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博弈世界到东亚货币合作——看2005年诺奖获得者谢林的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一)
博弈论三次结缘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第三次结缘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色列和美国经济学家分享———本报记者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昨天宣布,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两位经济学家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了1千万瑞典克朗(约130万美元)的奖金。
75岁的奥曼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教授。
84岁的谢林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系教授以及哈佛大学的名誉教授。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何一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
”这已经是博弈论第三次与诺奖结缘了。
此前,美国人威廉·维克瑞由于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而人们更熟悉的约翰·纳什也是凭借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那么,究竟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为什么会在现代经济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表示,通俗地讲,人的行为有互动关系,其行为结果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还要受到别人的影响,那么就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预测别人的行为,这个做出决策的过程就是博弈,研究博弈的理论就是博弈论。
博弈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而且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甚至生物学等各个领域。
据张维迎介绍,此次诺奖获得者研究了理性的人怎样决策才能形成合作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是没法合作的。
如果行为人考虑长远利益,并害怕对方的报复的话,就会选择合作。
该理论在现实中有助于解决冲突,摆脱囚徒困境中的双输局面。
■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持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公民托马斯·谢林10日赢得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过,奥曼和谢林在学术圈内为人所知的名望,更多是作为博弈论学者。
诺奖令经济学更深地误入歧途
诺奖令经济学更深地误入歧途张建平原创 | 2012-10-16今日经济学诺贝尔奖揭晓,颁给了博弈论。
令一直活跃在我们现代生活之中的博弈论再次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
然而,颁给经济学,也再次说明了经济学的迷失。
有些问题,其实是经济学一直回避碰触的,那就是政治制度和政治框架。
经济学人往往把这些东西用“原罪”“禀赋”之类说辞加以回避。
可以说,禀赋或原罪,决定了根本的利益分配格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为何博弈?无非是为了利益分配,而分配的方案和依据就是“禀赋”,改变一种“禀赋”,也就决定了未来的利益格局。
所有的政治变革,不过就是为了否定原有的“禀赋”追究“原罪”,禀赋决定了人(群)的命运,所以变革禀赋就叫做“革命”。
禀赋决定未来,这是宿命论,然而是正确的。
博弈,博什么?弈什么?就是博弈禀赋状态的决定。
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拼了命要改变原有禀赋之下形成的利益格局,以图建立对自己未来和子孙未来有利的新的禀赋格局。
政治制度的设计,是近代经济学一直要极力回避的问题,因为“政治”二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被一群自称科学的经济学家所摈弃,去年仙逝的经济学世界级教授萨缪尔森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强烈排斥经济学涉猎政治,认为分配之类问题是由投票箱决定的东西,不是经济学。
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今日颁给博弈论研究者,等于是颁奖给了经济学的政治化,这就彻底否定了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萨缪尔森的认知。
萨缪尔森排斥经济学领域的政治化,这是对的。
但是,由此把经济学标榜为一种客观的科学却误导了千千万万的人。
或者说,萨缪尔森反对经济学的政治化,只是表面上的,因为他其实默认了一种政治制度——私有制的天然合理性,即在回避原罪和禀赋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
那么,这和他所反对的马克思以公有制为合理禀赋状态的前提有何区别?!而自由市场秩序必然是建立在私有制度框架之上的认识,早在马克思《资本论》当中就已经明确阐述了。
博弈论:增进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理解的理论——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
● 祖 强
博 弈 论 : 进 世 人 对 合 作 增
与 冲 突 理 解 的 理 论
2 0 诺 贝 尔 经济 学 奖评析 0 5年
[ 内容 提要 ] 具有 以 色列和 美 国双重 国籍 的经济 学 家罗伯特 ・ 曼和 美 国经济 奥
学 家托 马斯 ・ 林 因在 博 弈论分 析 方 面的研 究获 得 了 2 0 谢 0 5年诺 贝 尔经 济 学 奖。奥
为 与一 次性 博弈 的 合作行 为联 系在 一 起 。奥 曼 发 现 短期 博 弈 理 论 往 往 具 有 很 多 局 限 性 。我 们 知
者 的行为发 生直 接相 互作 用时 的决 策 以及这 种决
策 的均衡 问题 , 是 说人 们 之 间 的决 策 与 行 为将 就
道, 囚徒 困境 只是 一 次性 博 弈 。两 个 小 偷 被警 察 抓 住 , “ 方坦 白一 方 撒 谎 。 减 免 坦 白者 重罚 在 一 就
交互式 条件 下 的 “ 优 理 性 决 策 ” 最 。也 就 是说 , 一
