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指利用担任职务的权力和地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务职责,以获得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首先,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之一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现行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进行规制不严、制度设计不完善,或是制定者在考量不周全、无法预见各种情况时,职务犯罪容易出现漏洞。
因此,应该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完善,为职务犯罪提供更加严谨的法律基础。
其次,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还包括经济利益驱动和腐败现象存在。
一些担任职务的人员利用其职权,通过索贿受贿、贪污侵占等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腐败现象也为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一些公职人员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这为他们进行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此外,职务犯罪的产生也与职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有关。
一些职务人员道德底线低,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对法律法规不重视,容易贪图利益,产生职务犯罪行为。
因此,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是防止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防治职务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和查处,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加强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此外,要加强对职务人员的考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职务人员,确保他们正确履行职责。
另外,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反腐措施,并加强对公共资源和职务权力的监督。
同时,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运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腐败现象,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更少的机会。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及警示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及警示在国有企业中,职务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并提醒职工警惕风险,国有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探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及警示。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企业职务犯罪的定义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人员招聘、晋升和调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避免职务犯罪产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招聘符合条件的员工,并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正确引导。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督,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察机构。
该机构应由专业的监察人员组成,负责监督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职务犯罪行为。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引入第三方监察机构,对企业进行外部监督。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监察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减少监察机构内部纠纷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为了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国有企业应加强职工教育培训。
这包括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常识的教育、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以及职业操守的教育等。
通过这些培训,可以提高职工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增强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重要岗位职工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执掌权力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结语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及警示是一个长期且紧迫的任务。
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等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提高职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同时,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进一步净化企业环境,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及警示,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希望国有企业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的素质,从而确保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对策1.1 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表现。
(1)位高权重,贪污受贿。
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通过对近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分析后发现,现阶段职务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多“五多”、“两突出”的现象。
即:从发案单位类型看,工矿企业发案多;从涉嫌犯罪的主体看,担任正职领导的多;从岗位分类看,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多;从单位层次看,基层部门发案多;从犯罪性质看,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多。
(2)具有高隐蔽性。
职务犯罪中的行贿问题,大多是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而在共同贪污的过程中,也是在极少数有利益关系的人之间进行的,很少有同案人主动揭举揭发,他们已结成一个生死修悠关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体。
进则同进,退则同退,黑幕交易极少让外人知晓,如号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案,前后从群众举报到密秘侦查到最后破案,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李真也从“双规”到逮捕前后抗拒交待犯罪事实长达108天,许多关系人,知情人,同案犯,供了又翻,为案件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前后两年的侦破工作中,光立功受奖的专案组成员就达398名之多;曾创下建国以来虚开增值税发票第一大案的陈学军、吴芝刚案案卷总数这达794册。
数量之多,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们就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合计33亿元,使国家税收损失达3.93亿元,涉及企业1000多家,涉及27个省、市、自治区,职务犯罪的高隐蔽性为案件的突破和查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具有高智能性。
智能化犯罪是高技术时代的产物,智能化犯罪代表着21世纪犯罪的新趋势,现在犯罪主体高学历化,手段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显现。
2004年由哈尔滨市公安局侦破的陈名千特大伪造金融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00万美元。
