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分析
外力地质作用讲解
2、高原和山区: 山前冲积扇、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多呈带状(实例)
例1
1、下列岩石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C
2、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丘、冲积平原 B、三角洲、冲积扇
C、戈壁、三角洲
D、沙丘、冲积扇
D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10.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C
例6
08江苏卷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
已知图中仅山地岩浆岩中有原生金矿,但地质工 作者在A处沙层中就发现了金砂,用外力作用解 释该现象的成因。
思维训练 (09北京卷)
分析方法:内 外力共同作用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冲积平原: 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形成沿河 聚落带、沿海聚落带(实例)
冲积扇平原有哪些有利于 生产建设的条件?
河漫滩 平原
我国哪些大城市分布 在河漫滩平原上?
说明下列地貌名称及外力作用
A
B C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沙漠壑、长江
三峡
冰川地貌: 青藏高原
喀斯特地貌-流水侵 蚀:云贵高原
流水沉 积:冲积
扇、冲积 平原、河 口三角洲
C.大陆架
D.沙丘
4.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过程称地质作用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的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岩石的产状。
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有联系的沉积岩系。
矿井瓦斯: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由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绝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用m3/d表示。
矿山压力:地下的煤层和岩层,在未采动之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形成一种促使围岩自己采掘空间运动力。
地质储量:在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经地质勘探和调查查明的符合国家能源政策规定的煤炭资源标准的储量,亦称为生产矿井总储量。
设计损失量:指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政策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三量:在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开切阶段掘进的巷道分别称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而由这三种巷道圈定和构成的可采储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简称三量。
1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一级圈层2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固),(胶结)和重结晶。
3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4岩石按成因分为(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5按地史中生物演化的阶段可建立6个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它们分别是(宇,界,系,统,阶,时间带)6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是(宙,代,纪,世,期,时)。
7岩(煤)层的产状通常以(走向)(倾向)(倾角)来表示8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9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两类10在我国成煤作用较强的三个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11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四种,即(矿体及固岩空隙中地下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大气降水)。
简述地质作用的分类
简述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和外部的能量作用,导致地球表面和
内部的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根据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是塑造地球表面形
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力量,它可以导致地壳的隆起、凹陷、断裂、褶
皱等变形,也可以形成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外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外部的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
外力地质作用是通过
太阳能、风能、水流、冰川等外部力量对地球表面的物质进行改造和
搬运,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等。
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地质历史上,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和内部的物质和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地质构造。
河北涞源县东团堡―黄土岗地区成矿地质作用分析
河北涞源县东团堡―黄土岗地区成矿地质作用分析河北涞源县东团堡―黄土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山西太行山脉边缘地带,属于山东半岛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成地层。
在这个地区,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金矿、银矿、铅锌矿等。
本文将对该地区的成矿地质作用进行分析。
首先,从地质历史角度来看,黄土岗地区受到了地壳运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上地壳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形成了现今的山脉和山谷。
这种地壳运动并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通过多次的构造变动逐渐演化而来。
这种运动和构造变动对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该地区受到了岩浆活动的影响。
岩浆活动是地壳内部岩石熔融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热和能量。
这种活动会导致地壳破裂和溶解,形成了一些火山岩地层。
在火山岩地层中,常常富含有矿物质和金属元素。
因此,黄土岗地区的某些矿产资源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关。
此外,该地区还受到了地质环境变化的影响。
地质环境变化指的是地壳结构的改变,包括地层沉积、气候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在黄土岗地区,受到了大气和水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地质环境的变化。
这种变化会对岩石中的矿物质进行溶解和运移,并促进矿物质的聚集和沉积。
因此,黄土岗地区的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在黄土岗地区成矿地质作用的分析中,还应该考虑到成矿因素。
成矿因素是指影响矿物质生成和聚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在黄土岗地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存在以下成矿因素。
首先,热液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成矿因素。
热液是指由地壳内部流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溶解的矿物质和金属元素。
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过程中,地壳内部的热液会通过断裂和裂隙向地表上升,形成矿床。
黄土岗地区的丰富矿产资源可能与热液活动有关。
其次,地质背景是一个重要的成矿因素。
地质背景指的是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等地质条件。
在黄土岗地区,存在着丰富的地层和岩性差异。
这种差异会影响矿物质的聚集和分布,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黄土岗地区的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
地形成因分析
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例1: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例2: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例3: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冰川作用
金字塔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遭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风化与风蚀作用
类比:长城西段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自然原因主要是:风化与风蚀作用