“ 白 、 白” 尽管 两个 小偷 共 同抵赖会 导致 更好 坦 坦 , 的结 局 无罪 释 放 。“ 在奥 曼 的研究 中, 囚徒 困
境 博弈 的短 期 与 长 期 结果 是 不 同的 , 中人 可 以 局
根本 的核 心问题 , 他擅 长 用 数 理分 析 工 具 演 绎 出 概念 和假设 , 给 出精 确 的公 式 和结论 , 高超 和 并 其
娴 熟 的数学 技巧 为其 理论增 添 了精确 和严谨 的科 学 色彩 , 真知灼 见往 往能 直击 问题 的本质 , 其 为博 弈论 的发展 开辟 了许 多新 的领域 和思 路 。
理 学及 国际关 系等 不 同领域 的通 道 , 为社 会科 学的 经典 理 论 。诺 贝 尔经 济 学 奖再 成
论《博弈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局限性
论《博弈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局限性摘要:博弈论作为一门研究决策主体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的学科,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系统的阐述,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价值,同时探讨博弈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博弈论;策略互动;均衡;应用领域一、引言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博弈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一)参与者参与者是博弈中的决策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利益诉求。
(二)策略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选择的行动方案。
(三)收益收益是参与者采取特定策略所获得的结果,通常用数值来表示。
(四)信息信息是参与者在决策过程中所拥有的关于其他参与者、博弈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五)均衡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的情况下,都选择了对自己最优的策略,并且没有任何参与者有动机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
三、博弈论的主要类型(一)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协商、签订契约等方式达成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非合作博弈则假设参与者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彼此的策略、收益等信息都有完全的了解;不完全信息博弈则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参与者对某些信息不完全知晓。
(三)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参与者同时做出决策,不存在先后顺序;动态博弈则是参与者的决策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的决策。
四、博弈论的应用领域(一)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中,博弈论被用于分析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市场结构等问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博弈论可以用于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
冲突与合作_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_省略_得者奥曼和谢林的经济理论贡献述评_郭其友
第27卷第11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27No.11 2005年11月Foreign Economies&Management Nov.2005中图分类号:F7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5)1120001Ο11冲突与合作:博弈理论的扩展与应用———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的经济理论贡献述评郭其友,李宝良(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学术之旅及其主要学术贡献,其次对他们在运用博弈论分析冲突与合作———特别是奥曼在分析长期合作等方面的经济理论和谢林在分析冲突、承诺和协调理论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最后对这些理论的借鉴与启示意义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谢林;奥曼;博弈论;冲突与合作;非合作博弈一、引 言 2005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对理解冲突与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冲突与合作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和资源的稀缺性,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在竞争和冲突过程中,不仅局中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每个局中人的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争的结果,而且竞争的双方对不同的结果有着不同的评价,他们通常是在考虑对方行为的基础上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这种激烈的竞争最终可能演变成为一场冲突。
倘若任凭冲突自由发展,那么就可能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灾难。
因此,人们也在寻找合作的途径。
也就是说,合作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个人、组织或国家能成功地促进合作,而另一些个人、组织或国家却深受冲突之苦呢?社会科学家们长期以来试图解释冲突与合作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冲突、合作与和谐社会——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思想及其启示
.
