复4、5、6步骤,完成第一遍点夯。
3.3.2.8 第一遍夯击完成后,间隔20天左右,将地面推平,再铺设50cm的垫层材料,按夯点布置及夯击次序图,重复4、5、6、7步骤,进行第二遍点夯。
3.3.2.9 第二遍点夯完成后,间隔15天左右,将地面推平,用低能夯将整个处理区满夯一遍,满夯时要相求邻夯点重叠不小于1/4夯锤直径。
3.3.2.10 满夯完成28天后,对试夯区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
强夯加固地基两米范围内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即不小于150KPa,检验方法:动力触探。
将强夯后地面进行整平碾压,用K30检测地基系数,不小于110MPa/m。
3.3.3 试夯试验数据分析通过试夯试验得到以下观测数据,见表二表二点夯试验观测记录表次后,相邻夯点沉降量均小于50mm,满足设计要求;强夯结束28天后,做动力触探及K30试验测得地基承载力及地基系数结果如表三所示:由表三的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按照试夯试验设计的参数进行该段软弱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均超过150KPa,地基系数K30均超过110MPa/m,满足设计要求。
3.4 大面积强夯施工本段路基大面积强夯置换施工对强夯参数、施工工艺在试夯试验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
3.4.1 大面积强夯施工参数选择如下:3.4.2.1 点夯分两遍完成,隔点不隔行,单点击数一次完成,满夯一次完成。
3.4.2.2 点夯停夯标准,原则上夯8击,夯坑深度不足1.0m时夯10击,以确保能量,再辅以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 mm控制。
3.4.2.3 控制间歇时间,两遍夯击的间歇时间不少于20天,点夯与满夯的间歇时间不少于15天。
3.4.2.4 夯垫料铺筑,分两次摊铺,第一次摊铺厚度为50±5cm,第二次摊铺厚度为50±5cm。
3.4.2.5 每次铺料前强夯后均要适度碾压,以减少能量损失。
3.4.3 施工注意事项3.4.3.1 施工时技术人员要认真检查夯钩及脱钩器,保证夯锤处于可控状态。
夯点布置及放线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并做好二次复核,做到准确无误。
3.4.3.2 夯锤自由下落时,方圆20米内不得有人,夯击点可视度较高时方可进行测量等作业。
3.4.3.4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域。
4 结束语:工程实践表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等优点,对各类土强夯处理都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1] 张国庆,毕秀丽. 强夯法加固机理及应用.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TB 10414-2003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国铁道出版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