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考古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号1. 考古调查中应注重的问题1) 做好考察前准备工作查阅古文献和考古期刊。
摘抄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找出要勘查的地点。
2) 调查路线确定到达调查地点后,向当地居民了解附近有什么古迹和出土过什么古物,当地博物馆或文化馆和私人收藏的古物都要查看,方可决定调查路线。
3) 实地勘查时,仔细观察地面上的现象。
4) 在调查过程中做好文字、绘图、照相,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采集样本,以供在室内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采集样本的要求:a.一般小件器物(石器、骨器、玉器、铜钱器等)要全部收集。
b.沉重的大型器物如石刻,不便运走的,应做好有关记录,交给当地的行政单位保管。
c.陶片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为标本(标本要有标签)。
2.考古发掘中应注意的事项1) 考古调查中发现的遗址或墓葬选择遗址或墓葬标准如下:a 除了建设工程急需的地点外,要选择有利于解决考古学亟待了解问题的地点。
b 遗址中所包含的遗迹和遗物较为丰富且有丰富性、代表性。
2) 考古发掘中的地层研究a 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文化层”b 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年”3.遗址的发掘1) 发掘方法:①探访发掘适用于发掘整片遗址,是最常用的发掘遗址的方法。
②探沟发掘适用于时间很短的试题,以了解遗址的地层情况,也用于解剖城墙的结构和修筑情况。
2) 考古发掘记录方式①文字包括发掘地点(一般为字母编写),记录者姓名、记录时间(年、月、日)各层的遗址和遗物,地名的划分,每层所显露的现象及出土物,各层的时代与断代的证据或说明,遗迹的尺寸和结构。
②绘图居住遗址的绘图,包括各探方或探沟的1个侧壁的剖面图和每一文化层的平面图。
文化层中如果遗迹分布密集,还需绘制遗迹分布图(平面图)③照相遗址发掘前的地貌情况,发掘的过程,地层的剖面,遗迹的平面分布,遗物出土情况等,都要照相记录下来。
4.墓葬的发掘1) 发掘古代墓葬的目的①研究种族的体质特征创造某一文化遗存的人们属于哪一种族,可以通过墓葬中的人骨来鉴定。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9、掘工作,对认识洛阳地区的仰韶文化和商殷、两周、汉唐各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是一项基础性的、有意义的工作。
考古学概论资料
二、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文艺复兴的促进;“进化论”奠定思想基础;十九世纪中 叶形成近代意义的考古学。
中国:在东汉时期已经有“古学”这个名词,来泛指研究古代的 学问。到了北宋中叶(11世纪)时,诞生了一门研究青铜彝器和 石刻的学问——金石学(原因),成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到二 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近代意义的考古学。 “金石学”——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 的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 字资料,希图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清代由于乾嘉学派的影响, 金石学发展到了顶峰。研究范围还包括甲骨、简牍、印章、封泥、 瓦当、文字等,这些都是考古学上所说的遗物,但大多是传世的。
地质年代
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包 含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 相对地质年代,以地层学为基础;
踩在三叶虫上的脚印
三、考古学的性质
1.学科属性:考古学的学科属性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绝大多数 认为属于人文科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广义的历史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其与狭义的历史学的主要区别 是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研究的时间起点和任务也不同。在欧洲 归于人类学和美术史,即史前考古学属于人类学,历史考古学归 属美术史。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A.与历史学的关系 一方面,考古学是对历史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考古
研究离不开历史学。
B.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民族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古钱学、古建筑学、物理学、化学、年历学等学科的关系。
四、考古学研究对象和时间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统称为文化遗存。具体可 分为三个大类: 1.人工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两类,遗迹指人工建造的各种 工程和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如聚落、建筑、墓葬、道路,甚至 人类留下的脚印等等。遗物指人类制作和使用的各类物品,如工 具、武器、日用器具和装饰品等等。遗物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 括制作过程中的废品、废料和废弃物。 2.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包括动植物遗存、人体化石 骨骼以及制作石器的石料、冶炼金属的矿石等等。 3.采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 如陶器器壁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等。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2、探方发掘法: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
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
这种方格就叫探方。
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
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