陈做案时年仅21岁,毕业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前面提到的陈学军、吴芝刚案,陈学军做案时28岁,吴芝刚做案时27岁,也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北京海滨区国税局负责增值税发票工作,他号称是电脑“专家”,从进入电脑系统修改数据再退出系统,前后只需一分钟,后来他还非常狡猾地销毁了大量电子证据,给侦破案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李婷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人数日渐增多,犯罪人员的级别越来越高,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职务经济犯罪的现状危害及成因,探讨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原因;对策一、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现状与危害近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十八大以来国企高管落马不断,涉及石油、钢铁、煤炭、电力、通信、航空等多个领域。
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挫伤了职工改革积极性,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且涉及面广,危害性越大,探究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对于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国企职务犯罪的成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内部、外部的因素,又有现实直接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历史遗留因素等。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导致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权力失去监督、制约是根本原因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政府丧失了过去传统体制下对企业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权。
同时,由于企业经营者经营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财产,缺乏必要的产权制度的约束,不必顾虑承担国有资产经营风险责任,加上企业内部纪检、监察体制存在弊端,不能对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效实施监督,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经营决策权,以损害所有者权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为职务犯罪大开方便之门。
(二)综合素质不高、廉洁意识不强是内部自身原因国有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虽不直接表现为企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政绩,但它对企业经营者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却常常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往往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有的本身廉洁意识不强,一旦手中有了权力,在制度不够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国企改革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甚至化公为私,最终不可避免就走向犯罪深渊。
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
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及对策依法打击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是检察机关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我院认真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的同时,先后在我市国有厂矿、企业,依法查办厂长、经理职务犯罪案件十余件,为国企改革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利的促进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
针对企业领导职务犯罪突出这一问题,近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厂矿、企业进行调研,并就犯罪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国企领导职务犯罪的成因⒈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观念淡化。
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逐步转轨中,某些厂矿、企业领导者一味追求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及法律法规的学习。
有些主要领导彻底放松思想改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抵御不了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步一步滑向罪恶的深渊。
这些领导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时,还能从严要求自己,工作有业绩,群众口碑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放松了思想改造,私欲开始膨胀,进而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实施职务犯罪。
⒉民主意识较差,特权思想严重。
随着国企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转换经营机制中,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其经营体系和监督机制不可能尽善尽美。
针对这些新问题,在决策方面,个别企业领导不走群众路线,不发扬民主作风,一意孤行,搞一人说了算。
加之重效率、轻管理,重经营、轻监督的错误思想支配,致使不照章办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给经济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⒊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个别企业管理混乱、粗放,不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甚至有些是家族式管理,从原材料购进到产品销售都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制度既便有制度也不去执行,也没有人监督制度的执行。
财务报销由领导一支笔签字,会计只能履行核算职能,而对监督职能的履行感到畏难。
最新-浅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 精品
浅析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对策职务犯罪作为一种腐败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根源是非常复杂、多种多样的。
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体制本身的原因,也有体制以外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下面,着重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探讨。
(一)客观原因1、利益的驱动。
改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利益的重新调整,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社会财富获得了长足的提高。
于是,在社会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背景下,在不抗拒的利益诱惑和利益冲突面前,一小部分有权人便利用手中的公权为自己、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边的小集团谋取私利。
2、体制的缺陷。
改革开放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它不能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期内一下子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弊端消除干净。
原来在浓浓的阶级斗争气氛下对整个社会的利益诱惑的抑制机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新换代殆尽;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的绝对化现象和特殊历史条件下家长制的复活现象,大大地抑制了社会对权力者的监督功能,从而给权力腐败创造了可乘之机,剧变的社会使原有的秩序规则失灵,而新的社会秩序却没能及时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体制上的这种弊端和缺陷给腐败的泛滥创造了最好的机遇,权力腐败就是在这种体制缺陷中迅猛地发展、泛滥起来。
3、惩罚的失当。
惩罚是遏制腐败行为最重要的手段。
而且,对于某种流行的恶行,惩罚一定要及时,将其扼杀于起始阶段。
然而,始发于上世纪80年代的腐败并没有得到有力的遏制。
一是对反腐败的意义讲得很透、很深,但未真正地付诸于行动上;二是存在刑不上大夫,官官相护等打击不力的现象;三是以运动式的方式来反腐败,紧一阵松一阵。
各种腐败活动因低风险,高收益而日益活跃。
4、对策的乏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被逼出来的,整个社会缺乏思想上的、心理上的、组织上的准备,对突然发生的包括腐败在内的社会问题,我们社会并没有经历过,缺乏积极的、应变的准备。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职务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职务犯罪是指企业工作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利用职权从事非法活动,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内外勾结、财务造假等行为。