关 键词 :冲 突 ;合作 ;博弈 论 ;和谐 社 会
因 其 对 于 冲 突 与 合 作 的 研 究 , 伯 特 ・ 曼 和 托 马 0罗 奥 斯 ・ 林 获 得 了 20 谢 0 5年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 博 弈 论 的 研 究 考察 长期 相 互 作 用 的 关 系 , 参 与 者 会 考 虑 自 己 当前 行 在 为对 其 他 参 与 者 行 动 的 影 响 的 这 一 前 提 下 , 解 释 诸 如 去 合作 、 复 和 威 胁 等 问 题 。 重 复 博 弈 是 一 次 性 博 弈 的 重 报 复进 行 , 由 于 在 重 复 博 弈 过 程 中 博 弈 双 方 对 决 策 的 意 但
詹 魂 朱 启责
AB ’ I RAC I '
T a fS d n P z n E o o c S i n e n M e r f Al e b l2 0 s a r e o he B nk o we e r e i c n mi ce c s i moy o f d No e 0 5 wa wa d d t i r Ro e tAu n n h ma he i g frh vn  ̄ a c u n e sa d n o fita d c o e ain b r ma n a d T o s S c l n o a i g e n e o ru d rtn i g o c n c d f l n o p rto t ru h g me te r ay i e a e a h e e h sb xe d n d a pyn  ̄ netIo y a me o h o g a —h o a lss. y n yh v c iv t i y e tn i g a p lig a l l r— t d d n e h u e o a ay e sr tgc it rci n a n i ee ta e t whc a r n fr d e s i ce c s fr s d t lz ta e i ne a to mo g df r n g ns, ih h s ta so me t o a s in e a n h c l b y n e b u d re fe o o c T erwo k wi o t b t o t e p o es o a mo iu o it n e o d t o n ais o c n m s. h i h i r l c nr u e t rc s fh r n o s s cey i l i h Ch n , ih h n prd o s le t e p o lms d rn iaS rfr y mo ea ig t e c n it d i a wh c a is i s e t ov r b e u i g Chn ’ eom b d r t o f cs a h n h l n
博弈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使他们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南方周末2005-10-13 15:42:17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
为此,他们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他们为何获奖为什么一些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成功合作的同时又有一些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承受着来自冲突的折磨?长期以来,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试图理解、阐释冲突和合作的最根本动因。
20世纪中期博弈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非常独特的分析视角,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运用精确的数学工具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般认为,博弈论始于1944年,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概括了经济主体的典型行为特征,提出了策略型与广义型(扩展型)等基本的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博弈论大厦的基石,也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创立。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John Nash)、泽尔腾(Reinhard Selten)、海萨尼(John Harsanyi)在非合作博弈方面的贡献进一步增加了博弈论的适用范围和预测能力。
奥曼和谢林这两位学者的工作又进一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并开始涉及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他们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奥曼从数学的角度、谢林从经济学的角度,都感到从博弈论入手有可能重新塑造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分析范式。
最重要的是,谢林指出,许多人们所熟知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奥曼也发现一些长期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利用正式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进行深入分析。
和平的逻辑——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的评价与反思
[ 键 词 ] 重 复 博 弈 ; 同 知 识 ; 续 统 ; 突 与合 作 关 共 连 冲
[ 图 分 类 号 ] F 1 中 05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 7 2 (0 6O 一o 9 一O 文 o 8 4 4 2 0 )4 0 4 3
一
、
博 弈 论 者 再 夺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化 了经 济 学 研 究 的方 法 , 林 则从 博 弈 论 应 用 上扩 展 了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范 围 , 章 通 过 解 读 两 位 获 奖 者 的 理 论 成 果 , 谢 文 评 价 了他 们 的 学 术 贡 献 , 思 了博 弈 论 在 解 释 社 会 一 般 关 系 的局 限 , 明 了 当前 经 济 学 应 致 力 的方 向 。 反 指
约翰 ・ ・ 伊曼 (o ny n N u n ) 经济 学 家 冯 诺 J h o e ma n 和
奥 斯 卡 ・ 根 斯 坦 ( krMog n tr ) 作 出 版 了 摩 Os a re sen 合
《 博弈论 与经济行 为 》 书 , 一 概括 了经 济主体 的交 互影
响 的典 型 行 为 特 征 , 出 了策 略 型 与 广 义 型 ( 展 型 ) 提 扩 等 基 本 的 博 弈 模 型 、 的 概 念 和 分 析 方 法 , 定 了 博 解 奠
奥曼 13 9 0年 6月 出 生 于 德 国 的 法 兰 克 福 , 有 拥
以色列和美 国双 重 国籍 , 是一 名在 以色列 、 国 乃至 美 世界各地享有 极 高学 术 声誉 的著名 经 济学 家 。他 的
理 论 贡 献 主要 表 现 在 :
经济 和政治磋商 方面有 着广泛应用 , 尤其在 解 释价格