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地层)。
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主要通过地层学的层位关系、类型学的分期排队来解决。
此外,也可以利用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文化遗存的对比研究,来断定遗迹和遗物的相对年代。
5、民族考古学:也被称为“活的考古学”。
意在使用民族志材料和对现代土著人群实物的时空位置和组合方式等方面的记录,来解释史前人工制品和考古遗址的形成,用来了解物质文化怎样从其有机系统过渡到考古学位置上去。
对这样物质转化过程的分析,能够使考古学家了解正常运转的文化系统中物质的废弃过程,建立一套活体社会物质保留和废弃的原因法则,正确推断考古遗存所代表的的文化系统。
6、北欧古物三期说: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根据馆藏史前遗物(武器和工具)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将丹麦的史前时代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大的阶段,并在《北欧古物导论》(1836年,哥本哈根出版)一书中,阐述了“三期说”理论。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考古学概论总结
考古学概论总结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对考古学概论的总结,仅供参考:
一、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和文物,来了解古代社会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考古:通过实地发掘和调查来获取考古资料。
2.类型学:通过对文物的形态、装饰和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分类和比较,来研究文物的发展演变和文化交流。
3.地层学:通过对遗址中不同层次的堆积物的分析,来确定遗址的年代序列和文化演变。
4.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通过对古代人类社会的结构、经济、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来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三、考古学的研究领域
1.史前考古: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2.历史考古:研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3.人类学考古:通过对人类骨骼和遗物的研究,来了解古代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生活方式。
4.科技考古: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产技术和文化。
四、考古学的意义
1.了解人类历史: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2.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3.推动社会发展:考古学可以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对考古学概论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古学概论 (自动保存的)
1、商周族墓地的演变2、列国城址的形制布局3、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制度和礼乐制度的演化4、青铜器的繁荣与铁器的出现以及各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5、秦始皇陵的考古收获6、西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的形制布局7、隋唐五代中小墓葬8、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各代的都城与陵墓调查发掘的主要成果9、商品经济、货币与中外海陆贸易10、各朝都城演变11、各个时期考古学的主要方法1、p155 p1746、隋唐长安城的形制布局:P294 长安城的平面布局P297总体特征8、一、汉长安城(1)汉长安城为内城,城内主要为宫殿以及百官衙署,百姓大多居住在东门、北门外,渭河、禁苑、漕渠共同担任外城的功能。
(2)城内实行里坊制(3)街道长短不一,宽度一致,方轨十二(4)商业活动集中于“西市”“东市”(5)城市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与尊崇方向。
二、汉、魏洛阳城(1)东汉洛阳城仍为内城,城内主要由南宫、北宫两大宫殿群组成(2)北魏省南宫,改建北宫。
铜驼街具有城市中轴线特征。
外城形成。
三、隋唐长安城(1)先规划,后建城(2)有内城、郭城。
“筑城以卫军,造郭以居民”(3)实行内、中、外三朝制度(4)仍实行里坊制四、北宋开封城(1)三重城,宫城、里城、郭城(2)取消里坊制,商业区出现在交通便利沿河、沿桥、近城门地带五、元明清北京城(1)从金中都到元大都由莲花池水系转移到高梁河水系(2)元大都具有“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特征(3)明代南城的发展与“凸”字型城市轮廓的形成内城由旗人居住,属满蒙汉八旗分区管辖宋明以后城市形态有了很多变化:(1)以唐代规整的旧州县城为依托,以运河桥市为中心,形成与市河平行的商业街,并沿运河岸而伸展,运河与平行市街构成城市新的成长轴线(2)新城城墙的轮廓不再趋于规整。
旧城受封闭的市坊制约的规整十字街区与自然发育未经规划的新市街对比强烈。
宋代以后城市外围的商业市镇发达,往往形成子城。
明清时期随着江南近代化进程与城镇的发展,大量唐宋以来的草市与农村聚落转为市镇,形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经济结构。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仅供参考建议与ppt配合使用)Chapter 1 What's Archaeology考古学: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学科性质:人文科学。
特点: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手段①对象、手段不断发展。
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依托。
②内容、方法多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区别于文献。
③客观、确凿。
④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