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员工的合法权益,预防职务犯罪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1. 贪婪和物质诱惑:一些企业工作人员由于经济困难或者贪图享受,利用职务之便争取个人利益。
这种个人主义和贪婪的心态使得一些员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 制度和监管不健全:企业在管理制度和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员工的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3. 环境和文化因素:企业内部文化和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存在以权谋私、以利益至上的文化氛围,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
二、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力度,建立严格的审计、考核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同时,加强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背景调查,减少潜在犯罪分子的进入。
2. 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增加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以减少经济问题引起的职务犯罪。
同时,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制度约束和惩罚,形成威慑力,减少犯罪的发生。
3. 提供持续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传承企业价值观,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和责任感。
4. 加强合作与监督:企业应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监督对企业职务犯罪行为的预防。
同时,企业应主动配合执法机关进行调查和取证,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5. 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职务犯罪风险,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企业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
企业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在职务犯罪领域,产生职务犯罪的原因也由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相互结合而发生。
企业干部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一是监督缺位,迈向职务犯罪的助推手。
“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
”现实中,某些企业内部一些重要的职权,往往掌握在少数几名管理人员手中,而针对这些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却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广度和深度。
这就造成了一些干部在运用权力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一个人说了算,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制约作用。
这是诱发企业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
二是环境的影响。
首先是家庭环境。
人常说,一个廉洁的干部背后必然有一个“廉内助”。
同样,一个贪官的背后也一定有一个“贪内助”。
其次是交际环境。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每个人都在交往中生存。
但交友不慎,交友过滥,都会对自己产生重要的影响。
很多领导干部自认为人缘好、”哥们儿“朋友一大堆,收他们的钱不会出事。
可到头来却往往是这些所谓的”哥们儿“把他们送上不归路。
导致企业干部职工职务犯罪的主观原因:一是信仰立场动摇,职业道德沦丧。
大多数的职务犯罪,都是从丧失信念开始的。
因为失去了信仰,人生就没有了奋斗的方向,就容易走上歧途。
有很多落马的干部不去好好修养自己的德行,不思为企业和职工谋取利益,却要么迷信风水、烧香拜佛;要么生活糜烂、腐化堕落。
二是价值观扭曲,贪欲无限泛滥。
一些人把金钱、官位看得太重,私欲严重膨胀,对物质、金钱有一种本能的占有欲,只要有机会,就大肆敛财。
三是侥幸心理作怪,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前在一些职务犯罪分子中有一个顺口溜,把一些贪官的侥幸心理描述的非常到位:犯事未必被发现、发现未必会立案、立案未必能查清、查清未必被起诉、起诉未必被判刑、判刑可能是缓刑。
这就是典型的侥幸心理。
纵观一些大大小小的职务犯罪案件,涉嫌职务犯罪的干部无一不是觉得自己的事情做得很隐蔽,没人会知道,但恰恰是这自认为做得“很隐蔽”的事情让他们栽了跟头。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那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职务犯罪的预防怎么做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1从立法方面看,一是在处罚职务犯罪类的刑法规定中,有的部分过于抽象、笼统,容易在主体及一些法理认识方面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对职务犯罪的认定和打击。
二是在确定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性和职责范围方面规定不明,或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确定,造成“职”的范围缺乏理论依据,难究其责。
三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履行的监督规章,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些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2在民主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遭遇着较多的困难,无视民主、压制民主、甚至破坏民主的现象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观念淡薄,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听不进一点不同的意见,目无法纪,利用职权任意行事,如此作为,难免会产生一些危害经济与法制建设、损害人民公众利益的结果,滋生专权型职务犯罪,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必然要导致腐败。
3在执法方面,一是某些检察人员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受办案人素质、犯罪人各有特异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罪必究,从而使一些人怀有侥幸心理,涉足犯罪。
二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以罚代刑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领导干部,有时为了顾及政府形象、社会影响等,以党纪政纪处理代替刑事责任,且形成比照处理的惯例,削弱了惩治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
三是某些司法制度不够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法律、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减弱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力,予职务犯罪以滋生的土壤。
4从监督制约机制方面看,上级部门的监管不力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经济的好坏成为衡量领导政绩的首要因素。
报告总结-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精品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19年12月至2019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2032件,结案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831人。
其中县处级干部5916人,厅局级干部415人,省部级干部15人。
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4775人,占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总数的2.9%。
由此可见,职务犯罪行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形势之严峻,问题之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惩治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侦破了一批职务高、数额大、影响大的大案要案,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等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振奋了党心民心。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19年11月3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时强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注重有效预防腐败,从源头上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所谓职务犯罪,就是在行使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公共权力过程中,为了个人和部分小团体集团的利益,不正确的行使权力,侵犯了国家和其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从而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他们的犯罪是因为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功能的歪曲和异化。