罗伯特_奥曼和托马斯_谢林的博弈论与经济学_省略_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
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博弈论与经济学———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贡献述评李春风 单 瑜(云南财贸学院 经济系,云南 昆明 650221)关键词:合作;非合作博弈论;讨价还价;冲突管理理论摘 要: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共同创立的“互动决策理论”主要解释了某些国家、团体和个人可以和平地解决冲突,而另一些却不断地被冲突困扰的原因。
通过无限重复博弈,在现实世界,长期关系比短期关系更加容易合作,且效率更高。
通过影响其他人对自己会如何的预期,以促使其他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的行为,通过限制自己的行为来限制合作者的选择。
这些见解已经证明对化解冲突和避免战争大有用途。
中图分类号: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5)05-0015-02 2005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该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以表彰他们“以博弈论分析方式增进了我们对于冲突与合作的理解”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一、奥曼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论所谓的“互动的决策论”就是在任意博弈中,局中人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其中每个局中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当此种情景重复多次出现,甚至当参与各方面临直接的利益冲突时,因其中任意局中人的下一步的反应都必须考虑其他人以前的行动,局中人之间逐渐建立合作。
如果局中人都是理性的,那么博弈论是互动条件下“最优理性决策”,即每个参与者都希望得到最大效用。
按局中人相互作用时是否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如果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就是合作博弈;否则,则是非合作博弈。
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论指信息对博弈中各方都是对称的,即没有任何一方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他的决策来获益。
1966年,奥曼建立了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模型,为美国武器控制和裁军机构提出可行性报告。
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奖——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
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奖——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智囊》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罗伯特·奥曼有着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国籍,而马斯·谢林则是美国人,他们因在博弈论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奖。
【总页数】1页(P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4
【相关文献】
1.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博弈论思想——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 [J], 袁晓李
2.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 [J],
3.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博弈论与经济学--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贡献述评 [J], 李春风;单瑜
4.一切危机都源于不恰当的激励——对话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 [J], 吴思;翟雨实
5.经济学的“探路者”博弈论的实践家——记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授予博弈论大师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从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经济学理论前沿的发展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 )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 ),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有关诺贝尔奖评委的评选标准时,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厄奎斯特说:“我们关注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理论和发现对人类进步的影响,尤其是对目前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影响。
”如果将奥曼和谢林看成是时代“英雄”的话,他们对科学的贡献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世界需要和平,奥曼和谢林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主要是构筑了如何从冲突走向合作的博弈模型,从而为世界指明了一条从对立走向和平的科学之路。
一奥曼和谢林对博弈论的贡献奥曼1930年6月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
1950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
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
1966年,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
奥曼担任《国际博弈论》、《数理经济学》、《经济学理论》、《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等多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辑。
奥曼在国际经济学界可谓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当代的博弈论研究中几乎没有他未涉足过的领域。