例4: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落基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易与落基山混淆)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例5:地貌倒置的产生:
①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成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称为山岭。
例6: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例7:东南亚(马来西亚)多火山地震,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
海洋的地质作用范文首先,海洋的地质作用在地质构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壳主要由大洋岩和大洋壳组成,而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差异性促使板块运动和构造活动的发生。
板块运动导致了海底的扩张和收缩,形成了地壳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例如,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板块边界之一,是大西洋两边板块扩张的地方,这一地质过程导致了大西洋大陆板块的形成。
其次,海洋的地质作用还参与了地球的岩石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都对岩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生物通过骨骼和壳体的碳酸盐沉积形成了大量的沉积岩,如石灰岩。
沉积岩可以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化石记录,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此外,海洋中的地热活动也导致岩石的溶解和改变,形成了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
这些海底热液喷口和硫化物沉积对深海环境的人类利用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地球内部热对流和板块运动的影响。
海洋中的岩石循环、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对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板块运动导致了大陆的聚合和分离,形成了大陆碎片和新的大陆边界。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它们不仅造成了地壳的变形和破坏,也为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综上所述,海洋的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构造、岩石循环和地壳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海洋地壳不仅是大陆地壳和岩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构造和地震活动的重要动力源。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地质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化和保护海洋环境。
高中地理-地质作用思维导图(全国通用)
河
密度 聚
流
落 水资源丰富
地
貌
分布
内河运输便利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上游河道窄深V型 中游河道加宽多弯曲 下游河道更宽浅 弯道:凸岸—沉积—农业住房地 ; 凹岸—侵蚀—港口航道地 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 ;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原因: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沉积规律与外力作用及外力大小、速度或方向相互关系 风力和流水沉积有大小之分; 冰川沉积杂乱无章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构
漂浮在软流层的岩石圈的板块因地球内能释放产生运动
造
学
消亡边界
说应
用
碰撞 挤压
大陆与大陆板块 大陆与大洋板块
高山、高原
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生长边界 张裂
裂谷或海洋
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实践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及海岸山脉
解释地形地貌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
阿尔卑斯山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地 褶 背斜—工程隧道选址——岩层天然拱形比较安全稳固 质 皱 向斜—打井水选址避开工程隧道—储水构造避免渗漏 构 造 断层—找泉水避开工程建设—地下水出露或岩层易塌陷不稳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交通方式 线路走向 线网密度
建设成本 技术难度 施工安全 人口聚落分布
地形地质
板
东非大裂谷
地中海
块 解释板块运动方向及海洋面积的变化趋势 红海
构
大西洋
造
日本
学 解释地质灾害(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台湾
说
冰岛 印度尼西亚
解释地热能及金属矿产丰富的原因 新西兰 我国西藏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主要原因:日温差变化
高考解题技巧之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经典例题
(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经典例题
(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答案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 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 地幔顶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
“地理过程”专题系列之 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考向二: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 的演变过程
考向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
考向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原理回顾
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 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形成岩浆 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 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 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 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 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 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 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 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 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 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地循环之中。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 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 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 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 的过程。(8分)
地理过程:祁连山(岩石风化作用)——河流(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西北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腾格里 沙漠(风化、侵蚀作用)——西北风(搬运作用、堆积)—— 黄土高原
探究地质作用的山地形成教案了解不同地质作用下山地形成的差异
探究地质作用的山地形成教案 - 了解不同地质作用下山地形成的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分类;2.了解不同地质作用下山地形成的差异;3.学习掌握山地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质现象和地形变化。
二、教学流程1.引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什么是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的地质作用。
2.探究2.1 讲授地质作用让学生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是影响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结构变化的一系列过程和现象。
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内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所引起的过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
外部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热、水、风、寒、化学等力量在长期的作用下所引起的过程,如风化、机械侵蚀等。