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职务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职务犯罪。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
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漏洞。
总体来讲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位高权重,贪污受贿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马德受贿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绥化市有半数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
据黑龙江省纪委发布的消息称,马德利用职务之便和手中之权,从1995年至2019年4月,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2385万元,已核实认定马德受贿人民币502万元、美元25万元。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职务犯罪是官员腐败的极端表现,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金钱的诱惑。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务犯罪的原因政治素质低、精神文化空虚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数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的政治学习和提高,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
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动摇了理想信念。
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助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
权力过于集中、缺少监督和制约[4]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
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
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的疏漏。
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
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
而且,权力过分集中还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
1、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
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
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
江泽民同志说,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现大问题。
我国腐败现象发生的现实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危及政权的稳固同其作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历史任务。
本文以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意见。
一、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一)政治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衡。
作为权力之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权力之行使者的国家公务人员之间出现了相对分离、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但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的状况。
另外,加之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各种弊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等消极因素,很容易使某些素质不高的国家公务人员或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其职权、或者不尽其职责,实施职务犯罪。
2、严重的官僚主义。
国家机关臃肿庞大,权力过分集中,必然造成严重的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职务犯罪的日益增多。
例如,玩忽职守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渎职型的职务犯罪,便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所直接导致的恶果;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也正是行为人钻了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的空子,在其“委派”、“信任”、“重用”的掩护下所实施的行为。
(二)经济原因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体制,其中的消极因素成为了产生职务犯罪的温床,例如,某些有钱无权的私有者为了获取暴利,往往“以钱开道”,用重金贿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物资等部门的国家公务人员使某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导致索贿、受贿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多种分配方式,即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之以按资分配、按股分红、风险收入和其他非劳动收入,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由此迅速拉开,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裕了起来。
这些,易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心理失衡,进而在一定条件下去实施其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预防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思考
预防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国企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却有增无减,呈上升蔓延之势,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
国企领导干部的犯罪行为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令人发指。
因此,国企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不容忽视,理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一、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诱发原因1、重视效益,轻视教育。
在国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有的存在着重生产经营,轻思想政治工作倾向,一味强调“生产经营指标”、”经济效益”,忽视对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勤政廉政教育,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有所下降。
少数干部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权力和职务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2、标准变异,用人不当。
我们党的干部路线是任人唯贤,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然而在里,真正容易升官的一是在“大官身边的人”,二是用钱铺路的人,三是靠“吹”的人。
这就形成变异的干部标准,它不仅在事实上否定了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还诱导了干部队伍的腐败,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
试想,让这些心术不正者混上领导岗位,“一朝权在手”,凯能不贪!3、心里失衡,思想蜕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国企经营者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先富起来,而自己的合法收入与其贡献以及经营业绩相脱节,与私营相比相差甚远,心里失衡,诱发个人主义膨胀,贪图享受,思想霉变。
这是国企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心里动因。
4、制度不全,管理不严。
国企改革已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运行模式走向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但管理制度还欠规范和完善,这使得一些人有机可乘。