他的研究具有与众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他的科学贡献从基本概念、学科的发现与形成到适当工具与方法的发展等,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非合作博弈领域奥曼的主要贡献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博弈论学家研究重复博弈的高潮时期,提出了分析重复博弈的新思路:在一次性博弈中无法实现的如囚徒困境中的潜在合作关系,在重复博弈中,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博弈方之间能够克制自己的行为,为对方的利益和共同的利益着想进行有效的合作。
博弈论与现代经济学的不解之缘_对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
关键词 : 博弈论 ; 分析工具 ; 2005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 奖 摘 要 : 2005 年度 诺贝尔经 济学奖 授予罗 伯特 - 奥曼和 托马斯 - 谢 林 , 以 表彰他 们在博 弈论方 面的贡 献 。 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重 要作用 , 通过对 2005 年度 诺贝尔 经济学奖 获得者 的理论述评 , 论述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 以及对当前我国经济的意义 。 中图分类号 : F224. 3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4755( 2005) 06- 0023- 02
Vol 20, No 6
征, 博弈关系是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真实反映, 在社会 经济和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而 博弈论正是在动态前提下 对决策行为的一种理 性思 考, 研究存在交互作用的多人决策问题。人类社会动 态过程可谓无处不在, 小到平民百姓的下棋打牌、 赌胜 博彩, 大到公司间的竞争, 博弈论都是一个恰当有效的 分析工具。特别值得强调的是, 与微观经济学其他领 域最大的不同就是 , 博弈论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过 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分析作用, 现在经济学家们对政 策透明度、 政策有效性、 政策传导机制等一些列重要问 题的分析都已经习惯于用博弈论的语言来诠释。所以 , 博弈论作为适用范围广、 现实拟合度高、 技术更新快、 解释能力强的经济学分支 具有无以伦比的旺盛 生命 力, 同时具有超强的现实分析能力。 ( 二) 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运用 博弈论认为 , 社会 经济活动中 普遍存在 着博弈。 萨缪尔逊说: 博弈、 博弈, 无处不在? 对博弈论的深刻 领悟已遍及经济学、 社会科学、 工商业活动以及日常的 生活之中。 博弈 不仅在人类社会历 史活动中普 遍存 在, 而且对博弈论的认识也日益遍及经济学的各个领 域。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认为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 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 都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 围绕自由竞 争市场的供给、 需求和均衡而建立起来的。尽管经济 学对垄断、 寡头、 干预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但重点是研 究它们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 , 从而该如 何加以克服和限制等等 , 对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对经济 生活各个方面真正的影响并没有进行透彻的分析。因 此, 当时经济理论模型中往往忽视经济个体之间或经 济中各个方面的相互反应和作用, 常常在假设经济个 体或某个方面的行为和决策不会影响其他个体或方面 的行为和决策的前 提下分析问题。第二次世界 大战 后, 各国的经济、 经济政策以及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集中 , 垄断和寡头垄断 势力增强 , 经济生活中各种力量的联合和对抗不断强 化, 各国政府出于一定目的对经济生活干预强化等等 , 都使得当今世界离纯粹的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越 来越 远, 经济内部企业之间、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 企业和工 会组织之间、 政府和企业之间、 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相 互影响、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不断加强。博弈论作为 一种交互决策论适时而生, 注重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 各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它们之间的对抗、 依赖和 制约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 , 因此 , 博弈论成为现代经 济理论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显而易见 , 随着经济社 会向更大规模、 更集中、 对抗更强的方向发展 , 博弈论 的运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三、 对博弈论在当前中国经济分析中的思考 从理论上看, 我国当前经济理论是在长期计划经 济体制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不成熟 , 也很不完
谢林讲的博弈论故事
谢林讲的博弈论故事王则柯正在给本科生讲博弈论的时候,得知博弈论前2005年度诺我感到非常高兴。
他们的卓越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博弈论给经济学带来革命性的以至于“当代最后一位经济学全才”保罗·萨“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但是博弈论哈佛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的教授谢林,却乐此不疲,愿意浅白地写作。
当今学界,博弈论的领域真是群星璀璨,令人眼花缭乱。
重庆一位活跃的教授曾经预测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谈了许多人,并且也谈了博弈论再次获奖的可能性,但是却没有提及谢林。
这也难怪,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谢林的确没有上面这些学者那么高的位置。
原来,主流经济学有一种“只有论文才算数”的传统,书籍著作则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标准的经济学论文,其实质部分,总是要从数学形式的经济模型开始。
于是至少在形式上,这些论文都包含许多数学式子。
但是谢林不愿意总是这样写作,相反,他愿意给读者讲故事,从故事中阐发经济学特别是博弈论的道理。