研究对象: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凡是能够说明和复原古代社会的材料对于考古学来说都是有用的,自然也就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予以适当分类:实物资料(遗存)遗存(名、3举):包括遗迹、遗物和自然遗存。
遗迹: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固定而不可移动的遗存——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宫殿、寺庙、作坊、窖藏、洞穴、城堡、矿坑、灰坑等。
遗物:形体较小而可以移动的遗存——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礼器、装饰艺术品、货币、铭刻、文书、人类化石、骨骸等。
自然遗存: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能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农作物、家畜、采集和渔猎的对象及矿石、玉石、动植物遗存等。
以研究时间分1、史前考古—历史考古:以文字的发明为界限。
共性:都以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
差异性:遗迹遗物的性质不同,研究方法有异。
史前考古要充分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相结合;历史考古则必须与历史文献相配合,同时依靠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和古建筑学等分支。
从断代来看,史前考古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技术;历史学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研究。
2、史前考古-原史考古-历史考古(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自然科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化学、物理学数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
《考古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考古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物质文化遗存,通过发掘、分析和整理古代遗迹、遗物以探索和重建人类历史的科学。
2. C14测年法:C14测年法,又称放射性碳测年法,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一种绝对年代测定技术,利用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碳14衰变的速率来确定生物体或其遗存的年代。
3. 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考古发掘是指在考古学者指导下,对具有潜在考古价值的地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揭露、记录、收集和保护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的过程。
4. 文化层:文化层是指在遗址的地层堆积中,由古代人类活动形成的包含文化遗物和遗迹的特定层次,反映了某一时期人类生活的痕迹。
5.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是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并出土的,能够反映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文化艺术水平的实物资料。
二、填空题1. 我国最早的一部考古学专著是《______》。
(答案:《中国考古学报》)2.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______文化等。
(答案:龙山文化)3.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______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
(答案:长江上游)4. 考古学家通过对______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动物骨骼与植物遗存)5. 在考古学中,______是一种用来观察、测量和记录遗址地貌、遗迹分布的重要工具。
(答案:全站仪或RTK等测绘设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
A. 红山文化B. 大汶口文化C. 商周文化D. 马家浜文化答案:C. 商周文化2.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陶器年代的相对测定()?A. C14测年法B. 地层学C. 热释光测年法D. 树轮年代学答案:B. 地层学3.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著名考古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周口店遗址C. 半坡遗址D. 良渚遗址答案:B. 周口店遗址4. 下列哪个遗址揭示了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证据()?A. 河姆渡遗址B. 半坡遗址C. 牛河梁遗址D. 陶寺遗址答案:A. 河姆渡遗址5.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古代建筑研究B. 古代社会制度研究C. 古代生态环境研究D. 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答案:D. 当代艺术创作研究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或方法()。
考古学概论 文档版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所讲的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考古学的学科分支,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古调查、发掘、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一、“考古学”一词的由来二、考古学的定义(一)国外的定义1.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定义2.英国学者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的定义3.英国学者迪克逊(D.B.Dickson)的定义4.英国学者戴维•克拉克(D.Clarke,1937——1976)的定义5.英国学者皮戈特的定义6.前苏联学者A.B.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7.