有的制度对国企面向市场后的一些行为未予明确界定,凡事按个人意愿办,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一些人就乘机贪污、私分、挥霍,把搞得乌烟瘴气。
5、大权独揽,监督不力。
目前有较大一部分国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经营者监督不力,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乏力的问题,这正是监督体制不顺所致。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职务犯罪不仅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更是严重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权益,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和警示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危害职务犯罪是指国有企业员工利用岗位上的权力和职务,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吞国有财产等非法手段,侵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而实现个人或他人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破坏了企业形象,也会使国家、公司和职工利益受到侵害,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1.制度不完善:在国企中,一些制度规定不够完善,对于职务犯罪行为的监管和惩罚措施不够严厉,缺少足够的震慑力。
2.腐败文化存在:一些企业领导过于强调效益和经济发展,导致贪污受贿等行为得以存在,职工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利益,这种腐败文化的存在成为了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温床。
3.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部门之间以及企业高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隔阂,导致一些职工利用职务漏洞进行犯罪。
三、预防与警示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制度规定,对职务犯罪进行明确的界定,建立和完善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制度体系。
2.强化监管与惩罚力度: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监管力度,对于职务犯罪严厉打击,加大对职务犯罪的刑事处罚力度。
3.培养企业文化:营造清正廉洁的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教育,让员工树立和自觉遵守企业的利益和行为准则。
4.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机制,招聘资格高、廉洁自律的员工,提高员工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管能力,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基础。
四、结语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加强预防,打击和惩处职务犯罪。
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在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方面取得重要的成效。
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国 企 职 务 犯 罪 的 原 因பைடு நூலகம்
及 预 防 对 策
政企分离也为自主权提供了切实的保 证, 但是防止经营权滥用的监督制约机 制却没能有效地建立和落实。 在具体案 件中我们可以看到, 监督不力主要包括 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 况缺乏监督; 二是上下级之间的监督缺 位, 现行用人体制中下级对上级领导的 行为即便不满也不敢直言, 而这些都是 造成国企职务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 三 是财务人员没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没 有切实起到 “把关” 的作用。第二, 企业 不健全, 管理混乱, 内部管理体制落后、 是造成国企职务犯罪频发的另一关键 原因。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许 多国有企业的现有管理制度较为陈旧,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管理水平 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因而在管理 □ 张 煜 婷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检察机 关立案侦察的职务犯罪案件中, 国有企 业的职务犯罪案件逐步凸显出来, 且所 占比例较大,呈一种趋势化状态存在, 已经成为横亘在国企改革之路上的一 大障碍, 对国企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对策, 是我们每一个司法工作人员必须 思考的问题。 一、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第一, 所发案件中, 贪污罪、 挪用公 款罪、 贿赂罪等以得利为目的的犯罪案 件较多,且涉案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二是企业的 财务管理人员;三是企业的供销人员。 第二, 违规违纪经营现象的出现和企业 内部存在的漏洞, 是造成职务犯罪频发 的祸根。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小集体利 益, 解决一些不便报销的费用, 例如, 招 待费、 职工奖金、 福利等, 在企业内部私 设 “小金库” 的行为较为突出。第三, 乘 企业改组、 联合、 兼并及转换经营机制 之机, 挪用、 私分、 侵吞国有资产。一些 企业管理者借国有、集体企业转制、 改 制之机, 通过压低资产评估、 企业破产 权损等手段, 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 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指的是在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期间,员工利用其职务的职权或资源进行非法行为,以获取个人利益或给他人带来损失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财产等。
2.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源自个人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许多职务犯罪行为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比如通过滥用职权获得财务利益、接受贿赂等。
由于部分员工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不满,他们容易受到潜在收益的诱惑而从事职务犯罪。
2.2 职权不规范职务犯罪也与职权不规范有关。
一些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交叉等问题,给员工提供了从事职务犯罪的机会。
缺乏对职权行使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职务犯罪的发生。
2.3 监管不足监管不足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因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职务犯罪者逃脱惩罚。
一些员工对于监管机构的能力和决心存在误判,从而敢于冒险从事职务犯罪。
2.4 道德缺失道德缺失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容易被个人私利所驱使而从事职务犯罪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会增加职务犯罪的发生风险。
3.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对策:3.1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职权行使的规范和合法性。
3.2 强化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对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和监管的合力,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近年来,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的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各国对此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国政府对职务犯罪的防治工作更是将其列为重中之重。
从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来看,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数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高级别的案件有所增加。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防治职务犯罪的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问题:职务犯罪现象仍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隐藏的职务犯罪分子没有被发现、查办,反腐败工作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找出预防之方法。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犯罪学认为: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形式,其发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