翻开当今世界流行的研究生博弈论教材,其他学者的论文都被这些教材频繁地引用,但是谢林被引用的却只有一两本著作,而不是通过匿名审稿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这样一来,惟论文是瞻的学者,难免就会低估谢林的学术贡献了。
谢林花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写作运用博弈论分析社会的、商业的、政治的和军事的对抗与合作的著作,他对博弈论的贡献是很大的。
如果不是谢林这样的工作,很难想象今天政治学专业、国际关系专业和军事院校会那么热衷于博弈论的学习和应用。
如果你想知道谢林怎么讲故事,这本刚刚翻译出版的《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可以让你很好地体会一下。
该书开篇头一个例子,就是作者自己应邀演讲走进讲演厅,发现前面12排座位全都空着,听众都坐在后面。
他就琢磨为什么会这样。
是谁在指挥或者操纵吗?不是。
因为没有主持讲演的人会喜欢前排空荡荡的会场。
既然这样,那就要从个体的动机找原因,考虑是怎么样的“微观”个体动机造成了讲演厅前面12排空荡荡的“宏观”行为结果。
博弈论与战略互动
博弈论与战略互动.cm 2009-05-29 来源:未知作者:陈宏文章来源:《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摘要: 谢林对博弈论与战略互动的分析以国际政治的“非零和游戏”特征为基本假定, 他超越了理性主义的研究范畴, 关注非理性因素在战略互动中的作用, 并试图对非理性行为加以分析。
战略行动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对自己将如何行动的期望从而影响他人的选择, 并最终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关键词: 博弈论; 战略互动; 理性主义托马斯·谢林( Thomas C. Shelling) 是美国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同时也是研究外交事务、国家安全、核战略与军备控制的专家。
他和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 一起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谢林曾受到过严格的经济学的训练, 最初也曾致力于传统经济学的研究, 以后研究兴趣逐渐转移到核战略与军备控制等国际政治领域中来。
1960年, 谢林发表了其经典著作《冲突的战略》, 对讨价还价理论和冲突管理理论作了细致的分析。
因此,谢林认为国际政治本质上是一种“非零和游戏”,因为大部分的所谓国际冲突都存在某些共同利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情形, 冲突各方需要合作以协调彼此的战略。
谢林所有的国际战略理论都建立在这一假定基础上。
一、博弈论与社会科学( 一) 理性主义与超越理性主义: 谢林博弈论的理论基础谢林首先是一个提倡理性合作论的学者, 他创造性地扩展了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并在各个领域提出了原创性的理论洞见, 尤其是在国际关系领域,他的学术兴趣紧扣现实主题, 尤其是针对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竞争。
作为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学者而言, 我们很难把他称为是一名现实主义者或是一名自由主义者, 因为他强调国际政治的参与者既存在共同的利益又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
谢林强调国际战略的丰富议题正是来源于“国际事务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对立的事实。
听一听谢林讲博弈论的故事
听一听谢林讲博弈论的故事新京报博弈论趣话“囚徒的困境”在西方国家,一次严重的纵火案发生后,警察在现场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
事实上正是他们为了报复而一起放火烧了这个仓库,但是警方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
于是,警方把他们隔离囚禁起来,要求坦白交代。
如果他们都承认纵火,每人将入狱三年;如果他们都不坦白,由于证据不充分,每人将只入狱一年;如果一个抵赖而另一个坦白并且愿意作证,那么抵赖者将入狱五年,而坦白者将得到宽大释放,免予刑事处罚。
这样,两个囚徒面临的博弈格局如下,每个格子中左下角的数字是甲的赢利或得益,右上角的数字是乙的赢利或得益,现在都不是正数(见上图)。
如果乙抵赖,甲坦白,则甲可以得到宽大释放;如果乙坦白,甲也坦白,则甲要坐三年牢,但是甲抵赖可要坐五年牢。
可见对于甲来说,不管乙采取什么策略,他坦白总是比较有利的。
所以两相比较,坦白是他的全面的严格的优势策略。
全面,指的是不论对方采取哪种策略,我的这个策略总显示优势:对方坦白,我坦白比抵赖好;对方抵赖,也是我坦白比较好。
严格,指的是这个优势策略的结局确实要好一些:对方坦白,我坦白得-3,确实比抵赖得-5好;对方抵赖,我坦白得0,也确实比抵赖得-1好。
这里,严格地说:-3不仅仅是不差于-5,而且是严格好于-5;0不仅仅是差于-1,而且是严格好于-1.“全面的严格的优势策略”简称严格优势策略(strittly dominant strategy)。
优势和劣势是比较而言。
在这个博弈中,既然坦白是严格优势策略,那么抵赖就是相应的严格劣势策略(strictly dominated strategy)。
同样,坦白也是乙的严格优势策略,抵赖也是乙的相应的严格劣势策略。
理性的主体人是不会采用对自己明显不利的严格劣势策略的,所以在分析博弈可能的结局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局中人的严格劣势策略删去。
这样,在上述博弈中把双方的严格劣势的策略都删去,我们就得到囚徒困境的结局为:双方坦白,各得-3.在“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矩阵格式中,下面一行是甲的严格劣势策略,右面一列是乙的严格劣势策略,把它们都删去,就得到“坦白,坦白”得“-3,- 3”这个严格优势策略均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分析
优 货 币 区理 论 ,在 分 析 。
一
、
最 优 货 币 区理 论 简 述
币一 体 化 应 具 备 的条 件 。蒙 代
尔 ( 9 1 、 金 农 ( 9 3 、 南 16 )麦 16 )凯
根据 《 帕尔格雷夫经济 新 学 大 辞 典 》, 优 货 币 区是 指 一 最
体 化 等 角 度 阐 明 了组 成 最 优
货 币 区应 具 备 的 条 件 ,对 最 优
货 币 区 理 论 进行 了 诠 释 。 哈伯
勒 ( 9 0) 弗 莱 明 ( 9 1 、 17 与 1 7 ) 托
选 题 的有 关 情 况 , 以避 免 选 题 的重 复 。 过 网 络 , 辑 通 编
的无 纸化和数字化 提供了可能。内部网费用低廉 , 功
能强大 , 辑 人员通 过运行浏 览器 , 看到任 何相关 编 可 的 电子 信 息 。 ‘ 随着 国 际互 联 网在 国 内 的普 及 , 算 机 网 络 为 期 计 刊提 供 了新 的销 售 渠道 和 发行 方 式 。 用 网络 的 电子 利
式对传统期刊 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但可 以肯定 的是 , 基 于 计算 机 的 大量 出版 物 的 出现 将 会 大 大 改 变 我 们
的教 育 、 活 方 式 , 对 纸 质 期 刊 的 出 版 造 成 一 定 的 生 也
蚕食工作空 间的麻烦 , 同时 , 资料库 中所包 括的文字 、
