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第一周备课LJB
九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计划
九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计划1.教学目标:-了解九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事件。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2.教学内容:九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商周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战国时期的变革、秦始皇统一中国、汉代的疆域和政治制度、东汉末年的动荡和三国时期、唐朝的疆域和政治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宋代的疆域和政治制度、元代的统治和朝代变迁、明代的疆域和政治制度、清朝的建立、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
3.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并互相讨论和交流。
-探究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上资源等,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20分钟)-制作简短的动画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知识分享和解读(40分钟)-分小组,学生根据课前学习要求查找资料,分享和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
步骤三: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60分钟)-学生分小组,针对历史上册的某个主题或事件设计课题研究。
-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制作展示材料。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深化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的理解。
步骤四:多媒体教学和展示(4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和文化。
-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评价和课后作业(20分钟)-学生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搜集历史资料、写作业或小组合作项目等。
5.教学评价:-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程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在提问、回答和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每周安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紧扣部编版新审定教材,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学期,我们将学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以下为每周的教学安排:周一:1. 复习上周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介绍本周将要学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对本周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周二:1. 讲授本周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周三:1. 课后作业讲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针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3.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四:1. 复习本周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2. 通过历史故事、历史影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3. 布置下周新课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周教学内容。
周五:1. 新课导入,介绍下周将要学习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下周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措施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历史问题。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课后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5.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假期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假期备课教案模板
时间:一周
目标:通过假期备课,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课程的学习效果。
一、第一天:复习历史知识
1. 复习上学期所学内容,包括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地理位置。
2. 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本次备课的重点内容和目标。
二、第二天:查找资料
1. 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与备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 阅读相关资料,理清思路,准备备课所需材料。
三、第三天:整理材料
1. 将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 制作备课所需的幻灯片或教学板书,用于备课及教学时的展示。
四、第四天:设计教学活动
1. 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展示等环节。
2.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第五天:备课检查和调整
1. 检查备课所需材料和教学活动设计,确保完整和合理。
2. 针对可能不足的地方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备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六、第六天:备课结束
1. 完成备课阶段,整理备课材料和相关资料。
2. 汇总备课成果,准备开课教学。
七、第七天:自我反思和复习
1. 回顾整个备课过程,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
2. 复习备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一周的假期备课教案,相信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会有更好的收获和体验。
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完整)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
(完整)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初三历史第一轮复教案1
目标: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回顾初中三年历史学科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为进一步的复和研究打下基础。
时间:
本次教学计划安排为连续两个课时进行。
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 历史时期的划分和重要朝代的简介;
-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等。
2. 农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转变:
- 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 城市文明的兴起与影响。
3. 世界古代文明简介:
- 埃及文明;
- 印度文明;
- 希腊古希腊文明;
- 罗马古罗马文明。
4.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思想文化的演变;
- 科技发明与发展。
教学方法:
教学将采用多种方法,如讲授、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将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等。
通过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专项测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
家庭作业:
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做好笔记;
2. 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
参考资料:
1. 《初中历史教材》;
2. 《中国历史大辞典》;
3. 《世界文明史》。
该教案为初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的起步,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中历史备课教案的范本
初中历史备课教案的范本
教学目标:
1. 掌握秦朝的建立及统一中国的过程和意义。
2. 了解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3. 了解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
2.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教学准备:
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
2. 激发学生对秦朝兴起和统一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入探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秦朝的兴起和统一过程,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
2. 分析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三、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探讨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秦朝的兴起和统一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秦朝统一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秦朝兴起和统一的文章,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措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秦朝的历史。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2. 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3. 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2. 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应用;2. 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中考历史教材和辅助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包括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和考查形式;2. 讲解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结合多媒体和实例进行讲解;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的背后逻辑和影响。
三、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2. 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能力培养(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2.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3. 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反思:1. 教师要熟悉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3. 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3.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2. 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3. 深入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册历史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强调改造的意义。
2. 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合作探究,对改造的意义进行深入讲解。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如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等。