2.2 观察山地形成的差异让学生观察不同山地的地貌,从中了解不同的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对山地形成的影响。
3.总结3.1 知识回顾回顾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也回顾了山地形成的相关知识。
3.2 总结归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不同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山地形成的过程和关键地质现象。
4.应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掌握山地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质现象和地形变化。
5.讨论让学生开展讨论,思考如果要建立高速公路,需要对山体进行哪些地质勘测才能确保安全过山。
6.作业请学生自主查找相关的建筑工程文献,进一步了解不同地质作用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的影响。
三、教学后记这次探究地质作用的山地形成教案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不同的山地,了解不同地质作用带来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山地形成的过程和关键地质现象,同时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自己的认知。
我们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成矿地质作用分析
86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成矿地质作用分析许典葵,朱沛云,柯 琳(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东莲花山整装勘查区最新勘查成果,总结分析了侵入岩、韧性剪切带及火山岩与锡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作用关系,初步认为成矿地质作用类别是以火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的岩浆侵入地质作用,表现为发育广泛的火山岩、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及长期活动的韧性剪切带的发育对莲花山断裂带锡铜多金属成矿提供基础。
关键词:锡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作用;广东莲花山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6-0086-3Metall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 analysis of ti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southwest section of Lianhuashan Fracture zone, Guangdong ProvinceXU Dian-kui,ZHU Pei-yun,KE Lin(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931 Battalion, Shantou, 515041)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usive rocks, ductile shear zones, and volcanic rocks in the Lianhuasha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Guangdong, and the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process of tin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t is preliminarily believed that the type of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process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volcanic magmatic activity and strong tectonic activity, characterized by widely developed volcanic rocks Multi stage magmatic intru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active ductile shear zone provide a basis for ti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n the Lianhuashan Fracture zone.Keywords: Ti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es; The Lotus Hill in Guangdong Province收稿日期:2023-06基金项目: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与技术应用示范二级子项目(项目编号:12120114015901);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编号:121201004000150017-63、121201004000160901-25、121201004000172201-25)。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2)厚度分析法 岩相分析可以得出地壳升降的定律结论,而厚度分析 可以得出升降运动的定量结论。 如果同一种沉积岩在浅海中沉积,当沉积的厚度超过浅海 深度,若超过愈多,说明地壳下降幅度愈大。反之,如果 同一种沉积岩沉积很薄,甚至产生缺失,这就说明该地区 相对上升的幅度很大,也意味着该地区已露出水面
(3)岩层接触关系分析法: a.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 连续沉积, 没有沉积间断。 b.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 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 地层有缺失。 c.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 定交角,其间有地层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 不整合和假整合反映了当时所发生的地壳运动,它们是划 分地层的重要依据。
教学难点
地壳运动
各种地质作用
第二章
地质作用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第1节
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凡是由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成 分、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中已有的矿物、岩石、 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矿物、 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 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遭 到破坏。
河流、湖沼沉积,逐渐变为滨海、浅海、甚至深海沉积时,
则说明了这个地区的地壳是逐渐下降、海水逐渐侵入并加深 的。
b.纵向相变 纵向即垂直岩层剖面方向上,纵向上的 相变反映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 理环境的改变,其改变(环境)是地壳 运动的结果。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的区别
地质构造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 位的形迹(结果)。地壳运动是形成地质构 造的原因,地质构造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一)岩浆活动
火山构造示意图
火山口
火山锥
喷出活动
火山通道
侵入活动
形成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
•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
• 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 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
(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1、地壳运动
类 型 运动方向
水平运动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
对地表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形成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地质综合分析范文
地质综合分析范文地质综合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地质调查、地质资料整理与分析、地质过程与演化研究、地质构造与构造演化研究、地质稳定性分析等。
在进行地质综合分析时,需要收集各种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地貌、地层、岩性、矿产、构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然后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与解释,可以揭示出地质矿产资源潜力、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问题。
地质综合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质历史、地质演化、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从而提供地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依据和参考。