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的定义(二)中国考古学家夏鼐的定义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人工遗存二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遗物三是采用自然科学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四、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认为考古学研究有四个基本目标陈淳在《当代考古学》一书中介绍了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考古学三大目标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考古学担负着写续篇、修国史、建体系的重大任务第二节考古学的分支一、按时代标准划分二、按照研究的手段和特殊对象标准划分三、按地域标准划分第二章考古学学科的发展第一节欧美考古学史一、古物学二、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熟1、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母森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标志近代考古学的诞生2、法国考古学家布歇·德·彼尔特(1788——1868)在索母河河口的阿布维尔任税务官,从事业余考古调查3、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22——1890)发掘希沙立克的特洛伊古城、迈锡尼公元前16世纪的王室竖穴墓——标志考古地层学的形成4、瑞典人古斯塔夫•奥斯卡•蒙德留斯(Gustav Oscar Montelius1843——1921)对考古类型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标志考古类型学的形成三、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思想遂成为时代潮流,对考古学的影响很大。
考古学概论
踩在三叶虫上的脚印
三、考古学的性质
1.学科属性:考古学的学科属性至今也没有得到统一,绝大多数 认为属于人文科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广义的历史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国),其与狭义的历史学的主要区别 是研究对象和方法不同,研究的时间起点和任务也不同。在欧洲 归于人类学和美术史,即史前考古学属于人类学,历史考古学归 属美术史。 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A.与历史学的关系 一方面,考古学是对历史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考古 研究离不开历史学。 B.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民族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古钱学、古建筑学、物理学、化学、年历学等学科的关系。
六、为什么要学习考古学
1.作为理论历史的实践; 2.了解文字出现以前的史前时期历史; 3.了解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历史; 4.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补充古地层学是指借用地质地层学的研究原理,在考古发掘中科学 地取得实物资料的方法。 A.考古地层的含义和形成原理 考古地层,又称文化层,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形成的包含有人 类活动遗存的土层堆积。 B.地层关系,又称层位关系,是指遗迹和文化层之间的先后关系。 最基本的地层关系有叠压关系、打破关系和共存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层相互重叠称为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 的形成原理,同一地点的文化层,如果未经扰乱,下层的形成年 代必然早于上层形成的年代。 晚期形成的遗迹破坏早期形成的文化层和遗迹称为打破关系, 在具有打破关系的遗迹单位中,打破者的形成年代晚于被打破者 的形成年代。 共存指同一时期、地域,处在同一文化层上各个遗址、遗迹的关 系。
考古学概论
事繁勿慌, 事闲勿荒。
一、考古学概念
“考古学”一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来的,如英文Archaeology ( [ɑrkɪ‘olədʒi])等,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最初是指古代史的研究,后来指美术古物的研究,到19世纪才泛 指对一切古迹和古物的研究。 在我国,“考古”一词最初出现于《水经注•滱水》:“考古知 今,事义全违”。这里的考古是指考证古代的事物。北宋时期, 出现了专门研究古代“吉金”(青铜器)和石刻的“金石学”, 其中吕大临于1092年刊印的古器物图录取名为《考古图》。这里 所说的考古,实际是指古器物研究。清末民初,金石学的研究领 域扩大到各种古代器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器物学,已接近近 代的考古学。以考古调查和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最初产生 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在我国出现。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马利清。
《考古学概论》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八章,-包括考古学基本理论、考古学发展简史、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方法,以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中国考古学的考古发掘成就研究状况。
全书立足于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力求系统、扼要地阐述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研究方法,全面反映中国当代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充分吸收中国考古学界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适于高校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相关专业人员及初学者阅读参考。
