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音》中环境与人类的解读分析

合集下载

从唐·德里罗《白噪音》反观后人类生存样态

从唐·德里罗《白噪音》反观后人类生存样态

A Prophesy on the Living Concerns of"Posthuman"from Don DeLillo's White Noise 作者: 张鹏;侯福莉
作者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北京100024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3-11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期
主题词: 《白噪音》;后人类;赛博格;生存空间;生存样态
摘要:当下,生物科技、媒介与数字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已然将人类带入"后人类"时代,尽管文学界和艺术界不乏对于"后人类"的种种想象,但人类对于"后人类"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唐·德里罗《白噪音》中刻画的后现代人物可以视为"赛博格"式的"后人类"雏形,理解书中人与媒介共生、人与符号交融以及被改造的"赛博格"三种"后人类"生存形态,有利于反观当下的"后人类"生存空间及生存样态,帮助我们理解"后人类"和人类自身.。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白噪音》中的精神生态意识危机

化 的生 态环境 中急切地 呼吁人们 提高生态 意识 的重要性 。他要求 把人 与 自然 的改 造限制 在地球 生 态条件 所容许 的限度 内 ,反对 片
面 的强 调 人 对 自然 的 统 治 ,反 对
胁人 类 健康 的 “ 白噪 音 ” , 其 都是 工业高 速发展下 的产物 。物质财
态 的失衡 使得人 们无视 自然 的承
载能力 去消耗资 源 、 污 染环境 , 人 类 必 将 自食 其 种 下 的苦 果 。在 小
无止境 的追求物质享乐 。 2 . 人与人之 间关 系 的精 神生
态意识危机 。 所 谓 生 态 意 识 ,是 一 种 反 应
说第 二 部分 “ 空 中毒雾 事 件 ” 中, 生物化 工废料 的泄漏引 起了居 民 的恐慌 ,杰克 因在毒雾 的暴露增
着人类 的精神意 识形态 。小说 的 第 三部 分 “ 戴 乐 儿 闹剧 ” , 文 中的
和人 类 文 明 自身矛盾 的升华 , 对
当前 美 国 与 世 界 的 现 实 具 有 较 强
学 教育
“ 戴乐 儿” 是一种能 够消 除死亡恐 惧 的药物 。芭 比特 为取 得精神 上 的慰 藉不惜 出卖 自己 的身体来换 取“ 药物” , 结 果 以荒 诞 的 闹剧 告 人类 矛盾 的升温 ,无 不说 明现代 见时曾这样说 过 : “ 如果写作 是思 考经过提炼 浓缩 的形式 ,那 么提 炼 的最浓缩 的写作 ,也许就会 终 结 为关于死亡 的思索 。” 小 说《 白 噪音 》 就 是唐 ・ 德 里罗 “ 关 于死 亡 的思索 ” 的产物。它生动地表现了 当代美 国人对 死亡 的意识 ,并 且
富 的膨 胀 以 及 人 类 精 神 意识 的形
家 图书 奖” 。《 wh i t e N o i s e ) ) 是一 部关 于后现代社会 中“ 生与死 ” 的 思辨 小说 ,是 一部 以后 现代文化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环境伦理思考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环境伦理思考