地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地质综合分析的研究,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和地质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地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对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的描述、分类和对比,来揭示地质规律和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是通过对地质现象和地质问题的定量测量、统计和计算,来推导地质规律与地质问题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以得到更精确和全面的地质综合分析结果。
地质综合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地质演化和地质环境的规律,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地质勘查的方法、技术和区域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可以预测地质灾害,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工作,为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演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动力学机制。
综合以上分析,地质综合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地质演化和环境、预测地质灾害、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可以获取各种地质信息,了解地质规律和地质问题,为地质勘查、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地质研究中,地质综合分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新高考地理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考点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拓展提升】图尔卡纳湖(下图)位于肯尼亚北部,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
甲地是一处全年都能提供发电条件的“风洞”,风能资源丰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尔卡纳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火山口湖B.盐度南高北低C.深度北深南浅D.盐度逐年降低2.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①狭管效应显著①距离冬季风源地近①常年受东北信风控制①湖陆风显著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B 2.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尔卡纳湖是东非大裂谷干旱沙漠地区的内陆湖,属于断陷构造湖,A错误;湖泊北部由唯一的长年支流奥莫河注入湖泊,淡水注入,湖无出口,因此,盐度南高北低,B正确;北部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湖泊深度北浅南深,C错误;属于内陆湖,盐分不断累积,盐度逐年增大,D错误。
故选B。
2.甲地两侧等高线密集,甲地等高线稀疏,位于两山地之间,狭管效应显著,①正确;位于赤道附近,没有冬季风影响,①错误;湖泊位于东非高原,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封闭,湖盆除北部外,气候炎热干旱,东北信风影响不到,①错误;湖泊水面狭窄,湖泊东西两岸湖盆宽阔,湖陆风显著,风能资源丰富,①正确。
故选C。
阿塔巴斯卡瀑布位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阿塔巴斯卡河上。
每年夏季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阿塔巴斯卡河。
经过上万年的冲刷,河床上的石英砂岩被水流切割出25米深的峡谷,塑造出壮丽的瀑布奇观。
2020-2021地理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含解析第一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1课时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
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和类型。
(综合思维) 2。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地理实践力)3。
掌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态特征。
(综合思维)一、地质作用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能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对地貌影响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削平山岭、填塞低地作用过程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非常缓慢一般较为迅速、明显二者关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多种多样形态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分类类别示意图运动方向岩层变化二者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球表面受力变形,岩层发生褶皱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常常相伴存在垂直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或下降受力超过岩石承受力,岩层破裂断开(1)两个概念①褶曲: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
②褶皱:岩层受力发生的一系列褶曲。
(2)两种基本形态①分类错误!②地貌错误!(1)两个概念①断裂构造: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力,岩层就会破裂断开,形成断裂构造。
②断层: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断层。
(2)断层的组合及地貌①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断层面相背倾斜的组合形式,常形成块状山地。
②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断层面相向倾斜的组合形式,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1)概念: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2)成因,分类错误!(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②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6.变质作用(1)概念: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海蚀崖形成机制及地质作用分析
海蚀崖形成机制及地质作用分析海蚀崖是指由海水冲刷剥蚀海岸悬崖而形成的地貌特征。
它们通常位于海岸线上方,具有陡峭的外观和垂直的剖面。
海蚀崖的形成机制涉及多个地质作用,包括海浪冲击、海水侵蚀和岩石溶解等过程。
本文将对这些机制和作用进行分析。
首先,海蚀崖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海浪的冲击作用。
当海浪达到岸线时,它们会带有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力量可以击碎并推动岩石颗粒。
在海岸地区,岩石通常是不均匀的,某些部分更容易被冲击和剥蚀。
在这些脆弱的部分,海浪冲击便会导致大量岩石的剥落和崩塌,从而逐渐形成陡峭的海蚀崖。
其次,海水侵蚀也是海蚀崖形成的重要地质作用之一。
海水是一种强大的侵蚀剂,其具有化学腐蚀作用。
当海水冲击岩石时,其中的溶解性盐类和溶解气体会渗透进岩石裂隙、微孔和裂缝中逐渐侵蚀岩石。
这种化学侵蚀作用会加速岩石的溶解和破坏,使得海蚀崖的形成更为迅速和明显。
此外,岩石的物理属性也对海蚀崖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岩石的硬度、密度和断裂特性等物理特性会影响岩石的抗冲刷和抗侵蚀能力。
通常,较硬、坚固的岩石更容易抵御海浪的冲击和海水的侵蚀,因此在这些地质条件下,海蚀崖的形成速度相对较慢。
相反,较软、易溶解的岩石则更容易被海浪和海水所侵蚀,因此在这些地质条件下,海蚀崖会更快地形成。
海蚀崖的形成还与海平面变化以及构造抬升等因素有关。
当海岸地区的地壳抬升或者海平面下降时,原先位于海面下的岩石被暴露在海浪和海水的作用下。
这种暴露会加速海蚀崖的形成,并导致沿海崖壁的不断剥蚀和侵蚀。
相反,如果海平面上升,海蚀崖则可能被覆盖在水下,形成新的海岸线。
因此,构造运动和海平面的变化对海蚀崖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海蚀崖的形成机制涉及海浪冲击、海水侵蚀、岩石物理特性和地壳构造等多个地质作用。
海浪的冲击力和海水的腐蚀能力是形成海蚀崖的主要驱动力,而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壳运动则决定了海蚀崖的形态和演化。
对这些作用和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增进我们对海岸地貌演变和地球表面动力学的理解。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读下图,回答12-13题
3、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中所示方案中,
构造稳定、地基稳定结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图四种地基构造不是由水平挤压运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
(2)图中A、B、C、D四处,属于向斜的是
,
判断理由是
;属于背斜的
构造 受力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主要区别 图解 名称 情况
褶皱 挤压力
波状弯曲 变形
高大的 褶皱山脉
岩层连续完 整
挤压力 破裂并沿 断层 或 破裂面有
岩层失去了 块状山地 连续完整性
拉张力 明显位移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 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C.地震 D.火山活动