考古表示古代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所观察到的共同体。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年)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12日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包括: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良渚文化遗址,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遗址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导言: 原始社会的考古夏商周时期的考古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秦汉时期的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一、考古学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 : 1]考古学的意义:考古学一词是从希腊文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为“Archeaology”,它出自于古希腊字“Dpycos”(古代)和“Aolyos”(科学),意为“古代的科学”。
在国外有“古迹学”、“古物学”等一些译法,我国将之译为“考古学”。
何谓考古学呢?简而言之,考古学就是根据实物的历史材料研究人类历史过去的科学。
2]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物质,而且主要是社会物质,只有少量的自然物质。
具体来讲,一类是人类本身的化石、遗骨,以及与当时人类共存的动、植物遗骸,二是经过人类制造或加工的物质,即物质史料,它是考古学研究对象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但有一些物质史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如太平天国的武器、印玺以及一些革命文物。
在我国,考古学研究的历史范围上迄原始社会,下至于元代,明清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这是因为明清留下的遗址、遗物相当多,记载周详,有史可查、有物可证,但是明清的瓷器又属于考古学的范围,明清的有些遗物也要视其价值的高低来确定其是否属于考古学的范围,如陵墓。
3]考古学的分类: 考古学的分类方法很多,至今无法统一。
按物质形态分,可分为石器时代的考古、青铜器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按社会形态分,可分为原始社会考古、奴隶社会考古、封建社会考古;同时为了研究的方便,考古工作者往往将考古学分为普通考古学和专门考古学,前者包括考古学通论以及各方面材料和考古方法的一般知识等,后者为较深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它又分为众多的种别,如铭刻学、古钱学、印章学等等。
二、考古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及学习考古学的必要性: 1.考古学为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考古学可以订正历史文献资料之谬误三、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 1.考古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2.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考古学与应用技术及工艺的关系四、中国考古学发展概况: 1.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 2.西方考古学者来华时期 3.科学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4.中国考古之发生至以金石学为主要部门的考古时代:1].中国考古行为的原始时代:自商周之际开始,经过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约千余年长久时间方始具规模,人们称之为考古学的发生时代。
考古学概论(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考古学概论_文档版
考古学概论考古学概论所讲的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考古学的学科分支,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发展的历史,考古调查、发掘、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古发掘与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第一节考古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一、“考古学”一词的由来二、考古学的定义(一)国外的定义1.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定义2.英国学者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的定义3.英国学者迪克逊(D.B.Dickson)的定义4.英国学者戴维•克拉克(D.Clarke,1937——1976)的定义5.英国学者皮戈特的定义6.前苏联学者A.B.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7.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的定义(二)中国考古学家夏鼐的定义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人工遗存二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遗物三是采用自然科学手段经实验室分析处理所得到的资料和信息四、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美国学者罗伯特•沙雷尔、温迪•阿什莫尔认为考古学研究有四个基本目标陈淳在《当代考古学》一书中介绍了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考古学三大目标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考古学担负着写续篇、修国史、建体系的重大任务第二节考古学的分支一、按时代标准划分二、按照研究的手段和特殊对象标准划分三、按地域标准划分第二章考古学学科的发展第一节欧美考古学史一、古物学二、近代考古学的产生与成熟1、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母森根据馆藏史前古物,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标志近代考古学的诞生2、法国考古学家布歇·德·彼尔特(1788——1868)在索母河河口的阿布维尔任税务官,从事业余考古调查3、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22——1890)发掘希沙立克的特洛伊古城、迈锡尼公元前16世纪的王室竖穴墓——标志考古地层学的形成4、瑞典人古斯塔夫•奥斯卡•蒙德留斯(Gustav Oscar Montelius1843——1921)对考古类型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标志考古类型学的形成三、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思想遂成为时代潮流,对考古学的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概论1,中国考古学年代下限:1644年2,西方考古学家:商博良,释读了:罗塞塔碑上的线性文字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