第23卷第2期2021年3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3,N o .2M a r .2021d o i :10.15936/j.c n k i .10083758.2021.02.016 收稿日期:2020060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8Y J C 75201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7Z D B 004)㊂作者简介:黄佳佳(1983),女,湖南宁乡人,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美国生态文学㊁环境伦理研究;谭琼琳(1966),女,湖南邵阳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诗学㊁绘画诗学比较研究㊂‘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环境伦理思考黄佳佳1,谭琼琳2(1.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2;2.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白噪音“是当代美国作家唐㊃德里罗的代表作,它以 声音 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后现代社会中噪音与消费及环境伦理的关系㊂通过小说中听觉意象及声音景观的描写,德里罗指出,后现代商品经济的繁荣㊁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媒介文化的过剩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 白噪音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生态的失衡,从而导致广泛而深层的死亡恐惧㊂同时,德里罗提醒读者,树立生态整体观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㊁人与自然㊁人与社会㊁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㊂关 键 词:唐㊃德里罗;‘白噪音“;声景;异化消费;环境伦理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21)02-0120-07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t h i c so fP o s t -m o d e r n S o u n d s c a p ei n W h i t eN o i s eHU A N GJ i a j i a 1,T A NQ i o n gl i n 2(1.S c h o o lo f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s h a410082,C h i n a ;2.S c h o o lo f F o r e i g nS t u d i e s ,S h a n g h a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F i n a n c e a n dE c o n o m i c s ,S h a n gh a i 20043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y t a k i n gs o u n d a sa p o i n t c u t ,W h i t e N o i s e ,o n eo f t h er e m a r k a b l e w o r k s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m e r i c a n w r i t e r D o n D e L i l l o ,e x p l o r e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m o n g s o u n d s c a p e ,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e t h i c s .T h r o u g ha u d i t o r y i m a g e r y an ds o u n d d e s c r i p t i o ni nt h i sn o v e l ,D e L i l l o 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 o fc o mm o d i t ye c o n o m y ,p r o g r e s s o f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o v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of m e d i a c u l t u r e i n t h e p o s t -m o d e r n s o c i e t y h a v eb r o ugh t a b o u t t h ed e s t r u c ti o no f t h e 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t h ei m b a l a n c e o fs p i r i t u a le c o l o g y ,w h i c hi n e v i t a b l y le a d t o p e o p l e s d e e pf e a r o f d e a t h .M e a n w h i l e ,D e L i l l o a t t e m p t s t o r e m i n dm o d e r n p e o pl e t h a ta h a r m o n i o u s m u l t i -l a y e r e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h u m a n a n d n a t u r e ,h u m a na n d s o c i e t y ,a n d s o c i e t y a n dn a t u r em i g h t b e a c h i e v e db y r e s h a p i n ga na w a r e n e s so fe c o l o g i c a lh o l i s m a n dah e a l t h y s o c i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w h i c ha s u s t a i n a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c a nb e f u nd a me n t a l l y ac t u a l i z ed .Ke y wo r d s :D o n D e L i l l o ;W h i t e N o i s e ;s o u n d s c a p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a l i e n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t h i c s声音景观 (s o u n d s c a pe )源于 景观 (l a n d s c a p e )一词,意为 声音的风景 或 听觉的景观 ,简称为 声景 或 音景 ㊂尽管 声景 与音景 为同义词,在汉语表达上仍有一些细微的差别㊂ 声 字从 耳 , 殸(磬)声 ,本义为音波,包括乐音㊁话语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1]695;而 音 则从 言 , 生于心,有节于外 [1]149,意指说出的话及话语中包含的心声㊂英语中的s o u n d与v o i c e也存在着差异,s o u n d指的是声音㊁响声㊁声响[2]1988,而v o i c e指的是嗓音㊁看法㊁呼声等[2]23262327㊂在意义上,前者比后者显得更宽泛㊂基于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本文将s o u n d s c a p e译为 声景 ,包含声音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㊂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雷蒙德㊃默里㊃谢弗(R a y m o n dM u r r a y S c h a f e r)在其世界声景项目(T h e W o r l dS o u n d s c a p eP r o j e c t)中首次将 声景 作为研究对象,并将 声景 作为学术概念提出㊂谢弗认为,声音环境一般指客观环境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或社会环境相对㊂这一观点在艾米丽㊃汤普森(E m i l y T h o m p s o n)的著作‘现代性的声音景观“(T h e S o u n d s c a p e o f M o d e r n i t y,2004)中受到了质疑:汤普森将 声景 定义为 有关听觉感知或听觉的景观㊂像风景一样,声景同时也包括物理环境和感知环境的方式;它既是一个世界,也是一种为理解这个世界而构建的文化 [3]㊂她的这种论述主要源自阿兰㊃科尔班(A l a i nC o r b i n)对声音的研究㊂在‘乡村钟声“(V i l l a g eB e l l s,1998)一书中,科尔班结合政治㊁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19世纪法国农村的听觉变迁史进行梳理,深入探讨了钟声的文化意义[4]㊂随着声景在文化研究中的兴起,文学领域也开始关注声音描述或听觉感知,这使得听觉叙事㊁声景解读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新的视角㊂通过听觉的介入,读者可在视听感知平衡与统一中加深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实现更全面㊁更立体的文学解读㊂国外在这方面最早的研究来自加拿大学者梅尔巴㊃卡迪-基恩(M e l b aC u d d y-K e a n e),他曾创造性地将声学知识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对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代表人物弗吉尼亚㊃伍尔芙(V i r g i n i a W o o l f,1882 1941)小说中的听觉叙事进行了翔实的研究,指出 耳朵可能比眼睛让我们对世界有着更全面的了解,尽管它感知的是同一个现实㊂这种具有不同感知的优势在于两者互为相助 [5]㊂国内学者程虹曾在‘自然之声与人类心声的共鸣“一文中探讨了美国自然文学中的声景,强调声景中自然之声与人类心灵进行沟通的特征[6]㊂傅修延则是从 听觉叙事 的角度提出将声景引入叙事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性[7]㊂基于声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声音成为作家们在构建环境,呈现人与自然㊁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不可或缺的元素㊂他们试图通过 声音 这层面纱,揭示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存空间的状况,引发人们对于环境与社会伦理的思考㊂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唐㊃德里罗(D o n D e L i l l o,1936 )的成名之作‘白噪音“(W h i t eN o i s e,1985),正是通过描写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噪音来揭露科技与人类文明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身心的伤害,呈现出人类在死亡㊁信仰㊁灾难和暴力面前的恐惧,警示人们对于噪音与环境问题的思索㊂后现代社会也称后工业社会㊁信息社会等,它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推动下,西方社会进入一种集知识㊁信息㊁高科技㊁消费㊁媒体等文化特征为一体的社会形态㊂本文拟从 声景 