6.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共同
点是
D
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
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
C.都属于断层山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
7.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D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8、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对地貌的影响 典型例子
地垒 地堑
岩体相对上升 山岭或 高地
岩体相对下降 谷地或 低地
我国的东岳泰山、西 岳华山、江西庐山
我国的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判断断层的依据: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岩层 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022高考地理】微专题四 地质作用过程分析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重要微专题讲解集录
微专题四:地质作用过程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写到:“……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提到“对‘地理过程与变化’一类内容的考查,要突出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观察、规律概括与趋势预测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
所以近几年的高考突出考查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而这部分内容,往往又是学生的“软肋”。
一、高考曾这样考过(2016年全国I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1)C,(2)B,(3)D。
以渤海西岸贝壳堤位置变迁为情境,考查贝壳堤的形成、变化过程(沉积作用与地貌)。
第(1)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贝壳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贝壳在同一海岸地带堆积,形成时间长,这就要求海岸线位置稳定,故选C。
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
长期堆积,使得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变大,故选B。
第(3)题,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由多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可说明河流入海口位置多次变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大,故选D。
二、微点突破1、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过程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动态变化过程”在地质作用中的考查主要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在形成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及对地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
(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长江三峡的形成: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水侵蚀形成。
简要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地处板块交界的断层构造带,岩石破碎,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的。
☆刚果盆地的形成: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渭河平原的形成: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
☆冲积扇的形成: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滦河三角洲的成因: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钱塘江三角湾: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喇叭形三角湾。
☆刚果河没有三角洲: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
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中上游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1) 某地近地面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
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 近地面温度高低与近地面气压关系?
在近地面: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3)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关系?
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关系?
同一高度上:
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
低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
(4) 水平气流流动方向与气压关系?
近地面温度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
同一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
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①温压关系: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高压”、“低压”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②风压关系:
水平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地面风和高空风。
垂直气流受热力作用影响,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和气压高低无关.
判断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1)低压及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
(2)高压及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
(3)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
多温暖湿润;
(4)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
多寒冷干燥。
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
主要取决于海陆间的气压梯度的大小。
东亚季风区冬季处在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的地区,远大于夏季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
南亚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冬季:南亚季风区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亚洲高压中心,并有青藏高原等高大地形阻挡;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十分显著。
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就位于印度北部,它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气流又来自广大的热带洋面,高温
潮湿、很不稳定,而形成强盛的夏季风。
(1)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4)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地区的风向:
日本及俄罗斯东南太平洋沿海——
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北印度洋沿岸——
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澳大利亚西北部——
夏季(1月):西北风;冬季(7月):东南风。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南亚、我国东南部----季风气候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太阳平均约3个月移动23°26′的纬度,即大约每个月移动8个纬度,每个星期大约2个纬度由此可推算出太阳直射点的大致纬度位置或者推算日期。
例如5月1日,可知道太阳直射大致位于11°N左右。
若已知太阳位于8°N,则可以大体推算此时的日期大约4月21
日或8月23日左右
日出日落方位
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既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又与当地的纬度位置有关。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以及偏南或偏北的程度。
不难看出,在同一天,在全球各地观察到的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或偏北的方向是一致的,与所在的半球位置无关。
当地纬度位置的高低,会影响到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或偏北的程度。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