3,【德】温克尔曼《古代美术史》集大成之作,被称为“考古学之父”4,【丹麦】汤姆森将北欧地区的发展史分为三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5,考古学在西方诞生的标志:1866年瑞士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6,考古发掘技术领域,【英】惠勒,惠勒格又称探方7,我国最早出现考古一词的是:吕大临,《考古图》8,我国考古学诞生标志:1921年,安特生发现河南省仰韶遗址9,中国境内首次组织考古发掘的是1926年,李济,山西省夏县西阴村10,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设考古学组,组织了1928-1937年的15次殷墟发掘工作11,1952年北大首开考古专业,系主任:苏秉琦12,1925年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北大在北大开办了: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13,我国境内所有考古发掘必须遵循《田野考古文物规程》14,【英】戈登-柴尔德著有《欧洲文明的曙光》15,考古遗存分为:人工遗存、自然遗存、实验分析微遗存16,堆积:原生堆积(未经扰动的文化堆积,后来居上)、次生堆积(扰动过的文化堆积,后来者居下多为灾害如地震、洪水导致)17,考古发掘隔梁只存在:北、东两隔梁18,考古发掘报告:资料性报告、资料研究型、研究性报告19,考古发掘工地实行:领队负责制20,(1)考古学年代:A:相对年代(只关注早晚,两个或两个以上遗存的早晚关系,遗存的年代先后关系,依靠地层学、类型学进行判断)B:绝对年代(以时间单位计算所发现遗存的年代)(2)判断考古遗存绝对年代的主要方法有A传统方法:a,依靠文献记载或年历学的基础上(具有具体年代记载)b,利用器物本身的纪年铭文(内证)c,标准器断代(外证)B科学方法:a,碳十四测年法b,古地磁法(陶窑、瓷窑、陶器、瓷器)c,树木年轮法d,热释光断代。
21,碳十四测年法:碳的同位素之一,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体中,生物存活于世间时,通过呼吸使体内的碳十四与外界大气碳十四持衡。
在生物体死亡的临界点,体内碳十四含量定格。
碳十四具有衰变性,生物死亡后,体内碳十四开始衰变,其衰变有其规律,每5730±40/50年为一个半衰期,碳十四的含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只要检测出生物体标本中碳十四减少的量便可测定生物的年代。
22,金石学: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类似于欧洲的铭刻学,是在尚未进行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或传世的古代铜器、石刻、玉器、拓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形成于北宋至清代中期以后达到高峰。
23,后岗三叠层: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殷墟第二次发掘后岗遗址时,通过对错综复杂的地层堆积的判断,明确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三种不同时期的遗存自上而下的叠压关系,被称为后岗三叠层。
它的发现,从地层学上解决了这些考古学文化的相对年代及发展序列,是考古地层学成功运用的标志,也是考古学传入中国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4,探方发掘应遵循的原则:a,必须做到在考古地层学原理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堆积单位之间的早晚关系,按地层堆积形成的顺序,结合遗迹间的叠压--打破关系,由上到下、由晚到早进行清理。
b,按照原貌揭露遗迹,并对遗迹内的遗物按照出土单位全部收集。
c,在判断地层和遗迹现象时,应采用平剖结合的原则,根据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来划分地层和遗迹单位。
25,叠压--打破/(先后)关系:叠压关系:人类活动过得遗址按照正常的活动先后时间,层层压在一起。
分直接叠压和间接叠压,存在先后关系的可判断相对年代关系(如由上到下的1、2、3三层地层,1和2,2和3属于直接叠压,而1和3则属于间接叠压。
相对年代1层晚于2、3层,3层最晚)。
打破关系:在同一地点,晚期遗迹往往会破坏早期的遗迹,晚期遗迹破坏早期遗迹的关系便称为打破关系(二者早晚关系,打破者一定比被打破者晚)26,考古学定义:考古学(archeology),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一种科学。
它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7,考古学文化:指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史前考古遗存中观察到的共同体,专指考古发现中具有共同的分布地域、共同时代、共同文化特征的物质遗存共同体具有集群性和高度相似性。
(在考古发掘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8,(1)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a,首次发现的遗址所在地最小地名b,在小地名前加前缀c,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文化进行划分d,以文化特征进行命名e,以同一类型文化遗存中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面貌的遗址来命名f以时代、朝代、国家、古族的名称来命名【主要使用命名方法为首次发现地和典型遗址所在地】(2)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a,首次发现地原则b,典型遗址所在地原则c,遗迹或遗物的突出特征命名原则d,地域原则e,族属原则29,考古学文化的期别与类型:期别:一个考古学文化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内涵、特点一致,但阶段性差异也比较显著(内部早晚问题,纵向差别)。
类型:指考古学文化的地方性变体(内部分支问题,横向差别,个性的差别。
之间不存在早晚关系,其内部存在早晚关系)30,(1)什么是考古地层学:考古发掘的方法论指导,引用了地质学理论。