的视角,结合叙事学㊁生态学及伦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白噪音“中的听觉叙事和声音景观的建构来探究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异化消费及环境伦理的思考㊂德里罗指出,白噪音不仅对后现代社会生存环境造成声音污染,还潜在地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环境意识㊂他试图借 白噪音 以及文中各种声音的描写提醒人们关注声音与消费㊁声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唤醒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寻找后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㊁人与社会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方式㊂一、声景中的异化消费雅克㊃阿塔利(J a c q u e sA t t a l i)在‘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N o i s e:T h e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 o f M u s i c,2009)开篇提到, 我们的科学总是希望监测㊁测量㊁抽象和阉割意义,却忘记了生命本身充满噪音,唯有死亡才是寂静的,如工作噪音㊁人类噪音和野兽噪音㊂噪音是可以买卖或禁止的㊂没有噪音,这一切皆不会发生 [8]㊂聆听噪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千百年来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并知晓这样的错误将引导人类走向何方;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了解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所在㊂‘白噪音“这部小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噪音的后现代社会㊂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克㊃格拉迪尼(J a c kG l a d n e y)是铁匠镇 山上学院 (C o l l e g e-o n-t h e-H i l l)希特勒研究系(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o f H i t l e r S t u d i e s)的系主任,他与其第五任妻子芭121第2期黄佳佳等:‘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环境伦理思考比特(B a b e t t e)及各自之前婚姻中的几个孩子住在一起,生活平凡而琐碎㊂然而,一起突发的化学品泄漏事故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引发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孩子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事件的影响;妻子因死亡恐惧铤而走险,通过 性交易 换取抑制死亡意识的药片;而杰克,因在毒雾中暴露,生命受到威胁,最终卷入诱骗妻子的格雷先生的谋杀事件㊂整本书中,作者一边叙述故事,一边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生活中的各种噪音,如家庭噪音㊁街道噪音㊁商场噪音等,这些噪音使人物的听觉感官积极参与了文化空间的营造,呈现出校园㊁家庭㊁郊外㊁超市㊁商场等日常生活空间中的社会关系㊂同时,作者对于 偶听 (o v e r h e a r i n g)㊁ 灵听 (w e i r d h e a r i n g)㊁ 幻听 (a u d i t o r y h a l l u c i n a t i o n)等听觉感知方式的灵活运用,使人物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了其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网中,引发读者对现代人都市生活境况和伦理道德的思考㊂‘白噪音“发表于1985年,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消费文化的空前繁荣阶段,传媒的发展㊁科技的进步都为消费主义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㊂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着消费带来的刺激与快感的同时,也逐渐呈现出主体性消失的不安与焦虑,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赫伯特㊃马尔库塞(H e r b e r tM a r c u s e)眼中的 单向度的人 [9]12,即在现代工业化文明中被物质欲望所支配的㊁异化的人㊂他们陶醉于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下,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与享受,最终导致消费行为也被 异化 ㊂‘白噪音“中的杰克夫妇就是这样 单向度的人 ㊂妻子芭比特总是不停地购买各种 不需要 的产品回家,等到商品过期后将其扔掉,然后再进行下一轮采购㊂杰克也觉得买回一大堆东西可以表明他们富足,光彩夺目而体积巨大的包装能让他们感到 昌盛繁荣 , 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灵魂深处的安乐窝带来安全感和满足好像我们已经成就了一种生存的充实 [10]21㊂小说中,白噪音主要指的是 消费文化的白噪音 , 作为现代科技产物的商品所发出的噪音 [11],而超市及商场则是其主要声源所在㊂杰克曾这样描述某个超市的噪音,以及深藏于其中的一种令人难以捉摸的声波: 购物车轮滚动时刺耳的吱吱声,扩音喇叭声和咖啡碾磨机的嘎嘎声,儿童们的哭叫声㊂在一切声音之上,或在一切声音之下,还有一种无法判定来源的沉闷的吼声,好像出自人类感觉范围之外的某种形式的密集群居生物 [10]38㊂这种噪音不仅让人有种无处不在的沮丧感,还有一种暴力和死亡的恐慌感㊂在另一处,这种感觉得到了回应㊂当他们一家走进 中村商城 (M i d-V i l l a g eM a l l)时,杰克感到 一种巨大的回荡着的喧闹声好像是在灭绝一种野兽充斥了这里广阔的空间 [10]92, 灭绝野兽 与 密集群居生物 一词遥相呼应,且更带有一种暴戾和血腥的感觉㊂事实上,生活中人们 血拼 促销产品时那种激情万丈㊁血脉偾张的场景同样不乏暴力和冲动㊂这一声音的描述,言简而意深㊂杰克付款的时候碰到了同事,对方称他 不戴墨镜,不穿袍子,看起来就不一样了 [10]92㊂墨镜和袍子是杰克为打造自己希特勒专家这一形象而特意设计的 服饰符号 ,就像他名字里额外加上的 J.A.K. 字母组合,虽然是随意杜撰的,但 使他的名字好像穿了一件借来的外套 , 暗示着尊严㊁重要性和声誉 [9]17㊂当同事的言辞点破他形象上的 不符 ,他立马感觉到自己的大学教授㊁希特勒专家身份变得虚妄起来㊂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 只要是身份,无论它们是指社会上的身份,还是家庭中的身份,学校中的身份等,都是伦理身份 [12]265,而伦理身份的确立则是 道德行为及道德规范的前提,并对道德行为主体产生约束 [12]264㊂杰克无法容忍自己的伦理身份遭到质疑,急需通过某种方式找回其主体性,于是便想到了购物㊂在‘白噪音“所描绘的后现代社会中,符号的社会性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商品消费领域㊂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发生了质变,即由使用价值变为依附在商品上的符号价值㊂杰克必须通过符号消费来证明自己的身份㊂他开始 满不在乎地纵情购物 , 为购买而购买 ;通过消费,他感到 开始在价值和自尊上扩张 , 发现了自己新的方面,找到了自己已经忘却的存在过的一个人 [10]94㊂这种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或者说,它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心理欲求,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㊂因此,它被学者们定义为异化消费㊂文本中,杰克的异化消费冲动明显是受到同事的话语(声音)刺激而产生的㊂此时,作者又一次对商场喧哗的声景进行了描述: 一支乐队正在现场演奏米由扎克背景音乐㊂说话声从花园和散步的小道上升腾十层22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楼,其中夹杂了各层楼面的噪音㊁噼啪的脚步声和敲击的钟声㊁电梯的嗡嗡声㊁人们吃东西的声响㊁人类进行交易的又生动又愉快的噪杂声,所有这些声音形成一股吼声,在宽大的柱廊里回响和盘旋 [10]94㊂这里所描绘的 脚步声 ㊁ 电梯声 和 吃东西声响 都是运用 灵听 , 即灵敏至极之听手法 [13]㊂这是作者特意赋予人物的一种 异能 ,在特殊环境下对极其细微声音的感知,从而让读者能通过听觉感受其内心世界,理解作品的主题㊂这里所描述的各种声音以及 噼啪 嗡嗡 等拟声词,说明主人公对声源的聆察非常仔细,对音质的辨析极为清楚,而一句 又生动又愉快 则交代了杰克聆听细致的原因,即消费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㊂米由扎克(M u z a k,又译为谬扎克)是一种在机场㊁旅馆㊁商店等公共场所连续播放的背景音乐,一般曲调比较安详平稳,能给顾客带来愉悦的购物心情,并使顾客随着音乐节拍而放慢脚步,延长购物时间㊂ 中村商城 用乐队现场演奏米由扎克,让消费者流连忘返,实现更多的商品消费㊂因此,杰克一家的疯狂消费不仅来自同事的刺激,也来源于商场中现场演奏的米由扎克㊂聆听这种音乐,使敏感而细心的杰克心情愉悦,更加享受因消费而带来的身份自信和自我认可㊂在后现代消费社会,由于消费主体的目的和心理的异化,消费客体的内容和形式也相应产生异化,从而转向主体的对立面㊂‘白噪音“中的杰克经历过一次客体异化的消费㊂受同事默里(M u r r a y)之约,他们去游览了名为 美洲照相之最的农舍 (t h e m o s t p h o t o g r a p h e d b a r n i n A m e r i c a)的景点,那里竖着许多关于农舍的标示牌,簇拥着带相机的游客们和出售农舍照片的人㊂ 听着快门不停的咔嚓声和卷胶片的手柄簌簌作响 ,默里沉默不语,随后一针见血地指出, 没人看见农舍 我们到这儿不是来捕捉一种形象,我们之所以在此是来保持这种形象㊂每一个照相的人都强化了这儿的气氛 [10]1213㊂在人们的镜头下,作为消费客体的农舍已被它的形象所代替,而这种形象是一种没有本源的复制,也没有任何指涉物或指涉意义的 仿像 (s i m u l a c r u m)㊂有着标示牌的介绍,参观者主动放弃了对农舍的想象,它的过去㊁特征和功能都不及 照相之最 带来的视觉冲击,人们 所见的仅仅是旁人之所见 ,积极参与的是 一种群体感 ,成为 集体感觉的组成部分 [10]13㊂而这个部分的叙述在声景的设计上颇有特点,呈 无声 状态㊂首先,杰克的失语㊂自始至终都是默里在发表看法,即便中途默里问到杰克的感觉,他也没有回应㊂其次,默里多次长时间的 沉默 ㊂美国心理学家保尔㊃古德曼(P a u l G o o d m a n)曾提出著名的 沉默定律 ,即沉默可以调节说话的节奏,它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㊂尽管是 零 ,却很关键㊂人在沉默时,可能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或者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㊂默里的沉默体现了他的思考和观察,也是对这种 美国式的魔力 的迷恋[10]19㊂从叙述者杰克的失语到默里的沉默,作者旨在突显这幅声景中的主调音(k e y n o t e s o u n d) 快门的咔嚓声和卷胶片手柄的簌簌响 [10]13,它确定了整幅声景的调性,即它支撑起或勾勒出整个音响背景的基本轮廓㊂在农场这样风光旖旎的田园风景中,作为主调音的咔嚓声格外引入注目,它如同白噪音般的存在,让真正想要欣赏农场风景的人们被迫屈从拍照的群体效应,眼中只剩下 仿像 的影子㊂默里恰到好处的解说,便成了个性鲜明的信号音(s i g n a l),充分引起了杰克和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让 仿像 这种异化的消费客体,以及人们趋之若鹜的消费态度更加深入人心㊂二、声景中的环境意识消费异化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它造成了人们对物质的极度崇拜以及全社会形成的奢靡浪费之风,导致人们价值观的错位,更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㊂为了突出这个主题,德里罗在小说中花了大量笔墨去描绘各种形式的白噪音,并试图通过人物的听觉感知来表现他们在生态灾难前的惶恐㊁无措和绝望,从而唤醒读者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责任㊂在‘文学理论“(T