主要表现在:(一) 职务犯罪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封建社会对官员的选拔制度是“跃龙门”式的科考制,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约束下,由于对身份和地位的极度崇尚,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跃龙门”,一旦获得一官半职,便利用所获得的特权进行各种“活动”。
权力、金钱居于社会的支配地位。
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只经历了短暂的资本主义发展,而对作为资本主义所具有、提倡的许多先进的内容却没有成熟的吸收。
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
我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的背景下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
因此,官僚主义的腐朽思想及钱、权这两个封建等级社会所极度崇尚的东西被现今社会的多数人所“继承”下来。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则表现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金钱的贪婪,这种“利欲熏心”的官僚主义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公职人员目无法律,走向犯罪道路,从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具有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
(二) 体制弊端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
n 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 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 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 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 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 5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n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 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5千至2万元为数额较大;10万元为数额巨 大)。
PPT文档演模板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
n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利用本人的职权或者与职务有关如主管、经管、负责或者参与某 项工作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本人职权范围内的权力。“与 职务有关”,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权,但是利用了本人的职 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构成公司、企 业人员受贿罪不可缺少的条件。 “索取他人财物”,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乘请托人 求其谋取利益或他人有困难之机,向他人索要财物的行为。其中 有的是直接索要,有的是以隐晦的方式暗式对方送钱送物,索取 贿赂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比收受贿赂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要大得多。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及预防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0
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
大家好: 据领导工作安排,今天利用这个机会
和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企业工作人员的职务 犯罪及预防问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逐步深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情况下,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细胞,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但是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发展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企业 中出现的职务犯罪问题,预防企业职务犯罪,也成为了公司 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同大 家一起交流、探讨企业中常见的职务犯罪行为。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论文摘要】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最严重最突出的表现。
本文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以期有效遏制职务犯罪。
【论文关键词】职务犯罪;原因;对策职务犯罪是引发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以及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毒化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腐斗争重点打击、惩治和预防的对象。
及时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前提。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一)权力的原因权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前置性条件。
公共权力的大量存在,能够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行政职能,但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
在现行体制下,公共权力往往集中于少数领导干部手中,实际办事的人员没有决定权,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上缺乏民主和监督,这就为少数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另外,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在办案实践中,有一些机关部门,虽有权力监督机制,但对监督的实际效果过问很少,导致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权力监督。
实际表明,权力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会产生利益,其实质就是数额巨大的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有着很强的诱惑力,这些利益和诱惑正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动力源泉。
(二)制度的原因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并存,体制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使权力运行失去必要的透明度及应有的监督制约。
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也形成了制度体系的混乱,大大减弱了制度对腐败活动的监控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具备科学性。
有些制度设置的时候就不科学,一开始就是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起来的,基于这种制度基础之上产生的权力必然具有腐败的属性。
因为这个制度并非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而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利益。
二是制度制约的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对企业生产经营、 人事任免 、 资金使用有相 当大的权 力, 加上 监督制度 的缺乏, 企业领导干部就成为了某些不法分子“ 攻击”
的 目标 。 因此 , 不少 素 质不 错 , 各方 面表 现突 出的领 导 干部 , 短 在
企 业领 导 干 部 职 务犯 罪 呈 易发 、 多发 的 态 势 , 务 犯 罪 的 手 段 和 方 式 日趋 多样 化 、 蔽 化 . 会 危 害性 和 破 坏 力 日益 严 重 。鉴 职 隐 社 于 此 , 立 有效 完备 的权 力 运 行 制 约 机 制 , 预 防职 务 犯 罪 的 根 本 保 证 ; 强监 督 和 举 报 工 作 是 打 击 职 务 犯 罪 的 关键 ; 击 职 建 是 加 打
一
因人手 , 探讨预 防企业领 导干部职务犯 罪应采取 的措施 和办
法, 以期 更 加 有 针 对 性 地 开 展 工 作 , 少 甚 至 杜 绝 职 务 犯 罪 减
原 因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是 与 社 会 道 德 、 值 观 念 多 元 化 相 联 系 价
行 为。
一
的 , 场经 济往往 比思想 教育、 市 比各种 规定更 能改变人们 的
第2 O卷
第 1 期
Vo _ O No 1 【2 .