编辑部人员各种不 同 目的和不 同方式 的需求 。
3 政 管理 自动化 。以信 息技 术 为代 表 的 多 媒 体 . 行 技 术 的 突飞 猛 进 , 将 引 发 学 术 期 刊 编 辑 办 公 模 式 和 必
盟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 美 的 “ 方 拉 官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一切尽在博弈中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曼和谢林:一切尽在博弈中2005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
作为当代博弈论“四君子”之一的罗伯特·奥曼,在国际经济学界早已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而作为美国军事控制理论创始人之一的谢林,也为业内人士所熟知。
既陌生又熟悉的经济学大师白须飘飘、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罗伯特·奥曼,1930年6月8日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
1938年因逃避纳粹迫害,随全家迁到美国纽约。
1950年奥曼从纽约州立大学毕业并获数学学士学位,又于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
奥曼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是一名在以色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享有极高学术声誉的著名经济学家。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科学与社科院院士、英国社科院通讯院士,曾担任国际博弈论学会首任主席。
目前仍担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学会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职务。
奥曼是一位谦和平淡而又直爽的老人。
他在个人网站上介绍自己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死了老伴,现在有5个子女、17个外孙和1个曾孙的老头子。
”他说一不二,信守承诺,遵守时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也同样要求别人履行对他的承诺。
奥曼还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信徒。
2002年他在青岛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恰逢犹太教的礼拜日,奥曼硬是推掉了所有活动,把自己关在酒店的房间里整日闭门不出。
作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奥曼在决策制定理性观点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对博弈论和其他许多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他曾于1983年获得了以色列技术机构颁发的科学技术哈维奖,于1994年获得以色列经济学奖。
很长时间以来,奥曼还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位应当获得诺贝尔奖但却没有获得的经济学家。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思想述评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思想述评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曾经被山东青岛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的博弈论大师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1930年6月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目前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
1950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并获数学学士学位。
之后,又于1952年和195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和数学博士学位。
随后,奥曼加盟普林斯顿大学工业与军事应用研究小组。
1966年,罗伯特·奥曼被选为经济计量协会会员,现任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尼分校经济系和决策科学院教授以及以色列数学俱乐部主席、美国经济联合会荣誉会员等。
罗伯特·奥曼担任多家专业杂志社的编辑,如《国际对策论杂志》、《数理经济学杂志》、《经济学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数学》、《应用数学和博弈和经济行为的SIAM杂志》等。
鉴于在决策制定理性观点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曾于1983年获得了以色列技术机构颁发的科学技术哈维奖,并于1994年获得了以色列颁发的经济学奖。
1998年获得了经济学界享有崇高声誉的西北大学经济学Erwin Plein Nemmers Prize。
2002年与约翰·纳什一同被聘为山东青岛大学名誉教授。
罗伯特·奥曼的代表作品有:《非原子型博弈的价值》(与L.S.Shapley合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4;《博弈理论》(与Y.Tauman和S.Zamir合著),人人大学出版社,1981;《博弈论讲义》,Westview出版社,1989;《博弈论及其应用手册》(与S.Hart合编),Elsevier出版社,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4;第三卷,2002;《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MIT出版社,1995;《文选》,MIT 出版社,2000。
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被专业人士称为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大师的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192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美国公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从博弈世界到东亚货币合作——看2005年诺奖获得者谢林的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
论文关键词: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合作均衡东亚货币合作
论文摘要: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的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对于解释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的“可行性”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两位博弈论经济学家。