h e o r y o f L i t e r a t u r e,1984)一书中,勒内㊃韦勒克(R e n eW e l l e k)与奥斯汀㊃沃伦(A u s t i n W a r r e n)指出, 一个 意象 可以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 [14]㊂由此可见,如若一种听觉意象在文本中总是被作者在各种声景中使用,那么它必然与作者意欲表达的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形成一种象征意义㊂贯穿整部小说的 白噪音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㊂对于 白噪音 ,德里罗有过两种解释:一种是由特别声音设321第2期黄佳佳等:‘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环境伦理思考备所发出的 全频率的嗡嗡声,用以保护人不受诸如街头吵嚷和飞机轰鸣等令人分心和讨厌的声音的干扰或伤害 白噪音 也泛指一切听不见的(或 白色的 )噪音,以及日常生活中淹没书中人物的其他各类声音无线电㊁电视㊁微波㊁超声波器具等发出的噪音 [10]4㊂对于白噪音的描写,书中既有对无线电波㊁电话㊁电视㊁汽车声等多次概略的侧面描写,又有对超市㊁商场中喧嚣噪音的详细的正面描写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噪音 在一切声音之上,或在一切声音之下,还有一种无法判定来源的沉闷的吼声 [10]38㊂这些充斥在后现代社会中的白噪音都来自于人们亲手研制的科技之物㊂作者通过 白噪音 这一听觉意象提醒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舒适之余,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平衡关系的打破,对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㊂同时,书中人物对于 白噪音 的听觉感知也揭示了人们在后现代繁华物质掩盖之下精神的焦虑与惶恐,以及内心深处的茫然和无措㊂在书中, 白噪音 还被赋予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即人们用以抵制死亡恐惧的一种力量㊂谢弗在‘声景:我们的声音环境以及世界的调音“(T h eS o u n d s c a p e:O u rS o n i c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t h eT u n i n g o f t h eW o r l d,1994)一书中曾提及, 声景是任何声学领域的研究㊂我们可以称一个音乐创作为一个声景,或者称一个电台节目为一个声景,或者称一个听觉环境为一个声景 [15]7㊂因此,德里罗在‘白噪音“中每一个听觉环境都可视作一个声景,它们都是由特定情境中诉诸人类听觉的意象组成的㊂谢弗认为,声学意义上的声景包括三个层次,即主调音(k e y n o t e s o u n d)㊁信号音(s i g n a l)和标志音(s o u n d m a r k),它们引起的关注度不完全相同㊂在同一幅声景中,呈现在景观最突出位置的声音和潜藏在深处的声音之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关系,在不同的情节需求中,主调音和信号音可以相互转换,以此方式构成声景的 景深 (p e r s p e c t i v e)㊂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谢弗还借用了视觉感知中的一对概念即图(f i g u r e)和底(g r o u n d)来进行说明㊂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看法,图是兴趣的焦点,底是背景㊂后来在此基础上,他又增加了第三个术语,场(f i e l d),意即观察发生之地㊂现象学心理学家指出,被感知为图或底的东西主要由场和主体与场的关系决定[15]152㊂在这三个术语中, 图 对应于信号音或标志音, 底 对应于周围的环境声音,通常为主调音,而 场 对应所有声音发生的地方,即声景㊂在小说第二部分 空中毒雾事件 (t h e a i r b o r n e t o x i c e v e n t)中,杰克一家为躲避毒雾的侵害,深夜驱车逃往指定安身之所,在逃亡的路上听到收音机里的汽车喇叭声 以急促紧迫的调子不停地响着,在这暴风雪的夜空中,传递出一股野兽的恐惧感与警告 [10]172㊂在这里, 急促 (r a p i d)㊁ 紧迫 (u r g e n t)㊁ 警告 (w a r n i n g)三个词勾勒出汽车喇叭声传出时的听觉环境,在 暴风雪夜空 的背景下,这响声会立刻吸引所有人的关注,因此属于信号音㊂这是危险步步紧逼的信号,作者以此来表现汽车喇叭声带给逃难者的惊恐和慌乱,增强了此声景的紧张感㊂而接下来一个瞬间,直升飞机的声音将 我们 的视线转移,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在直升机煞白的灯光下, 一个翻滚着的㊁状如鼻涕虫的膨胀的毒雾团 [10]172出现在 我们 眼前,它 巨大得几乎不可思议,超过了传说和谣言㊂它好像在生成它自身内部的风暴㊂可以听得见阵阵爆裂声和噼啪声,看得见道道闪光,以及一长串环状的化学气焰㊂汽车喇叭一阵吼叫,一阵呜咽 [10]172㊂在直升机声音的引导下,叙述者将毒雾的 神秘面纱 揭下,它翻滚㊁膨胀㊁庞然大物一般,视觉的画面已然令人惊悚,作者再适时添上声音效果, 阵阵爆裂声和噼啪声 (c r a c k l i n g s a n ds p u t t e r i n g s),视觉和听觉效果并置,一种凶神恶煞㊁波谲云诡的恐怖气氛向读者扑面而来,让人浑身战栗㊂此时声景中的汽车喇叭声便不再像刚才那样 凸显 ,它让位给毒雾的 阵阵爆裂声和噼啪声 ,喇叭声变成 一阵呜咽 的背景音,这也就是谢弗所说的 图 变成了 底 ㊂谢弗还指出, 当声音的力量强大到足以覆盖住一个大的平面,我们也可称其为帝国主义 因为他拥有一种力量,可以打断和主宰临近空间内的其他声音活动 [15]77㊂在这幅声景画面中,毒雾的爆裂声和噼啪声显然是充当了声音帝国主义的角色,它的出现令周围的直升机声㊁汽车喇叭声转眼变成了背景音㊂如果汽车喇叭声象征的是人类的科技产物,那毒雾爆裂声象征的则是遭受人类破坏而失控的大自然,它所爆发的力量让人造物不寒而栗㊁束手无策㊂通过此处声景的景深变化,作者隐喻地表达了他对工具理性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人类总为自己巨大的创造力而感到自豪,总觉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他者的利益是421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理所应当的,可在充满灵性智能的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科技和人类力量都不堪一击㊂在‘白噪音“中,德里罗真实地记录了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听觉意象,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人造音的世界㊂在整本小说中,作者对于 人声(包括情绪声㊁喧哗声㊁声调等)描写有近40处,对于 物声 (包括汽车声㊁电噪音㊁电视㊁收音机㊁电话铃㊁警笛㊁扩音喇叭等)描写有近100处,而对于 自然之声 (风声㊁毒雾响声㊁动物声等)的描写却不足10处,这说明在后现代 低保真 的声音环境中, 人造物 所产生的噪音已牢牢占据 声音帝国 的位置,而自然界的声音则越来越被人们忽略㊂另外,在 物声 的听觉意象中,电噪音被提及58次,频率最高,其中媒体(包括电视和收音机)的声音被提及38次,其次是汽车声,被提及20余次,再次是警笛和扩音喇叭,被提及18次㊂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电噪音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却最隐形的噪音,它们几乎无时无处不在㊂最常见的电视声和收音机声,总是在故事叙述中随意地插入进来,虽然有时会打断叙述的连续性,但也恰巧说明它们存在的真实性, 在某种程度上,媒体为芭比特和杰克提供了一种舒缓的背景噪音,让他们在下意识中能感觉到自己正与无数其他听众关联在一起 [16],由此对媒体产生强烈的依赖性㊂芭比特好似总也听不够收音机里的访谈节目;海因利希(H e i n r i c h)宁可相信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也不相信眼前看到的事实[10]22-25;杰克家所有的信息来源都依靠电视或者收音机,家庭的凝聚力也试图通过 观看电视 这种颇有仪式感的活动来获得[10]16,听完 客机遇险 经历的孩子认为 媒体报道 才是使这段经历有意义的方式[10]103㊂媒体的声音霸占着听觉的空间㊁钳制着人们的思想,因而更加模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㊂在 人声 的听觉意象中,描述次数最多的是 喧哗 的声音,超市的嘈杂声㊁商场的喧闹声是杰克生活的铁匠镇即一个美国中部小城镇的标志音㊂这种标志音也间接说明了人们对于消费的狂热,它不仅产生了大量污染环境的垃圾,而且制造了一种消费噪音,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焦虑和烦恼,污染着人们的视听环境㊂自然声景 的静默是这部小说一个很有特色的设计㊂作者在小说中提及 镇上 没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天然场所或迷人景色 [10]65,仿佛是为后面不多的自然声景描写埋下了伏笔㊂傅修延曾指出, 音景不光由声音构成,无声也是音景不可或缺的成分 [7]㊂无声的音景可以寄托哀思㊁省察内心,更能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和深层思考㊂小说中有一段古墓地的描写, 我站着倾听㊂我远离了车辆的喧闹㊁河对岸工厂的阵阵震动 这里有一种不为一切所动的静谧㊂空气冷得刺骨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等待着感觉应该降临死者的和平宁静 我站在那里倾听㊂风吹落了树枝上的积雪㊂雪随着涡流和阵风从林子里刮来 当空中再次安静时,我又走在墓石之间 然后我站着倾听 [10]109㊂在这段描述中,作者用了三次 倾听 (l i s t e n e d),可听到的却是 静谧 (a s i l e n c e)㊁ 和平宁静 (t h e p e a c e)和 再次安静 (s t i l l a g a i n)㊂墓地是生命终结的地方,这里的安静包含着对死者的尊重和对死亡及生命的敬畏之情㊂其次,这里的 安静 也是主人公内心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喧嚣的城市中,这样的 安静 既是难能可贵的,又是极其可悲的,因为它暗示着正是人类的入侵才让原本生机勃勃的自然变得死气沉沉,最后还被人们无情地遗弃㊂于是,一种讽刺之意油然而生㊂因此,这段独特的无声描写是作者特意在这曲沸沸扬扬的‘白噪音“中插入的一个 休止符 ,它的音乐停顿让读者不禁去反思生命的意义㊁道德的力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 无声胜有声 ㊂三、结语书如其名,‘白噪音“这部小说仿佛是一曲融合各种织体㊁节奏及旋律的无调性交响,错综而庞杂㊂但恰恰是凭借对声音环境如同 复制 般地逼真呈现,德里罗成功地唤起了读者对后现代社会生存环境恶化的关注㊂同时,通过揭示声音背后人们的消费理念与环境意识,他试图表明,后现代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逐渐呈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趋向,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需要得到高度重视㊂书中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旨在提醒读者,面对后现代生存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逃避不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树立生态整体观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㊁人与自然㊁人与社会㊁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㊂521第2期黄佳佳等:‘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环境伦理思考。