2. 学生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如钢铁、电力、交通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进行深入讲解。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内容和意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如起草、讨论、通过等。
2. 学生分析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内容,如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意义,如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权利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给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三历史第一周教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材内容: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
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知道但丁和《神曲》。
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名言赏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
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
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
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①西欧社会的最高主宰力量是(),他们的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②()世纪,西欧许多人发掘和继承()和()的文化传统,追求()和(),表现了人类()的本性。
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初三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完整版
初三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完整版日期:YYYY年MM月DD日地点:××教研室参会教师:- [教师A]- [教师B]- [教师C]会议议程:1. 回顾上周所教内容2. 探讨本周备课内容3. 分工合作,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4. 其他事项1. 回顾上周所教内容- 复上周的历史知识点,确保学生已经掌握。
2. 探讨本周备课内容本周备课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时代背景及重大事件- 人物介绍与其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2.1 时代背景及重大事件- 介绍本周要讲解的历史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 分析本时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和认知。
2.2 人物介绍与其影响- 按照教材要求,介绍本周所学历史时期中的重要人物,并分析其影响和作用。
-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背景及其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讨论和思考。
2.3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针对本周备课内容,讨论历史时代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分工合作,确定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本周备课内容庞杂,需要合理分工合作,并确定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研究途径和探索空间。
3.1 分工合作- 根据教师们的专长和兴趣,合理分配备课任务。
- 每位教师负责选取相关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活动。
3.2 教学资源- 教师们共享各自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PPT、教学视频等。
- 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特点,教师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以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
3.3 教学活动- 教师们根据备课内容,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本解读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4. 其他事项- 确定下次备课时间和地点。
- 记录本次备课的讨论和决策结果。
下次备课时间:YYYY年MM月DD日下次备课地点:××教研室以上为初三历史集体备课记录完整版,供教师参考。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周第二节南 湖 中 学 教 师 授 课 计 划
因此介绍金字塔时让学生多看、多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相应补充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11min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记
第 4页
4min
5min
第 1 页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时间分配2 Nhomakorabea文化成就
三、金字塔
古埃及的发展历程是什么?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年代填写。
阅读课本找出有哪些成就。
出示图片,
补充太阳历、象形文字和木乃伊,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化成就认识。
提到埃及,很多人就会想到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那么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精力修建它呢?
分配
第 3页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时间
分配
课堂小结延伸
教师补充材料并提出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金字塔呢?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全面评价: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无限权力
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3.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重点
尼罗河在古埃及的重要地位
难点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课堂类型
初中历史中考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中考备课教案模板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重要日期等;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
2. 能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根据具体内容填写)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材等;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展开:按教学内容顺序逐步展开,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等;
4. 活动设计:设计相关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5.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1.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分析学生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完善教学设计,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第六部分:课后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问题和不足;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4. 继续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主题:初中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初中历史必修一/二/三》
时间:3周
教学目标:
1. 熟悉历史知识,掌握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辨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训练学生解答历史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周:古代史复习
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秦汉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
3.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周:近代史复习
1. 鸦片战争和农民战争
2.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卅运动
第三周:现代史复习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关事件;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特定历史事件,分享结论;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练习题:布置历史题目,训练学生解题技巧。
评估方式:
1.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教学调整: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
第一周集体备课记录
3、开学第一周利用两课时时间来指导学生学习
4、针对难点问题的纪年法换算问题加强训练,进行习题演练,做到真正理解掌握。
自学
阅读分析
讨论探究
教学流程
主备课人教学设计
集体化建议纪要
重
难
点
突
破
1、朝代歌
2、纪年方法的分类,换算。
精
选
习
题
课
堂
探
究
自编习题
课
后
作
业
1、背诵朝代歌
2、灵活运用知识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朝代更替熟练掌握,学会理解和运用纪年方法。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集体备课教案
教研组
高一历史
周次
第一周
时间
8.18
教学内容
初高中衔接
主备课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过程
2.背诵朝代歌
3.学习纪年方法及换算方法
教 学
重难点
朝代歌、纪年方法及计算
主要教法
导学式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印制学习材料
教学流程
主备课人教学设计
集体化建议纪要
1、为学生印制初高中衔接材料
初中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历史知识,巩固基础概念。
2.强化学生对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宋朝的建立与发展2. 元朝的建立与发展3. 明朝的建立与发展4. 清朝的建立与发展教学重点:1. 了解各朝代的建立过程和主要事件。
2. 掌握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认识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1. 掌握各朝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比较。
教学过程:一、复习宋朝的建立与发展1. 引导学生回忆宋朝的建立过程和主要事件。
2. 讲解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分组讨论宋朝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二、复习元朝的建立与发展1. 梳理元朝的建立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探讨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分析元朝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三、复习明朝的建立与发展1. 回顾明朝建立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2. 探讨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分析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四、复习清朝的建立与发展1. 梳理清朝的建立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2. 探讨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分析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变革。
五、总结历史教材重点知识1. 综合复习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建立与发展。
2. 回顾重要人物和事件,加深记忆。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轮的历史复习教案,我发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基础概念。
下一步,我将采取更多的小组讨论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历史第一周周清内容
第一周历史历史周周清内容
一.世界远古人类
1.今天已知的直系祖先是谁?.但不会。
.