博弈论可以分为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
10年前博弈论大师纳什获得了诺奖,其提出的“纳什均衡”向西方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发起了挑战。
10年后,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把纳什的非合作博弈均衡上升为合作博弈均衡。
而它们的研究也是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当前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合作均衡有着许多的对应物:欧元的诞生,对构建亚元区的设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各国纷纷要求加入WTO,尽可能寻求区域性经济合作,巴以冲突下的沙龙单方面行动以及刚刚获得和谈成果的朝鲜六方会谈。
托马斯·谢林是一个和解论主义者,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威胁的力量往往可以遏制威胁。
他于1978年提出的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认为单个人的决定最终导致出乎人们意料的集体行为的现象,这种人们所不情愿的集体行为不仅源于人们的决定对外部资源瓶颈的敏感,还源于人们的决定往往是对其他人的行为作出的反应。
为了进一步说明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谢林提出了一个重要论题:关键多数理论。
在社会决策过程中,有许多强制力能让决策汇于一点形成共识。
这些强制力包括文化的、习惯的因素。
一旦社会形成一个特定的惯例,比如语言、风俗及其他方面,它就很难改变。
实际上,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所面临的国际货币合作问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国际关系通常表现为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三种最基本关系形态。
而“国际货币合作”是当代国际货币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具体形态。
在长期竞争中就会发现:激烈竞争并不能得到想得到的利益,却常常走向恶性竞争、收益下降并可能导致冲突出现,因此,在整个国际社会越来越崇尚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理论的今天,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合作,即竞争的最佳方式就是共同进化与广泛合作,合作就成为现在国际社会唯一可以选择的国际关系发展形式。
合作完全成功时就会达到和谐状态,如欧元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美洲的美元化趋势和东亚货币合作前景展望都反映了在不断重复博弈中,选择合作均衡的正确性。
在国际关系比较紧张的20世纪30年代,汇率被当作主要的经济竞争手段加以运用,相互之间也是一种完全各自为政甚至相互坑害的货币贬值政策,结果是造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极大破坏,这种恶性竞争就是互相之间非合作博弈的结果。
这种以邻为壑的恶性博弈在后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也出现过,但是由于这样的博弈结果极有可能遭到报复和出现两败俱伤,对抗与不合作的情况相对在减少。
根据国际货币合作的历史发展进程,合作各方之间的博弈是长期的、连续的,不可能只是一次性的短期博弈,对抗性或非合作博弈必然会招致报复和国际谴责,这种国际舆论的压力、国际相应机构的责难、利益相关国家的反制约与报复都会使这个挑起不合作博弈行动的国家不敢或没有办法继续这样博弈下去。
因此,在长期而连续的博弈中,国际货币关系的有关各方就更可能走向合作博弈而不是非合作博弈论。
但是合作均衡作为博弈的结果并不是一毗而就的,它是从非合作到合作的过程,它是不断博弈的结果,而在这个“不断的过程”中,谢林提出的“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则直接作用于博弈各方的行为,并最终带来“合作博弈”的结果。
在符合最优货币区条件的货币关系比较密切的一组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可能其中有个别国家因为地缘经济货币关系相对不一样或其他原因不愿意参加最优货币区的货币联盟建设。
此时,这组国家之间就可以进行封锁,形成敌对的非合作博弈,对这个“个别”的国家实行封堵。
而这种封堵一方面是由于新的货币关系而使得过去的关系中断,另
一方面是合作体的各种政策也会对未参与合作的国家形成隔离与封堵。
已经参加货币联盟的国家在新的合作制度下进一步调整和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货币关系,并同时加快调整与不愿意参加合作的国家之间的货币经济关系,这样就对这个不愿意参加合作的国家形成了封堵和隔离;同时,这个被隔离的国家就会想方设法进行自保或寻求更加合作对象。
于是,它们之间展开了博弈,而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被隔离的国家因为损失过大而最终加人合作体;二是被隔离国家与合作体内国家的货币经济关系进一步淡化,而逐渐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最终被排除在原来的最优货币区之外。
而此时谢林的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尽管个别国家认为加人合作体是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但是如果周边国家都联合起来了,而自己还在孤军奋战的话,损失会更大。
受到“关键多数理论”的影响,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和现实中,周边国家或与自己关系紧密的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都会给自己形成一种压力,从而迫使自己与合作体形成封堵状态,面对更为巨大的损失,只能将自己逼进合作体中。
例如,1993年欧洲联盟同意大市场建立时,丹麦全民公决否定参加,但只有意念时间,市场自发形成的封堵就使丹麦经济损失惨重,不得不在进行第二次全民公决后参与进来。
而当前英国不愿意将历史上非常辉煌的英镑废除加人欧元区的决策非常类似于英国早期对待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合作态度。
英国因为自身利益没有参加欧洲共同体,并且还推动欧洲其他国家组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进行一种松散的经济贸易合作,形成对欧共体的对抗。
但是,因为欧共体更强有力的合作形式产生的巨大力量,反而让英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纷纷要求加人进来。
其实,无论是欧共体、欧盟还是欧元区,它们的每一次发展、壮大都是谢林的“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的实证,“关键多数论”所形成的强制力是巨大的,它的存在直接会影响博弈结果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