《白噪音》中的生态女性意识

《白噪音》中的生态女性意识

2 O 世纪 以来 ,生态 女性 主义
者 对 地 球 上 生 态 环 境 的 严 重 破
迪尼 教授和他 第五次婚 姻妻子 芭 比特 以及两人 各 自孩 子的家庭 生 活、 山上学 院的校 园生活为 主线 ,
呈 现 了小 镇 居 民 的 日常 生 活 和 有
造 过 度 所 带 来 的 一 系 列 生 态 恶
学教 育 删3 胂
《 白噪音》 中的生态女性意识
回 和 青青
内容摘要 : 本 文 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研 习小说 《 白噪音》 , 采用 分析推理 , 归纳演绎 法剖析作者书 中体 现的 生态女性意识 , 激发人们对 生态 、 女 性及对后现代社会人类精神生态荒芜 的思考 。 关键 词 : 白噪 音 精 神 生 态 女 性 意识
相 同 的表 现 。
物的琐事 展开 ,而 不是往 常小说
以时间变化 、 季节 变化展 开 , 而 且 书 中 对 自然 事 物 花 草 树 木 虫 鱼 鸟 兽 的 提 及 也 很 罕 见 ,这 在 暗 示 高 科 技 迅 速 发 展 已经 渐 渐 从 日常 生
照 ,提倡积 极行动起来 改善 环境 与女性状况。同时二 战后 , 后现代
《 白噪音》 ,被 誉为美 国后现代 主
义文学最经 典 的代表 作 ,获 美国
“ 全 国 图 书奖 ” 。
身生存 , 自然生态 的反思 , 呼 吁加
强生态保护 , 关爱女性。

开 始逃离时 , 她们 才意识 到危 险 ,
感 到死亡逼 近 , 才迅速采 取行 动 。

生态意识在《 白噪音》 中的
故事发 生在美 国中部小 镇和
该镇 的“ 山上 学 院 ” , 以杰 克 ・ 格 拉

_白噪音_中的自然_环境和文化_张雅萍

_白噪音_中的自然_环境和文化_张雅萍

《白噪音》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张雅萍内容提要: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小说《白噪音》中描写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存环境处于失衡状态。