企 业领 导 干部 职 务犯 罪 的成 因和预 防
蒋 子鑫
( 利油田有限公司 东辛采油厂 , 胜 山东 东 营 2 7 9 ) 5 0 4
[ 摘 要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中, 由于社会原 因、 个人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务犯罪还必须依靠新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
[ 关键 词 ] 企业; 领导干部; 职务犯罪; 成因; 预防对策
[ 中图分 类号] 2 29 F 7 .1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635 3 (06 0—0 40 l —9 52 0 )108 —2 7
废 ” 心 理 , 思 想 、 = 上 与 党 和 人 民 的要 求 发 生 了 严 重 的 的 在 观{ l :
人 所 应 具 备 的 道 德 价 值 观念
人 员越来 越广 , 涉及 的犯 罪数额 越来越 大 , 已引起 了人们 的
广 泛关 注 。 本 文 将 从 分 析 职 务 犯 罪 产 生 的社 会 原 因 、 人 原 个
3 .市 场 经 济 导 致 价 值 观 念 的 转 变 是 职 务 犯 罪 产 生 的 又
也不 敢 揭 发 职 务 犯 罪 , 长 了犯 罪 者 有 恃 无 恐 的心 理 。 加 上 助 改 革 不 断 深 化 , 益 分 配 过 程 中 拜 金 主 义 思 潮 的 影 响 , 面 利 负 文化 观 念 的 侵 袭 , 分 领 导 干 部 滋 生 了 “ 权 不 用 , 期 作 部 有 过
分 领 导 的 权 力 难 以受 到 限 制 , 别人 都 要 惟 命 是从 在 失 控 和 约 束 不力 的情 况 下 , 人 的意 志 常 常 由于 没 有 压 力 和 牵 制 而 个
轻 易 地 进 入 权 力 过 程 , 而 使 用 权 人 形 成 不 谨 慎 甚 至 随 意 的 从
短时间内就抵不住各种诱 惑与腐蚀 , 腐化变质 , 沦为罪犯。 2 .职务 犯罪是 各种不 良思想 、 文化综 合作用的结果 我 国长期以来 “ 官本 位” 的思想 及“ 怕诉 怕 官” 的群 众心 理在不同程度上弱化 了职务犯罪的预防机 制 , 使部 分人不愿
上升的原因之一 。
1 .权 力 自身 特 性 是 职 务 犯 罪 产 生 的 最 根 本 、 深 层 次 最
的原 因
当然 , 职务 犯罪 的发生还有 许多 其他 的社 会原 因 : 薪 如
金较 低 、 僚 主 义 作 风 严 重 以 及监 督 机 制 的 不 健 全 等 。 官
( )职 务 犯 罪产 生 的 个人 原 因 二
原 因 , 有 微 观 层 次 上 的 个 人 原 因 , 究 其 根 本 原 因 则 是 权 也 而 力 的失 控 和对 不 正 当利 益 的追 求 。
( )职务 犯 罪 产 生 的社 会原 因 一
惜损害他 人 的利 益 , 这种思 想在领 导干部 身上亦有所 表现 ,
不少 人 利 用 手 中 的权 力 获 取 非 法 的个 人 利 益 . 是 职 务 犯 罪 这
职 务 犯 罪 产 生 的 原 因
行为方式 以及人们 的偏好 。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 , 们的价 人 值观在 悄悄地发 生变 化 , 追求 的价 值 目标从 “ 心一 意为人 一
民服 务 ” 成 “ 人 为 我 , 为 人 人 ” 为 了 增 加 个 人 收 益 , 变 人 我 , 不
、
职 务 犯 罪 产 生 的 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 宏 观 层 次 上 的 社会 有
职务 的显著特点是与权力紧密联系。 在现行体制中, 由于民 主集中制的不完善, 职务人员就成为了管理企业 的代表 , 职务人
员 也就拥 有 了将 权力 变为 资本 的 可能 掌 握 一 定权 力 的领 导 干
1 .权 力 过 于 集 中 , 且 行 使 权 力 的 过 程 缺 乏 有 力 的 制 而
职务犯 罪是指 国家工作 人员 利用 职权 或职务 上 的便 利 条件进行犯 罪活 动, 或对 工作严 重不负 责任 , 致使 国家 和人
民 利 益 遭 受 重 大 损 失 的犯 罪 行 为 。近 年 来 , 务 犯 罪 涉 及 的 职
背 离 。在 一 些 案 件 中 许 多 领 导 干部 所 表 现 出 的贪 婪 无 耻 丧失 了 一 个 正 常
维普资讯
20 年 3 06 月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S e g i le eCh n ie st fP toe m o r a o h n l Colg iaUn v riyo e r lu
M a .2 06 r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