今是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哪三大人种?
2.《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布匿战争,
3.罗马帝国第一个称帝者是,被尊称为,何时分裂,分裂为那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灭亡时间,他的标志着什么?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文明古国发源于哪里?为什么?
三.雅典民主达到全盛时期的时间:标志:
五.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人类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有两种:(哪两种,并分别举例出至少三个例子)
暴力冲突:
和平交往:
2.希波战争: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因此设立的体育项目
3.亚历山大东征:时间,结果,影响(2点)
六. 中古时期的东方和西方
1.大化革新的时间,领导者,效仿国家,性质,作用。
2.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繁荣,首都,灭亡。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什么改革确立?
4.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典型斗争是:
5.罗马天主教廷通过什么事件使罗马教廷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
七.列举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文学成就,雕塑,建筑方面的成就。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变革和民族觉醒。
(3)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提高历史学科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夏商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3)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与灭亡,汉朝的繁荣与衰落。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5)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繁荣,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6)宋元时期:宋朝的繁荣与灭亡,元朝的统一与统治。
(7)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与衰落,清朝的统治与近代化。
2.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5)辛亥革命: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6)五四运动: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3.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原因、经过、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3)改革开放:原因、经过、成果。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三、教学方法2.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结合现实,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回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2)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中国古代史复习(1)夏商西周时期:重点讲解夏商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文化成就课时1:中华文明的发祥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掌握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流布;-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壁画和器物等,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2. 呈现: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流布,结合地理环境解释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发展的原因。
3. 讲解:详细解释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如兴起的社会阶层、发达的农业经济等。
4. 梳理:归纳总结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
5. 练:结合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课堂互动-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互动讨论中华文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用图表或文字记录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特点。
课时2: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掌握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
教学内容- 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 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方式;- 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产物,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传播与交流的思考。
2. 呈现:介绍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包括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
3. 讲解: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影响,如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等。
4. 梳理:归纳总结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及其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5. 练:结合练题,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课堂互动- 分组讨论:学生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中华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不同文明交流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2023初三上期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2023初三上期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本备课组的总体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合理安排备课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备课效率,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二、备课组成员备课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备课组教师。
三、工作计划1. 第一周:- 组建备课组,确定组长和副组长。
- 组织备课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
- 分发教材,要求备课组教师提前阅读,准备备课。
2. 第二周:- 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集体备课。
- 就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讨论和分工。
-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检测。
3. 第三周:- 安排备课组成员进行个人备课,根据教学计划进行课时的详细规划。
- 提醒备课组教师注意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第四周:- 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制作教学PPT、课件和教案,以及其它辅助教学材料。
- 督促备课组成员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5. 第五周:- 分析和评估备课组成员的备课成果,提供指导和帮助。
- 梳理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 评估教学资源和教学计划的有效性,做出调整。
6. 第六周:- 分组进行交流和分享,讨论备课教案和教学材料的优缺点。
- 审查备课教案和教学材料,确保其质量和合理性。
- 整理备课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修订和完善备课计划。
7. 第七周:- 汇总备课组成员的备课教案和教学材料,形成备课资料集。
- 准备阶段性测试题目和参考答案,进行教学评估。
- 就备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和讨论,找出解决方法。
8. 第八周:- 组织备课组成员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备课经验和教学方法。
- 撰写备课组工作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四、工作要求1. 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备课组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发挥备课组的协同效应。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
初三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2.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3.历史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
2.难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2.使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吗?(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
2.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
(2)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3)分析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课时: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1.讲解重要历史事件(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朝的建立。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秦朝的暴政、汉朝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5)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唐朝的繁荣。
(6)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分裂。
(7)宋元时期:宋朝的建立、元朝的统一。
(8)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繁荣。
2.讲解重要历史人物(1)夏商周时期:大禹、商汤、周公。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3)秦汉时期:秦始皇、汉武帝、诸葛亮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操、刘备、诸葛亮等。
(5)隋唐时期:唐太宗、武则天、李白、杜甫等。
(6)五代十国时期:赵匡胤、石敬瑭等。
(7)宋元时期:赵构、忽必烈等。
(8)明清时期:朱元璋、乾隆皇帝等。
3.分析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关系第三课时:历史发展趋势1.讲解历史发展趋势(1)从分裂走向统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第一轮复,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复内容1. 三国时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著名将领和重要战役。
2. 祖国的繁荣与发展: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事件和方式,如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航海等。
3. 近代史:回顾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
复方法1. 阅读教科书:学生应仔细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理解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做题:学生可以完成题册上的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小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复内容,分享彼此的理解和发现。
4. 制作笔记卡片:学生可以制作知识总结的笔记卡片,便于日后复和回顾。
复计划1. 第一周:复三国时期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背景、著名将领和重要战役。
2. 第二周:复祖国的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事件和方式。
3. 第三周:复近代史的相关事件,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
4. 第四周:进行复总结,完成笔记卡片并做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事件和方式。
3. 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期的重要内容,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课堂活动:设置一些互动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方法1. 课堂问答:在每堂课结束时进行问答,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题测试:每周末进行题测试,检查学生对复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 题册- 互联网资源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轮复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祝学生们研究顺利,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原因?