在该作品中,德里罗对人造环境浓墨重彩,对自然环境只作了极少的描写,反映了自然的边缘状态。

此外,该小说通过一些地名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断裂等语言艺术手段,展现了后工业社会中文化对环境的构建,表现了文化对自然的吞噬,以及人与本真自然的疏离。

后现代文明已经改变了自然,人们生活在文化建构的环境之中。

关键词:《白噪音》 德里罗 自然 环境 文化作者简介:张雅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20世纪英美文学研究。

Title:Nature,EnvironmentandCultureinWhiteNoiseAbstract:Thelivingenvironmentofthemiddle-classfamilyinlastcentury'searly80's,whichisdepictedbyAmericanwriter,DonDeLillo,inWhiteNoise,isinanimbalancedstate.Thewritermainlyfocusesontheman-madeenvironmentwithlittledescriptionofthenaturalscenery,whichindicatesthemarginalityofnature.Inaddition,saturatedwithmetaphorsandthedisplacementofthesignifierandthesignified,thetextsuggestsaculturallyconstructedenvironmentinpostmodernsociety,whichrepresentstheencroachmentofnaturebycultureandthedetachmentofhumansfromnature.Inthisway,postmoderncivilizationhasalterednature,withpeoplelivinginaculturallyconstructedenvironment.Keywords:WhiteNoise DeLillo nature environment cultureAuthor:ZhangYapingisalecturerinth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Herresearchinterestisthetwentiethcentury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Email:zyapingc@hotmail.com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自然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

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

末世的征兆与慰藉—《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一、前言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和物质的极大富足,但这都不能使人类摆脱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关于个体和世界终极现实的恐惧和思考。

特别是自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以来,人们对于世界末日和自身终极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文学界、电影界以此问题为主题进行警示和探究的作品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乃是一个充满着变化、暴力与危机的时代。

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冷战思维、文化冲突、环境灾难、核危机等种种征兆都象征着世界正在走向它的末日之途。

而西方文艺界这种带有强烈大众文化消费色彩和现实批判的末日观根植于犹太基督教中的启示情结。

启示文学(apocalypse)是《圣经》中的一种文体,以《圣经》旧约中的《但以理书》和新约中的《启示录》为正典,是一种含有故事架构的启示式文学的体裁,属末世论(eschatology)范畴,由一位超世的存在向一人间的受体,传递启示的信息,通过种种象征(symbol)、梦境(dream)、异象(vision)、显现(epiphany)等揭示末世的预言,一般遵循危机—审判—拯救的线形时间轨迹。

启示文学往往具有强烈的善恶二元论、宿命论、不确定性和隐晦性的特点,其终极目的往往不在于应验准确性揭示末世的现实,而是作为一种危机文学,给予危机中的受众以慰藉和激励。

西方先贤和文学家们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从《启示录》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灵感,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赋予启示文学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作为美国当代最杰出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于1985年发表了被誉为“美国死亡之书”的小说《白噪音》,并凭借此书囊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从此名声大震。

在这部以美国后现代工业社会为背景的小说中,德里罗为读者生动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高度异化、充满悖论和重重危机的畸形“癌症社会”。

从隐喻的视角解读《白噪音》的生态意识

从隐喻的视角解读《白噪音》的生态意识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二 一四年第四期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白噪音》是他的经典代表作,被誉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死亡之书”。

1986年唐·德里罗凭借此部力作获得美国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

《白噪音》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小镇以及该镇的“山上学院”,故事的主人公是杰克·格拉迪尼教授。

整个故事围绕杰克与第五任妻子芭比特的家庭生活、工作生活展开,主要呈现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他们面对致命灾难事件时的种种表现。

《白噪音》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核危机,突出展现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矛盾激化,物质满足背后精神世界的空虚、焦虑和痛苦。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在人类语言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隐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将人的主观经验和情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它不仅可以增强表达形式的形象性,而且能够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激发读者的认知共鸣。

本文从作品名“白噪音”所体现的隐喻内涵和地名所蕴含的隐喻深意两方面剖析《白噪音》的生态意识,旨在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态的重视。

一、作品名“白噪音”体现的隐喻内涵———生态环境污染鲁枢元先生将生态划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这三个层次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系统、有序的整体。

白色污染是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

白色是死亡的颜色,令人产生恐惧。

这种恐惧把人笼罩在毛骨悚然的死亡阴影之下。

作品名“白噪音”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白噪音”是伴随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既包括电视、广播每天无休无止播放的各类节目,商场、超市收音机发出的嗡嗡声,也包括微波炉、电脑、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和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以及人们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的声音。

这些噪音无形无色,无处不在,汇成一条污染精神生态的河流,癌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论《白噪音》中唐

论《白噪音》中唐

论《白噪音》中唐•德里罗的精神生态思想作者:吴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摘要:本文对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并从鲁枢元精神生态学的角度简要剖析了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批判了物质消费主义对人类精神家园的侵害。

人们只有降低物质欲望,才能走出精神的困境,回归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关键词:唐·德里罗;鲁枢元;精神生态批评;《白噪音》文献综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物质生活飞速发展,自然环境却逐步恶化。

一系列的文学家将目光转向生态批评,通过作品中细腻的刻画,展现人们空虚、麻木的精神世界,唤醒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

这些作品,“张扬自然的价值和尊严,突破经济主义价值观的羁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樊篱,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荣”。

[1]其中,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作品就受到大家的多方关注。

Laist引用Kavadlo的书评《唐·德里罗:信仰边缘的平衡》中写道“德里罗(在作品中)揭露世界上的恐惧、爱和邪恶。

”Kavadlo还认为《白噪音》是用后现代性语言重新铸造的一个古老的警世故事。

[2]生与死、善与恶、恐惧与狂欢,这些常见的文学母题在《白噪音》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而两位伊朗学者认为,反复出现的灵修、神秘和交流显示出对生命的渴望,同时意味着超越消费的白噪音。

生活在信息技术的白色噪音中,小说中的人们试图努力回避任何有关死亡的讯息,殊不知他们正在消除可能帮助他们活得更好的因素,从而真实而有意义地生活。

[3]在我们国内的评论圈,德里罗的作品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与思考。

叶华指出小说《白噪音》是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一部“生态灾难小说”。

“作者以讽刺的笔触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自然生态与科技发展的矛盾,美国人精神上的压抑、焦虑和异化现象,以及由消费文化与大众传媒导致的失衡的社会生态环境”。

[4]在这篇文献中,叶华从自然生态危机、精神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三个核心维度探讨德里罗生态思想的启示。