又称为层位学,是指在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在考古发掘中探明地层和遗迹相对年代关系的科学。
(2)考古地层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A:a,地层堆积不一定是水平的b,处在同一水平线/深度的地层不一定是同一层位c,发掘中不能依照水平深度发掘。
B:文化层(地层)的形成代表了特定的年代跨度,但不能根据文化层的厚薄来判断其形成年代的长短。
C:文化层的次生堆积与原生堆积会发生错位。
D:每一个文化层堆有其年代,要对其进行判断(以地层年代中年代最晚的出土物年代来定年代)。
31,(1)什么是考古类型学:又称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它是通过对考古遗存的形态排比以探究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是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考古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之一,考古学的方法论,考古学最终指南。
(2)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内容:A,类型学所研究的对象必须属于同一类别(质地、用途、外在形态相同或相似)B,考古遗存的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的检验。
a,确定遗物的年代关系,需要多处层位关系的验证。
b,每件遗物都有制作,使用,废弃三个阶段c,不同类的地层单位,在类型学的分析中是有差别的。
(四个等级:一等,突然废弃的遗迹;二等,废弃的房屋和墓葬;三等,灰坑和水井;四等,地层)C,考古遗存的形态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序列(技术的变化,文化形态的变化)a,桥连法:根据层位关系发现了发展规律的两个点或更多地点,那么能够将其中的过渡形态的几个点放置其中(这两个点未经打破,无法判断其先后关系),可根据出土遗物来判断b,横连法:对于发现与同一遗址不同位置或不同遗址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确定遗物之间的共识关系。
D,祖型、遗型。
a,祖型:遗存产生时的最初形态,也称母型或原型。
b,遗型:遗存的退化体或失效体。
(3)类型学的作用和研究步骤:A,作用:a,通过类型学的分析,确定考古遗存的相对年代,并进行遗址和文化分期。
b,探讨同一谱系考古学文化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c,研究不同谱系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d,研究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了解古代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关系。
e,为古代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B,类型学研究的步骤:a,确定出土遗物的共存关系。
b,把地层单位分组排序。
c,选择典型器物(选择原则:出土数量多;容易损坏的器物;变化速率快;变化幅度大。
陶-瓷-铜)d,对选定的器物分型定式(型:同类事物具有平行发展的并列关系。
式:同类器物中具有继承发展的先后关系。
不同的式组成同一器物的发展谱系)e,对遗迹和遗址进行分期分段(期,年代跨度长;段:时间较短)32,区系类型说(1981年苏秉琦提出,区:块,系:条,类型:分支)(1)定义:是指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两个方面的关系,即考古学文化的空间分布和时间上的延续及各种复杂的相关系。
区:横向的关系,空间分布。
系:纵向的关系,时间的早晚。
类型:即分支(2)主要内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依照文化面貌和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六大区系:a,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辽东半岛、内蒙古中南部、甘肃、青海、宁夏)。
B,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胶东半岛、山东、安徽局部、苏北、河南东北、河北东南)。
c,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陕西宝鸡西安和潼关、河南洛阳及三门峡、山西晋城及侯马)。
d,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江苏中南、浙江北、上海全部、安徽部分)。
e,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
F,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江西、广东,广西、广东、福建)六大区之间差异明显,使得其分区能够合理的进行。
33,文化因素分析法(1)定义:通过对考古学文化的构成因素的分析,来揭示其文化内涵的研究方法。
文化面貌是多元的,是包容的。
(2)基本内容:a,分析的对象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可大可小)。
b,一个分析单位文化议案素的构成,要从来源和性质两方面考虑。
(自身的文化因素:自身文化因素的传承;自身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的创新/外来文化因素:对外来因素的全盘继承;对外来因素有限度地吸收)c,文化分析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法。
d,文化因素分析应与文化分期结合起来。
(3)作用:a,确定考古遗存的文化性质。
B,划分地方类型和讨论文化中心问题。
c,追寻考古学文化等的源流。
d,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融合与人口迁徙。
e,探讨考古学文化在各大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4,新中国成立之前考古学的成就与特点:1921-1949:(1)中外合作的考古工作为主。
【曾昭燏赴伦敦留学,归国后任中央博物院院长。
研究的视角触及云南等西南地区】(2)以西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为主轴,兼容中国传统金石学、古文字学及自然科学。
【金石学、古文字学、地层学、历史文献学融入中国考古学】(3)初步确定了考古学研究目标和学科属性。
【考古学的目的是证经补史,这是当时知识分子对它的认识,认为考古学依附于历史学,两者是隶属关系。
考古学属于广义的历史学】(4)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培育模式。
【殷墟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学家成长的摇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