2、怎样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制成示意图,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大致的描述?
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各自原因是什么?从总体上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危机和经济调整
这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
B、特点:70年代发生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进行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C、原因:①经济发展弊端日益显露,受到石油提价的严重打击;②通货膨胀,债务沉重(教师解释:“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意思。)
三、新经济的出现
备课时间
2014年2月18日
上课时间
2.27-2.28
主备人
栾俊勃
课题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对日本崛起后的一系列恶行,激发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感。
突破措施: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涉及美国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珍珠港事件后,亚洲太平洋战场的战争。
2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作战。
3雅尔塔会议后,领导英美盟军参与打败意大利和德国。
4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迫使它无条件投降等。
教师顺势导入:美国是二战中唯一在欧亚战场同时作战的国家,其领土除了珍珠港遭到空袭外,其它地区不但没有遭到破坏,反而因为加紧生产武器和其他战争物资,刺激了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成为战后最富强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原因何在?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原因?怎样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制成示意图,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大致的描述?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各自原因是什么?从总体上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
4、你从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演示相关图片,辅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解释事件原因,分层解析,学生“动脑筋”)
一、战后的繁荣
这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特点: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C、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2、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重难点
分析及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变化的关系;“通货膨胀”、“新经济”的涵义
过渡:西欧虽然在美国和自身的努力下,经济快速恢复,但是重新发展起来的欧洲也逐渐发觉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于是一个地区性的合作组织逐渐形成。
2.“欧共体”的建立
(讲述)今天的世界,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地区。那么这个“欧共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欧共体建立的背景是什么?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及意义是什么?首先,我们看看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重难点
分析及
教学方法
重点:二次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重点。
难点: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和作用。
突破措施: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
2、“动脑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两位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讨
论,你有什么看法?
A、女生:战后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男生: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C、综合: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④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⑤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两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清晰,但表述都有偏失之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只能是主要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才是根本原因;“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也是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配合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导入语:结合我们上个单元所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德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祸首,它们在发动世界战争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无穷灾害。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然而,日本和欧洲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不仅完全医治好了战争带来创伤,更是实现了被称为“奇迹”的高速经济增长。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深思。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今天的“欧盟”的前身是什么组织?这个组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它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呢?请大家翻开书,让我们来一起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主导产业
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从传统工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再转移到信息产业,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并对二战后50多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
总值年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讲授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出示图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二战中欧洲是主要的战场,战争的破坏力度也最大。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到处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各国的粮食、原料、燃料等重要物资严重短缺,号称“不夜城”、“浪漫之都”的巴黎,由于供电能力下降,晚上的路灯只开一半,而且灯光微弱。德国城市的不少居民只能靠占领军的每日分发食品度日。各国许多工厂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工业水平急剧下降。当时笼罩着西欧的气氛是严重萧条和一片绝望,西方舆论界多不乐观,认为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这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A、时间: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B、特点: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教师解释:“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C、原因:①改革社会经济;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最早出现的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合是在什么时候呢?是什么样的联合呢?
(学生回答)
(讲述)“欧洲共同体”组织的出现,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它的出现对当时参加“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有什么作用呢?
(回答)
(讲述)“欧洲共同体”对成员国的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欧洲共同体”的出现,也是为更多的欧洲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开创了一种新途径。这也是为日后欧盟组织的出现,迈出的第一步,事实也证明了这是成功的一步。那么,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是怎样的呢?
评]。
5、提醒学生预习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学后记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要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回答)
(讲述)我们都知道,欧洲有一个特点,在欧洲的版图上,国家很多,而且都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回想一下当时美国内战,就是因为国家的不统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国家林立的欧洲,随着战后欧洲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西欧国家的联系也在日益密切。
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