安排适当的白噪音

安排适当的白噪音

安排适当的白噪音白噪音是一种特殊的噪音,它在频谱上具有均匀分布的能量。

由于其特殊的声音特性,白噪音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

本文将探讨安排适当的白噪音对人们的益处以及实践中如何选择和使用白噪音。

1. 白噪音的益处白噪音在许多方面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白噪音可以遮盖其他杂音,使人们感到更加安静和放松。

无论是在家庭中的家居环境,还是在办公室或公共场所的工作环境中,白噪音都可以减少干扰,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其次,白噪音对改善睡眠质量也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适当的白噪音可以屏蔽环境中的突发声音,提供一个平稳的背景声音环境,有助于人们入睡和保持深度睡眠状态。

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受到外界噪音干扰的人来说,如城市居民和频繁旅行的人,白噪音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睡眠工具。

此外,白噪音还被应用于放松和减轻压力的方法中。

在瑜伽、冥想和按摩等放松活动中,适当的白噪音可以帮助人们降低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和谐。

一些研究还发现,白噪音对于婴儿的镇静和安抚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2. 选择和使用白噪音的建议在选择和使用白噪音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适合的白噪音源。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白噪音机器和白噪音手机应用程序可以选择。

一些有效的白噪音源包括自然的环境声音(如雨声、海浪声等)、机械噪音(如风扇声、空调声等)和电子生成的白噪音。

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白噪音源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调节合适的音量。

白噪音的音量应该适中,既不能过于吵闹而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不能过于轻微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常,将白噪音音量调整到适合室内环境的水平,使其成为一种背景声音即可。

最后,合理选择使用时间和场景。

白噪音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如在办公室工作、学习专注、休息放松以及入睡前等。

然而,长时间连续使用白噪音也可能对人们产生适应性,降低对其效果的敏感性。

因此,合理安排白噪音的使用时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和变动,以获得最佳效果。

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从小说《白噪音》看人物死亡恐惧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引言小说《白噪音》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

该小说以美国中部小城镇-铁匠镇和坐落于该镇的"山上学院"为背景,描绘了杰克.格拉迪尼教授的家庭生活、山上学院的校园生活以及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一次灾难事件中形形色色的表现,深刻地剖析了美国的社会、大众媒体、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情感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 展现了生态环境与精神生态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人物的无奈,真实地记录了当代人精神上的焦虑、痛苦和危机感。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从消费主义、自然主义、生态主义、社会文化符号学理论等角度审视小说《白噪音》,但是几乎没有从美国社会形态下展现出的人物自我身份危机这个角度去论述的。

本文将通过分析《白噪音》这部作品中三位特色的人物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发掘该小说展现出的人物对死亡的恐惧的精神根源以及人物对死亡恐惧所表现出的种种滑稽可笑的意识形态,从而引起人们对美国社会人们身份认同问题的关注。

一、身份与身份认同何为"身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身份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身份就是对"人是什么?人能做什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等问题的回答,即是对人的本性观念的思考,简言之,人的身份就是"人是什么"。

二、《白噪音》中的代表人物身份认同危机分析故事的主人公杰克.格莱德尼是小说聚焦的美国中产阶层的代表人物,他表面看来事业成功,生活富足,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敏感而脆弱。

作品中他被描述成一个常常自我怀疑、压抑、隐藏自己真实性格的角色,对于他来说生活是充满神秘的,尤其是死亡。

在一次他和朋友牧瑞讨论有关"死亡"话题时,他说:"死亡是最让人遗憾的事,也是唯一让我需要面对的事。

这就是我所思考的全部,我知道我想要活着。

从唐·德里罗《白噪音》反观“后人类”生存样态

从唐·德里罗《白噪音》反观“后人类”生存样态

2021年1月Jan. 2021《齐齐哈#$学学&》('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 Soc Sci )从唐・德里罗《白噪音》反观“后人类”生存样态张鹏,侯福莉(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当下,生物科技、媒介与数字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已然将人类带入“后人类”时代,尽管文学界和艺术界不乏对于"后人类”的种种想象,但人类对于“后人类”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

唐•德里罗《白噪音》 中刻画的后现代人物可以视为“赛博格”式的“后人类”雏形,理解书中人与媒介共生、人与符号交融以及被改造的"赛博格”三种"后人类”生存形态,有利于反观当下的"后人类”生存空间及生存样态,帮助我们理解"后人类”和人类自身。

关键词:《白噪音》;后人类;赛博格;生存空间;生存样态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 2021 )01-0113-05A Prophesy on the Living Concerns of " Posthuman ” from Don DeLillo ' s White NoiseZHANG Peng,HOU Fu -l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 o unication niversity of hina , eijing 100024, hina )Abstract :owadays, new technologies , like biology sciences, media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as well as artificialintelligence , have brought human beings into a " posthuman ” era. Although many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have depicted many miagi-nary miages of posthuman , we still don 't know it well. The characters in Don DeLillo ' s Noise can be considered a miniature ofposthuman.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living fomis of "Cyborg ” in this book , namely,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 and media, human and signs as ell as reconstructed cyborg , helps retrospect on the living space and living condition of the present posthu ans , and above all , understand posthu an and hu an itself.:; posthu an ; cyborg ; living space ; living condition当下,生物科技、媒介与数字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 技术正凭借其变革性力量重塑着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生物技术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智能家居进入日常生活,手 机等各类智能终端成为我们离不开的“延伸器官”,虚拟现实(VR )与增强现实(AR )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AlphaGo 战 胜世界围棋冠军……与此同时,基因编辑引发科技伦理之争,技术依赖引发焦虑和孤独症,越来越智能的机器对人类 产生威胁……这一切似乎同时将人类置身于“后人类”时代 的语境之中,一场“后人类”思潮开始席卷全球知识界,“后人类”也成为近年来大众媒体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一项重 要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技术介入下人类的生存样态,思考在技术建构的生存空间里人类与外部世界、人与物、 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伦理解读

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伦理解读
唐・ 德里 罗是 美 国著 名后现 代小 说 家 , 被 哈罗德 ・ 布 鲁 姆 称 为 美 国 当 代 最 杰 出 的 四位 小 说 家 之 一 ( 另 三 位 是 菲 利 普・ 罗斯 、 科 马克 ・ 麦卡锡 和托马斯 ・ 品钦 ) 。他 于 1 9 8 5 年 出 版 如 离布莱 克史 密斯 城大 约2 0 英里 处 曾有一 个静谧 的谷场 . 但后 来却被人 们称 为“ 美 国受拍 照最多 的谷场 ” 。 原 因是 这
示 了美 国后现代 社会 中人们愈来 愈担忧 却又不得 不面 对的
工 业 文 明 与 自然 生 态 的 矛 盾 ,生 动 地 刻 画 了美 国 当代 大 众 的精神 焦虑 、 痛苦与危 机感 。 使 该 作 品 又 成 为 一 部 优 秀 的 生 态 灾 难 小 说 。本 文 以 此 为 着 眼 点 , 重 点 讨 论 小 说 中 表 现 出 的 美 国后 现 代 工 业 文 明 与 自然 生 态 的 对 立 和 当代 美 国社 会 所
地 剖 析 了 美 国社 会 , 展 现 了各 种 大 众 传 媒 、 消 费 文 化 和 意 识
焦镜 头和滤镜包 。旁边 的亭子里 。 一个男的在 向游客 出售明 信 片和风景照 片( 就 是 自这个 高地 上拍 的 ) … …一 波带着 相
机 的人离开 了, 另 一 波 又 立 刻 走 了上 来 ” 。 [ 2 _ 大 自然 所 承受 的 沉重旅游 压力 。 由此 可 见 一 斑 。
的《 白噪音 》 被 誉为 美 国后 现代 文 学最 经典 的作 品之 一 . 荣 获该 年度 “ 全 国图书奖 ” 。该 作 品以美 国中部一个 小城 镇和 坐落 于该镇 的“ 山上学院 ” 为 背景 , 描绘 了杰 克 ・ 格拉迪 尼教 授一 家的生活 , 大学 生 、 小 镇居 民的 日常 生活及 一次灾 难事 件 中各 色人物 的表现 。借助这些场景 和人物表现 . 小说深刻

伦理的失衡——《白噪音》的文学伦理学

伦理的失衡——《白噪音》的文学伦理学

的口 型, 甚至连斯泰菲的梦呓也是 电视中所播放的 . 汽车的品牌。更为恐惧的是, 媒体创造了一个超真
实 的拟 像社会 。在 这个 世界 中现实被 不断地 中介 化
规范。 ” ( 聂珍钊 , 2 0 1 2 : 9 ) 本文将通过人与社会 、 与 自然 、 与他 人 、 与 自我 的 四个 方 面的关 系运用 文学 伦
中蔓延时 , 杰克并不相信这是真的, 因为杰克认为在 电视 上没 有 出现过教 授 逃难 的镜 头 。就是 因为杰 克
感 知 的滞 后才 导致 他 们 家 撤 退 不 及 时 , 从 而 导致 后
泛滥 的消费主义使人们 的消费价值观发 生癌 变, 一切都可以当做商品进行出卖。消费社会的价
值观念渗透到了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商业化。作为 “ 山上学院” 的教师 , 杰 克创立了希特勒研究 系。这 是“ 一项没有任何道德或精神内涵的事业” ( K a v a d -
基金项 目: 安徽科技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伦理的失衡——《 白噪音》 的文学 伦理 学研究 ” ( 编号 : S R C 2 0 1 3 2 9 7 )
第 5期
罗筱维 , 等: 伦理的失衡——《 白噪音》 的文学伦理学
“ 消费 意识 的 阴暗面 ”
1 6 3
载毒物事件” 中, 在尼奥丁衍生物刚刚泄露 , 在空气
没有看 到农舍 是什 么样 子 。因为在未 达到农 舍之 前
国后现代社会失衡的伦理关系进行批判 。当然虽然
本文从 四个 不 同方 面论 述 , 但 这 四种 方 面并 非 毫 不
相关 , 而是 相互联 系 的。

他们所 看到 的五个农 舍 的标识牌 和农 舍周 围的观 光

进入超客体时代——析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

进入超客体时代——析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文学评论General Serial No.1052020No.2进入超客体时代———析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周素素1张弛2(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摘要: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扛鼎之作《白噪音》通过描绘杰克·格拉迪尼教授一家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生存困境,反映出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尖锐对立,从而体现了其独特的生态意识。

结合生态批评领域的前沿观点,运用蒂姆·莫顿的超客体理论,以全新的生态视角来具体阐释《白噪音》中生态危机产生的前因后果,并进一步揭示人类已进入超客体时代,也即不对称时代。

关键词:《白噪音》;超客体;蒂姆·莫顿;生态危机1周素素(1998-),女,本科在读;2张弛(1985-),男,通讯作者,讲师,研究方向:后殖民批评、生态文学1援引言唐·德里罗(Don DeLillo )是当代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其以《白噪音》为代表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广泛引发了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及精神异化现象的思考。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生态的关注,《白噪音》的生态解读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近十年间相关生态批评研究逐渐显现出一种趋同性,其间几乎没有创新和发展。

因此,笔者意在从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着手,运用生态批评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蒂姆·莫顿的超客体来分析《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

纵观生态批评的最新进展,“新世纪生态文学研究紧密结合物质文化研究、动物研究、伦理研究、美学研究等领域的新成果,拓展了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袁家丽,2019:84),旨在“将道德关怀不断地拓展到其他存在物”(黄雯怡,2016:61)。

解读 《白噪音》 脱水精华版

解读 《白噪音》 脱水精华版

解读《白噪音》脱水精华版在美国,德里罗是一位既拥有广大读者,又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的美国小说家,他是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的院士,获得过十多种重量级文学奖项,并且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美国文学界的大牛哈罗德布鲁姆曾经说,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有四个,其中一个就是德里罗。

而白噪音这本书是德里罗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出版于1985年,次年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书中所提到的环境灾难后工业文明就像是对21世纪的预言一样,精准直接,让人不寒而栗。

小说的主人公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富足,却总是害怕死亡,仿佛在哪里都能看到死亡的影子,因此,这本书又被称为美国死亡之书。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本死亡之书究竟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衣食无忧的美国中产阶级会害怕死亡,小说标题白噪音又有什么寓意呢?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美国中部的一个小镇,主人公格拉迪尼夫妇带着他们的四个子女生活在这里。

男主人公格拉迪尼是一名大学教授,他研究的领域叫希特勒,研究这个乍听上去很神奇的专业,是格拉迪尼一手创建的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也就是说,如果从精准度上来说,全球希特勒研究最能说的上话的就属格拉迪尼了,所以他不必担忧饭碗和业界地位,可以好好做他的学问。

女主人公巴比特是位家庭主妇,她不是格拉迪尼的第一任妻子,不过现在两人很是恩爱,所以日子也过得平静而幸福。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家庭虽然是重组的,但是生活富足,有社会地位,受人尊敬,叫旁人看了也不无羡慕。

但是,这平静的生活之下,这个家庭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就像空气一样,不时就进入他们的脑海,巴比特说,有时候它掠过我,有时候他一点一点渗进我的脑海,我试图对它说话,现在不要死神。

他们还常常在普通的生活场景中读出死亡的征兆来,比如格拉迪尼凌晨起床,看见电子钟的读数为03:51,他就会忍不住想,总是在基数的时刻醒来,是有什么含义吗?他觉得奇数代表死亡,于是便因为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恐惧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